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保(01339)
icon
搜索文档
人保寿险廊坊市中心支公司被罚款31万元 因对代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等2项违规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11:20
行政处罚概述 -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中心支公司因对代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风险排查不到位受到警告并被罚款31万元 [1][2] - 时任公司总经理刘金辉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受到警告并被罚款11万元 [1][2] - 时任公司总经理宋红伟对可疑线索排查不到位负有责任受到警告并被罚款2万元 [1][2] - 代理制业务员姜圆圆因存在欺骗投保人行为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1][2][3] 违规行为细节 - 公司层面主要违规行为包括对代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和风险排查不到位 [1][2] - 个人层面违规行为涉及管理层对代理人员管理、风险排查及可疑线索排查的责任缺失 [1][2] - 具体业务人员存在欺骗投保人的不当行为 [1][2][3] 监管处罚结果 - 行政处罚决定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廊坊监管分局作出 [2] - 处罚措施包括对公司及个人的警告、罚款以及对个人的行业禁入 [1][2][3] - 罚款金额总计44万元,其中公司罚款31万元,个人罚款分别为11万元和2万元 [1][2]
中国人保涨2.11%,成交额2.5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71.8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2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公司股价上涨2.11%至8.73元/股,成交金额2.50亿元,换手率0.08%,总市值3860.7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1.80万元,特大单净买入890.05万元(买入2158.73万元,卖出1268.68万元),大单净卖出18.26万元(买入4080.90万元,卖出4099.16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涨17.34%,近5个交易日上涨6.85%,近20日上涨7.12%,近60日上涨5.1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综合性保险集团,通过六大分部运营:财产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总部及其他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财产保险83.28%,人寿保险10.22%,健康保险5.84%,总部及其他3.93%,资产管理0.4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非银金融-保险Ⅱ-保险Ⅲ,概念板块包括低市盈率、中特估、中字头、H股、大盘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增长16.94%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3.04万户,较上期减少13.66%,人均流通股282,774股,较上期增加16.38% [3]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435.0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22.00亿元 [4]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股东,持股3.50亿股,较上期减少684.83万股 [4]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五大股东,持股5696.20万股,较上期增加342.22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第八大股东,持股4056.00万股,较上期增加311.05万股 [4] -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A(180012)新进为第十大股东,持股3239.97万股;华夏沪深300ETF(510330)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4]
港股异动丨内险股集体上涨 中国人寿涨超4% 中国平安涨超2%
格隆汇· 2025-10-21 09:52
港股内险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内险股出现集体拉升上涨行情 [1] - 中国人寿股价上涨4.17%领涨板块,中国太平上涨3.46%,新华保险上涨2.61% [1] -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财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及友邦保险均录得超过2%的涨幅 [1] 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 - 上市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呈现向好态势 [1]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财险等行业巨头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1] - 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40%,其中中国人寿预增幅度达到50%至7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投资的亮眼表现是拉动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1] 机构观点与政策环境 - 多家券商机构对保险板块持乐观态度,认为“资负共振”有望推动估值与业绩同步提升 [1] -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 [1] - 政策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1]
67万买的奔驰投保52万,被严重追尾后几乎报废,其保司却只赔24万
齐鲁晚报· 2025-10-21 08:58
事件概述 - 一名车主驾驶的梅赛德斯-奔驰EQS450+在高速上发生严重追尾事故,车辆接近全损,维修费用高达53万元 [1][6] - 交警认定车主无责,对方车辆负全责 [5] - 车主于2023年2月以675,552元购买该试驾车,并于2025年3月投保了520,410元的车损险 [6] - 责任方保险公司(中国人保)仅同意按二手车市场价赔付约24万元,与车主投保金额产生巨大差距 [6] 保险理赔原则冲突 - 责任方保险公司(中国人保)的理赔依据是“损失填补原则”,即按事故发生时车辆的实际市场价值赔偿,评估同款二手车市价约为24万元 [7][8][10] - 车主承保方(太平洋保险)的车损险保额520,410元,是基于新车购置价并乘以折旧系数测定 [7][9] - 行业惯例指出,通过自己保险公司理赔是“保多少,赔多少”,而通过对方保险公司理赔则是“值多少,赔多少” [7][10] 车辆属性与价值评估 - 涉事车辆法律上被认定为二手车,因其已完成从4S店到个人的所有权过户 [7][11] - 车辆实际价值评估需综合考虑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和市场折旧等因素,但当前系统对试驾车等非标准车辆的估值精度存疑 [10][11] - 根据《保险法》,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部分无效,承保方有责任在承保环节审慎核价 [10][12] 行业问题与解决路径 - 事件暴露出车险行业承保时核定的保额与出险理赔依据的实际价值可能存在巨大差距的问题 [9] - 行业需要更精细化、更透明的价值评估标准,特别是对于非标准二手车 [10] - 建议的解决路径包括要求保险公司提供详细评估报告、委托第三方机构重新鉴定价值、通过投诉调解或法律诉讼解决争议 [12][13]
有了农业保险心里踏实
河南日报· 2025-10-21 07:19
