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突发!台积电被勒令停工!
是说芯语· 2025-07-21 22:31
台积电嘉义厂区安全事故 - 台积电嘉义科学园区先进封装厂AP7厂房发生冰水管坠落事故 重达200至500公斤的冰水管从5至6米高处坠落 造成1名女性工人头部重创后死亡 [1] - 该厂区两个月内连续发生4起工业安全事故 已造成2死2伤 [2] - 最新事故为7月20日发生的板车倾覆事故 涉事车辆载重约50吨 目前无人员伤亡 [3] 事故详情 - 5月20日首起事故 工人从4层楼高脚手架坠落受重伤 [2] - 5月下旬第二起事故 工人被叉车碾过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 [2] - 5月26日第三起事故 变电箱吊挂作业时掉落 砸中工人致死 [2] - 7月16日第四起事故 冰水管安装作业时坠落致1人死亡 [1] 监管措施 - 台湾地区当局"职安署"已全面叫停台积电在嘉义科学园区的机电工程作业 [4] - 停工决定源于短期内连续发生的四起重大安全事故 [4]
印度航空AI171空难或与芯片BGA封装虚焊有关
是说芯语· 2025-07-20 22:11
印度航空171号班机事故初步调查 - 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发布30天初步调查报告 核心归因于燃油控制开关误操作 披露发动机燃油开关异常切断记录 飞行员对话内容及飞行数据异常 [1] - 争议观点认为事故由EEC系统MN4芯片BGA封装锡球虚焊导致双发失效 依据波音2020年服务通告要求定期更换GENX-1B发动机EEC主通道板MN4芯片 使用次数上限11000次 单个EEC最多更换3次后需更换整块主机板 [2] BGA封装技术特性与航空应用挑战 - **密度优势**:BGA封装实现1000+引脚布局 FBGA球间距压缩至0.4mm 支持波音787飞控计算机处理1500+路传感器信号 较传统QFP封装突破200引脚0.5mm间距限制 [5] - **散热性能**:GEnx-1B发动机EEC采用144球BGA封装 热阻低至8℃/W 较QFP降低50% 在180℃工况下芯片结温控制在125℃ 依赖每平方毫米1.2个锡球的热传导网络 [7] - **可靠性隐患**:航空级BGA焊点空洞率需低于5%(消费电子25%) 虚焊主因包括焊盘氧化层超5nm 飞行中-55℃至70℃温差导致7.3μm伸缩差 10⁷次振动循环后焊点抗拉强度下降38% [7][8] 航空级BGA封装强化技术 - **材料升级**:空客A350采用钛镍合金锡球 补偿90%热膨胀差 温度循环失效周期从500次提升至2000次 焊点剪切强度保持45MPa以上 氮化铝基板CTE匹配硅芯片较FR4提升72% [10] - **结构设计**:波音777飞行管理计算机采用"2×2"BGA阵列 关键信号焊点数量增加50% 盲埋孔设计使电流路径缩短60% 振动环境下减少焊点疲劳 [11] - **工艺控制**:航天级BGA焊接温度精度±1℃ X光检测分辨率3μm 首次焊接良率需达99.98% 每10000焊点缺陷不超过2个 [11] BGA封装故障防护与前沿技术 - **冗余设计**:波音787 EEC采用双通道BGA架构 单通道失效后备用通道15ms内接管 单点故障概率降至10⁻⁹/飞行小时 [12] - **检测技术**:FAA要求服役超10年航空器BGA进行超声波+热成像联合检测 覆盖率从82%提升至99.7% 空客A330neo应用后年潜在电子故障减少37% [12] - **自修复技术**:NASA研发自修复BGA 微胶囊释放低熔点合金修复焊点裂纹 5次修复后强度保持85% 修复时间0.3秒 [13]
算力焦虑背后的认知博弈
是说芯语· 2025-07-20 16:25
人工智能发展三要素 -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算法、算力和数据三大元素,其中芯片性能直接影响算力水平[3] - 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形成垄断性优势[3] - 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性能芯片出口试图控制中国AI发展,2022年8月禁令后"算力"讨论度激增[13][14][15] 英伟达市场表现 - 2012年至今市值增长500多倍,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5] - 2023年1月因DeepSeek技术突破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7%[10] - 2023年7月宣布向中国市场销售性能仅为H100芯片20%的H20阉割版产品[5][6] 算力焦虑现象 - 美国智库专家赛义夫·汗提出"控制芯片供应链可固化AI领先优势"理论,直接影响对华限制政策[18][20][21] - 资本市场过度追捧算力概念,将英伟达GPU塑造为AI时代门票[24] - 限制政策意外促使中国转向算法创新,形成"算力-算法"双轨发展路径[34][35] 技术发展周期 - AI技术呈现周期性炒作特征,1943年至今已经历6轮神经网络热潮[29][30] - 当前ChatGPT引领的第六轮热潮面临过热质疑,MIT研究显示炒作周期规律[26][27] - 历史表明技术革命最终由应用生态定义,而非早期技术领先者[47] 中美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采用闭源模式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推行开源生态吸引二次开发[41] - 中国AI应用已覆盖教育、医疗、农业等多元领域,与多国开展合作[43] - 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可能成为决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44][47]
