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维持上美股份(02145)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8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9:25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维持上美股份2025-2026年盈利预测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27/22倍市盈率 [1] - 上调目标价55%至85港元 对应2025-2026年31/25倍市盈率 有15%上行空间 [1] - 重申跑赢行业评级 因公司基本面趋势向好及板块估值中枢提升 [1] 主品牌韩束经营亮点 - 抖音渠道5月GMV同比+13% 蝉联抖音美妆GMV第一 直播结构优化使达播占比同比14% 自播+商品卡GMV同比+71% [3] - 5月1日-6月14日抖音累计GMV同比+18% 增速较单5月提升 [3] - 天猫5月GMV同比+30%+ 京东/拼多多高两位数增长 快手/微信视频号翻倍增长 [3] - 第二梯队产品白蛮腰系列5月抖音GMV占比提升至27% 次抛+X肽等高毛利线及彩妆+男士系列GMV贡献均超10% [3] 多品牌战略进展 - Newpage品牌2025年1-5月天猫+抖音合计GMV同比+157% 增速较2024年提升且利润率显著高于公司整体 [4] - 安敏优品牌2025年月销环比2024年持续爬坡 [4] - 计划下半年推出中高端彩妆品牌NAN Beauty及IP母婴护理品牌面包超人 [4] 长期发展战略 - 实施"2+2+2"三年战略 聚焦护肤/洗护/母婴三大赛道 打造6大核心品牌 [5] - 十年规划布局6大板块 包括大众护肤/洗护个护/母婴用品/医美/彩妆/高端护肤+仪器 [5] - 引入前天猫美妆总经理古迈担任NAN Beauty品牌合伙人 强化人才梯队 [5]
网龙(00777)EDA战略走向国际舞台,AI+双轮驱动网龙直指千亿市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8:44
公司战略合作 - 网龙创始人刘德建博士受邀参加联合国"为最不发达国家建立STEM教育在线大学"高级别会议 提出依托"AI+教育"模式发展"按需学习"创新工具 [1] - 网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领域包括智慧教室 AI课件共建 微认证开发 推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1] - 公司通过AI数字人技术进行主旨演讲 并生成8分钟会议总结视频 其AI技术展示获得国际认可 [1] AI+教育布局 - 网龙将推出EDA教育元宇宙平台 提供3E高质量教学内容和沉浸式学习环境 目标吸引千万级活跃用户 [2] - EDA平台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学习社区 用户参与贡献可转化为数字权益 采用数字资产+成就勋章双轨激励系统 [3] - 子公司Mynd.ai旗下普罗米休斯(Promethean)为全球安装量最大的课堂科技品牌 有望发展为AI+教育入口平台 [4] - 投资的AR企业Rokid发布AI眼镜 实现课堂教学毫米级定位 开创"元宇宙+职业培训"新范式 [4] AI+游戏布局 - 公司早于ChatGPT浪潮前就将神经网络算法植入游戏NPC行为树和教育内容生成系统 [3] - 计划围绕智能NPC开发开放世界MMO游戏 并研发AI生成游戏 单个游戏生产环节效率提升30-60% [3] - AI生产中心为游戏业务带来降本增效和体验增强双重收益 推动研发人员向"AI专家化"转型 [3] 资本市场表现 - 机构投资者开始以AI独角兽估值模型重估网龙 当前15倍动态市盈率较港股科技板块中位值折价超40% [4] - 公司上市18年连续高额分红 2024年股息率近9% 形成估值安全垫 [4] - AI+游戏战略利润增长叠加EDA平台生态价值释放 整体市值有望向千亿目标迈进 [4] 技术优势 - AI生产中心具备生成数字人演讲 自动制作会议视频等能力 已获国际机构认证 [1][3] - 公司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别开发17173com和91无线两大高活跃社区 具备平台运营经验 [2] - "双轮驱动"战略结合游戏产业数字孪生基础设施与教育科技认知革命载体两大趋势 [2]
调整蓄力不改向上趋势 药师帮回购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06-18 08:31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弱 恒生指数跌0.34% 恒生国企指数跌0.4% 恒生科技指数跌0.15% [1] - 医药股普遍回调 创新药方向跌幅居前 药师帮股价下挫6.31%至10.4港元 [1] 公司股价稳定措施 - 药师帮6月17日回购10万股股份 总代价103万港元 平均每股10.31港元 [1] - 自5月7日启动亿元回购计划以来 累计回购553万股 总金额超4334.6万港元 [1] - 执行董事陈飞6月17日增持10万股 连续增持累计超90万股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转正 经调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增20.1% [1] - 2024年1-4月厂牌首推业务成交规模达7.17亿元 同比增长108.1% [1] - 2024年1-4月自有品牌业务规模达5.6亿元 同比增长532.3% [1] 业务拓展与创新 - 近期入局医药机器人及AI大模型领域 与越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2] - 以医药协作机器人 AI大模型 药品物联网三大技术切入新零售场景 [2] 行业观点 - 医药板块下跌与产业政策 重大基本面变化无直接关联 属资金获利后的技术性调整 [2] - 药师帮基本面稳健 行业长期趋势向好 短期承压无碍长期韧性 [2]
