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300760)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30周):2025 AAIC 大会总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更新-20250804
国信证券· 2025-08-04 17:5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本周表现强于整体市场,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2.95%,化学制药子板块领涨5.01% [1] - 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39.10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80.69%分位数 [1] - 2025年AAIC大会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多款药物更新临床数据 [1][11]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进展 - Roche的Trontinemab在Ph1b/2a研究中显示高剂量组91%患者在第28周达到Aβ斑块清除,ARIA-E发生率低于5% [2][14][17] - Lilly的Donanemab在TRAILBLAZER-ALZ 2研究中显示治疗36个月时认知衰退减缓1.2分(CDR-SB) [22] - Biogen/Easai的Lecanemab在4年随访中显示持续治疗效果,四年时认知衰退减缓1.75分(CDR-SB) [23][25] - Abbie以14亿美元收购Aliada获得BBB穿透技术平台及ALIA-1758管线 [2] 重点公司分析 - 迈瑞医疗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对应PE 22.2x [4] - 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对应PE 23.9x [4] - 康方生物(9926.HK)预计2026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7.3亿元 [4] - 科伦博泰生物-B(6990.HK)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4.8亿元 [4] 市场表现 - A股医药子板块涨幅:化学制药(+5.01%)、中药(+3.12%)、生物制品(+2.69%)、医疗服务(+2.68%) [1][28] -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1.82%,制药子板块领涨3.63% [29] - 个股表现:南新制药(+78.01%)、利德曼(+46.45%)、微创医疗(+25.78%)涨幅居前 [28][29] 估值情况 - 医药生物市盈率39.10x,高于全部A股市盈率(19.93x) [33] - 子板块市盈率:化学制药48.99x、生物制品46.03x、医疗服务38.50x、医疗器械37.27x [33] 推荐标的 - 医疗器械领域推荐迈瑞医疗、惠泰医疗、澳华内镜 [37][38] - 创新药领域推荐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和黄医药 [39][40] - CXO领域推荐药明康德、药明合联 [37][40] - 医疗服务领域推荐爱尔眼科、固生堂 [37][41]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30周):2025 AAIC 大会总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更新:25年第30周-20250804
国信证券· 2025-08-04 16:41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板块本周表现强劲,整体上涨2.95%,显著跑赢大盘(全部A股下跌1.01%)[1] - 化学制药子板块领涨(+5.01%),中药(+3.12%)、生物制品(+2.69%)和医疗服务(+2.68%)紧随其后 [1] - 当前医药板块市盈率39.10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80.69%分位数 [1] 2025 AAIC大会重点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展 - Roche的Trontinemab: - 采用BrainShuttle技术增强血脑屏障穿透能力,3.6 mg/kg剂量组28周时91%患者达到Aβ斑块清除 [12][14] - ARIA-E发生率低于5%,安全性良好 [17] - 已启动TRONTIER 1/2两项III期临床,主要终点为CDR-SB评分变化 [19] - Lilly的Donanemab: - 三年扩展研究显示认知衰退减缓幅度从18个月的0.6分扩大至36个月的1.2分(CDR-SB评分) [22] - 早期治疗可使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7% [26] - Biogen/Easai的Lecanemab: - 四年随访数据显示CDR-SB评分改善持续扩大,四年时认知衰退减缓1.75分 [25] 行业趋势 - 海外药企密集布局CNS领域,Aβ抗体成为战略重点 [2] - 下一代药物聚焦血脑屏障穿透技术,如AbbVie以14亿美元收购Aliada获取BBB穿透平台 [2] 市场表现 A股市场 - 医药子板块涨幅:化学制药(+5.01%)>中药(+3.12%)>生物制品(+2.69%)>医疗服务(+2.68%) [1][28] - 个股涨幅前三:南新制药(+78.01%)、利德曼(+46.45%)、辰欣药业(+40.88%) [32] 港股市场 - 医疗保健板块上涨1.82%,跑赢恒生指数(-3.47%) [29] - 制药子板块表现最佳(+3.63%),医疗服务下跌1.43% [29] 重点公司分析 医疗器械领域 - 迈瑞医疗: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对应PE 22.2x [4] - 惠泰医疗:迈瑞成为控股股东后有望加速国际化,2025年预测PE 45.0x [4][38] 创新药及CXO领域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测PE 23.9x,一体化平台优势显著 [4] - 康方生物:双抗龙头,依沃西全球临床推进中,2025年预测PE 4406.1x(扭亏预期) [4][39] 生物制药领域 - 三生制药:2025年预测PE 28.0x,在肾科/皮肤科领域优势稳固 [4][41] - 科伦博泰生物:ADC管线与默沙东合作,2025年后进入放量期 [40] 估值情况 - 医药生物板块PE 39.10x,显著高于全部A股(19.93x) [33] - 子板块估值:化学制药(48.99x)>生物制品(46.03x)>医疗器械(37.27x)>中药(29.58x) [33]
行业周报: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深化,医疗设备招采稳步复苏-20250803
