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鸭(香港)(01458)

搜索文档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业绩下滑,卖不动了
新京报· 2025-05-08 20:18
行业现状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总营收105亿元,同比减少14亿元,净利润均下滑[3] - 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13.84%),净利润2.27亿元(-34.04%)[3] - 煌上煌营收同比下降9.44%,净利润同比下降42.86%[3] - 周黑鸭营收同比下降10.7%,净利润同比下降15%[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近九成消费者有吃卤味习惯,20.3%每月消费,但连锁品牌销量下滑[10] - 61.73%消费者单次卤味消费预算集中在20-49元区间[14] - 80%消费者减少连锁品牌购买频次,仅3.63%增加消费[19] - 85.5%消费者认为卤味价格过高是销量下滑主因[20] 价格问题 - 绝味鸭脖单价55.56元/斤,较2019年上涨30%[17] - 周黑鸭鸭脆肠单价124.5元/斤,超过进口车厘子价格[17] - 素菜类卤味价格达菜市场3倍(如莲藕28元/斤)[17] 门店调整 - 煌上煌和周黑鸭2024年各关店700-800家[9] - 绝味食品2024年上半年关店近1000家[10] - 部分门店因租金压力及竞争加剧(如紫燕百味鸡等新品牌)被迫关闭[10] 企业策略与挑战 - 绝味食品2024年毛利率提升5.94%至约30%,但销售费用达6.67亿元创新高[24] - 品牌通过联名营销(如周黑鸭×兵马俑、煌上煌×王者荣耀)吸引年轻消费者[24] - 加盟体系分层利润分配模式被指阻碍终端降价[24] -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如异物、变质投诉)影响复购率[24]
迷茫的卤味三巨头:业绩滑坡、策略失灵与看不到的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46
行业现状 - 卤味三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面临业绩集体下滑,绝味迎来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13.84%),周黑鸭(-10.66%)和煌上煌(-9.44%)同样承压 [2][8][10] - 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增长:绝味(-34.04%)、周黑鸭(-15.03%)、煌上煌(-42.86%)[10] - 门店收缩趋势明显:绝味16个月净减少超3800家,周黑鸭净减少785家,煌上煌净减少873家 [11] 核心问题 - 价格失衡: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售价抬高,但成本回落后未能及时下调价格,引发消费者对"价格刺客"的负面评价 [4][5] - 外部竞争加剧:休闲零食店、社区卤味摊、现制热卤品牌从价格、品类和体验多维度挤压传统卤味市场 [5] - 加盟体系失效:单店盈利模型崩溃,加盟商信心动摇导致体系进入"自我削弱"螺旋 [7] 战略失误 - 绝味投资失利:2023年股权投资5个标的中仅1个收益为正,合计亏损1.06亿元;2024年上半年投资项目全部亏损,28个项目中6个存在回收风险 [15][16] - 周黑鸭渠道误判:社区门店从2022年425家缩减至2024年414家,特许经营加盟店关停656家(占总关店量83.6%)[17][19] - 煌上煌多元化受阻:米制品销量同比减少5400吨(超过卤味减少量),收购的粽子/月饼业务毛利率仅19.22%(远低于行业龙头38.38%)[21] 转型尝试 - 绝味推进AI转型:与腾讯合作发布零售连锁AI大模型,覆盖点餐、店长、会员管理等全链路场景 [22] - 周黑鸭回归经典:创始人重启"锁鲜+散卤"门店模式,强化产品传统口味 [22] - 煌上煌拥抱文旅:试生产卤鹅产品并计划全国推广,蹭热点提升互动体验 [22]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绝味62.57亿(-13.84%)、周黑鸭24.51亿(-10.66%)、煌上煌17.39亿(-9.44%)[10] - 2024年利润:绝味2.27亿(-34.04%)、周黑鸭0.98亿(-15.03%)、煌上煌0.4亿(-42.86%)[10] - 毛利率提升:绝味(+5.94pct)、周黑鸭(+4.4pct)、煌上煌(+5.93pct),主要源于成本回落而非市场修复 [11]
周黑鸭(01458):积极调整,单店拐点已现
