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银行(601328)
icon
搜索文档
共享芬芳 交行相伴 交通银行《我的梦》上海公益演出免费预约通道正式开启
证券之星· 2025-05-15 11:05
5月28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公益演出将于上海前滩31震撼上演。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演员们用舞姿述说美好的向往,用音乐描绘五彩的世界,展现生命的坚韧与艺术的魅力。本次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残疾人艺术团,巡演遍及五大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和平艺术家"。音乐舞蹈诗《我的梦》,融合多元艺术门类,既有传统舞蹈的典雅风韵,也有 本次演出还特别邀请到上海残疾人艺术团共同献艺。他们带来的歌曲《奉献》与舞蹈《晨光曲》,将以细腻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为演出增添别样的艺术色彩。 《我的梦》作为特殊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以多元艺术形式构建起独特的美学世界。演出融合声乐、器乐、舞蹈等丰富艺术形态,从民族风情到西洋韵律,从芭蕾的优雅到现代舞的前卫,更创新呈 早已成为艺术瑰宝的舞蹈《千手观音》将精彩亮相——演员们以慈祥的眼神、缤纷的手姿与圣洁的舞蹈演绎着千手观音的仁爱,将您带入天人合一、大地生辉的意境。 敦煌舞蹈《相印》 舞蹈《纸扇书生》 在《我的梦》的舞台上,艺术以最纯粹的姿态呈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个体都有艺术表达的力量,每种生活姿态都能绽放光彩。残疾人艺术家用或许并不完美的身体,演绎出接近完 《我 ...
4月社融符合预期,中证银行ETF(512730)涨近1%冲击8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5-15 10:00
银行股表现 - 杭州银行(600926)上涨1.96%,重庆银行(601963)上涨1.58%,农业银行(601288)上涨1.24%,招商银行(600036)上涨1.21%,华夏银行(600015)上涨1.04% [1] - 中证银行ETF(512730)上涨0.85%,冲击8连涨,最新价报1.67元,近1周累计上涨4.88% [1] 金融数据 - 4月社融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1.22万亿,存量社融增速8.7%,环比上升0.3pct [1] - 人民币贷款新增0.28万亿,同比少增0.45万亿 [1] - M1增速1.5%,环比下降0.1pct;M2增速8.0%,环比上升1pct [1] 政策动态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1] - 长江证券认为市场将开始关注低位的优质银行股,看好主动型基金逐步修正对银行股的严重欠配 [1] 行业估值 - 银行板块PB、PE估值位于各行业倒数第一、倒数第二,明显被低估 [2] - 市场将在指数成分股中优选个股,重点推荐白马权重股和业绩领跑的城商行 [2] 指数构成 - 中证银行指数(39998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11%,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 [2]
三大股指午后翻红,银行板块创出新高,国企红利ETF(159515)涨0.64%
搜狐财经· 2025-05-14 13:56
市场表现 - 5月14日三大股指午后翻红,国企红利板块小幅拉升,国企红利ETF(159515)涨0.64% [1] - 成分股中中远海控涨3.00%、兴业银行涨1.69%、成都银行涨1.32%,冀中能源、唐山港、恒源煤电等跟涨 [1] - 银行板块A股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等多只银行股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1] 行业分析 - 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受益于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降准降息落地及结构性工具引导信贷优化 [1] -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加速银行板块红利价值兑现 [1] - 国企红利指数(000824)兼具国企主题与红利策略,双主线驱动形成"1+1>2"效果,策略有效性提升 [2] 投资逻辑 - 国企改革深化或改善盈利能力与经营效率,带来盈利和估值双重修复 [2] - 红利因子可筛选盈利能力出色且估值偏低的优质国企,国企红利ETF(159515)跟踪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值得关注 [2]
多只银行股,历史新高!A股市值破10万亿元板块诞生
