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重宝典

搜索文档
孤独与社交隔离:被忽视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15:35
孤独与社交隔离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 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处于社交隔离状态,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长期受到孤独困扰,这些现象对身体健康产生系统性损害 [4][6] - 长期缺乏社会联系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常人高出30%以上,社交隔离人群的患病风险上升20% [4][9] - 孤独感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的社交隔离,风险显著增加32% [9] 生物学机制解析 - 慢性孤独感可导致HPA轴功能紊乱,促使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持续分泌,造成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10] - 长期孤独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诱发系统性低度炎症反应,构成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 [10] - 社交隔离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进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干扰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功能 [11] 临床干预措施 -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病友互助小组等社交支持项目,减轻孤独感并提供疾病管理信息 [14] - 整合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14] - 借鉴国外"社会处方"的创新模式,为患者推荐适合的社区资源和服务 [14] 未来防控策略 - 将社会关系评估纳入常规诊疗流程,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 [15] - 整合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性干预策略,需要医疗系统、社区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多方协作 [15] - 社会心理干预可能对独居老人、社会孤立人群等高风险群体产生显著的疾病预防效果 [14][15]
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减肥、护心最佳选择!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15:35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减肥药物疗法的最新研究促进肥胖个性化治疗 重点关注减肥效果 心脏代谢健康 心理结果和不良事件[4] - 研究方法包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涵盖截至2024年6月8日的Web of Science 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 纳入FDA或EMA批准的减肥药物随机对照试验[5] -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体重变化 心脏代谢指标 心理结果和不良事件 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计算加权平均差异和风险比 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确定性[6] 核心研究结果 - 共纳入154项随机对照试验 涉及112515名参与者 替尔泊肽减肥效果最佳 司美格鲁肽次之[8] - 替尔泊肽对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最显著 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可降低MACE风险[8] - 纳曲酮/安非他酮增加血压升高风险 芬特明/托吡酯与较高心理副作用风险相关[8] 替尔泊肽临床数据 - SURMOUNT-1研究显示替尔泊肽5mg/10mg/15mg组176周体重分别减少15.4%/19.9%/22.9% 安慰剂组仅2.1% 糖尿病进展风险降低88%[10] - SURMOUNT-2研究证明15mg替尔泊肽72周使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重15.7%(15.6kg) 86.4%患者减重超5%[12] - SURMOUNT-3试验中替尔泊肽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使体重减轻26.6% SURMOUNT-4试验88周总减重达26.0%[14] - SURMOUNT-5头对头试验显示替尔泊肽组平均减重22.8kg(20.2%)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5.0kg(13.7%) 31.6%患者减重超25%[15] 司美格鲁肽临床数据 - STEP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使肥胖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5% 超过传统药物5%-10%的效果[16] - STEP 1研究1961名受试者中司美格鲁肽组体重平均下降14.9% 超1/3患者减重超20%[18] - STEP 2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平均减少10.6% STEP 3研究联合行为治疗实现16%减重(约17kg)[18][20] - STEP 4研究持续使用司美格鲁肽使体重减轻18.2%(17.8kg) STEP 5验证108周持续减重15.2%[21] - STEP 6针对东亚人群减重超15% STEP 8显示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显著优于利拉鲁肽 38.5%患者减重超20%[21] 药物审批情况 - 2023年11月FDA基于SURMOUNT-1/2数据批准替尔泊肽用于肥胖治疗[13] - 2021年6月FDA批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每周2.4mg)用于长期控制肥胖或超重 为首个2014年后获批的普通肥胖症新药[22]