农业保险理赔进展 - 截至10月16日,河南省秋粮保险已支付赔款11.5亿元,其中预赔款占比高达80% [1] - 当前全省秋粮保险理赔进度已超过60%,赔款迅速直达受灾农户 [1] - 保险业已出动查勘员2423人、农业专家1295人,投入查勘车1190辆、无人机321架以应对查勘难度 [2] 金融支持秋粮收获 - 全省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当年累计发放“三秋”贷款178.27亿元 [1] - 贷款资金支持了4.63万户涉农经营主体开展秋粮收割、烘干、收储等关键环节 [1] - 银行业围绕秋粮收获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1] 多部门协同机制 - 财政部门加快保费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提供定损指导并出具专业鉴定报告 [2] - 金融监管部门督导理赔合规性,地方金融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资金有兜底、定损有依据、理赔有支撑、进度有保障”的工作闭环 [2] - 建立协同机制并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实现“理赔+承保”无缝衔接 [1][2] 保险机构应对措施 - 各保险公司全面开通秋粮理赔绿色通道,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以确保电话畅通 [2] - 面对连阴雨天气导致的查勘难度,行业强化科技赋能,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开展查勘定损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现场督导会,推动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中原农险等保险总公司向河南等受灾地区倾斜资源 [2] 赔款用途与后续规划 - 秋粮赔款可用于农户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及修复农机设备,直接保障冬小麦及时播种 [3] - 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紧盯理赔进度,动态跟踪案件进展,并提前谋划冬小麦保险承保 [3] - 通过“理赔+承保”无缝衔接,以金融力量筑牢“中原粮仓”安全防线 [3]
从风险“减震器”到发展“助推器”:新疆保险七十载护航之路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0 18:48
新疆的稳定,关乎西北稳定,更关系全国大局。因此,保险业在新疆的首要价值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化解民生痛点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守护万千 家庭的"小确幸",汇聚成边疆稳固的"大平安"。 1. 民生安全网:医保托底的金融活水润泽边疆 在自治区构建覆盖全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商业保险机制充分发挥其精算技术、风险管理和服务网络的专业优势,将金融"坎儿井"的活 水引向民生保障的广袤田野。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边疆治理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在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清华金融评论》随中国人保集团一同 走进新疆,看这片占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辽阔疆域,在七十年间发生的深刻变迁。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业始终以"金融戍边"、服务边疆为己 任,为新疆的繁荣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金融系统以更强担当、更强使命与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政治性、人民性贯穿金融工作全过程,为维护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雪域高原到戈壁绿洲,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发展所需,融入天山南北的每一寸发展脉络。 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业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已实现深刻跨 ...
上市险企三季报接连“预喜”,中国人寿最高预增70%
南方都市报· 2025-10-20 13:07
上市险企业绩预增 - 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至731.66亿元,增幅50%至70% [2]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增幅45%至65% [2] - 人保财险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预计在40%至60% [2] - 受业绩预增利好提振,保险板块股价高开,中国人寿涨4.09%,中国太保涨2.18%,中国平安涨1.61%,中国人保涨1.53%,新华保险涨1.22%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资产端 - 权益投资表现亮眼是拉动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A股市场回暖,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达12.88% [3] - 中国人寿通过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投资收益同比显著增长 [3] - 新华保险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增配抵御低利率环境的优质资产,投资收益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提升 [3] - 人保财险在保持流动性安全前提下适度增配优质权益类资产,总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较大 [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投资股票资金余额2.87万亿元,较年初增超6000亿元,占比8.81%,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高点 [7][8]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合计投资股票余额超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 [8]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 - 行业保费规模整体保持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 [4] - 2025年前9个月,中国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5] - 2025年前9个月,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9% [5] - 上市险企加速产品结构转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成为发力重点,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5] - 产险领域呈现提质增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均明显改善,承保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5]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券商机构对行业后续表现持乐观态度,认为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将持续改善险资资产端收益预期 [6] - 2025年三季度主要股指上涨,长端利率阶段性回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6月末提升21.4bps至1.86%,对保险服务业绩构成利好 [6] - 政策持续鼓励险资入市,方案明确提出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7] - 推动商业保险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其长期稳健经营,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7] -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鼓励下,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有望持续提升 [9]
投资收益大幅提升,险企龙头三季度利润大超预期
选股宝· 2025-10-20 08:31
