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杏”运启航 京东物流新疆小白杏“石河子=北京大兴”全货机首航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9
物流模式创新 - 公司采用"移动分拣下沉+全货机航空直发"模式,首次将移动分拣车下沉至新疆轮台县阳霞镇产地,实现田间地头高效分拣,分拣速度达1小时超6吨,效率提升3倍[1][3] - 通过波音B738全货机直飞北京大兴机场,建立新疆小白杏直达全国核心城市的空中高速通道,实现疆内最快次日达、疆外最快隔日达的时效突破[1][7] - 动态路由优化系统根据南疆早熟、北疆晚熟特点分波次调度,协同喀什、伊犁等地资源,确保鲜杏48小时内送达全国核心城市[3][7] 运营保障体系 - 在轮台阳霞镇、策大雅乡等核心产区设立专属揽收点,优化短途集货流程[5] - 设计专用透气包装并兼容胶筐运输,显著降低运输损耗率[5] - 开通专项客服理赔通道,构建从揽收到售后的全链路品质保障机制[5][7] 行业影响与拓展 - 该模式获石河子市委市政府认可,被视为破解鲜果出疆时效与品控难题的标杆案例[7] - 公司计划将创新模式复制至更多生鲜品类,强化供应链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7] - 通过标准化流程与专项保障体系,为新疆农产品打造高效上行通道,创造产地核心价值[3][7]
流量驱动失速、上市就破发,手回集团在港股价值重估
搜狐财经· 2025-06-11 15:54
作者 | 柴犬 编辑 | G3007 今年港股市场越来越热闹了,IPO也明显比前两年多多了。 最近又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手回集团在香港上市了,不过上市就破发,然后股价一路下行。5月30日, 公司新股发行价是8.08港元,上市当天盘中超跌17%,截至6月11日午间收盘,股价连续下跌至5.09港 元,上市不到足半月,股价已经跌去近四成。 | | | | 手回集团 02621 > | + Q14 | | | --- | --- | --- | --- | --- | --- | | 5.090 | 港币 | | | | | | -0.130 -2.49% 保险 +1.67% > | | | | | | | 今开 5.220 | | 最高 | 5.220 | 成交量 45.64万 | | | 昨收 5.220 | | 最低 | 5.040 | 成交额232.40万 | | | 市及" | 亏损 | 换手 | 0.20% | 市值1 11.52亿。 | | | 五日 分时 | | 日K | 图K | 周期 月K | 0 |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时间窗口一旦错过可能真的就是错过了。世界变化太快。如果是放在十年前 金融科 ...
薄荷色Labubu卖出108万,泡泡玛特一年疯狂收割130亿
36氪· 2025-06-11 15:48
Labubu现象与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Labubu成为2025年全球消费市场现象级IP,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拍卖成交价达108万元[1][4] - 限量款Labubu二手市场价格破1万元,盗版盲盒因供不应求成为硬通货[4] - 第三代Labubu全球发售引发抢购潮,泰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出现限购、断货及政策干预[7] 泡泡玛特市场扩张与用户增长 - 2024年内地新增38家门店,会员总数从2022年2600万增至2024年4600万,日均新增超1万人[9] - 2024年海外收入50.66亿元(+375.2%),东南亚贡献24.03亿元,北美增长超500%[35]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20][35] Labubu爆火的心理机制 - 盲盒设计利用多巴胺驱动的"不确定性奖励"机制,隐藏款抽中概率0.69%强化成瘾性[11][13][31] - 蔡格尼克效应激发收集欲,70%消费者会为心仪款式重复购买3次以上[14][16] - 成为社交货币与炫耀资本,隐藏款溢价达877%-1284%,B站相关视频播放量近50万[16][18][20] 营销策略与全球化基因 - 明星效应显著: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BLACKPINK成员公开带货[28][30] - 联名策略覆盖海贼王、LV等IP,本土化设计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引爆市场[32][34] - 签约28名国际设计师,超半数来自中国香港及日韩泰英美,产品具备全球审美基础[34] 资本市场反应与未来挑战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3月18港元涨至2025年6月252.6港元,涨幅超1400%[37] - 美银预测2025年营收226.01亿港元(+91%),计划新开110家海外门店[38] - IP生命周期存疑,需持续创造新爆款以应对"15天潮流周期"风险[39][41] 行业争议与社会心理 - 被质疑具有博彩性质,创始人王宁强调公司定位为潮玩企业[42] - 反映"液态社会"情感代偿需求,年轻人通过消费填补社交空虚[41]
药师帮“向上走”:深耕供应链,驱动韧性增长
经济观察网· 2025-06-11 15:32
