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研究中心

搜索文档
折价低于10%,耶鲁拟出售25亿美元PE资产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5 15:31
耶鲁大学正准备在二级市场抛售高达2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资产 。 这种方法彻底革命了捐赠基金投资理念,各大资金池纷纷增加对流动性较差和更复杂投资的敞 口 。 根据全美大学商务官协会对2024财年的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捐赠基金平均将56%的资产配置 于另类投资。 截至6月30日,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在杠杆收购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各持有超过 100亿美元,根据其2024财年财务报告显示。 媒体指出,耶鲁大学一年多来一直在考虑出售资产,并考虑削减数十只基金的持仓,以清理旧 有持仓。出售谈判中涉及一项所谓的"马赛克交易",允许买家挑选他们想要收购的特定投资基 金。包括Lex ington Partner s和HarbourVes t Partner s在内的多家买家已对该投资组合进 行了评估。 当这一模式的创始者开始大规模撤退时,整个行业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在税收政策急剧变化和 流动性危机并存的新环境下," 耶鲁模式 "是否还能延续其昔日的辉煌? 6月5日据媒体报道,耶鲁大学将首次在二级市场出售大规模私募股权持仓,这所常春藤盟校的 捐赠基金正就代号为"盖茨比计划"的投资组合出售进行深入谈判。 私募股权资产价值高达25 ...
唐劲草:管理费应该要基本保证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运营,并应交由市场决定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5 09:3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 新规要求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而非行业通行的认缴规模[1] - 管理费原则上不允许从本金中列支,只能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补回[1] - 该规定可能穿透至子基金层面,导致GP管理费收入大幅减少,并引发LP利益不一致问题[1] 行业惯例与管理费标准 - 国际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普遍以认缴规模为管理费计费基础,已形成相对确定的行业惯例[2] - 母基金管理费通常为认缴规模的1%/年(投资期)和实际管理规模的1%/年(退出期),收益分成10%[2] - 直投基金管理费标准:早期基金2-3%/年(投资期),VC/PE基金2%/年(投资期),收益分成20%[3] 新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强制调整管理费标准可能冲击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基金管理团队正常运营[3] - 从本金预支管理费的规定可能导致GP面临倒贴风险,迫使其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投资[4] - 广东省的基金可能被管理人"区别对待",导致管理质量下降[5] 行业现状与建议 - 管理费是GP覆盖运营成本的关键,超额收益才是主要盈利来源,行业已向高效化、专业化发展[6] - 下行周期中管理费是中小GP的"生存线",降低标准可能加速行业洗牌[6] - 建议管理费规定应考虑市场情况和行业惯例,保证基金管理团队正常运营[6]
北京这个区,正在打造“LGC”特色新模式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5 09:32
政府投资基金模式创新 - 传统政府投资基金存在GP与LP利益不一致问题,尤其在资本市场退出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矛盾凸显[1] - 北京顺义创新推出LGC模式,实现GP和LP统一,并配合国资控股金融牌照的信用融资(Credit),构建投贷联动机制[1] - LGC模式中"L"和"G"指基金LP和GP均由顺义国资体系自主运作,区别于传统政府投资基金的分立模式[1] 顺义区产业投资发展现状 - 顺义区2023年GDP达2203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总产值稳居北京市前三[10] - 重点布局"3+3"产业体系: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10]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5.5%,但产投能力相对薄弱,处于学习者状态[10] 顺义政府投资基金运作 - 2017年设立首期引导基金,规模100亿元,招引设立10只子基金,认缴规模24.99亿元,带动管理规模超3500亿元[11] - 2024年设立二期引导基金100亿元,实现当年设立/备案/投资,全部由国资体系团队管理[13] - 2024年12月设立20亿元汽车产业基金,2025年3月新增三只产业子基金[13] LGC模式核心机制 - 组织架构上,顺义国资公司(1400亿元总资产、3A评级)负责产融平台,顺义金控负责产投平台,形成协同效应[15] - 通过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牌照实现投贷联动,典型案例为某半导体企业获得4亿元融资支持[18] - 相比市级基金的Co-GP模式,顺义采用完全自主管理的GP模式,200亿元规模更侧重本地化运作[19][20] 投资策略与收益评价 - 将长期融资成本压降至2%,利用债权融资50倍PE与A股15倍市盈率的价差构建增厚型投资[23] - 子基金不设存续期限,实现长期滚动投资[24] - 建立多元化收益评价体系,涵盖财务收益/区域经济贡献/产业带动等指标,预计企业5年经济贡献可覆盖投资额80%[28] 团队建设与市场化运作 - 投资团队聚焦本地产业认知,通过"填空题"式投资落实区域产业布局[21] - 引入市场化人才机制,加强风控/品宣等专业队伍建设,实施精准绩效考核[21] - 建立容错免责制度激励管理人员主动性,但强调耐心资本不等于躺平资本[22][27] 区域发展战略 - 目标2-3年内推动顺义从"产业大区"升级为"产投大区"[28] - 参考市级基金经验但保持特色创新,8只市级基金总规模达1000亿元,形成耐心资本"北京模式"[14] - 通过内生发展与产业投资双轮驱动,弥补过去侧重内生式发展的短板[11][12]
