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
搜索文档
吴世春:当年投理想汽车,多亏朋友随口说的这句话
创业家· 2025-10-07 17:44
投资理念与策略 - 社交中的弱链接是发现投资机会的重要渠道,例如投资理想汽车源于朋友随口提到的一句话[3][4] - 强链接带来支持,弱链接带来机会,弱连接具有帮助造富的潜力[5][6] - 投资的关键在于寻找具有稀缺性、非共识的无人区领域[9] - 对新行业的投资需要依赖"直觉+经验+加码策略判断",投资窗口期很短,初期不追求完全理解行业,只要创业者能自圆其说就愿意投资,后续根据发展情况继续加码[11] - 梅花创投下半年预计投出金额不小于15亿元人民币,弹药充足[12][13] 投资业绩与案例 - 理想汽车是梅花创投投资过的上市公司中经营最好的企业,投资九年时间创造了奇迹[6] - 理想汽车实现了汽车行业内的独特价值,为用户创造了高品质产品交付,并实现了规模化的利润[8] - 梅花创投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投资、陪跑企业已覆盖600多家,已陪伴13家企业完成上市,50多家企业启动上市计划[21] - 重点投资布局领域包括消费科技、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数字化、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赛道[24] - 代表投资案例包括易骑换电(B轮数亿元)、冻品云、热度星选(A+轮亿元级)、鲨鱼菲特(A+轮数千万元)等多家企业[32] 商业模式与加速服务 - 创业者之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进化速度的竞争,一套好的商业模式是可合法、持续、赚大钱的系统[21] - 黑马独角虎破局专题营旨在帮助创业者提升行业洞察、模式设计、资源聚合三重能力,做出正确的破局决策[14][17] - 专题营包含商业模式与破局之道、创业心力与融资策略两大模块,每两个月一次,每次两天[28][30][31] - 加速服务内容包括明趋势、定模式、链资源、建组织,通过破局方法论同频、投后标杆分享、资源链接与资本对接等形式进行[27][28] - 服务对象为消费科技、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早中期创业者、连续创业者,费用为10万元每企业(1+1人)[34]
8000元起家,重庆2800亿巨头赴港IPO
创业家· 2025-10-06 18:05
文章核心观点 - 赛力斯集团H股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4][7] - 此消息引发市场积极反应,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截至9月30日收盘报171.57元/股,总市值约2800亿元 [4] - 公司赴港IPO顺应了2025年多家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趋势,并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板块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窗口期 [8] - 赛力斯的崛起是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投”双轮驱动模式的缩影,标志着重庆正加速崛起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和“创投新高地” [18][23][24] 赛力斯港交所上市动态 - 公司H股上市申请已于9月25日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4] - IPO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8] - 在赛力斯获备案同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以91.45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年内最大车企IPO” [8] 赛力斯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创始人张兴海于1986年创立凤凰电器弹簧厂,后进入汽摩配件减震器领域,并于2003年合资组建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 [12][13] - 2016年公司决定押注新能源,开启第三次转型,同年6月小康股份登陆A股市场 [13] - 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创跨界融合先河,双方深度合作的问界品牌发布,仅用15个月实现10万辆车下线 [14] - 2022年,公司更名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重心全面聚焦新能源 [14]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三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62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15] 重庆汽车产业背景 - 重庆汽车制造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862年始创的长安机器制造厂于1958年试制出第一辆吉普车 [19] - 2013年重庆提出成为“中国底特律”的目标,形成“1+8+1000”汽车产业体系 [20] - 至2015年,全市汽车产销量突破260万辆,跃居全国首位,其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产销量达142.5万辆 [20] - 2018年产业遭遇重挫,全年产量同比大幅下降36%,全国排名从第一降至第六 [21] - 