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搜索文档
一分钟了解日本|日本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8 17:51
日本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 2010-2023年日本饮料行业产量年复合增速为1.8% 目前处于量价同升阶段 [1] - 生产端分为三个阶段:1945-1979年起步期以碳酸饮料和果汁为主 1980-1999年快速发展期茶饮和咖啡崛起 2000年至今成熟期以茶饮和矿泉水为主 [1] - 消费端特征呈现阶段性演进 但具体特征未在文中展开 [1] 行业历史发展阶段 - 1945-1979年为行业起步期 碳酸饮料和果汁是主要产品类型 [1] - 1980-1999年进入快速发展期 茶饮和咖啡品类开始快速扩张 [1] - 200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 产品结构转向茶饮和矿泉水为主导 [1] 数据来源 - 行业数据引用自日本清凉饮料协会统计 [1] - 研究内容基于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5年4月9日发布的《东京酒水图鉴3》研究报告 [4]
主题研究|日本基金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8 17:51
日本公募基金市场结构演变 - 2010年前日本主动型基金占主导地位,2010年后央行入市推动ETF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末ETF市场规模仅2.6万亿日元占公募股票型基金5%,2024年末达89.4万亿日元占比38.8% [1] - 剔除央行持有部分后,2024年ETF实际占比仅9.8%,机构和个人持有的ETF规模为15.4万亿日元 [4] - 主动型基金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末规模占比58.1%,2013-2024年复合增速5.3% [5] - 指数型基金占比从2013年8.3%升至2024年32.1%,疫情期间增速显著加快 [4] 主动型基金市场问题 - 外资主导现象显著:规模前50主动基金中外资管理20只,规模占比27.7%,前十名中外资占七席规模占比20.3% [8][9] - 委外管理比例高:日本资管公司发行的外股基金89%使用外部委托投资 [9] - 日股产品边缘化:前50主动基金中仅6只主要投资日股,规模2.8万亿日元 [9] - 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七家大型资管公司2024财年AUM增30.2%但净利润仅增19.8% [10] 主动型基金发展潜力 - 新兴市场表现优异:中国A股主动基金7年跑赢沪深300,印度市场超额回报显著 [11][12] - 独立资管机构表现突出:夏普比率超越行业平均,产品透明度更高 [15][17][20] - 金融集团下属资管受销售渠道制约,产品收益率表现较弱 [18][19] - 另类投资成为新方向:日美资管机构通过扩充另类投资增加超额收益 [3] 中日基金收费结构对比 - 中国销售渠道费用占比高:混合型基金销售机构获利占比达1.775% [22] - 日本费用结构更简化:82%基金不收赎回费,管理费平均0.93%由三方分成 [23][24] - 日本销售模式鼓励长期持有:管理费分成机制使销售机构倾向推荐长期产品 [23] - 中国申购费较高:主动型基金平均2.04% vs 日本线上渠道多数免申购费 [24]
投教宣传|一图读懂科创成长层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8 17:51
科创成长层指引核心观点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明确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化监管规则 [3] - 新规通过分层管理精准支持技术突破大、研发投入高但暂未盈利的科创企业 [4] - 实施"新老划断"机制,增量与存量公司适用差异化的调出标准 [6] 目标企业定位 - 聚焦上市时未盈利但具备三大特征的科技企业:技术突破显著、商业前景广阔、持续高研发投入 [4] 适用范围 - 覆盖两类主体:存量(已上市未盈利公司)自规则发布日自动纳入,增量(新上市未盈利公司)自上市日起纳入 [5] 调出机制 - 增量公司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调出:1)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5000万元 2)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 [6] - 存量公司调出标准维持原规则(实现盈利即可),净利润计算采用扣非前后孰低原则 [6][7] 投资者识别方式 - 年度报告披露时将同步公告调出信息,交易所同步执行调出操作 [10][11] - 股票简称后缀"U"标识将随调出取消,未按期披露年报或审计报告异常的公司暂不调整层次 [11][12] 交易注意事项 - 投资者交易新增科创成长层股票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存量股票交易不受影响 [13] 信息披露要求 - 年度报告需在首页显著位置说明未盈利原因及影响,保荐机构需在督导报告中专项评估风险 [15] - 临时报告新增披露要求:技术创新受阻、成长前景恶化等重大风险事项需及时公告 [16] - 层次调整前后若股价异常波动,需按《科创板上市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6]
A股策略|资产重估定价是否依然有效?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1 17:36
资产重估定价策略 - 资产重估定价更适合步入宏观稳定期的中国股市 日本市场关注留存收益增长对净资产推动并通过PB定价的思路更有利于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 也将更适合未来A股的估值思路转变 [2] - 资产重估增速的计算公式为ROE×(1-分红率) 该策略不适用于早期成长性公司 但对资产配置和全市场盈利预测更有帮助 有利于成熟行业龙头的价值重估 [2] - 2024年资产重估增速对行业表现的解释度提升 成为较净利润和净资产增速更有效的基本面指标 涨幅榜前五的行业中仅电子的资产重估增速低于中位数水平 [3] 资产重估策略的驱动因素 - 低利率时代机会成本的快速下降 净利润增长难以永续 资产重估增速更有利于配置型资金的投资决策 [4] - ROE优化需求从追求规模到变现效率 沪深300指数资产重估的改善根源来自现金循环周期的大幅度缩减 中国的体制优势足以实现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现金循环周期 [4] - 持续的CAPEX投入是未来成长性的保障 沪深300指数的CAPEX总额仍在过去三年间持续攀升 带动技术研发等的突破 使企业维持或强化其国际竞争力 [4] 资产重估定价下的投资机会 - 金融行业超全市场均值的资产重估增速 金融股重估将不局限于银行 非银行业同样存在重估空间 [5] - 大市值的配置价值更高 大市值风格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出现估值的回升 由于近期大市值风格的走弱 未来超额收益空间在累积 [5] - 持续技术投入是企业维持或强化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关注兼具CAPEX投入优势和回款能力的企业 [5]
