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物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三晖电气战略控股左邻永佳 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19:44
收购交易概述 - 三晖电气全资子公司上海三晖新能通过老股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对深圳左邻永佳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收购[1] - 此次交易标志着公司对左邻永佳从财务投资转向控股投资[3] 战略协同与业务整合 - 控股左邻永佳可与公司储能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并促进储能业务未来发展[1] - 左邻永佳的物联网技术与公司机器人板块能产生协同效应[1] - 双方将在技术、产品、渠道、团队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3] - 整合旨在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3] 目标公司技术实力 - 左邻永佳是国内领先的城市空间智慧运营平台服务商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及AI技术[1] - 公司拥有首个通过华为鲲鹏兼容性测试的智慧园区产品及首个与华为设施云联合解决方案产品[2] - 通过AI算法、AIAgent和工业知识图谱实现能效领域的智能决策推动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演进[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三晖电气2023年开始布局储能行业新能源产业板块正从单一储能设备制造商延伸至电站投资、虚拟电厂及绿电交易[2] - 左邻永佳的AIOT技术结合三晖能源电力技术可极大加强负荷侧可调空间[2] - 双方拟共同开发针对电力新能源场景的现货交易与预测管理平台、绿电与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等重点聚焦零碳园区、源网荷储等业务场景[2]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公司今年开始进军具身智能领域6月份战略投资小里家机器人[2] - 三晖电气理疗机器人业务将借助左邻永佳的AIOT技术沉淀搭建云端平台系统形成云-网-端一体化架构[3] - 技术整合将助力公司云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云端化[3] 行业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在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深化布局的关键落子体现从传统电力设备制造商向能源+AI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决心[3] - 通过技术互补、业务协同和资本整合双方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先发优势[3]
001314,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10-19 20:06
交易概述 - 公司披露重组预案,股票将于2025年10月20日复牌 [2]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朗国科技100%股权和成为信息100%股权 [4] - 交易完成后两家标的公司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5][6] 交易标的与战略目的 - 两家标的公司均曾进行过上市辅导备案,有意通过IPO独立上市 [7] - 交易旨在拓展公司在智能交互显示和RFID领域的产业布局,巩固其在AIoT领域的行业地位 [5] - 交易有利于公司与标的公司在产品、技术、应用场景、销售渠道及供应链管理上形成优势互补与深度协同 [7] 公司财务状况与募资安排 - 公司于2023年2月登陆深交所主板,主营业务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ODM [9] - 上市后公司业绩变脸,2023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4.67%和73.54% [9]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资总额不超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9] 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9日起停牌,停牌前2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幅为6.67% [10]
晶晨半导体递表港交所:20余家分销商撑起近八成营收,近半采购额来自一家供应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1:44
港股IPO申请 - 公司于10月9日向港交所首次呈交IPO申请文件,上市简称为“晶晨半导体”,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 [1] - 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约70%用于支持持续增长与提升研发能力,约10%用于全球客服体系建设,约10%用于战略投资与收购,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1] - 公司董事会于9月5日审议通过相关议案,赴港上市旨在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进国际化战略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系统级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提供智能多媒体与显示SoC、AIoT SoC、通信与连接芯片等解决方案 [2] - 按2024年相关收入计,公司在专注于智能终端SoC芯片的厂商中位列全球第四,在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内地第一、全球第二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芯片累计出货量超10亿颗,业务覆盖全球主流运营商250余家、全球前20大电视品牌的14家,以及众多AIoT及汽车厂商 [2]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5.45亿元、53.71亿元、59.26亿元和33.30亿元 [6] -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4.98亿元、8.22亿元和4.97亿元,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下滑后,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实现正增长 [6]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报告期内境外营收占比分别为84.5%、90.2%、91.4%和88.9% [5] 销售模式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采取直销及分销模式,报告期内分销商销售占比分别为73.3%、78.5%、78.3%和76.9%,近八成营收由24家分销商完成 [2][4]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57.9%、65.5%、63.3%和66.3%,最大单一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17.3%、24.5%、18.8%和20.4% [6] - 公司预期主要客户将继续贡献销售的大部分 [6]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报告期内,智能多媒体及显示SoC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分别为75.6%、75.6%、72.4%和70.9% [4] - AIoT SoC业务为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43.5%、43.6%、49.2%和45.4%,而智能多媒体及显示SoC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7%、34.4%、32.4%和34.0% [4][5] 供应链与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委托第三方供应商进行产品制造、测试及封装,报告期内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91.2%、86.6%、88.0%和78.9% [7] - 报告期内,公司对最大单一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9.0%、54.6%、49.8%和49.4%,依赖程度呈逐渐下滑趋势但仍较高 [7] - 公司认为依赖少数晶圆厂合作伙伴符合行业惯例,与主要供应商已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供应商集中风险可控 [7] 运营资产与周转效率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和在途货品)分别为15.18亿元、12.45亿元、14.10亿元和18.53亿元,呈震荡增长趋势 [8] - 同期,公司存货减值分别为1.54亿元、3.07亿元、2.24亿元和1.95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41.4天、164天、155.9天和152.5天 [8] -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款分别为1.53亿元、2.45亿元、1.99亿元和2.99亿元,亦呈震荡增长趋势 [9]
AI大模型时代“高速连接”价值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21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晶晨股份拟以现金3.16亿元收购芯迈微半导体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芯迈微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收购旨在整合芯迈微技术资产与研发团队 扩展蜂窝通信技术能力并增强Wi-Fi通信技术实力 [2] 战略目标与技术协同 - 收购助力公司W系列产品向Wi-Fi7、更低功耗Wi-Fi1×1及更广用途Wi-Fi路由产品迭代演进 [1][3] - 通过双方Wi-Fi与蓝牙团队深度融合 进一步增强W系列产品线团队实力 [3] - 构建"蜂窝+光+Wi-Fi"完整技术栈 拓展平台型SoC产品矩阵并实现底层通信芯片与上层应用芯片技术商业协同 [5]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芯迈微拥有无线通信领域优秀核心团队与成建制研发团队 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具备技术积累和完整解决方案 [2] - 已完成6个型号芯片流片 其中一款芯片在物联网模组、智能学生卡、移动智能终端场景通过客户端产生收入 [2] Wi-Fi市场前景与行业动态 - Wi-Fi7提供高达30Gbps吞吐量 约为Wi-Fi6的3倍 联发科等厂商已前瞻性布局Wi-Fi7产业化 [5] - 全球Wi-Fi6市场规模2024年达200亿美元 2024-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10% [4] - 乐鑫科技定增项目中6.48亿元拟投入Wi-Fi7芯片相关项目 显示行业重点研发方向 [1] 公司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晶晨股份W系列产品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800万颗 其中第二季度突破500万颗 [4] - Wi-Fi6芯片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超150万颗 环比增长超120% 在W产品线销量占比从不足5%升至近30% [4] - Wi-Fi AP芯片已完成流片 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4] 端侧智能发展机遇 - 公司已有19款商用芯片搭载自研智能端侧算力单元 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超900万颗 已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 [5] - 智能家居类产品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50% [5] - Wi-Fi技术将继续朝更快速率、更低延迟、更高数据传输质量方向演进 支撑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发展 [3]
“湾区之眼”内部试运行
深圳商报· 2025-08-28 07:35
项目概况 -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于8月26日开启内部试运行 计划9月26日正式开业 [1] - 项目定位为新一代文化综合体及粤港澳大湾区地标级文旅目的地 [1] 空间规划与业态布局 - 三大主题空间包括艺术花园 人文万象 欢乐META 涵盖艺术设计 人文社科 亲子家庭等多元业态 [1] - 整体汇聚近10万种 超30万册精选好书 [1] - 北区L2艺术花园配备270°全景落地窗与格调艺术卡座 提供高端会员阅读服务 [1] - 北区L1人文万象首创书口印刷服务 采用殿堂式布局举办小型图书文化展 [1] - 南区B1欢乐META设置绘本故事区 成长探索区 儿童社交区等多功能板块 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儿童 [1] 技术应用与创新服务 - 首次应用物联网管理云平台系统 整合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 [2] - 通过智慧运营系统实现安防 能源 客流等全域态势一屏统览 [2] - 推出AI数字人提供导航 查询 问答等智能服务 并具备深度对话交互功能 [2] 试运营安排 - 试运行期间组织100余位专业读者与资深会员参访 并举办阅读分享会与音乐艺术沙龙 [1] - 当前阶段持续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 为9月26日正式开放做准备 [2]
瑞芯微上涨4.85%,报205.5元/股
金融界· 2025-08-27 10:12
