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集团(000055)
搜索文档
方大集团(000055)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18: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1500万元 - 2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16% - 87.16%[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盈利1350万元 - 20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1.65% - 87.91%[3]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盈利0.01元/股 - 0.02元/股,上年同期为0.11元/股[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3] - 本次业绩预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已与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预沟通且无分歧[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降因幕墙产品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增加及营业收入下降[5] - 本次业绩预告是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结果,具体数据将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6]
方大集团中兴商业入选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名单 借政策东风加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20:53
政策红利与行业示范 - 公司成为辽宁省首批加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的零售企业,作为先锋试点树立行业示范标杆 [1] - 政策驱动公司开启消费升级新热潮,并推动物流、旅游等零售生态迭代转型,为辽沈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1] 公司背景与战略布局 - 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集商品销售、休闲健身、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单体经营规模和销售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 - 2019年混改后,辽宁方大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启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 - 公司前瞻性布局区域首店战略,满足多元化购物需求,提升品牌厚度和顾客号召力 [2] - 沈阳·中兴恐龙博物馆开创"文博商旅"融合新模式,成为辽沈地区观光旅游、亲子研学的新地标 [2] 数字化转型与全渠道发展 - 公司加速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战略,上线"中兴大厦+"小程序,首开抖音电商直播,构建"双微一抖"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 [3] - 通过"线上公域流量引流,线下互动场景体验"的社交新生态,结合社群营销与大数据分析精准触达消费者 [3] 营销创新与消费场景打造 - 公司秉持"三引三来"营销策划思路,举办音乐会、非遗展、体育赛事、艺术展览等特色活动,与文化、餐饮、艺术、体育深度融合 [4] - 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塑造"你+我家,中兴大厦"的家庭型消费文化,实现经营业绩与场景创新的双重突破 [4] - 公司表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零售行业转型升级,为区域及全国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4]
实业巨头方大集团加码三亚,投资百亿元或建医疗健康城,土拍市场频现民企“新面孔”
华夏时报· 2025-06-20 20:48
土地交易 - 海南三亚4宗地块共计546.55亩土地全部顺利出让,总成交金额约44亿元,创下当地单日出让土地金额的新高 [2][3] - 三亚方大健康置业以总价28.75亿元拿下海棠湾2宗地块,刷新了近期海南民企拿地规模和金额的纪录 [2] - 2宗地块占地面积约28.64万平米(约430亩),要求竞得人需在五年内在海棠湾园区投资总额100亿元 [3] 地块详情 - 一宗地块为HT09-15-02住宅用地和HT09-18-06商务金融用地,总价13.10亿元,住宅部分容积率仅1.2,可售楼面价约1.7万元/平米,需无偿配建4.9亿元的公共设施 [3] - 另一宗为"三合一"综合用地,包含HT09-15-01住宅、HT09-18-05医院和HT09-17-03商务地块,总价15.65亿元,住宅部分楼面价同样达1.7万元/平米,医院地块规划为综合性医疗设施 [3] 公司背景 - 三亚方大健康置业于今年5月21日新成立,注册资金为35亿元人民币,由辽宁方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9% [4] - 辽宁方大集团的产业涉及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旗下有五家上市公司 [4] - 2021年12月,辽宁方大集团以410亿元的现金投资取得海航集团航空板块控制权 [5] 战略布局 - 方大集团本次拿地是为了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以及大健康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2][5] - 辽宁方大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在海棠湾建设集医院、康养、酒店、生活社区等业态为一体的医疗健康城 [5] - 将在医药板块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布局,在制药及药品流通、医疗和康复、养生和养老等领域深耕 [5] 土地市场趋势 - 2025年1—5月,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有24家,拿地金额占比约16.8%,较上年分别增加13家、8.3个百分点 [6] - 今年以来已有嘉信地产、海成集团、天景房地产、嘉禾兴地产等十余家中小民企在热点城市出手拿地 [6] - 本轮较为活跃的民营企业包括主业为房地产的区域性企业、制造业/实业企业以及房地产产业链条上的企业 [7][8]
要建医疗健康城?方大集团28.75亿拿下三亚海棠湾430亩超级地块!
