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重宝典

搜索文档
多地重磅发布“体重管理”举措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4 16:16
近期,"国家喊你减肥"成为网络热议焦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上用7分钟专门阐述了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相关举 措,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共同落实责任。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去年下半年起,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本 地"体重管理年"实施细则,许多地方还明确提出了降低居民肥胖率的具体目标。 ▍多地晒出居民肥胖率并明确减肥目标 在各地陆续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中,许多地方都详细披露了本地区居民的肥胖现状。 例如,浙江省数据显示,当地居民超重和肥胖率高达47.6%,急需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改善;甘肃方面则介绍,2023年全省成人超重率为 36.14%,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肥胖高发人群;新疆披露,自治区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4.05%,肥胖率达到24.20%;广东也表示,约有四成 成年人属于超重或肥胖,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当前的肥胖率,多个省份还制定了明确的减重目标。例如,新疆提出,以2019—2023年超重 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4—2026年期间,成年人及儿童青少年的 ...
网红带货骗局:先用司美格鲁肽瘦下来,再去带货其他减肥产品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4 16:16
社交媒体网红营销争议 - Janelle Rohner通过分享非常规减肥技巧(如甜椒代替三明治面包)和售价200美元的宏量营养素课程积累500万TikTok粉丝 [1][4] - 未及时披露使用GLP-1药物辅助减肥引发强烈批评 网友质疑其课程营销的透明度 [2][4] - 争议导致课程网页删除 承诺为过去11个月内购买者全额退款 去年课程购买量不足30次 [6] GLP-1药物的行业影响 - GLP-1药物在健康饮食领域具有颠覆性作用 但需配合生活习惯改变 非独立解决方案 [2][4] - 网红经济中真实性与信任成核心价值 延迟披露关键信息可能造成品牌长期损害 [7] 法律与公关应对 - 法律专家认为争议更倾向公关问题而非法律问题 证明欺诈需确认主观欺骗意图 [7] - 传播学者建议通过内容转型(如专注GLP-1经历)或恢复常规内容来修复形象 [7] 行业社群动态 - GLP-1产业链已形成专业社群「GLP-1俱乐部」 覆盖数百位专家 提供学术推广和资源链接服务 [10][11]
每天一粒司美格鲁肽口服片替代注射,效果与依从性的完美结合!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3 15:14
GLP-1药物概述 - 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血糖和控制体重的作用[2] - 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有多个版本:降糖版"诺和泰"(Ozempic)、减重版"诺和盈"(Wegovy)和口服版"诺和忻"(Rybelsus)[2] - 礼来公司开发的替西帕肽(Tirzepatide)商品名为"穆峰达"(Mounjaro)[2] 诺和忻(Rybelsus)特点 - 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有3mg、7mg和14mg三种规格[4] - 由司美格鲁肽和吸收增强剂SNAC组成,SNAC可提高生物利用度约100倍[6] - 无需冷藏存储,易于携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度[6] 临床研究数据 - PIONEER全球III期研究涉及11,505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国新诊断患者HbA1c达标率达92.3%[8] - 口服司美格鲁肽具有降糖、减重、降压、调脂等多重代谢调节作用[8] - OASIS 1研究中50mg组68周平均减重17.4%(18.34kg)[9] - OASIS 4研究25mg组64周平均减重13.6%(14.4kg),预计完成治疗可达16.6%(17.6kg)[15] 剂型比较 - 诺和泰(Ozempic)为注射用降糖药,诺和盈(Wegovy)为注射用减重药,诺和忻(Rybelsus)为口服降糖药[9] - 注射剂型在STEP研究中实现肥胖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5%[9] - 口服14mg剂量在PIONNEER PLUS试验中HbA1c降幅1.5%,体重降幅4.5kg,低于25mg(1.9%/7.0kg)和50mg(2.2%/9.2kg)组[16] 口服与注射剂型对比 - 口服14mg剂量相当于注射0.5mg周剂量,可自由替换[11] - 口服50mg剂量组14%受试者报告"皮肤感觉异常",注射剂型无此不良反应[13] - 理论上患者可从注射转为口服并逐渐减量,减少体重反弹风险[13] 市场现状 - 口服剂型尚未获批用于减重,国内外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9] - 目前获批的最高14mg日剂量已能提供显著减重效果[16]
