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看点|港交所IPO定价及分配新规生效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08:48
港交所IPO新规 - 港交所IPO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从50%下调至40% [1] - 发行人可选择A或B两种新股分配机制 其中机制A下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机制B不设回补且公开发售比例在10%-60%间选定 [1] - 新规于2025年8月4日生效 适用于所有发行人及当日或之后刊发上市文件的新上市申请人 [1] 限售股解禁 - 10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量10.92亿股 解禁市值90.22亿元 [2] - 解禁量前三为步步高5.61亿股 大悦城2.83亿股 菲沃泰2.09亿股 [2] - 解禁市值前三为菲沃泰36.39亿元 步步高27.57亿元 西测测试12.01亿元 [2] 股票回购进展 - 4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进展 其中2家披露实施进展 2家已完成回购 [3] - 颀中科技回购1.0亿元 湖南白银回购1826.2万元 [3] - 中航重机完成回购2.0亿元 三一重工完成回购524.5万元 [3] 央行逆回购操作 - 央行4958亿元7天期逆回购今日到期 操作利率1.40% [4] 经济数据公布 - 欧元区8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 美国6月工厂订单月率等数据将公布 [5]
港股重大变革,今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04 06:41
香港证券市场改革 - 香港交易所宣布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第一阶段调整将于8月4日生效 涉及股价10-20港元股票的最小变动单位从0.02港元降至0.01港元 20-50港元股票从0.05港元降至0.02港元 [1] - 联交所发布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总结 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5]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支持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 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 [2] - 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前已发行债券利息继续免税至到期 [4]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7.3万个 低于预期的10万个 6月和5月数据合计下调25.8万个职位 失业率小幅上升 [3] - OPEC+同意9月原油日产量增加54.8万桶 计划在12月底前评估每日166万桶的增产计划 [6] - 中国7月CPI同比预计-0.5%左右 PPI同比环比均有望回升 [10]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至111.6亿美元 受美国政府贸易政策负面影响 [7]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规范平台佣金、技术服务费等收费行为 [5] 新股与解禁 - 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将于8月5日申购 发行价17.41元/股 申购上限102.03万股 [8] - 本周A股3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总市值931.72亿元 润泽科技解禁市值超500亿元 江波龙超100亿元 [9] 机构策略观点 - 光大证券预计8月市场风格偏顺周期 关注家电、非银、电力、设备等行业 下半年行情有望突破2024年高点 [11] - 招商策略认为8月中下旬市场可能创新高 半年报将强化A股重估逻辑 场外资金持续流入 [12] - 银河证券预计8月市场维持震荡偏高中枢 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元上方 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13]
政策红利释放 “A+H”热度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06
港交所优化"A+H"上市政策 - 港交所8月1日生效新规,将"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调至10%或30亿港元市值 [1] - 市场认为新规降低门槛并提升灵活性,释放支持"A+H"模式的积极信号 [1] - 政策推动下,A股企业或成2025年港股IPO主力 [1] "A+H"上市案例增长趋势 - 2023年截至8月3日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 [2] - 晶合集成、芯海科技、华恒生物等近期公告筹划H股上市,国际化战略是核心动因 [2] - 拟"A+H"企业多为细分领域龙头,稀缺性吸引国际资本,硬科技和新消费企业占比将提升 [2] 监管协作与政策优化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提交申请以提升审批效率 [3]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3] - 港交所承诺对市值超百亿港元的A股公司30天内完成审核 [3] 资金管理政策支持 - 央行及外汇局优化境外上市资金管理,便利资金调回和使用 [5] - 中国证监会2025年年中会议强调推进制度型开放,释放扩大开放信号 [5] - 专家预期境外上市备案将更透明高效,"A+H"模式发展空间扩大 [6] 市场机构观点 - 摩根大通指出新规使小市值公司可按10%比例发行,大额发行可突破比例限制 [5] - 安永认为国际资本将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领军企业将加速登陆港股 [2] - 中金公司分析政策持续疏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利用双市场资源 [3]
港交所与时俱进IPO新规今日落地 香港新股市场国际竞争力将获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08
港交所IPO定价机制改革 - 港交所于8月1日发布优化IPO定价机制的咨询总结,新规将于8月4日生效 [1] - 改革聚焦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降低公众持股量门槛、便利"A+H"股发行人 [1] - 新股发售须分配至少40%股份至建簿配售部分,基石投资者保留6个月禁售期 [1][2] - 此次改革被认为是近30年来对香港新股定价机制最全面深入的调整 [1] 新股发售结构变化 - 原规则下公开认购比例最高可回拨至50%,新规将建簿配售最低比例由50%下调至40% [2] - 调整原因包括新股交易规模增长5-10倍,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2] - 40%建簿配售要求有助于稳定大型IPO定价,避免散户过度追捧导致的破发风险 [2] 公开认购机制调整 - 机制A下公开认购最大回拨比例由20%上调至35%,限制小市值公司"恶意"回拨 [3] - 机制B引入新选项,公开认购比例下限10%上限60%,无回补机制 [4] - 机制B有利于控制机构抢购项目的上市首日股价波动 [4] 公众持股量门槛改革 - 拟引入根据市值设定的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 [5][6] - 现行25%门槛被认为过高,新方案提供10亿港元市值+10%持股量的替代选择 [6] - "A+H"发行人公众持股量调整为H股市值10亿港元或5%持股量 [6] "A+H"股发行人优化 - 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由H股10%降至A+H股总数的5% [7] - 调整旨在提升香港上市机制吸引力,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7] - 为"A+H"发行人提供更灵活的公众持股量标准 [7] 退市机制完善 - 建议对公众持股量严重不足公司添加股票标记 [7] - 主板公司18个月、GEM公司12个月未恢复公众持股量即可除牌 [7] - 新规旨在加强股东利益保护,同时提供资本管理灵活性 [7]