重庆抓住电动化、智能化机遇实现“换道超车”,2024年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突破23.6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达48.3% [22] - 根据规划,重庆计划到2027年构建规模达万亿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体系 [22] 重庆创投生态发展 - 重庆已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24] - 2004年重庆市国资委成立渝富控股集团,其于2009年合资组建了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金额达50亿元 [25] - 2020年重庆打出“组合拳”,产业引导基金等四方联手与IDG资本等签下675亿元合作协议 [26] - 2022年1月成立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累计参与出资70余支子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 [26] - 同期出台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400亿元,首批认缴出资额280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领域 [26] - 目前重庆已搭建规模1200亿元的市区两级国有控股私募基金架构,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企业达625家 [27] -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股权投资基金在投科技型企业项目超860个,近两年保持50%以上快速增长,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7000亿元 [28]
那个“沙漠里来的孩子”,干出了中国最大的设计公司
创业家· 2025-10-06 18:05
公司创始人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贾伟自2004年创业,创业20多年,18岁到北京,28岁开始创业,38岁时公司首款产品55度杯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 [10][8][9] - 创业初期从租用500元一个的办公位起步,逐步扩展至15个办公位后才拥有独立办公室,展现了从零开始的创业历程 [11][15][17] - 创业初心是成为全球最好的设计公司,而非最大,并通过研究全球100多家设计公司总结出行业成功的三个标准 [18][19][20] 工业设计行业成功方法论 - 公司成功的“三板斧”方法论包括:获得红点、iF、IDEA、G-Mark、Good Design等国际顶级设计奖项;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已合作超过280家;合作过程中打造推动社会发展的爆款产品 [20][21][22][23] - “三板斧”是一个循环增强的过程:通过获奖获得认知,从而吸引大客户合作,进而提高打造爆款产品的几率,此方法论已持续实践19年 [24][25][26] - 长期价值追求体现在创始人立志只领取设计金奖,历经16年坚持,最终获得红点best to best至尊金奖,强调了坚持初心的重要性 [27][28][29][30][32][35] 公司成就与爆款案例 - 创始人狂揽79项红点奖,是中国唯一独揽红点、iF、IDEA、G-Mark、Good Design、红星等国际顶级设计金奖的设计师 [3] - 公司被誉为“爆品制造机”,成功案例包括:55度杯上线两个月销量突破100万支;小仙炖鲜炖燕窝复购率维持在50%以上;唱吧C1麦克风全网销量80万台;悦鲜活年销售额达40亿元;海底捞自热火锅开启千亿市场,突破62.17亿元 [42][43] 未来商业趋势与课程核心 - 全球商业三大趋势为用户个体崛起、回归“真善美”和数字生活,未来将进入比拼想象力的时代,需通过调动情绪与功能价值重塑每个行业和品类 [36][37][38] - 课程核心价值包括品类破局、精准挖需、护城河构建和落地战法,旨在通过“三品合一”模型等工具,帮助企业在2个月内实现类似55度杯的爆款增长 [45] - 课程由7位一线操盘手导师授课,涵盖品类战略制定、用户价值击穿、品类战法共创,费用为29800元“1带1”模式,适合创始人及核心团队 [50][57]
日赚1.3亿,创始人光靠卖衣服,八次成为首富
创业家· 2025-10-05 17:32
优衣库的成功背景与创始人历史 - 优衣库是日本近30年来经营最成功的公司,是日本经济衰退时期的奇迹,过去20多年在中国也创造了奇迹 [2][3][4] - 创始人柳井正最初无意继承家业,大学时期生活颓废,工作不到一年便辞职,1972年其23岁时接手父亲西装店,发现休闲服市场前景更大 [4] - 首次开设休闲服店失败后,受美国自助购物模式启发,于1984年创立第一家优衣库,恰逢日本经济崩盘,其品牌定位契合消费降级趋势,公司随后迎来20年辉煌发展,并于1999年在东京上市,柳井正八次成为日本首富 [5][6][7] 优衣库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与规模 - 截至2023年,优衣库在中国店铺数量超900家,并以每年80到100家的速度扩张 [8] - 大中华地区贡献了优衣库全球业绩的40% [8] 优衣库的核心成功因素 - 高性价比: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其产品注重性价比 [9] - 百搭基础款:品牌理念不追求时尚,而是追求易穿着和易搭配,产品能覆盖从一线城市高收入人群到小镇青年等广泛客群 [10][11] - 爆款营销:善于制造爆品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带动流量和其他产品销售,例如8月份推出Labubu系列 [12] - 爆款背后机制:公司各部门参与商品策划,门店店长拥有较大话语权,可每周向公司反馈产品改善要求和用户新需求,公司能快速响应 [16] 日本消费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启示 - 日本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例如索尼Walkman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优衣库与东丽合作推广科技面料 [24] - 这种“技术-需求”转化能力要求企业深入理解消费场景,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对未来AI重构消费产业具有启示意义 [24][25]
