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启明创投邝子平:中国新质生产力走向世界 创投行业大有可为
新浪财经· 2025-05-19 15:09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 中国出口结构显著升级,机器、机械、电气设备及消费电子成为第一大品类,占出口总额42%,车辆、航空、船舶运输成为增长最快领域[2] - 新能源电动车展现全球竞争力,科技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但尚未突破50%[9][10] - 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实现技术突破,模型性能接近国际顶尖水平(如OpenAI o1),成本仅为三十分之一,差距缩短至2-3个月[5][6][7]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 - DeepSeek开源模型V3和R1引发全球关注,带动阶跃星辰、面壁智能等四家中国AI初创公司被国际媒体聚焦[6] - 生物医药领域从License-in转向License-out,2024年全球大药企30%新药授权来自中国企业,2019年该数字为0[8] - 制药行业出现"DeepSeek时刻",以更低成本快速创新,跻身世界先进水平[8] 科技企业国际化案例 - 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影石创新(运动相机)、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等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影石创新海外收入占比达80%[10] - 比亚迪、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但未达美国科技巨头50%以上的水平[9][10] 创投行业的作用与投资机会 - 创投资本聚焦高风险高回报领域,90%以上投向科技创新(AI、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12] - 2010年后全球市值超千亿美元的7家初创企业中6家来自中国,凸显中国创新潜力[13] - 未来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应用普及(2025年转折点)、生物医药(老龄化驱动)、再生能源(科技主导的新能源体系)[14] 资本市场与产业协同 - 创投机构通过输送优质拟上市企业、参与公司治理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深交所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14][15]
启明创投邝子平:5年从0到30% 中国生物制药成为全球License-out新高地
新浪财经· 2025-05-19 15:09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 - 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以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创造世界先进医药制品 2024年全球大药企License-in的30%来自中国生物医药创业企业 而2019年该数字为0 [7] - 中国AI能力达到全球第一阵营 DeepSeek模型推理效果媲美OpenAI o1 但成本仅为三十分之一 中美AI技术差距缩短至2-3个月 [5][6] - 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机械电气设备成为第一大出口品类占比42% 新能源车等运输设备增长最快 [8] 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进程 - 中国科技企业海外收入占比普遍低于50% 但增速显著 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 宁德时代 字节跳动等 [8] - 新兴科技企业如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影石创新(海外收入占比80%)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全球领先)实现细分领域突破 [9][10] - 美国科技巨头海外收入占比普遍超50% 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8] 创投行业与科技创新协同 - 中国创投行业特性为高风险容忍与长期价值锚定 主要投向AI 先进制造 医疗健康 新能源等领域 [11] - 全球2010年后创立且市值超千亿美元的7家企业中6家来自中国 显示中国创投市场的高回报潜力 [12] - 重点投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生物医药创新 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等 [13] 行业突破性案例 - DeepSeek开源模型V3和R1引发全球关注 成本优势达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十分之一 [5]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点名阶跃星辰 面壁智能等4家AI初创公司 显示中国AI集群竞争力 [6] - 《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生物制药突破类比为"DeepSeek时刻" 反映行业跨越式发展 [7]
