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LP1减重宝典
icon
搜索文档
喝错咖啡=喝油,增重又增胆固醇?最新研究揭秘影响如何冲泡咖啡最健康!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12:45
咖啡冲泡方式对胆固醇的影响 - 不同冲泡方式对胆固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时咖啡机和意式浓缩咖啡由于未经过滤环节,会保留较高浓度的二萜类化合物,提升人体胆固醇水平 [4] - 使用传统纸质滤纸冲泡的咖啡能有效过滤掉大部分二萜,成为更健康的选择 [4] - 日常饮用时添加的奶油、糖分等配料对胆固醇和心脏健康的潜在危害可能比冲泡方式更直接和显著 [4] 二萜化合物的健康影响 - 即时咖啡机制作的咖啡含有较高浓度的二萜类化合物(咖啡醇和咖啡豆醇),会显著提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轻微降低"好胆固醇"(HDL-C) [6] - 若将工作日饮用的三杯咖啡机咖啡替换为纸滤咖啡,五年内可使LDL水平降低13%,坚持四十年更可实现36%的降幅 [6] - 纸质滤纸能有效拦截大部分二萜类化合物,选择正确的咖啡冲泡方式比单纯控制饮用量更为关键 [7] 不同冲泡方式的二萜含量比较 - 普通纸滤咖啡的二萜含量最低(咖啡醇11.5mg/L,咖啡白醇8.2mg/L),职场咖啡机制作的咖啡中这两种物质含量分别高达174mg/L和135mg/L,是纸滤咖啡的15倍以上 [11] - 法压壶(咖啡醇87mg/L)和渗滤壶(咖啡醇91mg/L)等常见家用冲泡方式也存在较高风险 [11] - 传统煮沸咖啡(咖啡醇939mg/L)和意式浓缩(咖啡醇1059mg/L)的二萜含量最高,意式浓缩的二萜含量波动极大(35.6-2446.7mg/L) [11] 健康冲泡方式排序 - 最安全的纸滤咖啡高居榜首,其次是过滤式煮沸、法压壶 [12] - 职场咖啡机、渗滤壶、未过滤煮沸和意式浓缩依次位列风险榜前茅 [12] - 纸质滤纸能阻隔90%以上的有害二萜化合物 [12] 咖啡伴侣的健康风险 - 咖啡中常见的添加物(如糖分和高脂乳制品)可能比咖啡本身更具健康风险,这些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可能超过咖啡中的天然成分 [14] - 选择过滤式冲泡方式能有效控制咖啡中可能导致LDL升高的物质,但更重要的是控制添加的糖分和奶制品的用量 [14]
司美格鲁肽真能包治百病?抗炎机制是关键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12:45
司美格鲁肽的核心观点 - 司美格鲁肽被誉为制药界的神药,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可能改变医学和经济格局 [2] - 该药物及其衍生物流行,研究人员竞相研究其作用原理 [2] - 伊利诺伊大学的史蒂文·戴扬认为这些药物不仅会改变医学,还会改变整个经济 [2] 司美格鲁肽的治疗潜力 - 大多数药物只能治疗一两种疾病,但Ozempic逆转了这一趋势 [2] - Wegovy(Ozempic的减肥版本)可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降低近20% [2] - "Ozempic怀孕"现象暗示了生育方面的益处 [2] - 对抑郁和焦虑有积极影响 [2] - 在三年试验中降低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死亡风险 [2] - 利拉鲁肽可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萎缩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2]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非凡功效背后的机制仍是一个谜,但已开始揭示 [3] - 故事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3] - 诺和诺德首个GLP-1药物利拉鲁肽(Victoza)2010年获FDA批准,需每日注射 [5] - 2017年推出更持久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作为2型糖尿病每周注射剂 [5] - 2021年推出高剂量版本Wegovy用于治疗肥胖症 [5] - 患者服用一年后通常减轻约15%体重 [5] - 美国每周约25,000人开始使用该药物,尽管每月费用高达约1300美元 [5] 药物作用原理 - GLP-1释放后向胰腺发出信号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 [5] - 减缓食物通过胃部速度,延长饱腹感 [5] - 作用于大脑负责动机和奖励处理的区域,抑制食欲 [5] - 可能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细菌平衡和更健康的新陈代谢 [5] - 减肥解释了部分健康益处,如提高生育能力 [6] 抗炎及其他机制 - 司美格鲁肽改善心脏健康与减重无关 [7] - 具有抗炎作用,调节细胞信号、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关闭免疫反应基因 [7] - 慢性炎症与大量疾病相关,使其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理想目标 [7] - GLP-1激动剂可改善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关节炎和牛皮癣等炎症相关疾病 [9] - 显示出治疗败血症和covid-19等引发"炎症风暴"感染的潜力 [9] - 抗炎潜力未被早期发现因药物最初定位为血糖控制 [9] 神经保护作用 - GLP-1激动剂能减缓神经细胞死亡,可能有助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0] - 利拉鲁肽治疗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萎缩减少50%,认知能力下降速度降低18% [10] - 针对100万美国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70%相关 [10] - 诺和诺德正在对1800人试验评估司美格鲁肽口服版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效果 [10]