速递|每月仅需一次!歌礼制药减肥不减肌新药患者用药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3 15:14
歌礼制药ASC47-103研究进展 - 公司完成ASC47-103研究首批受试者给药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旨在评估ASC47联合司美格鲁肽在非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2] - 研究在美国开展 包含三个剂量递增队列(10mg/30mg/60mg ASC47) 每个队列受试者同时接受4剂司美格鲁肽(0.5mg/周)治疗 [2][4] - ASC47是公司自主研发的THRβ选择性激动剂 具有脂肪靶向特性 在Ib期研究中显示40天超长半衰期 [2] ASC47的差异化优势 - 临床前数据显示 在DIO小鼠模型中 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用较单药治疗减重效果提升56.7% 且能保持肌肉质量 [2] - 药物通过脂肪组织靶向作用实现剂量依赖性高浓度聚集 这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 [2] 研究时间节点 - 顶线数据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公布 [3] 研究设计细节 - 入组标准要求BMI≥30kg/m²的肥胖患者 采用容量匹配安慰剂对照 [4] - 三个队列分别接受10mg/30mg/60mg单剂量ASC47注射 均配合4次司美格鲁肽周制剂治疗 [4] 行业生态建设 - GLP-1俱乐部已建立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的专家库 提供产业链资源对接服务 [10] - 平台拥有3万+粉丝群体 提供学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等生态支持 [11]
减肥竟成为国家大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3 15:14
肥胖问题现状与政策背景 - 北京朝阳医院肥胖专病门诊号源紧俏 每周仅开三次 最快预约需等待十天 [4] - 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6月底前实现国家及省级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鼓励设立肥胖防治中心 [5] - 京东买药推出"减一斤体重奖励100元现金"活动 反映社会减重风潮兴起 [5] - 2022年全球每8人中就有1人患肥胖症 2019年约500万人因高BMI死于慢性病 [10] 肥胖成因与防控难点 - 男性肥胖主因是久坐和应酬 女性则与生育及心理问题相关 [9] -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难以维持 营养门诊六年数据显示体重反弹现象普遍 [7] - 食品工业营销力度远超健康科普 消费者形成"克制食欲不近人情"的观念 [20] - 英国1992年以来14项肥胖防控战略和689项政策未能遏制肥胖率上升 [12] - 中国1995-2010年慢性病干预措施未能跟上疾病蔓延速度 [12] 防控体系执行困境 - 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面临居民配合度低的问题 科普讲座需发放礼品才能吸引参与 [13] - 英国肥胖政策因新自由主义理念影响而表述模糊 回避对个人生活的直接干预 [15] -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缺乏明确的效果监督和问责机制 [20] 肥胖的社会经济影响 - 慢性病照护负担使贫困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影响子女教育和发展 [17] - 北京城六区养老院费用远超普通老人退休金 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沉重照护压力 [17] - 肥胖相关慢性病照护负担正成为必须应对的公共政策问题 [17] 政策转向与行业响应 - 国家卫健委将肥胖防控从"倡导"升级为"行动" 列为《健康中国2030》重要抓手 [18] - 贵州省人民医院计划开设"国家卫健委减重食谱窗口" 并与国企合作开展减肥训练营 [20] - 营养科联合普外科、内分泌科开展专项减重义诊 显示医疗系统内部资源整合趋势 [20]
