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程旅行(00780)
icon
搜索文档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1日(周五)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8-01 10:55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 - 台积电以12531.68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是第二名腾讯控股市值的近两倍[3] -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别以6422.38亿美元和2877.45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3] - 小米集团-W(1757.35亿美元) 拼多多(1610.59亿美元) 美团-W(945.76亿美元)进入前六[3] 中游企业市值分布 - 中芯国际(523.46亿美元) 东方财富(512.49亿美元) 京东(453.93亿美元)位列第八至第十名[4] - 快手-W(416.74亿美元) 腾讯音乐(325.12亿美元) 百度(302.07亿美元)位列第十一至第十三名[4] - 理想汽车(279.39亿美元) 同花顺(221.44亿美元) 贝壳(219.33亿美元)进入前十六[4] 细分领域代表企业 - 新能源汽车领域: 理想汽车(279.39亿美元) 小鹏汽车(173.59亿美元) 蔚来(110.29亿美元)[4] - 软件与服务: 金蝶国际(83.39亿美元) 万国数据(74.44亿美元) 深信服(65.99亿美元)[5] - 教育科技: 新东方(72.13亿美元) 好未来(66.73亿美元)分别位列第28和30名[5] 排名变动情况 - 好未来排名上升14位至第30名 市值66.73亿美元[5] - 同花顺排名上升11位至第15名 市值221.44亿美元[4] - 贝壳排名下降1位至第16名 市值219.33亿美元[4] 市值区间分布 - 千亿美元以上企业共2家: 台积电(12531.68亿美元) 腾讯控股(6422.38亿美元)[3] - 500-1000亿美元企业共5家: 阿里巴巴 小米 拼多多 美团 网易[3][4] - 200-500亿美元企业共8家: 中芯国际 东方财富 京东 快手等[4] - 50-100亿美元企业共19家 包括新东方 好未来 金山云等[5][6]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小米集团-W净流入16.65亿港元 净流入比12.37% 收盘价55.300港元下跌2.64% [1][2] - 腾讯控股净流入8.30亿港元 净流入比8.94% 收盘价555.000港元微跌0.09% [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7.47亿港元 净流入比10.60% 收盘价120.700港元微涨0.08% [1][2] - 石药集团净流入6.54亿港元 净流入比21.81% 收盘价9.870港元大涨8.46% [2] - 信达生物净流入5.22亿港元 净流入比19.73% 收盘价99.950港元上涨6.44%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泡泡玛特净流出3.54亿港元 净流出比10.47% 收盘价261.800港元上涨5.91% [1][2] - 中国人寿净流出3.51亿港元 净流出比11.90% 收盘价22.900港元下跌1.08% [1][2] - 金山云净流出3.00亿港元 净流出比24.18% 收盘价7.580港元下跌5.25% [1][2] - 美团-W净流出2.91亿港元 净流出比5.32% 收盘价128.600港元微跌0.62% [2] - 中国移动净流出2.78亿港元 净流出比21.15% 收盘价86.500港元微跌0.35% [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秦港股份净流入比78.68% 净流入34.00万港元 收盘价2.270港元微跌0.87% [1][2] - 重塑能源净流入比76.94% 净流入1053.09万港元 收盘价164.000港元下跌3.19% [1][2] - 沧港铁路净流入比65.01% 净流入439.67万港元 收盘价1.330港元下跌3.62% [1][2] - 美中嘉和净流入比61.71% 净流入4431.44万港元 收盘价6.100港元下跌4.39% [2][3] - 伟禄集团净流入比61.11% 净流入963.16万港元 收盘价8.410港元微跌0.83%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净流出比61.37% 净流出1.04亿港元 收盘价6.340港元下跌3.50% [1][3] - 中银航空租赁净流出比53.31% 净流出1537.28万港元 收盘价74.100港元微涨0.41% [1][3] - 太古地产净流出比45.99% 净流出2946.62万港元 收盘价20.950港元上涨1.21% [1][3] - 联想控股净流出比45.72% 净流出2954.70万港元 收盘价10.380港元微跌0.76% [3] - 耐世特净流出比44.31% 净流出5245.95万港元 收盘价6.060港元下跌2.88% [3] 资金流向特征 - 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势 信达生物净流入5.22亿港元且股价上涨6.44% 百济神州净流入5.17亿港元且股价上涨2.48% [2] - 国有大行出现分化 建设银行净流入4.54亿港元 而农业银行净流出2.53亿港元且净流出比达31.27% [2] - 汽车板块资金流向分化 吉利汽车净流出2.69亿港元且净流出比29.95% 但收盘价微涨0.31% [2] - 港股通资金数据采用T+2结算机制 存在延迟披露特性 [3]
10亿收购A股公司,两天却蒸发超50亿,同程旅行在下什么棋?
