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消费趋势
icon
搜索文档
养乐多一年连关两厂!
中国经营报· 2025-11-02 13:57
公司产能调整 - 日本养乐多本社株式会社宣布关闭在华首家工厂广州第一工厂,生产功能将转移至广州二厂及佛山工厂,此为一年内第二次关厂[3] - 广州第一工厂关闭是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旨在优化生产体系、提升产能利用率,原有3个厂整合为2个厂[4] - 关厂首要目的是缓解亏损压力,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将产能向新基地集中以优化成本结构[5][6] 公司销量与产能利用 - 2025年1—6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合计日销量为447.2万瓶,虽较2024年同期的426.7万瓶略有回升,但较巅峰时期日均760.9万瓶存在显著差距[5] - 养乐多2025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与广州两大业务主体销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1.1%和88.7%[6] - 产能利用率当前为42%,若将订单集中调配至华东、华北5座新厂,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至65%[6]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市场竞争加剧,蒙牛、伊利等本土巨头加码,持续挤压养乐多的市场份额[3] - 乳酸菌饮料品类整体呈现均价与市场份额双双下滑的趋势,传统乳酸菌饮品含糖量偏高,与主流无糖低脂健康消费需求产生偏差[7] - 随着国内菌种专利到期,菌种包价格下降40%,本土品牌将百亿级活菌产品价格压至2元/瓶,白牌代工产品出现“99元40瓶”的促销[9] 公司产品与创新 - 养乐多中国目前仍专注于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产品创新未能突破品类边界,仅进行口味改良[8][9] - 经典“小红瓶”每100ml含有15.7g碳水化合物,依据上海市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点被列为最不推荐的D级,低糖款产品每100ml含糖量仍达4.5g[7] - 乳酸菌饮品“肠道健康”的功能性红利正在消失,品类可被替代[9] 公司渠道与运营模式 - 作为活菌型乳酸菌饮品,养乐多采用全程冷链配送,主要通过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销售[9] - 本土品牌借助成熟渠道网络快速抢占市场,例如蒙牛与美团闪购合作共建“30分钟达”冰链,伊利通过社区团购平台下沉至县域市场[9] - 公司渠道端加速拓展电商与零食店等新兴渠道,营销端通过跨界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10]
一年连关两厂 养乐多在华业务难提振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05:17
公司产能调整 - 日本养乐多本社株式会社宣布关闭在华首家工厂广州第一工厂,生产功能转移至广州二厂及佛山工厂,此为一年内第二次关厂,上次为2024年12月上海工厂关闭 [3][5] - 广州第一工厂关闭旨在优化生产体系、提升产能利用率,将原有3个厂整合为2个厂,原因包括设备老化及整体战略规划 [3][4] - 关停工厂背后原因是销量大幅下滑导致产能过剩,2025年1-6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日销447.2万瓶,虽较2024年同期的426.7万瓶略有回升,但与巅峰时期日均760.9万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3][6]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关厂首要目的在于缓解亏损压力,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 [5] - 养乐多2025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与广州两大业务主体销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1.1%和88.7%,远低于其他区域95%以上的水平 [6] - 上海子公司于2024年2月以销售疲软为由裁员约8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0%,广州第一工厂关闭后员工安置将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5][7]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加剧,蒙牛、伊利等本土巨头加码,持续挤压养乐多的市场份额 [3] - 随着国内菌种专利到期,科汉森、杜邦等菌种包价格下降40%,伊利、蒙牛等品牌将百亿级活菌产品价格压至2元/瓶,白牌代工产品出现“99元40瓶”的促销,将品类拖入低价竞争 [9] - 本土品牌渠道创新迅速,如蒙牛与美团闪购合作共建“30分钟达”冰链,将产品铺设至5万栋写字楼自动贩卖机;伊利通过社区团购平台将产品下沉至县域市场 [10] 产品与创新挑战 - 养乐多核心产品经典“小红瓶”每100ml含15.7g碳水化合物,依据上海市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点被列为最不推荐的D级,低糖款产品每100ml含糖量仍达4.5g,与传统健康消费趋势产生偏差 [8] - 