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能源(600905)

搜索文档
三峡能源(600905.SH):正在积极研究算力中心供电的商业模式与技术手段
格隆汇· 2025-09-19 16: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正在积极研究算力中心供电的商业模式与技术手段 [1] - 公司拟在政策适配区域探索地理协同与就近直供、一站式能源服务供给等应用场景 [1] - 公司力争把握新市场机遇 [1]
三峡能源(600905.SH):公司今年1-8月累计回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格隆汇APP· 2025-09-19 16:36
公司经营与应收账款管理 - 公司积极配合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核查工作并持续加大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力度 [1] - 公司密切关注财政资金拨付情况并推动应收账款回收 [1] - 公司今年1-8月累计回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1] 行业政策与资金拨付 -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核查工作涉及行业主管部门协调 [1] - 财政资金拨付情况直接影响可再生能源企业现金流 [1]
2025世界储能大会聚焦储能前沿,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小幅反弹上涨
新浪财经· 2025-09-19 14:29
指数表现 - 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截至2025年9月19日13:59下跌0.03% [3] - 成分股中煤能源领涨3.90% 南网储能涨2.18% 电投能源涨1.51% [3] - 中材科技领跌3.25% 石化油服跌1.88% 中国稀土跌1.82% [3] ETF交易数据 - 央企现代能源ETF(561790)上涨0.18% 最新报价1.15元 [3] - 近两周累计上涨1.06% 近一年日均成交634.08万元 [3] - 盘中换手率4.63% 成交金额206.74万元 [3] 产业动态 - 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开幕 发布《中国长时储能产业蓝皮书》等六项成果 [3] - 签署18个项目合作协议 计划总投资245.8亿元 涵盖新型电池和新型储能领域 [3] - 同步举办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 展示最新产品和应用场景 [3] 行业发展 - 中国已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 [4] - 储能产业稳步发展 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产业生态加速完善 [4] - 招商证券预测未来两年半大储装机规模将倍增 [4] 政策支持 - 宁夏等地建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4] - 省级容量政策接力强制配储成为大趋势 [4] - 行业政策持续加码 招投标前置数据维持景气 [4] 产品特征 - 央企现代能源ETF近一年规模增长211.35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1/3 [4] - 跟踪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 选取50只国资委下属现代能源产业上市公司 [4]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28% 包括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中国核电等 [4]
全国最大!“光热+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开启 电网发展向“新”向“绿”
央视网· 2025-09-19 11:57
项目概况 -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标志着光热与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开启[1] - 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包含10万千瓦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3] - 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 通过26万块线性排列反射镜聚集太阳光加热熔盐储能[3] 技术特点 - 采用线性菲涅尔技术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实现太阳能转化发电[1] - 光热储能系统最多可实现8小时储能 有效提升太阳能转化效率和稳定利用率[3] - 光热电站发挥储能调峰功能 与光伏电站形成深度互补供电模式[5] 运营模式 - 白天光伏发电满足电网基础负荷 夜晚或阴雨时段光热储热系统无缝衔接供电[5] - 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1][5] - 光热储能电站作为基础调节电源 与光伏协同构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7] 发电效益 - 年均可生产约20.67亿千瓦时清洁电能[7] -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7]
新模式开启 新疆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央视新闻· 2025-09-19 09:56
项目概况 -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标志着光热与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开启[1] - 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包括10万千瓦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1] - 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 通过26万块线性排列反射镜聚集太阳光加热熔盐储存热能[1] 技术特点 - 线性菲涅尔技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实现太阳能转化发电[1] - 集热系统最多可实现8小时储能 有效提升太阳能高效转化和稳定利用能力[1] - 光热电站发挥储能调峰功能 与光伏电站形成深度互补供电[1] 运营模式 - 白天光伏发电满足电网基础负荷 夜晚或阴雨时段光热储热系统无缝衔接供电[1] - 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构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1] - 光热储能电站发挥基础调节电源的调峰作用 与光伏电站协同运行[1] 产能效益 - 预计年生产清洁电能约20.67亿千瓦时[1] -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1] - 项目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1]
用反射镜作灶、熔盐作料 这座光热电站将阳光“烹煮”成清洁电能
央视新闻· 2025-09-18 22:14
项目概况 - 三峡集团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于9月18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成为中国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1] - 项目通过熔盐储热技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有效缓解风电和光伏发电波动性问题 [1][9] 技术原理 - 采用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技术 通过反射镜聚光加热熔盐至550摄氏度 [3][6] - 发电过程包含"聚光发热-熔盐储热-蒸汽发电"三个核心环节 高温熔盐驱动汽轮机组发电 [5][6][9] - 配备高温熔盐储罐系统 具备热能存储功能 可在无光照条件下持续供电 [6][9] 系统优势 - 熔盐储热系统实现能源时空转移 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 [1][9] - 通过热能存储实现电网稳定电力输送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9] - 项目配置百万千瓦级容量 显著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供给规模 [1]