开源证券· 2025-08-03 18: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7] 核心观点 - 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推动医疗设备更新持续深化,2024年3月政策发布后,多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细化路径,地方政府快速响应配套政策,千亿级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落地,西部等地区资金支持比例高达95%[4] - 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招采市场快速复苏,项目审批212个(153.4亿元)、采购意向334个(142.3亿元),2月和4月为审批和采购意向峰值[4] - 区域分布呈现"量在西、值在东"特点,东部地区采购金额绝对值领先(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合计占比24%),中西部地区增速居前(重庆+367.43%、青海+246.52%)[5][29] - 县域医共体建设加速,2025H1招标规模43亿元(占比49%),三级医院采购规模占比61.11%(同比+4.18pct)[33][35]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3月启动设备更新行动,5月发布《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2024年累计推出7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财政贴息比例从1%提高至1.5%等[13] - 资金支持力度显著:西部等地区资金支持比例高达95%,专项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专项资金达100亿元[4][33] 招采市场动态 - 设备类型:超声、CT、DR、MR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占采购主导(超声设备采购频次断层领先),内窥镜、移动C型臂X光机等中小型设备频次较高[19] - 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以XP/CT等刚需设备为主(河南XP采购215台、新疆326台),东部地区含CT/MR/DSA等高值品类(福建MR采购67台)[23] - 医院层级:三级医院医学影像设备更新占比最高且率先落地,采购规模同比增速74.65%[35]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第1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95%,跑赢沪深300指数4.7pct,子板块中化学制剂(+5.48%)、其他生物制品(+5.36%)涨幅领先,医疗设备(-1.43%)跌幅最大[38][42] - 年初至8月医疗研发外包板块累计涨幅53.53%(预测PE35.15),医疗服务板块涨幅35.89%(预测PE33.52)[45] 推荐标的 - 覆盖制药、CXO、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包括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46家上市公司[6]
74岁“医械一哥”创始人,或第三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2:26
核心观点 - 迈瑞医疗正考虑在港股二次上市,预计筹资至少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2]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74%,2025年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12%、16.81%[2] - 公司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2]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44%,2024年达164亿元[5][7] - 公司计划通过"数智化"与"国际化"实现增长目标[14][17] 公司发展历程 - 1991年成立,初期依靠代理进口设备,后转向自主研发[5] - 199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5] - 2006年纽交所上市,募资2.7亿美元[6] - 2008年以2.02亿美元收购Datascope[6] - 2013年以1.05亿美元并购Zonare[7] - 2016年从美股私有化退市[7] - 2018年A股上市,募资59.3亿元[7] - 2011-2024年完成14起并购案例[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67亿元,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7][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同比下降12.12%[1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降16.81%[11] - 2024年研发投入40.08亿元,占营收10.91%[15]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8.47亿元,占营收10.28%[15] - 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177.11亿元[15] 业务表现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2024年营收145.4亿元,同比下降11.11%[10]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毛利率62.55%,下降1.6个百分点[11] - 体外诊断业务毛利率62.01%,下降1.21个百分点[11] - 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前三[8] - 在Newsweek全球TOP 100医院中覆盖80家[8] 战略规划 - 推出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已在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应用[15] - 重点研发MRI、DSA等高端设备,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注册[16] - 推进启元大模型升级至2.0版本[16] - 化学发光新平台预计2026年推出[16] - 目标海外业务占比70%以上[17] - 在全球13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基地[17] 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500万元以上中标项目累计金额约18.6亿元[12] - 位列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第25名[19] - 全球第十名波士顿科学年度营收142.40亿美元(约1033亿元)[19]
74岁“医械一哥”创始人,或第三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2:13