港股,重大变革!明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03 22:52
香港证券市场改革 - 香港交易所宣布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第一阶段将于8月4日生效 涉及股价10-20港元股票的最小变动单位从0.02港元降至0.01港元 20-50港元股票从0.05港元降至0.02港元 [2]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3] - 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 新增7.3万个岗位 低于预期的10万个 且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调25.8万个岗位 [4] 金融市场动态 - 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前发行的债券利息继续免税 [6] - 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辞职 其在辞职信中提及参与降低通胀和维持劳动力市场韧性的双重使命 [5] 产业与公司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规范平台佣金、抽成、技术服务费等收费行为 [7] - OPEC+同意9月原油日产量增加54.8万桶 并计划在12月底前评估每日166万桶的增产计划 [8] -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至111.6亿美元 受美国政府贸易政策负面影响 [9] 资本市场与IPO - 港交所就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发布咨询总结 并持续咨询公众持股量建议 [7] - 本周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申购 发行价17.41元/股 申购上限102.03万股 [10] - 本周A股3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市值931.72亿元 润泽科技解禁市值超500亿元 江波龙超100亿元 [11] 经济数据与机构策略 - 7月CPI预计同比-0.5% PPI同比环比均有望回升 [12][13] - 光大证券认为中国资产吸引力高 8月风格偏顺周期 关注家电、非银、电力等行业 [15] - 招商策略预计8月中下旬市场或创新高 业绩披露后资金流入将推动上行 [16] - 银河证券认为8月市场维持震荡偏高中枢 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元上方 关注结构性机会 [17]
中报期在即,持续关注绩优个股及优质红马
长江证券· 2025-08-03 21: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银行业与经纪业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7] 核心观点 - 券商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趋势,配置价值提升;保险行业新业务价值受价值率提升驱动,资产端权益市场上涨预期将改善投资收益和利润表现 [2][4] - 当前估值隐含市场对长期投资的悲观假设,但考虑中远期利差水平仍具安全性,看好行业集中度和负债成本改善 [4] - 推荐标的分为三类:1)盈利与分红稳定的江苏金租、中国平安、中国财险;2)业绩弹性与估值优势组合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3)商业模式突出的香港交易所、中信证券等 [2][4] 市场表现 - 本周非银金融指数下跌2.4%,跑输沪深300指数0.6个百分点,行业排名22/31;年初至今涨幅4.0%,超额收益1.0个百分点 [5] - 市场交投回落:日均成交额18,096亿元(环比-2.11%),换手率2.12%(环比-2.5BP);两融余额1.98万亿元(环比+2.21%) [5] - 股债市场分化:万得全A指数下跌1.09%,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0.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65BP至1.7059% [5]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累计保费收入37,350亿元(同比+5.31%),其中产险9,645亿元(+5.10%),人身险27,705亿元(+5.38%) [21][22] - 险资配置结构变化:债券占比提升0.70pct至48.58%,股票基金占比提升0.44pct至12.79% [22] - 上市险企保费增速分化:新华保险单月保费+19.13%(前值+10.54%),中国人保单月保费-5.99%(前值+8.34%) [27][29] 券商业务动态 - 经纪业务:2024年日均成交额中枢10,847亿元,本周18,096亿元高于中枢 [39] - 投行业务:7月股权融资规模534亿元(环比-90.2%),债券融资7.83万亿元(环比-11.3%) [49][51] - 资管业务:7月集合资管新发39亿份(环比-60.3%),新发基金801亿份(环比+2.3%) [52][53] - 衍生品业务:7月金融期货成交11.71万亿元(环比+35.29%),股指期权成交6,394万张(环比+57.7%) [56][57] 政策与公司动态 - 政策动向:发改委拟规范政府投资基金投向,禁止投资限制类产业;央行部署下半年宽松货币政策 [61][65] - 公司公告:新华保险派现62亿元(每股1.99元),中国人保派现51.7亿元(每股0.117元) [75][76] - 业务调整: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获深交所通过;中国太保拟撤销监事会 [68][73]
港股IPO新规为发行人“松绑” 将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8-03 19:22
IPO发售与定价机制改革 - 规定发行人将首次公开招股时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2][6] - 公开认购部分允许新上市申请人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分配机制[2][7] - 机制A下公开认购初始分配份额为5% 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7][8] - 机制B下公开认购部分比例下限为10% 上限为60%且无回补机制[7][10] - 新规强化专业投资者定价话语权 降低错误定价风险[3][7][10]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2] 公众持股量规定优化 - 拟引入根据市值设层的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11][12] - 市值≤60亿港元公司维持25%持股比例要求[12] - 市值>60亿至≤300亿港元公司要求15%或15亿港元市值较高者[12] - 市值>300亿港元公司要求10%或45亿港元市值较高者[12] - A+H股H股最低比例要求由15%降至10%或30亿港元市值[11][13] - 建议设立替代门槛为至少10亿港元市值及至少10%股份比例[13][14] 市场背景与影响 - 港股市场散户成交额占比从1997年53%降至目前不足15%[18] - 2024年前十大IPO融资总额630亿港元 占全年募资额76%[19] - 港交所排队企业199家 含40家A股上市公司[20] - 改革提升机构投资者参与度 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10][18] - 制度优化有助于吸引大型企业赴港上市[12][19]