券商中国· 2025-07-31 12:21
同程旅行收购大连圣亚及万达酒管 - 2025年4月同程旅行以25亿元收购万达酒管全部股权 7月以96亿元认购大连圣亚238%股权并受让30%表决权 两次收购总金额近35亿元 [2][3][6] - 收购后同程旅行通过上海潼程持有大连圣亚2308%股权及3088%表决权 成为控股股东 原控股股东大连星海湾持股稀释至1848% [8][9] - 大连圣亚2024年营收51亿元(同程1734亿元的1/34) 亏损7000万元 资产负债率超85% 短期债务292亿元远超065亿元账面资金 [10][14][15] 大连圣亚经营状况 - 公司为A股唯一海洋公园概念企业 拥有南极企鹅及斑海豹繁育技术 2024年动物经营收入2855万元(同比+96%) 毛利率96% [12][13] - 2024年景区业务收入40855万元(占比8087%) 增速57%远低于全国A级景区18%的行业增速 2025年Q1营收084亿元(同比-8%) 亏损800万元 [14] - 公司2020-2024年仅2023年盈利 本次定增95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债补流 同程旅行另提供25亿元过桥贷款 [16][17] 收购协同效应与市场反应 - 同程旅行2025年Q1拥有247亿年付费用户 可为大连圣亚导流 计划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开展文旅项目并购 [17] - 收购消息公布后 大连圣亚股价7月29日从涨停转跌05% 30日再跌42% 同程旅行股价两日累计跌超11% 市值蒸发55亿元 [5][22] - 大连圣亚市净率超30倍(行业平均5倍) 定增价2475元/股为市价72折 同程旅行商誉及无形资产已达1154亿元 收购将新增125亿元商誉 [24][25] 潜在整合风险 - 大连星海湾所持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 其董事在收购相关议案中多次投弃权票 显示后续资源整合或遇阻力 [4][18][19] - 大连圣亚历史上存在控制权争夺 2020年小股东杨子平罢免董事并自任董事长 2021年磐京基金因违规交易被罚1530万元 [20]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31日(周四)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31 10:55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核心数据 - 阿里巴巴以2799.92亿美元市值位列榜首 [3] - 小米集团-W以1763.96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四 [3] - 拼多多以1603.06亿美元市值位居第五 [3] 头部企业市值分布 - 网易以825.18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六 [3] - 东方财富以520.85亿美元市值位列第七 [3] - 中芯国际以516.8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八 [4] - 京东以457.68亿美元市值位居第九 [4] - 快手-W以409.34亿美元市值进入前十 [4] 中游企业市值梯队 - 腾讯音乐326.82亿美元位列第十一 [4] - 百度295.44亿美元排名第十二 [4] - 理想汽车283.13亿美元位居第十三 [4] - 贝壳221.36亿美元排名第十四 [4] - 同花顺218.78亿美元位列第十五 [4] 智能电动汽车板块表现 - 小鹏汽车171.87亿美元排名第十六 [4] - 蔚来102.13亿美元位列第十九 [4] - 理想汽车283.13亿美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4] 软件与服务企业市值 - 宝信软件99.69亿美元排名第二十 [4] - 恒生电子97.03亿美元位列第二十一 [4] - 金蝶国际79.95亿美元排名第二十三 [4] - 用友网络76.61亿美元位居第二十五 [5] - 金山软件62.44亿美元排名第三十 [5] 教育科技公司市值 - 新东方72.56亿美元排名第二十七 [5] - 好未来61.55亿美元位列第三十三 [5] 游戏与娱乐企业 - 巨人网络64.92亿美元排名第二十九 [5] - 昆仑万维62.26亿美元位列第三十一 [5] - 三七互娱51.57亿美元排名第四十 [5] - 完美世界39.8亿美元位列第四十九 [6] 中小市值企业分布 - 市值低于50亿美元的企业从第四十二名开始 [6]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47.05亿美元排名第四十二 [6] - 奇富科技46.14亿美元位列第四十三 [6] - 石基信息39.64亿美元位居第五十名 [6]
部分列车受台风影响停运,同程旅行发起补贴公益活动
中金在线· 2025-07-30 19:39
公司公益活动 - 公司针对台风导致铁路停运发起"风雨同程 停运不停暖"公益活动 向7月26日至8月10日期间受影响用户发放最高100元铁路购票专用补贴券 [1] - 用户通过上传带"车次已停运"标签的本人火车票订单截图 经人工核验后可获得补贴券 活动不限制购票平台 [3] - 公司预计补贴金额达数百万元 将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补贴发放时间 [3] 公司公益履历 - 公司连续多年参与发起春运公益活动 包括"冬日暖阳春运直通车""一路同程 青春有我""大学生回家助力计划"等项目 [3] - 截至今年公司在公益专列方面已惠及近5000名务工人员及外地学子 [3]
同程旅行:与机场共舞 让飞行更简单
