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
搜索文档
恒指收跌22点,港股表现反复
国都香港· 2025-10-17 10:25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表现反复,恒生指数下跌22点或0.09%,收报25888点,险守50天线(25865点),科技股拖累大市,但中资金融股受捧[3][4] - 市场成交额为2754.31亿元,北水净流入158.21亿元[3] - 新田科技城项目“INNOPOLE”推进,首阶段发展2.5公顷用地,旨在构建完整创科产业链,推动香港创新产业发展[7] - 港交所上市申请中约一半为科技公司,硬件及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数量显著增加,2023年推出18C上市章节支持特专科技企业[8]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20点,早段最多升152点至26062点,但两万六关口缺乏承接,午后一度跌223点至25687点,最终收跌22点[3] - 国企指数升8点或0.09%,红筹指数升0.65%,恒生科技指数跌71点或1.18%[3] - 88只蓝筹股中46只上升,40只下跌,科技股普遍下跌,小米跌3.6%为最弱蓝筹,新东方升8.9%为最佳蓝筹[4] - 海外市场多数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65%,标普500指数跌0.6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47%,但台湾加权指数升1.80%[2] 科技行业动态 - 内地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6720万部,按年跌2.75%,vivo以1180万部出货量及18%市占率居首,华为以1050万部排第二,苹果出货量1010万部升1%,为唯一录得增长品牌[9] -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行政总裁库克,就中美经贸关系及苹果在华业务发展进行交流[10] - 香港科技园公司推进新田科技城园区建设,首阶段涉及2.5公顷用地,目标与大湾区协同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发展[7] - 港交所约有280家企业递交A1上市申请,其中约一半为科技公司,约30家为芯片类公司,硬件及硬科技企业上市数量显著增加[8] 上市公司要闻 - 特步国际第三季度内地业务零售销售录得低单位数增长,零售折扣水平约七至七五折,渠道库存周转约4至4个半月[11] - 翰森制药与罗氏订立许可协议,授予罗氏开发、生产及商业化HS-20110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内地及港澳台),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约6.24亿港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4.5亿美元(约113.1亿港元)[12] - 中国铁塔首三季营业收入743.19亿元,增长2.58%,归属于公司股东利润87.08亿元,上升6.81%,其中智联业务收入70.93亿元,增加16.8%,能源业务收入34.24亿元,增长11.49%[13]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按年增加40%到60%,主要因承保利润大幅增长及总投资收益增幅较大[14]
港股芯片股继续走低 中芯国际跌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0:17
港股芯片股市场表现 - 港股芯片股在10月17日继续呈现下跌趋势 [1]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5.07%至70.15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4.91%至77.45港元 [1] - 上海复旦股价下跌2.78%至40.64港元 [1]
港股异动 | 芯片股继续走低 中芯华虹均跌超5% 美国出口管制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0:11
市场表现 - 芯片股普遍下跌,中芯国际跌5.07%至70.15港元,华虹半导体跌4.91%至77.45港元,上海复旦跌2.78%至40.64港元 [1] 地缘政治与行业环境 - 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发布涉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报告并提出九项扩大出口限制的建议 [1] - 中美在半导体和稀土方面的穿透性出口管制标志着贸易摩擦已转变为上游核心技术和原材料的对抗 [1] - 美国实行半导体出口管制将加速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实现国产替代 [1]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市场对全球AI是否存在泡沫存在担忧,但总体保持乐观,Token用量强劲增长支撑AI投资信心 [1] - 台积电美国建厂进展顺利,但配套设施仍需完善,未来有望凭借技术优势维持较高毛利率 [1] - 先进封装成为行业热点,被视为AI时代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相关代工和设备企业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1]
港股半导体股多数走弱 英诺赛科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03
