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ADR统计 | 8月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2 07:53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盘价为24337 44点 下跌170 37点 跌幅0 70% [1] - 当日最高价24570 46点 最低价24266 27点 开盘价24494 75点 [1] - 52周最高点为25638 77点 当前价格较52周高点低5 08% [1] - 当日成交量为5034 77万股 平均成交价24418 37点 [1] 大型蓝筹股涨跌情况 - 汇丰控股ADR表现最佳 收报96 348港元 较港股上涨1 15% [2][3] - 腾讯控股ADR收报533 076港元 较港股下跌0 36% [2][3] - 中信股份ADR跌幅最大 下跌11 53% 收报10 263港元 [3] - 快手-W ADR下跌5 30% 收报70 648港元 [3] - 比亚迪股份ADR下跌3 74% 收报111 859港元 [3] 重点公司ADR价格变动 - 阿里巴巴(09988)ADR收报114 871港元 较港股下跌1 74% [3] - 美团-W(03690)ADR收报120 886港元 下跌1 08% [3] - 网易-S(09999)ADR收报199 87港元 下跌0 76% [3] - 京东集团-SW(09618)ADR收报121 318港元 下跌1 13% [3] - 泡泡玛特(09992)ADR收报242 949港元 微跌0 10% [3]
香港交易所优化新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的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证券时报· 2025-08-02 07:53
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改革建议 - 联交所收到1,253份非重复回应意见,采纳咨询文件中大部分建议并略作修订[2] - 改革目标包括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平衡本地及国际投资者需求,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灵活性与确定性[2]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比例由原建议50%下调至40%[2] - 公开认购部分引入机制A和机制B两种选项:机制A下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机制B下最大百分比由50%上调至60%[2] - 保留基石投资六个月禁售期规定,不实施上调定价灵活性机制[2] - 新规定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3]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规定 - 非中国内地注册成立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为25%或上市时规定的较低百分比[4] - 无其他上市股份的H股发行人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需达6亿港元市值[4] - A+H发行人需满足10%公众持股量或达30亿港元市值,自由流通量需达5%及5,000万港元或6亿港元市值[4] - 联交所保留酌情豁免权[4] 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 - 现行规定要求维持上市时公众持股量百分比,建议新增替代门槛:10亿港元市值及10%公众持股量[7] - 建议规定公众持股量不足时需恢复并刊发公告,且不得采取进一步降低公众持股量的行动[7] - 建议不会仅因公众持股量不足而停牌,但严重不足将加股票标记,18个月内未恢复可除牌[7] - 需在月度报告和年报中确认公众持股量充足并作额外披露[7] - 公众咨询期至2025年10月1日结束[8]
港交所优化新股定价机制 8月4日起实施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16
香港交易所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 - 香港联交所发布咨询总结,优化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新规将于8月4日生效 [1] - 引入机制B作为新的分配机制选项,允许发行人事先选定公开认购部分比例,下限10%,上限60% [1] - 机制A下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1] - 修改新股定价机制旨在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建立更灵活、清晰和透明的框架 [1]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细节 - 回补比例上限由20%大幅提升至35%,发行人可更灵活分配股份 [2] - 发行人可将最多60%发行股份分配至公开发售部分,高于过去回补机制上限50% [2] - 改革旨在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平衡本地及国际投资者需求 [2] - 修订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提供更多灵活性与确定性 [2] 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改革 - 25%的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被认为不够灵活,不利于大型上市公司资本管理 [3] - 25%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远高于其他国际交易所,对大型公司造成负担 [3] - 联交所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咨询期至2025年10月1日 [3]
港交所优化IPO新规出炉,8月4日起生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00:34