核心观点 - 迈瑞医疗正考虑港股二次上市,预计筹资至少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以加强全球化布局和补充资本[1]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74%,2025年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12%、16.81%,面临业绩换挡期[1] - 公司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复刻纽交所的成功经验[1] 资本与全球化 - 迈瑞医疗早期通过595万元贷款研发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1995年引入风投后推出两款自研产品[3] - 2006年纽交所上市募资2.7亿美元,次年海外收入反超国内,海外收入占比从2005年的37亿元增至2024年的164亿元[4][6] - 通过并购Datascope(2.02亿美元)、Artema、Zonare(1.05亿美元)等公司,快速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5] - 2011~2024年完成14起并购,营收从64亿元增至367亿元,国际收入增长3.5倍[6] 业绩与挑战 - 2024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1.11%至145.4亿元,三大主业毛利率均下滑1-2个百分点[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12.12%),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16.81%),毛利率降至62.53%[9] - 员工持股计划目标2024年归母净利润138.43亿元未达成,实际仅116.68亿元[8] 数智化与国际化战略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已在国内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应用[11] - 2024年研发投入40.08亿元(占营收10.91%),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8.47亿元(占营收10.28%)[12] - 目标海外业务占比超70%,目前三大产线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市占率仅为高个位数[12][13] 未来规划 - 研发重点包括高端设备(MRI、DSA)、AI医疗(启元大模型2.0)、体外诊断(超高速检测系统)[12] - 全球布局13个本地化生产基地,60多家境外子公司,3000多名海外员工[13] - 目前位列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第25名,距离Top10目标(如波士顿科学1033亿元营收)仍有差距[13]
为什么是深圳? 创新与价值重估“三巨头”给出答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21:17
深圳上市公司概况 - 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424家,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2] - 截至2025年4月底,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 [2] - 截至8月1日收盘,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1万亿元,约为2024年GDP的三倍 [2][8] A股新七舰与美股科技七巨头对比 - "A股新七舰"筛选标准为"核心资产+估值优势+均衡配置+科技创新",深圳占3家(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迈瑞医疗) [2] - 美股科技七巨头总市值:英伟达4.23万亿美元、微软3.82万亿美元、亚马逊2.46万亿美元 [3] - A股新七舰总市值:中国移动2.36万亿元、宁德时代1.31万亿元、中国平安1.09万亿元 [3] 深圳三巨头创新表现 技术研发 - 中国平安2024年研发人员2.1万人,研发投入180亿元;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33.5亿元;迈瑞医疗研发投入40.08亿元 [6] - 迈瑞医疗2023年推出重症医疗垂域大模型"启元",2015年即布局"设备+IT+AI"融合 [5] 业务创新 - 招商银行实现银行业三大突破:计算机时代"一卡通"、互联网时代"一网通"、移动互联时代手机银行App [5] - 中国平安构建"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深化AI大模型与大数据技术应用 [5] 市场表现与品牌价值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合计营收6.88万亿元,净利润5188.61亿元;中国平安与招商银行净利润均近1500亿元 [8] - 中国平安品牌价值3160.04亿元,招商银行1504.99亿元,迈瑞医疗279.23亿元(医药行业第一) [9][11] - 2024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上涨18.38%,中国平安与招商银行市值分别上涨14.05%和19.09% [8] 深圳创新生态 - 深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为全国平均7.9倍 [4] - 深圳企业创新三大动能:技术迭代(如微软Azure)、资源整合(如谷歌收购YouTube)、模式革新(硬件+软件+生态) [4]
年过七旬的李西廷,欲借港股跳板撬动千亿营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20:48
迈瑞医疗港股二次上市传闻 - 公司正考虑港股二次上市 预计筹资至少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 [1]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74%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12%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81% [1] - 港股上市有助于加强全球化布局和补充资本 [1] 公司发展历程与资本运作 - 1993年研发中国第一台多参数监护仪MEC-509 1995年引入华登国际等风险投资 [3] - 2006年纽交所上市募资2.7亿美元 次年海外收入反超国内 [4] - 2018年A股上市募资59.3亿元 创创业板当年最大IPO纪录 [5] - 2011-2024年完成14起并购 营收从64亿元增至367亿元 国际收入从37亿元增至164亿元 [6] 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4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1.11%至145.4亿元 三大主业毛利率均下滑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 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 毛利率降至62.53% [8] - 监护仪集采中标价下跌77.63% 超声设备集采降幅达73.4% [9] 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 目标2030年进入全球医疗器械Top10 海外业务占比目标70%以上 [2][12] - 重点发展数智化 2024年推出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 [10] - 2024年研发投入40.08亿元 占营收10.91%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8.47亿元 [11] - 全球布局包括60多家境外子公司 13个国家本地化生产基地 [12]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 [6] - 全球TOP100医院中已覆盖80家 [6]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排名第25位 与第10名波士顿科学(1033亿元营收)存在差距 [15]