网红医生公信力崩塌!国家卫健委:都是敛财行为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15:35
互联网医疗科普行业现状 -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 尤其在短视频平台成为热门话题 [1] - 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1] 行业乱象 - 部分"网红医生"将医疗科普作为牟利工具 滥用专业权威进行自我背书 [3] - 存在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及高价开药等行为 [3] - 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 [3] 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1][4] - 强调患者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后 才能通过合规互联网医院复诊 [4] - 明确医疗质量安全是底线 将重点维护民众健康权益 [4] 行业社群发展 - GLP-1俱乐部已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库 拥有数百位专业人士 [7] - 社群提供专题讲座、资源链接、学术推广及咨询服务等多元功能 [8] - 目前拥有3W+粉丝基础 定位为减重降糖领域的专业交流平台 [9]
全民“瘦身”行动:三年体重攻坚,引领健康新潮流!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15:35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有网友爆料……为应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肥胖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现将该行动方 案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数据支撑内容整理如下: ▍文件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6月 ▍行动目标 自2024年起,计划用约三年时间,全面打造体重管理支持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与能力,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力求实现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新格局,让部分人群的体重异常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数据与措施 1. 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 • 《2025世界肥胖地图》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将有41%的成年人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9%的成年人将达到肥胖标准。 发布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16个相关部门 文件标题:《"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
世界卫生组织:司美格鲁肽等GLP-1具有“变革性”潜力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15:11
肥胖问题的严重性 - 肥胖被描述为"大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 影响全球10多亿人 几乎每个国家的病例都在增加 [5] - 2019年肥胖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导致500万人死亡 [5] - 到2030年 全球肥胖相关成本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5]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现状 - GLP-1疗法在肥胖治疗领域大受欢迎 未来十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00亿至1600亿美元 [8] - 市场目前由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品牌Ozempic和Wegovy)和礼来(替尔泊肽品牌Mounjaro和Zepbound)主导 [8] - 多家大型和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投资这一领域 [8] 当前肥胖治疗方式的局限性 - 目前肥胖护理主要为严重肥胖或患有相关合并症的人提供干预措施 这种方式被认为不够全面 [7] - 以GLP-1RA为主导的高度"医疗化"方式可能导致对肥胖危机的"扭曲反应" [7] 世卫组织建议的解决方案 - 需要采取"全社会方法" 在管理肥胖的同时重视预防 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计划 [7] - 建议制定有效的食品政策作为补充措施 [7] - 世卫组织正在制定关于成人肥胖患者使用GLP-1疗法的指南 预计2025年7月发布 [7] GLP-1疗法的潜在影响 - GLP-1受体激动剂的兴起可能对肥胖护理产生"变革性"影响 为卫生系统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7] - 但单独的药物治疗不足以解决肥胖危机 需要整体应对措施 [7]
胖,真能引发百病?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攻坚行动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15:11