中国民航网· 2025-07-30 19:23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中国航空人口规模从2019年3.1亿增长至2024年4.7亿,年均新增约2700万旅客,首乘服务需求巨大 [1] - 民航局持续推动"干支通、全网联"工作,机场成为重要参与者,需要提升干线与支线连通性以提高旅客吞吐量 [6] -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民用运输机场将达400个左右,围绕机场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将迎来黄金时代 [8] 公司合作与业务拓展 - 同程旅行已与超过20个机场或机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业内较早体系化推进与机场深度合作的平台 [1] - "首乘无忧"计划截至6月底服务首乘旅客超5万人次,截至7月中旬已获得国内11个机场支持,预计年内增至20个机场 [1][5] - 湖南机场集团宣布在旗下10个机场落地"首乘无忧"计划,覆盖长沙黄花、郑州新郑、武汉天河等中部三大枢纽机场 [5]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首乘无忧"产品提供值机引导、快速安检、优先登机等权益,采用产品化市场化路径解决机场资源投入限制 [2][4] - 中转航班票价较直达航班最高便宜40%以上,满足便宜票价、多玩一城、高峰时段更多航班选择三类需求场景 [6] - 同程旅行通过智慧拼接和中转航线开发,2025年上半年中转客流量增幅超100%的支线机场达17个,部分合作机场实现成倍增长 [7] 具体合作成效 - 郑州新郑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2851万人次,同程旅行平台销售的空空中转机票量同比增长8%,空铁中转票量增长23% [7] - 在同程旅行三年合作期内,郑州新郑机场中转及联运客流量显著增长,平台贡献中转客流量占比超20% [7] - 郑州东站作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日均发送旅客超8万人次,4小时内通达四大经济圈,空铁联运潜力巨大 [7]
同程旅行(00780.HK):航旅纵横上线机票直销 短期波动 中长期看好
格隆汇· 2025-07-29 19:41
事件背景 - 同程旅行股价于7月28日下跌10.94% 主要受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影响 [1] - 航旅纵横整合超37家国内航司官方购票渠道 提供直销机票比价和购买服务 平台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1] - 航旅纵横用户基数超过1亿 与携程月活数量接近 [1] 市场担忧 - 市场担心航旅纵横直销模式可能分流OTA机票业务 因其承诺无捆绑销售且票价更优惠 [1] - OTA机票收入主要依赖服务费及辅营产品 分流可能对收入和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1] 竞争格局分析 - 旅游出行为低频消费 商旅客群价格不敏感 休闲客群受节假日限制且重视消费保障和出行体验 [2] - OTA平台的C端服务需长期积累 短期难以被颠覆 [2] - 航旅纵横实测航班班次少于OTA平台 票价优势不明显 添加辅营产品后优势进一步削弱 [2] - 航旅纵横主要功能为航班动态查询和值机选座 购票月活用户有限 品牌认知需培育 [2] - OTA具备酒店、交通和旅游复合生态 机票主要作用为引流 核心盈利产品在酒店住宿 [3] - OTA可通过解绑强制辅营产品和降低机票take rate应对竞争 住宿和旅游业务可补充机票下滑 [3] 业务影响评估 - 同程旅行2024年机票业务收入贡献约23% 其中国内机票更低 利润贡献则更低 [3] - 即便GMV层面受扰动 对最终利润影响相对有限 [3] - 维持2025年全年33~34亿元经调整利润预期 [3] 财务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6亿元、231亿元、259亿元 同比增长19%、12%、12% [4] - 预计GAAP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31亿元、36亿元 同比增长30%、19%、18% 对应PE为17倍、14倍、12倍 [4] - 预计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39亿元、45亿元 同比增长20%、18%、15% 对应PE为13倍、11倍、10倍 [4]
9.56亿,同程旅行又来一笔收购
36氪· 2025-07-29 18:41
定增方案与股权结构变化 - 同程旅行旗下上海潼程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以24.75元/股价格全额认购定增股份 交易对价约9.56亿元[2] - 定增完成后上海潼程直接持股23.08% 并通过表决权委托协议控制杨子平夫妇1306万股股份表决权 合计控制表决权比例达30.88%[2] - 同程旅行将间接取得大连圣亚控制权 原控股股东大连星海湾(大连市国资委控制)持股稀释至18.48%[3] 交易条款与估值分析 - 定增价格较停牌前34.30元/股折价约28% 符合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80%的规定[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市值达44.38亿元 当前股价34.46元/股[6] - 募集资金净额约9.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6]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旅游娱乐业务 运营"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和"哈尔滨极地公园"等海洋主题乐园[4] - 2022-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持续波动:2022年亏损7664万元 2023年盈利3438万元 2024年亏损7018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815万元[5]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272-1908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1228万元)[5] - 扣非净利润预计仅15-2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97.54%-98.36%[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仅0.65亿元 无法覆盖短期债务[6] 战略协同与行业整合 - 同程旅行2024年4月曾以24.97亿元收购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4] - 双方业务在园区运营方面存在相似性 但经营区域、模式和服务类型存在差异 不构成实质性同业竞争[4] - 本次定增旨在通过产业整合和IP运营赋能 将公司打造为文旅龙头企业[4]
控制权转移,“海洋公园第一股”迎来转机?
