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工商银行(01398) - 2024 H2 - 业绩电话会
2025-03-29 03:32
分组1 - 2024年年报已发布 [1] 分组2 无 分组3 无 分组4 无 分组5 无 分组6 无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无
银行个贷的不良爆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28 21:29
银行股表现与年报分析 - 邮储银行24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为-0.68%,历史首次负增长,拨备覆盖率大降60%跌破300% [1] - 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从23年1.73%跳升至24年2.21%,增幅28%,不良金额增加100亿至338亿 [2] - 邮储银行个贷不良占比超75%,对公不良占比不足25%,反映个人信贷风险集中爆发 [2] 银行业个人信贷风险 - 招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23年34.95%升至24年35.06%,次级类从74.09%升至79.04%,显示贷款质量下降 [5][6] - 工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同比增48%至1.27%,农行增50%至1.39%,建行增67%至1.59% [8] -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腰斩,主因零售信贷风险成本增加 [10] - 个人信贷不良大增具有普遍性,与居民债务周期、地产周期相关 [14] 保险资金动向 - 新华与国寿500亿私募大基金年化收益率约6.5%,主要配置高股息A股和港股 [21][22] - 险资示范效应显著,后续千亿级资金可期 [23] - 30年国债尾盘异动或因保险机构调表需求,230023券交易激增 [25][26] 市场热点观察 - 全球风险资产普跌,日本韩国股市跌幅超过A股,黄金创历史新高 [18] - 新华保险披露500亿私募基金年末净资产527亿,收益率5.4% [20][21] - 表韭系列组合在债市和量化策略方面进行跟投,利用避险情绪布局 [31] 银行业核心问题总结 - 银行面临利差收缩和个人信贷不良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 [13] - 对公不良增速下降可能因核销资源倾斜及地方隐性债务化解 [13] - 消费信贷政策应以纾困为主而非刺激,反映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 [14] - 低利率环境对债市有利但大幅降息不现实,需平衡银行息差压力 [14]
ICBC(01398) - 2024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8 18: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近49万亿元,客户贷款超2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3万亿元,客户存款近35万亿元,较上一年末增加超1.3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7861亿元,净利润3669亿元,净息差1.42%,成本收入比29.43%,资本充足率19.39%,较年初提升29个基点,不良贷款率1.34%,拨备覆盖率214.91 [5][6] - 2024年增加股息支付频率和次数,首次支付中期股息511亿日元,完成公司治理程序后,还将安排年末股息587亿日元 [7] - 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下降10亿日元,营业收入下降0.5%,降幅为同业最小,净利润增长0.5%,A 股和 H 股股价分别上涨44.36%,A 股和 H 股股息收益率分别为5.32%和7.49% [25][26] - 2024年末净息差1.42%,较上年末下降19个基点,较年中下降1个基点 [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科技金融 - 截至2024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3万亿韩元,科创企业股权融资超700亿韩元,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保持国内领先 [9] 普惠金融 - 2024年末余额2.9万亿元,客户增长超40% [10] 养老金融 - 2024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近5万亿日元,55岁以上客户超2亿日元,养老基金账户和存款金额保持市场领先 [10] 数字金融 - 核心行业贷款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末手机银行月活用户超2亿,工银 e 生活月活用户达1930万,开放银行年交易量超375万亿美元,将行业首个十亿级大模型应用于超20条业务线和200个用例,承担超4万人的年度风险 [14] 国际业务 - 2024年末海外机构税前利润超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总资产超4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 [48] 跨境电商支付结算 - 自推出以来,跨境电商支付结算金额近1万亿元,服务超10万家小微电商企业 [5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承销39只熊猫债,总发行规模1015亿日元,同比增加66%,市场份额55% [5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机构,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业务布局、数字化增长动力、多元化业务结构和生态基础五项转型,提升各业务领域的价值创造、市场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风控能力 [4][5] - 2025年,公司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发挥银行引领作用,深化五项转型,注重打造清洁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平衡可持续的损益表,协调资产、资本和资金,存款和收入,实力、质量和规模,平衡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确保关键经营指标稳健,为国内外股东创造稳定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18][19] - 公司推出2025年“转身行动”,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综合创新产品体系,巩固全球结算安全基础,支持外贸新业态 [5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展望2025年,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不断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前景更加光明,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深化五项转型,确保关键经营指标稳健,为股东创造价值回报 [17][18] - 预计2025年净息差仍将下降,但降幅较去年收窄,资产端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负债端成本控制效果逐渐显现,公司将继续优化资产配置,加强成本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合理水平 [65][66] - 预计2025年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可控,公司将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精准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构建智能风控防火墙,确保各类风险可控,关键领域风险得到控制,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44][4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ESG和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业务发展,巩固ESG治理,持续改善ESG信息披露 [17] - 公司作为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国主席单位,积极推动相关机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5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2024年业务亮点及2025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展望 - 2024年业务亮点体现在价值创造、业务发展和变革三个方面。价值创造上,净利润增长0.5%,营业收入降幅同业最小,股息分配领先;业务发展上,总资产稳定,净资本充足,在IT和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清理高成本贷款,不良贷款率下降;变革方面,公司具有韧性,业务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和子公司业务有增长潜力,将继续服务实体经济,利用AI和金融科技创造价值。对于2025年,无法做出前瞻性预测,但公司将坚持五项转型,管理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好回报 [25][27][37] 问题2:资产质量关注行业和地区,个人业务贷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不良贷款上升的措施及2025年资产质量展望 - 2024年集团不良贷款率1.34%,较去年末下降2个基点,国内分行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1.5%,较去年末下降27个基点,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4.99%,较去年末下降38个基点。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包括优化增量、防控风险、分散风险和治理等。对于零售业务,虽不良贷款率上升但可控,公司加强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和信贷管理能力。展望2025年,公司将继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精准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预计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可控 [39][40][46] 问题3:2024年推动国际化运营高水平开放的新进展及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措施 - 2024年国际化运营高质量发展,全球运营稳定进步,海外机构税前利润和总资产增长;服务外贸外资,发放融资4.8万亿元,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海外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超1.45万亿日元,集团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9.8万亿元;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相关机制建设。对于外贸新业态,公司推出2025年“转身行动”,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综合创新产品体系,巩固全球结算安全基础 [47][48][52] 问题4:新资本监管规定实施一年后,股息分配政策是否有变化 - 公司重视资本管理,2024年末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5.36%和19.39%,较年初提升19个基点和29个基点。公司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超1900亿元,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在股息分配政策上,公司始终致力于服务股东,自2006年上市以来持续派发现金股息,近年来分配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股息分配。未来,公司将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平衡市场地位、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保持稳定的股息分配政策 [58][60][62] 问题5:如何预见2025年净息差表现及转折点,LPR是否会继续下降 - 预计2025年净息差将下降,但降幅较去年收窄。资产端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负债端成本控制效果逐渐显现。公司将继续优化资产配置,加强成本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合理水平。对于LPR趋势,基本判断是2025年LPR将继续下降,其由市场供求、商业银行报价和央行货币政策共同决定,变化旨在平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银行盈利能力和宏观风险防控 [65][67][69] 问题6:2024年总投融资去向,对实体经济开局支持情况,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科技金融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措施,以及ICBC DICBC结构建设新突破 - 2024年投融资主要投向五个重点领域,包括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同时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的支持,推动信贷结构转型。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加大支持力度,发放新贷款超840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方面,提供融资支持、创新服务和综合保障;发展科技金融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升级服务机制和加速服务创新;ICBC DICBC结构建设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倡议,完成开源大模型DeepSeq本地部署并集成到自有系统,构建企业级金融大模型技术 [73][76][82]
