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ADR统计 | 8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6:39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4674.48点 较前日下跌58.97点 跌幅0.24% [1] - 盘中最高触及24746.92点 最低下探24397.60点 振幅达1.41% [1] - 成交量达3562.57万股 平均成交价位24572.26点 [1] 蓝筹股价格变动 - 汇丰控股ADR报97.005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上涨0.63% [2][3] - 腾讯控股ADR报551.117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上涨0.20% [2][3] - 建设银行ADR报7.901港元 较港股价格下跌0.019港元 [3] 主要科技股表现 - 腾讯控股港股收涨2.80%至550港元 ADR溢价1.117港元 [3] - 阿里巴巴港股下跌0.60%至116.2港元 ADR折价0.91港元 [3] - 美团港股上涨0.65%至123港元 ADR报价122.912港元 [3] 金融板块走势 - 工商银行港股上涨1.34%至6.06港元 ADR报价6.048港元 [3] - 中国银行港股上涨0.67%至4.54港元 ADR报价4.521港元 [3] - 招商银行港股上涨1.39%至51港元 ADR报价51.069港元 [3] 消费及医药股表现 - 泡泡玛特港股大涨3.21%至251港元 ADR报价250.793港元 [3] - 百济神州港股上涨3.16%至182.6港元 ADR溢价1.14港元 [3] - 安踏体育港股上涨1.56%至91港元 ADR报价91.14港元 [3]
香港证券市场最低上落价位调整正式生效 第一阶段至少涉及265只股票
证券日报网· 2025-08-04 22:01
港股市场流动性改革 - 香港证券市场于8月4日正式实施第一阶段下调最低上落价位措施 针对股价10至50港元区间的证券 其中10至20港元标的的最低上落价位从0 02港元降至0 01港元 20至50港元标的从0 05港元调至0 02港元 [1] - 此次调整涉及265只股票 占全市场股票的10% 这些股票8月4日成交额占全市场成交总额的29% 适用产品包括股票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股本权证 但不含交易所买卖产品(ETP) 期权 债券及结构性产品 [2] - 港交所表示下调最低上落价位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提升交易效率 优化价格发现机制 使价格更贴近股票实际价值 [2] 改革背景与实施计划 - 此项改革源于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建议 港交所在2024年6月发布咨询文件 12月披露咨询总结 [3] - 第二阶段调整计划于2026年年中推出 将覆盖0 5至10港元价格区间的证券 [3] 市场影响与数据表现 - 2025年前六个月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1104亿港元增长118% [3] - 分析认为调整最低上落价位长期将降低投资者实际交易成本 有望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 [3] 配套措施与市场准备 - 港交所在8月2日完成推出前测试 并同步更新"香港交易所领航星"市场数据平台及内地市场数据枢纽的价位表代码 [1] - 沪深交易所发布通知提醒港股通投资者关注申报价格限制变更 要求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2]
年内港股募资近1300亿港元,港交所IPO新规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1:56
港交所IPO新规核心内容 - 新规于8月4日生效 主要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 涉及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下调至40% 允许选用机制A或B作为分配机制 调整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规定 [1] 建簿配售调整 -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由50%下调至40% 强制保留机构投资者份额 解决热门新股机构获配比例过低问题 [2] - 旧规下机构投资者在热门新股中可能仅获10%份额 新规后机构份额提升至40% 散户份额降至20% [3] 回拨机制优化 - 机制A:沿用超额倍数回拨但比例降低 公开认购最低比例从10%降至5% 超额认购100倍以上回拨比例从50%降至35% [4] - 机制B:发行人可预先选定公开认购比例 下限10%上限60% 无回补机制 适用于希望控制发行节奏的企业 [4] - 以蜜雪冰城为例 新规下选用机制A或B均会大幅降低散户中签概率 原回拨50%降至35%或10% [5] 市场影响与趋势 - 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 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75% 融资规模达1273.6亿港元 创2021年以来新高 [6] -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明显 已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13家龙头企业登陆 超50家A股披露计划 [6] - 新规更利好机构投资者和大型公司IPO 适应当前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近90%的结构 [7] 制度优化目标 - 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 平衡本地与国际投资者需求 增强港股IPO国际竞争力 [6][8] - 机制A和B提供灵活性 发行人可根据需求选择配售方式 与"A+H"政策形成联动效应 [8] - 新规推动IPO理性定价 避免散户过度追捧导致破发风险 提高机构定价参与度与市场稳定性 [9][10]
香港交易所(0038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 新提交 | |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 公司名稱: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4日 |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不適用 | | | | 備註: | | | | | 香港交易所並無法定股本,及其股本並無股份面值。 |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88 | | 說明 | 股份 | | | | | | 多櫃檯證券代號 | 80388 | RMB 說明 | | 股份 | | | | | | | ...