周大福2025财年经营溢利逆势增9.8% 拟发88亿港元可转债扩张黄金首饰业务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1
6月16日,知名珠宝集团周大福(01929.HK)在港交所公告,宣布拟发行88亿港元可转换债券,用于黄金 首饰业务扩张、门店升级及全球化布局。 提质增效显成效 2024年以来,周大福在面临宏观经济挑战及高金价波动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严格成本管理等 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实现了经营溢利的逆势增长。 近期,周大福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公告,2025财年,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及黄金价格高 企,持续影响消费意欲以至珠宝销售,该集团取得营业额896.56亿港元,同比减少17.5%,但经营溢利 维持韧性,同比增长9.8%至147.46亿港元。高毛利的产品带来产品组合的改善,加上黄金价格高企及严 谨的成本和资本管控,经营溢利率扩大至16.4%。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周大福2025年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 日)实现了经营溢利的逆势增长。 近期,周大福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公告,2025财年,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及黄金价格高 企,持续影响消费意欲以至珠宝销售,该集团取得营业额896.56亿港元,同比减少17.5%,但经营溢利 维持韧性,同比增长9.8 ...
光大环境董事会主席王思联:绿色生产力引领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7:30
绿色发展理念与环保产业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为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 - 绿色生产力是技术范式革命、要素配置重构、制度创新协同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将生态治理驱动力从外部委托转为内生创造 [1] - 环保产业定位突破传统末端治理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载体、经济转型支撑和国际竞争战略支点 [2] 环保产业变革的三大维度 - **定位转变**:从污染防治主力军扩展至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直接关联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与全球气候治理 [2] - **逻辑转变**:从基建行业转向专业服务行业,全行业营收超2万亿元但平均利润率仅8%,需通过绿色生产力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内涵转变**:劳动者能力升级至碳足迹核算等跨界领域,劳动资料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从治理负担转为资源载体 [3]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 **产业规模**:2024年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3年超2.2万亿元,光大环境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年增收超1亿元 [4] - **市场机制**:全国碳市场2021年运行以来成交额超300亿元,市场化定价机制拉动新技术应用 [4] - **政策支持**:16部委联合印发政策构建生态环境科技体系,覆盖财税、金融、人才等多领域支持 [5] 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 **新技术应用**:光大环境无锡项目将沼气制备为生物天然气,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 [6] - **智能化升级**:垃圾焚烧发电厂部署数字孪生系统,污水处理厂实现无人值守"黑灯工厂" [6] - **装备国产化**:国产环保装备自给率从2018年65%提升至2023年82%,具备千吨级焚烧炉等关键设备生产能力 [7] 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 - **研发投入**:近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2023年突破800亿元,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 [7] - **人才规模**:2024年从业人员超340万人,近15年增长3倍,每年吸纳超1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占比显著 [7] - **人才机制**:环保工程师注册启动,高端人才加速聚集,青年科技人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11] 全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共建**:企业需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全球环境治理参与度 [8] - **技术攻关**:突破生活垃圾制氢、生物质资源化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资源化技术体系 [9] - **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工程化转化环节,破解研发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 [9] - **企业治理**:将绿色生产力纳入战略决策,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强化投入产出率导向 [10][11]
