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美味(09985)

搜索文档
河南,为什么盛产“中式霸总”?
凤凰网财经· 2025-05-17 21:34
河南企业家经营风格 - 河南企业家代表为"北崔南于",即河南矿山起重机董事长崔培军和胖东来老板于东来,以慷慨管理和高福利著称 [3][5] - 崔培军管理特点包括年会发放数千万现金、突发性红包奖励(如400元/人)、实物福利(烟酒)及员工父母免费旅游 [3][16][18][19] - 于东来实施超长假期制度(150-180天/年含10天"不开心假"),主张将50%以上利润通过月度工资形式分配给员工 [20][22] 企业薪酬与业绩表现 - 胖东来2025年店长月薪达78058元(2024年为44193元),基层员工月薪9888元(2024年为8315元),各层级薪资涨幅显著 [6] - 蜜雪冰城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餐饮连锁品牌,坚持5元柠檬水等极致性价比策略 [25][26] - 卫龙2024年港股食品板块业绩领先,白象方便面市场份额升至第三 [42] 商业模式与资本策略 - 河南企业普遍采用草根创业路径(如蜜雪冰城起家于1元冰淇淋,白象主打1元方便面),依赖下沉市场与自建供应链 [29][32] - 典型企业坚持"三不"原则: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崔培军),拒绝日资收购(白象2012年) [34][35] - 蜜雪冰城通过指定柠檬采购和自产包装容器实现成本控制,塑料桶等辅料自主生产 [50][51] 区域经济特征 - 河南具备1亿人口基数和65%县域消费占比,形成天然性价比试验场,本地企业需突破低价竞争(如巴奴火锅早期困境) [52][53][55] - 90年代亚细亚商场首创服务标准(委屈奖、人工瀑布等),但因激进扩张破产,成为豫商保守经营的历史警示 [56][58][62] 行业趋势变化 - 2025年消费市场转向性价比优先,河南企业如蜜雪冰城(港股新消费三姐妹之一)、泡泡玛特(河南籍创始人)获得资本认可 [39][41] - 胖东来服务模式被同业研究,其"实在"理念与健康现金流成为周期抵御能力的关键要素 [42][68][69]
吃出百亿级大市场 魔芋晋升零食圈“顶流”
证券时报· 2025-05-16 01:41
行业概况 - 魔芋终端商品市场规模为269亿元,其中魔芋休闲食品行业规模为183亿元 [4] - 中国魔芋休闲食品市场仍处初期增长阶段,后续行业规模存在1至2倍增量空间 [4] - 魔芋休闲食品、茶饮小料、魔芋食材、魔芋膳食纤维补充剂等细分领域具有增长潜力 [4] 产品特性 - 魔芋热量较低,每100克仅为7千卡左右,纤维含量高达74.4%,能促进肠道蠕动并提供饱腹感 [2] - 魔芋精粉的主要成分葡甘露聚糖在吸水后体积增大,可控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肥效果 [2] - 魔芋衍生形态多样,包括魔芋爽、蒟蒻果冻、魔芋丝、魔芋豆腐、魔芋晶球(脆啵啵)等 [2] 公司表现 - 卫龙美味以魔芋爽为主的蔬菜制品营收高达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占全年营收比例达到53.79% [3] - 盐津铺子休闲魔芋制品营收8.38亿元,占比15.81%,蒟蒻果冻布丁营收3.01亿元,占比5.68%,两者合计占比21.49% [3] - 一致魔芋2024年实现营收6.17亿元,同比增长28.76%,归母净利润8671.66万元,同比增长64.41% [3] 原料价格 - 2024年5月至10月,鲜魔芋收购价格从约4元/公斤上涨至约7.2元/公斤,涨幅约为80% [5] - 魔芋原料价格上涨由市场供求关系造成,下游需求迅速放量 [5] - 中国是全球魔芋种植的主要国家,海外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5] 资本市场 - 一致魔芋股价累计涨幅超654%,卫龙美味股价累计涨幅超180%,盐津铺子股价实现翻倍 [6] - 一致魔芋表示将持续升级魔芋粉产品品质,拓展其它魔芋协同胶体,向生物制造企业升级 [6] - 劲仔食品已开发多款魔芋产品,涪陵榨菜收到投资者关于开发乌江魔芋爽的建议 [6]
“零食之王”,变了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5 08:26
魔芋零食市场崛起 - 魔芋成为休闲零食中最亮眼的存在,2024年反超辣条成为卫龙的顶梁柱,蔬菜制品(魔芋)收入占比达53.8%,调味面制品(辣条)下滑至42.6% [1][7] - 卫龙2014年推出魔芋爽,2022年底已成为年销售超5亿元的大单品,2018年蔬菜制品占比仅10%,2024年提升至53.8% [6][7] - 盐津铺子2024年休闲魔芋制品营收8.38亿元,同比增长76.09%,销量和吨价分别增长66.9%和5.5%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盐津铺子、劲仔、百草味、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品牌纷纷加入魔芋赛道,推出明星产品 [2] - 来伊份注册"花样魔纤"子品牌,卫龙推出"小魔女",盐津铺子推出"大魔王",良品铺子、佳龙等30多个品牌布局魔芋零食 [9] - 盐津铺子2023年7月收购云南津绝魔芋食品52.5%股权以夯实优势 [11] 消费趋势驱动 - 健康成为消费者选择零食的首要考虑因素,魔芋因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特性成为新宠 [13] - Z世代注重健康和品质,低糖、低盐、低脂、低卡零食受宠,魔芋几乎称得上完美食材 [15] - 小红书魔芋爽话题近4亿热度,魔芋零食如素毛肚、魔芋条、蒟蒻果冻等受年轻人追捧 [5] 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 - 行业技术进步使魔芋具备爽脆、Q弹、有嚼劲的口感,企业创新开发麻辣、香辣、酸辣、麻酱等多种口味 [13] - 卫龙发挥"辣"味优势,后起之秀结合大众餐食口味如麻酱、烤肉、火锅味开拓市场 [13] - 魔芋从云贵川渝地区食材发展为全国性休闲零食,形态从初级加工品升级为多样化制品 [5] 营销与消费者认知 - 商家宣传主打"0脂肪""低热量""0碳水""即食""饱腹"等卖点,但实际热量与脂肪含量较高 [19][20] - 100克卫龙酸辣味魔芋爽热量159千卡,盐津铺子麻酱味素毛肚179千卡,接近炸鸡柳168千卡 [20] - 6小袋卫龙酸辣味魔芋爽钠含量1317毫克,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20]