行业概况 - 2024年A股医药行业480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2.42万亿元,同比下降1.0%,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2%,为近五年首次负增长 [1] - 医保控费严格化、集采和国谈常态化推动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时代,竞争维度扩展至效率、服务、产品创新等 [1] - 2024年全国药店总数700881家,同比增长2.3%但环比下降0.5%,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全年闭店率5.76%(2023年为3.8%) [2] - 2024年零售终端药品销售规模5740亿元(同比+3.7%),药品销售额增长2.3%,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分别下滑24.8%、20% [2] 药师帮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179.04亿元(同比+5.5%),年度净利润首次转正达3001万元,经调整净利润1.57亿元(同比+20.1%) [3] - 经营性现金流6.56亿元(同比+45%),展现跨越周期增长能力 [3] - 2025年1-4月厂牌首推业务成交规模7.17亿元(同比+108.1%),其中自有品牌业务5.6亿元(同比+532.3%) [6] 战略实施路径 供应链深化 - 覆盖49.1万家药店及3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渗透全国98.9%县域和91.2%乡镇,月均活跃买家43.3万个 [4] - 与方盛制药合作案例:头孢克肟片销量从2022年3225件增至2024年销售额1300万元 [5] - 特一药业合作产品超20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覆盖22万家终端 [5] 品牌矩阵建设 - 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SKU超830个(2024年新增720个),交易规模6.51亿元(同比+152%),占厂牌首推业务比重从24%提升至56% [6] - 自有品牌"乐药师"品种数突破250个,累计采购客户37万个,藿香正气口服液年销售额突破3800万元覆盖11.5万家终端 [6] 精细化运营 - 自营业务供应商11600家,月均SKU 35万个(同比+9000个),实现仓库3小时出货、跨省配送49小时到乡镇 [7] - 与科赴中国合作案例:年度GMV从2021年0.83亿增至2023年2.63亿(CAGR 78%),覆盖终端超18万家 [7] 市场机遇 - 院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1万亿元(占整体47.1%),其中数字化规模达3583亿元 [4] - 政策驱动医院处方外流,带量采购未中标产品转向院外市场 [4]
德翔海运(02510.HK):大亚洲区域领先玩家 兼具周期和成长
格隆汇· 2025-06-11 15:17
公司发展 - 经营布局从亚洲走向全球,以日韩和东南亚航线为基本盘,灵活部署澳新、印巴、中东及南美等高利润航线 [1] - 2001-2024年控制运力年复合增速28%,2015-2024年自有运力年复合增速50%,手持订单占比71%居行业高位 [1] - 中东股东Sharafuddin赋能"一带一路"沿线业务,中东、印巴航线将成为未来业绩增长动力 [1] 行业趋势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产业转移,东南亚地区因经济发展和地理优势成为主要转移对象,支撑区域内贸易需求 [2] - 双子星联盟推动航线从钟摆式转向轴辐射式,小船运输需求增加,一条周班欧线干线需40艘2千TEU小型船 [2] - 美国301调查豁免非中国船东的4千TEU以下船舶,凸显小船灵活性优势 [2] 供给格局 - 3千TEU以下小型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比4%,20年以上老龄船占比24%,过去4年拆船中小船占比75% [2] - 2025年3千TEU以下集装箱船供给增速仅0.6%,2026年预计下滑3%,供给端格局最优 [2]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13.51亿、12.99亿、15.39亿美元,同比+0.8%、-3.9%、+18.5% [3] - 同期毛利3.18亿、2.76亿、3.92亿美元,毛利率23.5%、21.2%、25.5% [3] - 归母净利润3.78亿、3.34亿、4.49亿美元,同比+3.3%、-11.5%、+34.3% [3] 估值分析 - 2025-2027年PE分别为4.2、4.8、3.6倍,显著低于海丰国际(8.5-11.2倍)、锦江航运(16.8-17.3倍)和中远海控港股(7.1-9.3倍) [3] - 对标中远海控和海丰国际,估值向上空间67%-102% [3]
泡泡玛特年初至今股价涨约186%!买LABUBU比买黄金还赚钱,哪些 “投资猎手” 提前抓住这波新消费风口?