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基金研究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证监会正式启用新LOGO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30 17:29
中国证监会标识更换 - 中国证监会于6月30日更换新标识 新标识为红色背景上3个V字形图案环抱 共同构成公字形图案 [1] - 新标识已在官网 微博@证监会发布 微信公众号"证监会发布"同步更新 [3] - 旧标识为白色背景上三个红色三角构成的公字形图案 寓意"三公原则" 于2012年5月首次亮相 [3] 中国证监会组织架构 -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机构 设主席1名 副主席4名 驻会纪检监察组组长1名 [5] - 会机关内设19个职能部门及机关党委 在各省市设立36个证券监管局和上海 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 [5] - 证监会职责为落实党中央金融工作方针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6] 其他信息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已启动 包括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和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8]
全国首支AIC链主并购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30 17:29
全国首支AIC链主并购型股权投资基金设立 - 宁波中瀛兴象基金完成工商注册,规模10亿元,由中国银行宁波分行、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宁波华翔电子、宁波通商基金、象山工投集团五方联合设立,开创"AIC-政府-分行-国企-产业龙头"五方协同模式[1] - 该基金为全国首个以产业链主为核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重点围绕汽车产业链资源整合,通过股权投资推动制造业高端化[1] - 区别于传统盲池基金模式,首次引入产业方作为核心,协同链主开展并购重组及科创项目直投,发挥AIC国家队耐心资本作用[1] CVC基金与"链主+基金"模式兴起 - 一级市场进入产投时代,CVC基金成为国资LP热门选择,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加大对CVC出资[3] - "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核心驱动者,带动"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机制形成,通过基金撬动资本共同投资[4][5] - 启明创投设立并购基金以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股份(市值29.68亿元),成为"924新政"后首例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8][10][12] 并购基金市场爆发性增长 - 2024年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政策,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6] - 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潜力巨大,2024年被视为并购基金爆发年[6] - 并购招商成为国资新打法,通过政策支持实现确定性招商[7] 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激增 - 2024年9月证监会"924新政"明确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推动实践加速[12][20] - 典型案例包括:嘉道博文5.93亿元控股*ST长药[15]、合肥瑞丞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首单产业资本CVC收购案)[17]、IDG资本15.96亿元收购健元医药等历史案例[18] - 2025年《重组办法》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投资满48个月锁定期缩短50%,进一步刺激并购交易[20] 投资机构加速布局并购业务 - 2025年初多家GP新设"并购部",并购经理年薪达50-120万元,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3][24] - 机构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实现双赢:协同优化资产+拓宽退出渠道,尤其针对退出压力大的项目[19][22] - 国务院会议提出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并购母基金,预计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将持续增加[26][27]
中国创投的逻辑,正在重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9 16:54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创投行业近年来热度下降,融资、项目活跃度和退出案例减少,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理性发展阶段[1] - 2025年可能成为行业分水岭,创投生态面临结构性重构,募资压力持续,项目质量分化加剧[2][3] - 行业正经历投资逻辑、退出机制与制度环境的深层次演进[4] 募资端变化 - 人民币基金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达99%和96.1%,但募资规模显著下滑[5] - 2024年人民币基金募资规模为13,890.17亿元,同比下降19%,外币基金募资规模559.12亿元,同比下滑48.6%[6] - 中小型GP受冲击最严重,LP出资节奏放缓且回报要求提前,耐心资本稀缺[7][8] - 头部机构调整策略,从强调高收益转向突出国家战略和产业赋能[8] 投资端演变 - 2024年VC/PE机构出手次数同比下滑超20%,项目尽调周期延长至3个月以上,快进快出模式失效[12] - 投资标准转向底层逻辑评估,关注商业模式抗周期能力、技术壁垒和团队耐力[13] - 