辣条巨头折价配售募资11.7亿,市场为何用脚投票?
金融界· 2025-05-08 21:01
股价表现 - 5月8日公司股价低开,盘中一度下挫8.26%,收盘跌幅为5.26%,报15.14港元/股 [1] 配售计划 - 公司宣布配售8000万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3.29%,配售价每股14.72港元,较5月7日收盘价折让7.88% [2] - 本次配售将募资约11.78亿港元,净额约11.67亿港元 [3] - 配售资金用途:50%用于生产设施与供应链升级,20%用于销售网络拓展,20%用于品牌建设,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3] 业务表现 - 2024年整体收入62.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8.6%,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上升21.3% [5] - 调味面制品业务收入仅增长4.6%至26.67亿元,收入占比从52.3%降至42.6% [5] - 蔬菜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大增59.1%至33.71亿元,收入占比从43.5%增至53.8%,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5] - 魔芋爽单品市场渗透率达78%,远超竞争对手 [6] 行业竞争 - 辣条行业竞争加剧,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综合零食品牌蚕食市场份额 [5] - 消费者偏好转向健康和口味多样性,高盐高油高热量食品需求下降 [5] - 公司多次提价应对成本压力,削弱了部分消费需求 [5] 战略调整 - 公司加速拓展产品线,从单一调味面制品向蔬菜制品、豆制品等多品类转型 [5] - 2024年销售费用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27.22%,主要用于广告投放和渠道建设 [6] - 产品线扩容、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导致资金需求激增,是本次配售的重要原因 [6]
中金:维持卫龙美味(09985)“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7.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6:0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中金维持卫龙美味2025年净利润预测14.1亿元 2026年预测17.1亿元 [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25.1倍 2026年市盈率20.4倍 [1] - 目标价17.5港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27倍 2026年市盈率22倍 较当前股价有9.5%上行空间 [1] 配售方案分析 - 公司以每股14.72港元配售8000万股 占已发行股份3.40% [1][2] - 配售价较5月7日收盘价15.98港元折让7.88% [2] - 预计配售总金额约11.776亿港元 净额约11.67亿港元 [2] - 资金用途分配:50%用于生产设施与供应链升级 20%拓展销售网络 20%品牌建设 10%一般企业用途 [2] 业务发展展望 - 2025年预计通过全渠道扩张和产品线扩容保持收入快速增长 [3] - 零食量贩渠道 线上渠道及其他新兴渠道有望维持较快增速 [3] - 产品创新包括魔芋产品新增盒装规格和麻酱口味等 [3] - 毛利率可能受魔芋精粉价格上涨影响 但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收入增长将摊薄费用率 [3]
卫龙配售募资11.7亿港元:刘卫平兄弟仍控股78% CEO孙亦农刚离职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48
配售信息 - 卫龙宣布以每股14.72港元配售8000万股,预期净筹资额约为11.67亿港元 [2] - 配售价较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5.98港元折让7.88%,较5日/10日均价16.80港元/16.78港元分别折让12.36%/12.29% [3] - 假设全额认购,最大筹资总额可达11.78亿港元 [4] 股权结构变动 - 配售前主要股东(刘卫平、刘福平及相关实体)合计持股80.99%,公众股东持股17.12% [3][4] - 配售后主要股东持股比例降至77.59%,公众股东比例增至20.53%,其中承配人占3.40% [3][4] - 刘卫平及刘福平兄弟控制股权从80.99%降至78.33%,核心关联人士持股从1.11%微降至1.08%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毛利30.16亿元,同比增长29.9%,毛利率提升0.4个百分点至48.1% [5][6] - 运营利润14.01亿元,同比增长27%;年内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 [6][7] - 销售成本占收入比重51.9%,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6] 管理层变动 - CEO孙亦农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职务,2025年3月27日起生效 [7] - 核心股东刘福平接任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4月30日生效 [7] - 孙亦农辞任后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 [7]