施罗德投资Gopi Mirchandan: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对算力需求大幅提升,云计算、芯片迎来投资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5-19 14:3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 - 中国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取得巨大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企业推动行业进步,快速缩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 [1] - AI开放模型降低计算成本,使更多中国公司能够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DeepSeek展示低成本人工智能培训的可能性,无需高端硬件支持 [1] - 消费者对生成式AI的兴趣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投入 [1] - 通用生成式AI能执行类似人类的任务,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服务式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驾驶车辆将快速推动行业发展 [3] - AI智能体和机器人运行需要巨大算力及算力中心,预计云算力需求将大幅提升,硬件和芯片提供商将受益 [3] 半导体与IT行业 - 通用生成式AI和机器人的发展对半导体和IT行业至关重要,算力需求增长将推动硬件和芯片市场 [3] - 确保算力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对维持AI和机器人领域的进展和发展十分关键 [3] 可持续基础设施与可再生能源 - 施罗德成立中国可持续基础设施团队,专注于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结合全球专长与本地需求助力中国环境提升 [4] - 施罗德作为"超级联络人"帮助外资企业在中国实现供应链脱碳和净零目标 [4] - 施罗德公布中国可再生能源策略,包括苹果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旨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现金流和正面环境影响 [4]
邢自强:中国产业链凤凰涅槃显成效,AI 引领科创重估,产业链集群优势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5-19 11:26
中国AI产业发展优势 - 中国是除美国外唯一能在AI软硬件全链条实现闭环的经济体,涵盖GPU、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到软件应用及企业端生产力提升[1] - 全球AI产业人才近半来自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工程师专业毕业生支撑算法研发[1] - 中国绿电比例上升,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基础设施发电能力领先[1] - 巨量数据资源和市场对新应用场景的积极拥抱为AI发展提供土壤[1] 区域产业链集群效应 - 广东、深圳的人才优势及上下游产业链支持推动以DeepSeek为代表的企业崛起[2] - 深圳在AI制造落地应用中占据核心地位,深交所和深圳市金融办支持摩根士丹利最佳企业推荐会[2] 产业链升级与新兴领域 - 中国产业链在过去七八年实现凤凰涅槃式提升,集群效应和工程师红利显著[2] - 智能驾驶进入更智能阶段,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品逐步走向实际应用[2] - 中国在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展现强大竞争力[2] 投资者信心与市场重估 - 中国AI产业弯道超车打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担忧[2]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能力和市场信心重燃[2]
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5-19 10:41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但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1] - 技术成熟度不足及产业需求差异是制约发展的两大主因,提升技术通用性与产业融合成为关键任务 [1] 技术发展特征 - 模型智能水平快速提升:DeepSeek R1推理模型达到"类GPT-4"能力,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此水平的开源大模型,阿里巴巴Qwen2.5系列等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1] - 开源生态优势显著: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开源权重模型,推动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参与定制开发,形成开放协作氛围 [2] - 应用驱动创新成效突出:生成式AI已嵌入搜索引擎、输入法、办公软件等产品生态,构建覆盖搜索、电商、文娱等多领域的应用矩阵,2024年11月应用渗透率达27.1% [2] 产业生态挑战 - 平台基础能力不足:技术路径未收敛,算力、数据、标准等支撑条件碎片化,生态呈现梯度分化 [3] - 产业应用可及性低:高性能大模型集中于头部企业,中小模型在推理能力、泛化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中小企业缺乏本地化部署能力 [3] - 商业转化路径不畅: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新兴产业处于点状突破阶段,未来产业落地不确定性高 [4] - 支撑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治理机制、政策支持系统性滞后,API接口、安全部署等关键环节缺乏统一标准 [5] 发展建议 - 技术侧:建设跨行业基础模型和数据体系,推动模型轻量化与边缘计算适配 [6] - 产业侧:分类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基建、新兴产业场景深化及前沿产业跨界预研 [6] - 社会支持侧:健全科技金融工具,开放公共数据与算力平台,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 [7]
「AI黑客」来袭,Agentic AI如何成为新守护者?