硬科技领域(半导体、先进制造、算力、生物医药)持续吸引资金,但项目资源属性增强,国家队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度提升[13][14] - 马太效应加剧,头部项目资源集中,中腰部项目融资困难,行业进入去泡沫阶段[15][17] 退出机制与挑战 - 2024年IPO退出案例1,333笔,同比下降37.2%,仍占退出总量的36.1%[19] - 股权转让和回购交易合计占比57%,同比增长33%,并购交易占比7%[20] - 退出缓慢主因:项目上市审查趋严、二级市场估值回调、境外上市窗口收紧[23][24] - 积极信号:政府引导基金试点有条件退出机制,头部LP探索回购+利润分成新模式[26][27] 行业逻辑重塑 - 机构角色从资本提供者转向发展合伙人,深度介入企业战略、融资及产业落地[30][31] - 新要求:需具备公司治理、政策解读及组织构建能力,单一领域深耕机构更受青睐[32][34] - 关键发展问题:本地产业融合能力、企业成长支持体系、稳定退出机制构建[36] 长期趋势 - 行业从项目驱动转向系统能力建设,强调长期陪伴企业成长[38] - 投资逻辑从短期收益转向深耕模式,价值关系建立在长期信任基础上[39][40]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趋势判断与周期穿越能力[41]
2025,母基金如何做好生态化赋能?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8 17:26
研讨会背景与组织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和母基金研究中心在2024年于深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杭州、合肥连续举办七场研讨会,2025年继续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LP&GP研讨会以加强私募股权行业内合作交流[1] - 2025年已成功举办四场研讨会:深圳站探讨"国办1号文后母基金行业的未来趋势",上海站探讨"母基金在并购领域的机遇",武汉站探讨"母基金的多元化退出策略",成都站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母基金与子基金的协同效应赋能产业发展"[3] 成都研讨会概况 - 2025年6月26日,"新时代的母基金"全国研讨会(成都站)在成都市高新区菁蓉汇举办,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协办,母基金研究中心承办[3] - 研讨会汇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一流投资机构代表等60余人,共同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建言献策[4] 主要演讲内容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秘书长王爽分享各地引导基金赋能子基金与项目的优秀做法,探讨行业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6] - 成都科创投集团投资部总经理陈自强介绍以母基金为基本盘,通过子基金延伸资源触手的实践[7] - 中合盛资本首席投资官朱立明分享山西省引导基金在母子基金协同发展助推低空经济方面的经验[9] - 泓创资本创始合伙人陆潇波探讨新形势下协同赋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策略[12] - 中信建投资本投资三部副总裁陈盎然分享协同四川成果转化基金子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13] - 成都高投创投副总经理邓攀介绍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的基本情况、出资要求及对子基金的赋能实践探索[15] 后续活动与计划 - 母基金研究中心将于7月发布2025专项榜单,鼓励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的优秀机构与人才,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21] - 母基金研究中心正式开启2025专项榜单评选,包括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和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25] 参会机构 - 参会LP包括安诚资本、策源资本、成都高投集团、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市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川发展、广电投资、宏源汇富创投、金牛交子基金、江蓝小镇投资、璞信投资、四川金舵投资、四川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天府文投、天投集团科创投资、咸阳财金、渝深创富、中合盛资本、中金资本等[20]
有GP用自有资金炒股,一个季度就挣了60%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一级市场机构转向二级市场 - 越来越多一级市场机构正在加大对二级市场的关注度,部分机构已开始配置二级市场团队并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1] - 某VC机构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在一季度获得60%收益率,显示出短期高收益特性[2] - 一二级市场联动并非新现象,但近年参与机构从头部GP扩展到更多中小型GP[3] 转型动因分析 - 一级市场面临募资难(2024年新设基金数量同比下降44.1%)和退出难的双重压力,迫使机构寻求二级市场流动性[4]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新备案募资总额4121.42亿元,同比减少近40%,单支创投基金平均规模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5] - 行业监管趋严,2024年116家新登记管理人的同时有928家注销,注销数量达新登记量的8倍[6] 行业生存现状 - 2024年12083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较2023年减少810家,百余家因"12个月无在管"被注销[7] - 2025年被视作中小GP生死存亡关键年,硬科技投资周期长、回报倍数收窄加剧生存压力[8][9] - 行业出现"募投管退都难"现象,2015-2016年基金普遍延期,2024年大量机构"零出手"[10] 转型策略与争议 - 二级市场定增成为部分产业投资人的重要转型策略[5] - 头部机构通过二级市场实现资产配置,但单纯因一级市场困难转向二级被视为冒险行为[11] - 当前项目竞争导致硬科技等领域估值高企,机构更重视DPI指标筛选项目[10]
