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家
icon
搜索文档
创业者要活下来,最难的有三变
创业家· 2025-07-07 18:29
产业创业挑战 - 产业创业者面临三大关键挑战:获取100万初始投资、将投资转化为公司收入、再将收入转化为100万利润 [1] 消费产业升级课程 - 黑马推出"消费重构精选课"聚焦中日消费产业升级 [2] - 课程汇聚中日消费领域顶尖实战派导师 [2] -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本土化路径 [2] - 特邀导师包括三浦展、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 [2] - 课程时长3天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 [2] 课程详细信息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早鸟价9800元/人 [3] - 早鸟价优惠截止7月15日 [3] - 课程地点设在上海 [4] - 课程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4]
史玉柱“魔咒”:30年前在还债,30年后还在还债
创业家· 2025-07-07 18:29
史玉柱股权冻结事件 - 史玉柱及旗下公司累计被冻结股权价值超39亿元,涉及巨人投资、民生投资等主体[3][20] - 2025年6月25日,巨人投资所持广西北部湾银行2.77亿元股权遭冻结,期限三年,该公司为银行第二大股东[4] - 2025年5月6日,巨人投资因"泛海系"卢志强关联案件被执行4.9亿元[4] 担保纠纷详情 - 史玉柱为卢志强旗下民生信托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涉及本金9.9亿元及利息1亿元,合计13.3亿元本息[9][11] - 2017年为赵薇夫妇的广州风火轮公司提供18亿元担保,导致后续债务纠纷[21] - 雪球用户统计史玉柱主要担保总额约58亿元,包括卢志强相关17.65亿元及其他12亿元担保[21] 巨人网络经营动态 - 2024年营收29.23亿元(同比-0.05%),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31.15%)[23] - 2025年Q1营收7.24亿元(同比+3.94%),净利润3.48亿元[23][26] - 《王者征途》小程序版2024年贡献流水6亿元,新增用户2500万;《原始征途》2025年通过短剧营销扩大用户基础[23] 史玉柱商业历程 - 1997年因巨人大厦项目失败负债2.5亿元,2000年通过脑白金东山再起,年销售额达13亿元[25] - 2022年回归巨人网络主导游戏研发,推动股价从2025年5月19日13.93元/股上涨至24.2元/股,涨幅74%[23] - 202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史玉柱父女财富325亿元,排名第137位[26]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7-06 18:22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下沉市场9亿人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消费升级潜力巨大[5] - 高线与低线市场连接形成"蛋糕模型",包含富裕阶层/中产/主流市场三层结构[7][9] - 新一代基础设施(美团/抖音/小红书)提升信息与供应链效率[11] - 电商与管理效率下沉推动市场变革(拼多多/社区团购/加盟制)[12] 消费品牌发展案例 - 瑞幸通过产品下沉策略实现快速扩张,门店从16000家增至20000家,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星巴克在中国拥有6000家门店,为全球第二大市场[6]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扩张至近30000家门店[12] - 零食折扣业态兴起,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突破10000家门店[13] 消费周期演变 - 2019-2020年处于可选到升级阶段,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发展[12] - 2023年刚需平替成为趋势,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平价品牌受青睐[13] 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与全国连锁被视为两大结构性机会[13] - 消费时钟模型包含刚需/可选/平替/升级四个阶段[12]
谢霆锋老板,扛不住了
创业家· 2025-07-06 18:22
英皇国际债务危机 - 核心事件:英皇国际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德勤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重大疑问[3] - 市场反应:股价单日暴跌15%,市值缩水至11.58亿港元,不足债务总额零头[4] - 连锁效应:英皇系个股集体重挫,英皇资本跌18.18%,英皇文化产业跌14.89%[5] 财务表现 - 营收与亏损:2025财年总收入同比增长41.5%至13.76亿港元,但年度亏损扩大至47.43亿港元(上年为20.47亿)[9] - 业务分化:住宅销售因屯门澄天项目增长352%,但写字楼租金收入下滑11.6%[9] - 现金流危机:账面现金仅6.39亿港元,一年内到期债务166亿港元,现金覆盖率仅3.8%[12] 债务与资产处置 - 债务结构:短期银行借贷16.6亿港元,无抵押票据2.99亿港元,总流动负债188.2亿港元[13] - 资产甩卖:以7980万港元出售广东道大楼部分单位,9288万港元贱卖维港峰商铺(原挂牌价2.4亿港元)[15] - 资本运作:2024年"2供1"供股方案募资4.55亿港元,但丧失英皇娱乐酒店71.63%控制权[16] 战略失误与历史对比 - 激进投资:2023-2024年累计投入49.8亿港元收购屯门商厦、中环公寓等非核心物业[14] - 杠杆风险:资产负债率升至54.68%,为2009年以来最高[15] - 历史重演:1983年因高杠杆地产投资被汇丰清盘,当前面临类似港元危机与楼市波动[23][29]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商业版图:旗下7家港股上市公司,涵盖地产、钟表珠宝、娱乐酒店等[19] - 起家业务:1968年以钟表店起家,1973年通过地产项目"好世界投资"上市[22] - 创始人理念:杨受成推崇"两块钱做十块钱生意"的杠杆哲学,长期鼓励艺人投资房产[23][26]
