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国际(00152)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国际(0015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5 16:4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业务涉及“水陆空铁”及收费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经营,还拓展至“物流+商贸”等产业相关土地综合开发、大环保产业投资与运营等细分市场[11] 公司持股情况 - 公司对部分企业的权益百分比:深国际前海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100%、深圳全程物流服务有限公司100%、山东深国际渤海物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等[13] - 自2025年3月27日起,公司于深圳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变更为约47.30%[14] - 自2025年1月28日起,公司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变更为约8.76%[14]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00152[15] - 公司有多期人民币债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3年第一期债券代号为148372,第二期为148398,第四期为148465[15] 公司专业服务机构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16] - 公司香港法律顾为礼德齐伯礼律师行[16]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境内外银行[16]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Conyers Corporate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股东应占盈利28.7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02亿港元增长51%[26]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为1.76港元,较2023年的1.60港元增长10%[24] - 2024年每股分红0.96港元,较2023年的0.828港元增长16%[27] - 2024年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98.87亿港元,2023年为98.68亿港元[23]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值1274.73亿港元,较2023年的1380.51亿港元下降4%[28] - 2024年公司总权益545.23亿港元,2023年为549.76亿港元[31]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155.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4%;股东应占盈利约28.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1%[60]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598港元,较去年上升50%,末期股息总额约14.41亿港元,派息率约50%[60]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155.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4%,经营盈利约52.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股东应占盈利约28.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1%[74][76] - 2024年公司净汇兑亏损约255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约5.28亿港元[81] - 本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598港元,较2023年的0.40港元上升50%,股息总额14.41亿港元,较2023年的9.57亿港元上升51%[82] 公司项目拓展与上市情况 - 2024年3月,公司以益常高速为底层资产设立的易方达深高速REIT在上交所上市,持有基金份额总数的40%[32] - 2024年7 - 11月,公司成功拓展无锡锡山、广东从化、广东潮汕等地管理输出项目[32] - 2024年7月,公司以杭州一期及贵州龙里项目为底层资产设立的华夏深国际REIT在深交所上市,年底持有基金份额总数的31.28%[34] - 2024年10月,公司成功发行2024年中期票据(第一期),发行金额4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2.21%,年期3年[4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国42个城市布局66个项目,46个项目投入运营,总运营面积近580万平方米[61] - 2024年华夏深国际REIT成功发行上市,确认税后收益5.87亿港元[6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机垃圾设计处理规模达6700吨/日[63] - 12月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首期留用土地获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批准[46] - 12月公司举办首届重要客户交流会[48] - 12月公司成功获取佛山富湾港的项目用地[50] - 12月公司参股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50] - 11月公司入选《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 先锋100指数(2024)”,位列第12位[58] - 2024年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一期留用土地获批,确认税后收益约港币23.67亿元[64] - 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新签及续签面积约253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综合出租率约91%[65] - 2024年成功发行人民币40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低至2.21%[66] - 2024年通过储备境内外低息贷款,同比减少汇兑损失约港币5.28亿元[66] - 2024年底集团战略投资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上市,首日收盘价每股人民币9.30元,较发行价增幅逾304%[66] - 截至目前,集团已在全国拓展多个管理输出项目,累计投入运营面积约55万平方米[66] - 