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跑汽车(09863)
icon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辆
新京报· 2025-10-01 12:5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10月1日,零跑汽车公布最新销量数据。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 辆,同比增长超97%,月销量首次突破六万台大关。10月零跑的旗舰级技术平台和首款旗舰车型D19将 举行全球首秀。 ...
月销超6万,零跑汽车完美演绎 “慢即是快”的长期主义胜利
经济观察网· 2025-10-01 11:14
公司市场表现与里程碑 - 9月单月交付量达66,657台,创中国新势力月交付新纪录,1-9月累计交付达395,516台 [5] - 2024年9月25日第一百万台整车下线,成为继理想后第二家达成百万目标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6][9] - 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的突破仅用时343天,展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9] - 月交付量从1月的2万多台持续上涨,连续突破4万、5万、6万大关,自3月起连续七个月领跑中国新势力 [5][6] 公司发展战略与理念 - 公司发展理念为“做龟兔赛跑中的乌龟,每年进步一点点”,强调稳健步伐和长期主义 [1][23] - 企业定位是从主流市场入手,以颠覆性产品力重塑大众化新能源市场格局,为全球用户带来高品质智能出行体验 [10] - 核心商业策略是“更高配置、更优品质、好而不贵”,通过极致的技术降本和效率提升实现“价值革命” [15] - 公司选择回归制造业本质,不依赖互联网流量玩法,而是通过技术降本掌握成本主动权 [15][16]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秉持核心技术全域自研,推出了八合一电驱,率先实现CTC技术量产,并打造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16] - 全域自研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成本主动权,通过重构BOM成本实现“越级配置”和“成本定价”的平衡 [16] - 技术自研带来的成本可控使得公司能够践行“技术普惠”,让顶配科技进入更多家庭 [16] - 技术自研带来毛利率改善,结合规模化效应摊薄固定成本,形成“技术-规模-盈利”的黄金三角正向循环 [18] 财务健康与商业模式 - 2025年上半年宣布实现半年度盈利,成为中国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17] - 盈利标志着公司跨越“生存线”,进入可持续发展健康通道,证明了商业模式的长期可行性 [17][18] - 销量增长带来更坚实的财务基础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17][18] 产品矩阵与全球布局 - 产品线覆盖A、B、C、D四大系列,构建了完整均衡的产品矩阵,而非依赖单一爆款 [19] - 旗舰之作零跑D19即将全球首秀 [3] - 以“轻资产”出海模式成功撬动欧洲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汽车工业腹地跻身前列 [19] 行业影响与启示 - 公司成功证明在硬核制造业中,围绕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慢功夫”是决定市场地位的“快车道” [22] - “用户价值”是终极护城河,“好而不贵”的极致性价比抓住了消费者理性决策的核心诉求 [22] - “规模化盈利”是生存底线,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必须尽快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22] - 公司的成功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正进入更深刻、更考验内功的新阶段 [23]
新能源车企9月成绩单:零跑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超9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0:59
10月1日,多家车企公布9月新能源汽车交付数据。 岚图汽车:9月交付15224辆,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 持续更新中...... 出品:21财经客户端 南财快讯工作室 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台,同比增长超97%,月销量首次突破6万台。 理想汽车:9月交付新车33951辆。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交付93211辆。截至2025年9月30日,理想 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43.1021万辆。 小鹏汽车:9月共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创下历史 新高。2025年1—9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1.3196万台,同比增长218%。 ...
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1 09:17
每经AI快讯,10月1日,据零跑汽车官微,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台,同比增长超97%,月销量首次突破6万台。 ...