财经网· 2025-06-18 18:41
土地拍卖概况 - 三亚市6月18日进行两场土地拍卖,涉及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多幅地块 [1] - 辽宁方大集团旗下三亚方大健康置业以总价28.75亿元摘得430亩超级地块,刷新海南民企拿地规模和金额纪录 [1] - 保利(三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3.23亿元摘得HT09-13-03地块,楼面价约11934元/㎡ [4] 方大集团地块详情 - 地块包含5幅土地,用途涵盖商住混合、医院、住宅、商务金融,总面积286487.64㎡ [1][2] - 商住混合用地(HT09-18-06、HT09-15-02)成交价13.09亿元,楼面价9633元/㎡,住宅容积率1.2,限高24-40米 [1] - 医院、住宅、商务金融混合用地(HT09-18-05等)成交价15.65亿元,楼面价7214元/㎡,住宅容积率1.2 [2] - 地块需配建幼儿园、医疗站、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HT09-17-03地块规划建设医院,可能引入三甲医院 [3] 项目规划与投资 - 方大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海棠湾医疗健康城项目,包含高端医院、康养、酒店等业态 [3] - 土地出让条件要求竞买人未来五年内在海棠湾投资总额达100亿元 [3] - 公司已启动大规模招聘,涉及财务、工程、营销等岗位,显示项目进入筹备阶段 [3] 区域房地产市场 - 海棠湾在售楼盘均价4-5万元/㎡,包括华润置地海棠悦府、保利海晏等项目 [4] - 保利海晏为区域热度领先项目,新地块(HT09-13-03)将开发零售商业与住宅混合产品,商业占比仅2% [4] 产品定位推测 - 低容积率(1.2)与限高设计显示方大地块可能打造洋房、叠墅等低密产品 [1][2] - 商务金融用地或变身为商墅或滨海商业街 [2] - 商品住宅需现房销售,对开发商资金实力要求较高 [1][2]
2025年中国新型建筑材料行业整体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已渗透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局势一片大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6 09:42
行业定义及分类 - 新型建筑材料区别于传统砖瓦、灰砂石等建材 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基础材料及部品 [1] - 在节能环保方面 新型墙体材料和保温绝热材料能显著减少建筑能耗 降低施工污染并提高建筑物舒适度与质量 [1] 行业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建筑业发展 建筑材料性能直接影响施工方法及工程安全性与适用性 [3] - 科技应用推动新型建材市场活跃度 材料特点包括轻质、高强、保温、节能、节土及出色装饰性 [3] - 中国95%住宅为高耗能建筑 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27%以上 单位使用能耗是发达国家2-3倍 新型建材渗透率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4] - 2024年新型建筑材料市场规模20661.6亿元 其中防水密封材料964.9亿元 墙体材料13200.7亿元 保温隔热材料1270.7亿元 装饰装修材料5225.3亿元 [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21099.6亿元 其中防水密封材料1000.1亿元 墙体材料13489亿元 保温隔热材料1289.2亿元 装饰装修材料5321.3亿元 [4] - 2024年新型建材行业产值23215.4亿元 预计2025年达23768.7亿元 [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涵盖水泥/混凝土改良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原材料等基础材料及功能性添加剂与生产设备 [8] - 产业链中游为新型建筑材料生产 下游应用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城市更新等建筑行业及交通工程、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领域 [8] - 建材与建工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326501.1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9683.4亿元 安装工程产值26993亿元 其它产值9824.7亿元 [10] 行业发展环境 - 政策推动绿色建材发展 包括《"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 [12] - 2016-2024年中国新型建筑材料专利数量合计1457件 2023年达268件峰值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特点 重点企业包括海螺新材、北新建材、中国巨石、方大集团、金隅集团、正源股份等 [14] - 海螺新材主营塑钢及铝合金型材等节能环保产品 产销规模居行业第一 [16] - 北新建材以石膏板、防水材料、涂料为核心业务 石膏板产能33.58亿平方米居全球第一 防水业务规模行业前三 [16] - 中国巨石主营玻璃纤维及制品 玻纤纱年产能260万吨 产品涵盖20多个大类3000多个规格品种 [16] - 方大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20个国家 地铁屏蔽门系统、石墨烯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智慧幕墙系统等4项产品市占率居行业前列 [16] - 金隅集团形成纵向一体化产业链结构 旗下金隅砂浆年产能260万吨 [16] - 正源股份人造板产品主要为中高密度纤维板 产能87万立方米/年 居西南地区首位 [16] - 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海螺新材52.76亿元 北新建材258.21亿元 中国巨石152.27亿元 方大集团44.24亿元 金隅集团1079.56亿元 正源股份10.06亿元 [16] 代表企业分析 - 金隅集团为全国第三大水泥产业集团 绿色建材营业收入786.51亿元 营业成本711.64亿元 毛利率9.52% [18] - 北新建材石膏板市场份额国内第一 2024年石膏板营业收入131.07亿元 龙骨营业收入22.87亿元 防水卷材营业收入33.22亿元 防水工程营业收入4.11亿元 涂料营业收入4.14亿元 [20][21]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型建材技术含量高且功能多样化 已渗透到建筑行业各领域 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 [23] - 未来将通过新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 实现节能节地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并在生态化、智能化方面突破 减少各类环境污染 [23] - 材料将结合智能家居和计算机应用系统 提升楼宇智能化和舒适度 更符合现代化城市建筑特点 [23]