刚刚,300亿战新并购母基金落地上海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22:44
基金设立概况 - 中国太保正式发布总规模500亿元的太保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 -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 - 基金采用"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模式,50%资金作为母基金配置到子基金 [3][4] 政策与市场背景 - 证监会《重组办法》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引入"反向挂钩"安排缩短锁定期 [3][4] - 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并购母基金,疏通"募投管退"堵点 [4] - 全国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基金政策,上海设立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9][10] 险资布局与行业趋势 - 险资自2020年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力度,成为VC/PE重要LP,2023年超50家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 [4][6] - 金融监管总局将险资投资创业基金集中度比例从20%提升至30%,增强对股权行业支持 [6] - 国内创投长期资本渗透率仅2%-3%,险资因长期属性与VC/PE期限匹配 [5][6] 上海区域动态 - 上海发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设立100亿元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并购基金 [10] - 上海母基金数量超40家,在管规模全国前五,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领先 [10][11] GP筛选标准 - 险资偏好头部GP,要求业绩稳定、风险可控,侧重养老/大健康及国家战略领域 [6][8] - 背景资源雄厚的综合性基金或细分领域专项基金更易获险资青睐 [8]
这个市迎来一支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参会机构一周资讯(5.28-6.03)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16:54
母基金行业动态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成立,旨在系统研究母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的管理和引导,促进资本流向创新创业型企业和实体经济 [1]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领导班子所在机构及参会机构共82家,每周二更新相关机构的一周资讯 [1] - 分会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致信祝贺 [18] - 分会由水木资本董事长担任会长,常务副会长包括泰康乾亭股权母基金CEO、纽尔利资本董事总经理等 [24][25] 人工智能产业投资 - 东莞滨海湾新区与东莞科创金融集团签订1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首期认缴规模3亿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 [2] - 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智元机器人,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赛道最大累计融资额纪录 [16] - 国投先导通过生态投资支持原创性技术创新和AI与产业深度融合,未来将在技术攻关、产业赋能等方面深化资源协同 [16] - 全球具身智能赛道持续火热但市场尚未成熟,需要耐心资本的持续培育 [17] 产业合作与联盟 - 中金私募与海兴电力达成合作,共建全球供应链出海新生态,围绕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战略发展展开研讨 [3][5][7] - 越秀产业基金携手港科大(广州)、华为发起设立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国际科研机构技术资源赋能南沙发展 [12] - 国寿投资公司与万国数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数据中心资产开展多层次合作,前期已落地市场首单IDC私募REITs [14] 国企改革与产业升级 - 豫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秦建斌深入保障房公司开展国企深化改革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转型 [8][10][11] - 保障房公司要建立与人才置业公司、物业发展公司等的联席联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1] - 集团要加速"新车医数"赛道,持续抓好药食同源、光电产业等重点项目 [11] 金融服务创新 - 夏创担保首笔"非融联合保"履约保函业务落地,以年化1%的优惠费率提供182万元担保金额,助力企业纾困 [15] - 该业务是湖北省再担保集团推出的创新型非融资担保产品,夏创担保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15] - 夏创担保将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为更多企业提供全方位担保服务 [15]
