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布局
搜索文档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的舍与得:“老药”逐步退场 “本土”加速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22:21
进博会概况与行业趋势 - 第八届进博会共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1]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为洞察全球医疗前沿动态的重要窗口,展示AI赋能药物研发、新一代精准智能放疗平台、光子计数CT等创新产品 [1] - 产业呈现两条主线:跨国药企主动退出利润率下滑的老牌原研药,将资源集中于创新药研发和前沿技术合作;同时为应对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加速“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1] 跨国药企的战略调整与研发投入 - 国家药监局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包含一系列外资或合资公司产品,被视为外资药企在集采常态化下的“主动收缩” [2] - 跨国药企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例如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 [2] - 跨国药企与本土Biotech合作深化,例如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的合作从单一分子授权发展为覆盖多靶点、多项目的深度战略合作,并创新性采用“研发合作+股权投资+建立北京创新中心”的多元化模式 [2] 本土生物科技公司的创新与发展 - 本土Biotech需从在部分热门靶点“内卷”转向关注提升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靶点创新、治疗方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创新 [3] - 本土创新药企正从“技术引进”迈向“技术输出”,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热潮背后是中国生物医药的跨越式发展 [3] - 中国创新药企在针对中国及亚洲人群高发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的研发上已形成差异化成果,并在细胞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因顺畅的审批流程形成独特竞争力 [4] - 中国已成为同时布局多个in vivo CAR-T技术项目并率先启动临床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有望引领全球细胞治疗发展 [3] 供应链本土化与全球布局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关税与贸易壁垒等波动将在未来一年显著影响其采购策略,超过六成企业正通过扩大区域/本土采购或推进本地化生产来强化供给安全 [5][6] - 医科达在2025年已实现全线产品的中国本土化生产,其本土化产品不仅应用于中国市场,也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医科达已完成医用直线加速器全产品线的本土化生产、培育超过100家本土供应商,中国制造产品出口比例高达60% [7] - Cytiva已经实现了生物制药上下游主要硬件的国产化能力建设,目前近25%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来自本土制造,未来3到5年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至50% [8] 本土化生产的驱动因素与价值 - 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大投资、建厂扩产,既有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现实考量,也是对中国制造与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 [5] - 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本土化生产得到质优价宜的产品 [6] - 中国临床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宝贵实践土壤,例如为满足中国“智慧医院”建设需求,公司的解决方案在智能工作流、自动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 [7] - Cytiva坚持以“多中心布局”的全球战略为核心,通过分散化和多点化的供应链节点管理风险,提升运营韧性,例如其上海浦东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 [8]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的舍与得:“老药”逐步退场,“本土”加速成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22:07