基金狂买"塑料茅台",21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59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与投资热度 - LABUBU系列引发年轻人抢购热潮,隐藏款从不足百元炒至数千元,二级市场溢价显著,被戏称为"塑料茅台" [1] - 泡泡玛特股价于6月10日创历史新高至262港元,总市值突破3368亿港元 [1] - 德银将目标价从200港元上调至30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3] - 2022年低点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23倍,2025年初至今涨幅达186% [1] - 近一个月21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机构评级显示26家买入、21家增持、3家中性 [3][4] 基金持仓动态 - 2025年一季度末270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持股总量6874.75万股,总市值99.3亿元,较2024年末116只基金48亿元持仓规模显著增长 [5][7] -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以322.26万股(市值4.65亿元)居首,广发价值核心混合以4.3亿元市值次之 [5] - 持股基金数较上期增长78.45%,其中增持基金数量同比上升244.44%,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增长107.27% [6] - 易方达消费精选、广发价值核心等基金自2021年起持续重仓,体现长期布局策略 [8][9][10] 行业分析与机构观点 - 德银认为泡泡玛特潜在市场规模超此前预期,摩根大通看好其IP供应能力,预测LABUBU将成为"超级IP" [3][17] - 海外销售预计2025年同比增152%,2025-2027年CAGR达42%,2027年海外销售占比或达65% [17] - 公司完成渠道深耕后同店增长亮眼,爆款推动业绩进入高速成长期,二级市场溢价反映持续需求 [16] - Z世代消费特征驱动新消费浪潮,消费分级趋势下"情价比"和"质价比"成为关键 [17] - 泡泡玛特与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构成港股新消费"三朵金花",年内股价集体大涨 [16]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具备IP全产业链运营能力,覆盖产权、自营渠道和生产环节的完整生态 [16] - 通过渠道优化和选品策略实现国内外门店扩张,同店增长数据表现突出 [16] - 大单品策略成效显著,"扩圈"现象持续,二级市场价格溢价成为需求观测指标 [16] - 新消费企业特征体现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创新商业模式及全球化拓展能力 [16]
大摩:泡泡玛特更长期的规模潜力还未被市场挖掘,北美有望超过中国市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6-11 14:32
泡泡玛特全球增长潜力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团队预计公司销售额将从2025年的36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60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品牌之一 [1] - 目标价从224港元上调35%至302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3] - 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指数级增长远超预期,市场尚未完全反映长期业务规模潜力 [1][6] 社交媒体驱动的IP飞轮效应 - 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的社交媒体展示推动Labubu成为现象级爆款,全球搜索量达到哈利波特、星球大战等知名IP同等水平 [4] - 名人及影响者自发推广配合消费者排队视频的病毒传播,助推品牌热度飙升 [4] - "社交顺风车效应"令北美和欧洲市场渗透速度远超预期 [6] IP产品矩阵与迭代能力 - Labubu系列2024年收入占比达28%,2025年底或2026年初将推出第四代产品 [7] - Molly、Dimoo等IP同样表现强劲,中美市场多款产品供不应求,显示多元化IP矩阵优势 [9] - "IP-产品飞轮"理论关键在于持续推出吸引力十足的产品 [7] 新业务拓展与长期价值 - Pop Land北京项目已实现盈利,年化收入预计3-5亿人民币,未来计划扩建并引入动力游乐设施 [10] - POPOP瞄准全球500亿美元时尚珠宝市场,凭借70-75%女性用户基础和IP品牌力拓展欧美份额 [10] - 新业务尚未完全被市场定价,可能是股价上行催化剂 [11] 全球化战略与定价能力 - 北美市场销售额预计在2028-2029年达到中国市场水平 [12] - 2024年4月起北美新品定价上调80-100%,单品毛利率预计达75%,即使面对30%潜在关税仍具竞争力 [14] - 国际市场成功反哺本土势头,社交媒体"跟风效应"产生全球积极影响 [14] 财务与估值表现 - 2025年收入预计达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41倍,2026年28倍 [14] - 市场已充分计价2025年增长预期,但长期业务潜力仍有上行空间 [1][14]
从百亿神话到财务崩塌 洪九果品又掏空员工血汗钱
犀牛财经· 2025-06-11 14:29