信达证券· 2025-04-29 22: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4年营收24.51亿元,同比-10.7%,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15.0% [1] - 公司主动闭店优化门店结构,预计25Q1同店有望企稳提升,门店业务拐点已现 [2] - 供应链优化及成本改善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主业企稳后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2] - 卤味行业头部品牌经过23 - 24年门店调整,单店模型有望逐步修复,开启新一轮发展 [2] - 公司战略重心聚焦单店提效,推动包装食品发力新渠道,产能利用率提升有望推动盈利能力向上 [2][3] - 预计25 - 27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07、0.08、0.10元,维持“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门店情况 - 截至24年年底,公司门店总数3031家,交通枢纽/商圈/社区店/其他分别为355/1752/593/331家,24年门店净关785家,交通枢纽门店净增加 [2] - 24年自营/特许门店平均单店水平分别为84.0/34.6万/家,单店受消费疲软及品类竞争影响同比下降明显 [2] - 24年公司每张采购订单平均消费54.39元,同比下降4.4%,门店消费客单价下降 [2] 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50.12|2,451.03|2,539.47|2,673.68|2,764.62| |增长率YoY %|16.67%|-10.88%|3.61%|5.29%|3.4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百万元)|115.58|98.20|141.01|175.63|208.10| |增长率YoY%|357.13%|-15.03%|43.59%|24.55%|18.49%| |EPS(摊薄)(元)|0.05|0.04|0.07|0.08|0.10| |市盈率P/E(倍)|42.70|37.53|34.56|27.75|23.42| |市净率P/B(倍)|1.25|0.90|1.29|1.24|1.17| [4] 行业情况 - 卤味行业近年面临品类间竞争加剧、消费疲软、传统流通渠道变革等挑战 [2] - 卤味连锁单店水平与门店密度需回归新需求总量下的均衡,头部品牌单店模型有望逐步修复 [2]
难卖的“鸭脖”:卤味三巨头断臂,一年关店数千家
贝壳财经· 2025-04-23 20:4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行业集体走下坡路 [1][5][7] - 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变化、门店布局调整导致行业增速放缓,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3][13] - 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崛起,预包装卤味制品替代现制卤味市场份额,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能力下降 [13] 公司财务数据 - 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8][9]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9.44%),净利润0.4亿元(同比-42.86%),较2020年高光时刻(净利润2.82亿元)大幅下滑 [10][11]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1亿元(同比-10.7%),净利润0.98亿元(同比-15%),较2016-2017年(年度溢利超7亿元)差距显著 [12][13] 门店收缩策略 - 绝味食品门店从2023年底15950家缩减至2024年4月12129家,关闭超3000家,转向"精耕细作"策略 [2][15][22][23][24] - 煌上煌2024年关闭837家门店至3660家,周黑鸭关闭785家至3031家,均淘汰低效门店 [17][18][19][20] - 门店收缩导致销售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但公司称此举为优化门店质量和服务升级 [14][20] 成本与毛利率 - 原材料价格普遍下跌:鸭颈采购价降48.55%,鸭掌降15.25%,鸭翅降13.49%,带动生产成本下降 [25][26] - 绝味食品毛利率提升5.94个百分点至30.79%,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提升5.93个百分点至38.03%,周黑鸭毛利率提升4.4个百分点至56.8% [25][26] - 绝味食品销售费用达6.67亿元(同比+23.31%),其中广告宣传费2.17亿元创纪录,但客单价和销量仍下滑 [27][28][31] 其他影响因素 - 绝味食品连续三年投资收益亏损累计超3.7亿元,煌上煌因子公司火灾损失1616.98万元及商誉减值1074.99万元 [29][30] - 周黑鸭单笔订单平均消费从56.9元降至54.39元,销量从31453吨降至26159吨 [31] - 专家建议企业需创新产品口味、强化差异化定位,通过多渠道营销提升竞争力 [31][32]