使用替尔泊肽成功减掉45斤!又一明星瘦身成功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20:00
替尔泊肽药物效果 - 喜剧演员吉姆·加菲根通过使用替尔泊肽药物Mounjaro成功减重50磅(45斤)[2] - 替尔泊肽是首个获批的GIP/GLP-1双重激动剂,能够同时激活GLP-1和GIP两种肠促胰岛素激素[4] - 礼来公司SURMOUNT-5临床试验显示,替尔泊肽治疗组平均减重50.3磅(22.8公斤),减重幅度达20.2%[4] 替尔泊肽药物发展 - 2022年5月替尔泊肽获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商品名Mounjaro)[4] - 2023年11月替尔泊肽再次获FDA批准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减重(商品名Zepbound)[4] 患者使用体验 - 加菲根最初对药物效果持怀疑态度,但实际使用后体重明显下降[6] - 加菲根因膝盖疼痛和胆固醇问题决定尝试药物治疗[6] - 加菲根通过日常步行保持运动量,使用Apple Watch记录步数[8] 行业社群 - GLP-1俱乐部拥有数百位专业人士,覆盖产业链上下游[11] - 社群提供专题讲座、资源链接、学术推广和咨询服务[12] - 社群已有3W+粉丝和数百位专家参与GLP-1相关研究[13]
体重管理门诊重磅上线!两大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门诊规范设立与运行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20:00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 - 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5] - 门诊需整合儿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科室资源,并科学安排接诊频次 [5] - 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可建设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服务 [5] 体重管理服务模式优化 - 建立预约诊疗和转诊机制,针对体重异常人群提供营养、运动、心理等分类服务 [6] - 为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设计个性化管理方案 [6] - 推动多学科联合干预,建立诊疗协作网络并优化基层转诊流程 [6] 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并完善操作规范 [7] - 依据指南开展科学干预,规范药物使用和治疗方式选择 [7] - 利用互联网、AI等技术提升数字化随访和监测能力 [7]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各地需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以激励医务人员 [8] -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省级部门需定期调度建设进展 [8] - 国家卫健委将开展全国性工作指导以确保政策落实 [8] 行业背景数据 - 全球肥胖人群规模近9亿人 [11]
GLP-1受体激动剂二十年进化史: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治疗革命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20:00
GLP-1受体激动剂的里程碑意义 - 2025年正值GLP-1受体激动剂问世20周年,标志着代谢性疾病治疗进入全新时代,彻底改变糖尿病治疗范式并开创代谢调控精准治疗新篇章 [3] - 该类药物从实验室冷门靶点发展为临床治疗核心,展现出从血糖控制到心血管保护、体重管理等多重获益的"器官保护"特性 [4] - 当前研究正向多靶点协同、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领域展现拓展应用潜力 [4] 科学研发历程与机制突破 - GLP-1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麻省总医院团队在胰高血糖素前体蛋白中发现37肽序列,后被确认为GLP-1 [6] - 80年代研究揭示GLP-1通过结合β细胞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飙升,大幅增强胰岛素基因表达与分泌 [6] - SELECT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0%,心血管死亡、心衰及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5%/18%/19% [7] 临床优势与多维作用机制 -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特性,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降糖效果媲美基础胰岛素 [13] - 通过中枢食欲调控实现显著减重,临床试验证实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独立于体重减轻效应 [7][12] - 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疗效超越单一GLP-1激动剂,挑战了传统对GIP受体作用的认知 [12][13] 代谢调控网络与未来方向 - 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构成代谢平衡核心三角,GLP-1通过"肠促胰岛素效应"维持餐后血糖稳态 [10][11] -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GLP-1分泌异常,表现为基础水平降低和餐后反应减弱,与肠内分泌细胞损伤相关 [11] - 未来研究需聚焦最佳适应人群筛选、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及不良反应防控,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9]