港交所IPO新规8月4日生效!新股配售40%分配机构,公众持股门槛降至10%
搜狐财经· 2025-08-04 13:00
港交所IPO定价机制改革 - 港交所将于8月4日正式生效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 [1] - 改革聚焦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降低公众持股量门槛、便利"A+H"股发行人 [1] - 新股发售须分配至少40%的股份至建簿配售部分的投资者,保留基石投资者6个月禁售期 [1] 改革背景与目标 - 此次改革是近三十年来对香港新股定价机制最全面、最深入的调整 [3] - 旨在提升香港新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建立更灵活、清晰和透明的框架 [3] - 香港市场交易接近九成来自机构投资者,需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股份分配比例 [5] 分配机制调整 - 新股发售分为基石认购、建簿配售和公开认购三部分 [4] - 新规要求至少40%的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比例由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 [4] - 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原建议的20%上调至35% [5] - 机制B下,公开认购部分比例下限为10%,上限为60%,无回补机制 [5] 公众持股量门槛调整 - 现行25%的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被认为偏高且欠缺灵活性 [6] - 港交所拟引入根据市值而设的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 [6] - 普通类型上市公司可选择10亿港元市值及10%公众持股量的替代方案 [7] - "A+H"发行人的公众持股比例调整为10亿港元市值或5%公众持股量 [7] "A+H"发行人便利措施 - 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由"H股总数的10%"降低为"A+H股总数的5%" [7] - 新规定旨在确保IPO后有足够股份在市场上交易,符合国际惯例 [7] 退市机制调整 - 若发行人公众持股量严重不足,将加上股票标记 [7] - 未能于18个月内恢复公众持股量即可除牌 [7]
今日生效!港交所IPO新规出炉:明确三项优化,基石6个月禁售保留
搜狐财经· 2025-08-04 12:06
首次公开招股定价机制优化 - 允许发行人将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1][3] - 新上市申请人可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分配机制 机制A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机制B允许公开认购比例在10%-60%区间自由浮动[1][3][6]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由原建议50%下调至40%[3]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采用新层级式架构 最低要求由5%上调至10%[9][10] - 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 A+H发行人门槛调整为占A+H股总数5%及达5000万港元市值或达6亿港元市值[9][10] - 拥有单一股份类别发行人的公众持股量门槛设定在10%-25%之间不等[10] 市场背景与动因 - 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二十年前不足50%提升至接近90%[4]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达1067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805亿港元水平[8] - 2025年上半年有23家企业获得百倍以上认购 其中4家获得千倍以上认购[5] 机制优化影响分析 - 机制A可遏制小盘股通过虚假热购诱导散户高位接盘[6] - 机制B赋予发行人自主分配权 预计高评级项目将频繁采用该模式[6] - 新规下基石投资者虽维持6个月禁售期 但可获得最高60%持股占比[6] A+H股发行人专项优化 - A+H股发行人最低H股占比可降至10% 或H股预期市值至少达30亿港元[10] - 自由流通量标准放宽 减少内地已上市企业在港股上市时的股份稀释担忧[10] - 新规利好大市值公司和A+H公司 但H股发行人老股12个月锁定期不计入自由流通量[11]
港交所IPO定价机制迎重要改革,“A+H”赴港上市案例较多
环球网· 2025-08-04 09:52
港交所IPO定价机制改革 -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 新规于8月4日正式生效[1] - 改革聚焦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 降低公众持股量门槛 便利"A+H"股发行人[3] - 新股发售须分配至少40%股份至建簿配售部分投资者 保留基石投资者6个月禁售期[3] 港股IPO市场数据 - 截至7月31日 年内全市场共有178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3] - 其中科技企业68家 占比38.2%[3] - 多家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香港发行IPO "A+H"案例较多[3] 二级市场打新策略 - 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不少产品提及上半年打新收益及下半年借打新增厚收益计划[3] -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增强型产品拟通过科创板及创业板打新获取超额收益[3]
