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四大行连续8年位居前四强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7:38
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连续8年稳居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四位 [1] -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分别位列第五、六、七位 [1] - 招商银行排名从第十位升至第八位 同比增长11.3% 成为前30强中增幅最高者 [1] - 交通银行位居第九位 美国富国银行从第八位跌至第十位 [1] 中资银行表现 - 6家中资银行进入榜单前十 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进入全球前二十强 排名分别为第12、14、18、19位 [1] - 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进入全球前五十强 排名分别为第22、25、33、47、49位 [2] - 北京银行排名上升两位 是唯一进入前五十的城商行 [2] - 宁波银行位居第72位 较上年提升8位 南京银行位居第86位 较上年提升5位 [2] 行业趋势 - 中资银行在全球1000强排名中呈现稳定以及占比持续扩大的趋势 [2] - 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2] - 英国《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开始发布该榜单 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权威标尺 [2]
中证银行ETF(512730)红盘上扬,银行理财吸引力持续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7-02 14:18
银行指数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399986)上涨1.14%,成分股上海银行(601229)上涨3.08%,宁波银行(002142)上涨2.44%,紫金银行(601860)上涨2.31%,民生银行(600016)和苏州银行(002966)跟涨 [1] - 中证银行ETF(512730)上涨0.90%,最新价报1.79元 [1]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1.2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22% [1] - 存款利率下行和监管叫停手工补息背景下,同期限理财收益吸引力上升,可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1] 银行负债成本与股息率 - 存款降息短期内导致银行负债端紧张,但中长期负债成本趋于下降 [1] - 三季度长期限存款集中重定价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可能超预期 [1] - 6月末银行板块调整较大,调整后国有银行股息率将进一步提升 [1] 中证银行指数构成 - 中证银行ETF紧密跟踪中证银行指数,反映中证全指指数样本中银行行业证券表现 [2] - 截至6月30日中证银行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64%,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 [2]
A股上市银行集中分红
环球网· 2025-06-30 15:28
上市银行分红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达6319.56亿元,同比增长3.03% [1] - 26家银行实施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中期分红后合计分红4273.83亿元 [1] - 42家A股银行中有39家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2023年,整体分红额度增加186亿元 [1] 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分红表现 - 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红规模分别达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 [1] - 招商银行分红总额504.40亿元,分红比例超33% [1] - 14家银行(含4家国有大行、2家股份行及8家城农商行)已完成2024年中期和末期分红 [1] 分红比例提升趋势 - 25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同比上升,宁波银行分红比例提升6.3个百分点至21.91% [2] - 兴业银行2019-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持续上升,从24.59%逐年增至30.73% [2] - 中信银行2024年拟现金分红194.55亿元,分红比例提升至30.5%,连续6年增长 [2] 银行分红政策动态 - 宁波银行2024年每10股派现9元,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金额 [2] - 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均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强调分红比例稳中有升 [2]
助力中资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宁波银行构建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添翼赋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6-30 13:09
公司业务发展 - 深圳市科莱德电子有限公司专注车载智能多媒体播放器研发生产销售,年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 [2] - 深圳市芯诺宇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汽车检修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年出口销售额约3000万美元 [7] - 嘉兴网布生产企业通过海外拓客助手与5家海外客户建立联系,拿下6个新订单总金额达百万美元 [10] - 深圳YD企业与Amazon、eBay等十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受海外专利流氓困扰 [11] 跨境金融挑战 - 科莱德电子在跨境收款时效、结售汇操作、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遭遇挑战 [2] - 出海企业普遍面临备货垫资占用大、货款回收时间久、汇率风险高等问题 [6] - 芯诺宇科技在年底外贸旺季面临备货垫资压力导致资金链紧张 [7] - 跨境电商企业面临商品侵权风险增加、合规经营压力大等挑战 [10] 宁波银行解决方案 - 智能化跨境金融平台实现一键申报、外贸收款秒级到账 [2] - "外汇金管家"系统提供汇率管理决策支持,涵盖行情触发至交易回溯全流程 [2] - "出口极贷"产品提供最高200万美元纯信用贷款,支持移动端全线上操作 [8] - "波波知了"平台整合跨行业资源,提供海外拓客助手等专业服务 [3][8] - 海外拓客助手打通200多个国家数据源,提供查客户、查商品功能 [9] - 跨境电商专项服务包括商品侵权检测和电商出海指南 [11] 行业趋势与政策 - 中资企业通过业务全球化布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5] - 跨境电商成为驱动中国外贸稳健增长的新动能 [10] - 宁波银行联合行业协会举办活动解读RCEP政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 [12] - 宁波银行深化数字金融平台应用,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12]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券商中国· 2025-06-30 07:21
