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锐德(300001)
搜索文档
特锐德(300001)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7 21:36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1] - 会议应到董事9人,实到董事9人[1] 议案通过 - 《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获9票赞成通过[1] - 《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获9票赞成通过[3] 审议情况 - 财务报告部分已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2] - 关于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4]
特锐德(300001) - 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7 21:36
会议情况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应到实到董事均为9人[1] 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9票赞成[1] - 《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财务报告经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2]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9票赞成[3] - 该专项报告议案经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4]
特锐德(300001)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21: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2%[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2.56亿元,同比增长16.72%[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32%[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27亿元,同比增长69.32%[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3%[17]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62.56亿元,同比增长16.72%[1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69.32%[120]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7%至62.56亿元(2025年半年度)[188]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1.3%至3.24亿元[190]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9元上升至0.32元[19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9.3%至3.27亿元[19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7%至43.24亿元(2024年同期32.09亿元)[193] - 净利润同比增长165.9%至9200万元(2024年同期3460万元)[19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0%[83] - 研发投入为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5%[83]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4.3%至46.52亿元[188]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8.5%至4.48亿元[18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至2.58亿元[18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5%至1.72亿元(2024年同期1.32亿元)[19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31.5%至6750万元(2024年同期9849万元)[193] - 支付职工现金11.83亿元(2024年同期9.91亿元)[196]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3.086亿元,同比增长37.3%[200] 电力设备业务表现 - 电力设备业务营业收入44.15亿元,同比增长20.17%[25] - 电力设备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25亿元,同比增长52.15%[25] - 智能制造及集成服务收入为44.1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3.71%[85] 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表现 - 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营业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9.19%[36] - 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超200万元[36] - 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收入为18.4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30.25%[85]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业务实现合同额约10亿元,同比增长84%[33] - 公司中标7亿元沙特国家电网高压移动式变电站项目[33] - 海外业务收入为6.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91%[85] 充电运营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数量超过79万台[49] - 充电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4300万人[49] - 公司累计充电量突破477亿度,注册用户数超过4300万人[52] - 公司运营公共充电终端79.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47.5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4%[52] - 2025年1-6月公司充电量超过85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3%[52] - 公司累计布局新能源微电网电站超过1000座,覆盖城市超过160个[55] - 公司虚拟电厂可调度电站数量超过7700座,参与能源业务规模约1800万kWh,产生效益超过1000万元[56] - 公司已与70多家车企达成数据支持等合作[49] - 公司与70多家车企合作建设约2400座品牌形象站,充电终端超过10000个[57] 合资合作与渠道建设 - 公司在全国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300家[51] - 合资方为国有企业的数量达190家[51] - 公司已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300家,其中合资方为国有企业的达190家[57] - 公司在全国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300家,其中国有平台合资方超过190家[78] 技术与研发进展 - 公司变压器数字化生产线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30%[35] - 新能源小箱变低压产线物流效率提升20%[35] - 智能群充电产品支持最高4000kW兆瓦级功率池[39] - 单终端最大充电功率突破1,000kW[75] - 公司充电弓产品最高充电功率达1000kW[73] - 公司充电机器人产品最高充电功率达1600kW[74] - 公司已完成数千座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建设[68] - 公司首创群管群控智能充电系统实现功率共享池[73] - 公司通过充电网聚合电动汽车构建虚拟电厂[65][66] - 公司充电网技术提升配电网承载力及绿电消纳能力[65][71] - 公司推行全过程并发式流程管理缩短建站周期[69] - 公司采用数字化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70] - 公司研发车网互动技术整合电动汽车储能参与电网调度[7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市场渗透率超过44%[62]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62] - 