进博会彰显市场活力与产业趋势 - 第八届进博会共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1]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为洞察全球医疗前沿动态的重要窗口,展示AI赋能药物研发、新一代精准智能放疗平台、光子计数CT等“黑科技产品” [1] - 产业主线清晰呈现:跨国药企主动退出利润率下滑的“老牌原研药”,资源向创新药研发和前沿技术合作集中;同时“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布局成为共识 [1] 跨国药企战略调整:聚焦创新与深度合作 - 国家药监局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包含一系列外资或中外合资公司的产品,被视为在集采常态化下的“主动收缩” [2] - 跨国药企普遍加大对中国市场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例如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 [2] - 合作模式深化,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的合作从单一分子授权发展为覆盖多靶点、多项目的深度战略合作,并创新性采用“研发合作+股权投资+建立北京创新中心”的多元化模式 [2] 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创新升级与全球化 - 本土Biotech需从在部分热门靶点“内卷”转向关注提升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靶点创新、治疗方式创新、开发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创新 [3] - 本土创新药企正从“技术引进”迈向“技术输出”,国产创新药BD(商务拓展)热潮背后是中国生物医药经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3] - 中国已成为同时布局多个in vivo CAR-T技术项目并率先启动临床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有望引领全球细胞治疗发展 [3] - 中国创新药企在针对中国及亚洲人群高发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的研发上形成差异化成果,并在细胞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受益于顺畅的审批监管流程 [4] 供应链本土化成为跨国企业核心战略 - 超过六成企业正通过扩大区域/本土采购或推进本地化生产来强化供给安全,以应对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将显著影响采购策略的关税与贸易壁垒等波动 [5][6] - 医科达在2025年已实现全线产品的中国本土化生产,其中国市场正加速成长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生产枢纽,本土化产品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医科达完成医用直线加速器全产品线的本土化生产、培育超过100家本土供应商,中国制造产品出口比例高达60% [7] - 中国临床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实践土壤,例如为满足“智慧医院”建设需求而深度优化的智能工作流和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 [7] 本土制造能力与营收目标 - Cytiva坚持以“多中心布局”的全球战略为核心分散风险,其中国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于今年3月在上海浦东正式启用 [8] - Cytiva已实现生物制药上下游主要硬件的国产化能力建设,目前近25%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来自本土制造 [8] - Cytiva计划在未来3到5年,将中国市场的营收来自本土制造的比例提升至50% [8]
海尔2W+洗衣机成中企唯一高端产品,都是谁在买单?
金投网· 2025-11-12 15:31
市场格局与表现 - 东南亚高端家电市场长期由韩系品牌主导的格局正在改变 [1] - 在泰国售价超过60000泰铢的超高端价位段,海尔洗衣机是唯一跻身前三的中国品牌 [1] - 海尔L+系列新品上市即成为当地增速最快的高端洗衣机 [1] - 在东南亚,海尔洗衣机在高端价位段增速第一;在欧洲,海尔洗衣机位居中企第一;在澳洲,公司连续15年稳居市场榜首 [3] 目标客户群体 - 高端洗衣机购买人群主要为追求品质与体验的高净值群体,包括追求生活品质的高认知家庭、注重美学与功能的精英人群以及需求多元的高端别墅用户家庭 [1] - 泰国精英阶层选择产品是看中其极简嵌入式设计和精准的面料护理程序,能完美呵护真丝、亚麻等高端面料 [1] - 马来西亚半山别墅的华人夫妇选择产品是因为607mm超大筒径和20种洗涤程序,能解决从日常衣物到大件家纺的清洗难题 [1] 产品核心竞争力 - 产品力体现在科技、设计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外观上采用嵌入式设计融入家居成为空间美学的一部分 [2] - 中子洗衣机首创"洗烘护双筒一机集成"设计,将叠放高度降低20厘米,突破洗烘组合叠放高度最低1.7米的认知局限 [2] - 核心功能上具备607mm行业最大筒径,可轻松应对被子、窗帘等大件物品清洗,并配有双层五腔智能投放、5维传感判干系统 [2] - 智慧体验方面搭载AI一站式专业洗烘技术,无需转移负载即可实现两小时快速洗烘,并可自动识别用户使用习惯 [2] 本土化战略 - 研发上依托全球十大研发中心,针对东南亚气候特点、居住空间与洗涤习惯进行产品定制,例如上市一机三筒洗衣机和行业最大筒径洗衣机 [3] - 服务端组建全流程本土团队,覆盖售前咨询到售后指导全环节,以泰国用户购买后获得及时上门教学指导为例证 [3] - 深入本土的战略布局是公司在东南亚高端市场实现突破的关键支撑 [3]