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未能突破“乳酸菌饮料”品类边界,在中国市场仅推出蜜桃味和青提味等口味改良产品,而本土企业如蒙牛优益C已推出1000亿活菌的0蔗糖产品,新希望乳业延伸至即食型益生菌粉领域 [9] - 乳酸菌饮品“肠道健康”的功能性红利正在消失,品类可被替代,品牌老化与口味单一是表象 [10] 公司战略调整与建议 - 公司推进渠道端加速拓展电商与零食店等新兴渠道,营销端通过跨界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 [10] - 有建议指出公司应避免价格战,聚焦“菌种的差异化”,引入日本已上市的功能菌株开发功效型产品,并将富余冷链运力开放给精品咖啡馆与烘焙店合作推出短保产品 [11] - 另有建议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适应新需求,拓展新零售渠道,并通过会员制电商与O2O服务精准触达一、二线城市目标群体 [10][11]
卫龙美味20250914
2025-09-15 09:4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辣味休闲食品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 早期通过低成本趣味性及反向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 在80后90后群体中建立高知名度[4] - 未采用高额广告投放 但通过精准营销将"卫龙"与"辣条"品牌形象深度绑定[4] **渠道建设与覆盖** - 2015年通过产品升级(小包装改大包装)进入现代KA和BC渠道 提升客单价及利润率[5] - 2020年后尝试合伙人制度但未完全适用 调整为专注渠道深耕[5] - 当前网点覆盖达43万家 实际铺货超100万家[6] **产品策略与核心品类** - 辣条为核心产品 占据市场绝对领先地位且保持稳定增长[7] - 魔芋类零食2014-2018年高速增长 2022-2023年因内部调整及提价增速放缓 2024年重新加速[7] - 魔芋与辣条均具备成瘾性及易调味特性 魔芋额外具备健康属性[9]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辣味零食增速持续高于整体零食市场 本土企业更贴近消费者需求[8] - 辣条终端规模约500亿人民币(出厂端约200亿) 魔芋终端规模2024年约120亿(出厂端60-70亿)[10] - 魔芋因健康属性有望达到甚至超过辣条市场规模[10] **新品发展与创新潜力** - 海带产品在健康趋势下快速增长 2024年预计销售额5亿元(同比增50%+)[3][12] - 储备多款新品 保持研发创新及产品培育能力领先[12] - 国内头部企业逐步具备从0到1主导新品类能力(如鹌鹑蛋2023年 魔芋2024-2025年)[13] **其他重要内容** **竞争与行业推动因素** - 魔芋增长超预期且竞争加剧 卫龙及延津等企业表现良好[11] - 魔芋发展受品类特性 健康趋势及供应端企业(如卫龙深耕 延津推大魔王子品牌)共同推动[11] **投资建议与估值** - 公司渠道布局完备 产品力已验证 具备强综合实力[14] - 短期催化剂包括小龙虾口味辣条 魔芋(50%+增长)及海带等潜力品类[14] - 当前估值约20倍 四季度销售旺季及估值切换背景下建议加仓[14]
佳禾食品副总柳新仁2024年薪酬92.67万 他哥哥当董事长薪酬203.8万
搜狐财经· 2025-08-31 11: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5亿元 同比增长10.43% 但归母净利润1243.28万元 同比大幅下滑82.10% [3][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3.11亿元 同比下降18.68% 归母净利润8393.72万元 同比下降67.43% [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102.07万元 同比下降142.30% 主要因收到货款减少及原材料采购支出增加 [3][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仅240.39万元 同比下降96.10% [4] 高管薪酬 - 副总经理柳新仁2024年薪酬92.67万元 较2023年92.57万元几乎无变化 [4] - 董事长柳新荣2024年薪酬203.8万元 较2023年209.1万元减少5.3万元 仍是公司唯一薪酬超百万的高管 [4] 业务构成 - 核心产品粉末油脂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0亿元 同比下降6.38% [6] - 咖啡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0亿元 同比增长66.80% [6] 公司治理 - 柳新仁为董事长柳新荣之弟 持有公司1198万股 现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6] - 柳新仁2004年加入公司 历任采购经理、采购总监等职 [6]
果然财经|方便面“失宠”后,“黄金搭档”火腿肠也卖不动了
齐鲁晚报· 2025-08-21 15:51