零跑汽车(09863)9月交付量达66657台 同比增长超97%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09:11
公司运营数据 - 零跑汽车9月全系交付量达66,657台 [1] - 9月交付量同比增长超过97% [1] - 月销量首次突破六万台大关 [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旗舰级技术平台和首款旗舰车型D19将于10月举行全球首秀 [1]
零跑汽车进阶密码:盈利+智驾双向突破,解码新势力进化逻辑
中金在线· 2025-09-30 15:41
盈利破局:单车经济学的精细解题 2025 年三季度,零跑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交出两份关键答卷:上半年以 242.5 亿元营收、3303 万元净利 润实现新势力中罕见的半年度盈利,同时在 10 万级车型市场打响智驾 "价格战",将无图智驾功能免费 开放给用户。这家曾靠低价突围的车企,正通过 "成本控制 + 技术下沉" 的双重策略,重新定义性价比 的核心内涵。 头指向智领域的 "价格壁垒"。7 月发布的智能驾驶战略中,其抛出 "10 万 +、自研、无图" 三重筹码: B01 车型首发的 "记忆通行辅助" 功能可实现小区到商场的自动路径复现,为高阶智驾落地提供支撑。 更颠覆行业的是 "终身免费升级" 政策 ——2024 年以来上市的车型均包含后续智驾功能迭代费用,彻底 打消用户 "买得起用不起" 的顾虑。这一策略背后,是全域自研带来的成本底气:核心零部件自研率超 65%,八合一电驱、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智驾配置下放腾出成本空间。 与此同时,旗舰 D 系列全球首搭骁龙双 8797 平台,将舱驾融合算力提升至行业顶级水准,形成 "高低 端双线发力" 的智驾布局。 成长阵痛:规模与口碑的平衡术 不 ...
欧洲车企,走上一条偏裂之路
虎嗅· 2025-09-30 07:46
慕尼黑车展的定位与市场现实 - 慕尼黑车展的规模和影响力被部分中国车企高估,其整体规模仅为上海车展的一半,被戏称为“中国二线车展规模”[1][29] - 车展对缺乏知名度的企业而言,租用展台的实际商业效果有限,更多价值在于向投资人进行广告宣传[31] - 车展的核心受益者始终是财力雄厚的海外车企与外资Tier1供应商,许多欧美车企并未参展[30] 中国车企参展策略与表现差异 - 部分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小鹏、零跑被视为“少数调研派”,其策略侧重于与欧洲政商界联络感情,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33][34][35] - 比亚迪在车展期间举办了针对政商界高净值人士的沟通会,旨在传播其“工程师价值观”[36][37] - 部分中国车企如广汽、东风柳汽、问界的参展策略被批评为“生搬硬套”,直接将国内展台与车型移植过来,未针对欧洲市场进行调整[40][42][43] - 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Open Space展区,仅有比亚迪、小鹏、零跑和阿维塔四家中国OEM参与[54]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中国车企展台主要吸引中国访客与中国媒体,与欧洲本地观众存在隔阂[9][21] - 部分中国公司参展准备不足,出现展台无人接待、工作人员无所事事、无法回答当地媒体专业问题等情况,导致资源浪费[23][24] - 中国车企在展台布置、细节处理(如车辆露天放置、电线裸露)上与海外品牌(如现代汽车)存在显著差距,显示出对产品展示和本地消费者体验缺乏重视[57][58][59][61][62] - 中国主机厂被指出在欧洲市场缺乏对汽车发自内心的喜爱,展示出的野心较为单一,即“只想卖车”,与欧洲品牌展现出的音乐艺术品味和工程美学形成对比[56][69][70][73] 欧洲汽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现状 - 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分布松散且建设进程缓慢,车展上的大功率充电桩多来自欧洲创业公司,如Alpitronic和Eko energetyka[14][15][16] - 在智能化领域,从零部件到算法的整个链条都存在对应的“海外镜像版”公司,但其技术能力被认为仅相当于中国电动车供应链的“初始阶段”[17][18] - 欧洲市场由博世、Mobileye等传统Tier1主导智驾领域,但其技术水平(如仅具备主动安全功能、不会变道)相对落后[74][77][103] - 欧洲产业界更倾向于信任本土供应链,存在“去中国供应链化”的讨论,且欧洲主机厂的竞标体系更青睐本土或英美公司(如Wayve),即便其技术不成熟[89][101][104][105] - 高通、谷歌云、亚马逊云构建的全球车载生态圈中,中国公司参与度极低,取而代之的是松下、Electrobit、Micware等日欧企业[107][108] 欧洲市场的独特性与进入策略反思 - 欧洲市场存在深厚的历史“傲慢”与思想固化,自上而下的电动化改革未见显著成效,2024年欧洲整车与Tier1供应商裁员超5万人并出现电动车工厂产能过剩[3][4][6][7] - 欧洲本土品牌如欧宝、菲亚特在当地市场依然活跃,与中国车企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两个不同的汽车世界[114] - 进入欧洲市场需要摒弃“我很强大”的心态,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审美和商业体系,充分理解本地消费者[120]
零跑汽车(0986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18:0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人民币24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74.1%[8]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人民币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27]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0%[123] - 2025年上半年收益达到242.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8.45亿元增长174.2%[135][1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0.3亿元,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22.1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3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同期为亏损221.2亿元人民币[12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030千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211,736千元显著改善[150] - 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人民币2,211,736千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盈利人民币33,030千元[152] - 净利润为人民币0.3亿元,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22.1亿元[53] - 