华润置地(01109.HK):销售维持行业前三 不动产租金收入稳健增长
格隆汇· 2025-06-18 02:57
公司经营数据 - 2025年5月总合同销售金额183.5亿元,同比-11.4%,环比+6.1% [1] - 2025年5月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64.9万方,同比-26.6% [1] - 1-5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868.5亿元,同比-6.3%,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322.2万方,同比-19.0% [1] - 销售均价26955元/平,同比+15.8%,全口径销售金额排名行业第三 [1] 销售项目表现 - 华润上海翡云悦府、杭州望云润玺院持续热销 [1] - 上海外滩瑞府、北京华润臻澐入市,预计销售表现或将超预期 [1] 拿地情况 - 1-5月拿地金额331.6亿元,同比+53%,排名行业第四 [2] - 新增土地货值650.3亿元,新增土地建面105.7万方 [2] - 拿地均价31381元/平,超过销售均价,主要位于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高能级城市 [2] - 拿地强度38.2%,保持较高水平 [2] 经常性收入 - 2025年5月经常性收入40.9亿元,同比+6.2% [2] - 其中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26.9亿元,同比+13.0% [2] - 1-5月累计经常性收入204.4亿元,同比+9.6% [2] - 累计经营性不动产业务租金收入132.8亿元,同比+12.9% [2] 资产优化策略 - 拟出售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五彩城项目,预期出售价格3亿至4亿元 [2] - 采取退出低效资产策略,将资金聚焦于核心优质资产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9.9、317.0、349.1亿元 [1] - 对应EPS为4.07、4.45、4.90元 [1]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6.1、5.6、5.1倍 [1]
友邦保险(01299.HK):寿险销售标杆 强化全球配置
格隆汇· 2025-06-18 02:55
公司概况 - 友邦保险是深耕亚太业务的百年寿险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2009年从AIG独立并于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当时全球第三大IPO [1] - 截至2024年,公司年化新保费收入86.0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68.83亿美元,新业务价值47.12亿美元,位列上市险企第二位 [1] - 公司覆盖亚太18个市场,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新业务价值贡献率超50%,2024年两地占比分别为24%和34.8% [1][2] 业务优势 - 友邦保险是全球最大泛亚太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中国香港访港客户增长及内地业务扩张奠定保费收入基础 [1] - 公司新业务价值率维持高位,得益于顶尖代理人质量及亚太区位优势,2024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业务价值占比分别为16.1%、9%、6.9% [1][2] - 负债端强销售能力结合全球资产配置,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并把握核心投资机遇 [2] 代理人策略 - 友邦实施"最优秀代理"策略,通过学历(本科率40%)、职业背景、三维筛选机制提升代理人质量,远超行业平均13%本科率 [2] - 截至2024年7月,友邦人寿MDRT人数达4656人,居全球榜首,拥有CFP/CFA等认证的代理人占比显著 [2] 财务与估值 - 2017年以来友邦平均P/EV为1.75倍,显著高于内资险企,当前估值处于历史39%分位 [2][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内含价值(EVPS)为6.83/7.46/8.22美元,对应P/EV为1.3/1.19/1.08倍 [3] - 目标价87.13-94.10港元/股,对应1.82-1.96倍P/EV,较当前估值有25%以上上升空间 [3]
众安在线(6060.HK):保险科技双轮驱动 WEB3铸就新增长极
格隆汇· 2025-06-18 02:48
保险主业表现 -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险企,依托"保险+科技"双引擎战略,2024年总保费达334.17亿元,2018-2024年CAGR为19.9%,市占率位列国内财险行业第八,互联网财险市场份额第一 [1] - 公司连续四年承保盈利,2024年综合成本率为96.9%,投资端风格稳健,总投资收益率回升至3.4%,驱动保险分部净利润同比增长6.2%至5.88亿元 [2] 四大核心生态表现 数字生活生态 - 2024年保费同比+28.9%至161.97亿元,占公司总保费48.5%,创新业务增速达77.2%,综合成本率99.7%保持稳定,费用率优化至31.7% [2] 健康生态 - 2024年保费103.38亿元(CAGR=23.8%),占公司总保费30.9%,赔付率优化至39.0%,普惠型产品(如众民保)保费同比+177%,慢病、女性专属险种贡献增量 [2] 消费金融生态 - 2024年综合成本率大幅优化6.3pp至90.1%,底层资产质量可控(笔均借款7200元,平均期限10个月) [2] 