港股IPO重大调整!新上市申请人可“二选一”进行IPO发售分配
上海证券报· 2025-08-04 09:30
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优化 - 将首次公开招股时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 最低分配比例由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 [1] - 公开认购部分允许新上市申请人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分配机制 [1] - 机制A下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的最大回拨百分比由原建议的20%上调至35% [2] - 机制B下引入新机制选项 要求发行人事先选定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的比例 下限为发售股份的10% 上限为60% 并无回补机制 最大百分比由原建议的50%上调至60% [2] - 保留现有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以维持投资者对发售的承诺 [2] 公开认购部分分配规则调整 - 公开认购部分超额认购倍数与分配比例挂钩:超额认购≥15倍至<50倍时分配15% ≥50倍至<100倍时分配25% ≥100倍时分配35% [2] - 现行机制下公开认购部分初订分配比例为5% [6] - 新机制允许发行人选择无回补机制方案 将最少10%股份分配给公开认购部分 [6]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要求变更 - 新层级式架构的最低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原建议的5%上调至10% [3] - 适用于A+H发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由"占H股总数的10%"改为"占A+H股总数的5%" [3] - 拥有单一股份类别的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在10%-25%之间不等 需同时满足5,000万港元市值要求(GEM板块为1,500万港元) [3] - 无其他上市股份的H股发行人需满足10%持股比例或达6亿港元市值 [3] - A+H发行人需满足5%持股比例及5,000万港元市值(GEM板块为1,500万港元)或达6亿港元市值 [3] 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优化 - 引入层级式持续公众持股量要求:可选择维持初始规定门槛或替代门槛(10亿港元市值及10%公众持股量) [9][10] - A+H发行人持续公众持股量要求调整为"公众持有的H股必须达到10亿港元市值或5%公众持股量" [9][10] - 若公众持股量低于适用门槛则违反《上市规则》 需恢复公众持股量并刊发公告 且不得采取可能进一步降低公众持股量的行动 [9] 改革背景及市场影响 - 港股新股市场定价机制已27年未改变 当前新股交易规模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5至10倍 国际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4] - 目前港股市场交易接近九成来自机构投资者 较二十多年前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一半的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 [5] - 新规旨在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建立更灵活、清晰和透明的新股定价和股份分配框架 平衡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分配比例 [4][5] - 改革可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 确保上市时有足够的可交易股份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4][7]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 当前新股市场活跃 正在处理中的申请数目创下纪录 [7]
港股IPO新规为发行人“松绑”,将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8-04 09:20
