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乘对外开放“东风” 架跨境服务之桥
期货日报网· 2025-09-15 00:20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序拓展商品期货开放范围。目前,郑商所已有7个品种引 入境外交易者,实现油脂油料全品种链条对外开放,QFI可交易范围拓展至26个期货、期权品种。其 中,东证期货、南华期货、瑞银期货在郑商所相关品种对外开放、服务跨境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过程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避险需求多元化,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受国际宏观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境内外客户的跨境套保需求激增,对期货公司的专业服务也提 出了更高要求。这对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瑞银期货将自己的团队深度融入全球衍生品专业团队,借助集团长期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接 洽、认识和了解集团客户,识别潜在客户,用客户习惯的语言和业务结构,将中国期货市场制度要求高 "经过多年积累,我们打造了一支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双语团队,精通跨境业务,既了解中国客户'走出 去'的需求,也熟悉境外交易者'引进来'的标准。"方世圣说,以PTA期货为例,由于它是中国独有品 种,境外客户对其产品特性、交易机制、市场功能等了解有限,东证期货国际业务团队克服时差、语言 障碍,打造了一套7×24小时境外客户服务体系,从研究到交易全方位协助 ...
外资参与度提升、创新跨境合作路径,上期所推动“中国价格”走出去|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4 15:34
扩容对外开放品种、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并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以推动"中国价格"辐射全球,这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当前的一大 重要任务。 9月12日,第一财经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上期所,看到一楼大厅设置有一个展示区,陈列着10日上新的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和燃料油、 石油沥青、纸浆期权相关资料,同日,石油沥青期货及燃料油、石油沥青、纸浆期权也被纳入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QFII、RQFII,简称QFI)交易范围。 上期所对外开放的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在该所上市的43个期货期权品种中,有6个特定品种直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32个期货、期权品种允许QFI参与交 易。 上期所国际合作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高级经理周瑜说,近年来,上期所境外客户数量持续增长,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价格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国际认 可度持续提升。 "除了特定品种和QFI可以交易的品种之外,上期所也积极探索与境外交易所开展结算价授权合作。"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二部高级经理高一铭告诉记者,上 期所正在积极探索跨境务实合作,拓展中国价格国际应用场景,拓展境外业务资质。 关于下一步开放计划,周瑜称,将稳步增加对外开放品种(特 ...
上期所最新发布!新增开放四个期货期权合约
券商中国· 2025-09-01 20:59
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新举措 - 上期所自9月10日起新增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 包括石油沥青期货合约 燃料油期权合约 石油沥青期权合约 纸浆期权合约 [1] - 期货公司需为合格境外投资者办理开户手续并严格管理交易权限 执行交易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1] - 上期所要求期货公司做好规则解读和风险提示 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并公布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名单 [2] 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进程 - 2021年10月证监会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 商品期权 股指期权三类品种 其中股指期权仅限于套期保值交易 [2] - 2022年9月国内期货交易所新增开放41个品种给合格境外投资者 [2] - 2024年6月上期所 郑商所 大商所新增16个商品期货期权品种 证监会允许自2025年10月9日起参与9个场内ETF期权品种 [2] - 中国期货市场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期货和期权品种总数累计达到100个 [2] 市场影响与意义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扩大将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 [3] - 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对打造金融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3]
描绘对外开放新蓝图 凝聚服务实体新共识——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纪实
期货日报网· 2025-08-26 01:41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风险管理成为核心主题 各方一致认为开放是市场发展的关键路径 并已取得显著成果 [1][2][6] - 期货市场通过品种创新和制度优化 显著提升全球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3][4][7] - 政企协同机制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郑州期货产业园的建设为产业集聚提供系统支持 [12][13][14] 对外开放成果 - 截至2025年7月底 境内已有24个特定对外开放品种 覆盖能源、金属、农产品、航运等领域 [3] - 摩根大通期货、瑞银期货、摩根士丹利期货等已实现100%外资持股 [3] - 截至2025年6月 境内期货公司共设立境外一级子公司22家、二级子公司39家、三级子公司6家 注册地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 [3] 定价模式转变 - 部分跨境合约从传统"CBOT价格+基差"模式转向"ZCE价格+基差"模式 如菜籽粕、菜籽油和花生期货 [4] - 企业直接参考郑商所期货价格点价 例如PTA、短纤、瓶片业务 缩短谈判时间并减少纠纷 [7] - 欧洲出口商使用"郑商所菜籽油期货价格+基差"锁定收益 [4] 企业实践案例 - 嘉利高运用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锁定跨境价格波动风险 并推动PTA买家从固定价转向期货定价 [4]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中国期货市场为出口定价及开拓东南亚市场 [10] - 翱兰农业认可中国期货市场开放成效 推动国际贸易定价模式转变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监管机构计划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6] - 郑商所将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品种 并推动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7] - 推动与境外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提升全球定价影响力 [7] 论坛价值与影响 - 论坛参会者结构变化 采购、销售、生产计划等业务部门参与 表明期货工具渗透企业经营核心环节 [9] - 提供"点、链、面"结合方案 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产业链协同避险和行业共性问题 [10] - "保险+期货"从农业延伸到国家物资储备、工业原材料保供等领域 [10] 政企协同与基础设施 - 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 打造期货类专门园区 [12][13] - 郑州期货产业园位于郑东新区北龙湖北岸 设立6大配套服务中心 提供全周期专业化服务 [13] - 论坛成为政企协同关键纽带 明确政策信号和工作方向 [14]