香港交易所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发布优化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总结,旨在保持国际竞争力并吸引新一代优秀企业上市 [1] - 新股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提升,现行机制需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10] - 新规将于8月4日生效,适用于所有发行人及新上市申请人 [9] 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优化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发行人需将IPO时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原建议50%下调至40%) [2] - **公开认购部分机制选择**: - **机制A**:调整现行分配及回补机制,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2] - 超额认购倍数≥15至<50倍时分配15%,≥50至<100倍时分配25%,≥100倍时分配35% [3] - **机制B**:引入新机制,发行人可预先选定公开认购部分比例(下限10%,上限60%),无回补机制(原建议上限50%上调至60%) [5]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 - **单一股份类别发行人**(非中国内地注册):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为10%-25%层级式百分比(按市值厘定),初始自由流通量需达10%及5,000万港元市值(GEM为1,500万港元)或6亿港元市值 [7] - **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为10%或30亿港元市值,自由流通量需达5%及5,000万港元市值(GEM为1,500万港元)或6亿港元市值 [7] - 香港交易所保留酌情豁免权 [9] 市场背景与调整动因 - **港股交易结构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不足50%提升至近90%,新股规模较20世纪90年代增长5-10倍,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 [10] - **初始公众持股量灵活性**:原25%门槛过高且缺乏弹性,新层级式要求(按市值划分)为大型市值公司提供更合理指引 [11][12] - **A+H发行人考量**:兼顾A股市场规定,采用弹性标准以提升上市吸引力 [12]
英伟达回应“后门”,微信客服回应提现手续费下降,阿里巴巴原掌门张勇加盟港交所,Epic在美国胜诉谷歌,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搜狐财经· 2025-08-02 00:32
理想与乘龙卡车争议 - 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展示i8撞击卡车的视频引发乘龙卡车不满 乘龙随后发布声明 理想高管在微博回应可进行复测 [1] 英伟达芯片安全问题 - 英伟达回应芯片"后门"问题 强调其芯片不存在后门 不会允许任何远程访问或控制途径 [2] - 国家网信办要求英伟达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 [4] 阿里巴巴人事变动 - 阿里巴巴前董事会主席张勇加入港交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增至9名 [6][8] Epic与谷歌法律纠纷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驳回谷歌上诉 裁定谷歌需调整Play Store运营策略 [9] - 判决要求谷歌允许用户直接下载第三方应用商店 并开放Play商店应用目录访问权限 [9] - 该纠纷始于2020年 主要围绕Play Store抽佣机制 2023年陪审团认定谷歌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9]
前阿里CEO张勇,履新港交所!
券商中国· 2025-08-01 23:53
港交所任命张勇为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 - 港交所宣布任命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及阿里巴巴前董事会主席张勇为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最新成员 [1] - 该委员会由深谙中国市场的资深专家组成,旨在向港交所董事会提供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建议 [1] - 张勇的加入使委员会成员增至9人,中信资本控股董事长张懿宸担任主席 [3] 张勇的行业背景与经验 - 张勇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2015年起)和董事会主席(2019年起),直至2023年卸任 [3] - 在阿里巴巴期间主导创建"双十一"购物节,推动品牌数字化并完成PC向无线时代转型 [5] - 建设阿里巴巴统一数据中台并推动集团整体上云,为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5] 张勇近期动态 - 2024年3月加盟晨壹基金担任管理合伙人,探索并购基金新机遇 [5] - 此次港交所任命是其2024-2025年仅有的两次公开露面之一 [5][6] 委员会其他成员构成 - 包括港交所前主席史美伦、春华资本胡祖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等资深专家 [3] -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和行政总裁陈翊庭也是委员会成员 [3] 港交所战略定位 - 唐家成表示张勇的经验将帮助港交所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优势 [3] - 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是港交所落实战略目标的重要顾问机构 [3]
港交所官宣!IPO定价及分配新规出炉,分配机制二选一,还有这些变化
券商中国· 2025-08-01 23:53
港股IPO定价及分配新规 - 港交所宣布IPO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从50%下调至40%,发行人可从A、B两种分配机制中选择 [1][3] - 机制A下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机制B允许发行人预先选定10%-60%的公开发售比例且无回补机制 [1][4][6] - 新规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未实施定价灵活性机制调整 [6]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调整 - 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针对不同发行人类型设定差异化要求,包括非内地注册发行人、H股发行人及A+H发行人 [7] - 最低公众持股量门槛按市值分级:6亿港元市值对应5%持股量,30亿港元市值对应10%持股量 [7] - A+H发行人需满足10%公众持股或5%+5,000万港元市值的双重标准 [7] 持续公众持股量咨询进展 - 联交所就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展开进一步咨询,建议引入替代门槛(10亿港元市值+10%持股)及更灵活的违规处理机制 [8][9] - 新建议取消因公众持股不足直接停牌的规定,改为股票标记+18个月整改期(GEM为12个月) [9] - 发行人需在月度报告和年报中披露实际公众持股量,强化透明度要求 [9] 实施时间及适用范围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适用于该日期后刊发上市文件的所有申请人 [7] - 现行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已进行过渡性修订以确保与新规兼容 [7] - 公众咨询期持续至2025年10月1日 [10]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94%,前十大权重包含汇丰控股等