2024年公司荣获ESG大奖,MSCI给予的ESG评级由BB级提升至BBB级[67] - 2024年公司及附属企业获荣誉奖项50余个[67] - 2025年集团计划推动私募股权基金设立,争取年内具备项目置入条件[69] - 2025年集团将推动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留用土地合同签订[69] 物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流业务收入约18.3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股东应占盈利约5.1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76] - 2024年公司获取北京约11.8万平方米和广东揭阳约9.6万平方米土地,全国布局城市达42个,运营面积约579万平方米,大湾区运营面积达118万平方米,新投营面积约46.9万平方米[77] - 2024年公司将两个物流港项目置入华夏深国际REIT,年底持有该基金份额总数的31.28%,获2024年度两次基金分红收益合计约1190万元人民币[77] - 2024年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股东应占盈利约23.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5%,收入约1.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8%[78] - 2024年大湾区物流园收入5.73亿港元,同比增加2%;中国其他地区物流园收入9.32亿港元,同比减少3%;物流园业务小计收入15.04亿港元,同比减少1%;物流服务业务收入3.33亿港元,同比增加4%;合计收入18.3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120] - 2024年大湾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2.79亿港元;中国其他地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8.17亿港元,同比增加168%;物流园业务小计股东应占盈利5.38亿港元,同比增加3%;物流服务业务股东应占盈利-2143万港元;合计股东应占盈利5.16亿港元,同比减少3%[121] - 2024年物流业务整体收入约18.3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3%至约5.16亿港元[121] - 2024年物流园业务收入约15.04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3%至约5.38亿港元[122] - 2024年物流服务业务收入约3.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本年度录得股东应占亏损约2143万港元[122] 物流项目运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42个城市布局,规划土地面积约1021万平方米,已获经营权土地面积约836万平方米,管理及经营46个物流项目,运营面积约579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综合出租率约91%[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大湾区布局14个物流港项目,已投入运营/管理9个,建设中5个,已获经营权土地面积约227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约118万平方米[87]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黎光)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7万平方米,2023年下半年分批运营,2024年12月31日整体出租率约84%,常温仓出租率达97%[88] - 深圳盐田项目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园区整体出租率约80%[89] - 深圳坪山项目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6万平方米,2024年12月投入运营[90] - 深圳坪山东项目占地面积约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已实现满仓[89] - 深国际西部物流园运营面积约9.1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园区整体出租率约95%[90] - 深国际康淮电商中心运营面积约14.3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园区整体出租率约92%[91] - 中山火炬项目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6.6万平方米,2024年12月31日园区整体出租率近100%[91] - 佛山南海项目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9.2万平方米,2024年8月投入运营,2024年12月31日园区整体出租率达100%[92] - 深圳宝安项目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5.9万平方米,2024年5月开工,力争2025年投入运营[93] - 佛山顺德和高明项目占地面积分别约20万平方米及15.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分别约33.7万平方米及18.5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9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其他地区(不含大湾区)38个城市布局物流港,37个项目投入运营,运营面积约461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出租率达91%[95] - 2024年海南澄邁、湛江、湘潭及溫州項目建成運營,新增運營面積約37.8萬平方米[96] - 2024年中國其他地區(不含大灣區)新開工項目規劃建築面積逾46萬平方米,續建項目逾24萬平方米,預計2025 - 2026年投運[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園區已投入運營面積約7萬平方米,出租率約88%,醫藥產業園面積約4萬平方米[97] - 2024年園區引入國藥樂仁堂、千喜鶴等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97] - A1智慧醫藥冷鏈倉2024年上半年開工,規劃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預計2025年7月投運[97] - 深國際物流港(鄭州新鄭)已運營面積逾21.5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總運營面積超過33.4萬平方米[98] - 深國際物流港(南寧經開)2024年10月開工,規劃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預計2026年投運[99] - 