工商银行(0139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6:3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净收入637,405百万元,较2023年的655,013百万元有所下降[6]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9,397百万元,较2023年的119,357百万元减少[6] - 2024年营业收入786,126百万元,较2023年的806,458百万元降低[6] - 2024年净利润366,946百万元,较2023年的365,116百万元略有增长[6] - 2024年末资产总额48,821,746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44,697,079百万元增加[6] - 2024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78%,较2023年的0.87%下降[7] - 2024年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9.88%,较2023年的10.66%降低[7]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34%,较2023年的1.36%略有下降[7] - 2024年资本充足率为19.39%,较2023年的19.10%有所提高[7] - 2024年全年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增长0.5%[12] - 2024年营业收入7861.26亿元,下降2.5%,其中利息净收入6374.05亿元,下降2.7%;非利息收入1487.21亿元,下降1.8%[18] - 2024年营业费用2421.55亿元,增长1.4%,成本收入比29.43%;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66.63亿元,下降16.0%;所得税费用548.81亿元,下降3.5%[18] - 2024年利息净收入6374.05亿元,比上年减少176.08亿元,下降2.7%,占营业收入的81.1%;利息收入14279.48亿元,增加229.09亿元,增长1.6%;利息支出7905.43亿元,增加405.17亿元,增长5.4%[19] - 2024年非利息收入1487.21亿元,较上年减少27.24亿元,下降1.8%,占营业收入比重18.9%[3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93.97亿元,减少99.60亿元,下降8.3%[30][31] - 其他非利息收益393.24亿元,增加72.36亿元,增长22.6%[30][32]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57.39亿元,比上年减少230.69亿元,下降15.5%[34] - 所得税费用548.81亿元,比上年减少19.69亿元,下降3.5%,实际税率13.01%[35] - 2024年末总资产488217.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246.67亿元,增长9.2%[39] - 2024年末总负债448,344.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139.89亿元,增长9.6%[66] - 2024年末股东权益合计39872.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06.78亿元,增长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39698.41亿元,增加2129.54亿元,增长5.7%[78] - 2024年集团实现净利润3669亿元,同比增长0.5%[179] - 2024年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94亿元,总量同业领先[181] - 2024年集团差旅费、会议费、车船使用等行政费用同比下降约8.3%[183] - 2024年单位营销费用撬动收入的比例同比提升2.8%[183] 各业务线贷款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8,372,229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26,086,482百万元上升[6] - 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8372.229百万元,较2023年末的26086.482百万元增长8.8%[42][43] - 2024年末各项贷款283722.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857.47亿元,增长8.8%;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266955.81亿元,增加23040.56亿元,增长9.4%[43] - 2024年公司类贷款占比61.6%,票据贴现占比6.8%,个人贷款占比31.6%;2023年对应占比分别为61.9%、4.9%、33.2%[44][45] - 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3370.19亿元,增长8.3%;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040.99亿元,增长3.5%[45][46] - 2024年末正常贷款274186.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6.64%;关注贷款5741.71亿元,占比2.02%;不良贷款3794.58亿元,不良贷款率1.34%[47] - 2024年末公司类不良贷款2766.31亿元,不良贷款率1.58%;个人不良贷款1028.27亿元,不良贷款率1.15%[48] - 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29.09亿元,增长28.3%;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3308.45亿元,增长24.6%[46] - 2024年末关注贷款占比上升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47] - 2024年末公司类不良贷款比上年末减少161.14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23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增加420.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45个百分点[48] - 2024年末总贷款1620.49亿元,不良贷款243.84亿元,不良贷款率1.50%;2023年末总贷款1486.25亿元,不良贷款262.77亿元,不良贷款率1.77%[49] - 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加2758.23亿元,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增加1621.96亿元,增长1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加1213.40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贷款增加1187.60亿元,增长1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增加1164.40亿元,增长6.8%;制造业贷款增加1034.45亿元,增长4.4%[49] - 2024年末按地区划分总贷款2837.22亿元,不良贷款379.46亿元,不良贷款率1.34%;2023年末总贷款2608.65亿元,不良贷款353.50亿元,不良贷款率1.36%[51] - 