消费需求变化 - 消费者购买欲望下降 火腿肠缺乏食用场景 家庭消费需求减少[1][3] - 健康意识提升 消费者更关注低卡路里 高膳食纤维 无添加食品 传统火腿肠因高盐分和添加剂吸引力下降[3] - 早餐外食化趋势明显 家庭自制早餐减少 进一步削弱火腿肠消费必要性[1] 市场表现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9% 火腿肠市场同步低迷[1] - 速食肠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023年在方便速食类目占比34.87% 同比增速-1.48%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3.51%[4] - 行业龙头双汇发展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7亿元同比下降9.34% 利润总额31.53亿元同比下降14.16%[6] 产品销量变化 - 双汇发展包装肉制品销量连续下滑 2023年销售量150.64万吨较2022年156.22万吨下降3.57%[6] - 2024年上半年包装肉制品销量继续缩减9.5%至70.44万吨[6] - 终端零售表现疲软 社区便利店周销量仅三四根 临期产品库存积压严重[6] 竞争格局演变 - 新兴速食产品快速崛起 包括方便粉丝 罐头 速食粥 自热食品和预制菜等[6] - 自热火锅提供多样化用餐选择 预制菜简化家庭烹饪流程 显著挤压火腿肠市场空间[7] - 产品创新方向转向健康化 如金锣推出低脂香肠 减盐火腿肠等产品应对市场变化[7] 行业应对措施 - 经销商采取激进促销策略 包括买一送一和买肠送盆等方式清理库存[6] - 企业通过技术改进开发符合健康趋势的新产品 重点布局低脂 高纤维和减盐品类[7] - 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 需通过产品创新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7]
方便面“失宠”后,“黄金搭档”火腿肠也卖不动了
齐鲁晚报网· 2025-08-21 15:20
消费趋势变化 - 火腿肠与方便面作为传统方便食品组合的销售双双陷入困境 2025年第二季度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 9% [1] - 消费者购买意愿明显下降 随机走访显示多数消费者认为火腿肠缺乏食用场景 部分消费者上一次购买时间在一年前 [2] - 健康消费趋势崛起 消费者更关注低卡路里 高膳食纤维 无添加食品 传统火腿肠因高盐分和添加剂受到冷落 [2] 市场表现数据 - 速食肠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023年方便速食类目占比34 87% 同比增速-1 48%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3 51% [3] - 行业龙头双汇发展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7亿元 同比下降9 34% 利润总额31 53亿元 同比下降14 16% [3] - 核心产品火腿肠销量显著下滑 2023年包装肉制品销量150 64万吨 同比降3 57% 2024年上半年仅70 44万吨 同比缩减9 5% [3] 渠道反馈与竞争格局 - 终端零售渠道销售疲软 社区便利店单周仅售出3-4根火腿肠 部分临期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4] - 经销商采取"买一送一"等激进促销手段清库存 但消费者响应度仍然低迷 [4] - 新兴速食产品如自热火锅 预制菜等快速抢占市场 在口味 营养和便捷性方面形成替代效应 [4] 行业转型尝试 - 部分企业推出健康化创新产品 如金锣"健食力"系列涵盖低脂香肠 减盐火腿肠等 瞄准低脂高纤维需求 [5] - 行业整体处于变革节点 需通过产品升级应对消费需求转变和市场竞争压力 [5]
白桦树汁火热的另一面:巨头入局与标准真空
北京商报· 2025-08-11 22:41
行业概况 - 白桦树汁被誉为"液体黄金" 吸引农夫山泉 汇源 大窑等巨头入局 被称为下一个爆品 [1] - 2025年上半年抖音电商平台白桦树汁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同比激增834.8% 成为植物饮料细分赛道中增速最快的品类 [5] - 行业存在以次充好 成分虚标等乱象 严重阻碍健康发展 [1] 市场竞争格局 - 新老玩家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价格相差10倍 如嘉桦320ml售价24.67元/瓶 悦受220ml仅售2.45元/瓶 [3] - 养生堂主攻山姆会员店高端渠道 300ml售价8.6元/瓶 汇源自建林场以低价切入 200ml售5.99元/瓶 大窑走性价比路线 330ml售3.33元/罐 [2] - 零定律在抖音平台白桦树汁品类销量位居第一 累计销量突破3200万瓶 2024年联合中国邮政直播间在抖音单品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4] 产品与渠道策略 - 品牌在话术上大做文章 强调原料产地 锁鲜技术和营养成分 如嘉桦宣称专利锁鲜技术含60多种营养素 轻上采用UHT瞬时杀菌技术 [1][3] - 不同材质包装影响价格 采用玻璃瓶装的品牌普遍售价在10元/瓶以上 [3] - 线上线下渠道价格差异显著 如零定律330ml产品线下售价23.8元/瓶 线上仅12.44元/瓶 价格相差近一倍 [4] 行业乱象 - 品牌过度营销问题突出 林海森林因宣称产品具有"缓解痛风 止咳祛痰 抗衰老"等功效被罚款2万元 [5][6] - 黑猫投诉平台出现73条相关投诉 消费者反映收到白桦树汁味苏打水而非纯汁 或出现不同包装疑似勾兑 [6] - 存在三大突出问题:虚假宣传与成分造假交织 贴牌代工乱象频出 概念混淆误导消费 [7] 标准建设进展 - 行业团体标准密集推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于5月17日正式实施 明确规范采集要求且不得添加任何物质 [9] -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天然白桦树汁真实性识别技术导则》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构建科学检测体系 [9] - 嘉桦生物联合保利中轻检测等机构成立"白桦树汁推真联盟" 28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 [8] - 目前尚未有国家标准立项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盟均未发布专门标准 [9] 专家观点 - 行业价差10倍源于部分企业缺乏全产业链把控能力 为压缩成本稀释原汁或添加廉价成分 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专利和品牌溢价定价较高 [4] - 市场炒作与营销包装进一步拉大价差 部分品牌通过概念炒作抬高价格但实际成分与低价产品无异 [7] - 行业标准约束力有限 保真联盟组织较松散 难以起到作用 关键在于标准落地与执行刚性 [10]
