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家
icon
搜索文档
负债累累的姚振华,“收购”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什么算盘?
创业家· 2025-06-30 18:10
宝能汽车的战略动向 - 宝能汽车近期通过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参与威马汽车破产重整,该公司法人及股东均与宝能汽车存在关联[6][9] - 宝能汽车在2024年6月下线悠宝利A3小型电动车,该车型原计划2023年上市,售价约4万元[3][24] - 公司同时介入众泰汽车经营,多名宝能系高管已入职众泰关键岗位,但未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10][11] 公司运营现状 - 2024年6月宝能汽车旗下多家公司因"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发布注销公告,但公司声明业务正常开展[17][18] - 宝能汽车持续招聘销售及技术岗位,并在2024年启动6个新产品项目,显示业务仍在推进[26] - 公司官方公众号每月发布"宝能月报",汽车业务均位列首要位置,显示其战略重要性[26] 财务与资源状况 - 宝能集团整体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其中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逾120亿元[31] - 威马汽车有效债权超148亿元,重启生产需数十亿现金,全面恢复或需超百亿资金[29] - 2017-2019年宝能在5地获取13宗汽车产业用地,但2022-2024年间多地地块因未开发被收回[32] 市场竞争挑战 - 悠宝利A3作为两年前规划车型面临市场竞争劣势,威马汽车需重建消费者信任[24][32] - 众泰汽车资产负债率达96%,2023年仅售出14辆车,宝能介入后未见实质性改善[11] - 行业分析认为宝能现有产品在技术和品牌层面已显著落后主流竞争对手[32]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6-29 18:09
下沉市场机会 - 9亿人的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消费主流市场 过去中高端品牌主要面向二线以上城市三四亿中产 而未来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5] - 瑞幸案例显示品牌下沉速度惊人 从一二线扩展到四五线仅用两年 门店数从16000家增至超20000家 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当前市场模型呈蛋糕状:富裕阶层全球消费 中产阶层压力最大 9亿下沉市场青年群体因低购房预期释放购买力[9] 基础设施变革 - 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超级平台实现9亿下沉市场数字化连接 内容消费与一线城市同步[12] - 电商基础设施通过京东/淘宝/社区团购下沉至乡村 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12]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制等新型生产关系实现近3万家门店 管理效率创新支撑规模化扩张[12] 消费周期轮动 - 2019-2020年消费升级阶段 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 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增长[12] - 2023年平替产品爆发 零食很忙合并后破万店 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可选消费平替品牌涌现[13] 结构性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机会 如瑞幸/零食很忙等实现全国化渗透[13] - 新一代全国连锁机会 依托基础设施和管理创新实现高效扩张[13]
蒋凡,权力更进一步
创业家· 2025-06-29 18:09
阿里合伙人制度变革 - 阿里合伙人名单从26人锐减至17人,创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纪录,9位合伙人退出,包括彭蕾、戴珊、张勇等元老级人物[3][8] - 退出合伙人大多已不负责具体业务,转向投资或公益等非一线岗位,如张勇加盟晨壹基金,戴珊组建资产管理公司[8] - 调整核心逻辑是从"价值观驱动"转向"增长驱动",未来战略聚焦"电商+AI",新合伙人中9人直接负责核心业务[7][9] 权力结构转向业务能力优先 - 蒋凡晋升为阿里合伙人委员会最年轻成员,标志着权力结构从"价值观优先"转向"业务能力至上"[4][15] - 现任17位合伙人中仅4人为资深元老(如马云、蔡崇信),其余均为业务高管或集团核心管理层[9][10] - 内部评价"比十八罗汉还少一人",反映阿里正在告别"老人政治",全力押注业务增长[11] 蒋凡的职业轨迹与业绩表现 - 蒋凡2013年通过友盟收购加入阿里,主导淘宝无线化转型,2017年升任淘宝总裁,2019年成为最年轻合伙人之一[16] - 2020年因个人风波被取消合伙人身份,调任海外市场后实现业绩逆转:2025财年阿里国际零售收入增长33%,速卖通订单量增长超50%,Trendyol GMV同比增110%[19][21] - 2024年统管淘宝、天猫、国际电商等所有电商业务,并整合饿了么、飞猪,成为阿里"电商之王"[21] 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 - 管理层明确"增长高于一切",致股东信强调"阿里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蒋凡被视为AI时代重新创业的关键旗手[22] - 合伙人委员会职能强化业务导向,蒋凡替补彭蕾进入核心决策层,反映"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的管理理念[15][22] - 电商事业群整合后,蒋凡下一步动作将直接影响阿里能否重回巅峰[23]
九人小团队干1亿营收,利润高达5000万
创业家· 2025-06-28 18:22