2025年1-6月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加51.7万台,累计达409.6万台[62] - 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到2027年底超过10万台[64] 现金流量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8%[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8亿元人民币,同比恶化20.18%[8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7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43.24%[8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8.48亿元(2024年同期7.06亿元)[196][19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35亿元(2024年同期5.34亿元)[19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3.24亿元(2024年同期净流出638万元)[1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84亿元,同比恶化21.2%[20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达45.37亿元,其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大幅增长68.9%至36.235亿元[20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38亿元,同比扩大530.3%[200]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1184.6%至2.075亿元[2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9.607亿元,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现金4亿元同比减少57%[200] - 偿还债务支付现金3.4175亿元,同比减少54.7%[200] - 分配股利利润偿付利息支付现金157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3.1%[2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155亿元,期末余额降至2.931亿元[200]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现金833.85万元,同比减少55.2%[200]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减少至19.6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2.98个百分点至7.98%[88] - 应收账款增至94.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12个百分点至38.45%[88] - 存货大幅增加至17.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15个百分点至6.97%[88] - 短期借款增至27.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70个百分点至11.03%[89] - 在建工程减少至1.5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82个百分点[89]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8.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88个百分点[89] - 长期借款减少至7.7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0.64个百分点[89] - 货币资金减少至19.66亿元,较期初下降28.3%[182] - 应收账款增至94.77亿元,较期初增长1.5%[182] - 存货增至17.17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42.5%[182] - 短期借款增至27.18亿元,较期初增长16.5%[183] - 应付账款降至58.27亿元,较期初减少6.2%[183] - 母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减少至6.29亿元,较期初下降58.2%[186]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至60.41亿元,较期初增长7.1%[186] - 母公司存货增至4.93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94.5%[186] - 资产总额小幅下降至246.47亿元,较期初减少1.5%[183][184] - 所有者权益增至85.16亿元,较期初增长0.6%[184]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12.5%至3.50亿元[187]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22.2%至3.43亿元[187]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66.0%至4.52亿元[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21亿元(期初22.32亿元)[19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金额为90,600,594.67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1,554,645.16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中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15,406,928.61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影响金额为77,001,342.55元[22]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对充电运营业务收入确认由总额法变更为净额法[17] 募集资金使用与项目进展 - 募集资金总额为9.9999998884亿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9076225299亿元人民币[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使用6.7425275381亿元人民币,剩余未使用金额为3.4223885823亿元人民币(含利息收入及手续费净额)[9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相关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并已完成销户手续[96] - 新型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承诺投资金额为4.11978亿元人民币,截至期末累计投入4.736532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115.2%[98] - 智能电力设备租赁项目承诺投资金额为1.6440009亿元人民币,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46195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150.0%[98] - 川开电气智慧工厂项目承诺投资金额为1.17059亿元人民币,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08796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为92.92%[98] - 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728.05万元[100] - 公司使用不超过3.