Workflow
母基金研究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出资50%,百亿天使母基金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30 17:24
母基金行业动态 - 本周母基金管理规模达611.03亿元,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重点投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2] 地区母基金设立情况 四川 - 成都高新区计划五年设立百亿元天使母基金,最高出资50%,重点支持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中韩创新创业园项目 [4][6][8] - 天使母基金具有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强五大优势 [6] - 重点关注与头部机构、中试平台及战略性科技平台合作 [7] 浙江 - 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招GP,要求管理机构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管理规模不低于5亿元,至少有3个成功案例 [10][11] - 温州市鹿城区科创投资基金招GP,申请机构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境外机构需满足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等条件 [17][18][19] 上海 -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成立,出资额约90亿元,一半资金将以母基金形式投资 [12] 广东 - 东莞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设立,首期认缴规模3亿元,总规模1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13]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20亿元,聚焦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领域 [22] 湖北 - 荆州市增设20亿母基金,采用"存量整合+增量注资"模式,力争三年内打造不低于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集群 [14] - 母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40%(分母基金)、30%(产业投资类子基金)、99%(人才创新和科技创新子基金) [14] 江苏 -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成立,出资额60亿元 [15] - 静水湖创投首期FOF基金完成募集设立,采用纯市场化策略 [21] - 泰州金控发布两支战新母基金,总规模各10亿元,分别聚焦大健康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23][24] 湖南 - 常德市科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发布,存续期15年,设置70%整体容亏率,强调市场化运作 [16] 行业趋势 - 引导基金行业关注科学考核机制,常德市提出在投资整体有收益的情况下可不对单个子基金或项目进行考核 [16] - 市场化运作成为趋势,如静水湖创投采用纯市场化策略设立FOF基金 [21]
这家引导基金容亏高达70%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9 16:54
国资容亏机制创新 - 常德市出台《科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明确科创引导基金存续期15年(投资期8年,退出期7年),并强调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部门及管理人均不得干预子基金投资决策 [1] - 常德市提出按照科创引导基金资金规模的70%设置整体容亏率(让利部分作为盈利核算),在投资整体有收益情况下可不对单个子基金或项目进行考核评价 [1]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70%基金整体容亏率是突破性举措,比单项目容亏更难得,当前多地国资已允许单项目100%亏损 [1][2] 地方国资容亏实践 - 四川提出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60%,种子期或未来产业基金可提至80%,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2] - 深圳福田产业协同基金容亏比例最高80%,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100%亏损 [2] - 武汉、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等地均提出种子期/天使期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2] 政策环境支持 -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创投17条",提出优化政府创投基金管理,改革考核和容错免责机制,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 [3] - 202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国资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出资、考核、容错、退出政策 [4] - 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监管体系 [4] 考核机制创新 - 国办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不简单以单项目或单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5] - 广东省明确对国有天使/创投基金设置不同考核指标,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指标 [7] - 57%主流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已建立尽职免责机制,30%正在筹建 [7] 风险分担创新 - 湖南省立法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不设创始人强制回购条款,大学生创业基金与创业者共担风险 [6] - 深圳推出"基金+保险"模式,通过科技保险补偿种子基金投资风险,保险期限最长15年 [6][7] - 多地出台投资风险补贴政策,引入科技保险补偿机制分担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6][7]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一级市场亟需发展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让政府投资基金放开手脚 [5] - 越来越多地区将尽职免责写入管理办法,明确具体情形和处理方式 [7][11] - 行业期待更多地区优化政府投资基金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驱动长期资本形成 [8]