实探新能源场站无人化场景:5座5万千瓦风电场可节省20人|风电零距离
华夏时报· 2025-09-18 20:26
风电行业智能化转型 - 风电行业在能源转型中重要性持续提升 智能化成为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 宁夏作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2024年新能源利用率达96.3% 连续6年居西北第一 [2] - 宁夏2025年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目标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覆盖率超50% [3] 无人化运营实践与成效 - 三峡能源与金风科技合作的同利第三风电场实现全场无人化运营 解决人员效率与成本及作业安全两大痛点 [2] - 无人化改造后 5座5万千瓦风电场可节省20人 人机效能提升至1.67万千瓦/人 [2] - 7万千瓦场站通过智能设备完全替代人工 原需标配至少10人 [4] - 升压站配备近300台智能设备覆盖5000多个巡检点 通过算法优化和机器学习改造为专业设备 [4] - 机器狗负责主变区域数据识别和故障报警 轨道机器人精准捕捉设备状态 无人机实时监测风速雨量及风机状态 [4] - 场站整体巡检工时大幅降低3000多小时 安全性提高3-5倍 综合人效提升超过27% [5] 智能化发展挑战与成本优化 - 当前智能化设备存在功能冗余与成本浪费问题 因从通用场景演变而来未针对风电场定制开发 [6] - 未来通过定制化设备研发解决冗余问题 硬件成本有望显著降低 [6]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截至7月底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83亿千瓦 总装机达21.7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近六成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18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2% 接近全国总发电量四成 [6] - 2025年9月国家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目标2027年初步构建融合创新体系 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7] - 三峡能源2025年7月发布行业首部《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 系统阐述智能场站建设体系 [7] 技术实施路径与区域试点 - 行业优先覆盖标准化程度高的场景(如升压站) 因其运行标准明确且巡检任务规律 [8] - 风机场景复杂度高 因设备分布分散需攀爬作业 且不同机型核心部件差异大 [8] - 全行业采取分步推进策略 先聚焦标准化场景再拓展至复杂设备场景 [8] - 三峡能源在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同步开展智能场站试点 甘肃试点为光伏领域 [7]
全国最大!全容量并网发电
中国能源报· 2025-09-18 19:33
项目概况 - 全国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于9月18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1] - 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包含10万千瓦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3] - 采用2.6万块线性排列反射镜聚集太阳光 通过熔盐储热系统实现8小时储能能力[3] 技术特点 - 应用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光反射折射原理进行太阳能转化发电[1] - 光热电站与光伏电站形成深度互补 白天光伏供电 夜晚光热储热系统无缝衔接[3] - 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1][3] 运营效益 - 年清洁电能产量约20.67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5] - 光热储能电站发挥基础调节电源调峰作用 构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5] - 标志着"光热+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开启[1]
风电行业反内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资金抢筹股出炉(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8:43
风电行业价格修复 - 风电行业反内卷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标价格普遍回升 产业链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 - 5兆瓦机组最低中标价从2024年1157元/千瓦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700元/千瓦左右 涨幅约47% [1] - 5-6.25兆瓦机组最低中标价从1135元/千瓦升至1400元/千瓦左右 涨幅约23% [1] - 6.25-7.15兆瓦主力机型最低中标价从960元/千瓦升至1439元/千瓦 涨幅达50% [1] - 7.15-7.7兆瓦机组最低中标价从1000元/千瓦上涨至1350元/千瓦以上 涨幅35% [1] - 各机型中标价格已全部高于最低成本价 行业低价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 [1] 企业表现与资金动向 - 中材科技年内累计上涨192.84% 位居风电概念股涨幅首位 公司为国内风电叶片行业领军企业 [2] - 明阳智能上半年实现风机对外销售8.10吉瓦 风机新增订单13.39吉瓦 [2] - 威力传动对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累计投入12.31亿元 生产设备已基本到厂 建设进展顺利 [2] - 通裕重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66亿元 中天科技获1.47亿元净流入 [2] - 大金重工年内涨幅112.95% 总市值277.55亿元 [3] - 禾望电气年内涨幅71.68% 总市值155.15亿元 [3] - 东方电气总市值630.21亿元 年内涨幅21.33% [3]
绿电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情况梳理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16:35
文章核心观点 - 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近期明显加速 2025年1-8月回收金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6] - 补贴拖欠问题有望加速解决 将有效改善新能源运营商现金流状况 [2][6] - 新能源行业存在较高应收补贴 部分企业应收补贴与市值比值超50% [4] 补贴回收加速情况 - 2025年8月补贴回收明显加速 单月太阳能公司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16.92亿元 [1][6] - 2025年1-8月太阳能公司共收到补贴23.19亿元 同比增长232.23% [1][6] - 2025年1-8月回收补贴金额已达到2024年全年回收体量的169.77% [1][6] 补贴拖欠背景 -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2011年设立 通过电价附加征收形式拨付补贴 [3] - 2016年后新能源装机增速超过补贴资金增速 导致补贴缺口持续扩大 [3] - 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已公布两年有余 [2][6] 行业应收补贴状况 - 截至2024年末三峡能源和华电新能应收补贴金额均超400亿元 [4] - 华润新能源和上海电力应收补贴超200亿元 [4] - 太阳能、金开新能、浙江新能应收补贴与市值比值分别为65%、56%、51% [4] 政策环境变化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2] -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 [2] - 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 补贴拖欠问题有望加速解决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