专访花王大仓诚一:上海是中国战略的核心之一
国际金融报· 2025-11-06 19:27
参展概况与核心主题 - 公司于11月5日至10日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 [1] - 本次参展主题为“同美共生 质造未来”,旨在通过进博会纽带优化产品适配中国需求并扩大消费者与产业朋友圈 [2] - 公司希望以进博会为契机,让更多融合日本技术与中国需求的创新成果落地 [9] 本土化战略与产品定制 - 参展产品具有鲜明特质为“量身定制”,品牌矩阵聚焦中国生活者的护肤、防晒、染发、生理护理等多种需求 [3] - 大部分新品已实现本土生产,例如芙丽芳丝氨基酸系洁卸新品和珂润琉光修红系列 [3] - 芙丽芳丝品牌全球总部落户上海后,开发效率提升30%,能更敏捷推出适配中国市场的产品 [5] - 莉婕泡沫染发剂已实现本土化生产,并第三次登上进博展台 [5] 产品创新与技术亮点 - 珂润琉光修红系列针对中国干敏肌女性的“红荒肌”困扰研发,依托公司近40年专研的神经酰胺护理科学 [3] - 芙丽芳丝净澈控油洗面霜是对革新氨基酸配方的诠释,净润精华卸妆油则体现了升级氨基酸配方的技术积淀 [4] - 芙丽芳丝在开发中纳入环境压力、情绪波动、生活方式等“后天敏感源”维度,构筑氨基酸系洁卸产品阵容 [3] 中国市场战略与成效 - 公司将上海置于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源于其在政策、人才、消费洞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7] - 为应对上海市场国货崛起、绿色普及与需求精细化三大趋势,公司从研发和品牌两端发力 [8] - 研发端强化本土研发并推进环保材料与包装升级,品牌端注重文化共鸣,例如芙丽芳丝提出“敢不讨好”主张 [8] - 凭借本土化打法,芙丽芳丝在2024年拿下三大电商平台洁面品类销冠 [8] - “本土需求洞察——技术适配——快速落地”的逻辑已在珂润等品牌上得到验证 [8]
(第八届进博会)外资企业话进博:锚定中国“确定性”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5:26
进博会的战略定位与价值 - 进博会不仅是产品展示平台,更是外资企业感知中国市场脉搏、深化本土化布局的战略坐标[1] - 进博会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也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2] - 进博会被视为链接全球资源的助推器、汇聚世界领先科技的展示厅、促进各国创新成果落地的催化剂[1] 外资企业的本土化进展与成果 - 美国直观医疗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展品变为商品,第四代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1] - 江森自控实现96%以上的工程研发本土化和暖通空调冷冻产品100%本土化生产[2] - Crocs卡骆驰通过深度融合中国文化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将洞门文化打造为中国Z世代的身份标签[2] 中国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的机遇 - 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为全球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锚点[3] - 中国不断增强的创新活力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跨国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坚定的投资信心[2] - 中国消费者不仅注入市场活力,更引领全球潮流趋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是品牌布局全球的核心支点[2][3] 外资企业的参展体验与未来展望 - 爱茉莉太平洋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见证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从相遇到相融的深度演进[1] - 瓦里安医疗期待在进博会上与各界深入交流,携手中国伙伴加速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生根[3] - 外企的进博故事始终围绕深耕中国的核心主线展开,诠释平等互利合作,拥抱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3]
产品创新缔造趋势!海尔智家旗下Candy举行80周年庆典产业