风口上的乳饮|白桦树汁火热的另一面:巨头入局与标准真空
北京商报· 2025-08-11 22:27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白桦树汁行业持续火热 新老玩家插位竞争 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7月推出100%天然原汁白桦树汁饮料 北京汇源6月推出NFC白桦树汁 大窑饮品同期上新白桦树汁汽水 [3] - 主流品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价格相差10倍 嘉桦320ml规格售价24.67元/瓶 林源春300ml规格售价16.4元/瓶 轻上360ml规格售价4.9元/瓶 悦受220ml规格售价2.45元/瓶 [4] - 渠道价格存在显著差异 零定律330ml规格产品线下超市售价23.8元/瓶 天猫旗舰店售价12.44元/瓶 价格相差近一倍 [5] - 抖音电商平台2025年上半年白桦树汁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同比增长834.8% 成为植物饮料细分赛道增速最快品类 [6] 产品与营销策略 - 品牌方通过材质 原产地和锁鲜技术等建立产品差异化 嘉桦 林源春 零定律采用成本更高玻璃瓶装 售价普遍在10元/瓶以上 [5] - 养生堂主攻山姆会员店高端渠道 300ml规格售价8.6元/瓶 北京汇源自建林场以低价切入市场 200ml规格售价5.99元/瓶 大窑将汽水与白桦树汁结合走性价比路线 330ml规格售价3.33元/罐 [4] - 零定律主攻抖音等电商渠道 抖音平台白桦树汁品类销量位居第一 累计销量突破3200万瓶 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4年联合中国邮政直播间在抖音单品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5] 行业乱象与监管问题 - 行业存在以次充好 成分虚标等乱象 黑猫投诉平台出现73条相关投诉 包括用白桦树汁味苏打水冒充100%白桦树汁 不同包装疑似勾兑等问题 [7] - 品牌过度营销问题突出 林海森林因在京东平台宣称产品具有缓解痛风疼痛 止咳 祛痰平喘 抗菌 抗疲劳 抗衰老 抗氧等功效被处罚2万元 [6] - 行业三大突出问题包括虚假宣传与成分造假交织 贴牌代工乱象频出 概念混淆误导消费 部分产品违规使用NFC标签模糊植物饮料与非浓缩还原果汁区别 [7] 标准制定与行业联盟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5月17日正式实施 明确天然白桦树汁需通过规范采集 加工过程不得添加任何物质并保留天然营养成分 [10] -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7月30日发布《天然白桦树汁真实性识别技术导则》团体标准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构建科学检测体系 提供权威真实性鉴别依据 [10] - 嘉桦生物联合保利中轻检测等权威机构及产业链伙伴共同发起成立白桦树汁推真联盟 28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 [9] - 目前尚未有白桦树汁国家标准立项信息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盟均未发布专门白桦树汁标准 [10]
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业绩超预期 股息仍具吸引力
格隆汇· 2025-08-10 02:42
财务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收入170.87亿元,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12.87亿元,同比增长33.2% [1] - 25H1毛利率34.3%,同比增加0.5pct,经营利润16.49亿元,同比增长33.7%,经营利润率由8.0%升至9.6% [1] - 25H1销售费用率从23.2%降至22.1%,营销效率提升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24.5/341.9/360.0亿元,同比增长7.0%/5.4%/5.3%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1.7/24.0/2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0/0.55/0.61元 [3] 饮料业务 - 25H1饮料业务收入107.88亿元,同比增长7.6%,毛利率39.4%,同比提升1.4pct [1] - 茶品类收入50.67亿元,同比增长9.1%,受益于无糖、低糖茶饮多价位布局 [1] - 奶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果汁及功能饮料业务同比增长1.7% [1] - 推出"茉莉奶绿"低糖奶茶、"统一果漾"等差异化新品,市场反响良好 [1] 食品业务 - 25H1食品业务收入53.82亿元,同比增长8.8%,毛利率26.8%,同比略降0.4pct [2] - "满汉大餐"、"茄皇"等高端品牌收益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高性价比与高品质并举的产品策略有望持续提振销量 [2] 现金流与分红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手头现金为93.55亿元,25H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8.72亿元 [2] - 25H1资本开支6.42亿元,现金流保持充裕 [2] - 2020-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100%/120%/120%/110%/100%,预计25年股息率达5.7% [2] 行业与竞争 - 25H2可能面临外卖平台即饮产品及其他包装饮料厂商的竞争加剧 [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统一股息率在4.5%以上水平具有吸引力 [3]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7
湘财证券· 2025-08-07 07:30
食品饮料行业 - IFBH公司分析 - 公司起源于泰国,精耕大中华市场,旗下拥有if和Innococo两大品牌,分别针对不同市场需求,2024年if品牌贡献主要营收,毛利率较高的Innococo品牌占比逐年提升 [2] - 按地区划分,中国内地销售额占比92.4%,中国香港4.6%,其他地区3.0% [2] - 椰子水饮料行业全球2019-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7%,预计2024-2029年为11.1%,大中华区增速最快,2019-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8%,预计2024-2029年为19.4% [5] - 公司在中国内地连续五年市占率第一,2024年达34%,约为第二名七倍以上;中国香港市场连续九年领先,市占率约60%;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市占率7.5% [5] - 公司2024年零售额增长率在全球及中国前五大椰子水饮料公司中均居首位,达81% [5] - 采用轻资产模式,供应链稳定,原材料成本较竞品低18%,控股股东General Beverage是唯一一般采集商,同时作为代工厂商之一 [6] - 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推出气泡椰子水、椰子咖啡、椰青红茶等创新品类,加速全球化拓展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12、2.7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34.52%、29.66%、24.96%;归母净利润为0.44、0.57、0.7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3%、29.16%、25.23% [7] - 对应2025年7月25日收盘价,市盈率为30.42、23.55、18.81倍 [8] 化工行业 - 制冷剂市场分析 - 截至2025年8月1日,萤石97%湿粉价格3162元/吨,较一个月前下降1.2%,较一周前下降1.2% [10] - 部分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矿山开工受限,萤石货源偏紧,厂家提价意愿浓重,但下游需求支撑有限 [10] - 2025年8月家用空调排产1144.3万台,内销排产673.5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11.9%,出口排产470.8万台,较去年同期下滑14.7% [10] - 以旧换新690亿资金的下达给厂商注入稳定剂 [10] - 截至2025年8月1日,R32国内价格为55000元/吨,较一个月前上涨4.8%,价差42935元/吨,较一个月前上涨6.3% [11] - 持续高温天气支撑市场消费需求,叠加政策管控下的供应约束,制冷剂价格高位运行 [11] - 中长期来看,制冷剂供给端受配额政策约束,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空调等终端需求有望稳中略增 [12] -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 [12] 医疗耗材行业 - 集采政策分析 -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启动药物涂层球囊类及泌尿介入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涉及多种产品 [15] - 第六批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采的品种预计将从本次信息维护的产品中产生 [15] - 上半年医疗耗材行业扰动因素较多,如中美关税政策对低值耗材出口造成影响;高值耗材方面,部分企业集采带来的业绩压力逐步消化 [16] - 医药领域利好政策频发,商业保险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16] - 医疗耗材集采规则优化利好耗材企业未来业绩预期,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16] - 长期推荐两条主线:集采压力消化后的业绩复苏机会和创新产品的渗透率提升机会 [17] - 建议关注威高骨科等业绩边际改善的部分骨科耗材企业,以及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等产品线丰富、创新程度高的高值耗材头部企业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