日本停滞35年,迎来“中国时刻”
创业家· 2025-07-05 17:59
日本经济现状与电商机遇 - 日本GDP全球占比从1989年15.3%降至2022年4.18%,排名从全球第二跌至第四[3] - 2025年Q1日本GDP再次负增长,经济停滞已持续35年[3] - 日本电商市场规模达1690亿美元,全球第三,但渗透率不足10%[3][5] - 中国电商平台TikTok Shop、Temu、TAO、京东日本站、SHEIN近年密集进入日本市场[3] 日本消费市场特征 - 日本线下零售生态完善,百年老店超4.5万家,东京大丸百货平日客流达8万人次[14] - 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29.3%,"团块一代"掌握60%以上社会财富[15][17] - 日本中产阶级占比从1985年63.9%降至2018年58.1%,家庭收入中位数从550万日元降至440万日元[27][28] - 日本消费者以挑剔著称,电商退货率仅5%-10%,但品牌忠诚度高[36][37] 中国企业的日本市场机会 - 中国供应链与日本头部企业生产基地高度重叠,如资生堂、高丝、丰田等均在华设厂[24][25] - 中国3C家电、移动储能、智能家居等品类通过创新产品填补日本市场空白[28][29] - 花西子等美妆品牌在日本实现溢价,2024年日本市场占其海外营收40%[31] - 日本电商市场2025-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4.3%[18] 日本市场挑战与策略 - 日本物流成本高企,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占商品售价10%-15%(中国5%-8%)[38] - 日本消费者决策周期长,品牌建设需1年以上,花西子历时5年才开出银座首店[36] - 日本支付系统碎片化,二维码支付手续费高达3%-5%(中国不到1%)[39] - 日本市场适合"高性价比+高科技创新"策略,需本土化运营团队[31][41] 日本电商发展趋势 - 疫情加速线上消费习惯养成,远程办公推动"返乡潮",东京连续出现人口净流出[18][19] - 日本电商呈现"低渗透+高增长"特征,过去5年规模增长1.5倍[23] - 智能贩卖机、AR试妆等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成为发展方向[43] - 日元贬值至1986年以来新低,降低跨境企业运营成本[39]
我租一个500块工位,撬动了一个亿级市场
创业家· 2025-07-05 17:59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贾伟18岁到北京28岁开始创业38岁推出首款产品55度杯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4][5][6] - 创业初期租用500元/月的办公位逐步扩展至15个工位后拥有独立办公室[7][9][10][11] - 2004年创立LKK洛可可目标成为全球最佳设计公司而非最大[12] 行业成功方法论 - 设计行业成功标准为获奖(红点iFIDEA等)合作世界500强企业(已合作280家)打造爆款产品[14][15][16][17][18] - 三大标准形成闭环:获奖提升认知吸引大客户合作创造爆款概率[19][20] - 持续19年实践"三板斧"模式通过重复强化实现公司成长[21][22] 长期价值追求案例 - 2006年首获红点奖后立誓仅领取金奖历经16年70余次奖项后终获至尊金奖[23][24][25] - 长期价值体现为坚持初心"高筑墙广积粮缓成王"的战略定力[26] 行业未来趋势 - 全球商业三大趋势:用户个体崛起"真善美"回归数字生活普及[27] - 未来竞争核心转向想象力驱动需重构情绪与功能价值重塑行业品类[28] 商业活动信息 - 7月25-27日举办品类创新增长特训营由创始人及7位操盘手分享百亿市场破局策略[29][30]
日本银发经济,涌现出哪些一骑绝尘的大品牌?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日本银发经济案例研究 - 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所有企业均需调整策略适应银发经济 包括儿童服装企业需调研祖辈购买需求[2] - 食品行业集中解决老年人需求 典型案例为养乐多Y1000助眠产品热销[2][5] - 酒类企业三得利拓展健康食品与营养品研发 味之素推出大量老年向商品[5][7] 银发经济本质特征 - 不存在独立"银发赛道" 企业需在原有商品基础上进行适老化微创新[8][9] - 人口结构变化要求商家同步创新 中国市场的老龄化趋势需提前布局[10] 日本消费经验本土化 - 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可通过方法论拆解应用于中国 涵盖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11][12] - 头部企业案例包括萨莉亚/明治食品等 其爆款打造策略具有直接参考价值[11]