汽车生态 - 2024年保费同比+29.8%至20.51亿元,新能源车险增速达188.4%,综合成本率94.2%优于行业 [2] 科技业务发展 - 科技分部收入6年CAGR达43%,2024年收入9.56亿元(同比+15.3%),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0.78亿元),签约98家保险产业链客户(16家跨行业客户),千万元级大单占比提升 [3] - 累计研发投入72.44亿元,占保费比例4.8%,云核心系统"无界山"支撑2024年197亿张保单处理,承保自动化率99%,工程师占比45%,专利申请463件 [3] 数字银行业务 - 数字银行ZA Bank 2024年总资产223亿港元(同比+60%)、存款194亿港元(同比+66%),均位列中国香港8家数字银行首位,净收入5.48亿港元(同比+52.6%),净亏损收窄42%至2.32亿港元 [3] - 公司为中国香港首家稳定币发行人储备银行,服务超200家Web3企业,独家合作圆币科技(金管局沙盒参与者),提供法币储备及清结算服务 [3] 未来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保费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14%/14%,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15/39.18/4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10.11/12.21亿元 [4]
大型藍籌啟動中期升浪,中國人壽02628展現突破續航潛力
格隆汇· 2025-06-18 02: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中国人寿(02628 HK)近期技术走势强劲,逐步构建中期升势格局,6月16日收报16 30港元,成交金额达15 5亿港元,为当日主板交投最活跃股份之一 [1] - 6月17日股价报18 58港元,单日升幅0 87%,反映金融保险板块资金加仓现象明显 [1] - 衍生品市场表现突出:6月10日正股大涨5 52%带动下,摩通认购证15771两日内飙升37%,瑞银认购证15949上涨35%,法兴牛证53998暴涨33%,摩通牛证53835上涨30% [1] 技术形态分析 - 股价突破关键阻力区16 00至16 14港元,稳步推进至17 10港元短期压力位,若站稳将挑战前期高点19港元甚至20 50港元 [3] - 技术指标显示W底反弹结构,成交量配合理想,MACD指标双线黄金交叉后持续扩距且零轴之上运行,RSI处于70以上超买区域但未现转弱迹象 [3] - 当前技术得分达79分,获九项"买入"与"强力买入"信号肯定,形成强烈技术性买入共识 [3][6] 市场目标与策略 - 短期目标价设定为18 42港元,尚有2 91%上行空间,中期潜在升幅可挑战20港元以上 [6] - 建议关注16 10至16 30港元整固平台,若放量突破17 20港元可分段追入,目标区间19至20 50港元 [9] - 瑞银认购证17212提供3 9倍杠杆(行使价19 2港元),摩通认购证16908提供3 8倍杠杆(行使价19 18港元),为当前较理想杠杆工具 [6] 行业背景 - 宏观经济回稳及内地政策对保险行业引导支持,预期保险资产配置能力与业绩表现同步改善,对大型保险股构成正面推动 [6]
香港交易所(0388.HK):市场热度仍处高位 IPO大幅回暖贡献业绩增量
格隆汇· 2025-06-18 02:29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港股整体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 1%、+15 7% [1] - 港交所月度ADT为2103亿港元,环比-23 4%、同比+50 4% [1] - 沪深股通交易月度ADT为9061 3亿港元,环比-6 9%、同比+22 4% [1] - 沪深港通月度ADT为1474 2亿港元,环比-22 9%、同比+50 1% [1] 衍生品市场 - 期货ADV为58 6万张,环比-30 3%、同比-14 6% [1] - 期权ADV为80 5万张,环比-19 8%、同比-23 7% [1] 商品市场 - 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0 7万张,环比-19 7%、同比-8 5% [1] 一级市场 - 5月港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合计规模为558亿港元,环比+1830 4%、同比+3150 6% [1] 投资收益 - HIBOR 6个月、1个月、隔夜利率环比分别-1 86pct、-3 37pct、-4 47pct [1]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为4 33%,环比持平、同比-0 99pct [1] 国内宏观环境 - 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 50%,环比+0 50pct [1] -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 8%、47 5%,环比+0 60pct、+2 80pct [1] - 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 7%,环比+0 90pct [1] 海外宏观环境 - 美联储维持4 25%-4 50%的联邦基金利率 [1] - 美国失业率为4 20%,环比持平 [2] - CPI同比增速为2 40%,环比+0 1pct [2] 投资建议 - 公司PE为35 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98/310/32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2]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 2/28 0/26 6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