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新IPO!开盘暴涨210%!
国芯网· 2025-07-08 21:57
公司上市表现 - 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88729SH,开盘价26.20元,较发行价8.45元上涨210.06%,总市值一度超过770亿元 [1][3] - 上市首日成交量达334.11万股,成交额8753.69万元,换手率1.67% [4] - 公司获得7家机构战略认购,包括证裕投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认购总金额6.81亿元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化半导体设备企业,研发制造基地分布在中国、美国、德国,主要产品包括干法去胶、干法刻蚀、快速热处理等设备 [4] - 通过收购美国Mattson Technology增强技术实力,干法去胶、快速热处理设备在细分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4] - 客户涵盖三星电子、台积电、美光科技、中芯国际等全球前十芯片制造商 [4]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63亿元、39.31亿元、46.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亿元、3.09亿元、5.41亿元 [5]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37.39%,较2022年提升8.87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6亿元(同比+14.63%),净利润2.18亿元(同比+113.09%),预计上半年营收23-25亿元,净利润3.08-3.4亿元 [5] 行业影响 - 公司上市被视为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资本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有望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6] - 市场分析认为其上市对半导体产业具有示范效应,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向全球领先水平迈进 [6]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以巩固技术优势,并利用科创板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展业务 [5]
CSEAC 2025,九月与您相约无锡
是说芯语· 2025-07-07 15:37
,快速完成参会注册 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 , 2025年9月4日至6日 , 将在无锡太 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CSEAC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是我国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领域最具知名度的年度性 展会,集"技术交流、展览展示、产品发布、经贸洽谈、国际合作及市场拓展"于一体的产业盛宴。今年呈现五 大亮点: 亮点一:规模盛大,映射中国半导体势不可挡 CSEAC 2025 规划晶圆制造设备、封测设备、核心部件、材料等主题展区, 展览面积超60000m 2 , 1000+企 业参展 ,展商数量同比增长40%以上。展览面积的扩增、展商数量的增长,映射出设备与部件产业在国内半 导体领域的高热度及当下国内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源:CSEAC 2024 亮点二:以国际化视野促进全球产业合作 立足国际视野,与全球半导体产业核心区域的机构及企业互联互动。本届展会目前已有 来自欧洲、亚太等22 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海外企业 主动参展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论坛" 将集结来自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领 军人物与权威技术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方式,聚焦芯片制造、第 ...
芯火三十年:根芽时代(2000-2010)
36氪· 2025-07-03 15:25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阶段 - 2000-2010年为初创期,产业链初步成型,关键企业建立[1] - 2010-2020年为全球化并购期,中国力量影响全球芯片版图[1] - 2020年至今为独立自强期,受地缘政治影响加速自主化[1] 早期发展阶段特点 - 20世纪80-90年代举国体制弊端显现,产品市场化程度低[3] - 2000年后市场化经济推动产业从计划主导转向市场主导[3] - 行业面临风险投资不足、商业化能力弱、管理能力差等问题[9] 归国人才创业潮 - 1999年邓中翰创办中星微电子,提出"中国芯"概念[5] - 日本归国派代表陈杰创办六合万通和思比科,带来IDM模式[6] - 美国归国派代表武平、陈大同等创办展讯,引入硅谷模式[6] - 各领域归国人才:兆易创新朱一明、安集科技王淑敏、中微公司尹志尧[6] 展讯的市场化探索 - 2001年成立,率先引入风险投资机制[9] - 2003年推出全球首颗GSM/GPRS多媒体基带单芯片[11] - 2006年芯片下线量达1000万颗,抓住2G手机爆发机遇[11] - 通过"价格低廉,质量及格"策略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主要供应商[11] 中芯国际的产业奠基 - 2000年张汝京创办,填补中国半导体制造空白[15] - 2001年开始投片试产,2002年北京上海工厂投产[15] - 带动上下游发展,2005年合资成立测试封装厂[16] - 采用国际化管理模式,培养大批行业领军人物[16]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纠纷 - 2003年台积电起诉索赔10亿美元,2005年和解赔偿1.75亿美元[18] - 2006年再次被诉,2009年败诉赔偿10亿美元并出让股权[20] - 张汝京离职导致公司研发节奏被打乱[20] 中芯国际内部管理问题 - "台湾派"与"大唐派"管理层斗争激烈[23] - 2011年江上舟去世后陷入权力真空[23] - 王宁国与杨士宁派系斗争导致高管集体离职[24] - 最终留下赵海军、郑力、李滨三位副总裁[25] 人才培养与产业协作 - 高校筹建集成电路专业,清华校友成为行业重要力量[27] - 2009年成立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32] - 2010年成立科技金融产业联盟促进产融结合[32] - 2013年成立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32] 产业发展成果 - 2008年半导体列入国家重大专项[29] - 2009年紫光集团混改,赵伟国接手[29] - 从无到有建立设计、封测、制造体系[28] - 抓住摄像头、通信设备、2G手机等市场机遇[28]
年出货 16 亿颗的芯片巨头IPO!
