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资产收益率(ROE)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度全球主要上市保险公司加权ROE为14.7%,创近五年来新高!中国上市公司大幅提高!
13个精算师· 2025-08-20 19:03
全球上市保险公司ROE分析 - 2024年全球41家主要上市保险公司加权平均ROE为14.7%,创近五年新高,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1][15] -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ROE显著改善,10家公司汇总ROE达16.2%,同比大幅提升6.7个百分点 [15][8] - 新华保险以25.9%的ROE成为中国上市险企榜首,中国人寿以21.6%紧随其后 [8][23] 区域ROE表现对比 - 欧洲市场ROE为16.4%领先全球,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11家公司汇总) [15] - 美国市场ROE为14.6%同比下滑2.1个百分点(13家公司汇总) [15] - 中国ROE增速最快,从2023年9.5%跃升至2024年16.2% [15][8] 头部公司盈利表现 - 前进保险以35.5%的ROE位列全球第一,法通集团以34.8%居次 [22][24] - 伯克希尔哈撒韦归母净利润890亿美元全球最高,中国平安176.1亿美元位列第二 [17][19] - 41家公司ROE呈正态分布,76%企业处于10%-25%区间,4家公司ROE低于5% [22][15] 中国保险行业动态 - 寿险行业回暖,受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政策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综合影响 [10] - 个人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万能险结算利率等细分领域数据更新 [29][31] - 66家公司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率披露,中国人寿多款产品实现率在35%-76%区间 [34] 数据更新情况 - 新增2024年个人/团体意外险分渠道保费及产品经营数据 [32] - 补充2025年8月投连险净值数据,涵盖中国人寿、平安寿险等公司1281条记录 [35] - 意外险渠道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合计保费378.96亿元,直销渠道占比2.4% [33]
《财富》选出中国"最会赚钱"的10家公司 联想集团跻身Top 5
格隆汇· 2025-07-31 14:00
净资产收益率(ROE)榜单分析 - 联想集团跻身中国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公司TOP5 彰显科技巨头稳健实力 [1] - ROE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反映公司利用自有资本创造利润的效率 [1] - 高ROE通常意味着强大盈利能力和高效资本管理 低ROE可能暗示经营效率不足 [1] - 巴菲特特别看重ROE指标 认为持续高ROE的公司往往具备"护城河" [1] - Cencora公司以233%ROE跃居全球榜首 家得宝223%位列第二 [2] - 拼多多以36%ROE位列全球第25位 是唯一进入前50的中国公司 [2] - 中国公司ROE前10包括拼多多 台积电 广达电脑 紫金矿业 联想等 [2] 联想集团业绩表现 - 联想集团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96位 较去年提升52名 [3] - 2024/25财年全年收入达4985亿元人民币 实现21%年比年增长 [3] - 全球所有大区营收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展现多元化业务实力 [3] - 联想持续投入创新 推动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落地 [3] - 公司在PC 智能设备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领域持续创新 [3] - 联想与阿里巴巴 腾讯 百度等共同列入《财富》中国科技50强 [3]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3] - 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 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 [3] - 企业需要持续创新和强大抗风险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3]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50家公司
