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研究中心

搜索文档
创投圈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4 16:46
创投行业信任危机 - 一级市场整体管理费出现下降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1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费标准应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 此前业内通行的计费基础为认缴规模 按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是新提法 已有地区在采用 [3] - 管理费变化反映行业对GP要求提高 只靠收管理费过活不太可能 本质上要靠投出有价值项目来挣钱 LP对管理费支付加强管理 如绩效考核等 反映出对GP约束加强 [2] - 部分地区政府投资基金新规未规定管理费 如浙江《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预计更多地区会效仿出台本地规定 [4] 管理费调整影响 - 管理费标准变化可能加速行业竞争和出清 管理费是GP运营最确定收入 行业下行期很多机构靠管理费维持 [2] - 如果管理费不能从本金里列支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有GP为赚钱只看重短期利益 想着赚快钱填补管理费预支 [3] - 管理费水平应能让GP正常运营 GP收取管理费只是覆盖组建团队管理基金成本 基金投得好超额收益才能让GP赚钱 [4] 对赌回购问题 - 去年以来对赌回购问题被推上一级市场风口浪尖 经济上行周期低估风险 投资期限到期叠加资本市场下行周期 回购问题被放大 [6][7] - 创业公司集中批量触发回购 创始人个人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投资机构批量诉讼与强制执行 成为创新创业进程中紧迫问题 [8] - 目前大约13万个项目 涉及1万多家公司面临退出压力 风投私募使用回购权项目比例超90% 90%起诉方把创始人列为被告 10%创始人沦为失信被执行人 平均每家公司只能还上法院判决金额6% [12] 回购问题解决方案 - 湖南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时不设置针对创始人团队强制回购条款 [9] - 山东鼓励国资基金逐步放宽或取消回购条款 [10] - 有机构灵活处理项目回购 让无力回购项目找接盘方 采用本金+利率形式接手股份 或与创始人签署补充协议 约定新创业公司占股来豁免回购 [11] - 有VC主动放弃回购 对早期项目不要求回购 放弃协议中回购条款签署 换取更合适估值 更透明信披等优越投资条件 [11] 行业呼吁与展望 - 呼吁各方保持理性克制 宏观层面对中国经济持续上行保持信心 微观层面保持相互理解与友好协商 通过合作与制度建设寻求问题解决 [14] - 期待更多地区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基金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驱动资本成为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希望LP GP 创业项目重构彼此信任 [14]
GP开始为“过错”买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3 16:42
行业趋势转变 - 风投机构从回避诉讼转向主动起诉被投企业 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 头部创投机构过去两年成批采购争议解决服务 [4][9][13] - 诉讼激增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基金到期但收益率不及预期 LP与GP矛盾加剧 国资LP入场后要求每笔投资必须有明确退出结果 [6][7][20] - 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同比下降9 6% 但回购退出数量逆势增长27 2% 中小机构30%-40%被投企业触发回购协议 [15][16] 国资LP主导下的新规则 - 2024年国资性质资金在LP结构中占比达88 8% 其中政府资金出资占比52 5% 美元基金占比从2018年43%降至2024年11% [17][20] - 国资LP对"国有资产流失"监管严格 要求通过诉讼仲裁确定责任划分 不接受和解 需法律文书作为亏损依据 [21][25][26] - 诉讼挤兑现象频发 机构为争夺有限资产加快起诉节奏 导致企业加速破产反而降低回款率 [27][30][31] 粗放投资遗留问题爆发 - 尽调草率 投后缺位 协议漏洞等问题集中暴露 部分项目尽调底稿不全 投资协议原件遗失 甚至无法证明创始人身份 [38][39] - 对赌协议设计缺陷频现 如回购公式计算出负数 "重大过失"等关键条款无明确定义 增加诉讼难度 [39][40][41] - 投后管理形同虚设 部分机构外派董事因未督促企业缴足注册资金被债权人追责 需用个人资产偿债 [34][35][36] 企业应对策略与行业反思 - 企业转移资产手段多样化 包括蚂蚁搬家式转账(单笔9 99万元) 虚构债权抵押 离婚分割财产 甚至故意烧毁账本 [47][48][49] - 科技企业更重视声誉 创始人常卖房偿债 传统行业企业则倾向用客户欠款抵偿机构投资 [60][61][62] - 行业呼吁"耐心资本" 风投本质应是长期主义而非零和博弈 部分机构开始将诉讼经验反哺投资流程 [77][78][79] 协议条款与谈判策略 - 回购条款被滥用 2020年后投融资项目中签署回购协议成为常态 但部分条款违背《公司法》不伤害正常经营的前提 [51][52] - 律师建议"以诉促谈" 通过诉讼促成谈判 机构预期差异大(五折至全额追回) 企业希望放宽条款 [56][58][59] - FA尝试多种非诉解决方案 包括寻找新买家 创始人让渡股份 基金到期后重新注资等 [54][55]
100亿,江苏迎来一支央企科创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2 16:10
基金设立与合作 - 中国诚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协议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同时签约2只子基金框架协议[1] - 诚通科创(江苏)基金以直投为主,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 - 该基金是诚通首批300亿元央企创投母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100亿元母基金形成协同效应[4] - 同步签约的"诚通(苏州)苏实材料成果转化基金"将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与苏州实验室合作推动材料领域成果转化[5] 基金战略与定位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由央企+产业龙头+地方政府联合出资,形成多元协同架构[6] - 基金锚定"硬科技"主航道,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采用"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策略[7] - 基金期限达15年,专注种子期至成长期科技企业,瞄准央企未来3-10年核心技术需求进行前瞻布局[8] - 