2024年海南洋浦項目(建築面積約9.4萬平方米)投運,下半年拓展無錫錫山金笛項目(建築面積約16.6萬平方米)[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投入运营的冷仓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其中智慧化冷仓面积约2.8万平方米,在建、拟建及规划中的冷仓及智慧仓面积合计约27.6万平方米[114] - 深圳黎光项目冷仓2024年初全面投营,面积约6.5万平方米;石家庄正定项目已建成投营冷仓面积约4.9万平方米,另有约3.1万平方米医药仓冷仓预计2025年建成投营;上海闵行项目改造后冷仓2024年上半年运营,面积约5.2万平方米;南京江宁项目冷仓面积约3.3万平方米,2025年2月投入运营[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广东省(含大湾区)主要物流项目规划土地面积256.5万平方米,已获取土地面积247.5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128.1万平方米[129] - 集团已获取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90万平方米土地经营权,2023年6月获其中33.4万平方米项目上盖空间土地使用权[129][130] -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深圳)一期物流仓储业务2024年上半年退出运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移交35.6万平方米土地,剩余17.7万平方米,二期土地面积6.2万平方米[130] - 全国(不含广东省)布局36个城市,获地面积约589万平方米,投营面积约451万平方米[131] - 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规划土地面积90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129] - 深国际西部公路枢纽物流园(深圳宝安)规划土地面积7.5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129] - 深圳黎光项目规划土地面积4.5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21.7万平方米,2023.07投入运营[129] - 深圳坪山项目规划土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28.6万平方米,2024.12投入运营[129] - 深圳坪山东项目规划土地面积26.7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9.4万平方米,2023.09投入运营[129] - 佛山顺德项目规划土地面积20.0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物流项目规划土地面积合计764.4万平方米[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物流项目已获取土地面积合计588.8万平方米[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物流项目已投入运营面积(建筑面积)合计450.8万平方米[154] - 杭州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面积(建筑面积)为21.3万平方米,二期为24.3万平方米[152] - 宁波项目规划土地面积为19.4万平方米,已获取9.2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152] - 金华义乌项目规划土地面积为44.0万平方米
深圳国际仲裁院发布多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
深圳商报· 2025-04-11 00:48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国际仲裁院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专题活动,发布相关报告介绍知仲中心成果,还介绍专利争议仲裁程序指引亮点及南山区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1][2] 知仲中心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联合全球57个国家或地区322名知识产权仲裁员,办理1088宗知识产权案,总争议金额超24亿元,累计办结954宗,结案率87.7% [1] - 推动超200家高科技企业签署《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信用承诺书》,首创单方承诺+对方启动仲裁管辖模式 [1] - 借助“智慧仲裁系统”和程序优化,案件组庭到结案平均123天,最短55天 [1] - 总结知识产权仲裁经验,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1] - 和深圳市各区政府合作出台仲裁费支持政策 [1] -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1] 《深圳国际仲裁院专利争议仲裁程序指引》亮点 - 2025年3月10日起实施,在专利争议仲裁领域有新增案由类型、建立庭前会议与证据调查令制度、构建“专家证人+技术勘验”双轨查证体系、首创仲裁临时禁令制度、允许仲裁庭审查专利有效性等多项突破 [2] 南山区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 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4.59万件,占全国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800件,约为全国24倍 [2] - 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77万件,占全国2.9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462件,占全国6.43%;技术合同交易登记8692项,成交额563.66亿元,分别占全市51.74%和35.11% [2] - 近年来从海外维权、商业秘密保护、协同保护三方面发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
深圳国际(00152):转型升级驱动业绩大幅增长,高股息支撑价值回归
华源证券· 2025-03-27 14: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深圳国际华南物流园区转型升级项目进入兑现期,土地整备提供利润增量,分红提升下公司价值凸显,虽物流园业务竞争环境加剧,收费公路和大环保业务短期承压,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3月26日收盘价7.71港元,一年内最高/最低7.80/5.68港元,总市值18578.32百万港元,流通市值18578.32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59.91% [2]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55.71亿港元,同比-24.13%;股东应占盈利28.72亿港元,同比+51.05%;每股基本盈利1.20港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598港元,派息率约50% [6] 市场表现 - 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项目兑现收益,2025 - 