财富FORTUNE· 2025-07-30 09:09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 财富中文网于2025年7月29日发布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1] - 可通过"财富中文网"微信后台获取主榜单及子榜单 [1] 净资产收益率(ROE)榜单 - Cencora公司以233%的ROE位列榜首 [2] - 家得宝公司以223%的ROE排名第二 [2] - 苹果公司和艾伯维公司分列第三、四位 [2] - 拼多多是中国公司中ROE最高者,以36%的ROE排名第25位 [2] 中国公司在ROE榜单的表现 - 进入ROE前50名的中国公司仅拼多多一家 [2] - 中国公司ROE排名前10的依次为:拼多多控股公司、台积公司、广达电脑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联想集团、比亚迪、美团、宁德时代、腾讯控股、奇瑞控股 [2] 数据获取渠道 - 可通过"财富中文网"官网及微信获取更多榜单 [2] - 安装"财富Plus"APP可查询历史数据 [2]
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标
雪球· 2025-07-10 16:13
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核心价值 - 投资本质是购买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ROE是衡量该能力的硬核指标[2] - 巴菲特强调ROE是衡量管理层表现的合理指标,1977年伯克希尔ROE达19%,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 - ROE反映股东每投入一元钱能赚取的净利润,是盈利质量的试金石,优于单纯关注每股收益[3] 长期ROE的评估标准 - 企业业绩评估至少需5年周期,单年度数据如同地球公转周期,无法反映真实经营能力[4] - 美国《财富》数据显示,过去10年全美1000家顶级企业中仅25家实现连续10年平均ROE超20%且无年度低于15%[4] - 高ROE企业共性:低杠杆运营+业务模式稳定,通过深耕主业构建护城河[4] 高ROE企业的实证表现 - 统计6家长期ROE超22%的企业显示,55%的十年周期实现20%+年化回报,23%达30%+回报[8] - 福耀玻璃上市至今年化收益率15.6%,贵州茅台达26.2%,腾讯控股高达34.7%[6] - 除古井贡B在1998-2008年出现负增长,其他企业所有十年周期均为正增长[7] 行业周期中的ROE韧性案例 - 白酒行业经历多次危机:1998年假酒案使产量腰斩,2012年"八项规定"导致茅台价格暴跌60%,但龙头企业通过调整渠道重获增长[9][10] - 危机中茅台/五粮液市盈率曾跌至个位数,但ROE未受损,最终市占率反提升[9][11] - 当前白酒龙头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茅台PE 20倍,五粮液15倍,古井B股10倍,但ROE仍维持23-37%高位[11] ROE的长期投资逻辑 - 高ROE反映持续竞争优势,需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97%的十年周期可实现10%+回报[8][10] - 伯克希尔将内在价值增长率作为核心目标,本质仍是维持高ROE[5] - 投资如航海,ROE是罗盘,指引长期正确方向而非规避短期风暴[5][12]
银行是怎么赚钱的?一文说明白
雪球· 2025-07-05 12:49
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 银行利润产生过程可通过ROA=息差-成本费用率-减值损失率框架理解,其中息差是营收主要来源[25][27][28] - 高息差银行(A银行2.5%)与低息差银行(B银行2%)可能最终ROA相同(均为1%),差异源于成本费用和坏账损失占比不同[5][6][7] - 小微贷款业务存在高息差(3%以上)但风险可控的特例,关键在于对借款企业的深度了解和区域经济环境[11][14][18] 银行经营杠杆比较 - 工商银行2024年总资产46.75万亿,经营杠杆13.27倍;杭州银行总资产1.98万亿,杠杆达19.73倍[34][36][37] - 杭州银行ROA(0.86%)高于工商银行(0.78%),叠加更高杠杆使其ROE达16.95%,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10.35%[48][55][58] - 杠杆结构显示工商银行贷款资产杠杆7.84倍,杭州银行为8.99倍;其他资产杠杆分别为5.43倍和10.74倍[61][62] 银行资产配置差异 - 工商银行贷款资产占比59%(27.61万亿),杭州银行仅45.5%(9003亿),但后者小微贷款占比更高[59][63] - 杭州银行息差1.94%高于工商银行1.76%,但信用减值损失率0.38%也高于后者的0.27%[39][43][48] - 其他类资产杠杆(工商银行5.43倍 vs 杭州银行10.74倍)实际风险差异有限,属于风险较低的杠杆运用[62] 银行估值逻辑 - 当前市场给予杭州银行1倍PB,工商银行0.75倍PB,但前者ROE优势未充分体现[76][77][79] - 银行估值需考虑拨备因素,拨备作为利润调节工具对估值有重要影响[80][82] - 单纯分析息差、成本等指标难以准确预测银行盈利,需结合最终ROE表现[22][24][29]