港股半导体板块股价表现 - 英诺赛科股价下跌5.39% [1]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4.33%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3.68% [1] - 上海复旦股价下跌3.40% [1]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10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07:37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盈富基金(02800)、南方恒生科技(03033)为南向资金净流入前三,金额分别为16.59亿港元、13.74亿港元、11.11亿港元 [1] - 信达生物(01801)、中芯国际(00981)、阿里巴巴-W(09988)为南向资金净流出前三,金额分别为-11.79亿港元、-9.78亿港元、-8.55亿港元 [1] 前十大资金净流入个股/ETF - 资金净流入榜首为恒生中国企业(02828),净流入16.59亿港元,净流入比11.68%,收盘价92.840港元,当日下跌1.46% [2] - 盈富基金(02800)和南方恒生科技(03033)分别以13.74亿港元和11.11亿港元的净流入额位列第二、三位,收盘价分别下跌1.58%和3.33% [2] - 招商银行(03968)和工商银行(01398)在净流入榜中表现突出,收盘价分别逆势上涨4.70%和1.77% [2] - 中国移动(00941)净流入比为32.65%,在净流入榜前十中占比最高 [2] 前十大资金净流出个股 - 信达生物(01801)为资金净流出榜首,净流出11.79亿港元,净流出比高达-43.10%,收盘价大幅下跌6.89% [2] - 中芯国际(00981)和阿里巴巴-W(09988)净流出额分别为9.78亿港元和8.55亿港元,收盘价分别下跌8.48%和4.31% [2] - 中兴通讯(00763)和江西铜业股份(00358)净流出比分别为-17.00%和-18.72%,股价分别下跌9.47%和7.28% [2] -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同时出现在净流出额和净流出比前十榜单中,股价大跌9.82% [2][3] 净流入比前十榜单 - 标智香港100(02825)和易方达恒指ESG(03039)净流入比最高,分别为100.00%和75.00% [2] - 新华文轩(00811)净流入比为66.47%,收盘价微涨0.19% [2] - 榜单中包含多只ETF及中小市值公司,如GX恒生科技(02837)净流入比为59.00% [2][3] 净流出比前十榜单 - 丽珠医药(01513)和沪上阿姨(02589)净流出比最高,分别为-51.12%和-44.41%,丽珠医药股价下跌6.60% [3] - 信达生物(01801)同时位列净流出额榜首和净流出比第三位,净流出比为-43.10% [1][3] - 生物科技板块个股如乐普生物-B(02157)、康诺亚-B(02162)净流出比均超过-30%,股价显著下跌 [3] - 长城汽车(02333)净流出比为-31.42%,净流出额达1.50亿港元,股价下跌4.07% [3]
芯片股雙雄技術對決:中芯華虹短線佈局全解析
格隆汇· 2025-10-16 23:59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行业前景 - 半导体行业是市场焦点,基本因素继续看好 [1] -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此前有合并收购动作,旨在做大做强 [1] - 股价升至历史新高后存在调整机会,两只股票曾下跌10% [1] 中芯国际技术分析 - 股价在66.4元至84.3元区间震荡整理 [2] - 10日线83.12元与30日线71.72元形成多空防线 [2] - RSI指标位于50中性水平,随机震荡指标发出买入信号,但动量指标呈现卖出信号,技术指标出现分歧 [2] - 关键支持位66.4元,次要支持62.4元,阻力位84.3元,突破后目标指向89.6元 [2] - 保力加通道呈现买入信号,MACD显示卖出,存在技术背离 [2] - 综合技术分析显示上升概率为55%,技术信号强度评级为9,属中立偏多格局 [6] - 5日振幅为28.9% [6] 华虹半导体技术分析 - 股价在65.7元至91.6元宽幅区间波动,技术形态相对强势 [4] - 10日线84.86元明显高于30日线65.04元,显示短期趋势偏多 [4] - RSI指标61显示买盘力量稍占优势,牛熊力量指标与一目均衡表均发出买入信号 [4] - 关键支持位65.7元,次要支持56.1元,阻力位91.6元,突破后有望挑战105.6元 [4] - 5日振幅达31.2%,市场波动剧烈 [4] - 综合技术分析显示上升概率53%,技术信号强度8,维持中立态势 [6] 中芯国际衍生工具 - 认购证选择包括中银认购证18977,提供4.2倍杠杆,行使价88.88元,引伸波幅较低 [6] - 法巴认购证19088提供4.6倍杠杆,行使价88.93元,溢价最低且杠杆较高 [6] - 认沽证部分,法巴认沽证21469提供2.6倍杠杆,行使价68.93元,引伸波幅较低 [6] - 信证认沽证21385提供3倍杠杆,行使价68.88元,溢价与引伸波幅均为市场最低 [6] - 牛熊证领域,瑞银牛证61294提供6.8倍实际杠杆,收回价66元,实际杠杆最高且溢价最低 [6] - 瑞银熊证59839提供6.4倍实际杠杆,收回价88元,溢价最低且实际杠杆较高 [6] - 汇丰熊证60096提供6.2倍实际杠杆,收回价88元,实际杠杆最高且溢价较低 [6] - 衍生工具选择丰富,杠杆水平较高 [15] 华虹半导体衍生工具 - 认购证选择较少,信证认购证21228提供2.8倍杠杆,行使价96.08元,具有杠杆最高、溢价与引伸波幅最低的综合优势 [11] - 认沽证部分,法巴认沽证21463提供1.9倍杠杆,行使价70元,引伸波幅相对较低 [11] - 花旗认沽证22882同样提供1.9倍杠杆,行使价69.95元,溢价最低且杠杆较高 [11] - 产品选择较少,杠杆设定相对保守 [15] 市场资金流向与产品部署 - 华虹半导体认购证有资金沽货,投资者需观察股价高位回落时是否部署认购证 [1] - 中芯国际近两日有资金流入好仓 [1] - 两只股票的好仓和淡仓均有投资者买入 [1]
稀土管制:卡住全球半导体与军工命脉的战略博弈