证券时报· 2025-05-14 13:0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整体保持震荡走势 沪指涨0.19% 深成指跌0.26% 创业板指跌0.22% [2] - 航运港口、化纤行业等板块表现活跃 光伏、贵金属等板块回调 医药商业、纺织服装、公用事业等板块跌超1% [2] - 港股市场恒生指数盘中一度上涨近1.5%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上涨超2% 随后均出现回落 [2] 航运港口行业 - 航运港口板块5月14日大涨超4% 5月13日已大涨3.7% [4] - 国航远洋上涨超26% 中远海发、宁波海运、南京港、连云港、宁波远洋等多股涨停 [4] - 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可能逆转欧美航线"不旺"状态 美线将面临运力紧张 欧线运力压力减轻 [6] - 银河期货认为中美谈判关税降幅远超预期 叠加旺季因素 市场有望开启短期抢运和补库 [7] - 国泰君安期货指出欧线预期或好转 港口经营模式稳定 现金流强劲 [7] 银行板块 - 银行板块A股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创历史新高 [9]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等多只银行股盘中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11]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 成为高股息投资重要支撑 [11] 化纤行业 - 化纤板块5月14日大涨超3% [13] - 吉林碳谷上涨超15% 汇隆新材上涨超10% 苏州龙杰、尤夫股份、吉林化纤等多股涨停 [13] -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石油化工板块迎来强劲复苏 [15] - 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化工品价格有望底部回升 顺周期板块景气回暖 [16]
AIC再扩容,影响几何?
华泰证券· 2025-05-13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时隔八年AIC牌照再迎扩容,股份行首次加入AIC阵营,招行、中信拟投资设立子公司;2024年以来科创金融支持政策频出,AIC投资规模、设立条件等限制放宽,股权直投开辟银行支持科创新路径,助其综合化转型,但资本占用、风险管理等问题仍需关注,预计资本实力较强、综合经营建设完善的大型银行将入局,为科创企业带来增量耐心资本[1][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AIC再扩容,影响几何? - 5月7日兴业银行获批筹建国内第六家银行系AIC,也是首家获批AIC牌照的股份行;5月8日招行、中信拟分别出资150亿元、100亿元设立AIC公司,正待监管批复;银行系AIC入局为股权投资市场添活水,成支持科技创新重要金融力量[11] - AIC诞生于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最初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企业杠杆率;近年金融支持科创政策中,AIC股权投资业务扩容是关键落子;2020年上海试点,2024年扩大至18个城市,表内股权投资金额占比和投资单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额占比提高,以五大AIC 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6027亿元计算,有望增加股权投资规模约36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约1800亿元;2025年3月试点范围、设立条件、资金渠道再度拓宽[12] - 银行是支持科创企业主力军,但科技企业特征与银行传统信贷风险偏好差异大,股权投资业务是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突破关键抓手;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空间收窄,需新利润增长点实现综合化转型,股权投资权限打开助其突破传统信贷业务边界,涉足潜力领域[13] - 我国银行业支持科创企业模式有信贷支持、股权直投、投贷联动三类;传统信贷模式审批流程标准化,但依赖抵押担保,与轻资产科创企业匹配度低,难支持初创期企业;投贷联动模式结合债权和股权融资,但操作结构复杂,需平衡信贷审慎与投资风险;AIC股权投资试点开辟银行资金支持股权投资新路径,AIC能直接开展长期股权投资,利用母行对公业务资源,精准识别优质科创项目,提供综合化服务[14] 历史回溯:始于债转股,初探股权直投 - AIC成立于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初衷是以市场化手段化解银行业潜在不良资产,其后将股权投资业务纳入范围;截至2024年,建行、农行、工行、中行、交行全资设立5家AIC,注册资本合计超1000亿元,并各下设一家专业投资子公司;AIC在银行业集团定位不再限于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子公司,而是银行集团参与股权投资的综合业务牌照,涵盖市场化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和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直投业务[18] - AIC业务发展分三个阶段:2016 - 2020年为参与债转股业务的制度政策框架建立与完善期;2020 - 2024年为扩大债转股资金来源,并成立专业投资子公司参与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的AIC股权投资试点期;2024年6月以来为扩大股权投资业务试点与资金来源、推动纯股权项目投资加速签约落地的股权投资试点扩大期[19] - 2024年两项《通知》发布后,AIC股权投资试点案例加速涌现,众多AIC股权投资基金在试点城市落地;2025年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当前签约意向性基金规模已超3800亿元,投向领域以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重点[24] 机构对比:协同母行资源,经营审慎稳健 - AIC主要优势在于母行平台联动、资本补充和资金来源所提供的资源、资本和资金优势,风格审慎稳健;与AMC相比,AIC对收购资产处置路径窄,但母行资源协同优势明显;AMC不良资产主业范围广,处置模式多,AIC以债转股业务为主,项目资产质量较可控,截至2023年,五家AIC均以优质资产类债转股项目为主要业务,客户结构中央企、大型地方国企客户占比较高[26] - 