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 - 港交所新规要求首次公开招股时至少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强化专业投资者定价话语权 [5][8]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机制A(初始5%,回拨上限35%)和机制B(初始10%-60%,无回补)两种选择,提升灵活性 [9][10] - 原回拨机制下超额认购超100倍时公众投资者占比可达50%,新规降低错误定价风险 [6][11] 公众持股量门槛改革 - 引入阶梯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市值≤60亿港元需25%,60-300亿港元需15%或15亿港元市值,>300亿港元需10%或45亿港元市值 [14][15] - A+H股上市门槛从H股占比最低15%降至10%或市值不低于30亿港元 [14] - 新增替代门槛:公众持股市值至少10亿港元且占比≥10%,提升大型企业资本管理灵活性 [15][17] 市场影响与后市展望 - 2024年前十大IPO融资额占比达76%,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等4家A+H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前十 [22] - 当前港股散户成交额占比从1997年53%降至不足15%,制度调整适配国际投资者主导的市场结构 [21] - 分析师预计港股中长期走势乐观,低估值、南下资金流入及央国企增持构成支撑,科技板块或成轮动方向 [23][24]
理想回应「碰撞测试」:其卷入舆论争议属无心之举;吉利智驾大整合:极氪整体并入千里科技;TikTok 合并核心产品与信任安全团队
雷峰网· 2025-08-04 08:48
大疆全景相机起雾事件 -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发售后被用户反馈镜头起雾问题 大疆回应称起雾与潮湿环境下更换电池导致内部水汽凝结有关 建议高规格拍摄前预热15-20分钟以散发湿气 [4] -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公开表示大疆起雾仅为个例 同时影石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 强调市场增量空间 [5]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争议 - 理想i8发布会上重卡对撞测试视频引发东风柳汽抗议 理想回应称测试仅用于验证自身安全性能 无意评价其他品牌质量 强调与乘龙卡车无直接竞争关系 [7] - 测试方中国汽研声明该碰撞为非标准试验 未发布任何官方数据或报告 将追究恶意解读者的法律责任 [8] - 乘龙卡车发布"龙的脊梁 无惧挑战"等海报疑似隔空回应 [10] 格力电器高管传闻 - 格力电器否认网络流传的"高管内外勾结骗取侨商钱财"文章 称经核查不存在与"张某利"的不正当往来 已报案并完成取证 [10] 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 - 尊湃通讯14名前海思员工因剽窃华为芯片技术获刑 主犯张某被判6年 全案累计罚金1350万元 经鉴定侵权芯片与华为技术重合度超90% [11] 硅基智能裁员风波 - 硅基智能否认网传全员裁员截图 称公司产研销售团队稳定 计划2025年新增数百岗位 2026年扩招至数千人 并透露已完成数亿元融资 [12] - 硅基流动创始人澄清与硅基智能无关联 避免公众混淆 [13] 吉利智驾业务整合 - 极氪1300人智驾团队整体并入千里科技 smart约100名员工可选择转岗至千里科技或吉利研究院 路特斯团队暂维持现状 此次调整距离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加盟仅一月余 [15] 哪吒汽车重组进展 - 哪吒汽车桐乡工厂7月恢复全薪发放 已启动网点梳理 目前47名意向者报名参与重组 需满足无失信记录等条件 公司拖欠供应商货款超60亿元 [16] 比亚迪APP整合 - 比亚迪完成王朝/海洋/腾势等五大品牌APP整合 新APP命名投票结果出炉 "成就梦想"以最高票当选 实现跨品牌车辆控制与积分互通 [21] 英伟达芯片安全审查 - 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风险 周鸿祎表态将优先采购华为芯片 强调国产芯片需通过实际使用改进 [22] B站AI翻译功能 - B站上线AI原声翻译功能 可还原UP主声线并适配口型 支持英文字幕及弹幕翻译 此前国际版APP已与国内版合并 海外MAU达1200万 [23] 苹果大中华区业绩 - 苹果2025Q3大中华区营收153 7亿美元同比增长4% 库克承认中国"国补"政策对部分产品销售有帮助 iPhone营收445 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30] TikTok组织调整 - TikTok合并核心产品与信任安全团队成立平台责任团队 由原直播负责人Adam Wang领导 应对美国市场不确定性 当前运营截止日期为9月17日 [33] Intel高层变动 - Intel晶圆代工业务三位副总裁Kaizad Mistry、Ryan Russell和Gary Patton将退休 三人分别负责技术开发与设计平台等关键职能 [33] Shein关税红利终结 - Shein Q1营收超100亿美元净利润4亿美元 受益于美国低值免税政策窗口期 但该政策已于5月对中国商品取消 8月底将全面废止 [35] 库克创苹果任期纪录 - 库克以5091天CEO任期超越乔布斯 在其任内推出Apple Watch等硬件及Apple Pay等服务 推动公司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36] 法拉利电动车进展 - 法拉利CEO否认推迟第二款电动车计划 称"从未存在该项目" 首款电动车定价超50万美元 计划2026年交付 2030年纯电车型目标占比40% [38] Meta智能眼镜热销 - Meta雷朋联名智能眼镜销量同比增长300% 第三代产品10月发售 配备单色显示屏 定价1000-1400美元 2026年产能目标1000万台/年 [40] 三星HBM市场策略 - 三星拟通过提升HBM3E良率降价抢单NVIDIA 承诺稳定供应 目前SK海力士市占率达70% 三星年初已获NVIDIA认证但尚未批量出货 [43] 特斯拉餐厅运营问题 - 特斯拉餐厅开业12天出现擎天柱机器人故障 需人工辅助 周边居民投诉施工噪音及交通拥堵导致公寓空置率上升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