周黑鸭(01458):关店提效主业有望企稳,关注新品新渠道表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3 18: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出于对下游消费场景恢复的谨慎性假设,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给予25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41xPE,较当前股价仍有11%的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6] - 2024年精简门店数量提效,2025年主业有望企稳,公司与申唐产业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若运作得当有望成新增长点 [6] - 2024年成本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但费用率提升拖累盈利表现 [6] 报告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22日收盘价2.53港币,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950.79,52周最高/最低2.62/1.37港币,H股市值54.64亿港币,流通H股2159.71百万股,汇率1.0768(人民币/港币)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44|2451|2396|2523|2767| |同比增长率(%)|17|-11|-2|5|1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6|98|137|163|191| |同比增长率(%)|357|-15|40|19|17| |每股收益(元/股)|0.05|0.04|0.06|0.08|0.09| |净资产收益率(%)|2.94|2.71|3.75|4.41|5.10| |市盈率|41.7|37.4|37.0|31.1|26.6| |市净率|1.2|1.0|1.4|1.4|1.4|[5]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51亿,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0.98亿,同比下降15%,拟派息每股0.05港元,合计派息人民币1.02亿,派息率104% [6]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气调包装产品收入同比-5%/+4%/+10%;真空包装产品收入同比+3%/+5%/+5%;其他产品收入同比+40%/+25%/+15%;特许经营收入同比+5%/+3%/+2% [6] - 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7/1.63/1.91亿(前次2025 - 2026年为2.54、3.08亿),分别同比增长40%/19%/17%,最新收盘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7/31/27x [6] - 给予25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41xPE,较当前股价仍有11%的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6] 门店与产品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门店数量3031家,同比减少20.6%,各地区门店数均有减少,自营/特许经营门店数量分别同比下降7.5%/31.3%到1591/1440家,除交通枢纽门店数量增加外其他店数量均同比减少 [6] - 2024年气调包装/真空包装/其他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0.6/2.58/0.97亿,分别同比-13.6%/-1.5%/+66.4% [6]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4.4pct,主因原材料价格回落 [6] - 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4.52/-0.95pct到40.35%/10.6%,销售费用率提升预计主因租金成本提升 [6] - 2024年公司净利率4%,同比下降0.2pct [6] 合并利润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43.63|2451.03|2396.21|2522.97|2766.98| |营业成本(百万元)|-1305.47|-1059.14|-1026.57|-1067.99|-1161.48| |毛利(百万元)|1438.16|1391.89|1369.63|1454.99|1605.51|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百万元)|98.47|21.75|34.09|51.13|35.66| |销售费用(百万元)|-982.97|-988.87|-934.52|-983.96|-1051.45| |管理费用(百万元)|-316.96|-259.76|-253.95|-267.38|-293.24| |财务费用(百万元)|-23.64|-12.46|-3.32|-3.32|-3.32| |应占联营公司损益(百万元)|1.09|-3.50|-3.50|-3.50|-3.50| |除税前溢利(百万元)|214.15|149.07|208.43|247.95|289.65| |所得税(百万元)|-98.57|-50.86|-71.11|-84.60|-98.82| |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15.58|98.20|137.32|163.36|190.82| |净利润(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15.58|98.20|137.32|163.36|190.82|[7]
门店减少2600多家、业绩降至3年最低,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爱啃鸭脖?