是说芯语· 2025-06-28 23:55
IPO进展 - 紫光展锐正式启动A股IPO辅导 由国泰海通 中信建投联合护航[1] - 2025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革 公司名称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 股权与融资 - 2024年3月获五大银行银团32亿元授信 9月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 12月完成近20亿元股权增资[2] - 第一大股东新紫光集团控股公司持股32.22% 国家大基金二期持股3.42% 英特尔中国持股10.85%[2] - 股权穿透显示彤程新材 慧智微 长电科技等A股公司间接持股[2] 市场地位 - 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AP-SoC市场份额达10% 位列第四 次于联发科(36%) 高通(28%) 苹果(17%)[2] - 2024年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突破16亿颗 全球市场份额14% 相当于每7部手机有1部搭载其芯片[3] - 5G芯片销量同比暴涨82% 全球市占率14% 成为公开市场第三极[6] 财务与增长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1%至145亿元 芯片出货量同比增幅超10%[3] - 2019年投入30亿元研发5G芯片 2020年推出首款5G芯片虎贲T7510[6] 技术布局 - 基带技术(展讯)与射频技术(锐迪科)合并形成完整通信芯片研发能力[5] - 推出车规级芯片A7870 通过AEC-Q100认证 已应用于上汽MG海外车型[7] - 工业物联网芯片V517体积小50% 功耗低60%[8] - 研发北斗+GPS双模芯片 实现无信号发短信功能[9] 客户与市场 - 与传音 中兴合作深耕非洲 东南亚新兴市场 国内千元机市场规模化应用[3] - 5G芯片通过全球56家运营商认证 进入欧洲 东南亚主流手机品牌[6] - 2024年5G终端覆盖全球85个国家 达100多款[3] 产品迭代 - 推出中高端芯片T9100 应用于努比亚Neo 3 GT 5G(售价2513元)[11] - T8300芯片应用于努比亚Neo 3 5G(售价2093元)[11] 发展历程 - 2001年武平创立展讯通信 2004年推出中国首款GSM手机基带芯片 2007年纳斯达克上市[5] - 2004年戴保家创立锐迪科 2011年深交所上市 成为小米 华为早期供应商[5] - 2013年紫光集团收购两家企业 2016年合并成立紫光展锐[5]
突发!造芯十四年国产高端模拟厂商破产!