沈南鹏全球第四!福布斯Midas List发布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8 11:27
2025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Midas List) -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位列全球第四,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投资人 [2] - 沈南鹏在Midas List历史上4度登顶,其中2018-2020年实现三连冠 [2] - 沈南鹏主导投资字节跳动、SHEIN、小红书、美团和拼多多等新经济领军企业 [2] 顶尖创投人及其代表性投资案例 - 第一名Alfred Lin(红杉资本)投资OpenAI [1] - 第二名Reid Hoffman(Greylock Partners)投资Airbnb [1] - 第三名Peter Thiel(Founders Fund)投资Palantir [1] - 第四名Neil Shen(红杉中国)投资字节跳动 [1][2] - 第五名Micky Malka(Ribbit Capital)投资Coinbase [1] 中国投资人表现 - 除沈南鹏外,五源资本刘芹排名第12位,源码资本曹毅排名第29位 [3] - 红杉中国近年拓展新能源(远景能源)、消费品(泡泡玛特、卡游)、金融科技(TradingView、Monzo)领域投资 [3] 行业动态与评选活动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计划7月发布结果 [4] - 同期发布2025年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及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8]
首单可作LP出资的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7 22:23
东方富海发行首单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 - 东方富海获批发行15亿元、期限15年的科技创新债券,为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1]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 该项目在发行总规模和期限上创下同类型项目新纪录[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350亿元,在管基金60多只,已投资项目超600个,150多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退出[1] 科创债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意义 - 科创债资金可直接用于子基金出资或作为LP出资到其他创投基金,具有里程碑式示范意义[2] - 有助于缓解募资难问题,壮大市场化LP力量,解决国资出资人要求市场化资金占比50%左右的痛点[2] - 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周期的融资渠道,降低对传统股权融资的依赖[2] - 融资期限较长且还款灵活,能有效匹配长期投资策略,避免被迫出售投资项目[2] - 提升机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关注和合作机会[3]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机构发行长期限科创债[3] - 2024年5月央行和证监会发文明确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创债用于基金设立和扩募[3] - 2023年6月国务院提出鼓励创投机构发行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4] - 深圳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创投机构发行5-10年中长期公司债券和科创债[5] - 2024年上海国投、广州金控等多家机构通过发债为基金募资[5] 科创债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17年证监会发布双创债征求意见稿,为私募基金引入债权融资渠道[6] - 2021年开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2022年5月正式推出科创债[7] - 2023年交易商协会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允许以股权形式投资科技企业[7] - 截至2024年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近1.2万亿元,2024年发行超820亿元同比增长50%[7] - 目前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规模超2500亿元[10] 行业募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新设4143只同比下降44.1%,新备案募资4121.42亿元减少近四成[11] - 创投基金数量达2.51万支,总规模3.36万亿元,但单支基金平均规模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11] - 2024年仅116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同期注销928家[12] - 民营创投发债积极性不高,主要因评级低导致利率高、期限错配、担保费用高等问题[8]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创新作用 - 专门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募资难问题,特别是"募"的环节痛点[9]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10] - 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分担违约风险[10] - 重点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10] - 为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拓展资金渠道[10]
