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控技术(688777)
icon
搜索文档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上涨1.23%,前十大权重包含江淮汽车等
金融界· 2025-05-12 20:40
指数表现 -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报935.77点 单日上涨1.23% 成交额157.24亿元 [1] - 近一个月指数上涨7.95% 近三个月下跌4.89% 年初至今上涨0.49% [1] - 指数基日为2016年5月24日 基点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选取长三角G60九城市沪市上市公司中不超过50家规模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江淮汽车(9.64%)、华友钴业(7.32%)、恒生电子(6.32%)、亨通光电(4.84%)、中控技术(4.77%)、士兰微(4.53%)、中国巨石(4.47%)、晶方科技(2.95%)、纳芯微(2.73%)、泽璟制药(2.61%) [1] - 全部样本公司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最高达36.53% 信息技术占比30.24% 原材料占比14.25% [2] - 通信服务占比9.67% 医药卫生占比9.31%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收购合并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产品 - 申万菱信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ETF为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产品 [3]
中控技术(688777):营收利润短期承压,期待新兴业务释放动能
长江证券· 2025-05-08 18: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营收增速短期承压,但市占率稳步提升且新成长曲线逐步蓄势,长期成长值得期待;利润端受毛利率下行和费用投放回升压制,未来弹性依赖控费与产品结构调整;业务端积极探索工业AI和布局机器人领域;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5.1、17.9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0x、24.6x、20.9x,建议重点关注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Q1实现营收16.07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17.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34.88% [6] 收入端 - 公司24Q4/25Q1营收增速分别为 - 5%/-8%,整体营收增速处下行通道,下游需求终端压力大。2024年收入增速放缓,25Q1未好转。一方面2024年公司DCS/SIS国内市占率分别为40.4%/31.2%,稳居国内第一,DCS在化工与石化市占率分别达63.2%、56.2%;另一方面新成长曲线蓄势,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7.5亿,同比增长118%,新签海外订单13.55亿,同比增长35%+,2024年正式建立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实现收入5601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 [11] 利润端 - 公司24Q4/25Q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2%/-17%。2025Q1毛利率30.4%、同比 - 0.7pct,环比 - 5.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8%、5.3%、12.8%、 - 0.6%,分别同比 + 1.3pct/-0.2pct/+1.0pct/+1.1pct,研发费用增加系加大AI + 战略投入。Q1收入 - 费用剪刀差收窄挤压利润,2024年员工人数同比 - 14%,预计降本控费是全年趋势,未来利润端弹性依赖控费与产品结构调整 [11] 业务端 - 公司积极探索工业AI领域,2024年6月发布流程工业首款时序大模型TPT,已应用于氯碱、热电、石化等装置领域,打造超图大模型HGT助力企业构建智能应用及Agents。机器人行业发展加速,公司布局领先,过往开发系列机器人,已有工业机器人产品取得实际应用,2024年实现收入5601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2024年2月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8月该公司发布“领航者2号NAVIAI” [11]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5.1、17.9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0x、24.6x、20.9x,建议重点关注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10279百万元、归母净利润1285百万元等 [15]
中控技术(688777):海外市场表现突出,新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5 23: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实现收入91.39亿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11.17亿同比增长1.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8亿同比增长9.51%;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6.07亿同比下滑7.55%,归母净利润1.20亿同比下滑17.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7亿同比下滑34.88%,业绩表现符合预期[4]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增长稳健,海外市场表现亮眼,盈利能力保持平稳,市占率持续领先,新产品及新业务拓展顺利[7] - 下调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15.97、18.94亿,对应PE分别为28X、23X、20X,公司估值处在历史中枢底部,未来具备高成长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47.17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63.20/34.20元,市净率3.6,股息率1.48%,流通A股市值36,916百万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为3,279.03/9,899.82 [1]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13.19元,资产负债率41.64%,总股本/流通A股为791/783百万,流通B股/H股为 - / - [1]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139|1,607|10,095|11,503|13,111| |同比增长率(%)|6.0|-7.6|10.5|13.9|14.