公司业绩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68亿元至1777亿元 [1] - 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约1159-1368亿元,同比增长75%-106% [1] -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1]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1] - 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1] - 上半年股票+基金合计投资规模970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6% [1] - 上市险企权益投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1] 行业负债端分析 - 预计全年新业务价值维持较快增速 [1] - 预定利率下调将推动分红险转型进程加速,利好负债成本继续改善 [1] - 下调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银行存款,具有相对吸引力 [1] - 对2026年新单保费持乐观预期 [1] 行业估值与投资前景 - 保险板块资负两端均有改善,板块估值与公募持仓仍处低位 [1] - 长端利率企稳利好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若后续持续上行则大幅利好保险股估值继续修复 [1] - 目前板块估值和公募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 [1] 同业公司动态 - 中国平安地产风险逐渐出清且银保增速强劲 [1] - 中国人保经营仍较为稳健 [2]
中国人保 五年来累计赔付支出超1.7万亿元 多领域发展成果显著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00
财务与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930亿元,较2020年增长24% [2]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29亿元,较2020年增长114%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管理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总资产达1.9万亿元 [2] - 公司投资资产规模突破1.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6% [4] - 旗下人保财险保费收入突破5000亿元,排名亚洲前列 [5] - 人保寿险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5%,增速为近9年同期最快 [5] - 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487亿元,在专业健康险公司中保持领先 [5] 保险主业与服务成效 - “十四五”时期公司累计承担保险责任金额12104万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7814亿元 [3] - “十四五”时期日均赔付金额11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2% [3] - 2024年为5542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2.1万亿元 [8] - 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承保面积达3.2亿亩 [8] - 服务新市民1800万人次,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参与率86% [8]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参与率超65%,政策性健康险项目覆盖超10亿人次 [8] - “惠民保”项目覆盖220个地市近1.5亿人次 [8] 创新业务与商业模式 - 构建涵盖13大类200余款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险产品体系 [3] - 牵头成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 [3] - 推出国内首款汽车芯片专属保险“强芯保”及多项首创保险产品 [3] - 在财产险领域推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2024年提供风险减量服务161万次 [9] - 法人业务风险减量服务客户覆盖率突破30%,提供气象预警1464万次、物联预警19万余次 [9] - 在寿险领域搭建“暖心岁悦”服务网络,覆盖14个省区的50家养老机构 [9] - 在健康险领域合作医院5971家、药店22.5万家,2024年开展健康管理服务815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116% [10] 重点领域发展 - 绿色保险领域取得进展,MSCI ESG评级从2020年BB级跃升至2025年AA级 [7] - 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约35%,并推动该业务在中国香港和泰国落地 [7] - 数字保险方面推出生成式AI内容侵权责任险、算力产业链保险等创新产品 [8] - 普惠保险覆盖网约车司机养老计划达129个城市 [8] 经营效率与成本管控 - 财产险近4年综合成本率平均为98.3% [5] - 2025年上半年财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4.8%,创10年同期新低 [5] - 人身险近3年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达91% [6] 改革与数字化建设 - 公司扎实推进“六项改革”,包括公司治理、战略管控、数字化等 [6] - 加快数字化“无悔”项目建设,储备通用AI能力超150项 [6]
2024年寿险产品盘点:增额终身寿依然是市场第一名,已经连续三年夺冠,有一款单品超过500亿!
13个精算师· 2025-10-17 19:04
寿险产品市场格局演变 - 2024年寿险产品销售数量且规模排行第一的是终身寿险,已连续三年夺冠 [2] - 2011-2015年期间两全保险产品销售数量最高,2016-2020年期间年金险产品成为主打,2021年以来终身寿险占据主导地位 [2] - 终身寿险不仅占据前五产品统计数量的第一,并且保费收入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 [2] 行业产品集中度分析 - 2024年寿险行业前五产品保费收入合计达到1.22万亿元,占行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的38.4% [4] - 保险回归保障政策实施以来,前五产品保费占比持续下降,已由2017年的48.4%下降到2024年的38.4% [4] - 2024年"TOP7+1"大型公司产品集中度为26.4%,中小型公司的产品集中度为63.8%,远高于大型公司 [4] 主要产品类型分布与规模 - 2024年终身寿险产品数量188个,保费收入7223.3亿元,每款产品平均保费收入38.4亿元 [22] - 两全保险产品平均保费收入42.3亿元,年金保险产品平均保费收入34.5亿元 [22] - 2024年度百亿大单品共有31款,保费收入介于50~100亿元的产品数量有32款,占比9% [24] 头部产品表现 - 中邮人寿"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以586.7亿元保费位列2024年度寿险公司保费规模第一 [25] - 中国人寿有四款产品进入保费规模前五,包括"国寿鑫耀龙腾两全保险"(373.8亿元)和"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372.2亿元) [25] - 在保费规模前50的产品中,主要是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三类产品 [25] 产品现金流状况 - 2024年寿险公司前五产品的退保金为278亿元,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为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0] - 2024年"TOP7+1"大型公司的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为2.1%,中小型公司平均为2.4% [10] - 在323款有退保金额的产品中,现金流支出收入比率简单平均值为3.6%,加权平均值为2.3% [41] 公司产品集中度排名 - 友邦人寿前五产品收入集中度最低,为16.29%,平安寿险为19.91%,新华保险为23.30% [35] - 产品集中度最高的公司包括恒安标准养老和新华养老,均达到100% [37] - 总体来看,大公司的前五产品保费集中度较低,而中小型公司的产品保费集中度较高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