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基金研究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创投圈新流行词:柔性退出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1 17:07
柔性退出机制 - 投资机构不再强硬启动对赌和回购,采用灵活处理方式,如让项目寻找"接盘方"以本金+利率形式接手股份,或与创始人签署补充协议约定在新创业公司占股以豁免回购 [1] - 部分VC主动放弃早期项目回购条款,以换取更合适的估值和更透明的信息披露等优越投资条件 [2] - "柔性退出"定义为不再仅通过对赌和回购退出,而是寻找更柔和的解决方式或新机会 [3] 回购问题现状 - 约13万个项目、涉及1万多家公司面临退出压力,90%风投/私募项目使用回购权 [7] - 90%回购案件将创始人列为被告,10%创始人沦为失信被执行人,平均仅能偿还法院判决金额的6% [7] - 创业公司集中触发回购成为紧迫问题,特别是创始人承担无限责任的案例激增 [6] 市场背景与压力传导 - 经济上行周期低估风险导致回购问题在下行周期集中爆发 [5] - GP因LP压力被迫启动诉讼与执行,部分引导基金已起诉管理人或启动强制清算 [8][9] - 华东地区引导基金指出GP过度依赖IPO退出导致DPI普遍低于1,加剧退出困境 [9] 政策与行业动态 - 湖南省立法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取消针对创始人的强制回购条款 [12] - 山东省拟出台方案鼓励国资基金放宽或取消回购条款 [13] - 国资机构在退出要求上展现更大灵活性 [11] 系统性解决方案呼吁 - 创业公司回购潮被视为系统性问题,需多方协商合作而非单方追责 [14] - 呼吁保持宏观经济信心,通过制度建设与友好协商解决微观问题 [15] - 建议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推动资本向长期化、耐心化转型 [16] 行业活动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拟于7月发布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7][21]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21]
AIC基金跑步进场,是挤出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0 16:50
政策动态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股权投资金额占比从4%提升至10%,单只私募基金投资比例从20%提升至30% [2] - 截至2024年底,5家AIC与试点城市合作设立超30只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累计超4,200亿元 [2] 业务演进 - 2016年国务院允许银行设立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2017年五大国有银行全资设立首批AIC,截至2024年6月总资产规模达5,869.90亿元 [3] - AIC初期以债转股为主,通过私募基金现金增资帮助企业降负债,但资金用途受限 [4][5] - 2020年银保监会批准AIC开展纯股权投资,五家AIC设立附属机构探索新业务模式,包括盲池基金、专项基金及LP直投 [6] - 2024年AIC完成156起投资案例,披露金额576亿元,但纯股权投资占比仅1% [7] 长期资本作用 - AIC作为耐心资本分支,通过长期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政策层面多次强调发展耐心资本(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2024年政治局会议等) [11] - AIC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定向降准资金等,债转股项目期限3-5年,股权投资需更长周期 [12] - 试点扩容后,五家AIC纯股权投资规模预计扩增35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产业 [13] 投资方向 - AIC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华大半导体、积塔半导体项目 [14] - 深圳、武汉、杭州等试点城市的新设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 [15] - 北京工融顺禧基金专注北交所上市前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已投资AI芯片龙头昆仑芯 [16] 市场影响 - AIC依托母行资源具备项目挖掘优势,可提供投贷联动服务,但短期内可能挤压民营资本空间 [20] - 与国有投资机构形成竞合关系,共同组建专项基金,但需警惕一级市场估值失真风险 [21] - 广州开发区2025年出台政策允许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探索国资容错机制 [18][19]
这支国家级母基金要设二期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9 10:18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推进 - 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 旨在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 [1]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期成立于2020年5月 注册资本357 5亿元 通过子基金等方式使总规模超1000亿元 重点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中长期股权融资问题 [1] - 目前基金已设立46支子基金 规模超1200亿元 投资项目超1800家 [2] 国家级母基金的市场影响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市场化母基金 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市场化活水与国家队力量 缓解募资难现状 [3] -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这是2012年以来首次新设国家级母基金 [3] - 国家级母基金具有规模大、返投要求少的特点 对社会资本撬动性和产业引导性更强 [3] 投早投小趋势 -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为母基金和创投主流共识 