2026年利润有望进一步增厚,后续仍有约47.51万平方米土地预计分两期确认,约82亿港元土地置换税后收益有待释放;2024H1成功发行公募REITs录得税后收益约5.87亿港元,物流运营收益有望稳健增长 [6] - 收费公路业务较为稳定,路费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同比-8%及-12%,剔除益常项目,公路业务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大环保业务收入同比-15%,录得净亏损约6.83亿港元 [6] - 债务结构优化,剔除深高速公司负债为100%人民币借贷,净汇兑亏损较2023年大幅减少5.28亿港元,总部业务减亏58%;维持50%派息率,随着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利润逐步兑现,股息率有望维持高位,公司有望回归价值区间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港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ROE(%)|市盈率(P/E)| | ---- | ---- | ---- | ---- | ---- | ---- | ---- | ---- | |2023|20523.8|32.2|1901.6|51.7|0.80|6.0|7.69| |2024|15570.6|-24.1|2872.4|51.1|1.20|8.8|5.65| |2025E|15514.3|-0.4|3637.9|26.6|1.51|10.1|4.77| |2026E|16400.6|5.7|3654.4|0.5|1.52|9.2|4.75| |2027E|17250.2|5.2|2795.9|-23.5|1.16|6.6|6.21|[5]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比率分析、每股指标、回报率、增长率、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 [7]
深圳国际去年净利增51%,正在研究低空经济,深航2025年有望扭亏
证券时报网· 2025-03-26 22:33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国际2024年总收入下跌但净利大增,分红率保持高位,正研究低空经济,预计深航2025年扭亏,公司通过多种举措推动业务发展并规划未来战略 [1][3][6]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总收入同比下跌24%至约155.71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上升51%至约28.72亿港元 [1] - 2024年物流业务板块收入约18.37亿港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其他地区成熟物流园项目出租率达91% [2] - 2024年港口业务板块收入约35.86亿港元,较上年上升28%,股东应占盈利下跌31%至约6040万港元 [2] - 2024年深圳高速整体收入下跌3%至约100.29亿港元,净利润下跌50%至约13.22亿港元,深圳国际应占盈利下跌44%至约5.60亿港元 [2] - 2024年深圳航空净亏损30.52亿港元,公司不再确认其进一步亏损 [3] 业务发展 - 公司将深圳约10个园区纳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网络,与美团等探索无人机物流并与深圳交通局对接 [1] - 2024年公司成功发行华夏深国际公募REIT,录得税后收益约5.87亿港元,目前持股约31%,获两次分红约人民币1190万元 [4] - 2024年深圳高速以益常高速为底层资产成功发行易方达深高速公募REIT,并持有40%股权 [4] - 2024年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确认收益约23.67亿港元,后续推进留用土地开发 [5] - 截至2024年底,物流业务在全国42个城市布局,累计获地约836万平方米,总运营约579万平方米,大湾区运营118万平方米,另有两项目在建 [5] - 港口业务已投产泊位22个,控制岸线超3300米,年吞吐量逾亿吨 [5] - 收费公路和环保业务推进多个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投资建设和项目投营 [5] - 2024年新增投资集中在核心区域城市,摘取仓储用地并获取港口项目 [6] 未来规划 - 2025年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策略,拓展招商、提升运营,把握行业机遇培育新增长点 [6] - 深耕核心区域城市,实施“一城多园”战略,打造规模效益和协同发展 [6] - 适时启动华夏深国际公募REIT扩募,加速推动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 [6]
2025年6月深圳国际跨境电商展:跨境电商行业的年度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3-26 19:37
文章核心观点 2025第十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是跨境电商行业年度盛会,将于2025年6月16 - 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展会规模大、影响力强,将汇聚全球优质参展商 [1] 展会背景与规模 - 深圳是中国跨境电商发展重要基地,有强大制造业基础、完善供应链体系、领先科技水平和开放包容政策环境 [3] - 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九届,规模逐年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全球跨境电商行业顶级盛会之一 [3] 展会地点与规模 - 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该中心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室内展览面积105,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 [5] - 本届展会预计吸引超[X]家参展商和数万名专业观众,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寻求合作机会 [5] 参展商 - 本届展会汇聚全球优质参展商,涵盖跨境电商产业链各环节 [7] - 参展商包括中国本土知名跨境电商企业以及来自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 [7]