与市场化PE/VC相比,AIC从事股权投资处于初期,但资本实力雄厚、具备“耐心资本”特质;AIC资金来源广泛,低成本资金来源稳定;AIC与母行共享资源,能协同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资源优势明显,且资本实力雄厚,在存续股权投资基金中AIC作为LP(及其附属机构GP)出资比例多在20%以上;AIC秉承银行风险文化、风控体系完善,经营风格审慎稳健,纯股权投资轮次相对靠后,与此前主要从事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项目周期较长有关;未来AIC有望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风控体系,结合自身资本实力和风控体系与股权投资风险特征[27] 业务聚焦:股权投资业务机遇挑战并存 AIC:拓展业务布局,丰富客户层次 - 政策支持下,AIC核心业务范围有望向股权投资拓宽,丰富业务范围,拓宽客户层次;据规定,AIC以债转股相关业务为主业,但五家AIC业务结构单一,以优质资产债转股业务为主,纯股权投资业务处于探索阶段,实际落地金额有限;2024年末5家AIC对外股权投资项目金额18.1亿元,占项目类投资总比重仅3.1%,增长空间广阔[30] - AIC目前主要服务传统行业国央企客户,未来有望开拓科创企业客群;五家AIC均以优质资产类债转股项目为主要业务,优质资产类债转股项目对象是发展前景良好但短期资产负债水平较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备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包括央企、大型地方国企、行业龙头型民营企业;股权投资试点扩容助力AIC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等科创客户,丰富客户层次[32] - AIC成立之初盈利能力薄弱,2019年前ROE水平基本在5%以下;2020 - 2021年债转股业务加速扩容,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此后规模扩张放缓,2024年末建信投资、农银投资、工银投资、中银资产、交银投资资产规模分别为1287亿元、1250亿元、1839亿元、936亿元、715亿元;2024年平均ROA、ROE分别为3.23%、10.85%;当前AIC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债转股项目投资收益,但面临资产收益率低、退出周期长等困难,股权投资试点扩容有望打开AIC公司增长空间,提高盈利能力[33] - 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给AIC带来流动性管理、资本占用、风险控制等挑战;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有限、回报周期长,AIC面临流动性管理压力,2023年末,建信、农银、工银、交银AIC高流动资产/短期债务数值较2021年有不同变化;股权投资业务资本消耗高,对非债转股目的工商企业投资风险权重系数为400%,《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AIC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6%/8%,目前五家AIC公司资本水平充足,但长期或面临资本补充挑战;股权投资高风险属性与母行审慎风险偏好有差异,AIC涉足股权投资领域时,投研能力和风控体系面临考验[37] 母行:提升科创实力,撬动客户资源 - AIC在母行业务中占比小,2023年五家公司营收、净利润、总资产规模合计230亿元、182亿元、5827亿元,在大行中合计占比仅0.7%、1.4%、0.3%;2024年净利润、总资产占比为1.4%、0.3%;但股权投资业务开展意义在于突破传统信贷业务局限性,切入难触达的客户群体,锁定优质客户资源,为后续金融服务开展创造机会,推动银行整体金融服务链条延伸与拓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母行收益不仅是AIC报表层面营收利润,更重要的是科创企业客户衍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收入等[39] - 银行参与股权投资面临风险大、资本占用高的问题;AIC以表内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应参照《资本新规》,在银行对AIC注资环节约束;《资本新规》中获国家重大补贴并受政府监督的股权投资风险权重下调至250%,但大部分股权投资业务仍面临较高资本计提要求;假设2024年五大行股权投资规模新增360亿元,对应补充资本规模在900亿元至4500亿元[40][41] - AIC设立条件拓宽后,资本实力较强、综合化优势突出的银行更有动力申请牌照;大型银行资本实力雄厚、风险承受能力高,为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提供基础;部分大型银行希望通过获得AIC牌照完善金融牌照体系,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与现有牌照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完整金融服务链条;5月7日兴业银行获批筹建AIC,5月8日招行、中信公告拟设立AIC公司,正待监管批复[43]
银行信用卡业务拐点已至
金融时报· 2025-05-13 11:11