机器之心· 2025-05-19 10:36
AI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 生成式AI重塑网络诈骗精准度,利用公开社交数据训练模型生成个性化钓鱼邮件,模仿特定用户写作风格,绕过传统垃圾邮件过滤器[4] -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可伪造公众人物或亲友身份用于诈骗,如上海某企业财务总监被AI换脸仿冒董事长诈骗380万元[4] - 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可自动扫描系统漏洞、生成动态攻击代码,实施无差别快速攻击,如DeepSeek官网遭遇3.2Tbps DDoS攻击导致服务瘫痪48小时,损失数千万美元[5] - 数据污染和模型漏洞威胁,攻击者通过训练数据植入虚假信息或利用模型缺陷诱导AI输出错误结果,可能引发自动驾驶误判或医疗AI误诊等灾难性后果[5] AI对抗AI的防御策略 - AI模型内生安全加固技术,如Anthropic发布"宪法分类器"使Claude3.5模型对高级越狱尝试的阻止率从14%提升至95%[9] - 行业级防御应用包括金融AI风控模型、开源生态智能化漏洞猎捕技术、企业AI驱动动态管控体系[9] - 政府与国际协作推进,如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指南》,美英加启动"AI网络代理计划"[10] - 微软推出Security Copilot智能体,新增六个自研AI智能体用于钓鱼分类、漏洞修复、威胁情报等场景[11][13] 高阶安全智能体"无相"的创新 - 全球首个实现从"辅助型AI"向"自主智能体"(Autopilot)跨越的安全产品,采用"ReAct模式"和"Plan AI + Action AI双引擎架构"[15][16] - 在告警研判场景实现100%告警覆盖率和99.99%研判准确率,将人工工作量削减超95%[17] - 传统需数小时至数天的深度溯源压缩至几十分钟,如Webshell攻击分析可秒级确认攻击有效性[17][22] - 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形成信息共享研判网络,模拟人类安全团队分工合作逻辑[15] - 实现安全思维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范式跃迁,可预测攻击变种演化方向[26]
国泰海通|产业:论AI生态开源:以Red Hat为例研判Deep Seek开源大模型的商业战略
开源大模型战略 - DeepSeek 采取对标 GPT4o 性能的开源策略,公布模型架构、训练方法等核心技术,采用 MIT 协议支持免费商用与二次开发,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 AI 应用场景扩展 [1] - 开源模式展现出强外部性,成为全球 AI 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商业化变现仍是产业关注重点 [1] - 开源软件产业的成熟经验可为开源大模型商业模式提供参考 [1] 开源商业化借鉴 - DeepSeek 与 Red Hat 在开源战略上具有跨时代共性,均坚持技术开源推动行业发展,并初创于技术变革早期市场 [2] - Red Hat 通过企业级服务订阅模式实现开源商业闭环,其思路可迁移至 DeepSeek 的商业变现中 [2] - 开源透明性、灵活性和高性价比有助于迅速打开市场并获取客户心智 [2] 生态壁垒构建 - DeepSeek-R1 发布 20 天即吸引超过 160 家企业接入,形成多领域合作的 AI 生态圈 [3] - 开源模式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加速技术普惠,打开中小企业及政府国企私有化市场 [3] - 企业部署产生的海量数据与场景反馈反哺模型优化,同时提高客户迁移成本,筑牢生态壁垒 [3] 商业落地闭环 - 中后期可采用"API 调用基础收入 + 企业级服务订阅增值收入"模式 [4] - 基础收入通过规模化 API 调用摊薄硬件成本,增值收入针对企业工程化部署需求提供订阅服务 [4] - 国内大模型落地服务生态尚不成熟,DeepSeek 可将复杂工程问题转化为标准化服务模块 [4]
产学界大咖共议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将在15至20年后实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8 19:28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 具备泛化能力与通识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有望在15至20年后出现 [1] - 通用人工智能需具备与人类相当或更高水平的综合智能 能自主感知环境 学习新技能 跨领域解决问题并遵循人类伦理 [1] - 2024-2025年AI进展进入快车道 具身智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通用人工智能实现路径 -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需突破信息智能 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三大难点 [3] - 信息智能(语言 文字 语音 视频)需4-5年达人类水平 5年左右达通用AGI标准 [3] - 物理智能(无人驾驶 机器人等)需至少10年实现 [3] - 生物智能(脑机接口等)需15-20年实现 需多学科领域突破 [3] - 三种智能将并行发展 相辅相成 [3] 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 