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开曼)(09992)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50%
快讯· 2025-07-15 16:33
泡泡玛特业绩预告 收入增长预期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 [1] 溢利增长预期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24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50% [1]
山东临沂通报“发布菜品视频拟被高额处罚”事件调查进展
第一财经· 2025-07-15 13:36
2025.07. 15 本文字数:61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山东省临沂市联合调查组15日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兰山区一饭店因发布菜品视频拟被高额处罚一 事,临沂市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邀请相关 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对此事件进行提级调查。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该饭店经营者因拍摄菜品"蛤蟆汤"视频,被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为"违法 广告",并下发了拟罚款45万元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引发"天价罚单"质疑。 据当地此前通报,5月12日,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具体事实和危害程度,决定不再作出行政处 罚并告知当事人。 经临沂市联合调查组调查,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罚证据 不足。仅凭当事人发布的视频照片作出处罚告知,事实不清。二是执法程序不当。当事人提出听证申 请后未按规定组织听证;在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后,未按规定期限送达书面《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通报称,针对以上问题,由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程序对该行政执法行为予以撤销,对兰山区市场 监督管理局时任党组书记齐某进等五名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停职处理。后续将对此事件继续调查, ...
大涨180%之后,泡泡玛特估值过高了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12:19
泡泡玛特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现金流投资回报率(CFROI)升至24%,预计2025/2026年将超过40% [1] - 2023年利润率高达42%,远超同行20%的长期中位数水平 [4] - 资产周转率已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得益于过去两年销售加速增长 [4] 市场预期与分析师预测差异 - 市场定价模型显示,公司CFROI将在2029年回落至32%,低于分析师预测的40%以上 [3][6] - 分析师乐观预测与市场谨慎定价存在明显差距,表明市场对公司长期高盈利能力的怀疑 [9] 估值情景分析 - 市场隐含情景:股价反映2028-29年销售增长放缓至24%,EBITDA利润率回归至35% [10] - 乐观情景:若维持28%销售增长和40%利润率,股价有43%上涨空间 [11] - 悲观情景:若销售增长放缓至20%且利润率降至25%,股价面临42%下跌风险 [11] 行业与公司前景 - 公司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EBITDA利润率复苏推动CFROI提升 [4] - 玩具行业增长和利润率具有周期性,达到高峰后可能出现放缓 [6] - 公司能否维持高增长和利润率取决于IP创造能力和品牌吸引力 [12]
消费投资开始热起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8:34
消费投资市场回暖 - 2025年年中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华映资本 启承资本 光点资本等机构上会消费项目数量增加 [4] - 北京某中大型投资机构投资总监Joyce表示今年出现抢项目情况 热门项目甚至抢不到份额 类似情况上一次出现在2021年 [1][5] - 河豚家族创始人段然2024年寻求融资时投资人主动上门洽谈 7月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2][3][15] 消费投资历史表现 - 2022年消费品行业融资数量较上一年减少约43% C轮及以上融资事件仅占5% [6] - 2023年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683起 同比下滑30.4% 2024年719起 同比微涨5.3% 仍低于2022年的982起 [6] 港股消费股表现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涨幅43.21%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创港股近年最大消费类IPO纪录 [7][19] - 泡泡玛特2025年内股价涨幅200% 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老铺黄金市值超2500亿港元 年内涨幅300% [7][20] - "港股三姐妹"(蜜雪冰城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总市值一度超7000亿港元 带动港股消费板块上行 [21] 投资赛道分化 - 投资热度集中在IP孵化 消费电子 AI玩具 具有万店潜力连锁品牌等领域 [8] - 启承资本关注"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 看好结构性大品类品牌升级机会 [30] - 情绪消费领域受关注 包括潮玩IP类品牌及小餐小饮 宠物经济等悦己型消费 [30] 项目估值情况 -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表示今年消费类项目估值未明显变化 大部分延续10倍左右PE估值 [9][33] - 泡泡玛特二级市场百倍估值对一级市场情绪消费项目产生传导效应 但此类企业凤毛麟角 [3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融资 [25][26] - 港股IPO审批提速 上市门槛降低 当前排队企业超160家 5月40多家企业递表创近年新高 [23]
新“四大金刚”崛起,美妆如何夺回商场一楼?