见识“美国人大屁股”,才懂“体重管理”有多火,原来咱妈催你“减肥”有道理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2 12:21
美国肥胖现象 - 美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人数高达7800万,肥胖率高达41.9% [5] - 美国每年因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5万到30万之间,超过因枪支暴力死亡的人数 [5] 肥胖的根本原因 - 现代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大幅降低粮食价格,使吃饱饭变得轻而易举 [7] - 大企业垄断农业后引导改变饮食习惯,玉米产业链主导食品工业 [8] - 糖和高果糖浆泛滥,糖油混合物导致热量爆表 [9] - 家庭结构不稳定,父母缺乏营养知识,孩子养成垃圾食品依赖 [9] 社会治理问题 - 美国人均医疗支出高达人民币9.6万元,是中国的16倍,但人均寿命只有78岁,比中国低0.6岁 [10] - 部分内陆州人均寿命不到70岁,与越南、伊拉克相当 [10] 减重策略与市场 - 美国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尝试过减肥 [11] - 礼来公司和诺和诺德在GLP-1减肥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拥有巨大市场份额 [13] -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投行预测减重药物市场在2030年前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市值 [15] - 特朗普政府推行处方药"最惠国"定价政策,目标让美国药价最多下降80% [16] 个性化体重管理平台 - Noom、WeightWatcher等平台提供科学饮食和运动的一对一建议 [17] - Noom在虚拟教练公司中使用率最高,占比31% [18] - MyFitnessPal等App专注于主动监测卡路里、运动和营养信息,平均下载量高达一百五十万次 [19] - ZOE基于血液监测实现营养管理,提供个性化饮食规划 [21]
最新研究:改善身体健康的同时,司美格鲁肽还能提升精神健康!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2 12:21
司美格鲁肽对精神健康的积极影响 - 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发现GLP1-RAs(如司美格鲁肽)可改善超重使用者的情绪健康,且不增加精神不良事件风险或加重抑郁症状 [1] - 研究基于80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覆盖107,860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显示GLP1-RA治疗与心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饮食行为的改善相关 [3] - 与非肥胖人群相比,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较低,GLP1-RA可能通过多重机制缓解这一问题 [3][4] GLP1-RA的作用机制分析 -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可能通过调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同时影响葡萄糖代谢以增强大脑功能 [4][5] - 利拉鲁肽试验显示,19名抑郁症或躁郁症患者在未减肥的情况下仍出现情绪、注意力及认知功能改善 [4] - 药物可能通过减少"食物噪音"(对食物的过度关注)提升心理空间,从而间接改善情绪平衡 [4][5] 临床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 研究为GLP1-RA的广泛使用提供安全性背书,支持其同时改善身心健康的潜力 [3][5] - 需进一步探索药物对皮肤结构完整性等副作用的影响,以及是否适用于非肥胖/糖尿病群体 [5][7] - 历史案例(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提示需谨慎评估GLP1-RA的泛适应症潜力 [7] 行业动态与专家资源 - GLP-1产业链已形成专业社群(如「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以推动行业研究 [13]
速递|柯君医药:THR-β+GLP-1双靶点,减脂保肌新突破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2 12:21