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17|120|1,351|1,597|1,894| |同比增长率(%)|1.4|-17.4|20.9|18.2|18.6| |每股收益(元/股)|1.42|0.15|1.71|2.02|2.40| |毛利率(%)|33.9|30.4|34.0|34.0|34.1| |ROE(%)|10.8|1.2|12.3|13.6|14.9| |市盈率|33|/|28|23|20|[6] 财务摘要 |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8,620|9,139|10,095|11,503|13,111| |其中:营业收入|8,620|9,139|10,095|11,503|13,111| |减:营业成本|5,759|6,044|6,667|7,590|8,644| |减:税金及附加|58|59|65|75|85| |主营业务利润|2,803|3,036|3,363|3,838|4,382| |减:销售费用|789|794|848|920|983| |减:管理费用|450|412|434|460|498| |减:研发费用|908|978|1,060|1,185|1,324| |减:财务费用|-205|-138|-46|-59|-70| |经营性利润|861|990|1,067|1,332|1,647| |加: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107|-143|-20|-29|-33| |加: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40|-49|0|0|0| |加:投资收益及其他|472|402|403|413|423| |营业利润|1,185|1,200|1,451|1,716|2,037| |加:营业外净收入|-2|-2|0|0|0| |利润总额|1,183|1,198|1,451|1,716|2,037| |减:所得税|60|48|59|71|86| |净利润|1,123|1,151|1,391|1,645|1,951| |少数股东损益|21|34|41|48|5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02|1,117|1,351|1,597|1,894|[9] 业务表现 - 分产品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56.43亿同比增长13.86%(控制系统14.94亿同比下滑15.38%,控制系统 + 仪表22.39亿同比增长32.08%,控制系统 + 软件 + 其他19.10亿同比增长27.71%),仪器仪表6.43亿同比增长3.48%,工业软件7.43亿同比增长5.77%,S2B业务16.22亿同比下滑14.48%,运维服务4.24亿同比增长51.69%;分区域看,国内实现收入83.36亿同比增长1.39%,海外收入7.49亿同比增长118.27% [7] 盈利能力 - 24年毛利率33.86%同比提升0.67pct,分产品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毛利率40.66%同比下滑0.40pct,工业软件毛利率36.56%同比下降4.62pct,仪器仪表毛利率31.26%同比提升0.74pct,S2B业务毛利率8.91%同比下降1.20pct;24年净利率12.59%同比下滑0.44pct,扣非后净利率11.35%同比提升0.36pct [7] 市占率及新业务 - 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国内市占率达40.4%,连续十四年蝉联国内DCS市场第一,其中化工领域市占率63.2%,石化领域市占率56.2%,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占率31.2%,连续三年蝉联国内市场第一 [7] - 5S店实现国内化工园区全覆盖以及海外重点区域布局,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球累计开设200家,其中157家为合伙5S店,亿元店达16家,并在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新设五家 [7] - 订阅制实现622家订阅制客户突破 [7] - 2024年公司正式建立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 [7]
中控技术(688777)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21: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6.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5%[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6.07亿元,同比下降7.6%(2024年同期为17.38亿元)[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42%[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6.6%(2024年同期为1.44亿元)[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720.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88%[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降17.4%(2024年同期为1.45亿元)[20]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股,同比下降16.7%(2024年同期为0.18元/股)[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6%,较上年同期减少0.31个百分点[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11.19亿元,占营业总成本的70.6%[19] - 研发投入合计2.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85%[5][6]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2.06亿元,同比增长0.4%(2024年同期为2.06亿元)[19]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6.75亿元,同比下降14.85%[2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4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6.77亿元人民币[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77亿元有所改善[2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34亿元,同比增长6.04%[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31.63%[22][23]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4995万元,同比增长29.01%[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51亿元,其中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3.4亿元[22][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02亿元,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亿元[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67亿元,较期初减少4.52%[23] - 2025年第一季度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219万元,同比下降21.73%[22][23]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49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35万元显著改善[23] 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180.