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体
搜索文档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升维大势不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3:15
行业宏观数据 - 前8月中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 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2] - 汽车产业链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 [2] - 前8月广东省汽车产量为177.69万辆 位居全国第二 [2] 统计口径变化及影响 - 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方式 由“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 [2][3] - 统计口径调整导致广东汽车产量数据波动 外地工厂产量不再计入广东 [3][4] - 2024年广东汽车产量为570.74万辆 位居全国第一 但今年一季度起已非榜首 [2] 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 广东汽车产业正从“汽车生产大省”转向“汽车产业输出大省” 竞争力加速提升 [5] - 比亚迪、小鹏等广东车企在省外设置生产基地 如比亚迪合肥工厂规划年产能132万辆 长沙工厂规划年产能90万辆 [3] - 产业竞争偏向科技属性 智能网联成为胜负手 是广东汽车产业的杀手锏 [5] 智能网联与技术创新 - 广东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 覆盖主机厂、自动驾驶公司、传感器供应商等 [6] - 广州开放1298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全国排名第一 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1万辆 [6] - 产业聚焦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等五大领域 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国内领先 [8] - 小鹏汽车在物理AI上的投入提升智能驾驶能力 即将公布量产Robotaxi产品进展 [8] 全球化布局与产业输出 - 广东汽车产业向全球输出竞争力 小鹏汽车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启动 [10] - 比亚迪在日本构建新能源产品矩阵 拓展乘用车与商用车并行生态 [10] - 产业扩张参考国际经验 如丰田全球14个生产基地的“高端技术+区域产能”模式 [5]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开放平台来了!让大模型长出“身体”,像人一样自然表达交互
量子位· 2025-10-29 17:30
魔珐星云平台核心特点 - 魔珐科技发布全球首个面向开发者的具身智能3D数字人开放平台——魔珐星云 [3][4] - 平台可根据文本实时生成3D数字人的语音、表情、眼神、手势和身体动作,实现自然流畅的多模态交互 [8] - 平台具备低于1.5秒的端到端延迟、千万级并发能力,并可在百元级算力架构上运行 [6] 平台三大应用方向 - 为大模型和AI智能体提供身体和表达能力,使其能通过语音、表情和动作与人类互动 [11] - 将手机、平板、电视、车载屏幕等终端升级为具身智能界面,使屏幕从被动信息载体变为主动服务者 [12] - 驱动人形机器人实现自然沟通,通过虚拟端生成关节级运动并映射到机器人,使其能通过语音、眼神、手势交流 [14][15] 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 以自研文生多模态3D大模型为核心,将语义、语音、表情、动作纳入统一生成体系,实现多模态统一驱动 [27] - 采用创新的云-端拆分架构,云端生成语音和动作参数,端侧AI直接渲染画面,无需传统引擎与GPU支持,实现带宽小、延迟低、算力省 [28] - 平台可在RK3566、3588等百元级芯片上流畅运行,并适配国产信创芯片,支持多终端和中低端设备 [28] 公司能力与数据积累 - 团队自2018年起积累数千小时的高质量3D动画资产,为模型表现力提供关键支撑 [30][31] - 公司具备完整的感知、理解、行动三层能力,可为不同客户提供从模型到驱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3] - 公司已完成从项目到产品再到平台的转变,将3D数字人能力全面开放给开发者和企业 [32] 行业定位与差异化 - 与传统数字人平台不同,魔珐星云基于3D多模态生成模型驱动互动,而非合成表演,使AI交流具备身体语言层次感 [36][38] - 与Sora等视频生成模型不同,魔珐星云目标为驱动存在,通过低延迟和轻量架构实现语义、语音、动作一体化实时驱动 [39][40] - 平台定位为具身智能3D数字人,旨在让任何屏幕、界面、应用都能拥有身体,以自然方式进行交互和服务 [41][45] 行业影响与演进路径 - 魔珐星云弥合了虚拟世界大模型“有脑无身”和现实世界机器人“有身无魂”的鸿沟,贯通虚拟具身和真实具身 [54] - 平台重新审视“具身智能”概念,强调身体在人机交互与情感表达中的关键作用,超越对机器人劳动的单一关注 [55][57] - AI发展可视为具身演进路线:文字AI(无具身)→语音助手(半具身)→数字人(虚拟具身)→机器人(真实具身) [53]
从交通工具到具身智能体,“AI+汽车”绘就行业新蓝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8 17:53
AI Car发展方向与战略框架 - 行业发布《AI Car 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首次从行业视角勾勒汽车智能体未来画像 [2] - 白皮书明确AI Car将成为下一代智能空间核心载体与智能出行生态节点,具备自主性、交互性、适应性等特征 [4] - 白皮书提出十大关键判断,包括VLA改变自动驾驶系统设计逻辑、世界模型成为预测基础工具、算力优化与数据闭环是实现高效自迭代核心抓手等 [4] - 创新性提出企业“生存三角新法则”,需从制造价值转向运营价值,战略目标由“造好车”转型为“运营智能体” [4] 关键技术挑战与演进路径 - 汽车复杂系统优化需突破问题描述难、多目标矛盾、不确定性大、计算复杂成本高等挑战 [7] - 汽车向“出行智慧生命体”演进需通过驾驶、座舱、动力与底盘三大维度重构实现 [7] - 驾驶领域需从规则编程转向环境认知,座舱领域需从功能叠加转向场景服务,动力与底盘要融合构建运动控制大脑 [7] 企业工程化实践与成果 - 东风提出AI+行动方案“126X”,构建汽车具身智能体“主-从智能体”架构,攻克大模型车端部署、跨域协同等难题 [8] - 长安汽车“北斗天枢”计划已积累600PB有效数据,构建5000P算力集群,其端到端智驾架构已研发完成并进入准量产阶段部署 [8] - 华为搭载乾崑智驾车型已超100万辆,计划2025年底推进高速L3试点商用 [8] - 百度推出百舸5.0算力平台为VLA模型提供多模态训练支持,其端到端语音技术将落地座舱 [8]