一倍返投,这支专项母基金招GP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参会机构一周资讯(5.21-5.27)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7 09:00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成立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成立旨在系统研究母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的管理和引导,促进资本流向创新创业企业和实体经济 [1] - 分会领导班子所在机构及参会机构共82家,每周二更新相关机构资讯 [1] - 分会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多位行业领袖共同见证 [20][22] 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盐城市共同出资设立20亿元规模的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 [2] - 基金定位为支持盐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优化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 [5] - 采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现公开遴选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 [6] - 遴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规、遵循市场规律三大原则 [2][3] 中金资本与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局合作 - 中金资本与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文化与数字内容领域基金投资合作 [7] - 合作旨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数字文化企业"文化出海" [8] -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杜鹏飞等高管出席签约仪式 [7] 长江工融科创基金 - 长江工融科创基金完成工商注册,规划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 [9] - 由长江产投基金、工银投资、洪创投资共同发起,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是工商银行在湖北落地的首只AIC基金,构建"央地协同、产融联动"创新模式 [9] 公募REITs投资基金 - 国寿投资携手首程控股、财信人寿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公募REITs投资基金,首期超50亿元 [11] - 是目前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s投资基金,旨在通过耐心资本盘活基础设施存量 [11] - 国寿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首程控股全资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 [11] 财信金控与深高新投合作 - 双方围绕综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12] - 计划共同探索"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4] - 将深化跨区域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化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4] 其他机构合作动态 - 国新资本与恒健控股公司探讨深化金融服务和基金领域合作,支持广东省"百千万工程" [16] - 金浦投资与咸阳财金交流设立"咸阳金浦科技并购基金"事宜,共商合作发展新路径 [17] - 双方还就基金共同设立及未来深入合作方向进行调研 [18]
十载春秋,这家投资机构走出一条“超级进化之路”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7 09:00
中国半导体产业与临芯投资发展历程 - 2025年中国新质生产力重构经济版图,AI、量子计算、绿色科技等技术聚变推动产业升级[2] - 半导体产业从一穷二白到云蒸霞蔚,投资机构推动行业从萌动新芽到开枝散叶[3][4] - 临芯投资十年累计管理近100亿资金,投出130多个项目,18个IPO,退出金额170多亿元[7] 临芯投资核心案例与策略 - 2014年6.93亿美元私有化澜起科技,2019年科创板上市市值达1500亿元,2024年净利润增长213%至14亿元[15][17][18] - 2016年逆势投资中微公司3000万元,2019年科创板上市市值超1500亿元,2021年进入5nm生产线[23][25][26] - 投资策略从"搬砖架桥搭积木"升级为"产业整合+并购重组",形成"投早投小+并购"两头走策略[6][33][34] 临芯投资方法论演进 - 提出"煲汤VS烧烤"理论:半导体投资需温火慢炖而非短期炒作[27] - 建立"放大镜+望远镜"逻辑:用望远镜看产业未来而非放大镜看当前劣势[24] - 专注"守猎者"定位:十年聚焦硬科技赛道,机会出现迅速捕捉[27][28] 临芯机构化建设与生态布局 - 2018年启动机构化迭代,完善募投管退体系,2019年后实现业绩爆发:2021年退出36亿,2022年35亿,2023年78亿[40][43] - 构建"临友荟"产业联盟,与18家上市公司、137家企业形成生态网络[36] - 布局汽车电子、AI、机器人等下游应用,引入长城汽车前CTO强化产业能力[34][35] 半导体行业未来趋势与临芯布局 - 行业进入过剩与稀缺共存阶段,低端过剩高端稀缺,并购整合将成为主流[33][46] - 政策支持并购重组,《国九条》和证监会《十六条》提供制度保障[47] - 临芯未来70%精力投入并购,目标造就世界级企业,持续推动科技进步[46][47]
一众投资大佬,来自这所120岁的顶流高校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7 09:00
光草初醒,旦复旦兮 ; 百廿日历,翻越时光 。 2 0 2 5年5月2 7日,复旦大学迎来1 2 0周年校庆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 6日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 2 0周年, 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 1 2 0年来,复旦大学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 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许多原创性成果,在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 用。 复旦大学创办于 1 9 0 5年 ,一 代代复旦人秉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追求卓 越、不懈奋斗,方有今日扎根中国大地、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鼎新气象 : 2 0个学科入选 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优势学科比例近8 0%。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 类国际声誉均稳居世界前1 0 0名;3 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 0名。 1 2 0年来,复旦大学培养了近5 0万栋梁之才。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在股权投资行业,复旦 大学走出了一批眼光卓越、成就斐然的投资人,可谓群英荟萃(排名不分先后):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 拥有 复旦大学计量经济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 ...