2024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8154.97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8150.72亿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减值准备4.25亿元;拨备覆盖率214.91%,比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87%,下降0.03个百分点[51] - 2024年末抵押贷款1078.79亿元,占比38.0%;质押贷款379.71亿元,占比13.4%;保证贷款270.88亿元,占比9.5%;信用贷款1107.84亿元,占比39.1%;2023年末抵押贷款1044.43亿元,占比40.1%;质押贷款297.93亿元,占比11.4%;保证贷款271.53亿元,占比10.4%;信用贷款994.75亿元,占比38.1%[52] - 2024年末逾期贷款4067.39亿元,占比1.43%;2023年末逾期贷款3304.24亿元,占比1.27%[53] - 逾期贷款比上年末增加763.15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增加611.91亿元[54] - 重组贷款和垫款1390.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3.63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增加148.03亿元[55] - 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3.1万亿元,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4.4万亿元,对科技型企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余额超700亿元[79] - 2024年末普惠贷款余额2.9万亿元,普惠有贷户增速超40%,各类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55岁及以上长辈客户突破2亿户[79] - 2024年末公司类贷款17482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70.19亿元,增长8.3%;公司存款155074.05亿元,减少7025.23亿元,下降4.3%[81] - 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81] - 2024年末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4.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1万亿元[83] - 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金融监管总局口径)突破6万亿元[83] - 2024年末对公客户1334.8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8.99万户,中型有贷户增长11.6%[83] - 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8933.15亿元,比年初增加6655.63亿元,增长29.9%[84] - 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208.34万户,增加61.66万户[84] - 2024年末个人贷款89577.20亿元,增加3040.99亿元,增长3.5% [92] - 2024年新增贷款投放、债券投资余额均为可比同业第一,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贷款规模保持市场首位[174] - 2024年公司绿色贷款保持同业第一,普惠贷款增量、增速排名可比同业前列,“专精特新”贷款较年初增长超54%[174] - 截至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3.1万亿,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均位列同业首位[186] 投资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利息收入3652.08亿元,比上年增加269.41亿元,增长8.0%,主要是投资平均余额增长14.2%,平均收益率下降18个基点部分抵消规模增长影响[23] - 2024年末公司投资141,535.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039.08亿元,增长19.4%,其中债券136,449.22亿元,增加22,871.95亿元,增长20.1%[59] - 从发行主体结构看,2024年末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比上年末增加16,636.70亿元,增长19.0%;政策性银行债券增加2,851.79亿元,增长35.1%;银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增加3,334.59亿元,增长31.3%;企业债券增加48.87亿元,增长0.7%[61] - 从币种结构看,2024年末人民币债券比上年末增加22,061.98亿元,增长21.0%;美元债券折合人民币增加642.76亿元,增长11.6%;其他外币债券折合人民币增加167.21亿元,增长5.5%[63]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占比分别为7.1%、23.3%、69.6%,2023年分别为6.9%、18.8%、74.3%[64] 存款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公司客户存款348,369.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57.99亿元,增长3.9%,其中公司存款减少7,025.23亿元,下降4.3%,个人存款增加19,759.42亿元,增长11.9%[70] - 2024年末客户存款中,定期存款增加11,018.11亿元,增长5.7%;活期存款增加1,716.08亿元,增长1.3%;人民币存款增加13,085.94亿元,增长4.1%;外币存款折合人民币增加72.05亿元,增长0.4%[70] - 2024年末公司存款定期8349110百万元,占比24.0%;活期7158295百万元,占比20.5%;个人存款定期12077665百万元,占比34.7%;活期6463845百万元,占比18.5%[73] - 2024年末长江三角洲地区客户存款6661782百万元,占比19.1%;珠江三角洲4472710百万元,占比12.8%;环渤海地区9496212百万元,占比27.3%[74] - 2024年末个人存款185415.10亿元,增加19759.42亿元,增长11.9% [92] 其他负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45909.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11.07亿元,增长36.2%[75] - 2024年末卖出回购款项1523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54.49亿元,增长49.6%[76] - 2024年末已发行债务证券20287.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89.45亿元,增长48.1%[77] 各业务线经营成果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A、H股股价(不除权)年度涨幅分别达44.8%、36.4%[12] - 2024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债券投资均新增2.3万亿元[13] - 2024年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贷款增速分别为13.7%、16.7%、19.1%[13] - 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贷户覆盖率提升3个百分点[13] - 2024年普惠贷款、涉农贷款增速分别为29.9%和21.9%[13] - 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8.3%,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2
