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688234)

搜索文档
天岳先进(688234)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2025-04-29 23:45
募集资金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42,971,105股,每股82.79元,募资355,757.78万元,净额320,347.13万元[1] - 募投项目总投资250,000.00万元,拟投募资200,000.00万元[3] - 超募资金120,347.13万元[5] 资金使用 - 2023年4月用35,0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流,占29.08%[4] - 2025年4月29日审议通过用35,0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流议案[6] 合规情况 - 最近12个月内累计用超募资金补流不超30%[5] - 监事会认为补流合规且有利[7] - 保荐机构对补流事项无异议[8]
天岳先进: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851.82万元,同比下降81.52%
快讯· 2025-04-29 21:1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 08亿元 同比下降4 25%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51 82万元 同比下降81 52% [1]
打开AR眼镜新应用场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放量在即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4-27 09:58
AR眼镜市场与碳化硅材料应用 - 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55.3万副,同比增长7.8%,其中中国出货28.6万副 [2] - 光学显示系统占AR眼镜成本40%+,为价值量最大部件 [2] - 表面浮雕光栅波导(SRG)为未来主流方案,SiC衬底可解决其色散和彩虹纹问题 [2][3] 碳化硅(SiC)材料技术优势 - SiC具备高折射率,单层镜片可实现80度以上FOV,同时实现轻薄化与大视野 [1][3] - 高折射率有效解决光波导中的彩虹纹和色散问题 [1][3] - 高热导性提升AR眼镜散热能力与性能表现 [3] - 高硬度和热稳定性支持刻蚀工艺,提升产能与良率 [3] AR眼镜技术发展趋势 - SiC+SRG光波导+刻蚀工艺为技术突破核心,解决光损并实现被动散热 [3] - 12寸SiC衬底量产为降本关键,可减少切削损耗并推动消费级市场普及 [4] - 若AR眼镜出货量达1亿台,需12寸SiC衬底超1000万片 [4] 行业投资方向 - 重点推荐碳化硅衬底相关企业晶盛机电、天岳先进 [5]
46页详解AR眼镜技术方向:碳化硅SiC+SRG光波导+刻蚀工艺+大尺寸衬底
材料汇· 2025-04-26 23:17
AR眼镜行业概述 - AR眼镜是AI应用的完美载体,能够实现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到55.3万副,同比增长7.8%,其中中国出货28.6万副 [3][10][13] - 光学显示系统是AR眼镜的核心部件,占整个成本的40%以上,由光学组合器和微显示屏组成 [3][19] - 中国企业占据全球AR眼镜近八成市场份额,2023年前四位国内品牌合计市场份额约78% [14][16] 光波导技术发展 - 表面浮雕光栅波导(SRG)是目前最适合量产的方案,具有成本可控、工艺成熟、光学性能优秀等特点,即将推出的主流AR眼镜均采用该方案 [3][47][49] - SRG方案可实现二维扩瞳,视场角可达52度,换用SiC材料后可达80度以上 [48] - 相比几何反射波导和全息体光栅波导,SRG在量产难度、光学效率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48] 碳化硅材料应用 - 碳化硅材料因其高折射率(2.6以上)和高热导性(490 W/m·K)成为理想AR镜片材料,单层镜片即可实现80度以上FOV [54][60] - 碳化硅材料能有效解决光波导结构中的彩虹纹问题,通过减小光栅周期使色散角差异降低约40% [58] - 碳化硅的高导热性使AR眼镜可简化散热设计,实现轻量化,支持高亮度显示和长时间稳定运行 [60] 制造工艺突破 - 刻蚀工艺配合碳化硅材料可实现更大视场角和更佳光学性能,完全兼容现有半导体加工工艺 [74] - 12寸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可大幅降低切削损耗,单副眼镜成本可从1500元降至1000元 [90][92] - 晶体生长是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制造的核心工艺,12寸晶锭生长周期需数周,温度需控制在±1℃以内 [97] 市场发展趋势 - 预计到2028年AR眼镜出货量有望突破295万副,产业化趋势可参考可穿戴设备 [12][13] - Meta、雷鸟等厂商已推出采用碳化硅波导的AR眼镜,雷鸟X3Pro有望成为首个量产型产品 [64][82] - 若未来AR眼镜出货量达1亿台,预计需要12寸碳化硅衬底约1000万片以上 [3]
天岳先进(688234) - 关于持续督导机构名称变更并调整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4-21 18:01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2年1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1] 督导变更 - 原督导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1] - 证监核准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更名国泰海通[2] - 持续督导机构变更为国泰海通,保荐代表人邬凯丞、邬岳阳[2] 保荐人履历 - 邬凯丞曾负责或参与中微公司等项目[5] - 邬岳阳曾负责或参与天岳先进等项目[5]