助推企业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2023年以来国内已设立超30支天使母基金 总规模超800亿元 半数以上对子基金最高出资比例达40% 返投要求低于1 5倍 [5] - 各地天使母基金完善容错机制 如深圳天使母基金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 [5] 长期资本发展 - 新设母基金和直投基金存续期达15-20年 2024年新设母基金中49%对子基金存续期要求10年以上 [7] - 耐心资本具有高度风险容忍度和长期稳定性 适应科技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 [7] - 国资LP是建设耐心资本的主力军 通过基金延期、完善容错机制等方式支持长期投资 [8] 硬科技投资 - 私募股权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参与投资了90%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50%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9]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将重点投向硬科技领域 为相关私募基金带来更多支持 [10] 全球母基金峰会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2026年1月21日举办 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机构榜单 [11][13] - 峰会将聚集全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重量级人物 探讨行业跨周期发展 [13]
习近平: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8 20:0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产业布局 - 习近平指出产业布局应遵循规律,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三拍"干部现象[1] - 强调不应全国各省份都扎堆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产业[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推进"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 - 会议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信息披露[2] 招商引资模式变革 - 传统"税收优惠"和"奖补"式招商模式终结,"基金招商"模式兴起[4] - 政府投资基金强调投资与招商联动,设立专项招商基金[4] - 出现"招商前置化"现象,GP需先通过招商部门审核才能获得引导基金出资[4] 政府投资基金规范 -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国家层面规范政府投资基金[6] - 明确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6] 地方招商实践创新 - 广东将吸引基金投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体现培育本地产业的耐心[7] - 招商重心转向培育内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7] - 并购招商成为最新打法,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实现确定性招商[10][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投资机构在产业价值发现和项目赋能方面仍有专业优势[8] - 预计各地招商工作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12] - 招商模式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向并购招商演进[11]
这个市一口气设立三支百亿引导基金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8 20:03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母基金管理规模达2723.38亿元,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苏、内蒙古、河南、云南、陕西、重庆地区,投资方向聚焦绿色低碳、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各地区母基金设立动态 山东青岛 - 青岛市一次性设立三支百亿引导基金,包括财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财通项目协同引导基金和财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均由青岛财通集团旗下公司共同出资[3][4] - 青岛财通集团为青岛市政府直属金融类企业,注册资本60亿元,构建了以基金管理、产业投资、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三核两基"业务体系[6] 江苏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正式启动,共5只基金总规模155亿元,包括100亿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40亿元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10亿元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和5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7][9] - 诚通科创(江苏)基金设立,规模100亿元,重点投资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19][21] - 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20亿元,主要投资新能源及智慧能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绿色环保等领域[27][28] - 江苏省海洋经济股权投资基金规模20亿元,重点关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海洋新材料等五大细分方向[30] 