信用卡业务调整 - 商业银行密集关停信用卡异地分中心,今年已有近30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 [1] - 交通银行近期加快关闭信用卡异地分中心节奏,包括北京、杭州、金华等6个分中心 [1] - 民生银行关闭信用卡中心东北分中心、华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 [1] - 广发银行关闭信用卡中心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 [1] 信用卡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 [1] - 邮储银行信用卡消费金额9930.95亿元,同比下滑约12% [2] - 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9685.9万张,流通户6944.09万户,同比分别下降25.91万张、29.95万户 [2] - 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4692.61万户,同比下降12.92%,全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23205.10亿元,同比下降16.57% [2] 业务转型原因 - 信用卡业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需求端增长缓慢导致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1] - 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风险上升以及资金供求关系变化,盈利情况出现拐点 [3] - 信用卡业务从垂直管理变革至属地经营,是商业银行在零售发展放缓下的主动调整 [3] - 交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模式改为分行属地经营,纳入属地零售业务统一经营 [3] 行业发展趋势 - 银行信用卡业务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关停异地分中心的关键考虑在于降本增效 [4] - 银行业应加快转变理念,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优化发展模式 [4] - 探索客群差异化定位,明确客户差异化准入标准 [5] - 探索推出服务乡村振兴、新市民等专属信用卡 [5]
交行上海市分行“五一”小长假促消费成效显著 总消费额达38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2 19:04
消费金融表现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借、贷记卡总消费额达38亿元 同比增长11% [1] - 公司通过多层次营销、客群精准服务、支付环境优化及供需两端支持等举措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 [1] 多层次营销策略 - 公司对接上海第六届"五五购物节" 以"嘉年华"形式推出"'交'享五五·'惠'在魔都"系列活动 覆盖"吃、玩、购、行"四大场景 [1] - 计划打造贯穿全年的主题促消费体系 构建长效消费生态 [1] 客群精准服务 - 针对银发客群推出"交银养老"品牌 涵盖医、食、住、行等领域的适老化分期优惠及旅游立减活动 带动50岁以上客户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2%、15.15% [1] - 面向年轻群体推出文旅嘉年华、"二次元朝圣季"等特色活动 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1] 支付环境优化 - 在重点行业和区域构建全方位支付网络 与上海头部出租汽车企业合作推出"手机POS外卡受理"服务 实现手机直接受理国际银行卡 [2] - "五一"期间外卡支付交易笔数及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7%、34% [2]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 供给侧推出普惠金融产品"惠商贷2.0" 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高效融资服务 [2] - 需求侧结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 叠加政府补贴与专属优惠 推动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消费升级 [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政策+金融+市场"联动 创新服务模式 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更多动能 [2]
国有六大行分红4206亿占全市场18% 推进5200亿资本补充巩固稳定发展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32
国有大行分红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分红总额达6315.42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分红总额4206.4亿元,占上市银行分红总额的66.6%,占A股全市场分红总额的18% [1][2] - 国有六大行2024年分红具体金额:工商银行1097.73亿元、建设银行1007.54亿元、农业银行846.61亿元、中国银行713.6亿元、交通银行281.46亿元、邮储银行259.41亿元 [2] - 国有六大行股息率截至5月9日收盘:交通银行10.04%、邮储银行9.94%、建设银行8.69%、中国银行8.47%、农业银行6.3%、工商银行6.27% [2] 中期分红政策实施 - 2024年国有六大行首次集体实施中期分红,合计派现2048亿元,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1][3] - 中期分红具体金额:工商银行511.1亿元、建设银行492.5亿元、农业银行407.4亿元、中国银行355.6亿元、交通银行135.2亿元、邮储银行146.5亿元 [3] -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如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也已跟进实施中期分红 [3] 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计划 - 2024年3月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共抛出5200亿元定增计划,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其中财政部认购5000亿元 [1][5] - 定增具体募资规模:建设银行1050亿元、中国银行1650亿元、交通银行1200亿元、邮储银行1300亿元 [5] - 财政部认购细节:建设银行1050亿元、中国银行1650亿元、邮储银行1175.8亿元、交通银行1124.2亿元 [6] - 其他参与方: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分别认购邮储银行78.54亿元和45.66亿元,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分别认购交通银行45.8亿元和30亿元 [6] 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3月末,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工商银行13.89%、建设银行13.89%、农业银行11.23%、中国银行11.82%、交通银行10.25%、邮储银行9.21% [6]
旅游网购都能省,银行花式促消费
南京日报· 2025-05-12 07:57
银行促销活动 - 工行南京分行联动飞猪旅行推出"踏青季"专享立减活动 储蓄卡满1000元减15元 信用卡满1000元减30元 活动持续至6月30日 [1] - 工行卡持卡用户在抖音平台首次支付可享受立减8-10元优惠 活动持续至6月30日 [1] - 兴业银行推出"兴闪贷消费月"活动 发放3%利率优惠券 授信额度最高30万元 特定日期限量发放 [2] 消费信贷产品 - 兴业银行兴闪贷为线上信用免担保个人消费贷款产品 授信额度最高30万元 [2] - 兴业银行针对大额耐用品和装修消费推出专项福利 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 [2] 支付限额调整 - 中信银行自2025年6月21日起将手机闪付单笔交易限额从2万元提高至5万元 [3] - 邮储银行自2023年3月27日起调整抖音支付信用卡快捷支付限额至单笔5万元 单日10万元 月累计10万元 [3] - 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于2022年10月和11月发文提高快捷支付限额 [4] 行业趋势 - 金融机构通过合作平台优惠 消费贷促销和支付限额调整等措施提升用户体验 刺激家电 汽车等大额消费场景 [4] - 互联网银行较高的默认单日限额促使传统商业银行跟进调整支付限额 [4]
国开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10余家主要银行官宣进展→
金融时报· 2025-05-11 16:03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发布 - 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 [1]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支持举措 [1] - 政策有利于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激发市场活力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主要银行参与情况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3只科技创新债券合计200亿元 [2] - 工商银行发行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并担任12个科技类项目主承销商 [3] - 农业银行承销债券支持新希望集团、立讯精密等4家科技企业和2家股权投资机构,覆盖乡村振兴和民营科技企业 [4] - 中国银行协助完成38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担任16个项目主承销商 [5] - 建设银行承销8期债券涉及TCL科技、京东方等5家科技企业和3家股权投资机构,引导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6] - 交通银行牵头主承销上海新微集团2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7] - 邮储银行承销4单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包含金融机构、地方科技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8] - 中信银行主承销15单科技创新债券,其中牵头9单 [9] - 光大银行主承销7单债券涉及科大讯飞、万华化学等5家科技企业和2家股权投资机构 [10] - 兴业银行助力11单科技创新债券挂网发行,金额合计87亿元 [11] - 渤海银行为天津市医药集团等5家企业承销科技创新债券,计划发行金额超30亿元 [12] 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 债券市场"科技板"是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工具的重大创新,有利于引导资金高效便捷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 - 该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 [12] - 银行业积极响应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