IPO日报· 2025-07-29 17:54
控制权变更 - 大连圣亚拟向同程旅行旗下子公司上海潼程定向发行3864万股股份,定增价格为24.75元/股,交易对价约9.56亿元 [1] - 定增完成后上海潼程持股比例达23.08%,加上表决权委托将掌控公司30.88%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1][5] - 股东杨子平及蒋雪忠将其持有的1059万股和247万股股份对应表决权委托给上海潼程行使,期限36个月 [5] - 发行后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因上海潼程的间接控股股东同程旅行无实际控制人 [6] 股权结构变化 - 发行前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为控股股东,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7%,杨子平持股8.22% [3][4] - 发行后星海湾投资持股降至18.48%,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14.98%,上海潼程持股23.08% [4] - 发行后上海潼程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取得30.88%表决权 [4][5] 业务发展计划 - 上海潼程作为产业投资人,计划保持公司现有经营团队稳定性和独立性 [7] - 产业投资人拟将公司作为文旅运营核心平台,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打造全球性"文旅+IP+数字化"龙头企业 [7] - 运作方式为"行业龙头赋能+管理层高效管理+地方国资支持" [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末有息负债及各类债务累计约15.12亿元,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达85.75% [10] - 2024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仅1.18亿元,不足以偿还债务 [10] - 本次募集资金9.5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9] 经营业绩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57亿元、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7764万元、3438万元 [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7.9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018.22万元,较上年盈利3437.68万元明显下滑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71.9万元至1907.84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28.19万元 [12]
大连圣亚定增落定,“海洋馆第一股”控制权易主
北京商报· 2025-07-29 17:17
定增方案与交易结构 - 大连圣亚拟以24.75元/股价格向同程旅行旗下企业上海潼程定向增发 募资约9.56亿元[1][3] - 交易完成后同程旅行通过上海潼程持股23.08% 并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获得30.88%表决权 间接取得公司控制权[1][3] - 上海潼程成立于2025年7月17日 注册资本4.5亿元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同程旅行控制的龙悦天程[3] 战略合作与协同效应 - 公司与股东杨子平及龙悦天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主业整合产业链 目标实现从区域运营商向文旅生态平台跃升[3] - 同程旅行入股将带来线上流量和下沉市场用户基础 与公司线下场景形成互补 显著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10][11] - 同程旅行借此构建港股与A股双资本平台 为未来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实体业务扩张提供资本运作空间[11]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近五年累计亏损超4亿元 其中2024年营收增长7.93%但净利润亏损7018.22万元 同比暴跌304%[1][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271.9万至1907.84万元 定增资金将用于改善现金流、偿还债务及缓解运营压力[4][7] - 交易价格24.75元/股具有抄底特征 因公司业绩持续亏损导致估值处于相对低位[7]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海洋公园企业与文旅企业战略合作成新趋势 海昌海洋公园6月初获祥源控股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 祥源持股38.6%成为控股股东[9] - 海洋公园业态整体处于价值较低阶段 需通过资本运作提升运营效率 产品迭代升级是关键长期竞争力因素[9][10] - 公司拥有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哈尔滨极地公园等景区 但扩张速度放缓 构建完整主题公园集群需长期资金投入和高门槛环节[10] 治理结构与历史问题 - 公司经历七年控制权争夺 2020年股东杨子平(持股3%)成功罢免董事长及副董事长 导致董事会控制权旁落[6] - 股权争夺始于2018年磐京基金增持 2020年其持股达18.71% 与国资股东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形成三方割据[6] - 治理内耗直接引发业绩滑坡 2020年起五年中有四个年度出现亏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