天岳先进20250316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新能源车、AI眼镜、AR眼镜、全球农业 - 公司:比亚迪、天悦、ST、Met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碳化硅在新能源车领域 - 核心观点:碳化硅在新能源车应用优势明显,需求增长快且渗透速度加快,有望改善行业供需关系 [1][2][3][4] - 论据:碳化硅材料具有宽禁带、高电子漂移率、高导热率和高击穿电场等优势,能为应用系统降本增效;ST测算碳化硅逆变器效率比IGBT逆变器高3.4%左右,可提升续航、节省电池成本;2024年新能源车应用中超12%车型上了800V快充,其中碳化硅车型约占80%;预计比亚迪2025年新增90万台800V和1000V车型,2026年新增180万台,对应分别增加15万片和30万片六寸碳化硅需求 全球农业对碳化硅行业影响 - 核心观点:全球农业经营压力可能为国内碳化硅厂商带来转单需求,放缓行业价格下降速度 [5] - 论据:全球农业资产负债率达95%,每季度亏损3 - 4亿美金,若出现现金流或资产负债率问题,可能使国内厂商获得更多需求转单 碳化硅在AI/AR眼镜领域 - 核心观点:看好碳化硅在AI/AR眼镜技术路线的确定性,碳化硅波导在显示效果和重量上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6][7][9][10][11][12][13] - 论据:从物理学角度,碳化硅基底的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全方位领先;Meta的Orion原型机采用该技术;玻璃基底的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在解决彩虹纹和重量参数上弱于碳化硅基底;碳化硅波导在显示效果和重量上有绝对优势,成本降本确定性高;预估AR眼镜成本与可穿戴产品相当,但应用场景更广;AI/AR眼镜市场对碳化硅需求大,天悦若做到600万副眼镜配套碳化硅,至少有60亿收入体量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国内六寸碳化硅产能超100万片,约占全球产能50% [4] - 光波导作用是对光源传输的图像进行成像放大,AI眼镜光学模组需在显示效果、体积、重量、功率功耗和成本等方面平衡 [8] - 现有的量产光波导方案按成像原理主要分为几何正面光波导和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采用刻蚀路径能达到较好效果和成本平衡,有玻璃基材和碳化硅基材两种 [8] - 玻璃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降纹速度可能最快,其次是几何正面光波导和碳化硅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 [10] - 制作波导线价格接近800元人民币,预估AR眼镜成本分别为2400元和3600元(弹幕显示和高目显示方案) [12]
天岳先进(688234)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2025-04-03 16:47
上市与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297.1105万股,每股发行价82.79元,募集资金总额355757.78万元,净额320347.13万元[3] - 公司证券于2022年1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378378835.66元[47]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37%[19] - 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19]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93.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7.49%[19] - 2024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7%,较上年增加4.24个百分点[19]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8.02%,较上年减少2.95个百分点[19]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4184.49万元,较2023年增长3.38%[4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是全球首家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公司[21] - 2024年11月公司率先交付通过液相法生产的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21] - 2024年度公司碳化硅衬底产量41.02万片,较2023年增长56.56%[29] - 上海生产基地2024年上半年达年产30万片碳化硅衬底的量产能力,原计划2026年实现[30] 合作与市场 - 公司已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一半以上建立业务合作关系[22][38] - 公司形成覆盖中国、欧洲及日本等地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37] 专利与团队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19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8项,其中境外发明专利授权14项[26][42] - 2024年度公司在碳化硅衬底专利领域位列全球前五[26][42] - 公司研发团队中博士或硕士学历占比接近50%[28][4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博士合计66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44.9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人[43] - 公司首席技术官高超先生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30余项专利授权[40] 其他 - 公司实行品牌触点计划(P计划)[37] - 公司2022年通过车规级IATF16949体系认证[36] - 公司2023年获国际头部汽车厂商授予的“优秀供应商奖”荣誉[36] - 2024年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18] - 公司业绩受下游行业需求、原材料供应、人员流失等多种风险影响[12]
天岳先进(688234)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现场检查报告
2025-04-03 16:47
上市与募资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2,971,105股,每股发行价82.79元,募资总额355,757.78万元,净额320,347.13万元[1] - 公司证券于2022年1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持续督导期至2025年12月31日[1] 合规与运营 - 保荐机构于2025年3月27 - 28日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2][3] - 截至报告出具日,公司法人治理、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等合规[4][6][7] - 2024年公司资产完整、独立性好,无关联方违规占资,无应报告事项[6][11] - 2024年度实际关联交易总额未超预计,已履行审批程序[8] - 截至报告出具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业务模式未重大变化[9]