公司业绩与商业模式 - 9人小团队实现1亿营收,5000万利润,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1] - 业务模式为AI销售工具,直接帮助消费企业卖货 [1][2] - 团队为AI原住民,擅长将AI工具与热门产业结合,快速商业化 [3] 行业趋势与创业案例 - 部分AI创业者已具备A股IPO水平,企业规模达亿级收入、千万级利润 [3] - AI实战营案例显示,2-3年可达成上市门槛或亿级利润 [6] - 行业焦点转向AI实际创收能力,而非概念炒作或工具销售 [5] AI实战营内容与价值 - 课程聚焦企业AI应用落地,解决增长困局,提供"黑马AI增长画布"方法论 [7] - 讲师包括已融资的AI创业者及传统产业转型成功者,强调实战结果 [4] - 3天2夜培训周期,目标为帮助企业用AI实现破局增长 [7] 核心观点 - AI商业化成功关键在于直接赋能产业变现,而非空谈技术概念 [5] - 新兴AI创业者通过工具与产业结合快速实现规模化盈利 [3][6] - 行业需学习已验证的AI盈利路径,如亿级营收案例所示 [5][6]
4815.7亿!“恐怖”的张一鸣
创业家· 2025-06-28 18:22
新财富500创富榜 - 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上榜企业家或家族持股总市值达13.7万亿元 [1] - AI技术变革主导榜单前十名变化,成为财富增长最大推手 [2] - 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次问鼎首富,较第二名钟睒睒高出1200亿元 [3] - 前十名中财富涨幅最高的是雷军家族(96%),其次是曾敏群(63%)和马化腾(45%) [4] - 财富下降最明显的是黄峰(-28%)和钟睒睒(-21%) [4] 张一鸣的商业哲学 - 强调保持平常心,"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5][14] - 反对过度抽象和方法论追求,认为这是贪走捷径的表现 [6][27] - 提倡关注当下,不过分忧虑未来或纠结过去 [6][20] - 认为脱离平常心的表现包括随便All-in和过度使用抽象词汇 [6][27] 企业管理理念 - 不提倡使用职位title,避免产生心理束缚 [17] - 竞争应被视为常态,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 [23][24] - 反对为了竞争而竞争,警惕因竞争心态失衡导致的"失明" [25] - 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反对随意All-in的决策方式 [27] 产品与创新 - 优秀产品需要想象力和长期耐心 [30][31] - 避免被方法论束缚,保持对用户和事实的敏感观察 [28][29] - 列举了Google Earth、Scratch和Roblox作为有想象力的产品典范 [29] 个人成长与决策 - 面对错误应采取四步法:认识、改正、学习、放下 [35] - 成功和失败都应平常心对待,避免错误归因 [34] - 专注当下比纠结过去或担忧未来更重要 [20][36] - 通过放松心态可以提高运动表现,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工作 [36]
朱啸虎:现在做消费,必须走极致路线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消费类创业核心策略 - 在中国消费类创业必须选择产品极致或价格极致两个方向之一 品牌类企业需产品做到极致 渠道类企业需价格做到极致 [1] - 产品力或价格力需达到100分以上标准 最好达到120分以创造消费者惊喜感 [1] 消费重构精选课核心价值 - 课程为国内首个聚焦中日消费巨头方法论的沉浸式培训 涵盖效率革命 需求重构 资本破局三大模块 [3] - 汇集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日本消费领域实战派导师 [3] - 重点解析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路径 [3] 课程基础信息 - 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7月15日前有效) [4] - 培训地点为上海 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5]
香港郑氏家族,静待875亿「救命钱」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新世界发展的债务与融资情况 - 公司正积极磋商875亿港元贷款再融资协议,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借贷总额达1510亿港元,净负债率57.5%,短债320亿港元,现金仅218亿港元 [9] - 延迟34亿美元永续债的7720万美元利息支付以保留现金,可能增加债务利率但避免违约 [10][11] - 已完成177.61亿港元贷款再融资,若875亿港元再融资达成将显著缓解压力 [11][12] 销售与资产处置策略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合约销售248亿港元,完成全年目标95%,内地销售134亿元人民币贡献70%收入 [13] - 管理层自购物业支持销售,如郑家纯配偶花费1487万港元购入旗下项目 [14] - 计划2025财年回笼260亿港元资金,已出售香港写字楼并拟出售杭州写字楼(估值10亿元人民币) [19] - 香港北部都会区1400万平方呎土地储备拟通过农地转换和商住项目(提供2300套住宅)释放价值 [20][21] 管理层调整与家族动态 - 郑家纯将女儿郑志雯纳入核心管理层,进入接班考察期,其此前主导瑰丽酒店战略拓展 [18] - 职业经理人黄少媚任行政总裁,主导降杠杆策略,目标净负债率降至55%以下 [18][19] - 长子郑志刚辞任行政总裁后由马绍祥接任,黄少媚直接向郑家纯汇报 [19] 周大福的转型与挑战 - 周大福拟发行88亿港元可转债用于业务扩张,为IPO以来首次重大融资 [24] - 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净利59.16亿港元同比下滑,净关店905家至6644家 [25] - 推动高端化转型,开设5家新形象店并计划新增20家,优化IP联名产品 [26] 周大福创建的稳健表现 - 郑志明操盘的周大福创建涵盖公路、保险等抗周期业务,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11.6亿港元同比增15% [30] - 可动用流动资金300亿港元,净负债率39%,财务状况稳定 [30]
大家觉得今天的日子难过,怎么破局?