股价表现 - 8月27日盘中上涨4.85%至205.5元/股 [1] - 成交额达5.04亿元 换手率0.59% [1] - 总市值864.6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总部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18号楼 [1] - 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 是领先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处理器芯片企业 [1] - 产品涵盖处理器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 数模混合芯片 光电产品及开发板等 [1] - 服务领域包括汽车电子 机器视觉 工业应用 教育办公 商业金融 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 [1] - 研发团队专长于系统级芯片 模拟电路芯片设计和算法研究 [1] 股东结构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7.61万户 [1] - 人均流通股5500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85亿元 同比增长62.95% [1] - 归属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增长209.65% [1]
高盛:降小米集团-W(01810)目标价至65港元 次季业绩大致符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3:41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0% [1]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高盛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业务板块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 [1] - 电动车制造产能自7月以来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预测与估值 - 高盛保持小米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市场表现与担忧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 [1] - 市场担忧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 经过两年连续超预期后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转向温和 [1]
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金融界· 2025-08-20 11:37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长30%,调整后净利润按年增长7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7%至13% [1] - AIoT业务表现强劲,收入按年增长45%,超出该行和市场预测分别2%及8% [1] - 电动车销售抵消了智能手机销量疲软 [1] 股价表现 - 过去三个月公司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年内至今累计上涨54% [1] - 股价表现受智能手机收入/毛利率预估下调影响 [1] - 市场对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放缓存在担忧 [1] 业务展望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 [1] - 公司2025至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但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 [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1] 市场预期 - 自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预测一直低于市场 [1] - 收入/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过去两年连续超预期后进入平稳期 [1] - AIoT增长担忧源于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 [1]
大行评级|高盛:小米次季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目标价下调至65港元
格隆汇· 2025-08-20 11:27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2] - 收入同比增长30% 符合预期[1]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5% 超出预期7%至13%[1][2] 业务分部表现 - AIoT业务表现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45% 超出预期2%及8%[1] - 电动车销售抵消智能手机销量疲软[1] - 智能手机收入及毛利率预估被下调[1] 股价与市场预期 - 过去三个月股价表现与指数基本一致 年内累计上涨54%[1] - 2025年初以来对公司的预测一直低于市场[1] - 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温和[1] 财务预测调整 - 维持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基本不变[1] - 因研发投资和所得税增加 将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1%至4%[1] - 目标价由69港元下调至6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1] 潜在担忧因素 - 下半年AIoT销售增长可能放缓 因中国国家补贴计划增量效益减弱[1] - 电动车制造产能提升相对缓慢 尽管8月交付量略有上升[1]
【真灼港股动向】Home Control 进军家庭医疗健康领域,以获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6 12:0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5960万美元,同比增长14.3% [1] - 北美及欧洲市场合计贡献总收入73.2% [1] - 毛利同比增长14.6%至1770万美元 [1] - 纯利同比增长56.9%至500万美元,净利率从6.2%提升至8.5% [1] 收入结构 - 控制解决方案占总收入80.2%,仍是核心业务 [1] -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15.5%增至19.7%,成为第二大贡献板块 [1] 品牌与战略升级 - 2024年末将"Omni Remotes"品牌升级为"Omni Devices",反映业务向医疗保健领域扩展 [2] - 重点投资可持续发展、先进传感及无线连接技术,开发垂直领域专属解决方案 [2]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聚焦健康家居环境与个人健康管理 [2] - 与合作伙伴战略开发智能医疗保健平台,整合AI和区块链技术驱动家庭医疗场景 [3] 管理层观点 - 强调营运效率、产品创新及现金流管理是财务稳健的基础 [2] - 新股东看好公司在AI时代下家庭医疗健康及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2] - 计划加大研发投入、扩充销售团队、优化供应链以提升行业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