港股卫龙食品(09985.HK)跌超7%,消息面上,公司拟以14.72港元配售8000万股。
快讯· 2025-05-08 09:35
港股卫龙食品股价表现 - 港股卫龙食品(09985 HK)股价下跌超过7% [1] 公司配售计划 - 公司计划以每股14 72港元的价格配售8000万股 [1]
卫龙美味跌超7% 拟配售8000万股
快讯· 2025-05-08 09:32
卫龙美味股价下跌及配售计划 - 卫龙美味股价单日跌幅达7 26% [1] - 公司拟通过配售协议出售8000万股股份 配售价定为每股14 72港元 [1] - 配售价格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5 98港元折让7 88% [1] 配售协议细节 - 配售代理为和和全球资本有限公司 负责促成承配人购买股份 [1] - 配售股份数量占公司已发行股本一定比例 具体比例未披露 [1] - 交易执行日期为2025年5月8日 属于远期安排 [1]
卫龙美味(09985)拟折让约7.88%配售8000万股 净筹约11.67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06:53
配售协议及认购协议详情 - 卫龙美味与卖方、全球资本有限公司及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卖方同意出售8000万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4.72港元 [1] - 配售价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15.98港元折让约7.88% [1] - 预期配售代理将促使不少于6名专业、机构或其他投资者认购配售股份 [1] - 公司与卖方订立认购协议,公司有条件同意向卖方发行新股份,数目与卖方实际出售的配售股份总数相同 [1] 配售及认购资金情况 - 假设认购股份数目与配售股份数目相同且获悉数认购,预期最大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1.78亿港元 [2] - 预期最大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净额(扣除佣金及估计开支后)约为11.67亿港元 [2] 配售及认购目的与影响 - 筹集所得款项将增强集团财务实力、市场竞争力及综合实力,促进长远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2] - 将吸引高品质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丰富公司股东基础并加强股份流动性 [2] - 董事认为配售协议及认购协议的条款公平合理并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最佳利益 [2]
充能又上头,一文读懂辣味休闲食品行业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06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已跻身千亿级别 2022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 以1.6倍优势领跑行业大盘 [10] 竞争格局与品牌表现 - 专业辣味品牌(如卫龙)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综合食品品牌(如乐事)及餐饮品牌(如海底捞)通过跨界产品抢占市场 [16] - 面制豆蔬制品、肉类制品和膨化食品构成品类主战场 线下渠道占主导地位 线上消费潜力待挖掘 [14] 消费群体特征 - 核心消费人群按动机分为六类:多巴胺超星人(娱乐载体)、能量续航大师(补充精力)和辣味捕捉先锋(尝鲜)规模最大 [30][33] - 00后偏好调味面制品及植物基产品 90后倾向肉蛋海鲜及膨化类零食 46%消费者看重促进消化等实际效用 [25] - 辣味零食渗透全天候场景 包括居家娱乐、影音陪伴及旅行补给 [27] 产品创新趋势 - 味型创新聚焦复合辣味(如火锅/麻辣烫风味) 代表产品麻酱魔芋爽上市后引发社交媒体热潮 [37] - 健康导向创新成为主流 低脂低糖及天然原料(如魔芋/海带)受青睐 通过配方平衡与保鲜技术实现低卡化 [40][41] - 品类创新从调味面向蔬菜植物制品转移 魔芋制品因低热量高纤维特性成为趋势品类 [22] 营销策略创新 - 社交媒体成为关键阵地 辣味内容阅读互动量领先其他口味 辣条为赛道核心关键词 [13] - 创意营销包括IP联名、节日定制(如春节送礼功能)及轻量主题策划(如去班味指南) 卫龙节日订单量增长20000% [44][45] - 通过透明化生产流程与品质升级 行业成功扭转"垃圾食品"标签 [19] 未来发展方向 - 融合传统文化(如辣味申遗)与现代创新 拓展佐餐场景及跨界联名打破品类壁垒 [49] - 持续深耕健康赛道 通过技术精研与复合口味层次挖掘征服资深消费群体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