深圳国际(0015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55.71亿港元,较2023年的205.24亿港元下降24.13%[3] - 2024年公司年度纯利为36.87亿港元,较2023年的29.05亿港元增长26.9%[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1.20港元,较2023年的0.80港元增长50%[4]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6.92亿港元,较2023年的14.58亿港元增长16.05%[5] - 2024年公司总资为1359.98亿港元,较2023年的1304.95亿港元增长4.22%[7] - 2024年公司总权益为545.23亿港元,较2023年的549.76亿港元下降0.82%[8]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814.74亿港元,较2023年的755.19亿港元增长7.89%[8] - 2024年公司投资物业为185.20亿港元,较2023年的150.81亿港元增长22.8%[7] - 2024年公司贷款(非流动负债)为410.58亿港元,较2023年的283.61亿港元增长44.77%[8]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5570615千港元,2023年为20523798千港元[20]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3202516千港元,2023年为283047千港元[21] - 2024年财务收益总额为 - 173596千港元,2023年为 - 241296千港元[22] - 2024年财务成本总额为1763521千港元,2023年为2617813千港元[22] - 2024年所得税为1428061千港元,2023年为2289221千港元[24] - 2024年特许经营安排之建造服务成本为1944624千港元,2023年为1496173千港元[25]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3299718千港元,2023年为3258006千港元[25]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752914千港元,2023年为1723742千港元[2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盈利28.7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02亿港元上升51%[27][36][38] - 2024年总收入155.71亿港元,较2023年的205.24亿港元下跌24%[36][38] - 2024年经营盈利52.21亿港元,较2023年的64.74亿港元下降19%[36][3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20港元,较2023年的0.80港元上升50%[27][36] - 2024年每股末期股息建议为0.598港元,较2023年的0.40港元上升50%[30][31][36] - 2024年无形资产(特许经营)账面价值261.88亿港元,较2023年的292.80亿港元下降[32] - 2024年业务应收款22.31亿港元,较2023年的20.12亿港元增加[34] - 2024年业务应付款51.61亿港元,较2023年的43.38亿港元增加[35]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359.9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4%[134]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814.7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8%[134]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545.23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1%[134]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32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3%[134]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13.5港元,较2023年增长2%[134]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总额为604.49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9%[134] - 2024年12月31日借贷净额为507.79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2%[13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60%,较2023年增加2个百分点[1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359.98亿港元,总权益约为545.23亿港元,股东应占资产净值约为325.00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13.5港元,较去年年底上升2%[135] - 2024年,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0%,较去年年底上升2个百分点,负债比率为93%,较去年年底上升10个百分点[135] - 2024年,集团营运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43.80亿港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约为56.42亿港元,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约为27.11亿港元[1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约96.70亿港元,较去年年底下跌1%[137] - 2024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88亿港元,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约为139亿港元[13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604.49亿港元,较去年年底上升9%,借贷分别有32%、54%及14%于1年内、第2至第5年以及第5年或以後到期偿还[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人民币借贷与外币借贷的比例约为92%:8%[1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备用银行信贷额度约1204亿港元[144]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Ultrarich直接持有1,058,717,983股本公司普通股,占比约43.94%;深圳投资控股间接拥有43.94%权益,直接持有364,500股,占比约0.01%,实际持有约43.95%,为第一大股东[11] 公司业务板块布局及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经营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物流业务[10] - 2024年公司获取北京约11.8万平方米、广东揭阳约9.6万平方米土地,全国布局城市达42个,获取经营权土地面积约836万平方米,管理及经营46个物流港项目,总运营面积约579万平方米,大湾区运营面积达118万平方米,新投营面积约46.9万平方米[39] - 2024年公司获取佛山富湾港项目,港口板块区域布局从江淮流域拓展至珠江流域[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大湾区布局14个物流港项目,已运营/管理9个,建设中5个,已获经营权土地面积约227万平方米,已运营面积约118万平方米[48] - 2024年12月31日,深圳黎光项目园区整体出租率约84%,常温仓出租率达97%[49] - 