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集团(TCOM)

搜索文档
免签政策赋能 携程梁建章:中国入境游潜力巨大,应成世界第一梯队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4:15
入境旅游市场复苏 - 中国入境游市场正迎来强劲复苏 得益于单方面免签、互免签、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组合拳 [2] - 中国拥有成为全球入境游第一梯队的潜力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完善的旅游基建及高性价比 [2] - 入境游能为当地GDP带来万亿级别的增量市场 中国有巨大机会撬动这一未来万亿级的消费增量市场 [2] 入境游市场现状与瓶颈 - 当前中国入境游市场仍存在提升空间 语言服务、支付便利、行程规划等方面尚存瓶颈 [2] - 东南亚市场增长态势显著 主要得益于免签政策的红利释放 [3] - 欧美市场正加速复苏进程 欧洲市场受机票价格偏高因素影响恢复节奏稍缓 [3] 入境游增长点与趋势 - "节展演赛+旅游"模式需求强劲 第一季度携程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0% [3] - 国际顶级赛事或世界级明星来华演出能带动大批海外游客专程来华观赛、追星 [3] - 体育赛事、演艺活动、音乐演出等相关文旅体验及中国美食有望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增长点 [4] 携程在入境游业务的布局 - 携程在海外品牌、服务及技术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 能够助力入境游市场发展 [4] - 入境游业务GMV较低、佣金收入相对有限 但从长远看增长空间极为广阔 [4] - 携程已在多个国家实现多语言服务覆盖 能够充分满足海外游客需求 [4] - 携程加码布局入境游业务 热门城市热门景点已完成100%覆盖 累计承接超20万海外游客来华体验 [4] - 今年以来入境一日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实现75%的增长 [4] 携程未来计划 - 携程旗下的跟团游和独立出游将在上半年完成入境游全球化优质供应链建设 [5] - 携程国际版平台将投入超1500条精选产品并覆盖国内全部主流入境目的地 [5] - 携程团队游计划7月中上旬上线携程国际平台全球22个国家23个站点 实现Trip.com繁中与英文站点的全覆盖 [5]
携程梁建章:入境游有望年内完全恢复,仍有万亿级提升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2:12
入境游市场恢复与增长潜力 - 入境游业务已恢复至疫情前70%-80%水平 今年有望完全恢复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 [1] - 中国入境游对GDP贡献不足1% 相比美国1%-2%(1-2万亿美元)存在万亿级提升空间 [1] - 东南亚市场增长迅速 欧美市场仍在恢复 "一带一路"国家恢复快且提升显著 [1] 区域市场与新兴增长点 - 上海、北京对外国游客吸引力增强 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通过社交媒体获得高知名度 [1] - 新疆游、东北冰雪游有望成为入境游新增长点 [1] 基础设施与竞争优势 - 中国旅游基础设施、内容丰富度及高性价比构成全球第一梯队竞争力 [1] - 签证瓶颈逐步突破 已对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单方面免签 支付问题基本解决 [3] - 现存堵点包括英语/小语种服务能力、标识系统 需加强国际会议支持及签证/上网便利性 [3] 营销与国际形象建设 - 对外宣传仍薄弱 外国人存在认知误区 网红传播需时间建立印象 [3] - 建议邀请国际明星来华演出以吸引全球客源并扩大传播 [3]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2025年Q1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约100% 通过创新转化政策红利为经济增长动力 [4] - 推出"上海/北京免费半日游"项目 覆盖乌中市集、长城等景点 超1万名海外游客参与 [4] - 加速全球化布局 上半年整合优质资源 在Trip.com推出超1500条精选线路 [5] - 7月中上旬新增22国23站服务站点 覆盖全部主流入境游目的地 [5] 行业增量空间 - 入境游交易额仍低于出境游 但增量空间巨大(以韩国为例可成其第一出境目的地) [3] - 短期需投入营销教育市场 长期价值显著 乐观估计年增50% 未来5-10年规模或翻3-4倍 [3]
梁建章:估测未来入境游有1000亿~2000亿美元的增量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7-02 13:42
入境游市场发展现状 - 入境游已恢复至疫情前70%~80%水平 [1] - 东南亚客源增长较快 [1] - 上海是入境游增长最快的地点 [1] - 中国西部城市在社交媒体传播效果显著 [1] - 市场呈现多点爆发状态 [1] 入境游未来发展方向 - 需增加小语种服务以提升吸引力 [1] - 计划吸引更多国际会议、国际IP演出与赛事来华举办 [1] - 黑龙江等北方地区可重点发展冰雪旅游吸引入境客 [1] 市场增量机会 - 估测未来入境游有1000亿~2000亿美元的增量空间 [1]
暑期亲子游,南京人更爱“北上南下”
南京日报· 2025-07-01 07:43
暑期亲子游市场趋势 - 亲子游成为暑期出游主力军 在途牛暑期预订出游用户中占比超40% [2] - 亲子家庭偏好"北上"历史文化城市研学或"南下"海滨海岛休闲度假 [1][2]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运民航国内航线亲子客群占比预计约35% [2] 热门境内目的地 - 北京 西安 长沙 洛阳等历史文化城市受亲子家庭青睐 [2] - 途牛平台南京亲子家庭热门境内目的地包括北京 三亚 丽江 大理 桂林 湖州 西双版纳 大连 伊犁 [2] - 草原 沙漠 海滨 主题乐园 历史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需求旺盛 [2] 出境游市场复苏 - 携程暑期签证办理订单量达近3年峰值 同比两位数增长 [3] - 家庭亲子办签量同比增加16% 占整体签证订单量22% [3] - 欧洲申根地区签证办理量同比涨幅超80% 意大利 挪威 德国等目的地热度飙升 [3] - 日本 韩国 美国 澳大利亚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越南 意大利 新西兰位列签证办理国家TOP10 [3] 出境海岛游客群变化 - 亲子客群取代蜜月客群成为出境海岛游主力军 [4] - 马尔代夫 巴厘岛等"机票+酒店"自由行套餐预订火爆 [4] - 旅行商推出亲子托管服务 定制娱乐活动等个性化服务 [4]