核心观点 - CG-0416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三重治疗潜力:肝脏脂质蓄积减少58%、减重效果提高66%、肌肉流失率降低50% [2] - CG-0416通过精准靶向互补代谢途径突破GLP-1受体激动剂在体重控制和肌肉保存方面的局限性 [3] - CG-0416有望成为首个与GLP-1激动剂联合使用的口服疗法,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92% [5] 突破当前治疗局限性 - GLP-1受体激动剂在持续控制体重和保持肌肉质量方面面临挑战 [3] - CG-0416通过肝脏特异性激活机制克服现有疗法的局限性 [4] 关键创新 安全性更高 - CG-0416的肝内活性代谢物浓度比外周组织高20倍,降低全身THR-β激活风险 [4] 肌肉保存突破 - 在26周DIO小鼠模型中,CG-0416与低剂量司美格鲁肽联合使用脂肪量减少66% [4] - 肌肉脂肪减少比为0.18 kg/kg,显著优于现有疗法的0.35-0.63 kg/kg [4] 临床转化优势 - 双通路协同作用:增强GLP-1介导的肝脏脂质氧化,同时激活IGF-1/Akt/FOXO3a轴抑制肌肉分解代谢 [4] - 口服给药潜力:生物利用度达92%,是已获批THR-β疗法的两倍 [5] 关于CG-0416 - 新型肝脏靶向THR-β前体药物,开发用于治疗MASH和肥胖相关并发症 [6] - 组织选择性激活机制可同时应对肝脏脂质积聚、炎症和纤维化 [6] - 临床前研究效果优于Resmetirom和VK-2809 [6] 关于柯君医药 - 成立于2018年,在中国和美国设有研发办公室,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病毒疾病领域 [8] - 拥有先进的创新药物研发管线,具备完全的全球知识产权 [8] - 研发管线均展现出"一流"或"最佳"潜力 [8]
速递|FDA前局长:GLP-1减肥药暴露了美国的医疗危机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1 12:03
美国医疗体系与肥胖症治疗现状 - 美国医疗体系被70%的美国人认为未能满足需求 肥胖症治疗领域尤其凸显系统性问题 传统观念将肥胖归因于意志力 现被重新定义为与心脏病 2型糖尿病 癌症及痴呆相关的慢性生物学疾病 [2] - GLP-1类药物如Ozempic和Wegovy颠覆了慢性病治疗范式 但暴露了医疗体系的经济与官僚主义弊端 包括保险覆盖不足和审批流程复杂 [2][4] GLP-1药物获取障碍与市场反应 - 患者面临多重获取壁垒 保险覆盖不一致 自费成本超1000美元/月 迫使部分人群转向安全性存疑的复合药物 [4][5] - 复合药物供应链监管松散 涉及海外化学品制造商和未受严格监管的药房 虽价格较低但安全有效性未获充分验证 [4][5] - 原研药厂商如礼来和诺和诺德被迫推出低成本直销方案 结合远程医疗服务 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5] 保险体系与医疗实践冲突 - 保险公司设置严苛报销标准 如BMI>40且合并其他疾病 导致医生需调整诊断以满足官僚要求 削弱医疗自主权 [5] - 保险规则被批评为"保险公司行医" 延迟必要干预 反映系统对肥胖生物学本质的认知不足 [5] 行业监管与社会认知挑战 - FDA面临监管压力 制药公司维持高价 保险公司仍限制GLP-1药物覆盖 加剧公众不满 [6] - 社会长期低估饮食环境对大脑奖赏回路的影响 医疗体系缺乏应对肥胖流行病的准备 [5][6] GLP-1产业链专业生态 - GLP-1俱乐部构建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社群 提供专题讲座 资源链接及咨询服务 吸引数百位行业专家与3万+粉丝参与 [11][12]
国家喊你减肥实际上是在为你省大钱!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1 12:03
肥胖问题现状与趋势 - 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 [4] - 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达31.8% [4]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34.8%,肥胖率14.1%,肥胖人群中22.8%患三种及以上代谢疾病 [5] - 7-18岁儿童肥胖率从1985年0.1%激增至2014年7.3%,2017-2019年8-13岁儿童肥胖率达历史新高 [7] 肥胖引发的健康风险 - 肥胖会扰乱血糖、血脂和血压代谢平衡,损害心血管、内分泌、肝脏和肾脏系统 [5] - 2019年中国因高BMI导致的死亡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肾病 [7] - 肥胖与乳腺癌、肝癌、肾癌等癌症密切相关,对女性影响尤为突出 [7] - BMI超标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慢性病连锁反应 [7] 肥胖的经济负担 - 中国肥胖者年均医疗花费639美元,超重者607美元,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8] - 45岁以上超重/肥胖者超额医疗支出占个人医疗费用的6.48%-7.28% [8] - 超重和肥胖直接医疗费用占中国年度医疗总支出的近4% [8] 体重管理的积极影响 - 体重减少5%-10%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等疾病风险 [10] - 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和及时干预可实现健康改善,无需高价药物或激进手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