金投网· 2025-11-03 11:33
品牌活动与市场沟通 - 海尔智家旗下Candy在意大利米兰举办80周年品牌庆典开幕式 活动获得意大利政府 伦巴第大区及米兰市政府等30余位政商界人士支持 并由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等共同见证 [1] - 庆典通过艺术展形式展现品牌创新实力 由意大利艺术家创作十件艺术作品与标志性产品并列展出 分为时间轴展区和艺术展区两大板块 构建艺术 设计与工业记忆的深度对话 [2] - 品牌通过系列本土化举措强化影响力 包括在米兰广场举办快闪活动 在欧洲总部举办美食烹饪活动等 旨在强化与用户的情感链接 [4] 产品创新与技术亮点 - 三筒洗衣机作为庆典核心环节进行全球首发剪彩 产品采用纯白机身与隐藏式触控面板的极简设计 首创10kg大筒加双1kg小筒的一体化结构 配合三套独立水路系统 实现内衣 外衣与母婴衣物的精准分区洗涤 [3] - 新产品填补欧洲市场在多筒分区洗护领域的技术空白 预计将于11月中旬起在欧洲多国上市 代表行业精细化洗护趋势 [3] - 公司针对欧洲能源紧缺现状推出Pro Wash700洗衣机 其能效达A-40%标准 较传统机型节能54% 节水25% 成为区域市场爆款产品 [4] - 艺术展设置专属沉浸式体验空间 借助LED动态视觉与音效联动技术艺术化呈现三筒同时运转的工作过程 直观展示分区洗护的运作原理与便捷性 [3] 市场地位与战略布局 - Candy品牌在意大利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实现单品牌份额第一及干衣机销量份额第一 在欧洲市场稳居互联家电第一品牌 [4] - 自2019年加入海尔以来 Candy依托全球化研发资源与供应链优势 深入扎根用户 持续推出差异化创新产品以引领行业趋势 [4] - 80周年庆典既是对品牌历史成就的总结 也标志着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公司计划通过持续产品创新与战略布局为全球家庭创造更美好生活体验 [4]
不甘“被抛弃”的立顿再换CEO
北京商报· 2025-09-04 20:13
管理层变动 - 立顿宣布任命马克·布赛恩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自10月1日起生效 其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在喜力工作 曾担任财务团队及美洲区总裁等领导职务 [1][3] - 前任CEO皮埃尔·劳比斯任职不足一年即卸任 回归监事会 此次换帅距离上次更换CEO不到一年 [1][3] - 监督委员会主席公开表示新任CEO在消费包装商品领域拥有卓越全球化经验并展现持续增长成绩 [4] 公司背景与业绩表现 - 立顿为全球最大茶叶品牌 1890年创立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成为茶包销量第一品牌 [4] - 2016年立顿全球销售额超中国近7万茶企出口总额1倍 [4] - 2021年联合利华以45亿欧元将立顿出售给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 [4] - 2023年公司收入17.4亿欧元 利润5.8亿欧元 较2020年联合利华披露的20亿欧元收入显著下滑 [4]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 中国袋泡茶行业快速发展 2022年线上市场规模达180.3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223亿元 [7] - 消费者需求转向注重健康属性 功能性及社交属性 对立顿"碎叶茶"固有印象形成挑战 [5][6] - 本土品牌如小罐茶 八马茶业及新茶饮品牌喜茶 奈雪通过产品创新和现制茶场景挤压立顿市场空间 [5][6] - 全球咖啡需求增长加剧茶企竞争 本土茶叶品牌茶里于2023年底陷入财务风波 [5] 品牌创新与战略调整 - 立顿启动十多年来首次全球品牌升级 覆盖90个市场 以"We Choose Tea"为核心主张 强调茶饮健康影响并更新包装设计 [7] - 公司加速推出原叶茶 冷泡茶等产品以打破固有印象 计划在中国推出路易波士茶但尚未上市 [7] - 2024年7月在黄山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央仓库项目 预计2027年建成以优化供应链支持电商及餐饮渠道 [7] 本土化挑战与专家观点 - 专家指出立顿面临品类 产品 场景 渠道及消费群体多重单一化困境 创新升级空间有限 [8] - 新任CEO需在产品 营销 渠道多维度发力 通过包装更新 健康理念契合及价格优化应对市场竞争 [8] - 喜力在华润啤酒运营下通过本土化布局实现增长 但茶饮与啤酒运作逻辑存在差异 [8]
关税战加剧需求疲软,跨国化工巨头利润收缩却加码中国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19 20:2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同比下降2.6% 利润总额3810.3亿元同比下降10.3% [1][4] - 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 [4] - 国际化工行业面临关税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挑战 [1][3] 跨国企业财务表现 - 朗盛2025年二季度EBITDA为1.5亿欧元同比下降17.1% 销售额14.66亿欧元同比下降12.6% [2] - 