上市银行分红情况 - 截至6月27日已有26家银行实施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达4273 83亿元[2] - 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已完成近七成2024年预计达6319 56亿元较去年增加近两百亿元增幅为3 03%[3] - 16家未完全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A股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均已通过股东大会[3] 分红实施特点 - 今年上市银行分红动作前置近一半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落地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4] - 14家银行已完成2024年中期和末期分红包括4家国有大行2家股份行及8家区域银行[4] - 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分红已落地实施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 06亿元[8] 分红力度与主力银行 - 39家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上一年整体分红额度较上一年增加186亿元[5] - 六大行2024年分红总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红总额分别达1097 73亿元和1007 54亿元[5] - 招商银行是股份行中唯一一家分红总额站上500亿元的银行达504 40亿元分红比例超过33%[6] 分红比例变化 - 14家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个体数量少于2023年1例[10] - 25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较上一年有所抬升宁波银行同比抬升6 3个百分点至21 91%[10] - 沪农商行分红率由2023年的30 104%提升至2024年的33 91%[10] 中期分红与未来计划 - 多家银行已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如沪农商行率先探索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并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9] - 兴业银行近年现金分红比例稳中有升2019年至2024年分别为24 59%26%27 42%28 31%29 64%30 73%[10] - 中信银行2024年度拟现金分红194 55亿元分红比例提升至30 5%连续6年持续提升[11] 特殊案例与行业背景 - 郑州银行推出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现金分红总额为1 82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9 69%[11] - 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营收放缓的现实需平衡资本金业务发展等因素[12]
科技驱动金融云平台,宁波银行七大核心产品打造服务新生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1:58
宁波银行金融科技创新 - 公司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开发及产品升级,精准对接企业围绕"钱"的各类需求,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 - 推出国内城商行首个云品牌"宁行云",通过云计算+分布式技术自主研发,提供专业、精细、轻便、稳健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2][4] "宁行云"平台核心能力 - 平台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提供资金管理、外汇、票据、收付款、发薪等全面金融服务,支持智慧场景及四类云服务(基础设施、平台、软件、业务)[4] - 支持标准化、定制化、私有化等多元输出方式,可根据企业需求个性化定制[4] - 接入时仅需一键申请,集成金融+非金融、银行+第三方服务,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4] - 提供金融级安全保障,数据中心按最高标准建设,完成全栈信创适配(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等)[4] 数字化产品矩阵升级 - 数字人力3.0系统实现全方位人员管理,支持人才看板、一键查薪、极速报销等功能,覆盖老板至员工全角色[5] - 财资大管家2025版升级"8+4+N"体系,包含八大易用模块(如易查询、易外汇)和四大应用平台(系统直联、业财联动等)[5] - 鲲鹏司库2.0提供"6全"服务体系(咨询全方位、业务全覆盖等),搭载7个一体化解决方案(境内外银行一体化、跨境投融资一体化等)[5] - 外汇金管家平台集成200多项功能,为超5万家跨境企业提供结算、融资、避险等全场景服务,APP支持移动化办公[6]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公司践行"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差异化策略,推进"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6] - 未来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通过云端互动连接更多企业,以金融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6]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 与“宁”相“甬”十七载,以青春之名赴芳华之约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47
公司发展历程 -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成立于2008年6月,已运营17年,完成从金融"新生代"到服务现代化"生力军"的蜕变[1][3] - 公司见证了南京经济从3815亿到1.85万亿的跨越式发展[2] - 目前拥有26家营业机构、1500名员工,存款总额1500亿元,全量资产总额2200亿元[3] 战略与业务模式 - 实施"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金融服务体系,差异化发展战略[3] - 形成"四化五帮"服务模式,聚焦"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细分市场[1][4] - 探索"跳出银行做银行"的发展新路径,将"专业创造价值"作为核心理念[3] 科技与数字化创新 - 搭建"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南京已有10000+会员、落地1500+专项服务[7] - 开发"设备之家"平台服务5800多家企业,为1360+企业提供设备交易服务[7] - 推出"美好生活"消费平台,打造本地生活服务"惠民平台"[7] 产业金融服务 - 聚焦南京"4+N"产业集群,2024年为超200家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提供服务[6] - 支持制造业升级,对符合要求的制造业贷款进行延期[6] - 截至2025年5月,中长期项目贷款余额超132亿元,银团贷款超50亿元[6] 绿色金融与社会责任 - 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超50亿元,制定专项绿色金融管理办法[10] - 开展20+场环保公益活动,包括"池杉湖湿地生态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项目[9][10] - 打造"银发乐享"养老金融品牌,融入"苏适养老"服务体系[8] 文化与品牌建设 - 开展20+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15+项青少年公益活动[11] - 创新打造"带着非遗看世界"等文化项目,助力南京文化名片建设[11] - 连续多年获江苏金监局2B级监管评级、"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3]