前“家居首富”,彻底失势
创业家· 2025-10-05 17:32
公司控制权与管理层变动 - 美凯龙创始人车建兴于9月22日被解除留置措施,但未返回公司上班,已失去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6][12][13] - 公司管理层经历剧烈洗牌,车建兴辞任总经理,其老部下副总经理蒋小忠、车国兴相继离职,代表阿里系的非执行董事许迪、宋广斌和董事会秘书邱喆也接连出走[15][16][19][20][21] - 建发系已全面接管公司核心管理层,董事长李玉鹏、总经理施姚峰、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杨映武均来自建发系,并发布了聚焦家居业务的新五年规划[21]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业绩持续恶化,2024年上半年营收约为33.4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51.63%,创上市以来同期新低[27] - 公司债务压力沉重,截至2024年6月末总负债达681.3亿元,超过七成资产(72.31%,价值840.54亿元)被质押或冻结,融资能力受限[29][32] - 控股股东建发股份入主后已向公司提供37亿元资金支持,并再次被申请借款95亿元,但美凯龙的持续亏损导致建发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9.87%,并产生5.9亿元的投资亏损[33][34][35] 创始人资产状况与核心资产分析 - 创始人车建兴通过红星控股持有美凯龙19.95%股份,但红星控股自身已资不抵债,资产总额约109.19亿元,负债总额达168.03亿元,目前处于重整阶段[25][26][37] - 为保住红星控股,车建兴与妹妹车建芳在重整中无偿让渡89%股权,仅保留1%股份,并承诺注入超30亿元资产及完成业绩对赌以未来赎回部分股权[37] - 红星控股旗下关键资产包括商管平台爱琴海集团(收入从2022年4.6亿元降至2023年2.91亿元)和拟上市企业东研智慧,但其地产业务公司存在大量被执行和股权冻结记录[38][40][41]
吴世春:一个普通三本毕业生,为什么值得我连投几个亿?
创业家· 2025-10-04 17:52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的关键在于寻找具有稀缺性和非共识的无人区领域 [14] - 新行业的投资窗口期很短,决策依赖直觉、经验和加码策略判断 [16] - 对于新行业,投资方不追求完全理解,只要创业者能自圆其说并具备执行力就愿意投资,并在其取得进展后继续加码 [17][18] - 投资方更看重从小镇走出来的青年创业者,认为他们具备聪明、有野心、打不死等特质,其画像与以往海归高学历创业者迥然不同 [19][20][25][26] 具体投资案例 - 温言洁的创业历程:2018年获得3000万投资创办找靓机,2020年以20亿价格出售给转转,2022年再次创业并获得钙钛矿项目投资,投资方累计投资三轮,最近一轮投资额超过1亿元 [2][5][10][11][13] - 其他代表性投资案例包括:参半(创始人尹阔高中没毕业)、徕芬科技(创始人为中专毕业的小镇青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高中辍学) [22][23][24] - 投资方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投资企业超600家,已陪伴13家企业上市,50余家企业启动上市计划 [35] 投资布局与计划 - 重点投资赛道包括消费科技、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数字化、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 [35] - 2024年下半年预计投出金额不低于15亿元 [28] - 将继续投资小镇青年及国家、社会、老百姓所需的创业项目 [27] 投后服务与加速计划 - 通过黑马独角虎破局专题营为创业者提供系统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行业洞察、模式设计、资源聚合等三重能力 [30][33] - 培训安排为2个模块,每2个月1次,每次2天,包含商业模式、破局方法论、案例对标、互动答疑等环节 [39][41] - 培训费用为10万元每企业(可包含2人) [46] - 培训目标包括明趋势、定模式、链资源、建组织,并设有结业路演环节供学员展示项目 [42][43]
钟睒睒寻找下一个“富矿”
创业家· 2025-10-04 17:52
钟睒睒对锦波生物的战略投资 - 钟睒睒通过旗下养生堂有限公司参与锦波生物20亿元北交所最大现金定增计划,并向锦波生物实际控制人杨霞购买约14亿元股份,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锦波生物10.58%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5][8] - 此次投资总额约34亿元,是钟睒睒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布局,资金将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与产品开发平台及补充流动资金[5][8][9] 