观察者网· 2025-04-22 21:51
行业业绩表现 - 绝味鸭脖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 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 扣非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降49% 为近3年最差业绩 [1]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降10.7% 年度利润9820.4万元同比下降15% [1]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降9.44% 归母净利润4032.9万元同比下降42.86% 为近3年最差业绩 [1] - 三家头部卤味企业2024年门店共计减少2603家 其中周黑鸭减少785家 煌上煌减少837家 绝味鸭脖截至去年中期减少981家 [2] 产品定价与成本 - 周黑鸭经典锁鲜卤鸭脖现售价约60元/斤 鸭锁骨约63元/斤 绝味鸭脖半斤装定价29.9元相当于60元/斤 鸭舌约187元/斤 鸭掌约83元/斤 [3] - 周黑鸭2017年每斤均价41.57元 2018年涨至43.8元 8年间单价上涨约18元/斤 涨幅43.3% [3] - 周黑鸭客单价从2018年63.66元降至2024年54.39元 下降9.27元 降幅14.56% [3] - 煌上煌2024年鸭颈采购价同比下降48.55% 冻新鸭下降15.25% 鸭翅中下降16.81% 牛肉成本下降8.4% [5] 盈利能力变化 -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5.93个百分点 整体毛利率提升3.93个百分点至32.95% [5] - 绝味鸭脖整体毛利率提升5.94个百分点至30.79% 其中鲜货类产品毛利率达35.59% [5] - 周黑鸭全年毛利率提升4.4个百分点至56.8% [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休闲卤制品市场规模约1350亿元同比增长8% 鸭脖类产品占比约13%市场规模约175亿元 [7] - 休闲食品市场中传统卤味占比从25%降至18% 新式零食占比上升至45% [7] - 鸭脖行业增速较2021-2022年明显放缓 [7]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对健康零食选择频率超过纵享型零食 30%消费者积极寻找低糖低盐低卡路里零食 [8] - 18-35岁消费人群中认为鸭货"不够健康"的比例达75% 较2020年上升28个百分点 [8] - 鸭脖价格高涨导致性价比丧失 消费者转向衢州鸭头、成都兔头、柠檬凤爪、辣条等平价替代品 [6] 产品创新与营销 - 2024年现制饮品上新2681款新品 其中新茶饮品牌上新1895款 平均每月每个品牌推出4款新品 [10] - 周黑鸭2024年尝试推出麻辣鸡丝、干煸辣子鸡等新品 但新品迭代速度仍然较慢 [10] - 行业营销手段有限 产品卖相不如"漂亮饭"具传播力 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10]
一年关店超3600家!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商业洞察· 2025-04-21 17:01
核心观点 - 卤味三巨头(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面临营收和利润双跌,门店大幅关闭,消费者对高价不满,旧有模式失效 [5][6][7][13] 财务表现 - 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亿元同比下滑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下滑15% [6]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下滑42.86% [6] - 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6] - 2024年Q1绝味食品营收同比下跌11.47%至15.0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7.29%至1.20亿元 [12] 价格问题 - 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约130元/斤,鸭舌约200元/斤 [8]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8] - 绝味食品2022年两次提价,幅度分别为5%和7%-10% [8] - 原材料成本占卤味企业总成本70%-80% [8] 门店收缩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门店净关闭超1700家 [9] - 绝味食品门店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底14969家,再降至2025年4月12129家 [9] - 周黑鸭2024年门店净减少785家至3031家 [10] - 煌上煌2024年门店净减少837家至3660家 [10] - 预计2024年绝味食品净闭店约2000家 [10] 模式问题 - 过度依赖线下扩张模式失效,线上转型不成功 [14][16] - 绝味食品2024年线上营收仅5113.25万元 [16] - 周黑鸭2024年线上营收3.34亿元 [16] - 煌上煌2024年线上销售3.69亿元 [16] - 产品创新不足,仍以经典鸭脖鸭翅为主 [16] 竞争格局 - 新兴品牌如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通过差异化单品抢占市场 [16] - 跨界尝试(椰子水、奶茶、糖果)效果不佳 [17][18] - 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健康值和社交属性 [19]
月入过万,啃不起“零食爱马仕”
凤凰网财经· 2025-04-19 21:44
卤味三巨头现状分析 - 卤味三巨头因价格过高被消费者吐槽,网友称其为"零食界爱马仕"和"卤味金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000万,讨论量1.1万 [1][4] - 2024年上半年三巨头营收和利润双降:周黑鸭营收24.5亿元(同比-10.7%)、净利润9820万元(同比-15%);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9.44%)、净利润4033万元(同比-42.86%);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13.84%)、净利润2.27亿元(同比-34.04%)[2] - 产品单价高企:鸭脖/鸭翅约60元/斤、鸭肠130元/斤、鸭舌200元/斤,周黑鸭锁鲜装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绝味2022年两次提价(5%和7%-10%)[2] 门店收缩情况 - 2024年三巨头净关店超1700家,预计全年绝味关店2000家:绝味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6月14969家(半年-981家),窄门餐眼显示当前仅12129家(10个月再-2840家);周黑鸭2024年门店3031家(同比-785家);煌上煌3660家(较2023年-837家)[5][6][7] - 2025年Q1绝味业绩持续下滑:营收15.01亿元(同比-11.47%)、净利润1.20亿元(同比-27.29%)[7] 商业模式困境 - 传统连锁拓店模式失效:2012-2017年通过快速拓店完成上市,但当前线上消费削弱线下流量,电商布局不足(绝味线上营收仅5113万元、周黑鸭3.34亿元、煌上煌3.69亿元)[10] - 产品创新乏力:长期依赖鸭脖/鸭翅等经典单品,周黑鸭推出干煸辣子鸡、煌上煌开发"独椒戏"猪蹄品牌但未成气候 [10][11] - 跨界尝试效果不佳:周黑鸭推椰子水品牌、绝味试水奶茶业务、煌上煌尝试糖果赛道均未形成突破 [13][14] 新兴品牌冲击 - 盛香亭、王小卤、火号、热卤食光等新兴品牌通过差异化单品(如去骨鸡爪、卤味零食)快速抢占市场并获融资 [12] - 年轻消费者转向关注"性价比/健康值/社交属性",传统卤味品牌形象固化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14]
周黑鸭20250417
2025-04-17 23:4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周黑鸭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战略** - **主业务沉淀**:提升单店经营质量和店效,2025 年一季度同店销售正增长、平均单店双位数增长,目标是同店高单位数增长、平均单店双位数增长,措施包括推新品、加强门店管理和服务考核等[1][2] - **流通渠道拓展**:进入山姆、胖东来等渠道,成立特通业务部,将其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未来储备更多产品适应不同渠道场景[1][2] - **品牌升级与换新**:2025 年进行门店设计、品牌形象及视觉更新,强化内部品质标准及行业标杆价值建设[2][14] - **海外业务发展**:分三阶段发展,2025 年以轻资产贸易形式构建东南亚及港澳代理网络,后续进入欧美澳新日韩市场并完成供应链本土化布局[1][3] - **副品牌业务**: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副品牌业务,扩大口味影响力,赋能主业和支持流通渠道战略[3] - **冷链物流业务**:2025 - 2027 年目标达 10 亿元规模,2025 年至少翻倍到 2 亿元,已进入部分渠道且零食业务发展顺利[2][16] 2. **股东回报** - 实施 4 亿港币回购计划,已回购 3.9 亿港币股份并计划继续回购 - 2024 年派息率提高到 60%,全年利润全额派息,现金流充足、资产负债率健康[1][4] 3. **门店业务规划** - 2024 年关闭 700 多家低效门店,2025 年闭店减少、开店增加但整体数量变动不大,核心是提升单店质量和盈利门店占比(超 80%),预计 2026 年门店数量恢复正增长 - 优化员工效率、提供培训、开展活动,推新品、优化会员权益提高复购率[1][7] 