Trip.com Group Announces Completion of the Repurchase Right Offer for Its 1.50% Exchangeable Senior Notes due 2027
Prnewswire· 2025-06-30 18:00
公司动态 - Trip com Group Limited已完成2027年到期的1 50%可交换高级票据的回购权要约 回购权要约于2025年6月27日纽约时间下午5点到期 [1] - 根据纽约梅隆银行提供的信息 在回购权要约到期前没有有效提交且未撤回的可交换票据 [1] - 完成回购权要约后 仍有5亿美元本金金额的可交换票据未偿还 这些票据将继续受现有条款以及2020年7月20日签订的契约和2020年12月15日签订的补充契约约束 [1] 公司背景 - Trip com Group Limited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旅行平台 提供全面的旅行产品和服务以及差异化的旅行内容 [3] - 该公司是亚洲许多旅行者的首选平台 并逐渐成为全球旅行者探索旅行 获取灵感 进行明智且经济实惠的旅行预订 享受无忧的移动支持以及分享旅行体验的目的地 [3] - 公司成立于1999年 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目前运营多个品牌 包括Ctrip Qunar Trip com和Skyscanner [3] - 公司的使命是"追求完美旅程 创造更美好世界" [3]
吉林给用人单位发生育假期成本补贴,更多企业发钱奖励生娃
第一财经· 2025-06-30 17:39
政策支持 - 吉林省明确2025年1月1日后对落实180天产假并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给予每名生育女职工2000元补贴 [1] - 四川省拟调整婚假至25天、生育假至150天,并建立生育休假成本共担机制 [1] - 上海市对女职工产假和生育假期间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保费用给予50%补贴,持续6个月 [2] 企业举措 - 三七互娱设立"三七新生代基金"并注入超千万元预算,一年内已向134个员工家庭发放271.2万元生育红包 [2] - 劲牌公司新增生育福利:二孩奖补1万元、三孩奖补2万元 [2] - 小鹏汽车推出"小鹏新生计划":二胎或双胞胎补贴1万元、三胎补贴3万元 [2] - 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发布鼓励生育措施,包括现金补贴和延长产假等 [3] 行业影响 - 企业参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助于提升员工凝聚力和企业美誉度 [3] - 需要建立更多生育成本分摊机制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3]
暑期出游,这些城市最火→
第一财经· 2025-06-28 14:15
暑期旅游市场概况 - 暑期预订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 出境游预订出游人次同比增长60% [1] - 暑期旅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家庭亲子出游意愿集中释放 长线深度游需求结构性升级 [6] 出游客群特征 - 毕业游用户注重情绪价值及个性体验 呈现"短途高频 长短结合"特征 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 北京 广州 三亚等 [3][4] - 亲子游在暑期出游用户中占比超40% 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 三亚 上海等 主题集中在草原 沙漠 海滨及主题乐园 [4] - 亲子游客流高峰预计持续一个月(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亲子跨城探亲客流呈"U型"走势 [4] 境内游热门趋势 - 深度化旅游产品需求大幅增长 热门主题包括传统文化游 避暑游 海滨休闲游 [4] - 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列包括北京 三亚 乌鲁木齐 上海 珠海等 [4] 出境游市场表现 - 暑期签证办理订单量同比提升一成 达近三年峰值 家庭办签量同比增16% 占比22% [6] - 欧洲申根地区复苏强劲 意大利 挪威 德国等目的地签证办理量同比涨幅超80% [6] - 亚洲短线目的地持续火爆 日本 韩国 美国等位列签证办理Top10国家 [6] - 韩国办签量同比增近50% 美国因政策变动办签量同比增21% 澳大利亚办签量同比增41% [6][7] - 签证便利性刺激市场 新西兰新政策预计将提升澳新联游产品热度 [7]
瞄准银发经济,“携程老友会” 全国首家旗舰店落户上海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15:58