2024年12月31日,深圳盐田项目园区整体出租率约80%[50] - 2024年12月31日,深圳坪山东项目园区已实现满仓[51] - 2024年12月31日,深国际西部物流园园区整体出租率约95%[52] - 2024年12月31日,深国际康淮电商中心园区整体出租率约92%[52] - 2024年12月31日,中山火炬项目园区整体出租率近100%[53] - 2024年12月31日,佛山南海项目园区整体出租率达100%[54] - 深圳黎光项目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7万平方米[49] - 深圳盐田项目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5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其他地区(不含大湾区)38个城市布局物流港,37个项目投入运营,运营面积约461万平方米,成熟园区出租率达91%[57] - 2024年公司获取揭阳市约9.6万平方米仓储建设用地,物流港项目首落粤东[57] - 2024年海南澄迈、湛江、湘潭、温州项目建成运营,新增运营面积约37.8万平方米[58] - 2024年中国其他地区(不含大湾区)新开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续建项目逾24万平方米,预计2025 - 2026年投入运营[58] - 2024年底深国际物流港(石家庄正定)已运营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医药产业园约4万平方米,出租率约88%[59] - A1智慧医药冷链仓2024年上半年开工,规划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7月运营[59] - 深国际物流港(郑州新郑)已运营面积逾21.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总运营面积超33.4万平方米[60] - 深国际物流港(南宁经开)2024年10月开工,规划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运营[60][61] - 岳阳项目2020年运营,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海南洋浦项目2024年3月运营,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62] - 2024年下半年拓展无锡锡山金笛项目,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广东惠阳、从化、潮汕项目预计2025年运营[62] - 平湖南项目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2023年6月公司以人民币11.87亿元竞得约33.4万平方米上盖空间土地使用权,拟建设85万平方米物流仓储设施[67][69] - 2024年3月及12月,平湖南项目相关三方协议所涉工程费用分别约为人民币16.52亿元、15.96亿元及15.73亿元,预计2025年底建成[69] - 2024年平湖南项目国内班列到发量达13万标准箱,货场全年完成集装箱装卸量15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0%[69] - 平湖南项目已投入运营的铁路货场/堆场面积极约17万平方米[70] - 2024年12月公司获取北京房山项目地块,占地面积约11.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72] - 北京房山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6年建成投营[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投入运营冷仓面积约18.6万平方米,其中智慧化冷仓面积约2.8万平方米,在建、拟建及规划中面积合计约27.6万平方米[75] - 深圳黎光项目冷仓2024年初投营,面积约6.5万平方米;石家庄正定项目已建成冷仓面积约4.9万平方米,另有约3.1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投营[76] - 上海闵行项目2024年上半年投营,冷仓面积约5.2万平方米;南京江宁项目2025年2月投营,冷仓面积约3.3万平方米[76] - 集团目前持有普罗格股份比例约为11.38%,2024年与其在深圳盐田、石家庄正定项目合作[77] - 集团是中通服第三大股东,已与其在深圳、郑州等地多项目开展合作[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取得智慧空港物流产业基金分红收益约551万元[78] - 鹏海运EDI及EIR海运基础业务在深圳区域市占率稳定,中标2024年深圳港相关服务项目[79] - 2024年鹏海运发布新产品“AI易集运”,入选交通部试点名单,获“2024年中国航运物流科技推荐品牌”[80] - 前海项目获约83.73亿元土地使用权补偿,置换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已7次释放税前收益约144.48亿元[84] - 颐城瑧湾悦项目一期住宅已交付,二期住宅2024年基本售罄,预计2025年交付[85] - 前海•印里2024年12月31日整体出租率约76%[86] - 颐都大厦2024年12月31日企业入驻率约81%,产业聚集度约92%[87] -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一期约53万平方米土地开展整备项目,可留用土地面积108,749平方米,规划容积694,160平方米[90] - 2024年公司确认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税后收益约港币23.67亿元,第一期留用土地02 - 20 - 04地块面积21,968平方米[91] - 深国际华南数字谷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24年被认定为“深圳市鸿蒙原生应用特色产业园”,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度达98%,引进企业年产值超人民币55亿元[92][93] - 2024年12月31日,深国际华南数字谷产业办公部分整体去化率约55%[93] - 南京西坝港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2024年有415艘海轮停泊,完成约3,156万吨吞吐量,火车发运量约为477万吨[96] - 江苏靖江港设计年吞吐量3,480万吨,2024年有182艘海轮停泊,完成约1,592万吨吞吐量,投营首年业务量超同类码头[97] - 河南沈丘港整体规划设计年吞吐量3,000万吨,一期设计年吞吐量440万吨,2024年完成约166万吨吞吐量[99] - 江西豐城港集团持股20%,一期6个泊位2023年7月投产,2024年吞吐量约177万吨[100] - 佛山富灣港集团持股97.1%,2024年12月获用地,规划年吞吐量530万吨,力争2027年运营[101] - 集团在全国投资或经营16个高速公路项目,深圳、广东其他地区、中国其他省份控股权益里程分别约为191公里、350公里、72公里[104] - 深圳沿江高速二期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2024年6月30日通车,对集团路费收入有正面影响[106] - 深圳外環项目三期已全线开工,
深圳国际:转型升级兑现收益,高股息价值凸显-20250305