深耕技术与场景 安全为基向未来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侧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8 10:00
产业发展阶段与战略定位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 [2] - 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备三大竞争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基础设施优势、清晰的国家战略与系统的政策体系 [3] - 工信部将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 技术创新与关键突破 - 工信部将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 [4] - "车路云一体化"是保障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行驶的重要手段,中国在全球率先提出并践行这一技术路线 [5] - 信息通信行业需构建"泛在接入、能力协同、安全可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6] - 梳理提炼出最具推广价值的"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等 [4] 产业挑战与协同倡议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面临三大挑战: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制约产业效能;L3及以上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商业闭环仍有待打通 [7] - 倡议推动政策协同,加快L3自动驾驶责任边界的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 [8] - 倡议深化技术共享,建立行业级自动驾驶数据池、测试资源平台,推动核心关键技术联合研发 [8] 未来汽车形态与安全发展 - 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的主要形态,具有自主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共情、人车路网云芯深度融合三方面新特点 [8] -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底线与核心,用户对安全性的关注愈发强烈 [9]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强制性国标的制定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该标准可能成为国际上最先进、最严格的同类技术标准 [11][12] - 智能驾驶行业正进入深刻反思期与规范建设期,车辆的绝大部分行程有望由L3、L4自动驾驶实现,这在2030年之后可能快速普及 [11]
预见未来,《Al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发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3 16:15
白皮书核心发布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在SAECCE 2025上联合发布行业首份以AI Car为主题的白皮书《Al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1][3] AI Car的产品定义与本质 - AI技术将颠覆智能终端开发范式,推动汽车成为具身智能体(AI Car)[3] - AI Car将扮演司机与伙伴两个核心角色[3] - AI Car的本质是由驾驶、座舱、底盘、动力等多个子智能体有机融合的超级智能体[3] 十大关键技术判断 - VLA将改变自动驾驶系统设计逻辑,成为驾驶智能体基础模型[3] - 世界模型作为对真实世界的极致压缩,将成为理解预测未来的基础工具[3] - 算力优化与数据闭环是驾驶智能体实现高效自迭代的核心抓手[4] - 超拟人交互将重塑人车关系,助力座舱智能体迈向终极形态[5] - 基于端云协同、大小协同的交互功能智能分配将成为座舱应用范式[6] - 在多端互联推动下,AI OS将加速从座舱开始落地应用[6] - 智能底盘与动力将成为精准动态控制、保障行车安全的运动控制大脑[7] - AI将赋能形成智驾+底盘更大的端到端系统,重构驾乘体验[8] - 动力电池向集实时感知、自主决策、动态响应的智能电池系统转型[9] - AI赋能下的全局最优能量策略将重塑车辆全周期能量管理范式[10] 对产业与企业的影响及建议 - AI Car产品变革将改写企业生存发展逻辑,战略目标由造好车转型为运营智能体[10] - 数据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产,性能成本竞赛转为生态体系间价值网络对抗[10] - 企业突围需遵循生存三角新法则:定义智能体独特人格与价值主张以焕新品牌[10] - 资源配置需深挖全流程数据价值,打造开发至体验闭环,并搭建跨职能AI大研发团队[10][11] - 博弈逻辑要求整车企业加速构建全生态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跨终端智能协同体验以强化用户粘性[11]
东风汽车杨青: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主要形态 有3个新特点
凤凰网· 2025-10-16 22: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提出,具身智能体是未来汽车的主要形态,将丰富汽车内涵并具备三大新特点 [1] 未来汽车形态的新特点 - 具备自主感知能力,汽车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决策进阶,并通过与外界环境互动不断学习和进化 [1] - 依托大模型多模态交互技术实现共情,智能座舱实现无感交互融合,使汽车更具人性 [1] - 实现人、车、路网、云的深度融合,汽车集储能、移动、感知、决策于一体,共同构成社会数字网络 [1]