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用于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为2.276亿元[100] - 新型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增加实施地点至成都市和宜昌市[100] - 新增特锐德智能制造海外总部基地项目实施地点为青岛市[100] - 调整1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特锐德智能制造海外总部基地项目[101] - 川开电气智慧工厂研发科展一体化综合楼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0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金额为2.28亿元[99] - 新型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仍在建设期内尚未实现收益[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中[100] - 新型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变更后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47,365.32万元[104] - 公司变更10,0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特锐德智能制造海外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9,940万元)[104] - 截至报告期末新型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4,264.75万元[103]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体进度51.23%,预计2025年12月31日达到可使用状态[103] 子公司表现与股权投资 - 公司控股子公司特来电持股比例为78.59%[10] - 特锐德高压子公司实现净利润21,908.69万元,营业利润24,792.78万元[110] - 特来电子公司营业收入184,211.64万元,净亏损416.11万元[110] - 中铁建金融参股公司实现净利润23,910.18万元,营业利润30,755.83万元[110] - 公司新增设立青岛特锐德国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110] - 公司注销四川西子电气有限公司及转让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股权[110] - 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3,258.86万元收购特来电0.8839%的股权[150] - 特来劲一号持有特来电2.0194%的股权[15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于德翔持有特来劲一号31.9489%的股权[150] - 董事陈忠强(已离任)持有特来劲一号16.2939%的股权[150] 担保情况 - 对外担保额度合计25,250万元[155] - 对子公司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担保实际发生金额10,000万元[155] - 对子公司川开电气担保实际发生金额34,765.36万元[155] - 对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担保实际发生金额217,016.81万元[155] - 对子公司宜昌特锐德电气担保实际发生金额1,083万元[155] - 对子公司西安特锐德担保实际发生金额22,829.05万元[155]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审批担保额度合计为588,000千元,实际发生担保额合计180,207.08千元[157][158] - 报告期末公司已审批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622,250千元,实际担保余额合计363,959.27千元[158] - 实际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47.97%[158] - 公司为资产负债率超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余额230,946.47千元[158] -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获公司提供110,000千元担保额度,实际使用41,014.5千元[157] - 成都特来电新能源获公司提供35,000千元担保额度,实际使用17,315.65千元[157] - 武汉特来电新能源获公司提供6,000千元担保额度,实际使用6,000千元[157] - 上海特来电新能源获公司提供16,000千元担保额度,实际使用2,188.24千元[157] - 报告期内子公司之间未发生担保行为(担保额度0)[157] 股本与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因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从1,055,691,713股减少至1,055,537,713股[125] - 公司总股本因回购注销减少154,000股,从1,055,691,713股降至1,055,537,713股[162]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836,914股,从27,745,618股(2.63%)增至28,582,532股(2.71%)[166] - 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836,914股,从1,027,946,095股(97.37%)减至1,027,109,181股(97.29%)[166] - 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055,691,713股[166] - 高管锁定股导致限售股份增加836,914股,期末限售股数达3,345,632股[168] - 宋国峰限售股增加349,950股,从1,049,850股增至1,399,800股[168] - 杜波限售股增加429,714股,从1,289,143股增至1,718,857股[168] - 李会限售股增加56,500股,从169,500股增至226,000股[168] - 孙爱民限售股增加750股,从225股增至975股[16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6,937户[170] - 第一大股东青岛德锐投资持股333,290,422股,占比31.57%,其中质押143,840,000股[170] - 公司第一大股东青岛德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33,290,422股,占比31.58%[171][17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9,461,431股,占比2.79%[171]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7,846,779股,占比1.69%[172] - 中信证券卓越成长资管计划持股14,096,323股,占比1.34%[171][172] - 董事长于德翔持股13,119,434股,占比1.24%[171] - 中国人寿传统保险产品持股12,520,105股,占比1.19%[171][172] - 中证500ETF持股10,995,421股,占比1.04%[171][172] - 股东蔡强持股9,080,288股,占比0.86%[171][172]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股7,489,000股,占比0.71%[171][172] - 施罗德环球基金A股持股6,905,282股,占比0.65%[171][172] 其他财务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股,同比增长68.42%[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9%,同比增长1.38个百分点[17] - 总资产为246.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7%[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17] - 投资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减少2.00亿元至
特锐德涨2.15%,成交额2.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25.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1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15%至24.74元/股,成交2.05亿元,换手率0.81%,总市值261.1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225.88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8.00% (1642.60万元) 卖出占比4.11% (843.97万元),大单买入占比23.67% (4859.83万元) 卖出占比21.58% (4432.58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48%,近5/20/60日分别上涨4.48%、7.38%、10.89% [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1.02亿元,同比减少18.17%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6477.73万元,同比增长5.17%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动汽车充电网及其他31.80%、箱式设备28.54%、系统集成业务25.50%、成套开关设备14.1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5.18万户,较上期减少11.34%,人均流通股19829股,较上期增加12.7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14.39万股(第二大股东),较上期减少511.73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832.62万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减少145.50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958.10万股(第六大股东),较上期减少96.58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731.36万股(第八大股东),较上期减少92.50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16日,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主营220kV及以下变配电一二次产品研发制造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输变电设备,概念板块涵盖青岛、小米汽车、虚拟电厂、新能源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4亿元 [3]