最高出资60%,这个省联合国家级母基金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母基金行业涉及管理规模达426.5亿元,主要分布在10个省份,重点投向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文旅产业等领域 [1] - 多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母基金、种子基金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如湖北省政府种子基金、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等 [5][11] - 母基金运作模式多样化,包括母子基金联动、直投+子基金等,如芜湖鸠兹科创湾母基金已设立4只子基金,总规模近27亿元 [17][19] 分地区母基金动态 福建 - 福建省联合国家级母基金设立30亿元文旅数创子基金,首期不低于20亿元,重点投向"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福建本地比例不低于政府出资额1倍 [3][4] - 漳州云霄设立3亿元圣城产业投资母基金,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县域重点产业 [27][28] 湖北 - 湖北省政府种子基金正式设立,通过高校转化基金、区域性科创基金等构建全链条投资体系,重点投早、投小、投科技 [5][6] - 武汉基金拟设5支基金,总规模123.5亿元,涵盖人形机器人、光通信、人工智能等方向,单支基金最高规模50亿元 [8][10] 江苏 - 盐城设立2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主要投资新能源及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 [11][12] - 南京市人才一期发展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子基金规模一般不高于2亿元 [24][25] 其他地区 - 安徽芜湖组建30亿元鸠兹科创湾母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计划2027年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17][18] - 广东佛山禅城区发布50亿元"1+1"产业基金体系,包括20亿元启航基金和30亿元领航基金,目标8年内规模达80亿元 [33][34]
唐劲草会长获聘出任2025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委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2025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选 - 评选旨在发掘中国科创领域的标杆人物,展现卓越贡献,激励更多人才投身科创事业[1][14] - 2024年评选数据显示:"影响力"类别入选者旗下企业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累计专利超万项;"革新力"类别入选企业总市值达千亿级,融资规模数百亿[5] - 2024年入选企业代表横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6] 2024年入选者成就 - 华为余承东主导鸿蒙"万物智联"生态占据科技核心地位[8] - DeepSeek梁文锋在通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8] - 小米雷军带领团队以核心技术对标全球顶级车企[8] - 宇树科技王兴兴和云深处朱秋国在机器人领域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8][9] - 游戏科学冯骥《黑神话:悟空》获全球市场认可[9] - TikTok周受资通过创新算法实现文化传播突破[9]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 - 中国研发投入从2012年1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3.3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65%[11]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居世界前列,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在国家重点项目中占比超80%[11] -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挑战[12] 评选机制与生态支持 - 评审标准聚焦技术突破原创性、产业变革领导力、创新成果全球影响力[21] - 评选生态支持机构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碧迪医疗等[51][53][55] - 环球科创联盟将通过生产性服务基地和大师传承计划推动商业突破[12] 评委会阵容 - 戈峻:天九企服董事长,曾任英特尔/苹果/英伟达全球副总裁[35][36] - 石安: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区总裁,推动数字化智能制造和ESG理念[37][38] - 唐劲草:水木资本董事长,全球母基金协会主席[39][40] - 周灏:量化派创始人,横跨物理与AI领域的商业精英[42][43] - 袁立:中复资本董事长,主导超300亿项目[48][49]