天工称冠机器人百米赛;与辉同行否认董宇辉年入2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0:34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成绩获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冠军 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无需人工遥控 [2] - 宇树科技因舆论压力参与比赛 作为硬件厂商原避免与客户同台竞争 筹备时间约一个月 [5]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谷歌DeepMind发布Genie 3世界模型 凭文本实时生成互动虚拟世界 保留一分钟空间记忆 被视为通向AGI的关键突破 [4] - OpenAI高管承认GPT-5仍存在幻觉问题 建议用户核对答案 强调可靠性与完全可靠性存在不连续性 [5] - 清华大学团队实现量子计算架构突破 首次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 [11] 半导体行业格局变动 - SK海力士2025年上半年以36.3%市占率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最大DRAM制造商 终结三星33年霸主地位 三星市占率降至32.7% [10] - SK海力士HBM业务贡献DRAM营业利润54% 自2024年3月起保持英伟达HBM3E主要供应商地位 美国子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103% [10]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 -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用户突破千万 目标推动全球终端运行鸿蒙 年底生态力争与安卓iOS看齐 鸿蒙5终端数量超1000万 [7] - 鸿蒙采用"一次开发 多端部署"理念提升开发效率 框架将推动中国应用出海 [7] 新能源基础设施 - 蔚来G318川藏换电路线全线贯通 全长2950公里部署15座换电站 实现全程换电至珠峰 [8] - 我国首个搭载气象雷达的海上升压站完成安装 监测半径230公里 为三峡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 [9] 智能硬件产品发布 - 智元机器人推出OmniHand 2025灵巧手系列 包含灵动款与专业款 灵动款指导价1.48万元 首发限时降至9800元 [12] - 西北首条城市无人机医药配送航线在西安启用 航线长度10.5公里 配送时间11分钟 效率为地面运输3倍 未来将拓展至疫苗与血液运输场景 [13][14] 行业热点事件 - 罗永浩称董宇辉年收入达20-30亿元 与辉同行官方否认该信息 董宇辉曾以28.541亿元登顶网络主播收入排行榜后辟谣 [3] - Meta为扎克伯格支付2700万美元(约1.9亿元)安保费 超苹果等五家科技巨头CEO安保支出总和的26% [5] - 机场拦截充电宝通过二手平台回流市场 每吨回收价约9000元(单个成本2-3元) 转卖利润达8000-12000元/吨 某回收企业月处理量超20吨 [6]
耐克起诉陈冠希索赔12.6万美元|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4 13:08
谷歌开发者大会 - 中国出海开发者在全球创新舞台表现卓越,12家中国开发者团队的13款应用和游戏获得Google Play年度最佳应用大奖 [2] - 谷歌大中华区及韩国总裁陈俊廷强调中国开发者已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坚力量 [2] 保时捷业绩调整 - 保时捷控股下调2025年经调整税后利润预期至16亿至36亿欧元,原预期为24亿至44亿欧元 [3] - 下调原因为当前市场动态及大众汽车和保时捷股份公司业绩展望调整 [3] - 公司认为国防和安全领域具有显著发展潜力 [3]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总票房突破30亿,《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位列前三 [4] DeepSeek大模型动态 - 接近DeepSeek人士确认DeepSeek-R2在8月内无发布计划,此前市场传言不实 [5] 耐克法律纠纷 - 耐克起诉陈冠希违反合同条款,索赔金额为12.6万美元(约合90万人民币),此前误报为1.26亿美元 [6] 北京移动网络问题 - 部分APP和小程序无法上网问题已全部恢复,北京移动表示将持续优化网络和服务 [7] 广电计量技术服务 - 公司在机器人测试领域积累多年经验,可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提供材料、芯片、功能性能及可靠性测试等服务,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订单与收入 [8]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至2500万台 [9] - 小米出货量达470万台,市场份额19%,同比增长8%,时隔四年重夺榜首 [9] - 传音出货量450万台,市场份额18%,同比增长17% [9] 宜家母公司资产出售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计划打包出售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涉及无锡、北京、武汉三座,接盘方为泰康人寿领投的基金 [10] 合肥住房公积金政策 - 合肥市放宽"商转公"业务办理年限,2025年8月20日起可办理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发放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 [10] 苹果新专利 - 苹果新专利曝光,展示六面玻璃外壳电子设备设计进展,延续前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的"单片玻璃"理念 [12]
消电ETF(561310)涨超1.3%,AI应用加速成效显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1:17
显示器面板行业 - 显示器面板价格持平 笔电面板需求转乐观 [1] - 京东方在折叠OLED屏幕领域超越三星显示成为行业第一 [1] - TCL科技显示业务上半年净利润超46亿元 同比+70% 大尺寸领域盈利增强 中小尺寸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1] AI技术应用 - AI应用加速落地 WAIC 2025展示超200台具身智能体 [1] - AI正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应用转变 垂直行业智能体深度嵌入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 [1] - CoWoP封装技术有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特性撬动高端PCB需求 [1] 科技巨头财报 - Meta和微软财报亮眼 核心驱动为AI驱动的广告和云业务增长 [1] 消费电子指数 - 消电ETF(561310)跟踪消费电子指数(931494) 该指数选取智能手机、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消费电子指数成分股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能够较好地体现消费电子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6)和国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联接C(0149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