刚刚,投资机构首创的AI基准测试xbench诞生!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6 12:12
AI基准测试现状与挑战 - 基础模型快速发展导致现有基准测试被"刷爆",各大测试榜单出现高分甚至满分现象,难以真实反映AI系统客观能力 [1] - 构建科学、长效且能反映AI客观能力的评测体系成为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的重要需求 [1] xbench基准测试概述 - 红杉中国推出首个由投资机构发起的AI基准测试xbench,联合国内外十余家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数十位博士研究生共同开发 [2] - 采用双轨评估体系(能力上限评估+真实场景效用价值量化)和长青评估机制,长期捕捉Agent产品关键突破 [4][5] - 首期发布包含科学问题解答测评集(xbench-ScienceQA)和中文互联网深度搜索测评集(xbench-DeepSearch) [8] xbench核心创新 - 双轨评估体系: - 主线1:评估AI系统能力上限与技术边界 - 主线2:量化AI系统在真实场景的效用价值,基于实际工作流程和社会角色构建垂直领域测评标准 [4] - 长青评估机制:持续维护并动态更新测试内容,确保时效性和相关性,定期测评主流Agent产品 [4][10] - 引入Profession Aligned基准概念,考察复杂环境下的实际效用而非单纯智力难题 [7] xbench开发背景 - 源于红杉中国2022年ChatGPT推出后的内部月评体系,发现主流模型"刷爆"题目速度加快,基准测试有效时间急剧缩短 [6] - 旨在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 模型能力与AI实际效用的关系 - 不同时间维度上的能力比较难题 [6] 首期测评结果 - xbench-ScienceQA(AGI Tracking):最高分60.8(03-high),第二名57.2(Gemini 2.5 Pro) [13] - xbench-DeepSearch(AGI Tracking):最高分65+(03),第二名60+(o4-mini-high) [13] - 招聘领域Profession Aligned:最高分78.5(03),第二名64.4(Perplexity-Search) [13] - 营销领域Profession Aligned:最高分50.8(03),第二名47.6(Claude-3.7-Sonnet) [13] 社区共建计划 - 基础模型与Agent开发者可使用xbench评测集验证产品效果 - 垂类Agent开发者可与xbench共建行业特定标准 - 研究者可利用xbench实现AI评估研究想法落地 [13]
GP在投委会当“甩手掌柜”,被证监局通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6 12:12
深圳证监局称,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部分私募机构从事让渡产品投资管理职责的 "通道"业 务,将投资管理职责委托他人行使,未独立行使投资决策权,未恪尽职守,未履行谨慎勤勉义 务,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 定,损害投资者权益,严重影响行业形象。 5月2 3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了《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 2 0 2 5年第3期)》,就私募检查发现 的问题及监管要求进行了通报。 根据深圳证监局的通报,这几类典型问题值得行业关注: 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独立决策权,再次被划重点。 此前 ,中国基金业协会编号为 "中基协处分〔2 0 2 4〕4 11号"的纪律处分案例 也 引起了行业热 议。 2 0 2 4年8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作出撤销四川银x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 司(简称"四川银x ")管理人登记的纪律处分(中基协处分(2 0 2 4)4 11号),中基协认为: 四川银 x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由其投资者实际参与投委会决策、对投资标的有决定权 ,且四川 银 x未按合伙协议约定对该基金产品进行投后管理,未能履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募、投、管、退 等环节的重 ...
创造历史!这家私募基金收购了上市公司控股权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25 16:48
并购交易概述 - 天迈科技实控人变更为苏州启辰,邝子平成为新实际控制人,交易涉及26.10%股份收购[1] - 苏州启辰为启明创投实控人邝子平控制的并购基金,LP包括元禾控股、昆山创业控股等国资背景机构[1][6] - 交易完成后,原实控人郭建国持股比例从31.51%降至23.63%,表决权比例从31.51%降至13.63%[3] 交易细节 - 交易对价4.52亿元对应公司市值17.32亿元,较停牌前20.62亿元折价16%[2] - 截至5月23日收盘,天迈科技市值升至29.68亿元[2] - 协议设置"上市地位维持"条款:要求2025-2026年营收不低于1亿元,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2026年不亏损[4] 公司财务与监管背景 - 2023-2024年天迈科技营收分别为2.2亿元、1.637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5487万元、-6083万元)[5] - 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营收低于1亿元且亏损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5] - 本次交易为证监会"924新政"后首例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体现监管支持产业整合导向[8] 收购方背景与后续计划 - 苏州启辰实际控制人邝子平为启明创投创始人,管理资产总额达95亿美元,投资超580家企业[6] - 收购方计划通过资源整合改善公司经营,未来12个月内可能启动资产重组或业务合作[8] - 元禾控股作为LP方管理基金规模超千亿元,昆山创业控股为昆山市国有独资企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