特锐德:公司已与保时捷、奥迪、上汽通用等70多家车企达成共建品牌站、充电网数据支持等不同合作形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2:49
合作车企品牌 - 与保时捷、奥迪中国、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奔驰、宝马、捷豹路虎、沃尔沃、上汽通用等70多家车企达成共建品牌站或充电网数据支持合作 [2] 品牌充电站建设规模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车企品牌站超过1900座 [2] - 充电终端数量约8000个 [2] - 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 [2] 合作模式与服务内容 - 为车企建立专属品牌形象站或在充电场站内预留品牌充电桩 [2] - 将平台运营充电场站信息与车企互联互通以提升车主充电便捷性 [2]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青岛投用
齐鲁晚报· 2025-08-25 05:09
项目概况与建设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在青岛投入使用 实现100%绿色电能替代 [2] - 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 2025年3月竣工 占地14.33亩 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117米 [2] - 集成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技术 结合虚拟电厂与智能泊车系统 [2] 能源供应体系 - 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 日均发电满足整栋建筑25%用电需求 年减碳量近500吨 [2] - 底部配置14组梯次利用汽车动力电池组 每日完成一充一放循环 吸纳光伏盈余及低谷电价电力 [3] - 通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 构建园区级虚拟电厂 具备资源聚合与调度功能 [3] 技术创新与效能 - 碲化镉光伏玻璃幕墙日均储存绿能1500度 智慧立体车库每日选取300辆电动汽车放电贡献超3000度绿电 [3] - 部署近3万个微型传感器 通过数字化IoT平台实现设备智慧管控 综合节能率达40% [3] - AI极速立体泊车系统具备四重消防与视觉监测 节省地下空间与建设运维成本 [4] 运营效益 - 项目年消纳大量绿电 减少近2500吨碳排放 [4] - 高度数字化运营使投资成本降低20%-30% 运营效率提升30% 综合用能成本节约30% [4] - 为我国产城融合与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可复制新范式 展现新能源与数字技术融合前景 [4]
特锐德:公司高度重视AI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9:4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20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和长期战略规划 面向"源、网、荷、储、车"全场景发展 [1] - 凭借技术壁垒、生态化布局及国际化战略 在电力设备和充电网两大领域均处于龙头地位 [1] 业务发展重点 - 深挖用户需求并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聚焦电力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1] - 积极跟踪AI产业发展机遇 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 重点覆盖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市场 [1]
特锐德: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9:44
公司发展战略 - 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 [1] - 在电力设备和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并引领行业发展 [1] - 高度重视研发管理能力并力求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效率 [1] 未来规划 - 持续加强研发创新投入 [1] - 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1]
特锐德:高度重视AI产业发展机遇,将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市场规划
金融界· 2025-08-22 09:40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20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和长期战略规划 面向源、网、荷、储、车全场景开展业务 [1] - 公司在电力设备和充电网两大领域均处于龙头地位 [1] - 凭借技术壁垒、生态化布局及国际化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1] 技术能力基础 - 拥有高压转低压的变压技术和产品 [1] - 具备交流变直流的技术和产品 [1] - 现有箱变业务已供货给数据中心 [1] AI产业布局规划 - 高度重视AI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1] - 正在紧密跟踪市场趋势 [1] - 未来将结合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 [1] - 计划为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提供更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1] 投资者建议方向 - 投资者建议公司推出针对数据中心的HVDC、固态变压器等产品 [1] - 指出充电模块友商已推出HVDC产品 [1] - 建议公司复用现有技术投身AI行业 [1]
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网遍布366个城市,充电量超过500亿度
中国发展网· 2025-08-21 17:18
公司市场地位与规模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商 充电量超过500亿度 充电网络覆盖366个城市 终端数量接近80万个[1] - 公司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1] - 充电网累计实现碳减排超过5100万吨[1] 充电网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 充电网通过芯片与大数据实现有序充电 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 而充电桩仅为独立充电器[2] - 充电网链接汽车形成车联网 聚合电池形成储能网 实现电网削峰填谷[2] - 技术采用两层安全防护:通过充电过程进行大数据体检建立自学习模型 以及BMS与CMS硬件协同主动防护[2] - 模块化分体式设计使80%资产保值 仅需升级终端即可适应无人驾驶时代[3] 超充技术演进 - 超充1.0实现5分钟快速充电但存在资源利用率低问题[4] - 超充2.0采用智能共享技术 通过液冷超充与智能调度实现电力灵活分配[4] - 智能调度可将电力从已充满车辆转移至待充电车辆 提升投资收益率[4] 虚拟电厂系统构建 - 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形成虚拟电厂[4] - 系统链接新能源发电与用电端 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用不匹配"痛点[4] - 青岛园区示范项目每日发电3万度 满足1.7万度自用需求 剩余电力以0.3元/度供给员工充电[5] - 园区通过充放电年节约电费170余万元 雨天可反向放电获得0.3元/度奖励[5] 未来技术布局 - 研发人工智能充电机器人与机器手应对无人驾驶时代充电需求[3] - 超充技术向智能共享方向演进 提升设备利用率[4] - 虚拟电厂模式可规模化复制 千个园区应用将显著促进碳中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