银行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7.64亿元,南京银行等8股净流出资金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17:1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6月24日上涨1.15%,申万所属行业中29个行业上涨,电力设备和非银金融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85%和2.68% [1] - 石油石化和煤炭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10%和0.22%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72.11亿元,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1] 行业资金流向 - 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净流入47.48亿元,电力设备行业紧随其后,净流入41.59亿元 [1] - 国防军工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净流出23.70亿元,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出12.78亿元 [1] - 银行、交通运输、纺织服饰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 [1] 银行行业表现 - 银行行业上涨0.41%,主力资金净流出7.64亿元,42只个股中16只上涨,19只下跌 [2] - 银行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18只,其中7只净流入超3000万元,宁波银行净流入1.19亿元居首,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净流入8529.54万元和5944.64万元 [2] - 银行行业资金净流出个股中,8只净流出超5000万元,南京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净流出居前,分别净流出2.25亿元、1.66亿元和1.66亿元 [2] 银行个股资金流向 - 宁波银行资金净流入1.19亿元,涨幅1.34% [3] - 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净流入8529.54万元和5944.64万元,涨幅分别为0.88%和1.08% [3] - 南京银行资金净流出2.25亿元,跌幅1.18% [2] - 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净流出1.66亿元和1.66亿元,民生银行下跌0.21%,交通银行上涨1.61% [2]
Labubu的热度与宁波银行已任职20年的董事长丨正经深度
搜狐财经· 2025-06-24 10:05
营销活动与合规争议 - 宁波银行通过小红书发布酷似潮玩Labubu的吉祥物"LABOBO"玩偶,引发蹭热度和侵权争议[2] - 此前平安银行等机构因"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涉嫌违规揽储被监管部门关注[3] - 监管部门近年重点规范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等方式吸收存款的行为,长三角地区已明确要求清理此类活动[3] - 网友质疑LABOBO存在版权问题,银行回应"暂未收到律师函"[6] - 公司历史上曾因"以贷转存"和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被处罚(2017年罚款50万元,2018年罚款60万元)[6] 业绩增长与经营压力 - 2022年前公司保持高速增长:资产总额年增幅超20%,2021年末突破2万亿元成为第四大城商行[7] - 2022年后增速显著下滑:2022-2025Q1资产总额增幅降至14.6%-17.58%,营收增幅降至5.63%-9.67%,净利润增幅降至6.01%-18.05%[7] - 利息净收入占营收65%-70%,LPR下行导致存贷利差收窄,公司采取"以量补价"策略扩大规模维持收入[8] - 零售业务曾是主要增长引擎,但行业转冷后成为业绩负担[8] - 公司陷入"高增长陷阱",通过强考核压力维持传统业务增长(如新员工需完成2500万-3000万AUM目标)[10] 客户体验与内部管理 - 客户频繁投诉电话骚扰问题,有案例显示单日最高接到3个营销电话[11] - 员工透露每日需完成30个31秒以上的"有效电话",未达标将扣工资[12] - 一线员工面临高压考核,有财产规划师反映被迫过度推销[13] - 员工出现"压力肥"等职业健康问题,入职半年增重近10斤的案例[13] 管理层与战略转型 - 董事长陆华裕自2005年起掌舵20年,曾带领银行从资不抵债(1999年净资产-2.77亿元)完成转型[14][16] - 任内推动两大关键举措:数字化改革("科技+场景"融合)和聚焦小微企业(2024年小微企业客户达27.78万户,贷款余额2199.41亿元)[19] - 当前面临监管轮岗要求(关键人员7年轮岗)和外部环境变化(利差收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挑战[19][20]
银行业,再次大降薪
商业洞察· 2025-06-21 17:39
银行业降薪趋势分析 - 2023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最大降幅为13.59%,2024年降薪银行增至18家,最大降幅扩大至15% [2][3] - 2024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3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比下降,占比78.5%,管理层薪酬总额从2023年8.7亿元下降至7亿元,降幅达19.5% [5][6] - 管理层薪酬降幅(19.5%)远高于整体员工薪酬降幅(2.68%),高管成为本轮降薪主要目标 [7][8] 银行薪酬结构变化 - 浮动薪酬占比高达65%,成为驱动银行薪酬波动的核心变量 [12] - 部分银行出现"高管降薪、员工涨薪"现象,14家人均薪酬上涨的银行中有9家高管薪酬下降 [10][11] - 薪酬分配向一线及基层员工倾斜,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明确将资源向前台部门和直接价值创造岗位倾斜 [17][18] 银行业经营压力 - 2024年42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52%,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连续五年下行 [14]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2.20%,连续两年负增长,非利息收入同样承压 [14]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头部银行代销业务收入降幅达20%以上 [14] - 2024年十家头部上市银行营收下滑,2025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72% [15] 监管政策影响 - "限薪令"实施后国有大行高管平均薪酬从2014年110万元降至2015年60万元,近年回升至80万元仍低于限薪前水平 [15][16] - 2022年财政部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严格控制岗位薪酬级差,重点向一线及基层员工倾斜 [16] - 郑州银行明确高管薪酬自2024年起分两年每年压降10% [18] 反向讨薪机制 - 2024年多家银行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情况,至少两家银行追索金额突破3000万元,已披露总额近9900万元 [20] - 反向讨薪成为常态化风险管控手段,旨在将薪酬激励与风险控制深度绑定 [20] - 该机制反映金融行业正构建更注重长期效益的激励体系,告别单纯依赖高薪的传统模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