基金将发挥"探头"作用,连接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源,构建科创孵化和投融资机制[8] 行业影响与政策背景 - 诚通科创基金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体现"耐心资本"定位[12] -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央企创投基金长期资本作用[12] - 国资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较一般股权基金延长近一倍,并配套完善容错机制[10][11] - 中国诚通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目前基金投资板块规模超6500亿元,以两只国家级基金为主[10] 近期动态 - 诚通科创与工研资本签约10亿元子基金,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转化[9]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该基金将带动更多央企设立创投母基金,为股权投资行业注入信心[10]
这个省出台新规:管理费按实际投资金额计提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1 17:44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更新 - 宁夏新规将基金管理费计费基础从认缴规模调整为实际投资金额 每年合计不超过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2% 按实际投资时间计算 管理费可按季度预提并按绩效考核结果确认 [1] - 行业惯例GP年度管理费为认缴规模2% 新规反映对GP要求提升 需通过投出有价值项目盈利而非依赖管理费 [1] - 国务院办公厅1月文件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应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 管理费标准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2] 管理费支付机制争议 - 部分地区要求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 原则上禁止本金列支 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后期补回 引发GP对短期逐利行为的担忧 [2] - GP认为管理费应市场化定价 若需"倒贴"可能扭曲投资行为 强调LP与GP互信关系及行业规范化进程 [3][4] - 浙江等地新规未硬性规定管理费 显示政策灵活性 未来各地可能差异化跟进 [4] 容错机制创新 - 宁夏详细列出容错适用情形 包括改革创新探索性失误 政策变动导致损失 重大项目不可抗力过失等 实操性显著增强 [5][6] - 2024年国务院"创投17条"提出优化政府基金考核 健全生命周期评价 国资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延至15年 [7][8] - 多地提高亏损容忍度 湖北 四川 深圳 广州等地允许单项目100%亏损 推动国资成为耐心资本 [11][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一级市场需发展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 政府基金需通过容错机制"松绑"以提升投资效率 [13][14] - 国资容亏机制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敞开 信号明确鼓励长期资本支持创新 [11][14]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推动行业优秀机构发展 [17][21]
超级LP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1 17:44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母基金管理规模达864.8亿元,主要分布在北京、香港、江苏等10个地区,重点投向未来新兴产业、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1] - 行业呈现区域化布局特征,江苏、广东等地基金设立活跃,单只基金规模普遍在10亿-100亿元区间 [2][3][12][16][20][24][27][30][36][39] - 投资方向高度聚焦硬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80% [9][11][15][17][19][22][28][30][35][39] 区域母基金动态 香港 - 香港金管局与亚投行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投资亚洲新兴市场风投基金,支持绿色及科技赋能基础设施建设 [3][4] - 合作将强化香港国际金融及创科中心地位,促进风险投资生态圈发展 [5] 陕西 - 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首期100亿元启航,重点布局半导体、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6][9] - 陕煤集团参与出资,通过基金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推动主业高端化升级 [9][10] 北京 - 诚通科创首只10亿元子基金签约,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硬科技领域,母基金总规模300亿元 [11] 江苏 - 苏州设立百亿人才基金,首期25亿元,50%资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8大领域 [12][14][15] - 扬州组建39亿元产业专项母基金,含16亿元航空航天基金和23亿元数智融合基金 [27][28] - 宿城、浦口、邳州等地新兴母基金密集招募GP,单只规模10亿-20亿元,重点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等方向 [30][34][35][39] 广东 - 广州产投联合南沙设立百亿数字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 [16][17][19] - 四会市与浙商证券合作设立10亿元会浙产业母基金,实施资本招商策略 [23][24] 其他地区 - 山西20亿元天使母基金完成备案,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 [20] - 福建设立20亿元专精特新基金,首期5亿元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 [21][22] - 长沙经开区科创基金招募GP,最低规模3000万元,要求40%返投 [25][26] 政策动向 - 宁夏出台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母基金由自治区财政出资,不得重复设立同领域基金 [40][42] - 浙江发布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产业基金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投基金侧重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44][46] - 天津推出创业投资支持措施,对投资早期硬科技项目给予奖励,建立项目对接机制 [48][49][50]