中国期货市场吸引力持续攀升,全球机构共探开放合作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6:18
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展 - 中国期货市场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注入动力 通过举办国际论坛探讨开放路径与前景 [1] -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增期货客户41万个 境外客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63% 已有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交易者参与 [3]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实践 - 郑商所推动聚酯和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全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 形成以境内价格为国际定价参考的贸易新模式 [4] - PTA期货开放中优化交割规则 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方式 配套增设保税交割仓库和车船板服务机构 [5] - 油脂油料品种深化对外开放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 2023年初推动菜油等品种一体化开放 [6] 价格影响力与产业融合 - 对外开放是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有效避险工具和公平价格基准 [3] - "郑州方案"根植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 推动期货市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产业枢纽 [7] - 郑商所将本土优势品种推上亚洲定价基准舞台 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刻下中国印记 [7]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合作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贸易中应用范围扩大 是国家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塑的体现 [8] - 通过分品种推进、分层次开放等差异化策略应对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 [9][10]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 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10] 外资机构参与与业务机遇 - 外资机构直接参与原油、铁矿石、PTA等国际化品种交易 增加手续费收入 与中资企业合作空间巨大 [12] - QFI政策放宽、外汇管理优化、保证金币种多元化降低境外客户入市成本 创造新业务增长点 [12] - 摩根大通期货业务重点转向"引进来" 深度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 [14] 产业应用与风险管理 - 嘉利高运用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跨境价格风险 推动PTA买家从固定价模式转向期货定价模式 [13] - 翱兰农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在跨境贸易中对冲价格风险 降低风险敞口并扩大期现业务规模 [13] - 全球瓶片市场需求展现韧性 中国市场需求占全球29% 成为推动全球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 [12] 市场地位与全球影响 - 中国占全球场内商品期货市场成交的66% 郑商所是世界第一大商品交易所 [15] - 亚洲交易所逐步主导全球商品交易 中国在农产品期货领域影响力持续攀升 [13] - 中国期货市场通过深化开放优化规则 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 [15]
以高质量服务深耕产业沃土,以高水平开放拥抱世界风云→
期货日报· 2025-08-25 07:52
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 - 期货市场通过引入境外交易者和设立境外交割仓库加速国际化进程 提升全球价格影响力 [2] - 鼓励境内外交易所开展合约互挂和联合挂牌合作 优化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探索"期货通"模式 [3] - 国际大宗商品风险事件呈现向中国市场价格回归趋势 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开始借鉴中国经验 [2] 跨境业务机遇与挑战 - 期货公司通过构建双向通道为中国企业提供境外风险管理服务 并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 [5] - 境外业务成为部分期货公司重要增长点 受政策开放和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增长双重驱动 [5] - 面临跨境监管差异 合规成本高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 业务系统投入成本高是主要瓶颈 [6] 产业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 - 产业机构运用期货工具存在专业能力不足 数据壁垒和资金约束三重困境 [9] - 建议推动数据共享 优化套保会计与监管规则 支持场外衍生品发展 [10] - 探索"交易所+期货公司+产业龙头"共建交割仓库模式 解决仓储成本高和运输不便问题 [11] 期货公司服务创新 - 期货公司应提供差异化培育策略 对大型企业采用一对一案例拆解 对中小企业推出轻量化工具包 [13] - 创新服务工具包括场外期权 含权贸易和跨境风险管理工具 服务模式包括"保险+期货"和期现结合平台 [14] - 打造复合型"产业研究员+期货分析师"团队 深入产业链了解企业真实痛点 [15] 市场监管与制度建设 - 建议建立分层预警与响应机制防范基差异常 完善交割制度优化等级划分和结算价计算方式 [10] - 希望提升资金调拨与风控灵活性 提供更灵活的交易限额与保证金追缴机制 [7] - 建议建立统一跨境监管协调机制 明确合规边界避免境内外监管要求不同限制业务协同 [7] 投资者教育与全球推介 - 加强境外投资者教育 推出多语种投教平台提供在线培训与模拟交易工具 [3] - 产业服务联盟通过全球金融中心推介活动和中英文双语市场期刊展示中国期货市场投资机会 [8] - 境外交易所应开展宣讲投教活动 帮助境内机构了解境外品种和全球市场 [4]
提升国际竞争力 服务全球贸易新格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8-25 00:18
此外,张英军还强调了加强境外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规则的理解可能 存在偏差,建议监管部门与交易所联合推出多语种投教平台,提供在线培训与模拟交易工具,并支持期 货公司开展路演,帮助境外投资者快速适应中国市场。 业界人士共话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日前,由期货日报和产业服务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期货 行业、产业领域的嘉宾在会上聚焦期货市场在新时代的使命,共同探讨期货市场如何通过"引进 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开放助力期市高质量发展 "期货市场的高水平开放,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家更高层次开放的必然要求。"《期货日报》社有 限公司董事长李欣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境内特定品种期货通过引入 境外交易者,实现价格影响力的全球辐射;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构建跨境物流网络。这种 开放创新不仅拓展了市场深度,而且使中国期货价格成为全球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发生的风险事件,后续发展均呈现向中国市场价格回归的趋势,这充分彰显 了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与规则公平性。"上海市 ...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8-21 14:19