FBeauty未来迹· 2025-07-14 17:46
线下消费生态变迁 - 传统商场化妆品柜台被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新四大金刚"取代,化妆品线下零售遇冷[2][11] - 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反映传统美妆零售模式失效[2][27] - 泡泡玛特2024年内地线下渠道营收达45.26亿元,同比增长40.8%,70%门店位于商场一层[11][16][19] 化妆品行业渠道变化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总交易额10738.22亿元,同比增长2.8%,线上占比提升至64.35%,线下收缩至35.65%[7][8] - 全国51个城市百货购物中心化妆品柜台数量2019-2023年减少近6000个[9] - 73%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销售额下滑,72%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 泡泡玛特线下模式分析 - 零售店贡献84.6%线下收入(38.28亿元),通过IP体验空间提供"社交+情绪"价值[18][20] - 机器人商店覆盖15.4%收入(6.98亿元),降低接触门槛扩大辐射范围[22][19] - 快闪店采用线上线下差异化产品策略,预约名额常售罄,形成流量联动[23][24] 美妆行业转型建议 - 从功能载体转向情感符号:开发非标品、植入情绪场景设计、强化IP联名[28][29] - 改造BA服务模式:减少强推销,提供专业试妆服务(如毛戈平单店配置7-8名导购)[30][31] - 发展美容坊提升客单价:40分钟深度服务可转化700-1000元消费[33] - 创新线下形态:借鉴LV"路易号"概念店,结合AI定制、城市文化打造快闪体验[34]
Labubu引发追问:深圳如何把握“无用之用”的新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5:57
核心观点 - Labubu凭借丑萌形象成为现象级IP,引发全球收藏热潮并带动文创产业思考 [1] - IP成功要素包括精准定位Z世代情绪消费、强社交属性、新媒体种草效应及盲盒收藏价值 [3] - 深圳具备强大供应链但缺乏自主爆款IP,面临品牌运营与价值链高端的挑战 [10][11] - 行业呼吁构建从设计到营销的完整生态,推动IP产业从流量追逐转向根系建设 [12][14] 商业逻辑分析 - Labubu抖音搜索热度同比激增97倍,核心用户为18-40岁女性(占比63%),一线城市20-30岁女性最活跃 [3] - 81%消费者购买潮玩为展示个性,40亿次话题播放量带动70%用户直接下单 [3] - 盲盒隐藏款溢价达十倍,形成"头部IP引流+腰部IP测试+新热IP保增速"的金字塔矩阵 [8] - 全球IP产业链规模超2.6万亿,潮玩细分市场约500亿,是中国文化出海重要载体 [7] 产业现状 -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3000亿,占GDP比重显著,文创企业超43万家,从业人员280万 [12] - 本地供应链工艺水平顶尖,如光明工艺厂生产的潮玩配件质量媲美真人服装标准 [9] - 原创IP培育周期需10-20年,但面临侵权成本低(违法成本仅5万)与跟风复制问题 [10] - Labubu海外收入占比达38.9%,显示深圳跨境出口优势可助力IP全球化 [14] 发展路径 - 需建立"热带雨林式生态",整合设计、制造、营销环节,强化品牌运营能力 [11][14] - 建议政府搭建超级IP育成平台,利用重大活动推广本土IP,制定国际行业标准 [14] - 芒果TV国际频道将助力深圳原创IP"嗨萌马"登陆150国,结合文旅项目出海 [4] - 福田区已推出融合本地文化的街道IP合集,探索区域性潮玩品牌建设 [7] 文化洞察 - 叛逆形象走红反映年轻人"丧文化"与反规训心理,IP需提供情绪价值与人文关怀 [15] - 潮玩被称作"精神粮食",需从商品输出升级为规则输出(环保认证、数据安全等) [12][14] - 深圳80/90后文创从业者活跃,虽未成名但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2]
LABUBU火爆全球:从情绪连接到文化认同
中国经营报· 2025-07-14 14:31
Z世代作为网络与新消费的"原住民",愈发重视圈层认同与情绪表达。他们通过把动漫形象徽章和玩偶 塞满各类背包外侧的透明夹层,自制一个移动橱窗,参与内容共创,也使潮玩成为情绪消费的代表品 类。 这也反映了情绪消费时代的来临:在碎片化的社交媒体时代,情感连接比故事更重要。在情绪消费时 代,消费者更重视精神需求,体现在对生活品质、社交互动和情感连接的综合需求上。这也为商业运营 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与玲娜贝儿类似,为了与消费者产生更多情感连接,LABUBU不仅在城市 乐园里有偶装互动、表演节目,还为其创作了专属的角色主题曲。 在多元化场景打造IP叙事的背后,则是一家企业对如何构建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的思 考。据了解,在公司内部,泡泡玛特为每个核心IP都设有相对独立的产品小团队,涵盖设计、市场、供 应链、零售等多职能,扁平化的结构保证了从概念到商品的快速迭代。 与此同时,面对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更迭、市场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以及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这家潮玩 行业的头部公司也在不断调整战略,以寻求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在品牌出海的大背景下,泡泡玛特正加 速布局国际化,尝试把IP打造成全球范围内具备可识别度和粉丝黏性 ...