内蒙古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东方嘉富(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正式落户鄂尔多斯,首关规模16亿元,是内蒙古首支国家级子基金[18] 云南 - 云南省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母基金完成注册登记,规模50.08亿元,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3][24] 广东 - 广东会浙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聚焦"资本招商"定向吸引产业链关键企业落户四会[25][26] 陕西 - 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突破千亿元达1055.38亿元,通过45只子基金累计投资315个重点产业项目[34][35] 重庆 - 明月湖科创基金丛林总规模超1000亿元,将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投资体系[37][38] 其他重要动态 - 常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注册资本5000万元,将专注省市战新产业专项母基金运作[29] - 南漳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拟参股子基金安徽国科科转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县引导基金出资2000万元占比2%[31][32] - 济源产业母基金组建方案正在推进中,将助力当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33]
今年,投资人都去浙江找钱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7 16:49
浙江省母基金发展概况 - 浙江成为VC/PE募资高光区域,省级与地市级母基金动态频繁[1][2] - 杭州三大千亿母基金(科创/创新/并购基金)差异化运作,湖州设立300亿元产业母基金,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母基金活跃[4] - VC机构评价浙江母基金布局清晰,各地市专属产业基金形成优势赛道锚点[5] "4+1"专项基金群运作 - 浙江省2009年设立首只创投引导基金,2023年创新推出"4+1"专项基金模式,形成725亿元先进制造业基金群[6][7] - "4"对应四大万亿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1"为专精特新母基金和科创母基金[7] - 截至2025年4月,基金群累计投资279个项目,基金投资270.69亿元,撬动总投资1881.94亿元[7] 科创母基金体系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三期总规模达110亿元,已投决37支子基金和4个直投项目,签约子基金23支[8] - 三期分工明确:一期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二期侧重"智能物联/人工智能/机器人";三期主攻"人工智能+制造/能源/医疗等"交叉领域[9]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浙江省2022年出台首份产业基金尽职免责指引,破解"不敢投"问题[11] - 2025年《实施意见》设定产业基金存续期上限15-20年,培育"耐心资本"适应硬科技长周期[15][16] - 政策强调市场化运作,不行政干预投资决策,建立容错机制与免责流程[17]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浙江模式形成全省合力,具有全国示范效应[10] - GP机构肯定浙江未限制管理费收取规则,有利于市场化运作和长期投资[19][20] - 《实施意见》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1] 全球行业动态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2026年1月举办,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榜单[22][24]
有LP说:只和国资GP合作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6 16:55
行业趋势 - LP出资偏好转向国资GP 民营GP面临隐形门槛 国资GP因合规性、资源背书及产业政策优势成为LP首选合作对象 [2] - 民营GP募资难度加剧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新设数量同比下降44 1% 募资总额减少近四成 单支创投基金平均规模1 338亿元创十年新低 [4][5] - 行业集中度提升 2024年私募股权管理人注销数量达928家 为新登记数量的8倍 现存管理人数量较2023年减少810家 [6] 国资主导格局 - 国资母基金占比超90% 政府引导基金占80% 近两年新设母基金均为国资背景 无新增民营市场化母基金 [6] - 国资GP竞争优势显著 项目方更倾向接受国资投资 因其资金、资源及赋能能力在份额争夺中占优 [3] - 市场化资金缺口形成募资堵点 国资出资要求50%市场化配比 但民间资本不足导致基金募集困难 [7] 民营GP困境 - 募投管退全面承压 大量机构全年零出手 硬科技等领域估值高企叠加DPI导向致投资谨慎 [10][11] - 基金延期潮爆发 2015-2016年设立基金普遍多次延期 GP-LP信任关系受挑战 [10] - 生存压力加剧 腰部以下机构通过裁员降薪缩减开支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11] 政策动态 - AIC基金扩张加剧竞争 2024年试点覆盖18城签约超3500亿元 2025年政策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8][9] - 科创债新政提供融资渠道 已发行/待发规模超200亿元 低成本长周期特性缓解民营GP募资难 [12][15] - 实操问题待解 GP发债或导致基金间利益冲突 债务风险可能影响整体运营 [14] 市场展望 - 行业呼吁耐心资本支持民营GP 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6] - 债券市场科技板被视为关键突破点 有望疏通创投机构募资堵点 [13]
这个省母基金跑出“加速度”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6 16:55