4. **销售表现** - 2024 年二季度以来同店销售逐渐改善,2025 年一季度同比微增,客单价约 54 元,销量为主要增量,目标同店高个位数增长、平均电商双位数增长 - 2025 年一季度同店收入小幅增长,价格略降,客单数量增速快于同店收入增速[1][8][10] 5. **会员运营** - 线上复购率较高且会员数量持续增长,2024 年初起搭建会员小程序、推行储值和活动,引流线下并转化私域流量,加强门店端执行与运营[12][13] 6. **渠道结构** - 商超和流通渠道以定量包装真空产品为主,高端会员店有定制化真空包装产品,零食量贩为补充渠道[17] 7. **新品与新渠道** - 第二个新品上半年确定,一季度未发力,二三四季度预计增加销量,2025 年是新渠道发力元年,目标从 2 亿逐年增长至 10 亿[19] 8. **财务预期** - 预计门店端毛利率维持 55%左右,总体毛利率 50%以上,流通渠道规模效应经营利润率或优于主营业务 - 2025 年稳住业绩,但实现双位数净利率有挑战,长期目标是实现双位数净利率 - 2024 年销售费用率因收入下滑和租金上涨而上涨,2025 年预计改善 - 营销费用占总收入 1 - 2%,2025 年保持该比例并关注投放效率[21][22][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山姆卤料包 2025 年 3 月 20 日上线,一个月内部分地区断货,销量达原有黑鸭味卤汁产品七倍,未来会推其他产品[18] 2. 周总回归担任 CEO,重视战略等管理,引入年轻管理团队,通过抖音直播提升品牌影响力,2024 年直播 200 多场、带货 50 场[26] 3. 公司营销和渠道管理由 CEO 周总、品牌营销负责人和各业务线负责人共同负责[27] 4. 新渠道领导有消费品牌领域经验,曾在正大、怡宝等企业从事渠道运营工作[28]
一年关店近800家,继椰子水后,周黑鸭又做起了调料生意
36氪· 2025-04-17 11:24
文章核心观点 - 周黑鸭2024年业绩下滑亟需寻找新增长点,与申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此前有跨界经验,进入复合调味品领域有协同性但竞争也激烈 [1][5][14] 分组1:辉煌不再,增长失速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的27.44亿元降至24.51亿元,同比下降10.7%;净利润从2023年的1.16亿元降至0.98亿元,同比下降15% [1][2] - 业绩下滑原因是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休闲卤制品消费承压,消费者偏好转向性价比 [2] - 公司启动降价策略,客单均价从2023年的56.9元下调至54.39元,降幅约4.4% [2] - 公司主动收缩阵地,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线下门店总数为3031家,相比2023年底净减少785家,为上市以来首次门店负增长 [4] 分组2:合作方,有看头吗 - 公司与四川申唐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嘎嘎香”系列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5] - 申唐产业创立于2002年,是集复合调料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公司,实力雄厚经验丰富 [7] - 合资公司依托双方优势,通过“卤味+复调”模式打通“即食”与“烹饪”场景,提升用户粘性,开辟潜在市场 [7] 分组3:跨界大户,酷爱整活 - 公司曾联名盐津铺子推出「31°鲜」虎皮鳕鱼豆腐 [10] - 公司联动玛氏推出甜辣味彩虹糖 [12] - 公司与泰国IMCOCO集团联合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及鲜萃粉椰水 [14] 分组4:跨行复调,路好走吗 - 公司进入复合调味品领域与卤味主业有协同性,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过去五年双位数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年增速13.5% [14] - 2024年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达6871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2027年达3367亿元 [14] - 卤制品行业增速放缓步入成熟期,布局复调速食赛道或为好主意 [14] - 复合调味料市场整体分散、头部崛起,天味食品与颐海国际形成双巨头,行业CR3仅为32% [16] - 不同企业在复合调味料市场有不同竞争策略,如天味食品等聚焦特定品类,传统巨头依托主业延伸,区域品牌深耕区域市场 [16] - 推断小龙虾调味料或许将作为公司上新的复调产品之一 [18] - 公司2017年“聚一虾”项目进展不顺利,2022年“小龙虾虾球”销售额超2.3亿元 [20] - 公司跨界做复合调味料需做好品牌形象延展、构建消费信任,建立差异化优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