速递|司美格鲁肽骗保被点名!超量购买达2300余天,被暂停医保结算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20:00
医保骗保案件分析 - 高值药品成为医保骗保重灾区,冲击医药市场秩序 [2] - 上海市参保人牛某及其父母2年内跨多家医药机构超量购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牛某超出常规剂量800余天,父亲超出800余天,母亲超出700余天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仅适用成人II型糖尿病患者,而牛某为I型糖尿病患者 [2] - 上海医保部门责令牛某退款23258.03元,暂停联网结算3个月,对其父母也作出责令退款处理 [2] - 案件涉及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未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虚开票据、超量开药等问题线索已移交公安、卫健、药监等部门处理 [2] GLP-1产业链专家资源 -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围绕GLP-1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库 [6] - 该专家库已成为业内顶尖专业人士获取行业真知灼见的首要选择 [6]
72周减重20.7%!7.2mg高剂量司美格鲁肽正式申报上市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6:39
诺和诺德7.2mg司美格鲁肽欧洲上市申请 - 7月8日诺和诺德宣布7.2mg司美格鲁肽用于体重管理的上市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 [1] - 申请基于III期STEP UP和STEP UP T2D研究的积极结果 [2] STEP UP试验核心数据 - 试验设计:72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1,407名肥胖成年人,对比7.2mg/2.4mg司美格鲁肽与安慰剂联合生活方式干预 [4] - 主要终点达成:7.2mg组72周平均减重20.7%(基线113kg),显著优于2.4mg组(17.5%)和安慰剂组(2.4%) [6] - 疗效分层:7.2mg组33.2%患者减重≥25%,2.4mg组16.7%,安慰剂组0% [6] - 安全性:胃肠道不良事件为主,多为轻中度且随时间缓解,与GLP-1类药物特性一致 [6] 司美格鲁肽全球适应症布局 - 欧盟Wegovy(2.4mg)适用人群:成人BMI≥30或BMI≥27伴合并症,12岁以上肥胖青少年(体重>60kg) [9] - 美国Wegovy获批心血管风险降低适应症及12岁以上青少年肥胖管理 [10] - 中国获批产品名为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 [11] STEP系列研究疗效汇总 - STEP 1:1,961名受试者平均减重14.9%,超1/3患者减重>20% [14] - STEP 2:1,210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减重10.6% [14] - STEP 3:611名受试者联合强化行为治疗减重16% [14] - STEP 4:803名持续用药者减重18.2%(17.8kg) [15] - STEP 5:108周长期数据证实减重15.2% [15] - STEP 8:7.2mg组38.5%患者减重>20%,显著优于利拉鲁肽 [15] 产品差异化优势 - 相较传统减肥药5-10%减重效果,司美格鲁肽实现15-18%平均减重幅度 [12] - 综合改善代谢指标:腰围、内脏脂肪、血压、血脂等参数显著优化 [16] - 美国FDA 2021年批准2.4mg剂量,系2014年后首个普通肥胖症新药 [16] 后续研发进展 - STEP UP T2D试验结果待公布,针对512名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8] - 详细STEP UP数据拟在2025年科学会议披露 [7]
速递|刚刚!诺和诺德投资8亿元启动天津生产厂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6:39
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扩建项目 - 公司投资约8亿元建设天津生产厂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 [2] - 实验室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包含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等 计划2026年底建设完成 [4] - 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未来制剂生产的检测需求 为产能提升和高品质生产提供保障 [4] 公司在津投资布局 - 2024年3月启动投资40亿元的无菌制剂扩建项目 [5] - 累计在天津经开区投资已超百亿元 [5] - 天津生产厂是公司全球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 [7] 公司全球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23年 总部位于丹麦 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9] - 业务覆盖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 员工约7.74万名 产品服务约170个国家和地区 [9] - 天津生产厂在职员工约1800名 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循行业法规 100%使用可再生风电能源 [9] 公司高管表态 - 天津生产厂是公司全球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 [7] - 实验室扩建项目将保障未来产能提升和药品高品质生产 [7]