金芙蓉投资基金政策宣导会暨投融资对接会 - 湖南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文资委指导财信金控主办金芙蓉投资基金政策宣导会暨投融资对接会 旨在加快推进基金落地见效 吸引资本力量汇聚湖南 [2] - 活动涵盖政策宣介、主题分享及4场专场投融资对接会 覆盖大学生创业与科技创新等领域 [2] 基金体系建设与投资成效 - 金芙蓉基金采用"1+5+N"架构 聚焦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其他类五大方向 产业引导和科创引导母基金已设立运作 [4] - 省政府批复设立两批共12支子基金 首批6支中4支已落地投资 第二批6支加速推进 [4] - 2025年上半年省财政及省属国企出资基金投资决策项目225个 金额39.8亿元 产业引导基金子基金投资33个项目 金额15.49亿元 占实缴资金80% [5] - 科创引导母基金旗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5.05亿元 投资省内大学生项目159个 金额8580万元 覆盖14个市州 引进省外高校项目43个 撬动贷款及社会资本1.61亿元 [5] 基金发展倡议与战略方向 - 财信金控提出三点倡议:加速投资落地、构建基金协作联动新格局、完善基金发展生态 [6] - 强调聚焦湖南战略需求 推动母基金与子基金协同 优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机制 [6] 数智化平台建设 - 财信金控发布"金芙蓉投资基金数智化平台" 集成数据管理、智能风控、项目对接等功能 提升基金全生命周期运营效率 [8] - 平台实现子基金招募信息整合 优化募资匹配效率 项目线上路演功能助力省外资本对接湖南项目 [9] 科创生态联盟与专项活动 - 财信金控联合20余家机构成立金芙蓉基金科创生态联盟 举办多场投融资路演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10] - 20家大学生基金被投企业获"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挂牌证书 财信公益启动赋能计划 为100家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11][12] - 活动设置四大产业投融资分会场 促成项目与资本精准对接 企业代表肯定政策支持与落地便利性 [12] 未来规划 - 金芙蓉基金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 完善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 吸引央企及社会资本共建湖南生态 [13]
50亿,这支省级先进制造业母基金设立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5 16:47
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建设 - 云南金控集团正全力推动"省级引导基金+重点产业母基金+子基金"三级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建设,以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云南省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完成注册登记,基金规模达50.0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 [1] - 该基金是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下第二只重点产业母基金,此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已成功落地 [1] 制造业母基金后续计划 - 云南金控集团将推动制造业母基金完成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工作 [2] - 该基金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放大和撬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 基金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前沿企业培育,提升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竞争力 [2] 行业动态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4]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已正式开启 [4] -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4]
有GP已经在用共享办公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15 16:47
行业成本控制趋势 - 中小GP为节约成本采用共享办公模式 部分机构退租原有办公室改为线上办公与共享办公结合 节省显著成本[1] - 多家中小GP选择共享办公 业务未受明显影响 节约成本成为下行周期关键策略[2] - VC机构实习生数量锐减 某公司实习生从5人减至1人 反映成本控制已延伸至最低用人层级[7] 人员结构调整与薪酬变化 - 部分VC机构实施降薪 半数以上员工薪资下调 同时采用末位淘汰机制优化团队[8] - 机构裁员范围扩大至实习生 因无法提供转正机会导致招聘难度增加[5][6] - 投资团队经历"大换血" 某机构裁撤50%年轻投资人和33%传统商科背景员工 转向产业背景人才以提升效率[15] 国资基金运营现状 - 国资基金投资部门收缩或裁撤 部分因项目退出困难导致全年零投资[12] - 国资机构同样实施末位淘汰制 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者被辞退 并追缴超额薪酬[13][14] - 市场化机构转国资平台的投资人面临决策流程差异 实际投资难度高于预期[12] 行业整体生存压力 - 2025年被视作中小GP生死存亡年 募投管退全面受阻 机构普遍严控差旅成本 如北京出差住宿标准降至350元/晚[9] - "僵尸基金"现象增多 腰部以下机构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裁员降薪成为普遍选择[9] - 一级市场投资人预期大幅降低 从追求高回报转向保住岗位为优先目标[14] 行业活动与趋势展望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2026年举办 聚焦经济周期应对策略及行业未来[17][19] - 峰会将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榜单 延续六年评选传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