天岳先进(688234)3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00.1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3-31 20:22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天岳先进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盘的股价、资金流向等情况,以及2024年报业绩和公司基本信息[1]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盘,天岳先进报收于62.0元,下跌3.14%,换手率2.55%,成交量7.68万手,成交金额4.84亿元[1] 资金流向情况 - 2025年3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00.17万元,占比成交额7.43%,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025.46万元、占成交额2.12%,大单净流出2574.71万元、占成交额5.32%,中单净流出2012.73万元、占成交额4.16%,小单净流入5612.90万元、占成交额11.59%[1] 业绩情况 - 截至2024年报,公司营业总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长41.37%,归属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491.56%,扣非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38.48%,流动比率2.025、速动比率1.363、资产负债率27.78%[1] 公司基本信息 - 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济南市,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企业注册资本42971.1044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2971.1044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宗艳民[1] 公司对外投资及相关信息 - 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42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16条,专利信息602条,拥有行政许可55个[2]
天岳先进:全年业绩扭亏为盈,碳化硅衬底产品矩阵布局超前-20250331
山西证券· 2025-03-31 18: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 - A”评级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天岳先进 2024 年全年业绩扭亏为盈,降本增效使毛利率同比明显提升,境外业务收入提升多且产品向新兴领域拓展,产品矩阵布局超前,在衬底大尺寸、技术平台和供应链方面具备领先优势,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5][6][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近一年市场表现 - 2025 年 3 月 28 日收盘价 64.01 元,年内最高/最低 79.77/43.31 元,流通股/总股本 3.00/4.30 亿 A 股,流通 A 股市值 192.29 亿元,总市值 275.06 亿元 [3] - 2024 年 12 月 31 日基本每股收益 0.42 元,摊薄每股收益 0.42 元,每股净资产 12.36 元,净资产收益率 3.37% [3] 事件描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68 亿元,同比 +41.37%,归母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 +491.56%,扣非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 +238.48%;单 Q4 实现营业收入 4.87 亿元,同比 +14.32%,归母净利润 0.36 亿元,同比 +59.74%,扣非归母净利润 0.21 亿元,同比 +1531.86% [5] 事件点评 - 全年业绩扭亏为盈,降本增效毛利率同比明显提升,2024 年整体毛利率 25.90%,同比 +10.09pcts,主营毛利率 32.92%,同比 +15.39pct,整体期间费用率 18.70%,同比 -5.18pcts [6] - 境外业务收入提升较多,产品向新兴领域积极拓展,2024 年主营业务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收入 14.74 亿元,同比 +35.72%,境外业务收入 8.40 亿元,同比 +104.43%,碳化硅衬底产量 41.02 万片,同比增长 56.56%,销量 36.12 万片,同比增长 59.61% [7] - 产品矩阵布局超前,公司导电型衬底全球排名第二,是全球少数能批量出货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参与者之一,推出业内首款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2024 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份额 22.80%,在碳化硅衬底专利领域位列全球前五 [8][9]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5.00/32.49/40.43 亿元,归母净利润 2.70/3.53/4.43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63/0.82/1.03 元,以 3 月 28 日收盘价 64.01 元计算,25 - 27 年 PE 分别为 101.96X/77.95X/62.09X,维持“增持 - A”评级 [10]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2.51/17.68/25.00/32.49/40.4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0.46/1.79/2.70/3.53/4.43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呈现相应变化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