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3亿元,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20.2亿元[5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3303万元,扭转了2024年同期亏损22.12亿元的局面[13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人民币208.2亿元,同比增长137.9%[28] - 2025年上半年确认为销售成本的存货约为人民币186.552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9.24953亿元增长135.4%[170] - 研发开支人民币18.9亿元,同比增长54.9%[33]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3.0亿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9亿元[53]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299,786千元,较去年同期195,473千元增长53.4%[188] - 总开支增长120%至24,913,212千元,其中原材料及耗材开支达18,615,129千元(同比增长132%)[142] - 雇员福利开支约为人民币29.7亿元[59] - 雇员福利开支增至2,974,680千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工资薪金及花红达2,185,602千元(同比增长123%)[143][6] - 2025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人民币314,96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44,046千元增加29.1%[157] - 2025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人民币18,39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6,175千元增加13.7%[162] 毛利率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为14.1%,较2024年同期的1.1%提升13.0个百分点[8] - 毛利人民币34.3亿元,同比增长3330.0%,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2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34.3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同期的1.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123] 汽车交付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汽车总交付量为221,664台,较2024年同期增长155.7%[10] - 2025年7月和8月的汽车交付量分别为50,129台和57,066台[10] - C10车型自上市至2025年8月31日交付量约17万台,单月最高交付量超过1.5万台[10] - B01车型于2025年7月24日上市,上市37天交付突破1万台[10] 新产品上市 - 新款C10于2025年5月15日上市,价格14万级,是同级别唯一纯电600公里续航和全域800V高压快充产品[13] - 新款C16于2025年6月18日上市,采用CTC2.0和800V方案,提供超2.5万元价值进阶[13] - 全新C11于2025年7月10日上市,近50%核心部件焕新,超110项体验升级和125项越级标配[13] 智驾技术投入 - 2025年上半年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均提升近100%[15] - 高通8650域控组合辅助驾驶方案仅用6个月完成开发并首次应用于B平台车型[15] 销售与服务网络 - 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86个城市,较去年同期新增88城,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和461家服务门店[18] - 2025年上半年单店店效同比提升超50%[18] - 2025年上半年潜客锁单率较2024年底提升2个百分点,全车系到店锁单率提升5个百分点[20] - 2025年上半年门店运营效能同比增长27%[20] - 2025年上半年服务响应快,专属服务群15min响应率99.5%,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21] 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8.6亿元[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8.6亿元,2024年同期为负人民币4.8亿元[8] - 经营现金流净额人民币28.6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25.9亿元[43] - 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3.4亿元[4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8.0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0.82亿元大幅增长3300.5%[132] 现金及资金结余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等资金结余为人民币295.8亿元[9] - 现金及等价物等流动资产达人民币295.8亿元[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4.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63.8亿元人民币略有增加[126]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4.6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1.98亿元下降29.7%[1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465,338千元,受限制现金为人民币2,540,016千元,定期存款为人民币12,722,808千元[189] 资产和债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462.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76.5亿元人民币增长23.0%[1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3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00.7亿元人民币增长29.2%[126]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667,584千元,较期初2,374,152千元增长12.4%[190] - 非流动借款增加至1,214,645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0.3%[19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23,327,766千元,较期初增长23.4%[198] 海外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出口20,375台,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一[24] - 零跑国际在全球约30个市场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2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益为222.88亿元,欧洲市场收益为18.