锦波生物的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锦波生物是国内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领军企业,拥有国内仅有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取得此类证书需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和高研发投入,是业内标杆[9] - 公司于2024年4月获批全球首个“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这是其第三个采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三类植入医疗器械,标志着生物材料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15] - 锦波生物2024年营收为14.43亿元,整体毛利率高达92%,其核心医疗器械业务(主要是重组胶原蛋白注射产品)毛利率达到95.03%[16]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前景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585.7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1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5%,被称为“黄金赛道”[9] - 赛道火热源于消费者抗衰需求的增长,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抗衰领域的新材料,被认为是最贴合消费者需求的选择之一,其应用可覆盖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保健品及抗病毒领域[15][16][22] 钟睒睒的投资逻辑与商业版图 - 钟睒睒的投资风格偏好高门槛、高毛利业务,其旗下农夫山泉毛利率保持在60%上下,万泰生物在2022年高峰期毛利率达90%,他认为小企业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和暴利性[17] - 钟睒睒构建了大健康商业帝国,横跨保健品、生物制药、水饮、食品、护肤品、农业等,养生堂直接对外投资32家,间接对外投资高达282家[18][19][20] - 此次投资锦波生物可与养生堂旗下医药、保健品、护肤品等业务产生协同,加快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在护肤品、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转化[21]
朱啸虎:未来5到10年,中国还有三个巨大的时代红利
创业家· 2025-10-03 17:4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未来5-10年存在三大时代红利市场:初老人群(银发经济)、养宠物人群、零售业态连锁化 [3][4][5][6][7][8] - 赚时代红利的钱比其他钱更容易且回报更高 [9] - 日本消费企业经验显示成功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价值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 [14] - AI重构消费的本质是用算法重新定义产品存在价值未来消费冠军需融合需求与算法 [14] - 推荐黑马消费崛起精选课旨在通过拆解中日消费企业案例教授产品创新与品牌出海策略 [10][12][15][16] 中国未来红利市场 - 初老人群: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口具备有钱有时间且愿意消费的特征 [5] - 养宠物人群:宠物被当作家庭成员抚养每月产生可观消费支出 [6] - 零售连锁化:中国线下业态连锁化比例远低于美国日本和香港存在巨大发展机会 [7][8] 日本消费企业成功经验 - 索尼Walkman成功因解决"随时随地听音乐"痛点而非技术最先进 [14] - 优衣库胜利源于联合东丽推广科技面料将舒适基本款转化为用户价值 [14] - 无印良品通过商品开发概念实现品质基础上构造性低价 [17] - 优衣库以数据驱动商品企划模式实现10倍增长 [17] AI与消费结合案例 - Plaud录音卡片通过实时转录加AI摘要功能占领商务场景市场 [14] - Haivivi玩具通过奥特曼IP语音包等功能从电子设备升华为情感陪伴 [14] - 消费企业需用AI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创造全新用户体验 [21] - 资本追逐消费细分赛道加AI机会如消费电子加AI情感陪伴加AI [18] 品牌出海与全球化策略 - 全球化本质是将中国供应链能力与海外本地化需求深度绑定 [19] - 出海需平衡本土化与标准化通过技术输出加文化融合实现深度渗透 [19] - 中国品牌在海外需让本地人感受到解决其问题而非单纯卖产品 [25] - 避免复制国内模式应以海外市场需求倒推供应链适配 [25] 产品创新与品类策略 - 索尼开发团队通过将点子转化为产品方法打造领先十年产品 [23][24] - 无印良品商品开发流程让客户参与产品开发保证品质与低价 [26] - 优衣库以用户洞察商品策略库存管理闭环解决同质化与库存痛点 [28] - 品类创新需结合跨界技术和AI让产品自带增长基因 [22] 课程核心内容框架 - 产品创新与供应链管理:向索尼无印良品优衣库学习技术转化价值 [17] - 存量市场细分冠军实践:聚焦AI算法结合细分赛道机会与品类创新 [18] - 全球化品牌破局:学习中日企业产品创新与出海经验 [19] - 目标学员:消费企业创始人CEO寻求增长突破出海避免踩坑产品创新赋能 [30]
国美又双叒叕转型,昔日首富黄光裕“不认命”
创业家· 2025-10-03 17:47