刚刚,苏州发布两大百亿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0 18:07
苏州两大百亿级基金发布 - 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与"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两大百亿级基金,总规模各100亿元 [1][3] - 百亿人才基金由苏创投集团发起,首期25亿元,存续期15年,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子基金,重点投向领军人才和硬科技领域 [3] - 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由苏州国投集团牵头设立,专注于"链主级"项目,单一项目投资额不低于5亿元 [3][4] 苏州创投生态与基金矩阵 - 苏创投集团已累计直投上市64家企业,2024年已有汉邦科技等3家企业上市 [5] - 苏州正在筹建总规模近千亿元的专项产业基金群,包括100亿元生物医药基金、1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等 [6] - 苏创投已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管理145只总规模超2600亿元的基金群 [8]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批14支产业专项基金规模506亿元 [10][11] - 基金采用"母母基金"架构,下设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等三类专项基金 [16][17] - 产业子基金返投要求优化,投资专精特新企业返投认定150%,投资上市企业返投认定200% [12] 苏州产业发展规划 - 苏州围绕"1030"产业体系(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集群布局 [9] - 苏州打造"苏州模式",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基金协同性良好 [9] - 苏州已成为创投圈"网红城市",是国内资本和项目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 [9] 全国母基金行业趋势 - 国内引导基金进入3.0版本,从单一基金发展为基金集群,形成省市县引导基金合力 [21] - 江苏省母基金存续期限长达10-12年,体现"耐心资本"定位,为全国示范 [14][15] -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产业"助推器",将吸引更多资本带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22]
68亿美元,科勒资本旗下平台完成创纪录募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9 17:10
募资情况 - 科勒资本信贷机遇第二期基金(CCO II)完成关账 总募资额达68亿美元 创下公司信贷投资平台募资纪录 [1] - 首支信贷基金CCO I募资14亿美元 曾是规模最大的私募信贷二级市场基金 [1] - 募资成功体现公司在私募二级市场的全球化布局、创新理念和专业积累 [1] 基金策略 - CCO II基金将专注LP主导型与GP主导型二级市场交易 投资优先直接贷款和优质信贷资产 [2] - 旨在提供分散多元的信贷资产配置 实现跨周期的风险调整回报与稳健业绩 [2] - 公司评估的信贷二级市场投资机会总额达530亿美元(2024年1月至今) [2] 市场趋势 - 私募信贷二级市场显著增长 受流动性解决方案、资产多元化配置及组合管理工具需求推动 [2] - 随着私募信贷基金进入成熟期 市场规模预计持续扩大 [2] - LP主导型与GP主导型交易预计在2025年及未来保持活跃 [2] 公司地位 - 科勒资本是私募信贷二级市场先行者 2008年即开始相关投资 累计出资额达101亿美元 [3] - 近期完成标志性交易包括:收购American National持有的16亿美元优先直接贷款组合(最大LP主导型交易之一) [3] - 2024年设立业内最大规模信贷接续基金 投资Abry Partners管理的16亿美元信贷资产组合 [3] 管理层观点 - 合伙人Michael Schad强调公司通过投资纪律和规模化交易能力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2] - 首席投资官Jeremy Coller指出私募信贷二级市场在防御性配置、流动性和组合优化方面具有战略价值 [2] - 信贷团队核心成员Michael Schad、Ed Goldstein和Martins Marnauza拥有14年以上合作经验 [3]
合肥国资再封神:押中数个IPO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9 17:10
合肥政府投资模式 - 合肥政府被称为"最佳政府投行",近期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成功推动屹唐股份、极智嘉等企业上市 [1][4] - 合肥国资通过参股子基金如合肥华登基金、芯屏基金等投资半导体龙头企业屹唐股份,该公司上市首日市值达774亿元,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210% [1] - 2016年合肥政府承担长鑫存储一期项目180亿元投资中的75%,目前合肥产投控股成为长鑫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12.42%,公司最新投前估值约1400亿元 [2][3] 典型案例 - 1999年合肥国资联合投资科大讯飞前身"硅谷天音",现已成为市值千亿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5][6] - 2008年合肥政府全额托底175亿元投资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 [7] - 2013年合肥高新建投集团为困境中的华米科技前身提供担保 [8] - 2019年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成江淮、大众、国轩、蔚来等企业集群式落地 [9] 投资策略与机制 - 采用"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政府既作为市场参与者主导产业政策,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高效资源配置 [10] - 形成"以投代引"的合肥模式: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国资平台通过直投或组建投资基金服务地方招商 [12] - 升级为"创投城市计划2.0",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 [12][13] - 2024年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并链接300家创投生态合伙人,管理总规模达4000亿元的200多只基金 [14][15] 基金矩阵建设 - 2022年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内形成超5000亿元股权投资体系 [16] - 筛选GP标准包括管理能力(专业领域研判力)、项目储备量及募资能力,对成长期基金出资比例不超20% [17] - 通过"双招双引"策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持续完善专业化基金矩阵 [18][19] 市场影响 - 合肥成为投资机构聚集地,被形容为"半个高铁车厢都是去合肥的VC" [16] - "创投城市计划"两年推动1400个项目融资对接,落地500个项目,撬动总投资超2100亿元 [15] - 成功吸引深向科技、导远电子、全芯智造等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 [15]