唐劲草:发债募资,能治本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16:54
创业投资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瓶颈 资金供给不足与退出机制不畅问题突出 制约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效能 [1] - 债券市场推出"科技板" 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带动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科创债的作用与挑战 - 科创债提供低成本、长周期资金 拓宽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 降低对传统股权融资依赖 融资期限较长且还款安排灵活 有效匹配长期投资策略 [1] - 科创债增加创投机构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 与"轻资产"运作逻辑相悖 若投资项目失败需承担双重压力 加剧经营风险 [2] - 多数中小创投机构管理规模有限、历史业绩较短 难以满足发行条件 募资难题仍在 [2] 长线资金的重要性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期限长、稳定性高 与创投项目生命周期契合 提供持续稳定支持 无需刚性兑付 降低创投机构偿债压力 [2] - 长线资金引入带来资本和资源对接 助力创投机构完善生态布局 形成"资本投入-项目培育-价值实现-资本循环"良性生态 [3] - 推动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进入创投基金 构建市场化、长期化资本供给机制 是破解科创投资困局、培育创新动能的关键 [3] 构建长线资金供给体系 - 建议采用"中央资金引领-地方平台承接-专业机构运作"三级联动模式 打造"资金充沛、配置科学、退出灵活"的科创基金生态 [4] - 激活中央资本引擎 将创投领域投资规模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建立差异化容错机制 引导央企、AIC、保险公司年度新增创投出资 [4] - 鼓励央企及AIC长线资金配资给地方政府母基金 形成中央资本对科创投资的"源头活水"效应 [4] 地方母基金生态建设 - 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与产业资本协同"的地方母基金生态体系 制定年度出资计划 确保资金高效运作 [5] - 搭建央地常态化对接平台 推动中央资金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优化资金运作模式 明确市场化子基金配资占比不低于70% [5] 创投机构分级管理 - 建立多维评价标准 以机构成立年限、管理规模、投资业绩等为核心指标 对创投机构分类划分 [6] - 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 对优秀机构给予子基金配资支持 优先匹配优质项目资源 形成"头部示范、梯队跟进"格局 [6] - 建立年度考核评估制度 动态监测机构业绩与合规情况 确保资源精准流向专业高效的市场化子基金 [7] 完善退出机制 - 扩大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参与主体 放宽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参与S基金投资限制 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 [8] -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对S基金份额转让给予税收优惠 探索设立专项补贴 降低交易成本 [8] - 优化市场基础设施 设立S基金交易专区 建立标准化估值、转让、登记流程 控制交易手续费率在0.5%以内 [8] 行业活动 - 母基金研究中心开启2025专项榜单评选 将于7月发布榜单 鼓励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优秀机构与人才 [9][13]
对赌回购的人间真实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2 16:36
一级市场回购机制分析 (一)回购条款的运作机制 - 一级市场基金存续期通常为7-8年,GP通常在基金到期前1-2年(如第6年)要求项目方回购投资款以确保LP资金回收[3] - 上市周期较长(申报到完全退出需2年以上),若GP预判项目无法在基金到期前上市(如2027年到期的基金需2025年完成申报),会提前1.5年启动回购流程[4][5][6] - 实际执行中7年期基金可能仅投资4年即要求回购,剩余3年用于协议谈判和诉讼执行[7] (二)创始人接受回购的动因 - 部分回购条款具有强制性:机构在投决后临时增加回购条件,创始人因现金流压力被迫接受[8][9] - 技术背景创始人易受投资人误导:投资人以"老股转让退出"或"公司资产为限"等话术弱化回购风险认知[10][11] - 市场环境倒逼:一级市场90%以上基金要求对赌回购,优质创始人谈判空间有限[12][13] (三)回购条款的利益博弈 - GP通过提高利率补偿投资周期缩短:原6-8%的回购利率升至10-12%以维持7年期的IRR目标[15][16] - 附加条件转嫁成本:包括强制返投(1亿投资需落地1.5-2亿)、FA协议佣金、税务筹划等衍生条款[17][18] - 条款设计本质是LP资金周期(7年)与硬科技企业成长周期(10年+)的错配[20][21] (四)行业结构性矛盾 - 银行信贷缺位加剧融资依赖:研发型硬科技企业缺乏抵押物,无法获得雪中送炭式贷款[21] - IPO收紧放大退出压力:二级市场疲软与上市门槛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倒逼GP滥用回购条款[22] - 行业成熟度不足:GP/LP/项目方三方认知差异显著,执行过回购的参与方与未经历者存在立场割裂[24] 行业活动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拟于7月发布私募股权行业优秀机构及人才榜单[29][33]
2025,母基金如何探索多元化退出之路?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1 17:05