银发旅游市场潜力 - 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低龄健康老年人将突破1亿,银发旅游收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1] - 上海银发旅游市场当前规模已超80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逼近2000亿元[1] - 携程集团开设全国首家"携程老友会"旗舰店,标志旅游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阶段迈进[1] 携程老友会产品特点 - 推出"老有意思旅行团"六大深度主题游系列,覆盖旅拍、歌舞、文化研学等新兴旅行形态[3][4] - 产品采用品质小团模式,严格遵循"0自费0购物"原则,门票及景区交通费用全含[4] - 行程设计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特点,兼顾体验与舒适,优选导游、规范服务[4] 线下门店战略 - 线下门店能有效解决银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信任建立问题[6] - 未来将以上海旗舰店为起点,逐步在全国核心城市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布局[6] - 门店将开展摄影教学、歌舞表演、非遗体验等多元化兴趣活动[6] 行业趋势洞察 - 老年人出游需求已从单纯观光转向对旅行品质和情绪价值的更高要求[3] - 线下门店是展示品牌文化与服务理念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增强品牌认同和用户粘性[6] - 公司将深化与产业链伙伴合作,持续优化服务细节与品质[6]
酒旅业务,能成为京东的“1.5曲线”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8:14
京东进军酒旅市场战略分析 - 公司通过公开信宣布进军酒旅市场,推出"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提供最高三年0佣金优惠[2] - 公司此前已有多项酒旅业务布局:2011年上线机票预订、2014年推出"京东旅行"频道、2015年3.5亿美元领投途牛、2020年与携程合作[2] - 此次战略升级体现为:高薪挖角友商人才、实施"零捆绑+透明价+补贴"策略、免除前置坑位费等激进措施[2] 酒旅行业特征与竞争格局 - 酒旅行业具有高毛利特征:携程酒旅业务毛利率达80.32%,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利润是餐饮外卖的2倍多[3] - 行业已形成成熟竞争格局:携程占据OTA主导地位,美团构建本地生活闭环,飞猪/马蜂窝专注细分领域,抖音/小红书正加速入局[5] - 行业普遍采用"高频打低频"策略:美团通过外卖高频业务导流,依靠酒旅低频高毛利业务实现盈利[4] 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将酒旅业务定位为"1.5曲线"战略,在电商增长放缓背景下寻求新增长点[4] - 战略核心围绕供应链优势展开,计划重构酒店家具/电器/布草等全链条资源直采体系[7][8] - 差异化竞争优势包括:3000万PLUS会员与酒旅客群高度重合、物流服务延伸、大数据/AI辅助决策等[8] - 外卖业务已取得初步成效:日订单量达2500万单,40%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4] 市场影响与发展前景 - 公司入局将打破酒旅市场平静状态,引发新一轮竞争[1][9] - 参考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的突围案例,新进入者仍存在破局机会[6] - 需建立用户心智、积累场景运营经验、协调酒店自供应体系等挑战待解决[8]
高盛推“中国民营十巨头”:价值挖掘还是资本刻意“造神”?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9 18:30
高盛"民营十巨头"概念 - 高盛推出"民营十巨头"概念对标美股"七巨头",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医药、携程和安踏 [1][2] - 这些企业占MSCI中国指数42%权重,日均交易额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两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13%,平均市盈率16倍,显著低于美国科技七巨头28.5倍 [1][4] - 高盛选择政策环境转变的时间窗口,2025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监管环境处于五年来最宽松水平 [2][7] 市场集中度与估值 - 中国前十大公司市值占比仅17%,远低于美国的33%和新兴市场(除中国外)的30% [4] - "十巨头"平均市盈率13.9倍,较MSCI中国指数溢价22%,低于历史均值74%,若溢价回归至美国水平可增加3130亿美元市值 [4][14] - 前瞻性市盈增长比率1.1倍,不足美股七巨头1.8倍的六成 [14] 五维支撑体系 - 政策转向:2025年政策拐点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政策不确定性溢价显著回落 [6][7] - AI革命:民企在AI-科技宇宙占比72%,AI技术未来十年每年推动中国企业盈利增长2.5% [8][9] - 全球化2.0:民企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10%提升至2024年17%,比亚迪海外毛利率30%高于国内 [10][11] - 产业整合: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产能出清,美团、恒瑞、美的在各自领域优势强化 [12][13] - 估值修复:三重动力包括历史溢价回归、中美溢价差收敛、盈利增长兑现 [14] 市场表现与分化 - 2025年初至今小米股价飙升56.52%,比亚迪上涨46.77%,但美团下跌8.97%,携程跌幅10.67% [21][22] - 美团面临抖音本地生活侵蚀,比亚迪承受新能源车价格战压力,恒瑞受制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风险 [22] - 全球主动基金对中国股票低配,若配置回归中性将带来440亿美元增量资金 [15] 投资关注点 - 技术转化能力:腾讯AI商业化、网易游戏AI应用深度 [26] - 全球化兑现度:比亚迪海外产能落地、小米汽车海外交付 [26] - 政策免疫力:恒瑞创新药纳入医保、安踏品牌升级效果 [26] - 未来12-18个月需跟踪商业化进度、海外地缘摩擦、国内消费复苏斜率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