金融界· 2025-08-01 22:18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37%,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94%,报5353.14点,成交额864.46亿元 [1]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3.15%,近三个月上涨11.48%,年至今上涨26.14% [1] 指数编制 - 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互联互通指数系列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包括中华沪深港300指数和中华港股通精选100指数 [1] - 中华港股通精选100指数旨在反映"港股通证券"内香港独有证券之整体表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2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中华港股通精选100指数十大权重股:腾讯控股(10.09%)、汇丰控股(9.91%)、阿里巴巴-W(9.73%)、小米集团-W(7.38%)、友邦保险(5.77%)、美团-W(5.68%)、香港交易所(4.02%)、渣打集团(2.52%)、保诚(1.94%)、快手-W(1.7%) [2] - 指数持仓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100.00%) [2] - 行业分布:金融(27.57%)、可选消费(26.61%)、通信服务(14.04%)、信息技术(9.72%)、房地产(5.45%)、医药卫生(5.39%)、公用事业(3.97%)、工业(3.49%)、主要消费(3.19%)、原材料(0.57%) [2] 跟踪基金 - 跟踪中华港股通精选100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香港交易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机制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22:10
港交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 - 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联交所刊发咨询总结 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进行总结 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1] - 上市规定主要变化包括 要求发行人将首次公开招股时初步拟发售股份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 [3] - 新上市申请人可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分配机制 [3] - 机制A下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原建议20%上调至35% [3] - 机制B引入新机制选项 要求发行人事先选定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比例 下限为发售股份10% 上限为60% 无回补机制 [3] - 机制B下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最大百分比由原建议50%上调至60% [3] - 新规定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 适用于所有发行人及所有在该日或之后刊发上市文件的新上市申请人 [3] 港交所上市主管表态 - 港交所上市主管表示 香港作为全球最活跃新股集资市场之一 过去20多年吸引各行业发行人上市 [3] - 希望通过改革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 平衡不同类型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需求 [3] - 已修订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 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灵活性与确定性 [3] - 引入新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 确保上市时有足够可交易股份 [3] 香港股市表现 - 7月28日至8月1日当周 恒生指数累跌3.47% 1日收盘报24507.81点 [4] - 恒生科技指数累跌4.94% 1日收盘报5397.40点 [4] - 国企指数累跌3.78% 1日收盘报8804.42点 [4]
阿里前掌门张勇加盟港交所!任中国业务顾问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21:17
香港交易所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人事变动 - 香港交易所任命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前董事会主席张勇为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最新成员,委员会成员增至九名[1] - 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表示张勇对中国企业和金融市场经验丰富,将助力香港交易所发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战略优势[1] - 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21年,成员均为中国市场的资深专家,现任主席为香港交易所非执行董事及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懿宸[1] 委员会成员构成 - 除张勇外,委员会成员包括香港交易所前主席史美伦、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等八位行业领袖[1] - 现任成员覆盖金融投资、学术研究、企业高管等多个领域,包括TPG中国合伙人孙强、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等[1] 张勇职业背景 - 张勇现任晨壹基金管理合伙人,此前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16年,历任淘宝首席财务官、天猫总裁、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等核心职位[2] - 张勇于2023年卸任阿里巴巴职务,目前同时担任希慎兴业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