研讨会背景与目的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和母基金研究中心在2024年于深圳、上海、武汉等七地举办研讨会,2025年继续在全国举办LP&GP研讨会以促进行业合作交流[1] - 2025年已举办三场研讨会:深圳站探讨"国办1号文后母基金行业未来趋势"、上海站探讨"母基金在并购领域的机遇"、武汉站探讨"母基金的多元化退出策略"[3] 武汉研讨会详情 - 武汉站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武汉基金和武汉科创投资服务联盟联合主办,60余位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母基金及投资机构代表参会[3] - 武汉市委金融办资本市场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3] 演讲嘉宾与核心观点 - 王鹏(母基金分会联席会长)分析母基金退出策略并展望行业趋势[5] - 彭国翔(长江产业基金副总经理)介绍长江产业基金的基金布局与运行情况[7] - 覃韦杰(尚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分享S基金布局与发展趋势[9] - 方浩然(凤燊资本合伙人)探讨母基金直投实践与退出路径,团队在湖北运作多只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12] - 常成(武汉基金基金合作部总经理)介绍武汉基金概况及母基金退出思路[13] 行业活动与评选 - 母基金研究中心开启2025专项榜单评选,计划7月发布榜单以鼓励优秀机构与人才[15] - 榜单包括"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等,旨在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20]
这支母基金,一次投资17支子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31 16:44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中选机构 - 生物医药领域10家中选机构包括三一创新投资三期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中生引领私募投资基金、上海奥创先导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管理机构涵盖三一创新、浦东资本、道彤投资等[2] - 集成电路领域5家中选机构包括上海峰瑞睿佳投资中心、天际先导人民币三期基金、中金观博私募投资基金等,管理机构涉及自友投资、天际资本、中金私募等[4] 母基金运作模式与规模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890 03亿元,期限15年,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由上海国投先导公司管理[5] - 采用"当年筹建、当年设立、当年投决"的高效运作模式,2024年7月正式发布[4] - 构建"六大母基金"矩阵,包括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等,主力基金存续期12-15年以匹配硬科技研发周期[5] 母基金战略定位 - 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发挥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5] - 子基金专注早期初创和细分赛道,未来产业基金探索前沿颠覆式创新,CVC基金联合产业龙头推动转型升级[5] 行业影响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该基金的高效运作为行业注入长期资本,对母基金行业具有示范性带动作用[6] - 计划发布2025专项榜单评选,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7][11]
今天,300亿央企创投母基金设立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30 17:24
5月3 0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 (北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京完成工商登记。 据悉,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是首批中央企业创投母基金, 基金规划总规模 3 0 0亿元 ,旨在发挥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先行示范作用,充分运用母子基金放大投资功能,致力打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 "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 该基金首期规模 1 0 0亿元 ,由中国诚通 牵头,联合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形成了 "央企资本+产业 龙头+地方资源"的多元协同架构,是中国诚通探索央企基金改革实践、打造基金板块特色品牌 的重要布局,彰显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投资领域方面, 该基金将锚定 "硬科技"投资主航道 ,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 息技术三大核心领域,通过 "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的组合策略,构建从技术攻关到场景应用的 完整投资链条。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重点关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 基金期限设计达 1 5年 ,将通过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扎实推进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