寒武纪的问询函
是说芯语· 2025-07-20 09:28
寒武纪业务转型与收入结构 - 公司募投项目全部投向云端产品线,未来战略重点明确转向云端业务[1] - 云端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30.37%飙升至2024年99.31%,2025年Q1达99.94%[1] - 边缘产品线收入占比从2022年5.24%萎缩至2025年Q1仅0.06%[1] -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收入占比从2022年63.46%骤降至2024年0%,业务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1] 核心客户与供应链进展 - 第一大客户为zj,2024年Q1出货全部集中于此客户[3] - 芯片通过客户验证后,2024年Q4开始大批量出货[2] - 供应链问题缓解是收入爆发的关键原因[1] - 传闻zj已下单10万片芯片,若产能充足2024年可出货6万片[9]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规模 - 大摩预测国内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2027年达480亿美元[3] - 市场主要被花花占据,其他公司合计份额仅198亿美元[6] - 高盛预测寒武纪2024年营收55亿元,2027年达247亿元,超过大摩预测的其他GPU公司总和[6] 产能与营收驱动因素 - 村龙产能主要分配给花花、寒武纪、海光三家,花花占大头[9] - 当前产能仅能保障zj需求,无法满足其他客户订单[9] - 寒武纪590芯片单价约9万元,2023年向zj出货超1万片,2024年Q1再出货1万片[9] - 存货水平是核心观测指标,24年Q3出现存货拐点后Q4业绩爆发[9] - 营收增长受限于产能而非需求,村龙扩产将直接推动未来业绩[9] 产品技术路线与生产数据 - 大摩预测SMIC产能2024年2kwpm,2027年扩张至26kwpm[6] - 910B芯片2024年产量562k颗,2025年预计2,527k颗[6] - 910X芯片2026年产量702k颗,2027年达2,808k颗[6] - 910B芯片2024年收入35.58亿元,2025年预计126.36亿元[6] - 910X芯片2027年收入预计达196.56亿元[6]
刚刚!美国对华半导体关键材料征税160%
是说芯语· 2025-07-19 16:55
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高额反倾销税 -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口石墨加征93.5%的反倾销税,叠加现有税率后实际关税水平将达到160% [1] - 该决定影响2023年价值3.471亿美元的中国石墨进口产品 [1] - 所有中国生产商面临的单一反倾销幅度和现金存款率均为93.5% [2] 事件背景与申诉方 - 裁定源于2022年12月美国活性负极材料生产商协会提出的申诉 [1] - 申诉方指控中国生产的石墨材料以低于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 [1] - 美国商务部已认定中国石墨存在不公平补贴情况 [1] 石墨在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 - 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阳极的主要材料,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 [4] - 美国去年进口石墨约18万吨,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国 [4] - 美国本土石墨产业规模有限,大部分依赖进口 [4] 行业影响与潜在后果 - 石墨价格因关税预期已开始上涨 [4] - 美国汽车制造商利润率持续下滑,短期内难以找到石墨替代品 [4] - 若最终裁定维持高关税,美国电动汽车生产规则可能被彻底改写 [4] 后续进展与不确定性 -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并非最终结果,最终裁定将于12月5日前做出 [4] - 这一不确定性给美国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挑战 [4] - 汽车制造商可能被迫重新审视供应链布局并做出战略调整 [4]
梁文锋等来及时雨