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2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04.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16%[6] - 货币资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63,327,933.34元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3,345,612,318.29元[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80,885,775.13元减少至2025年3月31日的2,010,885,775.13元[15] - 公司资产总计180.81亿元,负债合计75.2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1.6%[16][17] - 2025年第一季度短期借款为6.03亿元,同比增长92.9%(2024年同期为3.13亿元)[16] - 2025年第一季度应付账款为35.05亿元,同比下降3.5%(2024年同期为36.34亿元)[16]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05.53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32.06亿元[17]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9,430户[1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50,307,621股,占比6.36%[12]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流通股35,807,922股,占比4.53%[12]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流通股25,443,376股,占比3.22%[12] -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23,718,222股,占比3.00%[12] -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8,215,722股,占比2.30%[12] - 褚敏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7,733,062股,占比2.24%[12]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机器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1,628,460股,占比1.47%[12] - 兰溪普华壹晖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0,363,914股,占比1.31%[12]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3799.68万元人民币[7]
中控技术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 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4亿元
全景网· 2025-04-29 20:04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归母净利润1.20亿元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6%,占营收比重13.01%,同比增加1.18个百分点 [1] - 上市以来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4亿元 [1] 核心业务与技术 - 集散控制系统(DCS)与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占率持续领跑行业 [1] - 时序大模型TPT在石化、化工等行业实现应用,生产效率提升近50% [1] - 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在氯碱、化工等行业加速落地,新签沙特阿美等项目 [2] - 工业AI业务已覆盖石化、化工、氯碱、热电等多个行业 [1] 战略布局 - 启动"ALL in AI"战略,全球化网络触达50余国,覆盖十大行业超3.5万家企业 [4] - 紧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国内流程工业国产化替代业务持续升温 [2] - 冶金领域国产化替代取得突破,预计落地15万台套设备更新 [3] - 煤化工行业大规模项目投建,中标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 [3] 市场拓展 - 国际市场上斩获Saudi Aramco、Pertamina、Petronas等重量级客户订单 [3] - 机器人业务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客户群体 [2] - 全球化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技术标准与生态影响力的输出 [4] 行业机遇 - 工信部规划到2027年完成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 [2] - 预计未来每年形成数百亿元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仪器仪表新增市场 [2] - 国产替代政策红利释放、工业AI技术穿透力增强、全球化生态协同提速 [4]
4月28日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6.8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28 17:52
资金流向概况 -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298.94亿元,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6.87亿元 [1] - 科创板个股中主力资金净流入213只,净流出369只,其中寒武纪净流入8192.31万元居首,恒玄科技净流出1.17亿元最多 [1][2] - 科创板个股涨跌分化明显,上涨181只,下跌399只,科思科技跌停 [1] 主力资金连续流向 - 42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3个交易日以上净流入,仁度生物连续11天净流入天数最长 [2] - 154只个股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埃科光电和卓越新能均连续12天净流出 [2] 主力资金净流入个股 - 寒武纪主力资金净流入8192.31万元,流入率2.05%,涨幅3.02% [2] - 道通科技净流入5655.19万元,流入率12.75%,涨幅2.02% [2] - 芯原股份净流入4782.48万元,流入率6.53%,跌幅0.55% [2] 主力资金净流出个股 - 恒玄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元,涨幅5.01% [1] - 中控技术净流出9905.16万元,跌幅2.68% [16] - 仕佳光子净流出9228.74万元,跌幅0.69% [16] 科创板个股表现 - 迅捷兴涨幅11.18%,换手率7.62% [3] - 成都先导涨幅5.08%,换手率4.01% [5] - 科思科技跌幅20%,换手率5.14% [15]
【兴证计算机】2025Q1持仓分析:低配1.63%,环比上季末提升0.24个百分点
兴业计算机团队· 2025-04-23 23:12