港股IPO新规为发行人“松绑”,将带来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8-03 16:56
港交所IPO新规核心调整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要求首次公开招股时至少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强化机构投资者定价话语权 [1][5]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机制A(初始5%份额,回拨上限35%)或机制B(固定10%-60%份额,无回拨)两种选择 [5][6] - 取消原超额认购回拨机制(如100倍超额认购时公开认购比例达50%),改为更灵活的分配方案 [2][4] 公众持股量改革 - 引入阶梯式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市值≤60亿港元公司需25%,60-300亿港元需15%或15亿港元市值(较高者),>300亿港元需10%或45亿港元市值(较高者) [9][11] - A+H股公司H股最低比例从15%降至10%或市值不低于30亿港元 [9] - 新增替代门槛:公众持股量市值需≥10亿港元且占股份总数≥10% [12][13]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2024年前十大IPO融资总额达630亿港元,占全年募资额76%,宁德时代等4家A+H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前十 [16] - 港股散户成交额占比从1997年53%降至当前不足15%,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结构 [15] - 199家企业在港交所排队上市,含40家A股公司,预计港股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17] 后市展望 - 制度改革有望降低错误定价风险,提升机构参与动力,平衡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分配比例 [8][15] - 分析师预计港股中期走势乐观,低估值、南下资金流入及央国企增持构成支撑,科技板块(AI产业链)或成轮动方向 [17][18] - 有色及基建板块引领近期大盘上涨,半年报业绩期或引发板块轮动 [17][18]
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建簿配售比例降至40%,散户分配上限提至60%
金融界· 2025-08-03 00:17
香港交易所IPO定价及分配机制优化方案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发布IPO定价及分配机制优化方案 标志着港股IPO市场重要变革 新规近期生效 为发行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1] - 改革基于1253份市场反馈意见 采纳咨询文件主要建议 涉及建簿配售分配比例 公开认购回拨机制等核心环节 [1] 分配机制选择权 - 机制A保留现有回拨框架 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从20%提升至35% 散户投资者在超额认购时可获更多股份 [3] - 机制B采用全新固定分配模式 发行人需预先确定公开认购比例 下限10%上限60% 不设回补机制 提供发行确定性 [3] 建簿配售比例调整 - 建簿配售最低分配要求从50%下调至40% 为公开认购释放更多空间 提升散户投资者参与度 [4] - 比例调整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需求 机构通过建簿配售获股份 散户主要通过公开认购参与 优化市场参与结构 [4] - 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 确保上市时有充足可交易股份供市场流通 [4]
港股IPO重大调整!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15:53
港股IPO定价及分配机制改革 -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将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比例由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 [1] - 新股定价机制27年未变,新框架旨在适应发行人和投资者结构变化,提升灵活性与透明度 [1][7] - 允许新上市申请人选用机制A或机制B进行IPO发售分配,机制A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机制B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上限由50%提至60% [3][4] - 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以维持投资者承诺 [4] 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5%上调至10%,A+H发行人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调整为占A+H股总数的5% [5] - 引入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普通上市公司可选择25%或替代方案(10亿港元市值及10%公众持股量),A+H发行人需满足H股市值10亿港元或5%公众持股量 [13][14] - 现行25%持续公众持股量门槛被认为缺乏灵活性,新规为大型企业提供资本管理空间 [14] 市场参与者结构变化与制度适配 - 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不足50%提升至近90%,新规需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分配比例 [7] - 大型新股交易规模较20世纪90年代增长5-10倍,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制度需配合其需求 [7] - 机构投资者在定价过程中发挥议价作用,新规要求至少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以提升定价准确性 [8] 发行人灵活性与市场竞争力 - 新规提供无回补机制选项(公开认购部分最低10%)或现行回补机制(初订比例5%),增强发行人预期管理 [9] - 回拨比例上限提升至35%及公开认购部分最高60%的灵活性,使港股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10] - 当前新股申请数量创纪录,新规加速实施以帮助企业把握发行时机 [10] 公众持股量优化的市场影响 - 层级式公众持股量要求适应不同市值企业需求,高市值公司可降低比例但保持足够流通量绝对值 [15] - 流动性保障和股权分散化设计增强市场效率与公信力,尤其利好业务成熟的大型企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