投教宣传|“非”同小可之场外配资风险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1 17:36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包含具体的行业或公司分析信息,也未提及任何核心观点、数据或投资机会。文档主要涉及转载声明和免责条款,与任务要求的关键要点无关。因此,无法提取符合要求的行业或公司相关内容。建议提供包含实质性分析内容的文档以便进一步处理。
WindTalk资管大咖谈|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肖令君:A股市场与长期投资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1 17:36
A股市场与长期投资 核心观点 - A股当前处于熊转牛初期,估值低位和政策支持构成长期投资基础,在新经济转型与长期资本入市的驱动下,市场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2] A股估值与牛熊周期定位 估值水平与全球配置空间 - 国内视角: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指数PE为13倍、PB为1.3倍,万得权益指数PE为19.6倍、PB为1.6倍,股债性价比显著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4] - 历史估值:沪深300的PB处于历史16%-17%分位,万得全A的PB为1.6倍,均处于低位 [4] - 全球视角:A股估值与中国经济总量及贸易地位不匹配,全球资管机构对A股配置比例不足5%,配置空间较大 [4] 牛熊周期:熊转牛初期 - 政策底(2024年9月24日)与市场底(2600至2700点)已明确,当前类似2013至2014年牛市启动前阶段 [5] - 部分热门板块调整幅度接近50%,政策托底与投资者预期修复同步推进,估值低位与资金利率下行支撑长期配置价值 [5][6] 政策逻辑与中日市场对比 政策效果与内需驱动 - 决策层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结合供给侧政策(如行业反内卷)与需求端刺激,制度优势凸显 [8] - 扩大消费的核心障碍是收入增长预期疲软,需通过就业支持、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及消费政策优化(如以旧换新)改善 [8] - 中国储蓄率高,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大,长期潜力显著 [8] 中日市场底层逻辑差异 - 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体量、发展阶段及社会韧性上存在根本差异,中国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重演概率低 [9] - 当前中国处于"新胜于旧"阶段,新能源(光伏全球份额87%、新能源车产销量全球第一)、AI、创新药等新经济成为市场主线 [9] 政策对A股资金面与结构影响 资金面:长期资本与平准基金入市 - 政策着力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国九条"、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优化等措施提升资产质量 [11] - 汇金、社保、险资等长期资本入市,中国版平准基金为市场提供"兜底",改善供需关系 [11] - 外资持有A股市值占比不足5%,对比全球资管规模,外资配置空间较大 [11] 结构影响:新经济主导与消费转型 - 政策推动下,A股市场结构向新经济倾斜:新能源、AI算力、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受捧 [12] - 消费领域从物质消费向情绪消费转型,新经济趋势与消费升级是长期主线 [12] 长期投资策略 - 定价优先:当前A股整体估值合理,宽基指数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避免追逐短期主题炒作 [14] - 资产配置:合理调配固定收益类与权益类资产比例,抵御A股市场高波动性,长期视角下市场整体呈上涨趋势 [14] - 投资者需以"逆向思维+长期主义"把握新经济与消费升级机遇,通过合理配置与专业管理平滑波动风险 [14]
一分钟了解日本|浅谈日本卡牌经济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04 18:01
日本卡牌经济概述 - 卡牌作为突破年龄壁垒的"潮流玩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关注 [3] - 2023年日本卡牌市场规模达到2774亿日元 [3] 日本卡牌市场发展历程 - 1950-1990年代:收集型卡牌率先兴起,商品销售形式为"食玩" [4] - 1993-2010年:《宝可梦》《游戏王》《决斗大师》三大卡牌相继问世 [4] - 2010-2020年:集换式卡牌行业开始从实体走向数字化 [4] - 2020年至今:疫情期间卡牌拆箱视频爆火,卡牌收藏价值得到关注 [4]
人形机器人|2025年中期策略:从行走到搏击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04 18:0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人形机器人通过春晚舞台和机甲格斗赛展示行走、转手绢、击打沙袋等能力,动作流畅度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2] - 行业需突破"大脑(通用AI模型)+小脑(运动控制)+本体(高性价比零部件)"三大核心环节才能实现"类人"能力,但技术成熟仍需时间[2] - 国内硬件供应链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商业场景应用和软件迭代仍存瓶颈[2] 投资聚焦方向 - **垂类场景突破**:割草机器人(欧美市场渗透率从2023年25%升至2025Q1的41%)和康养机器人(中国2035年需护理老人超4700万)有望率先放量[2][7][11][13] - **高壁垒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依赖进口高端内螺纹磨床(2024年中国进口额4000万美元vs出口1100万美元),滚珠丝杠国产价格仅为德国进口的15%[16][17] - **大小脑技术奇点**:海外企业领先软件算法,国内头部企业加速突围,需平衡数据真实性、训练成本等维度[3][22] 割草机器人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2.5亿庭院花园中欧美占1.8亿,2025-2030年智能割草机渗透率将从11%升至18%(CAGR 12%)[7][9] - 