计算机行业配置比例 - 计算机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呈现波动趋势 最高达4 98% 最低为1 29% 其中4 18% 4 04% 3 57%等数值为阶段性高点 [3] - 公募基金前十大持仓中计算机行业相对配置比例最高达13 36% 最低为1 19% 8 97% 7 88% 6 75%为重要节点数值 [4] - 行业配置比例存在明显季度波动 如11 52%至4 29%的跨度显示资金调仓活跃度较高 [4][5] 基金持仓个股分析 - 金山办公同时位列持有基金数(230只) 持有市值(145亿元) 占流通股比例(10%)三项指标前茅 [8] - 深信服在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中居首达13% 华大九天(11%) 莱斯信息(11%)紧随其后 [8] - 科大讯飞获得150只基金持有 市值87亿元 占流通股8% 显示机构高度认可 [8] 基金调仓动向 - 光环新网 用友网络 奥飞数据位列基金加仓前三位 反映机构对云计算 企业服务赛道的偏好 [7] - 中科曙光 紫光股份等服务器厂商获显著增持 显示算力基础设施关注度提升 [7] - 捷顺科技 网宿科技等二线标的进入加仓前二十 表明资金挖掘细分领域机会 [7] 重点公司持仓数据 - 中控技术获20只基金持有 市值21亿元 同时被列为做市公司 [7][8] - 工业富联基金持仓市值达58亿元 16只基金持有 反映电子制造龙头地位 [8] - 润泽科技在基金持股占流通股(11%)和持有市值(23亿元)两项均进入前二十 [8]
中控技术(688777) -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4-22 19:22
会议信息 - 2025年4月22日在杭州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3] - 出席股东和代理人377人,所持表决权218,749,002,占比27.8408%[3] 议案表决 - 《关于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票218,192,801,比例99.7457%[6] - 《关于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票218,189,573,比例99.7442%[6] - 《关于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同意票218,083,424,比例99.6957%[8] -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同意票218,209,414,比例99.7533%[8] - 《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同意票218,181,420,比例99.7405%[8] - 《关于续聘202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同意票216,947,305,比例99.1763%[9] - 《关于预计2025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额度的议案》同意票113,024,727,比例99.5233%[9] - 《关于2025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并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议案》同意票203,817,821,比例93.1742%[9]
中控技术(688777) - 北京金杜(杭州)律师事务所关于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之法律意见书
2025-04-22 19:16
股东大会安排 - 公司于2025年3月29日决定4月22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5] - 公司于2025年4月1日刊登本次股东大会通知[6] 参会股东情况 - 现场出席股东及代理人21人,代表股份105,969,927股,占比13.4871%[8] - 参与网络投票股东356名,代表股份112,779,075股,占比14.3537%[8] - 中小投资者374人,代表股份56,052,207股,占比7.1339%[8] - 出席股东共377人,代表股份218,749,002股,占比27.8408%[9]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218,192,801股,占比99.7457%[13] - 《关于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218,189,573股,占比99.7442%[14] - 《关于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的议案》同意218,190,106股,占比99.7445%[15] - 《关于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同意218,083,424股,占比99.6957%[16] -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同意218,209,414股,占比99.7533%[17] - 《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同意218,181,420股,占比99.7405%[18] - 《关于续聘202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同意216,947,305股,占比99.1763%[20] - 《关于预计2025年度日常性关联交易额度的议案》同意113,024,727股,占比99.5233%[21] - 《关于2025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并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议案》同意203,817,821股,占比93.1742%[21] - 《关于开展票据池业务的议案》同意206,754,662股,占比94.5168%[23] - 《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218,197,101股,占比99.7477%[24] 会议合法性 - 律师认为公司本次股东大会召集、召开、表决程序及结果合法有效[26][27]
中控技术荣获六项中国自动化年度大奖
全景网· 2025-04-21 10:43
行业活动与表彰 - 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2025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于4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提智向新 聚势前行" 总结过去一年自动化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突破性进展 [1] - 大会表彰2024年度自动化领域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优秀团队和标杆企业 [1] - 中控技术荣获六项中国自动化年度大奖 包括年度企业 年度团队 年度最具价值解决方案 年度最具竞争力创新产品 年度最具影响力工程项目和年度优质工业安全服务商 [1] 公司战略与愿景 - 中控技术2024年全面开启"All in AI"战略 确立"成为工业AI全球领先企业 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愿景 [2] - 公司搭建互联互通的数智生态平台 投入巨大努力推动工业AI发展进程 [2] -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双轮驱动和"1+2+N"工业AI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新架构 深度培育AI新质生产力 [2] 技术成果与产业影响 - 推出一系列以工业AI为核心的颠覆性创新成果 新模式与新技术方案 重构流程工业生产 运营与决策范式 [2] - 推动流程工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跃迁 [2] - 公司将持续深耕流程工业智能化领域 加速工业AI产业化落地与价值转化 [2] 合作理念与发展方向 - 秉持"开放 协作 共赢"理念 期待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 [2] - 共同谱写工业智能化时代新篇章 为全球工业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