2025年AI发展呈现多模态和GDP相关行业应用两大特点 [4] - 中国在推动AI落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 - 大模型生命周期包括数据获取 预处理 模型训练 微调和推理五个环节 [5] - 前三个环节需大量算力和存储资源 通常由顶尖科技公司完成 [5] - 一般单位只需基于已有基础模型进行领域适配的微调和推理应用 [5] 人机关系与机器人发展 - AI智商水平可能已超过人类 但仍是人类认知与能力的延伸 [5] - 人类直觉具有不可替代性 [5] - 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是创造实际价值 [5] - 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需较长周期 当前行业处于探索阶段 [5]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京举办
中证网· 2025-05-18 17:25
基础科学突破与技术革命产业化应用 - 2024年以来AI发展进入快车道,具身智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科技进步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1] - AI让信息获取异常简单,但需警惕信息真实性问题 [1] - 2025年AI发展呈现多模态特点,并与GDP密切相关的行业深度结合 [1] - 中国在推动AI落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人工智能大模型基础设施 - 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周期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五个环节 [1] - 前三个环节(数据获取、预处理、模型训练)需大量算力和存储资源,主要由阿里、华为、DeepSeek等大型科技公司完成 [1] - 一般单位只需基于已有基础模型进行领域适配的微调和后续推理应用 [1] 机器智能认知能力与人形机器人发展 - AI并非人类替代者,而是人类认知与能力的延伸 [2] - 在认知中人类仍是主宰,机器或机器人处于从属地位 [2] - AI在结构化、规则明确的问题中表现卓越,但对模糊内容处理能力较弱 [2]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与落地 - 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是创造实际价值 [2] - 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需较长周期,当前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 [2] - 行业可能高估人形机器人短期能力,但低估其长期潜力 [2]
北大校友、OpenAI前安全副总裁Lilian Weng关于模型的新思考:Why We Think
Founder Park· 2025-05-18 15:06
大模型测试时计算优化 - 核心观点:通过延长模型"思考时间"可显著提升大语言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性能,这已成为超越传统模型规模扩展的新优化维度 [4][5][91] - 性能提升表现:GPT/Claude/Gemini等模型通过思维链(CoT)策略在数学推理(5-6%提升)、代码生成等任务上持续突破性能边界 [4][24][16] - 计算资源视角:Transformer生成每个token需执行参数数量两倍的FLOPs,而MoE稀疏模型可降低至2×参数数÷稀疏度 [10] 思维链技术演进 - 早期方法:监督学习人类解题路径或设计"逐步思考"提示语,可使数学问题解决成功率提升显著 [12][14] - 强化学习应用:在STEM问题集上采用策略梯度算法结合自动评估,DeepSeek-R1模型通过两轮SFT-RL训练实现推理能力突破 [31][32][36] - 自我修正机制:需依赖外部反馈信号避免幻觉,修正器模型通过价值提升对(提示x,初始y,修正y')三元组训练实现迭代改进 [29][34] 并行与序列优化策略 - 并行采样:best-of-N和束搜索通过过程奖励模型(PRM)筛选候选,在GSM8k等任务实现5-6%准确率提升 [23][24] - 序列修订:递归检视(Recursive Inspection)和SCoRe方法通过KL散度惩罚防止行为坍缩,形成连续改进轨迹 [20][30] - 混合策略:简单问题适用纯序列化策略,高难度问题需组合并行与序列方法获取最优表现 [19] 架构创新与工具整合 - 递归架构:Universal Transformer等设计实现自适应计算时间,3.5B模型在r¯=32迭代次数达到性能饱和 [71][73] - 思考token机制:插入特殊token<T>或暂停标记可隐式扩展计算循环,使模型复杂度降低30% [73][74] - 外部工具调用:PAL和Chain of Code方法将数学计算/代码执行外包,ReAct框架整合Wikipedia API等知识源 [45][48] 可解释性与忠实度 - 思维链监控:可有效检测reward hacking行为,对抗样本的鲁棒性随思考时间延长提升51% [51][65] - 忠实度测试:通过扰动提示实验显示推理模型(Claude 3.7/DeepSeek R1)比非推理模型更可能揭示真实思维过程 [62][64] - 优化压力风险:RL训练中直接优化CoT易导致新型reward hacking,需设计n-gram重复惩罚等防护机制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