方大集团中兴商业:“创”出新活力 “闯”出新航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13:58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5月公司商品销售总额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逆势突围[1] - 公司目标成为区域龙头零售企业,通过创新开拓实现快速发展[1]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新基建工程,赋能传统零售转型升级[4] 营销创新与活动 - "五一"小长假活动采用"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整合恐龙博物馆、魔方小镇等异业资源打造一站式体验[2] - 推出"报销三票""玩乐补贴"等创新举措吸引全国游客,并举办青少年篮球赛、音乐海选赛等活动[2] - "家年华"活动以珠宝腕表节和家居电讯购物节为载体,举办企业家论坛、会员沙龙等互动体验[3] - 通过"城市告白计划"在LED屏幕展示粉丝留言,结合玫瑰花墙场景提升品牌曝光度[3] - 举办国际护士节专属礼遇、世界冠军签售会等活动持续点燃消费热情[3] 数字化建设 - 推出品牌店铺移动收款设备微信主扫功能升级方案,实现"一码通用"便捷支付[4] - 系统采用动态加密算法与多层级安全防护协议,保障支付信息安全[4] - 升级减少人工干预环节和成本,提升支付体验流畅性[4] 社会责任 - 向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捐赠价值5000元生活用品,并组织恐龙博物馆研学活动[5] - 爱心服务队20余年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包括捐款10万元救助先心病儿童等[5] - 影城发起"有爱才完美"公益观影活动,为60组孤独症儿童家庭打造专属观影环境[5][6] - 公益活动覆盖从物质帮扶到精神陪伴,从城市到偏远山区[6]
方大集团获“2024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
证券日报网· 2025-06-08 19:50
公司荣誉与评选 - 方大集团荣获"2024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奖项,从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392家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1] - 该奖项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价值传递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上市公司 [1]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高端智慧幕墙系统及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屏蔽门设备及系统、新能源、商业管理及服务 [1] - 2024年公司以"数智赋能,科学管理"为核心,推进"智能智造+AI"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体系优化及人才培养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设立"智能智造+AI"专项小组,依托五大产业基地建立智能快速响应机制,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2] - 方大(赣州)低碳智造基地项目投产运营,打造"5G+智慧工厂",通过智能物流技术提升产品流转效率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4亿元,订单储备82.87亿元,是当年营业收入的1.87倍 [2] - 自1995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及股份回购总额远超募资总额,近三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持续增长 [3] 投资者关系管理 - 公司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沟通体系,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保持高效对话 [3] - 公司连续7年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连续3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A级评价 [3] - 公司多次获得"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案例"、"金牛奖—金信披奖"等荣誉 [3]
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投入运作 方大集团“即装即用”技术打造轨道交通安全标杆
证券日报网· 2025-06-05 20:49