200亿,大学老师辞职卖鱼丸,又去IPO了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公司发展历程 - 安井食品于2001年由前大学教师刘鸣鸣创立,最初以速冻鱼丸、馒头等产品切入市场,避开三全、思念主导的汤圆水饺赛道,选择细分品类和下沉渠道 [7] - 2007年抓住火锅餐饮风口,主攻标准化火锅料产品,采用"一县一商"经销商策略,与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合作实现规模弯道超车 [9] -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年营收34.84亿元,2024年营收达151.27亿元,净利润从2.02亿元增长至14.85亿元,8年间业绩实现质的飞跃 [3] - 2018年提前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收购新宏业、新柳伍等企业切入小龙虾、酸菜鱼等品类 [9] - 2024年7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厦门第二家"A+H"上市公司,首日市值约200亿港元 [3]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速冻食品企业,市场份额6.6%,在速冻调制食品细分市场以13.8%的份额排名第一,是第二名五倍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7%至151.27亿元,但净利润仅微增0.46%至14.8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至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01%至3.9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13]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31.4%逐年下滑至7.7%,净利润增速从61.44%骤降至0.47% [13]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面临新品牌涌入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鱼糜、肉制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挤压利润空间 [14] -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公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 [14] - 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销售渠道(电商、连锁餐饮合作)、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应对挑战 [14] - 计划将港股募集资金重点投入东南亚市场拓展,瞄准印尼、马来西亚等火锅需求旺盛地区 [15] 厦门企业IPO动态 - 2024年以来厦门企业掀起港股上市潮,包括燕之屋(国内首家燕窝上市公司)、吉宏股份(厦门首家"A+H"企业)、容大科技等 [17] - 目前厦门已有超20家港股上市公司,如美图公司、建发系企业、青瓷游戏等 [17] - 多家厦门企业正在冲刺港股IPO,包括白鸽在线(数字科技)、海辰储能(估值300亿元)、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片龙头)等 [18] - 厦门正布局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19]
消费赛道未来只有两端有好机会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消费赛道投资机会 - 未来消费行业只有两端存在好机会:最高端市场和超高性价比市场 [1] - 最高端市场将持续存在商机 因其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1] - 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面向大众市场 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 - 处于中间价位的腰部品牌将面临巨大挑战 [1] 消费行业培训课程 - 黑马营推出"消费重构精选课" 聚焦中日消费领域 [3] - 课程汇聚中日消费领域顶尖实战派导师 [3] - 邀请日本消费专家包括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 [3] - 课程内容涵盖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及中国本土化路径 [3] - 课程时长3天 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 [3]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 [4] - 课程时间8月7日-8月9日 地点上海 [4]
“日本消费研究第一人”三浦展、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8月齐聚上海
创业家· 2025-07-03 17:57
核心观点 - 活动聚焦中日消费产业深度解构与价值重塑,通过3天沉浸式课程拆解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三大增长引擎,助力企业应对低增长时代的挑战 [5][13][14] - 日本消费企业在经济低迷期实现逆势增长的经验(如萨莉亚、明治、优衣库等)为中国市场提供镜鉴,强调韧性增长与抗衰退商业基因 [7][14] - 课程邀请中日消费领域顶级专家(三浦展、堀埜一成、角直树等)及中国资本界实战派(常斌、席刚等)联合授课,覆盖战略到落地的全链条方法论 [1][14][16] 课程内容 效率革命(向日本学极致经营) - 萨莉亚前社长堀埜一成首次在华公开"减法经营"四步法:在不降品质前提下压缩35%成本,单店坪效逆势提升,利润同比增长105.8% [14][17] - 经济下行期"三砍法则"实战:砍成本/SKU/损耗,萨莉亚全球1500家店净利润83.54亿日元,年销2245亿日元 [17] 需求重构(向日本学消费洞察) - 三浦展解析第五消费时代"7S"特征:老龄化、Z世代、健康消费催生孤独经济新物种(一人食/疗愈经济/共享社区) [14][18] - 明治爆品教父角直树拆解"爆品三环开发法":情感价值设计+商品化全流程,打造20年畅销单品矩阵 [15][21] 资本破局(中国实践篇) - 2025年融资企业画像:区域品牌通过资本扩展案例复盘,锅圈食汇、十月稻田逆势上市的反周期战略 [16][18] - 港股消费IPO回暖信号:毛戈平超额认购919.18倍,市值从140亿港币升至500亿港币 [22] 行业数据与案例 - 中国消费市场现状:流量成本较疫情前上涨220%,68%新品牌陷增长瓶颈,融资额退回2016年水平 [14] - 日本逆势增长标杆:萨莉亚门店增23%、明治28年持续增长、优衣库通缩期完成全球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