创业家· 2025-06-27 17:59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中涌现出优衣库、宜得利、711、唐吉诃德、萨莉亚、明治食品等消费冠军 [4] - 刚需持续升级体现在产品丰富度高(便利店餐食仅10-20元人民币)和业态变革(便利店、折扣店替代超市百货) [4] - 平替趋势显著:优衣库替代奢侈品、宜得利超越宜家,消费动机从炫耀转向实质 [5] 中国消费企业学习方向 - 需借鉴日本商品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优势及执行效率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 [6] - 经济低迷期是品牌分水岭,日本消费产业经验可映射低增长时代的韧性增长路径 [7] 消费行业战略重点 - 银发经济案例显示需储备创新,理解时代特征(人口结构、市场变化)是战略确定性的关键 [7] - 创始人精神与行业资源链接能激发创业力量,助力把握时代机遇 [8] 行业活动价值 - 黑马消费重构精选课集结日本消费研究专家(三浦展、堀埜一成、角直树)及中国资本/企业领袖(常斌、翁怡诺、牛文文、席刚) [6] - 活动提供日本游学经验、银发经济案例解析及创始人资源对接场景 [6][7][8]
AI 当下最重要的是,老板自己想象出来未来商业模式
创业家· 2025-06-26 17:52
也就是说,你未来怎么来用AI这个东西去重构商业和赚道钱。 你脑子里没有未来商业图谱,是很难做好的。 因为现在技术已经接近成熟了,你从别人那里买,或 CTO给你做一个AI模型,也很难变成你 的创业主模型的。 我们最近 刚 推出的 AI 实战 营 , 不只是那些已经融 到钱 的 AI 创业者,还有一批自己直 接在 AI 创业,且真正能够帮助传统产业拿到结果的人 。 以下文章来源于i黑马 ,作者i黑马 i黑马 . 让创业者不再孤独@i黑马 牛文文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创始人 AI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老板自己能想象出未来的商业模式。 所以 , 大家尽快来我们的 AI 实战 营,我相信跟这批拿到结果 的 人在一起 , 那才是真的爽 。 看看人家怎么两三年时间,就做到够上市的水平,做到 亿 级营收,甚至 亿 级利润。 这里,认真给大家推荐一下: 7月18日-7月20日, 黑马AI实战营 3天2夜,带你用AI突破企业增长困局, 聚焦企业AI应用落地困惑, 运用"黑马AI增长画布, 助力企业用AI破局增长。 课程详情如下 ↓↓↓ 我 认为, AI 不 要 在空讲概念,不要在空讲认知,不要在只想卖工具 。 我们要认真的想想, A ...
他,地下室创业,“偷菜”起家,干出百亿帝国
创业家· 2025-06-26 17:52
核心观点 - 元气森林通过"0糖、0脂、0卡"气泡水颠覆传统饮料行业,估值达710亿元[4] - 创始人唐彬森以互联网思维跨界进入饮料行业,通过快速迭代和用户反馈机制打造爆款产品[22][28][29] - 公司采取多元化产品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包括电解质水、冰茶和养生水等[45][52][54] - 出海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56] - 智能冰柜等创新渠道帮助公司精准测试新品,准确率达95%[58] 创始人背景 - 唐彬森1982年出生于合肥,北航计算机系毕业,曾获全球GSM & Java开发大赛金奖[8][9] - 早期创业开发《开心农民》游戏,覆盖20多个国家,影响5亿用户[13][15] - 2014年成立挑战者资本,投资消费品项目,发现饮料行业创新机会[21] 产品发展历程 - 2016年推出首款爆品"燃茶",成为无糖茶饮料第二名,销售额破亿[29] - 2018年气泡水上市,选用赤藓糖醇替代人工甜味剂,成本高出15-20倍[36] - 2020年双十一成为全网水饮品类冠军,销售额从2018年1.8亿元增至2020年27亿元[38] - 2021年推出"外星人"电解质水,2023年销售额达35亿元[45] - 2022年推出低价冰茶产品,900ml售价5元,单月销售额破亿[53] - 2023年推出"元气自在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58.6%[54] 市场挑战与应对 - 2020年起遭遇巨头围剿,关键原料赤藓糖醇价格上涨50%[41][42] - 2022年增速从170%降至30%,下沉市场因价格敏感度受阻[47][49] - 通过产品多元化和出海战略突破增长瓶颈[51][55] - 智能冰柜覆盖15座城市,部署超2万台,成为新品测试渠道[58] 国际化进展 - 2020年组建国际事业部,进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56] - 气泡水进入印尼商超后迅速登上畅销榜Top3和Top4[56] - 成为唯一登上美国亚马逊饮料畅销榜Top10的中国品牌[56]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增长170%,品牌估值达150亿美元[38][47] - 2022年销售回款80-90亿元,未达预期[47] - 2024年增长绝对值仅次于2021年的40多亿元[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