期货市场发展成效 - 期货市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成效显著 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1] - 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1] -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 [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1] 品种与工具创新 - 去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期货品种 [1] - 商品期货和期权中84个为工业品 占比达64% [1] - 将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2] -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 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 [2] 对外开放进展 - 豆油 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1] -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1]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2] -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2] 产业服务深化 -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 [2] -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 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 [2] - 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2] - 面向不同阶段 类型 行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2] 研究能力建设 - 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研究合力 [3] -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3] - 针对期货市场创新发展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3]
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期货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重点做好丰富产品供给等五方面工作
期货日报· 2025-08-20 11:34
期货市场服务能力增强 - 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 自去年年底以来新上市多晶硅 铸造铝合金 纯苯 丙烯等重要品种 目前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达131个[1] - 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 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 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1] - 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1] 期货价格影响力提升 - 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套期保值 期现套利 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2] - 部分品种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2]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路径丰富 豆油 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 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2] 期货市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商储无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 创新探索多种助农新模式[2] - 深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中有84个工业品占比64% 为制造业稳定经营提供保障[2] - 期货市场需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2] 证监会重点工作方向 - 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2] - 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 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品种范围[3] - 不断深化市场服务 完善产业服务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利用期货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3] - 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 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 打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3] - 强化研究驱动发展 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 汇聚研究合力 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开展深入研究[3]
引领全球定价新秩序 共探期市开放新征程
期货日报· 2025-08-20 08:34
8月19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下称芝商所)集团主办,期货日报 承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论坛聚焦行业前沿,在首日举行的对 外开放分论坛上,与会嘉宾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与前景,为行业 发展指明方向。 多元视角剖析开放路径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杨光在致辞中表示,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国 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 占全球总量超六成,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有助 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优化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实现"量质齐升",不断增 强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持续扩大开放是期货市场行稳致远的重要路径。"面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杨光表示,中国期货 业协会将积极推动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期货行业不断提升服务国民经济、配置全球资源的能 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稳妥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