“三减三健”聚焦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宣传专栏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6:39
国家战略与行动背景 - 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重点推进科学体重管理攻坚战 [1][4] - 体重管理被定位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核心抓手 同时服务于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 [5] - 行动目标包括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构建慢性病防控支点 推动健康中国核心工程建设 [5] 体重失衡的健康风险 - 超重与肥胖直接关联五大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 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 癌症风险(结直肠癌/乳腺癌) 骨骼问题(骨关节炎) 睡眠障碍(呼吸暂停综合征) [7] - 体重不足导致三重危害:营养性机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 骨骼及内分泌系统损伤 [7] - 腰围每增加1cm糖尿病风险上升5% 男性腰围超85cm/女性超80cm即进入内脏脂肪危险区 [7][9] 健康体重评估标准 - 采用BMI+腰围双指标体系: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 中国成人标准划分为不足(<18.5) 健康(18.5-24) 超标(24-28) 肥胖(≥28) [8] - 腰围作为内脏脂肪核心指标 男性/女性分别需控制在85cm/80cm以内 [9] 科学管理方法论 饮食策略 - 执行"健康一二一"理念: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 每周达25种 建立复合碳水+优质蛋白+丰富蔬果的膳食结构 [12][14] - 保持三餐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破坏代谢平衡 [14] 运动方案 - 有氧运动需达每周150分钟(5天×30分钟) 结合每日6000步基础活动量 [16] - 强调抗阻训练重要性 每周至少3次力量练习 老年人需加强平衡训练 [16] 特殊人群管理 - 超重群体应采用渐进式减重(每周0.5-1kg) 同步优化脂肪供能比例 [16] - 儿童青少年需通过饮食调整+行为引导+运动增强的综合方案 避免极端节食 [18]
草莓能否成为调脂降压、抗击2型糖尿病的新利器?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6:39
草莓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 每日食用2.5份草莓12周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成人血糖代谢和心血管指标 [4] - 草莓富含花青素、鞣花酸、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活性物质,通过协同作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轻炎症 [4] -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证实草莓摄入与代谢改善存在因果关系 [4] 草莓的临床研究数据 - 每日32克冻干草莓使空腹血糖降低8.9mg/d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2%,胰岛素水平减少6.9μIU/ml [11] - 干预组体重平均减轻3.4磅,腰围缩减0.4英寸,总胆固醇降低7.0mg/dl [11] - 草莓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IL-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 [11] 草莓的作用机制 - 花青素和鞣花酸通过抗氧化、抗炎、增强胰岛素受体磷酸化等多靶点机制发挥作用 [13][14] - 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延缓葡萄糖吸收 [14] - 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GLUT4转运蛋白膜定位,提升葡萄糖代谢效率 [14] 草莓的临床应用建议 - 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日摄入250-300克新鲜草莓或等量冻干草莓 [16] - 优先选择新鲜草莓或无糖冻干草莓粉,避免含糖加工制品 [16] - 建议将草莓与高纤维食物搭配食用,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16] 草莓的市场潜力 - 草莓作为低升糖指数(GI≈40)水果,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理想选择 [8] - 草莓具有安全性高、获取便利的特点,适合长期饮食干预 [17] - 草莓有望从传统水果转型为临床认可的辅助治疗食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