是说芯语· 2025-06-25 08:54
公司创立背景 - 2011年10月在北京成立,创始团队由美国硅谷资深ADC技术专家刘松领衔,核心团队包括4名拥有15至20年经验的硅谷集成电路设计专家 [2] - 目标瞄准被美国ADI、TI公司高度垄断的高性能ADC及模拟前端(AFE)芯片市场,该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2] - 承载着国产芯片在高端模拟领域实现突破和替代的厚望 [2] 公司高光时刻 - 2012年11月发布首代高速ADC芯片VAT1002,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水准,成为亚洲首款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高速高性能ADC产品 [3] - 2014年刘松入选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推介活动 [3] - 2012年获得华润微电子2600万元A轮融资,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900万元,海淀区政府配套股权投资900万元 [3] - 制定了成为亚洲第一高性能模拟芯片供应商的战略定位 [3] 公司发展规划 - 2013-2014年重点开拓无线通信、工业及医疗设备市场,目标销售额8000万元 [4] - 2015-2016年布局下一代射频采样芯片,目标突破2亿元销售额 [4] - 2017年后计划成为国内主要供应商并进军海外市场,目标累计销售额10亿元 [4] 公司困境 - 2015年实际营收长期徘徊在千万级,远低于2亿元目标 [5] - 本土技术梯队尚未成熟,制约了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及大规模生产 [5] - 高端ADC芯片研发成本以亿计,周期超过5年,但最后一笔公开融资停留在2013年天使轮 [6] - 缺乏持续资金注入导致技术迭代、产能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力不从心 [6] 公司破产 - 2025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案 [7] - 5月15日指定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要求债权人在6月25日前完成债权申报 [7] - 面临来自美国ADI、TI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技术迭代落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7] 行业反思 - 半导体行业仅有先进技术不足以确保成功,需要注重商业化落地、市场竞争和资金支持 [8] - 需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 [8] - 需拓展融资渠道确保长期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资金来源 [8] - 需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8]
中东半导体,冉冉升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9
中东国家半导体战略概述 - 中东国家将半导体视为经济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正在构建本地芯片生态系统 [1] - 沙特阿拉伯和阿曼旨在通过发展半导体产业减少对石油收入的依赖 [1] - 埃及拥有悠久的微电子和半导体设计历史,正寻求扩大区域设计中心地位 [1] 埃及半导体发展 - 埃及经过近20年发展,已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具活力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之一 [4] - 2016年启动"埃及制造电子产品"(EME)计划,2019年升级为EME 2.0,聚焦电子和半导体设计 [5] - 战略避免建设半导体工厂的高成本,专注于设计和系统集成 [5] - 埃及拥有三星、LG等国际巨头制造业务,以及Elsewedy、Elaraby等本土领军企业 [6] - 意法半导体、汇顶科技、联发科等全球企业在埃及设立设计中心 [9] - 本地无晶圆厂公司包括Si-Ware Systems、Pearl Semiconductor、InfiniLink等,其中InfiniLink已融资超1000万美元 [9] - 全球半导体联盟(GSA)2022年在开罗设立区域办事处,是该联盟在美国、欧洲和远东以外的首个办事处 [11] 沙特阿拉伯半导体发展 - 沙特"2030愿景"将半导体作为构建知识型经济的战略支柱 [11] - 2022年启动沙特半导体计划(SSP),加强芯片设计和生产技术本地化 [12] - 2024年成立国家半导体中心(NSH),初始投资2.66亿美元,目标到2030年吸引50家无晶圆厂公司 [12] - 截至2025年5月,已有20家公司处于迁往或开展业务的阶段 [13] - 成立5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 [13]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拥有2000平方米ISO 6级认证洁净室 [15] -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ACST)提供3600平方米洁净室空间 [16] - Alat项目预算1000亿美元,旨在打造高科技制造业中心 [17] - Alat与联想达成20亿美元合作,计划2026年在沙特生产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 [18] 阿曼半导体发展 - 阿曼"2040愿景"将半导体作为经济多元化目标 [21] - 采取务实策略,优先发展外包半导体封装和测试(OSAT)服务 [21] - 2022年美国GS Microelectronics在马斯喀特设立技术中心,培训100多名阿曼工程师 [22] - 2025年投资美国Lumotive,建立LiDAR设计中心 [22] - 与印度Kaynes Technology合作建立VLSI设计中心 [22] - OSAT计划预计投资1.3-1.4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 [23] - 2023年主办首届中东国际半导体高管峰会(ISES),计划2025年12月举办第二届 [25] 各国发展特点比较 - 埃及:发挥工程人才优势,专注芯片设计,但缺乏风险资本 [29] - 沙特阿拉伯:资金雄厚,从零构建基础设施和人才管道,试图改变行业规则 [29] - 阿曼:采取合作务实策略,优先发展OSAT,逐步建立本地能力 [29]