半两财经 | 泡泡玛特注册仿品的背后: 中国潮玩经济之路该怎么走
北京青年报· 2025-07-14 14:31
潮玩行业现状与趋势 - LABUBU等潮玩IP受到全球年轻人追捧,带动消费热潮,体现情绪价值与治愈经济的崛起 [1] - 泡泡玛特门店成为热门打卡点,LABUBU为核心商品,工作日客流络绎不绝,商品因高频互动出现明显磨损 [3][5] - 行业面临仿冒品泛滥问题,盗版产品如"LAFUFU"在国内外形成产业链,甚至成为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5][6] 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行动 - 公司采取防御性商标注册策略,申请"LAFUFU"等商标以防止仿冒品合法化,目前申请仍在审核阶段 [6] - 公司已登记1500余项作品著作权,涉及动画剧本、手办设计等,并发起900余起知识产权诉讼 [7] - 海关上半年查扣侵权货物3867.5万件,包含山寨LABUBU,鉴别关键为正版九颗尖牙的细节特征 [9] 消费者行为与IP价值 - LABUBU核心消费群体为18-29岁年轻人,其"不完美的真实感"设计引发情感共鸣,隐藏款收集形成社群文化 [10][11] - 消费者年均花费超2000元购买相关产品,父母辈也逐渐接受潮玩消费,体现IP破圈效应 [10][12] - 盲盒+联名+线下展的生态模式持续制造新鲜感,IP衍生覆盖主题乐园、服饰、动画等领域 [12] 行业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3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600亿元,占全球20%,预计2026年增长至1101亿元,CAGR为33% [13]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海外收入占比38.9%,市值超越三丽鸥等国际品牌 [13] - 国内现存潮玩企业2.08万家,2024年新增注册量同比增长30.27%,73%企业属批发零售业 [14] 文化输出与产业升级 - LABUBU被泰国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本土化改造增强文化共鸣,标志中国IP全球化能力 [12][14] - 行业从代工转向原创设计,带动《黑神话·悟空》等文化精品输出,实现产业链价值跃升 [14][16] - 2024年前4个月中国玩偶出口额达133.1亿元(同比+9.6%),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16]
潮玩新消费:从小浣熊到泡泡玛特,潮玩究竟在玩什么?
2025-07-14 08:36
潮玩和 IP 热度源于消费者对内心愉悦感的追求,包括产品喜爱、多巴胺 分泌和社交行为,如收集全套产品或向朋友推荐,这些因素驱动了新消 费潮玩产品的快速成长。 潮玩企业可分为渠道型(如名创优品)、第三方 IP 型(如布鲁可、卡 游)和自有 IP 型(如泡泡玛特)。自有 IP 公司因其稀缺性和持续性,最 具长期价值,通过授权与衍生品销售实现盈利。 为什么像泡泡玛特这样的潮玩能够快速崛起? 潮玩新消费:从小浣熊到泡泡玛特,潮玩究竟在玩什么? 20250613 摘要 潮玩市场受益于宏观经济发展,中国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消费结 构从必选转向可选,为潮玩行业提供了增长动力,IP 玩具占据中国潮玩 市场约一半的销售份额,盲盒是主要驱动力。 潮玩品牌崛起的核心在于消费者自发营销,通过审美引导、第三方认证 (如上市)和社交传播,降低营销成本,并形成活跃的二手市场,使品 牌能够快速崛起并保持高利润率。 潮玩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审美 PUA、第三方认证和自我传播。泡泡玛特通 过独特设计吸引年轻人,上市获得第三方认证,并通过社交属性驱动用 户自发宣传,降低营销成本,促进二手市场发展。 暴力熊和蒙奇奇未能成功的部分原因是缺 ...
消费投资开始热起来
经济观察网· 2025-07-13 18:28
消费投资回暖趋势 - 河豚家族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业务涵盖河豚全产业链及餐饮品牌运营 [2][9] - 2025年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华映资本、启承资本等机构消费项目上会数量增加 [3][10] - 消费投融资事件数从2023年683起回升至2024年719起 同比微涨5.3% 但仍低于2022年982起 [4] - 多位投资人表示消费投资升温始于最近一个季度 预计下半年数据将更明显体现 [4] - 孵化IP的商业化平台创始人最近季度接待50多家投资机构 显示机构重新布局消费领域 [7][8] 港股消费股表现带动一级市场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涨幅43.21%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创消费类IPO纪录 [11] - 泡泡玛特2025年股价涨幅200% 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老铺黄金涨幅300%市值超2500亿港元 [11][12] - "港股三姐妹"总市值一度超7000亿港元 带动港股消费板块整体上行 [12] - 二级市场消费股高估值向一级市场传导 类似2020年海底捞带动的消费投资热潮 [13] - 港股IPO审批提速 排队企业超160家 消费领域公司占比显著 [14] 政策支持与投资方向 - 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消费 [15] - 投资热点集中在IP孵化、消费电子、AI玩具及万店潜力连锁品牌等领域 [5][16] - 启承资本关注"新一代国民品牌"和"全国连锁" 如十月稻田、源氏木语等案例 [17] - 情绪消费赛道受关注 包括潮玩IP、小餐小饮、宠物经济等悦己型消费 [17][18] - 野人先生冰淇淋门店从100家快速扩张至1000家 获多家机构青睐 [19] 估值与市场分化 - 大部分消费项目仍延续10倍左右PE估值 未明显变化 [6][20] - 情绪消费赛道估值受泡泡玛特百倍PE传导影响 但具备全产业链能力企业仍稀缺 [20] - 不同消费赛道冷热不均 机构投资方向呈现明显分化 [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