国家政策与行动 - 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自2024年起用三年时间推动全国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5] - 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健康生活理念[3] - 目标包括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形成全民参与局面,改善体重异常问题[5] 肥胖现状与定义 - 中国肥胖人口总数已位居全球首位[11] -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19%,6岁以下儿童10.4%[11] - 预计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可能达到65.3%[11] - 成年人BMI标准:18.5-24为正常,24-28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7] - 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9] 肥胖健康风险 - 肥胖被列为全球健康第五大危险因素[12] - 预计2030年中国因超重/肥胖的医疗支出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总费用21.5%[12] - BMI超过35时死亡风险较普通人高30%-40%,肥胖使预期寿命减少6-7年[13] - 肥胖者40-50岁后高血压概率比正常人高50%[14] - BMI超过35者患糖尿病风险高达90%以上[15] - 肥胖增加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7] - 肥胖与多种癌症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19] 科学减重方法 - 减重核心原理是"少吃多动",实现热量负平衡[21] - 科学减肥三原则:安全、有效和综合防控[22] - 合理使用GLP-1类药物有望遏制肥胖增长势头[22]
速递|口服GLP-1三靶点减肥药明年递交IND,对标诺和诺德和礼来!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15:11
PN-477药物开发 - Protagonist Therapeutics选定PN-477作为治疗肥胖的主要开发候选药物 该药物为三重激动剂肽 靶向GLP-1 GIP和胰高血糖素受体 兼具口服与皮下注射给药方式[2] - PN-477设计目标包括显著减重 改善胃肠耐受性 优化脂肪与瘦体重比例 并提供每日一次口服与每周一次注射的灵活治疗方案[2] - 临床前评估显示PN-477在饮食诱导性肥胖小鼠 正常犬及食蟹猴模型中均表现积极 体外实验证实其对三种受体具有强效激活能力[4] - 药物并行开发为每日一次口服剂型(PN-477o)和每周一次注射剂型(PN-477sc) IND启动研究中 预计2026年Q2启动I期临床试验[4] 产品管线进展 - 公司计划2025年向FDA提交两个III期候选药物的新药上市申请(NDA)[6] - Rusfertide(铁调素类似物)处于PV治疗III期临床 2024年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合作 由Protagonist完成NDA前开发并共同商业化[7] - Icotrokinra(口服IL-23受体拮抗肽)已授权给J&J创新药物 由J&J负责II期及后续临床研究[6] - 临床前项目包括口服IL-17拮抗肽PN-881 口服铁调素及PN-477等[7]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PN-477作为三重激动剂 有望在疗效上媲美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等现有注射疗法 同时提供口服给药选择[6] - 药物设计注重保留瘦体重 改善耐受性和合并症 可能成为潜在重磅产品[6] - 公司拥有从药物发现到后期开发的一体化能力 基于自主肽类药物平台推进多个项目[6] 研发时间表 - 2025年H1:Rusfertide公布VERIFY试验顶线结果 在ASCO进行VERIFY专场报告 启动多项III期研究[5] - 2025年H2:提交Rusfertide的NDA申请 并在ASH会议展示数据[5] - 2026年H1:启动PN-477的I期临床试验[5] - 2026年H2:预计获得Rusfertide的美国批准[5]
肥胖全因贪吃?一文速查这些疾病引发的发胖你了解多少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15:11
肥胖的流行病学与危害 - 中国已成为全球超重与肥胖患病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主要由于劳动形态从体力主导型转向脑力密集型[3] - 肥胖会系统性破坏人体代谢机能,使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显著增高,并可能缩短人均寿命6至14年[4] - 我国成年人健康BMI标准为18.5-23.9 kg/m²,超过28 kg/m²即可诊断为肥胖(国际标准为≥30 kg/m²)[4][5] 肥胖的分类机制 - 按发病机制分为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肥胖,按脂肪分布分为中心型与外周型肥胖[5] - 现代分类更注重临床实用性,包括代谢健康型/异常型肥胖、BMI分级及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5] - 继发性肥胖可能由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或遗传综合征等数十种病理因素引起[5][17] 内分泌相关肥胖类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典型症状包括体重莫名增加、怕冷、疲劳感及记忆力下降,症状呈渐进性易被误认为亚健康[6] 库欣综合征 - 70%-80%病例为ACTH依赖型,由垂体腺瘤或异位ACTH分泌肿瘤导致[9] - 特征性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发生率79%-97%),呈现满月脸、水牛背伴四肢纤细的典型体征[10] 多囊卵巢综合征 - 我国PCOS患者合并高雄激素血症比例达85%,易引发内脏脂肪蓄积和胰岛素抵抗[11] - 