材料汇· 2025-10-16 23: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对稀土及其相关产品实施的全链条出口管制,是基于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旨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话语权 [2][4] - 管制措施精准锁定半导体与军工两大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命脉,对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美国等国家构成严重的产业链断供风险 [4] - 中国的稀土产业通过深度整合与技术创新,形成了从资源到成品的闭环控制,此次管制是产业从“资源输出型”向“价值主导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32][37][47] 半导体产业的稀土应用与影响 - 半导体制造的关键环节,从晶圆抛光到光刻、薄膜沉积,100%依赖特定的稀土元素以实现纳米级精度,管制清单实现了对这些物项的全覆盖 [6][7] - 在光刻领域,ASML EUV光刻机的晶圆台驱动电机需使用含铽、镝的钕铁硼永磁体,定位误差小于0.3纳米,若断供将导致光刻机出货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冲击台积电、三星的先进制程产能 [9] - 在晶圆加工领域,7nm及以下制程依赖高纯氧化铈抛光粉,台积电5nm制程的抛光速率达3000Å/min,若供应受限,芯片良率可能从98%暴跌至60% [12] - 在下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5G射频滤波器需使用铝钪合金靶材,钪的掺入使压电性能提升40%,若管制收紧,5G基站射频模块成本预计将上涨50% [15] 军工领域的稀土依赖与风险 - 稀土元素被称为“战争金属”,美军87%的武器系统依赖稀土材料且无成熟替代方案,管制清单覆盖了从单兵装备到战略武器的全谱系应用 [17][18] - F-35战斗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材料,其机身作动器使用铽镝铁合金磁体,配套的AN/APG-81雷达使用钇铁石榴石晶体,若断供将导致战机机动性下降40%,雷达可靠性受影响 [19] -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无轴泵喷推进器使用含镝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使航行噪音从110分贝降至95分贝,隐蔽性提升60%;其核反应堆屏蔽使用镝铝合金,中子吸收率是硼的5倍 [24] - 导弹制导系统与激光武器依赖稀土永磁体与晶体,“标准-6”防空导弹使用钐钴永磁体,“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使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输出功率达30kW [27][30] 中国稀土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国内稀土产业形成“南北两大巨头引领、细分龙头补充”的格局,六大稀土集团整合了全国90%以上的资源与冶炼分离产能,支撑管制政策高效执行 [32][33] - 核心企业矩阵分工明确:北方稀土为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2.5%-287.3%;中国稀土集团控制国内70%中重稀土配额;盛和资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50% [34] - 产业整合带来资源集约利用与技术协同突破,包头稀土矿综合利用率从67%提升至92%,中国稀土集团首创的“联动萃取法”将铽、镝分离周期缩短40%,纯度提升至99.999% [35] - 管制政策引导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国内高性能钕铁硼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58%,靶材、永磁部件产能年均增速超30% [38] 对美国产业链的冲击与挑战 - 美国对中国的稀土进口依赖度高达77%,其中镝、铽、钇等中重稀土的依赖度达93%,且几乎丧失重稀土精炼能力,唯一的芒廷帕斯矿精矿需全部运至中国分离提纯 [43] - 管制导致美国军工生产受阻,F-35生产线产能从每月15架降至8架,“标准-6”导弹生产停工,五角大楼评估有1000个武器系统面临供应风险,现有库存仅能支撑6-8个月 [43] - 美国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面临巨大障碍,新建精炼厂审批周期需5-8年,投资成本是中国的3-5倍,预计总耗资3000亿美元且达到中国当前产能需10年时间 [44] - 管制措施覆盖含中国重稀土的境外制成品,彻底阻断美国通过日本、韩国等第三国转口获取管制物项的路径,对半导体和军工产业造成全面打击 [45] 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 - 中国的优势源于“资源+技术”的双重壁垒,不仅掌控全球90%以上的冶炼分离产能,更在关键工艺上拥有全球60%的专利,形成难以撼动的产业控制力 [47] - 管制政策重塑全球定价权,欧洲氧化铽价格从2024年的1200美元/公斤飙升至3500美元/公斤,国内稀土企业平均毛利率从17.6%提升至28.6% [38] - 美国盟友的替代供应链建设进展缓慢,澳大利亚稀土年产量不足中国的10%且缺乏重稀土资源,预计2030年才能投产的精炼厂也无法供应镝、铽等关键物项 [48] - 此次博弈凸显资源主权与技术霸权的重新平衡,表明技术领先不等于产业控制,中国的稀土管制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话语权与产业竞争力 [47][48]