华源证券· 2025-03-05 11: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深圳国际发布盈利预喜,2024年预计股东应占盈利28亿 - 31亿港元,同比上升53% - 63%,盈利增长源于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项目土地置换税后收益、物流港项目置入公募REIT税后收益及汇兑损失减少[7] - 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项目后续仍有约47.51万平方米土地分两期确认,约82亿港元土地置换税后收益待释放,2025 - 2026年利润有望增厚[7] - 深圳国际派息政策稳定,2017 - 2023年股利支付率约50%,2017 - 2023年合计派息124亿港元,预计24 - 26年股息率约为8.2%、11.2%、11.3%,高股息下有望回归价值区间[7]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40.0、40.2亿港元,对应PE分别为6.1/4.5/4.4x,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3月4日收盘价7.41港元,一年内最高/最低7.73/5.68港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17,855.43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58.57%[2]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15529.3|20523.8|14842.7|15908.7|17030.8| |同比增长率(%)|-16.2%|32.2%|-27.7%|7.2%|7.1%|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253.9|1901.6|2945.5|4003.9|4021.8| |同比增长率(%)|-64.8%|51.7%|54.9%|35.9%|0.4%| |每股收益(元/股)|0.54|0.80|1.22|1.66|1.67| |ROE(%)|4.0%|6.0%|8.6%|10.5%|9.6%| |市盈率(P/E)|14.19|8.23|6.06|4.46|4.44|[6]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方面,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等项目在2023 - 2026年有不同变化趋势,如货币资金从2023年的7,598百万港元增长到2026年的32,222百万港元[8] - 比率分析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呈现不同变化,如营业收入增长率2023年为32.16%,2024年为 - 27.68%[8] - 资产管理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指标有相应数值,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23年为33.8天,2024年为40.1天[8] - 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有变化,如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0.49增长到2026年的0.62[8]
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举行 展示行业新产品新技术
证券时报网· 2024-12-29 08:23
行业动态 - 粤港澳大湾区眼镜+智能穿戴产业联盟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该地区在眼镜与智能穿戴产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迈出新步伐 [1] - 2024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以"视界无界 镜启未来"为主题,采用"1+1+8"体系举办,包括1场开幕式、1场博览会和8个配套项目 [2] 展会活动 - 博览会配套项目包括线上展会、主题研讨会、横岗眼镜消费周、品牌及商圈联动、2024深圳国际眼镜(智能穿戴)设计大赛、新品发布会、招商推介会、企业龙岗行和供需对接会等 [2] - 活动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个省市超200家企业参展 [2] 时间地点 - 2024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于12月27日—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2]
第十八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今天开幕 “一展一节”首次牵手
证券时报网· 2024-11-07 13:50
展会基本信息 - 11月7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八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展会持续至11月9日展期3天2024年深圳国际金融科技节同步启动 [1] 展会主题与活动 - 本届金博会以“激发金融新动能 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160余家持牌金融机构、各大交易平台、高等院校等参展展会期间同步举行多场研讨会及产融对接活动集中展示深圳金融改革创新成果为政金企搭建合作对接、行业交流、促进交易的高效、专业平台助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步向前 [1] - 2024年深圳国际金融科技节与深圳金博会首度携手保持“1场大会+1场展会+1场大赛+N个系列活动”架构其中“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大会”“金融科技展示专区”将与金博会联合呈现展现非凡合力提升深圳金融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全球化布局注入动力 [2] 展会成果与发布 - 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编制的《深圳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梳理深圳金融业发展现状总结2024年深圳在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实践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模式” [3] - 举行深圳第二批监管认定科技支行(专营部门)授牌仪式15家银行机构25家支行被授牌将发挥区位优势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3] 展会参与方 - 展商方面邀请众多境内外领先的金融企业及机构全面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创投等各金融垂直领域金融院校、商协会、市属金融国企展团、各区政府展团纷纷亮相 [3] - 邀请中国香港、阿联酋、新加坡、阿根廷、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机构设立展示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4] 产融对接与实体经济 - 