是说芯语· 2025-07-19 09:26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大模型行业进入密集更新期,Kimi、阶跃星辰、智谱AI、科大讯飞等玩家将在7月底集中发布新一代基础大模型 [3] - DeepSeek自4月起月活用户持续下滑,5月MAU为1.69亿(环比-5.1%),官网访问量下降29%,使用率从7.5%峰值回落至3% [3][4][18] - 第三方平台托管的DeepSeek模型使用量逆势增长20倍,形成与官方流量下滑的反差 [13] 技术发展动态 - Kimi K2成为国内首个万亿参数MoE架构开源模型,在代码/数学推理任务反超DeepSeek,支持128K上下文窗口 [10][15] - MiniMax-M1以53.47万美元低成本完成训练(512块H800三周),对比DeepSeek V3训练成本557万美元(2048块H800) [11] - 行业普遍提升上下文窗口能力(MiniMax达100万token),而DeepSeek保持64K最小窗口的保守策略 [15] 商业模式对比 - 科技大厂通过低价API争夺市场:百度李彦宏公开批评DeepSeek"慢且贵",阿里/字节/百度等推出更低价模型 [10] - Kimi K2定价与DeepSeek标准时段对齐(输入4元/百万tokens,输出16元/百万tokens) [11] - DeepSeek坚持开源路线但面临商业化压力,需平衡开发者生态与产品使用率 [17] 供应链挑战 - 英伟达H20芯片禁售导致DeepSeek R2模型延迟发布,算力储备出现紧缺 [5][7] - 7月15日英伟达获准重新销售H20芯片,将缓解DeepSeek算力瓶颈 [7] - H20芯片因DeepSeek的低成本训练方法在中国需求激增,引发4月美国出口管制 [5] 产品能力短板 - DeepSeek暂不支持多模态功能(语音/图片/视频生成),成为主流AI助手中唯一缺失该能力的产品 [19] - 调用工具能力不足:字节测试发现其工具调用表现不理想,最终改用自研模型 [19] - 小版本更新策略(如DeepSeek-R1-0528仍基于2024年V3 Base模型)导致竞争力下降 [8][10] 国际对标差异 - OpenAI通过高频更新保持领先(GPT 4.1系列发布后份额达10%),而DeepSeek R1仅持平o1水平 [17][18] - DeepSeek缺乏OpenAI的代际优势,使用率从7%峰值降至3%(跌幅超50%) [18] - 行业普遍学习OpenAI的快速迭代策略,如奥特曼每周更新产品的运营方法 [17]
终于官宣!宇树启动IPO,王兴兴持股达35%
是说芯语· 2025-07-18 19:2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机械工程硕士王兴兴创立 其早在2013年便自主研发四足机器人核心技术 2016年推出的XDog凭借低成本高性能引发行业震动 [2] - 公司以每年迭代一款爆款产品的速度推进技术落地:2017年Laikago 2019年Aliengo 2021年消费级机器人Go1 2023年通用人形机器人H1亮相杭州亚运会 2024年G1人形智能体开启全民机器人时代 [2] - 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 自研高扭矩密度电机成本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 谐波减速器成本较日本品牌低60% 截至2025年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280项 授权专利210项 [2] 融资与财务表现 - 2025年6月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联合领投 老股东跟投比例超90% 投后估值达120亿元人民币 [3] - 美团、红杉资本、中信证券等机构自B轮起持续加注 形成"产业资本+财务资本"双重背书格局 [3] - 连续四年实现盈利:2023年营收2亿元净利润1000万元 2024年营收4亿元净利润7000万元 2025年预计净利润突破2亿元 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 一级市场估值较2023年增长150%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工业自动化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历史性跃迁 中国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产品"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超百亿元 [4] - GGII预测2024-2030年国内机器狗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3%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万亿元 [4] - 公司与特斯拉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以"硬件降本+消费破圈"策略占领教育、娱乐、家庭陪伴等C端市场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占比达69.75% 后者聚焦"AI驱动+工业场景" 硬件成本是公司的3倍以上 [4] IPO计划与估值 - 拟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人形机器人智能训练中心建设、临港工厂产能扩张及全球研发中心布局 [5] - 按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计算 参照A股机器人板块80倍市盈率均值 上市后估值有望突破160亿元 部分机构给出300亿元乐观估值 [5] - 选择在科创板改革深化期启动IPO 2025年6月上交所"1+6"新政将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展至人工智能领域 若G1机型年销量突破万台 估值溢价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5]