港股通(深)净买入71.50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10-16 20:48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10月16日下跌0.09%,报收25888.51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58.22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363.27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843.81亿港元,成交净买入86.72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48.16亿港元,为成交金额之首 [1] - 小米集团-W和中芯国际成交金额分别为39.95亿港元和35.00亿港元 [1] - 紫金黄金国际净买入额17.38亿港元居首,收盘股价上涨3.80% [1] - 腾讯控股净卖出2.35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1.12% [1] 深市港股通交易概况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519.47亿港元,成交净买入71.50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成交额27.27亿港元,为成交金额之首 [2] - 阿里巴巴-W和中芯国际成交金额分别为24.95亿港元和24.64亿港元 [2] - 康方生物净买入6.03亿港元,收盘上涨4.75% [2] - 巨子生物净卖出6.62亿港元,收盘股价下跌15.31% [2] 重点个股表现 - 药捷安康-B日涨跌幅达46.34% [2] - 中兴通讯日涨跌幅为5.86% [2] - 泡泡玛特日涨跌幅为5.57% [2] - 老铺黄金日涨跌幅为6.21% [2] - 华虹半导体日涨跌幅为0.74%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10月16日)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20:42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6日恒生指数微跌0.09%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363.27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760.75亿港元,卖出成交602.53亿港元,合计净买入158.22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19.47亿港元,净买入71.50亿港元;港股通(沪)成交843.81亿港元,净买入86.72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为成交金额最高个股,成交额达73.11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成交额为67.23亿港元,中芯国际成交额为59.64亿港元 [1][2] - 紫金黄金国际获最高净买入额17.38亿港元,其股价当日上涨3.80% [1] - 中芯国际遭最大净卖出2.95亿港元,其股价当日下跌2.76% [1][2] - 巨子生物遭净卖出2.38亿港元,股价大跌15.31% [1][2] 资金连续流向 - 小米集团-W获南向资金连续9天净买入,期间合计净买入69.89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和腾讯控股均获连续3天净买入,期间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0.74亿港元和9.18亿港元 [2] 相关ETF动态 - 恒生医药ETF(159892)最新份额为66.7亿份,较前期增加2.2亿份 [5] - 该ETF主力资金净流出1398.9万元 [5]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9:12
沪港通(南向)交易概况 - 2025年10月16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阿里巴巴-W(09988)48.16亿元、小米集团-W(01810)39.95亿元、中芯国际(00981)35.00亿元 [1] - 在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三家公司为紫金黄金国际(02259)+17.38亿元、小米集团-W(01810)+10.20亿元、巨子生物(02367)+4.24亿元 [1] - 腾讯控股(00700)和华虹半导体(01347)出现净卖出,净买入额分别为-2.35亿元和-1195.71万元 [1] 深港通(南向)交易概况 - 2025年10月16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位的公司为小米集团-W(01810)27.27亿元、阿里巴巴-W(09988)24.95亿元、中芯国际(00981)24.64亿元 [1] - 在十大活跃成交公司中,净买入额最高的三家公司为康方生物(09926)+6.03亿元、腾讯控股(00700)+2.40亿元、泡泡玛特(09992)+1.85亿元 [1] - 中芯国际(00981)、巨子生物(02367)和中兴通讯(00763)出现显著净卖出,净买入额分别为-3.49亿元、-6.62亿元和-6640.38万元 [1] 重点公司跨市场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73.11亿元,总净买入额为7.62亿元 [1] - 小米集团-W(0181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67.22亿元,总净买入额超过10.60亿元 [1] - 中芯国际(00981)在两大通道合计成交额达59.64亿元,但净买入总额为负,净卖出约2.95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