“DeepSeek风”刮进银行校园招聘计划
南京日报· 2025-03-27 08:01
银行校园招聘计划 - 多家国有银行发布春季校园招聘计划 招聘总人数约4500人 其中工行江苏省分行计划招聘180人 河北省分行120个名额全部用于科技菁英岗 [1] - 招聘岗位主要分为专业英才 科技菁英 客户经理等六大类 科技菁英岗分为数据和研发两个方向 吸纳系统开发 产品研发 用户研究等领域人才 [1] - 工行23家一级分行 9家直属机构和2家综合化子公司参与招聘 报名时间截至3月28日 [1] 科技人才需求 - 商业银行对科技人才需求旺盛 中行招聘涉及总行直属机构 审计分部 境内分行等 其中总行直属机构的5类岗位中 软件中心信息科技 集约运营中心运营科技支持等岗位突出科技关键词 [2] - 建行境内23家一级分行招聘2300多人 科技类专项人才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分析 大数据营销 技术研发 系统运营维护等工作 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3日 [2] - 商业银行加速DeepSeek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 对科技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扩大 [2] 行业趋势 - DeepSeek正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显著变化 将深刻改变行业生态 新兴技术岗位在金融机构将显著增长 [3] - 金融机构需要大量既懂金融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 负责训练信贷评估模型 反欺诈算法以及运用GNNs追踪资金链路等 [3]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3月24日星期一
Wind万得· 2025-03-24 06:35
热点聚焦 - 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增量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 - 合肥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只羊公司整改完成,89项整改措施已落实,符合恢复经营条件[2] 环球市场 - 未来一周全球市场重点关注:AH股财报密集发布(比亚迪、泡泡玛特等)、多国重要经济数据公布、美联储通胀指标、中国央行1.4万亿逆回购到期、博鳌亚洲论坛/中关村论坛开幕、苹果上海开发者活动[4] 宏观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贸易战无赢家,应通过扩大合作解决贸易不平衡,中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6]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将扩大高水平开放,欢迎跨国公司投资[6] - 中央财经办表示将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整治内卷式竞争,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已有效控制[6] - 财政部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以旧换新",资金规模同比翻倍[7] - 工信部将布局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新兴领域,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7]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科技创新高地[7] 国内股市 - 中信证券预测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科技主题将成最佳方向,年中中美政策周期或同步共振[9] - 广州推动"领头羊"计划,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9] - 中信集团与渣打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服务中国产业"走出去"与国际资本"引进来"[9] - 中泰证券2024年新增开户105.08万户(同比+93.12%),南京证券新开户同比+51%,平安证券新增超170万户[10] - 2025年A股并购重组活跃,35家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同比+218%)[11] - 上海机电对恒大应收款较2023年末下降1.04亿元,2022-2024年累计追回4.62亿元[11] - 美的集团与海亮集团战略合作,覆盖海外市场/智慧家居/物流供应链等领域[11] 金融 - 12家基金公司申报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相关主题基金总数达36只[14] - 工行行长表示金融机构需转型为资金/信息/效率综合服务提供商[14] - REITs市场表现强劲,63只中62只年内正收益(平均涨幅超10%),21只股息率超5%[15] - 全市场成立满三年基金共877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仅1/3跑赢业绩基准[15] 楼市 - 绿地集团董事长建议稳定不动产/股权资产价格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17] 产业 - 小鹏汽车董事长预测L3智驾将进入"iPhone4时代",未来技术差距将显著扩大[19] -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人均3平方米),"十四五"已建成体育公园1102个[19] - 河南计划3年内5G基站超27万个,个人用户普及率超90%,工业渗透率达45%[19] - 宇树科技CEO表示家用人型机器人短期内难以商业化[19] 海外 - 世贸组织总干事驳斥美国"贸易吃亏论",指出其在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优势[21] - 英国投资6亿英镑培训建筑工人以解决技能短缺,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计划[21] 国际股市 - 马斯克称V3星舰设计完善中,SpaceX目标12个月内实现每周发射(单次运载100吨)[23] - 奔驰计划2027年前在中国推出7款专属车型,展开最强产品攻势[24] 商品 - 中钢协副会长强调需关闭新增产能入口解决钢铁行业供需矛盾[26] - 甲醇港口库存降至80.01万吨(周环比-11.1万吨),整体处于去库状态[26] - 必和必拓CEO预测未来十年全球铜供应缺口达1000万吨,需1.8万亿元资本支出[26] 债券 - 财政部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管理新机制[28] - 中央财经办表示将继续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隐性债务化解[28] 外汇 - 对冲基金押注美元走软的头寸规模达9.32亿美元[30] 重要经济日程 - 重点关注:全球多国PMI数据、中国央行逆回购到期、美俄会谈、港股杠反产品上市、华为云出海峰会[32][33]