国美氢能公司成立与战略合作 - 北京国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10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5] - 公司由黄光裕直接控股的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0%[12] - 经营范围广泛覆盖氢能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12] - 公司成立仅5天后,即与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国氢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速度极快[13] 黄光裕的战略意图与国美现状 - 黄光裕表示布局氢能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并希望借助国美在零售领域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支持氢能业务[13] - 国美零售面临严峻经营挑战,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6.76%至4.74亿元,较2016年巅峰时期766.95亿元缩水超99%[18]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国美零售负债总额高达422.0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209.23%[18] - 国美系多家公司已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有118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涉案总金额20.27亿元[18] 氢能行业机遇与挑战 - 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国内涉氢企业已超过3000家,产业链协同不足问题日益凸显[23] - 行业面临上游电解水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性差、低成本绿氢氢源与消费区域地理错配、大规模氢气管输技术尚不成熟等挑战[23] - 氢能产业需要政策扶持,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氢能减排价值缺乏明确认定,加氢站建设审批程序复杂[23] - 氢能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从研发到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22]
600次求职失败,00后回家接手200亿「辣条帝国」
创业家· 2025-10-02 17:55
公司核心故事与传承 - 麻辣王子创始人张玉东于2002年进入辣条行业,将其视为可与茶叶媲美的“中国人的独特发明”,并致力于将其从“低端零食”重塑为“东方巧克力”[13] - 公司在2009年注册“麻辣王子”品牌,专注打造一款麻辣味面筋辣条大单品,以差异化定位对抗同行的“甜辣”口味同质化竞争[14] - 2013年,公司做出关键战略转型,关停了年营收三个多亿元的主打产品“如意棒”生产线,决心从零研发符合“高品质、规范化”定位的新产品[14] - 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攻关,实施“四减”原则(减油、减糖、减盐、减添加剂),并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零防腐剂配方的辣条,将保鲜技术分享给整个行业[15] - 张玉东按照医药标准建造10万级洁净度的GMP生产车间,并开放“透明工厂”邀请消费者参观,以扭转“垃圾食品”的负面形象[15] - 转型导致公司2013年至2019年现金流持续吃紧,创始人曾抵押房产、变卖汽车以维持运营,直至2019年前后实现盈亏平衡,随后业绩开始快速增长[15][16] 二代接班与业务革新 - 创始人张玉东之子张子龙在2023年大学毕业求职不顺后,才得知家族企业年营收已突破10亿元,并以品牌专员身份进入公司[6][18] - 张子龙负责线上营销业务,推动电商与新媒体板块发展,公司为其定下2025年电商销售额3亿元的目标[7][19] - 其改革措施包括:将“辣条婚礼”从粉丝自发行为升级为规模化战略,在四座城市新增辣条婚车巡游并推出定制婚庆产品[19] - 在营销端,摒弃“广撒网”模式,通过精准合作网红(如颜安单场直播卖出超60万元)及头部直播间(如东方甄选),7个月内使达人销售额增长6倍[19] - 在管理端,针对电商团队砍去8成无意义审批节点,使达人分销效率提升300%,为达成电商目标扫清障碍[20] - 截至2024年底,麻辣王子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凭借51.2%的市场占有率,稳坐全国麻辣味辣条销量第一宝座[20] 产能扩张与行业地位 - 2025年9月21日,麻辣王子斥资23.5亿元打造的“超级辣条工厂”正式投产,该产业园占地280亩,全面建成后年产能可达25万吨辣条(约合100亿根)[7] - 新工厂采用制药级GMP标准和全流程自动化,旨在颠覆传统辣条作坊又脏又乱的刻板印象[7] - 以目前上市公司卫龙297亿市值为参照,张玉东家族总资产保守估计超200亿元,其中麻辣王子品牌估值占比约七成[6] - 辣条行业已发展成规模超600亿元的产业,并向着千亿级进发,龙头企业正推动其从“垃圾食品”向“国民零食”转型[22] 行业竞争格局 - 北方代表企业卫龙凭借对大众口味的拿捏和营销,让“卫龙=辣条”成为消费者认知等式,其经典产品带有甜辣口感[23] - 麻辣王子作为南方辣条企业代表,坚持“只做正宗麻辣,不做甜条”的差异化路线,复兴“麻辣正宗”细分品类,成功避开与卫龙的正面价格战[23] - 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在长沙、广州、深圳等7个大中城市辣条销量排名第一[20] 创二代接班现象 - 当前一批90后、00后“创二代”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集体高调亮相,通过短视频、自媒体为家族企业代言[25][26] - 除张子龙外,其他知名案例包括好利来的罗成、特步的丁佳敏、旺旺的蔡旺家、洁丽雅的石展承等,他们通过个人IP为品牌赋能[26] - 新一代接班人擅长用数字化工具革新传统产业,对新趋势敏感,并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