巴斯夫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332亿欧元同比下降1.5% 净收益8.87亿欧元同比下滑超50% [3] - 科思创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69亿欧元同比下降4.8% EBITDA为4.07亿欧元同比下降31.4% [3] - 霍尼韦尔2025年二季度销售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8% 杜邦净销售额32.6亿美元同比增长3% [8] - 帝斯曼-芬美意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65.1亿欧元同比增长3% [8] 企业战略调整 - 朗盛将2025年EBITDA指引从6-6.5亿欧元下调至5.2-5.8亿欧元 [2] - 科思创将2025年EBITDA预期从10-14亿欧元下调至7-11亿欧元 [3] - 朗盛通过出售聚氨酯系统业务使二季度净金融债务减少18% 产生3100万欧元正自由现金流 [6] - 朗盛计划关闭德国英国等地产能 预计从2027年底起每年节约5000万欧元成本 [7] - 科思创通过收购推动可持续增长并落实转型措施 [8]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同比增长7.3% 基础化学品消费量同比增长6.1% [6] - 全球化学品销售额中中国占比达40% 预计2030年达到近50% [5] - 跨国企业持续加码中国本土化布局 从生产制造转向定制化解决方案 [5][6] - 朗盛亚太应用开发中心整合四个业务部门技术开发功能 [6]
迪卡侬回应拟出售中国子公司30%股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9:08
迪卡侬中国股权出售计划 - 公司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业务初步估值区间约10亿—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1] - 公司回应称"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强调始终扎根中国长期发展[1] - 早在今年4月已有类似传闻 当时同样回应"不予置评"[1] 迪卡侬在华业务布局 - 中国是公司全球唯一实现"研发-生产-零售"全链条覆盖的海外市场 与法国本土并列[2] - 94.2%的在华销售产品由中国生产 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0%[2] - 目前在中国拥有4个自有工厂 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 3个物流园区 1个品牌中心及约200家实体门店[2] 迪卡侬中国市场扩张 - 今年6月28日一天连开三店 分别位于上海新天地 北京大吉巷 南京百家湖[1] - 新开门店均位于城市黄金地段 标志都市核心商圈布局深化[1] - 计划今年新开店及老店焕新升级总数达20至30家[1] 公司全球业绩表现 - 2024财年按固定汇率计算营收同比增长5.2%至162亿欧元[2] - 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 盈利能力面临挑战[2] - 今年3月完成全球CEO更替 由任职26年的资深高管接任[2]
业绩承压,迪卡侬也要卖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8:52
股权出售传闻 - 迪卡侬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股权 业务初步估值区间为10亿-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1] - 公司对中国市场传闻回应"不予置评" 并强调始终扎根中国长期发展[1] - 同类出售传闻早在2024年4月已开始流传 当时公司同样采取"不予置评"回应[1]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迪卡侬全球唯一实现"研发-生产-零售"全链条覆盖的海外市场 与法国本土并列[2] - 迪卡侬在华销售产品94.2%由中国生产 公司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0%[2] - 2024年6月28日公司一天连开三店 新开门店均位于上海新天地、北京大吉巷、南京百家湖等城市黄金地段[1] - 2024年计划新开店及老店焕新升级总数达20至30家 进一步夯实本土化布局[1] 财务表现 - 迪卡侬2024财年按固定汇率计算营收同比增长5.2%至162亿欧元[2] - 2024财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 盈利能力面临挑战[2] 组织架构 - 2024年3月公司任命任职26年的资深高管哈维尔•洛佩兹接替芭芭拉•马丁•科波拉出任全球CEO[2] 中国业务规模 - 迪卡侬在中国拥有4个自有工厂、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3个物流园区、1个品牌中心以及约200家实体门店[2] - 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 从生产采购业务起步 2003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线下零售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