英伟达向中国卖芯片,阿斯麦表态
是说芯语· 2025-07-17 19:25
核心观点 - 美国取消对中国出售AI芯片限制可能提升全球芯片市场需求 对阿斯麦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1][2] - 英伟达和AMD已获得美国政府许可向中国出口此前被禁的H20芯片 预计将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 [1][2] - 中国外交部反对将科技经贸问题政治化 认为美国限制措施扰乱全球产业链稳定 [2] 公司动态 阿斯麦 - 首席财务官罗杰·达森表示若美国解除对华芯片禁令 将刺激全球芯片需求增长 [1][2] - 作为全球最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生产商 客户销售预期上涨将直接使公司受益 [2] - 公司于7月16日下调2026年增长预期 主因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动荡加剧 [2] 英伟达与AMD - 英伟达已获美国政府许可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 [1] - AMD紧随英伟达发布类似声明 显示行业政策环境出现松动迹象 [1] - 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放松可能为两家公司创造数十亿美元新增收入 [2] 行业影响 - 美国政策转向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标志性事件 直接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 [2] - 中国外交部强调科技封锁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反映全球产业链相互依存特性 [2]
文晔,又出手了
是说芯语· 2025-07-17 17:30
文晔与日电贸换股合作 - 文晔以溢价21%增持日电贸股权至36%,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取得一席董事,日电贸对文晔持股提升至5%,成为第四大股东 [1][3] - 换股比例为每1股日电贸普通股换发0.668股文晔普通股 [3] - 双方将维持各自独立经营,这是继2022年文晔入股日电贸14.58%后的进一步合作 [5][7] 合作背景与动机 - 日电贸是中国台湾最大被动元件代理商,2024年营收达121.41亿元新台币,代理产品包括MLCC、电解电容等,半导体IC营收占比19% [5][6] - 双方代理产品线重叠度极低,文晔可扩大被动元件布局,日电贸可利用文晔全球供应链和客户基础 [11][12] - 股份交换有助于形成战略联盟,减少现金压力,共享成长红利 [9] - 文晔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拉大与日电贸第二大股东世友投资的持股差距 [13] 文晔的扩张战略 - 文晔2016-2020年营收从1441.5亿元新台币增长至3531.5亿元新台币,五年翻倍 [15] - 2022年以10.8亿元人民币收购世健科技,当年营收年增27.53%至5712亿元新台币 [18] - 2024年以38亿美元收购富昌,营收跃升至9594.31亿元新台币,年增61.38% [18] - 目前全球芯片分销市占率12.2%(含富昌),亚太地区14.5%,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 [19] 业务布局与财务表现 - 文晔起家于IC分销,通过收购富昌切入被动元件市场,但占比仍为个位数 [20] - 日电贸毛利率16%-17%,高于传统IC分销商5%以内的水平 [20] - 2024年上半年累计营收5069.27亿元新台币,年增16.19%,Q2营收2595亿元新台币,年增6.51% [23] - 预计2024年营收将突破兆元新台币,成为中国台湾第六家兆元企业 [24]
牛!全球首个!华为部署5G应急基站:不怕断电、断网
是说芯语· 2025-07-17 11:37
5G应急基站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700MHz 8T8R极简5G应急基站在丹东市完成部署,由辽宁移动与华为联合开发 [1] - 基站性能显著提升:较传统4T4R方案覆盖增强4.5dB,下行边缘速率提高24%,上行边缘速率提升47% [1] - 采用一体化8T8R天线设计,节省天面空间并实现极简部署 [2] 技术架构与频段优势 - 解决方案通过700MHz 4T4R RRU双拼组合成8T8R架构,配套全新一体化天线 [3] - 融合卫星传输资源,实现断电断网等极端条件下的快速开通与信号稳定驻留 [3] - 700MHz频段具备广覆盖、强穿透、抗干扰特性,有效解决偏远地区"信息孤岛"问题 [3] 应用场景与业务价值 - 基站适用于海面、草原、沙漠等开阔区域及超远覆盖场景 [3] - 成功支持应急指挥、无人机巡检、高清视频回传等关键业务,提升灾害救援效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