6个半导体项目IPO、投产,其中康美特拟北交所IPO 已完成上市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45
康美特拟北交所IPO - 公司已完成北交所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 [1] - 广发证券认为公司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会计基础 [4]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电子封装材料和高性能改性塑料 [5] - 主要产品包括LED芯片封装用电子胶粘剂和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 [5] 盈芯半导体材料项目 - 盈芯(南乐)零碳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建成投产,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5] - 项目主要生产CVD金刚石和零碳半导体新材料,年产3万片高品质热沉片 [5] - 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1亿元 [6] - 业务涵盖半导体材料、量子技术、国防军工等领域 [6] 成都微波射频产业园 - 成都高新西区微波射频产业园(西区)启动建设,总投资4.7亿元 [7] - 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0.4万㎡,计划2026年底投运 [8] - 采用高标准半定制化厂房,单层最大面积7950㎡,最大承重2T [8] - 重点引进有源相控阵天线、射频前端、频率源等核心器件企业 [8] - 项目是"一园三区"规划的一部分,将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完整生态 [9] 广漠半导体新材料项目 - 项目签约落户江苏太仓高新区,总投资1亿元 [10] - 主要产品为先进陶瓷材料和陶瓷复合材料 [10] -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亿元,年税收约1300万元 [10] - 产品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10] 凯芯半导体项目 - 苏州凯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开工奠基 [11] - 项目总投资4.1亿元,用地54.89亩 [13] - 年产30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及13500吨配套材料 [12] - 产品包括光刻胶、电镀液、清洗液等封装测试用材料 [12] - 预计达产后年销售超6亿元,纳税超6000万元 [13] 中欣晶圆12吋抛光片 - 浙江丽水中欣晶圆12吋抛光片成功通线 [14] - 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生产技术,实现12吋大硅片全流程制造 [14] - 公司2022年成立,2023年6月动工,2024年12月首根单晶下线 [14]
光刻胶:半导体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国产替代之路在何方?
材料汇· 2025-06-02 22:33
光刻胶技术壁垒 - 光刻胶由光引发剂、树脂、单体、溶剂等组成,配方需精确配比且不同类型要求各异,如EUV光刻胶需在13.5纳米波长下工作,要求极高光敏感度和分辨率[4][6] - 纯度要求达ppb甚至ppt级别,例如ArF光刻胶金属离子含量须低于1ppb,否则影响芯片电学性能[7][8] - 生产设备依赖进口,需高洁净环境与精密控制,如特殊反应釜和混合设备,国内获取难度大[9] 原材料供应瓶颈 - 树脂占光刻胶重量10%-40%,高端KrF/ArF/EUV光刻胶树脂主要依赖进口,如ArF树脂需在193纳米波长下具备光学透明性[11][12] - 光引发剂由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垄断,EUV级别产品合成难度极高[14] - 溶剂纯度需达99.99%以上,国内企业需提升质量控制水平[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CR5企业(信越化学、JSR等)市占率超85%,JSR为ArF光刻胶全球第一且唯一量产EUV光刻胶厂商[16] - 客户认证周期长达2-3年,需通过多阶段测试,形成稳定合作后新进入者难突破[18]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47.4亿美元(约343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至50.6亿美元(约366亿元)[27] 国内产业现状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121亿元占全球15%,但高端产品自给率极低:ArF光刻胶基本依赖进口,EUV处于早期研发[28] - 科华实现KrF量产,南大光电ArF胶获小批量订单,新阳计划2025年销售ArF产品[30][31] - 政策支持如"02专项"推动南大光电建成国内首条EUV胶中试线,预计2026年完成客户导入[21][33] 技术研发挑战 - 研发投入高昂,如EUV项目需数亿元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和配方探索[21] - 验证流程复杂,需与光刻机厂商及芯片制造商合作测试,涉及曝光参数、生产线试产等环节[22] - 性能指标严苛,包括分辨率、对比度、粘度等7项核心参数,如电子束光刻胶需耐受离子轰击[23] 投资与替代机遇 - 国产替代空间大:g线/i线自给率约10%,KrF不足5%,政策扶持加速技术突破[28][33] - 2024-2029年中国市场CAGR约10%,预计2029年规模突破200亿元[28] - 科华、南大光电等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如南大与北大联合研发EUV光刻胶[35][36]