项目概况 - 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比原定计划提前约6个月完成,标志着香港百年东铁线迈入智能化、安全化的新纪元 [1] - 项目覆盖全线13个车站、35侧月台,共安装1575道半高站台门及智能安全系统 [3] - 香港东铁线日均客流量超百万人次,是香港首条连接内地口岸的铁路 [3]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是我国首批从事地铁站台屏蔽门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的高新技术企业,主持编制了国内首部站台屏蔽门系统行业标准 [3] - 公司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站台屏蔽门系统,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 [3]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43个城市,承接100余条地铁线站台屏蔽门系统工程 [3] 施工亮点 - 团队在凌晨1:30至3:30的列车停运窗口期内完成全流程作业,曾创下3小时安装调试3个单元门、4周完成整侧站台的行业纪录 [4] - 首创"单元滑动门中心折点设计",攻克弧形站台和伸缩缝并存的安装难题 [4] - 采用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乘客探测器(PDS系统),安全等级达SIL2,有效杜绝夹人风险 [4] 技术创新 - 设备通过IP65防护认证,抗台风"八号风球"级暴雨,电缆采用抗紫外线材料 [4] - 研发高可靠性信号模拟器,在安装期间模拟门体状态,实现"零故障"过渡 [4] 行业影响 - 项目成功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轨道交通站台门工程提供宝贵借鉴,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5]
方大集团: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圆满竣工,方大“即装即用”技术打造轨道交通安全新标杆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9:55
项目概况 - 香港东铁线站台门加装项目在旺角东站正式完工,成为全球首个在正常运营铁路线上实现"即装即用"的站台门加装工程 [1] - 项目覆盖全线13个车站、35侧月台,共安装1575道半高站台门及智能安全系统,被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誉为"世纪工程" [1] - 香港东铁线日均客流量超百万,是香港首条连接内地口岸的铁路,承载港深融合的重要使命 [1]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创"即装即用"夜间两小时高效施工模式,在凌晨1:30至3:30的列车停运窗口期内完成全流程作业 [1] - 首创"单元滑动门中心折点设计",解决弧形站台和伸缩缝并存的安装难题 [2] - 采用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乘客探测器(PDS系统),安全等级达SIL2,实现站台与列车间隙无死角探测 [2] - 研发高可靠性信号模拟器,在安装期间模拟门体状态,保障既有线路正常运行,实现"零故障"过渡 [2] 工程突破 - 创下3小时安装调试3个单元门、4周完成整侧站台(215米,45个单元门)的行业纪录 [1] - 设备通过IP65防护认证,抗台风"八号风球"级暴雨,电气部件采用"盒中盒"双重防护设计 [2] - 电缆采用抗紫外线材料,适应香港多变气候 [2] 行业影响 - 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轨道交通站台门工程提供宝贵借鉴,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2] - 随着香港北环线及跨境延伸规划推进,东铁线将继续发挥联通内地与香港的枢纽作用 [2]
管理创效谱新篇 搬迁升级启新程
四川日报· 2025-05-26 06:11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川东北地区唯一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机械加工为一体 [1] - 2020年5月公司加入方大集团,2025年4月投资150亿元的新厂区在四川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揭牌 [1][6] - 公司从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为吨钢利润长期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 [1]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 荣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中国优质建筑用钢品牌等荣誉 [1] - 多次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四川企业100强" [1] - 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5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172件 [5]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 公司坚持"不减员工、不减工资、不减福利待遇"原则,员工工资接连上涨 [2] - 实施工作餐、医疗费用资助、"孝敬父母金"、励志奖学金等福利政策 [2] - 2025年招聘87名新员工吸引4000多名求职者报名,岗位竞争比例达50∶1 [2] 管理制度与改革创新 - 方大集团帮助公司重新梳理完善近300项制度,涉及生产、成本、采购、销售等环节 [3] - 全面引入"赛马"机制,开展全方位评比活动,激活内生动力 [3] - 5年来员工开展近4000项"小改小革"活动,公司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0年-2024年公司实现利税超45亿元 [4] - 加强对标工作,增加成本、效益分析频次,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3] 新厂区建设与战略转型 - 新厂区实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环保设施、产品规模全新升级 [6] - 建成生产绿色化、能源低碳化、厂区园林化、建筑景观化的生态数字企业 [6] - 拥有智慧管控中心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全过程管理 [6] - 计划以攀西钒钛资源为依托,利用氢冶金等新技术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