银行业周报(20250310-20250316):提振消费促进需求回暖,资产质量趋稳-2025-03-16
华创证券· 2025-03-16 22: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提振消费为当务之急,需求端回暖将稳住资产质量及贷款收益率 政策传导到经济数据验证仍需时间,但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有利于稳定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预期、同时也释放后续信贷稳定增长和信号 若本轮政策能有效促动地产和消费回暖,看好顺周期策略空间和机会,考虑中期分红已实质性落地,当期板块红利策略逻辑未变[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行业新闻 - 银行业: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 2月末,M2同比增长7%,M1同比增长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 2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2] - 国内宏观资讯:央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 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探索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健全房地产金融制度[12] - 国外宏观资讯:美国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日本最大工会劳动组合总联合会表示,2025财年平均工资涨幅为5.46%;英国1月三个月GDP环比升0.2%,1月GDP同比升1.0%,1月制造业产出环比降1.1%,工业产出环比降0.9%;德国2月CPI终值同比升2.3%,环比升0.4%[11][15] 上市银行重要公告 - 平安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减少10.93%;利润总额547.38亿元,同比减少5.16%;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增幅 -4.19% 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50.71%,较上年末下降26.92个百分点[14] - 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因工作调整,于2025年3月10日辞去其所担任的本行副行长职务[14] - 浙商银行首席信息官王超明因分工调整,辞去本公司首席信息官职务,辞任后仍将继续担任本公司行长助理职务[14] 重点公司逻辑分析 - 宁波银行营收在净利息收入支撑下增速小幅向上,业绩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预计2024E/2025E/2026E净利润增速为5.9%/9.8%/10.7%,当前股价对应24E/25E PB 0.88X/0.78X,给予2025年目标PB 0.90X,对应目标价29.96元,维持“推荐”评级[17] - 江苏银行所处区域经济发达、客群优质,各项经营指标稳健向好,拨备有释放利润空间 预计2024 - 2026营收增速为6.3%/4.0%/9.6%,净利润增速为10.2%/7.3%/7.9%,当前股价对应2025E PB在0.64X,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PB 0.72X,对应25年目标价10.22元,维持“推荐”评级[17] - 常熟银行业绩保持较高增速,息差降幅收窄,资产质量边际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仍较强 预计2024 - 2026营收增速为11.4%/12.4%/13.7%,净利润增速为17.2%/19.9%/19.4%,当前股价对应2025E PB在0.67X,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PB 0.75X,对应25年目标价8.00元,维持“推荐”评级[17] - 瑞丰银行三季度营收、利润延续稳定高增长,信贷需求回暖,息差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改善,全年业绩有望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 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增速为6.7%/6.4%/10.8%,2024 - 2026年净利润增速为10.8%/9.4%/10.0%,当前估值仅0.51x25PB,给予25年目标PB为0.67X,对应目标价为6.73元,维持“推荐”评级[17] 数据追踪 - 国债和地方债发行:2025/3/10 - 2025/3/16新发国债3,378.1亿元,环比上周 - 604.3亿,净融资 - 820.7亿;新发地方政府债867.1亿元,环比上周 - 1,308.13亿,净融资501.55亿[4] - 同业存单:2025/3/10 - 2025/3/16银行净融资额3,946.4亿,单周同业存单发行量11,530.2亿 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占发行32%/26%/36%/4%[4] - 票据利率:半年国股行直贴周平均利率1.30%,转贴利率1.22%,分别较上周 - 2bp/ - 2.2bp[4] - 市场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3%,环比上周 + 3.15bps,余额宝7D收益率平均1.28%,环比上周 - 7.52bp[4] - 银行板块表现:2025/3/10 - 2025/3/16申万银行指数周涨1.41% 其中A股涨幅靠前的是华夏银行(+5.99%)、宁波银行(+4.67%)等;A股跌幅靠前的是齐鲁银行(-4.13%)、中国银行(-0.92%)等;H股涨幅靠前的是郑州银行(+6.85%)、中信银行(+5.25%)等;H股跌幅靠前的是渣打集团(-5.15%)、东莞农商银行(-3.54%)等[4]
500亿,中国银行科创母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14 17:29
中国银行科创母基金扩容 - 中国银行宣布将旗下科创母基金规模扩容至超500亿元,形成"耐心资本"的长期价值 [2] - 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70%资金用于出资科创子基金,30%用于直接投资优质科创项目 [2] - 首批覆盖天津、合肥、深圳、济南、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八个城市 [2] 银行资金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参与 - 银行资金正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LP领域越发重要的参与者,银行理财市场是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中规模最大、投资者覆盖面最广的类别 [3] -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3] - 2021年底银保监会发布指导意见强调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 [3] 政策支持与试点扩大 - 202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到要探索银行机构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深化合作 [3] -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将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等18个城市,签约金额超过3500亿元 [4]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4] 工商银行股权投资动态 - 2025年3月12日工商银行启动总规模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定位耐心资本,以股为主 [7] - 2024年8月工银投资设立三支基金共计260亿元,包括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75亿)、北京国能工融强链股权投资基金(150亿)和新疆工融双碳股权投资基金(35.01亿) [7] - 2023年8月工商银行与国联集团发起设立百亿母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策略 [7] - 2023年6月工商银行与苏创投共同出资设立200亿元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基金母子基金 [7] 行业影响与展望 - 中国银行科创母基金的高效落地是积极的探索信号,或将带动更多银行系资金作为LP进入股权投资行业 [4] - 长期资金来源一直是制约我国VC/PE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行业期待更多银行系LP为一级市场带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5]
工农中建“四大行”总行组织架构图
数说者· 2025-03-14 07:07
四大行资产规模与财务指标 - 工商银行总资产48.36万亿元,农业银行43.55万亿元,中国银行34.07万亿元,建设银行40.92万亿元[1] - 工商银行营收6,264.22亿元,净利润2,704.75亿元,不良贷款率1.35%,拨备覆盖率220.30%[2] - 农业银行营收5,402.12亿元,净利润2,152.62亿元,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302.36%[2] - 建设银行营收5,690.22亿元,净利润2,571.12亿元,不良贷款率1.35%,拨备覆盖率237.03%[2] - 中国银行营收4,783.48亿元,净利润1,874.89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拨备覆盖率198.86%[2] 工商银行组织架构 - 总行设33个内设部门和9个直属机构,合计42个部门[4] - 直属机构包括银行卡业务部、贵金属业务部、票据业务部等专业化部门[4] - 审计部实行双线汇报机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汇报[4] - 控股子公司覆盖金融租赁、基金、保险、理财等综合金融业务[4] 农业银行组织架构 - 总行设40个部门,突出"三农"服务特色[8] - 专设乡村振兴金融部、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等涉农部门[8] - 审计局设立10个独立审计分局,与37家一级分行保持独立性[8] - 部门设置体现普惠金融导向,如三农与普惠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中心[8] 中国银行组织架构 - 总行设36个部门和9个直属机构,合计45个单元[11] - 部门设置突出国际化特色,设有全球化办公室、全球市场部等专属机构[11] - 审计局实行董事会与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双线汇报机制[11] 建设银行组织架构 - 总行设40个部门,分为公司金融、资金资管等六大业务板块[14] - 专营机构包括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信用卡中心等[14] - 子公司布局全面,涵盖金融租赁、保险、期货、信托等11个金融领域[14] - 审计部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保持独立监督职能[14]
800亿,银行系科技创新基金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13 16:56
工商银行金融支持民营企业 - 工商银行与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金融助企 提质向新"推进会 宣布设立总规模8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 定位耐心资本 以股为主 股债贷保联动 重点支持硬科技和民营经济 [2] - 工商银行未来3年计划为民企提供不低于6万亿元投融资 支持企业坚守主业和做强实业 [2] - 银行系资金加速涌入一级市场 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被视为行业重要活水 [2] 银行资金参与股权投资行业趋势 - 工商银行系资金近两年频繁参与股权投资 包括2024年8月设立三支基金(75亿绿能基金 150亿强链基金 35 01亿双碳基金) 合计260亿元 [4] - 2023年工商银行与国联集团发起百亿母基金 采用"母基金+直投"策略 [4] - 2023年6月工商银行与苏创投共同设立200亿元苏州产业创新集群母子基金 重点投向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先进材料四大产业 [4] 政策支持银行参与股权投资 - 2021年银保监会发文支持商业银行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出资创业投资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 [5] -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探索银行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深化合作 [5]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扩大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至18个城市 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 [5]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所在省份 并支持保险资金参与 [5] 其他银行系资金动向 - 2024年8月中国银行设立300亿元科创母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领域 [5] - 2024年5月六大银行合计出资1140亿元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总规模3440亿元) [5] 行业展望 - 银行资金有望成为私募股权领域重要LP 其长期资金属性可缓解行业"长钱"短缺问题 [6] - 行业期待更多银行系资金进入一级市场 提供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6] 其他行业活动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将于2025年4月在阿联酋举办 由全球母基金协会主办 [8][12] - 2024全球最佳母基金机构榜单揭晓 [14] - 第三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在瑞士举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