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显著:德国进口均价0.9万美元/吨,较全球均价低18%[7] - 技术升级(GPS定位)、劳动力成本高(效率提升6倍)、环保政策(欧盟2024年排放法规)推动需求[9][10] 养老机器人发展机遇 - 康复/护理机器人需求刚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国际标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具身智能")[14]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扩展至文旅领域,AI技术推动工业/医疗场景落地[14]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展 - **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需解耦多维度力觉干扰[19] - **灵巧手**:2024-2030年市场规模CAGR 10%,电机驱动+连杆传动为主流方向[20]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路径 - **大脑技术路线**:LLM+VFM最成熟,VLA/多模态大模型为未来方向,受限于数据采集和计算平台[23][24][28] - **小脑开发难点**:控制轴数达35轴(工业机器人仅3-7轴),需端到端AI技术降低开发难度[25] - **训练数据瓶颈**:遥操作数据成本高,仿真数据保真度不足,人类动作数据需构型对齐[26]
必选消费行业|寻求出海增量,新茶饮企业路在何方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6-27 17:47
现制茶饮行业现状与趋势 - 国内茶饮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产品趋势向健康化升级,消费者偏好低糖、低脂的轻乳茶系列,行业从"口感驱动"转向"健康导向" [2] - 国内市场竞争呈现头部效应,同质化竞争导致下沉市场饱和,出海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战略,海外营收增速显著,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2] - 茶饮出海形成梯度化布局策略:东南亚规模化、日韩精细化、欧美高端化,针对不同市场特性制定差异化路径 [2][14][15] 供应端发展与区域适配 -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经历从"2 0时代"试水到"3 0时代"快速扩张的跃迁,早期因供应链跨境依赖、产品本土化不足陷入低毛利扩张陷阱,2018年后新茶饮出海开启新篇章 [3] - 东南亚地区具备现制茶饮高密度复制的可行性,人口达6 9亿且年轻群体庞大,全年冷饮需求旺盛,2023年新茶饮消费额达36 6亿美元,印尼以16亿美元占比近半,泰国7 49亿美元次之 [5] - 日韩市场需打破咖啡壁垒,2025年韩国咖啡店人均密度18 44家/万人(上海3 68家/万人),奶茶店仅0 39家/万人;欧美市场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美国奶茶店人均密度0 23家/万人,远低于咖啡店1 25家/万人 [8] 需求端策略与产品创新 - 定价需适配海外居民收入水平,注重本土化迭代与消费者认知培养 [9] - 产品创新围绕健康升级(低糖、高纤维、益生菌)、地域特色(区域水果茶、新中式茶底)及情绪价值(联名IP、季节限定),避免同质化 [11] - 文化创新结合新中式元素及地域食材(油柑、黄皮等)打造稀缺性产品矩阵 [11] 核心竞争壁垒构建 - 供应链全球化通过建立采购网络+本土化中央工厂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实现品质与性价比平衡 [12] - 数字化重构用户运营与渠道效率,依托全域会员体系提升复购率,通过销售预测系统动态调节原料采购降低损耗 [13] - 梯度化出海战略在东南亚利用人口红利快速复制平价模型,在日韩提高客群渗透率,在欧美以茶文化体验店切入培养消费习惯 [14][15]
投教宣传|一图看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征求意见稿)》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6-27 17:47
制度定位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支持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且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4] - 科创成长层是科创板的组成部分,发行上市等基础制度保持不变,存量未盈利企业摘"U"条件不变 [4] - 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成长层的资金门槛保持不变,但投资新注册的科创成长层企业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投资存量未盈利企业不受影响 [4] 主要制度安排 - 新注册的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 [5] - 存量的上市后尚未首次实现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 [5] 调出条件 - 新注册的未盈利公司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调出科创成长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6] - 存量未盈利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即可调出科创成长层 [6] 层次调整机制 - 科创成长层公司符合调出条件时需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公告,上交所将及时调出 [9] - 未按规定披露年度报告或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公司不进行层次调整 [9] 信息披露要求 - 年度报告中需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对现金流、业务拓展、研发投入等的影响,并在首页显著位置提示风险 [11] - 发生对技术创新、成长前景或盈余改善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时需及时披露 [11] - 股票在层次调整前后出现异常波动时需核查并提示风险 [11] 特殊标识管理 - 科创成长层公司股票或存托凭证简称后增加"U"标识 [13] - 投资者首次参与交易前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但存量企业交易无需签署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