芯源微:一季度新签订单情况良好 控制权变更整体进展顺利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2:4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业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半导体装备与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2] - 已形成前道涂胶显影、前道清洗、后道先进封装及化合物、核心零部件四大业务板块,产品累计出厂超过2000台套 [2] - 是国内唯一可提供前道量产型涂胶显影设备的厂商,前道高产能涂胶显影机已实现与多款主流光刻机联机量产,完成国内成熟制程工艺节点全覆盖 [2] - 前道物理清洗机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一,前道化学清洗机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高温SPM设备完成头部客户工艺验证 [2] - 后道先进封装领域涂胶显影机、单片式湿法设备成为国内客户端主力机型并成功向海外销售 [2] - 临时键合机、解键合机等应用于2.5D封装、HBM等领域的新品陆续推出,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2.13%,前道Track、前道清洗、后道先进封装收入均有所提升,小尺寸产品收入下降 [3] - 2024年研发费用2.97亿元,同比增长49.9%,研发费用率1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主要用于研发材料及服务费增加 [3] - 2025年一季度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利润466万元,同比下降70%,一季度为传统淡季 [4] 订单与研发进展 - 2024年新签订单24亿元(含demo及LOI),同比增长10%,前道化学清洗设备及键合设备成为新增长点 [4] - 高温硫酸清洗设备通过国内领先逻辑客户工艺验证,化学清洗品类获多家大客户订单及验证性订单 [4] - 键合品类签单同比高速增长,成为具有良好增长弹性的细分赛道 [4] - 新一代超高产能架构涂胶显影机、化学清洗机、临时键合及解键合机等多款新产品迭代及研发进展顺利 [3]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国家出台《科技部重点支持集成电路重点专项》《集成电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 [4] - 2016-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从64.60亿美元增长至36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8.11%,2024年达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5% [5] - 预计到2027年中国大陆将持续保持全球300mm设备支出第一的地位 [5] 股权变动与战略合作 - 北方华创拟参与竞买1689.98万股公司股份,并协议受让1906.49万股,完成后持股比例达17.90% [5] - 北方华创与公司在半导体装备业务上具有产品互补性,有利于协同效应发挥 [6] - 北方华创收购股份事宜已通过北京国资委审批,正在履行交易所合规审批等程序 [6]
莫迪预告首款“印度造”芯片问世:将在印东北部地区半导体工厂下线
环球时报· 2025-05-27 06:48
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印度首款本土制造芯片采用28nm工艺 原定2024年12月发布推迟至2025年下半年 与全球尖端2nm工艺存在显著差距 [2] - 塔塔集团主导推进半导体项目 投资2700亿卢比在阿萨姆邦建设半导体组装测试工厂 预计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 [4] - 印度政府2021年批准"印度半导体计划" 拨款7600亿卢比支持国内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 涵盖硅半导体工厂、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 [4] 政府战略与基建投入 - 莫迪政府将东北地区定位为半导体战略要地 过去10年建设1.1万公里新高速公路 计划未来10年使东北地区贸易额从12.5亿美元突破200亿美元 [5] - 印度在东北各邦推动水电和太阳能项目 阿达尼集团宣布未来10年追加5000亿卢比投资 信实工业计划5年内投资7500亿卢比 [6][7] 产业发展挑战 - 台积电回绝印度建厂邀约 卓豪7亿美元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项目因缺乏技术合作伙伴流产 阿达尼与Tower半导体百亿美元项目突然停止 [8] - 印度半导体行业面临供应链不发达、缺乏熟练制造人才等挑战 虽拥有全球近20%半导体劳动力 但制造测试专业技能存在差距 [8][9] - 建立先进制造设施存在初始生产挑战和质量控制问题 产业成功取决于国内芯片长期需求 需大量投资以跟上全球技术迭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