培育长线牛股 需下硬功夫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7
A股市场长线牛股特征 - A股市场呈现周期性及结构性分化 机构投资者崛起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普及 [1] - 2015年以来127只股票涨幅超5倍(剔除上市不足5年个股) 占全市场比例较低 [1] - 长线牛股通过股价上涨获得低成本融资 用于扩产/研发 形成正向循环 [1] 长线牛股核心驱动因素 - 企业需持续提升业务能力 聚焦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管理效率等构建核心竞争力 [2] - 巴菲特投资逻辑注重ROE指标 扣非摊薄ROE反映真实盈利能力 [2] - 127只长线牛股2015年扣非摊薄ROE达13.18% 较A股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2024年差值扩大至9.72个百分点(16.23% vs 6.51%) [2] 长期价值投资生态影响 - 长线牛股示范效应或引导市场更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3] - 投资者需深度分析商业模式/行业前景/竞争优势 避免跟风投机 [3] - 优秀企业标准包括:管理层诚信度/产品竞争力/产业链话语权/现金流健康度 [3]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 - 股价表现差异导致资金向优质企业集中 经营不善企业被边缘化 优化市场效率 [1]
估值折让10%、ROE反转、AI加速,大摩看好中国股市“结构性复苏”
华尔街见闻· 2025-05-26 16:31
中国股市结构性改善 - 中国股市正迎来微妙转折点,展现出结构性改善迹象,尽管宏观经济挑战仍然存在 [1] - MSCI中国、CSI 300和恒生指数在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期间分别实现29%、19%和27%的总回报(美元计) [2] - 2025年年初至今,MSCI中国和恒生指数分别上涨15%和16%,而CSI 300表现持平 [2] 企业盈利与ROE复苏 - MSCI中国的ROE在2024年下半年触底并逐步恢复,得益于企业自救措施和股东回报提升 [4] - MSCI中国结束长达13个季度的盈利预期下调周期,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现符合预期的业绩,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 [6] - 高质量企业(科技和股东回报提升为重点)在离岸市场比重提高,提升整体市场质量 [10] 估值优势与投资机会 - 截至2025年5月19日,MSCI中国交易价格为11.1倍12个月远期市盈率,较MSCI新兴市场折让约10%,估值具吸引力 [13] - 中国AI模型在性能与成本效益方面优势显著,提升全球竞争力 [16] - 制造业升级周期在供应链规模、自动化、AI应用、绿色转型和人才储备方面具备优势 [20]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中国政府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对私营部门支持力度增强,尤其利好科技和创新领域 [15] - 中国在技术突破方面能力突出,人工智能竞争保持领先,为科技和制造业升级领域提供结构性机会 [3] 地缘政治风险有限 - MSCI中国对美国市场收入敞口不足3%,为美国十大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中最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直接影响 [23]
银行股的想象力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信托等非标产品、ETF或被动型产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公募基金金融股配置情况**:美国基金行业整体与标普500指数在金融股配置上基本一致,波动范围在12% - 17%和10% - 16%;分红型蓝筹基金超配,持仓超20%,成长型基金低配,持仓不到3% [4] 2. **中美市场差异及国内居民投资行为影响**:不能将美国数据直接推导至国内,国内公募基金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受居民配置行为影响;2020年后房价下跌,居民遵循夏普比率投资,影响国内公募基金持仓比例 [5][6][7] 3. **居民投资行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短期追涨杀跌,长期大部分资金遵循夏普比率;2022年重度理财投资者经历波动仍坚持稳健投资策略 [8] 4. **房地产与非标产品吸引力变化**:房地产因收益相对稳定、回撤风险低吸引投资者,信托等非标产品收益率从8%降至6%后停发,资金寻找新配置机会,ETF或被动型产品可填补风险收益比空缺 [9] 5. **被动型投资对银行股及非银金融股市值占比的影响**:即便公募基金配置行为不变,被动型投资增加也会影响市值占比,长期逻辑成立,不同基准调整不影响长期趋势 [10][11] 6. **银行股PB变化及估值解释**:银行股PB通常小于1,意味着未来收益小于持有机会成本;从0.5升至0.7是因其他行业警惕度下降或债券收益率走低,持有机会成本下降速度快于ROE下降速度 [12] 7. **ROE下降速度与机会成本关系**:ROE下降速度小于持有股票机会成本下降速度,解释了ROE从0.5到0.7的变化,静态看0.7倍PB不高 [13][14] 8. **银行股投资价值**:微观调研显示银行股未达顶峰,0.7倍PB不高,持有股票要求回报率或机会成本下降速度快于ROE收缩速度,银行股未被高估 [3][15] 9. **金融股在A股市场配置比例**:参照美国公共基金配置需考虑居民微观行为和市场金融板块市值,剩余收益模型可解释金融板块估值合理性,金融板块仍具投资价值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主要规模最大的七个产品中有五个提升金融股持仓比例,从标配转向超配 [5]
净资产收益率应该是比增长更重要的指标
雪球· 2025-05-13 15:56
公牛集团的投资价值分析 - 公司2024年营收增长7.24%,扣非净利润增长1.04%,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3.14%,扣非净利润增长4.56%,短期增速放缓但长期ROE均值达28.17%[2] - 公司属于护城河坚固的优质企业,具备轻资产、低负债、低资本支出特征,品牌与渠道优势显著,2024年ROE为28.64%[5] - 通过杜邦分析,公司高ROE主要依赖高净利率(毛利率约40%),源于极致的费用控制,与美的集团模式相似[6] 估值框架与理论依据 - 格雷厄姆对0增长永续行业的估值门槛为8.5倍PE,平庸企业为10-15倍PE,优秀企业可提升至15-20倍PE[3][4][5] - 查理·芒格理论指出长期股票回报率趋近于企业ROE,公司ROE均值超25%支撑20倍PE的估值容忍上限[6] - 2024年9月公司估值最低触及18.67倍PE,接近理论击球区[7] 行业比较与标杆案例 - 国内顶级公司如茅台(ROE超30%)、美的、腾讯长期ROE均保持在20%以上,印证高ROE企业的估值溢价逻辑[5] - 公司商业模式与美的相似,虽非暴利行业但通过费用控制实现丰厚利润,未来维持高ROE概率较大[6]
34家保险资管公司业绩出炉:21家营收、净利双增,国寿泰康平安净利均超20亿
新浪财经· 2025-05-03 12: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41% [1][3] - 合计净利润185.07亿元,同比增长17.4%,21家机构营收与净利润双增,9家两项指标下滑 [1][5] - 行业平均ROE达30%,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不同机构ROE差距显著(最高71%,最低-12%) [2][8][9] 头部公司业绩 - 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净利润均超20亿元,稳居市场前三 [1][6] - 国寿资产营收67.03亿元(+27.5%)、净利润38.57亿元(+34.08%),均为行业第一 [3][6] - 泰康资产营收62.82亿元(+23.11%)、净利润28.43亿元(+36.47%) [3][6] - 国寿投资营收42.33亿元(+28.22%)反超平安资产(40.45亿元,-5.39%),跻身营收第三 [1][3] 营收结构分化 - 25家公司营收增长,9家下滑:安联保险资管(+120.97%)、中邮保险资管(+120.84%)增速最快 [4][5] - 营收超10亿元的11家公司中,太保资产(22.47亿元,+8.39%)、华泰资产(18.34亿元,+17.64%)表现突出 [3] - 平安资产、大家资产等营收下滑主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 [4] 净利润分布 - 第4-10名公司净利润区间为6.35亿-15.49亿元,其中国寿投资净利润15.49亿元(+56.99%)增速最高 [6] - 中小型机构如民生通惠资产ROE达71%,中邮保险资管(36%)、平安资产(28.62%)ROE表现优异 [9][10] - 太平资本为唯一亏损机构,安联资管ROE最低(-12%) [8][9] 业绩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提升,中小机构因灵活管理机制实现更快增长 [2] - 盈利模式以资产管理费为主,与基金业相似,部分公司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影响 [4] - 民生通惠资产、泰康资产等ROE超20%,反映高效股东回报能力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