形成"高雄激素→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进一步肥胖"的恶性循环通路[11] 生长激素缺乏症 - 儿童期发病多与垂体发育异常相关,成人病例多由获得性垂体损伤导致[16] 遗传性肥胖 - 占肥胖人群不足5%,主要涉及瘦素-黑皮质素通路基因突变,婴幼儿期即表现显著肥胖[12][14] - 包括PWS(15q11.2缺失)、MC4R/LEPR/POMC突变等数十种单基因遗传病,常伴智力障碍或多器官畸形[13] - 基因检测指征:5岁前肥胖、家族体重差异悬殊伴进食障碍或合并生长发育异常[14][15] 其他致胖因素 药物性因素 - 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及糖皮质激素最易引发体重增加[17] 心理因素 -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等行为模式显著提升肥胖风险[18] 性腺功能障碍 - 40%-60%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伴嗅觉障碍,常合并肾脏发育异常等先天畸形[19] 肥胖的医学认知 - 肥胖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涵盖生活习惯、环境、心理及内分泌等多维度[20] - 准确识别个体化致胖原因对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和预防并发症具有决定性意义[20]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颠覆认知!低碳水饮食未必能减肥,错误选择或致体重反弹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5 17:51
低碳水饮食研究核心发现 - 哈佛大学研究颠覆传统认知,指出低碳水饮食减重效果取决于食物质量而非单纯碳水摄入量,高质量植物性低碳水饮食显著优于动物蛋白为主的传统模式 [5][7][12] - 研究覆盖12万余名受试者,24年追踪数据显示偏好红肉、加工食品的低碳水饮食者体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普通饮食人群 [5][7] - 高质量低碳水饮食定义为优先选择植物性蛋白(豆类、坚果、鱼类)、健康脂肪(橄榄油)和全谷类食物 [5][8][12] 饮食效果与体重相关性 - 植物性低碳水饮食对BMI 25-30超重人群效果最显著,能减缓体重增长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12] - 对肥胖人群(BMI>30)和正常体重人群(BMI<25)影响有限,凸显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性 [10][12] - 研究局限性:数据依赖自我报告且样本以白人健康专业人士为主,结论普适性需进一步验证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研究推动营养科学从单纯计算宏量营养素转向评估食物质量,预计将重塑全球饮食指导标准 [8][12] - 个性化营养搭配成为趋势,未来研究需聚焦不同种族、职业群体及身体成分(内脏脂肪、肌肉量)的具体影响 [10][12] - 临床实践需结合代谢差异,避免盲目节食风险,强调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12]
礼来+诺和双重减肥药=超级王炸!72周减重22.1%,92.9%自于脂肪!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5 17:51
联合疗法临床效果 - 礼来公布的Ⅱ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合治疗48周后,受试者体重平均下降22.1%,其中92.8%的减重来自脂肪减少 [2] - 单独使用司美格鲁肽的受试者体重减少15.7%,其中71.8%为脂肪减少,联合疗法在减脂效果上显著优于单药 [2] - Bimagrumab通过抑制活化素II型受体,在减重过程中有效保护肌肉质量,与司美格鲁肽形成互补作用 [2][4] 药物作用机制 - 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开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减重治疗,但可能导致肌肉流失 [2] - Bimagrumab是礼来研发的靶向ActRII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肌肉生长抑制素信号通路,调节肌肉生长和维持 [2][7] - 联合疗法通过"双靶向"机制实现减脂与增肌的协同效应,填补了传统减重方案中肌肉保护的空白 [4][13] 行业战略布局 - 礼来以19.25亿美元收购Versanis Bio,获得其双靶点GLP-1/GIP激动剂Zepbound,并推进与Bimagrumab联用的临床试验 [5][6] - 公司聚焦肥胖治疗领域的生物机制研究,尤其关注传统减重方法中被忽视的肌肉保留问题 [4] - ActRII靶点成为下一代减重药研发重点,礼来通过收购和临床研究强化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6][13] 市场与临床意义 - 全球肥胖患者数量庞大,且常伴随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联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13] - 针对肌少症风险人群,Bimagrumab的肌肉保护特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4] - 研究强调肥胖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生活方式改善等多学科管理,联合用药可能成为核心方案 [4][13] 靶点生物学研究 - 肌肉生长抑制素(GDF8)是骨骼肌大小的关键负调节因子,通过ActRIIB受体发挥作用 [7][9] - 缺乏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动物模型显示肌肉质量增加25-30%,证实该通路在肌肉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9] - ActRII信号通路还参与代谢调节,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ActRIIB mRNA水平显著升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