这个月,GP都往江苏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6 16:58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动态 - 江苏省母基金近期活跃度显著提升,10余家专项母基金发布招GP公告,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2] - 专项母基金隶属于总规模500亿元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由江苏高投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首批14支产业专项基金规模506亿元,第二批22支规模408亿元 [5][6] - 基金采用三层架构设计:省级母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子基金,预计通过228.5亿元省级出资撬动2800亿元总规模,形成"江苏模式"的集群化运作 [6] 返投政策优化 - 6月新规允许GP将关联基金对江苏省内企业的投资按80%计入返投认定,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150%认定,投资上市企业按200%认定 [3] - 政策调整显著提升返投灵活性,被行业视为对GP更友好的制度设计 [4] 基金架构与区域特色 - 专项基金分为三类: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投早投小)、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强化地方特色产业)、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协同国企主业) [7] - 基金覆盖江苏全部13个设区市,存续期长达10-12年,体现"耐心资本"定位,全国范围内属罕见长期限设计 [10] - 各地基金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如苏州侧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无锡专注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形成专业化垂直布局 [7][8] 行业发展趋势 - 政府引导基金进入3.0阶段,从单一基金转向基金集群化运作,通过省市联动形成产业投资合力 [11][12] - 基金群呈现专业化细分趋势,除综合型基金外,出现针对特定领域的专项基金群 [13] - 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地区效仿基金集群模式,以引导基金为杠杆推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14]
算命、修家谱、卖课…私募基金违规被通报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5 16:54
私募基金违规操作现象 - 深圳证监局通报指出部分私募机构从事与主业无关业务 包括销售伪金交所产品 卖课 算命 为券商引流开户获取返佣 债券私募利益输送 基金与高管自有资金进行高买低卖交易等 [1] - 违规核心原因在于合规意识淡漠 为追求经济利益偏离主业 个别机构甚至沦为犯罪工具 [1] - 通报列举六类典型无关业务:销售伪金交所产品 对外提供咨询服务 对外提供居间服务 销售投资标的公司股权 协助非公司员工获取基金从业资格 在办公场地开展无关活动 [1] 具体违规案例 - 股权类私募销售伪金交所产品:与房企签署《承销协议》 向自然人投资者推介伪金交所发行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计划 收取150余万元咨询顾问费 [3] - 私募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签署数十份融资服务协议 帮助标的企业从其他渠道融资并按比例收取服务费 [4] - 私募销售标的公司股权:通过零对价受让新三板摘牌公司股份再转让给自然人投资者 获利20余万元 所获款项用于基金清算 [5][6] - 私募协助非员工违规注册基金从业资格:将外部人员添加至基金业协会培训系统完成考核认证 扰乱行业秩序 [7] - 私募在办公场地开展无关活动:与关联公司混同办公 现场人员从事易经算命 知识付费 修订家谱等业务 [8] 行业监管与出清趋势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登记数量仅116家 同期注销928家 注销数量为新登记量的8倍 行业总量较2023年减少810家至12083家 [10] - 中基协新增"12个月无在管注销"类型 2024年已有598家私募注销 纪律处分超200份 [10] - 募资能力成为GP生存关键 已有百余家私募因12个月无在管基金被注销 [11] - 监管强化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市场正在淘汰无实力机构 推动行业分化 [12] 行业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拟于7月发布榜单以鼓励优秀机构与人才 [14][18]
消费赛道投资利好来了!六部门发布19条举措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4 20:27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指导意见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覆盖生产、渠道、终端等环节 [1] -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投资 强调"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以匹配长周期消费产业融资需求 [1] - 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 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股权投资 [1]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政府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康养、文旅、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领域项目 [1]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计划于7月发布榜单以表彰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优秀机构及人才 [4] - 评选涵盖"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和"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等内容 [7] - 机构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联系研究中心申报 需备注姓名及机构名称以完成验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