展会筹备期间面向全市“20+8”产业集群企业征集组织有投融资需求的企业携手市、区科协办以及专家学者精选代表性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在展会期间组织多种活动畅通产融对接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4] 专题活动与交流合作 - 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等多家协会打造N场专题活动举办多个经验交流会、创新大会、洽谈会等邀请全球金融界人士、企业代表、投资者和专业人士探讨金融行业创新与发展推进产业链与资金链有机融合为实体经济注入动力 [5] - 作为本届金博会主论坛的“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大会”在开展首日举办邀请金融、科技、产业和学术界的专家及领袖围绕关键议题展开讨论聚焦前海等区域金融创新进展、跨境协作路径以及金融科技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搭建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高效平台 [5] 产学研资融合 - 本届深圳金博会着重加强“产学研资”深度融合邀请高校参展集中展示学校实践和成就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重点展示数据学徒实习招聘平台相关高校还主办、承办专题高端研讨、产融对接活动推动金融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研究及成果转化 [6] 展会意义 - 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深圳金博会历经十七届培育及沉淀已成为国内金融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本届金博会搭建全球范围内政金企对接交流合作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深圳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全球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和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7]
2024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传递绿色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4-11-02 09:31
论坛概况 - 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按照"1+10+N"模式举办,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及绿色低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与 [1] - 论坛在3天内扮演了策源地、首发台、赛马场、风向标四种角色,传递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1]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产业已从"浪花"发展到"浪潮",绿电工业、绿氢工业和绿储工业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三大件" [2] - 发展高安全、长时储能技术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 [2] - 新能源汽车在"双碳"风口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成为拉动产业、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引擎 [3] 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 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3] - 未来三四十年间,"双碳"战略将催生出一个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庞大绿色投资市场新机遇 [4] - 科技是低碳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应敢于运用颠覆性科技进行创新 [4] 深圳绿色低碳产业 -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发布了"1+1+1+N"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提升了深圳绿色低碳产业的标准化水平 [6] - 论坛上发布了30多项绿色低碳领域的重大成果及报告,包括全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成果、深圳地方标准《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等 [6] - 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制定政策、评估环境质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7] 产学研用融合 -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成为"赛马场",推动技术、产品、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8] - 论坛上推介了多项绿色低碳技术项目,如四川猛犸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透明太阳能发电玻璃和深圳市讯普法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纳米自洁材料 [8][9] - 深圳能源集团、华润置地、致远储能等龙头企业及多家创投机构参与了绿色低碳技术项目推介活动 [9] 绿色产品展示 - 氢蓝时代自研生产的氢能自行车具备补充能量速度快、续航里程长、出行安全可靠等技术特点 [10] - 威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太阳能智慧座椅和太阳能智能压缩垃圾箱展示了绿色产品的创新应用 [10] 论坛发展历程 -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成为展示我国落实"双碳"行动方案的重要窗口 [5][11] - 论坛不断求新、求变,从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到寻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动能,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全球性议题 [11] 未来展望 - 论坛应充分发挥多功能效益,建设数字化平台,带动技术落地、技术交易、资金跟进 [12] - 论坛正在经历市场化的蜕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低碳能源革命带来的新经济增长点 [13] - 论坛有望立足深圳、胸怀祖国、面向全球,打造成为低碳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