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53.8%和2806.8%[135] 融资活动 - 公司向Stellantis配发及发行194,260,030股H股,认购价为每股43.8港元,总认购金额约8,508.6百万港元,净额约8,496.1百万港元[99][100] - 公司非公开发行70,213,338股内资股,认购价为每股40.8港元,净筹资额约2,597.3百万人民币[102][103] - 公司于2025年8月完成内资股增发70,213,338股(注:2025年6月30日数据未包含此增发)[62] - 2025年上半年发行普通股获得款项26.00亿元[132] - 公司完成增发7021.3338万股内资股,每股发行价37.03元人民币,总现金对价26亿元人民币[180] 股权结构与股东信息 - 董事长兼CEO朱先生直接及间接持有内资股55,557,839股(占内资股总数25.19%)和H股47,665,059股(占H股总数4.27%),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约7.73%[60] - 朱先生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与傅先生等共同控制内资股72,960,000股(占内资股总数33.08%)及H股130,197,407股(占H股总数11.66%)[60][63] - 主要股东Stellantis持有内资股45,000,000股(占内资股总数20.40%,总股本3.37%)[64] - 刘女士持有205,546,438股H股,占H股类别18.41%,占公司总股本15.37%[65] - Stellantis持有239,260,030股H股,占H股类别21.43%,占公司总股本17.90%[65] - 国信证券作为员工持股计划受托人持有57,723,164股H股,占H股类别5.17%,占公司总股本4.32%[65] 股份奖励与购股权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I总规模为12,806,5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90%[71] - 股份奖励计划II总规模为57,723,16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06%[7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剩余年期3年,未行使购股权数为34,466,723股,行使价每股人民币27.26元[88] - 公司执行董事曹力及周洪涛各持有2,000,000股未行使购股权[90] - 股份奖励计划II项下奖励的公允价值总额为人民币29,308,169元,其中4月7日授出价值10,279,308元[84] 资金用途与进度 - Stellantis认购所得款项40%用于拓展智能电动汽车组合及研发,金额为3,398.4百万港元[100] - Stellantis认购所得款项25%用于营销及海外市场拓展,金额为2,124.1百万港元[100] - Stellantis认购所得款项15%用于提升生产能力,金额为1,274.4百万港元[100] - Stellantis认购所得款项20%用于运营资金,金额为1,699.2百万港元[100] - 内资股认购款项75%用于研发新车型及升级现有车型,金额为1,948.0百万人民币[103] - 内资股认购款项25%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金额为649.3百万人民币[103]
“3天的‘限高’总算解除”,一公司创始人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21:39
公司运营事件 - 零跑汽车因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被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强制执行[3] -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因此被限制高消费三天后解除限制[1][3] - 公司已于2024年6月25日足额支付全部款项361.81万元但车辆过户事项尚未解决[3] 公司回应 - 公司官方声明称正与对方积极磋商推动事项解决并强调公司目前一切运转正常[3] - 高级副总裁曹力确认公司运营一切正常[3] - 朱江明表示风波暴露团队能力不足但增强了对公司的信心[1][3] 公司背景 -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技术驱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4] - 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制造智能驾驶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开发及车联网解决方案[4]
零跑汽车陷“限高”争议:董事长朱江明被限消,官方称361.8万款项已付,仅余73台车辆过户待磋商
搜狐财经· 2025-09-28 18:50
公司回应与澄清 - 公司针对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及董事长被限制高消费的报道进行回应 澄清核心款项已按时支付 当前仅剩余车辆过户事宜在磋商中 同时强调公司运营一切正常[2] - 公司于2024年6月25日在法院调解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内足额支付全部361.8万元款项 不存在拒不履行款项支付义务的情况[4] - 公司解释当前未解决的仅为案涉73台车辆的过户事项 正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积极沟通磋商[6] 法律纠纷详情 - 纠纷源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案件 争议金额合计361.8万元 包含租金41.6万元、购车款271.57万元、逾期付款违约金44.64万元及律师费4万元[2] - 公司需对这笔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 - 法院文书指出公司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于2025年9月25日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案号为(2025)粤0111执13502号[3] - 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江明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 相关限消令由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6月17日立案执行[3] 公司运营与里程碑 - 公司刚刚官宣第10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 标志着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达成重要里程碑[2] - 公司声明强调目前一切运转正常 间接回应市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担忧[6] 潜在风险与行业影响 - 车辆过户作为调解书明确的义务之一 若未及时推进仍可能导致法律风险[6] - 对于车企而言 在处理商业纠纷时需更注重全流程履约 避免因单一环节的滞后引发负面舆情 尤其在品牌重要节点更需做好风险防控维护品牌形象稳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