公司事件 - 公司创始人邓洪九等六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警方控制 [2] - 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近6000万元资金后被违规转走 600多名员工参与认购 最低认购额1万元 有员工单人认购超300万元 [2] - 审计机构毕马威发现公司2023年四季度向"幽灵供应商"支付34.2亿元预付款 这些供应商多为新注册、零参保企业 与下游"速生客户"形成闭环交易 [3] - 公司因财务数据无法核实导致毕马威辞任 被迫停牌 停牌后出现现金流枯竭、拖欠工资、停缴社保等问题 [3] - 创始人多次质押股权获取贷款 并将5亿元"幽灵客户"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 [3] - 公司为维持虚增的百亿营收虚构采购端发票抵扣税款 [3] - 公司已进入预重整阶段 创始人妻子卖房支付员工打折工资 试图保留泰国榴莲直采等核心供应链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曾创造年营收150亿元纪录 获阿里、招商局等资本投资 [2] - 停牌前市值仅剩28亿港元 较巅峰时的600亿港元蒸发超95% [3] - 阿里等机构投资者深套其中 [3]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生鲜零售行业资本泡沫 [4] - 水果行业具有低集中度、低利润特征 超常规增长往往伴随高风险操作 [4] - 缺乏透明治理的企业即便创造百亿神话也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迅速崩溃 [4] 后续进展 - 部分员工已向警方报案并准备集体诉讼 [5] - 事件被视为资本狂潮退去后"野蛮生长"故事的终结 [5]
大摩:维持华润啤酒(00291)“买入”评级 目标价3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14:27
公司业绩与增长 - 华润啤酒4-5月销量实现正增长 与2025年1-5月销售趋势一致 [1] - 毛利率提升超1个百分点 受益于原材料有利因素及"三精"举措降低运营成本 [1] - 喜力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超20% 超级X增长约10% 老雪和阿姆斯特尔增长超50% 雪花纯生个位数下滑 [2] 区域与渠道表现 - 广东地区(尤其深圳周边)销售势头良好 华东和华南预计成为2025年销量增长关键驱动力 [2] - 即饮渠道需求疲软但5月华东/华南餐饮市场小幅改善 夜生活渠道市场份额提升 [2] - 即饮渠道销量占比稳定在38-39%(低于2024年初水平) [2] 业务战略与资本配置 - 白酒业务收入仍承压 因需求疲软且基数较高 公司将努力避免亏损和减值 [1] - 计划在福建扩充喜力产能 2025年继续投资维护/生产线转型/白酒业务 预计未来资本支出逐步减少 [2] - 现金流折现估值采用11.3% WACC(含3%无风险利率+9.1%风险溢价) 终端增长率假设3% [2]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喜力持续强劲增长推动产能扩张计划 显示高端化战略成效 [2] - 超级X双位数增长印证中端产品竞争力 老雪/阿姆斯特尔超50%增速反映细分市场突破 [2]
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拍出124.2万元天价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476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02
拍卖表现 - 全球首场初代Labubu艺术专场拍卖会中,一只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落槌价成交,加上佣金后最终成交价达124.2万元,刷新潮流玩具拍卖纪录 [1] - 同场拍卖的全球限量15版棕色Labubu拍出82万元高价,48套拍品100%成交,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 [3] - 买家通过网络竞拍购得薄荷色Labubu,对其未来增值空间充满信心 [3] 市场溢价 - Labubu与Vans联名款原价599元,二手平台转手价飙升至14839元,溢价超24倍 [3] - 2024年发售的MOKOKO FALLIN TO SPRING系列发售价159元,当前二手均价突破2700元 [3] 公司财务与股价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成为河南首富 [4] - 公司股价从2024年2月的19.8港元/股攀升至6月10日的258.8港元/股,累计涨幅超10倍,市值突破3476亿港元 [4] - 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其中THE MONSTERS系列营收30.4亿元,同比激增726.6% [7] 资本市场预期 - 德意志银行将目标价从200港元上调至303港元 [7] - 摩根大通预测2024-2027年销售和盈利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4%及56% [7] 行业与文化影响 - Labubu与泉州文旅合作推出"簪花Labubu"项目,相关视频在抖音获161万点赞,成为现象级文旅融合案例 [8] - LABUBU3.0系列在洛杉矶、伦敦等地引发排队抢购,欧美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00% [8] - 潮玩IP生命周期通常为2-3年,泡泡玛特需在Labubu热度消退前培育新IP [8] 估值与竞争 - 泡泡玛特市盈率超98倍,远高于三丽鸥(37倍)、孩之宝(21倍)等国际同行 [8] - 市场对其估值的可持续性存在分歧 [8] 消费趋势 - Z世代消费逻辑从物质占有转向情感共鸣,从功能需求转向身份认同 [8] - Labubu的"稀缺+稀缺"组合成为新的阶层符号,重塑潮流产业价值链 [8] 知识产权保护 - 泡泡玛特已申请数十枚"LABUBU"商标,并登记动画剧本著作权,构建全方位知识产权壁垒 [8] - 义乌市场监管部门对高仿Labubu的严打行动凸显正版IP的商业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