迈瑞医疗(300760)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
2025-08-01 17:56
股东持股与质押 - 控股股东Magnifice(HK)2025年7月30日解除质押5820000股,占其所持1.96%,占总股本0.48%[1] - Smartco Development持股327072335股,比例26.98%,质押数为0[3] - Magnifice(HK)持股296951000股,比例24.49%,累计质押35350000股[3] - 两股东合计持股比例51.47%,累计质押35350000股[3] 质押情况 - 累计质押股份无冻结、拍卖或设定信托情况[4] - 质押股份无平仓风险[5]
医药上市公司董秘PK:三诺生物郑霁耘成行业“劳模” 年接待投资者2661次排名第一
新浪证券· 2025-08-01 12:47
董秘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占比超21% [1] - 生物医药行业董秘年薪分布:50万以下(32%)、50万-100万(41%)、100万-200万(23%)、200万-300万(3%)、300万以上(1%)[5] 行业薪酬标杆 - 生物医药行业年薪超300万的5位董秘:迈瑞医疗李文楣(738.76万元)、益方生物江岳恒(520.65万元)、迪哲医药吕洪斌(421.01万元)、盟科药业聂安娜(338.37万元)、上海莱士刘峥(325.65万元)[7] - 盟科药业聂安娜年仅32岁,任职不足一年即获338.37万元年薪 [7] 年龄与学历结构 - 董秘年龄分布:40-50岁(47%)、50岁以上(23%)、30-40岁(29%)、30岁以下(1%)[1] - 最年轻董秘为康乐卫士任恩奇,年仅28岁 [1] - 硕士及以上学历董秘占比54%(硕士50%,博士4%),本科42%,大专4% [3] 投资者互动活跃度 - 生物医药公司年接待投资者次数分布:小于10次(32%)、10-100次(37%)、100-300次(20%)、300-1000次(10%)、超1000次(1%)[9] - 接待次数前五公司:三诺生物(2661次)、博晖创新(1500次)、泽璟制药(1418次)、爱博医疗(1263次)、康泰医学(1107次)[10] - 高互动公司董秘年薪差异显著,如泽璟制药高青平147.76万元,康泰医学郑敏仅37.8万元 [10]
2025 年 8 月港股金股,持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加大创新药和 CXO 龙头的配置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31 21: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中所涉及的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众多股票评级均为Outperform(优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持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建议加大创新药和CXO龙头的配置 [2] - 海内外创新药重磅BD和并购交易持续推进,大额BD连续兑现,进一步催化创新药行情 [6] - CXO龙头发布强劲业绩表现,全球创新药景气度逐步回暖 [7] - 集采政策优化,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稳步推进,建议持续关注10 - 11月目录落地情况 [7] 港股金股组合表现 - 2025年7月港股金股组合平均上涨27.1%,同期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22.8%,组合跑赢大盘4.3个百分点 [5][9] - 7月组合涨幅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映恩生物(+48.0%)、药明合联(+38.7%)、药明康德(+34.4%) [5][10] 港股医药行业复盘 - 7月港股医药行业涨幅前五为华检医疗(+120.0%)、加科思 - B(+94.0%)、基石药业 - B(+82.0%)、康方生物(+68.0%)、康宁杰瑞制药 - B(+64.0%)(市值大于50亿港币公司) [6] - 7月阿斯利康与Summit商讨潜在150亿美金级别交易;恒瑞医药将旗下PDE3/4抑制剂及11个临床前药物以5亿美金首付款、120亿美金里程碑金额授权;石药集团与Madrigal就SYH2086签署最高约21亿美元独立授权协议 [6] - 7月药明合联25H1预告收入增长超60%,经调整净利润增长超67%;药明康德25H1实现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8亿元(+24.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63.1亿元(+44.4%) [7] - 7月国家联采办公布第十一批集采品种遴选情况,初步确定55种药品;国家医保局领导强调集采不再以简单最低价作为参考;超100个药品申报创新药目录 [7] 8月港股金股新增标的 - 石药集团:EGFR ADC潜在BIC,AI小分子平台、小核酸平台有望持续创造价值;重点关注SYS6010出海机会;研发逐步兑现,多款产品有望1 - 2年内授权出海;25年公司内生收入有望双位数增长 [15][16] - 中国生物制药:主业企稳,研发逐步兑现,收购礼新医药超预期;期待肿瘤管线协同 [16] - 三生制药:创新管线布局清晰,业绩稳健增长可期;SSGJ - 707出海绑定辉瑞,PD - 1/VEGF主线高确定性标的 [18][19] 重申标的分析 - 科伦博泰:看好Sac - TMT具备成为TROP2 ADC同类最佳的潜力,随着明年海外关键临床数据读出,估值有望进一步兑现;肺癌治疗版图持续拓展,差异化布局形成竞争优势 [19][20] - 翰森制药:创新驱动成长的全球化药企 [22] - 信达生物:创新研发驱动重磅单品,三大ADC平台持续发力;预计2025年创新药收入突破100亿,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突破80% [23][24] - 药明康德:中报业绩亮眼,利润率有望提升;海外收入为主的CXO企业订单趋势良好 [25][26] - 映恩生物:显著低估的ADC龙头,9月即将进通;核心管线具备国际竞争力,坐拥四大ADC技术平台 [26][27] - 百济神州:血液瘤行业领导者,实体瘤管线不断丰富;预计仅血液瘤板块产品组合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美元 [29][31] - 京东健康:25Q1业绩强劲,全年有望延续业绩趋势;发力即时零售,扩大流量,复用基建资源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