这支省级专精特新母基金设立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参会机构一周资讯(7.2-7.8)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8 16:50
母基金行业动态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成立,旨在系统研究母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的管理和引导,促进资本流向创新创业企业和实体经济 [1]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领导班子所在机构及参会机构共85家,分会每周二更新相关机构的一周资讯 [1] 省级专精特新母基金设立 - 福建投资集团联合福建招标集团和福州金控集团发起设立福建省级专精特新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 [3] - 基金由福建省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旨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3] 国新基金投资案例 - 国新辽宁振兴发展基金领投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5] - 昌兴航空核心产品包括航空航天零部件和航空制造工艺装备,客户覆盖中航工业所有主机厂及中国商飞、航天科工等 [5] - 公司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加快在赣超大型工装生产项目和沈阳航空零部件项目的规模提升和能力提升 [5] 行业人才动态 - 星界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方远出任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成员,成为第一位从事母基金行业的成员 [6][7] - 方远曾担任LGT资本中国区总裁12年,负责中国和亚太区私募股权投资,LGT资本管理资产规模超1000亿美元 [8] 产学研合作 - 石家庄国投集团所属国经公司受邀参加石家庄铁道大学产学研合作座谈会,旨在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11] 科创债业务发展 - 深天使牵头举办科创债业务交流活动,邀请国信证券和东方富海分享经验,助力创投机构探索融资新渠道 [13][14][15] - 活动吸引了勤智资本、邦勤资本、金沙江联合资本等多家创投机构参与,促进科创债业务经验共享与合作 [13] 国际合作洽谈 - 招商资本与卡塔尔投资促进局代表团在北京交流洽谈,探讨在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21] - 招商资本投资业务涵盖绿色科技、生命科技、数智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 地方基金发展 - 财信金控召开金芙蓉投资基金调研座谈会,强调加快设立、加速投资、力求实效的原则 [24] - 基金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三批子基金稳步推进,首批实缴资金已陆续投资运作 [24] - 财信金控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发挥全牌照协同优势、拓展多元化募资渠道等 [26] 行业重要活动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致信祝贺 [27][29]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揭晓,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47]
腾讯、阿里又来做LP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8 16:50
巨头企业作为LP的活跃动态 - 腾讯通过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为晨壹基金旗下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1] - 腾讯今年4月还通过认缴2亿元持有杏泽川禾创业投资基金66.66%股份成为最大出资方[2] - 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向无限启航海河创业投资基金出资1.4亿元 这是阿里时隔七年再次作为LP出资股权投资基金[5][6] 并购基金市场趋势 - 2024年一级市场并购基金活跃 已有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10] - 中国太保设立目标规模300亿元的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 首期规模100亿元 其中50%资金将配置到子基金[11] - 主板超六成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 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预计2024年是并购基金爆发年[11] 上市公司参与产业基金情况 - 2024年已有超70家上市公司出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15] - 万凯新材拟出资2.5亿元参与设立湛泸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寻求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开辟第二成长曲线[12] - 寒武纪旗下公司认缴3800万元 持股19%参与设立台州嘉道智能壹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3] CVC投资模式发展 - CVC在股权投资行业作用日益重要 不仅提供资金支持 还能带来业务协同和增值服务[7][16] - CVC投资从1.0版本的驱动型被动投资发展为2.0版本的前瞻性主动性投资 从战略拓展转向追求财务收益[21] - "链主+基金"模式兴起 由产业链主导企业牵头 以产业基金为载体撬动其他资本共同投资[18][19] 母基金行业创新 - 厦门自贸领航上市公司CVC母基金成立 目标规模100亿元 是全国首支上市公司CVC母基金[20] - 全球母基金协会将在2026年达沃斯峰会上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机构及相关榜单[25] - 上市公司通过投资产业基金可借助专业机构能力开拓产业链 同时寻找合适时机退出获取收益[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