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矩阵
icon
搜索文档
加拿大鹅没人要了?
搜狐财经· 2025-09-08 06:32
私有化报价与潜在买家 - 加拿大鹅控股股东贝恩资本收到14亿美元私有化报价 [1] - 潜在买家包括博裕资本、安宏资本、波司登及安踏与方源资本财团 [2] - 安踏与波司登发布公告否认参与收购 [2] 贝恩资本出售动因与品牌演变 - 贝恩资本持有控股权12年 因基金存续期临近需兑现LP回报 [4] - 收购时估值3-4亿美元 出售报价14亿美元 远低于巅峰市值78亿美元 [4] - 通过奢侈品化、渠道扩展及SKU从20增至200+实现品牌升级 [4] - 2022-2025财年营收增速从21.5%滑落至1.1% [4] 安踏财务能力与收购战略 - 2025上半年经营现金净流入109.3亿元 现金及等价物达555.8亿元 [5] - 成功整合FILA及亚玛芬体育(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 [5] - 战略方向为收购强品牌价值标的并通过重塑实现价值跃升 [5] 安踏经营现状与品牌矩阵 - 主品牌与FILA过去8季最高增速仅单位数 亚玛芬体育2025上半年刚转亏为盈 [8] - 五年门店总量稳定下营收增1.6倍 但2025半年报库存周转天数升至136天 [8] - 品牌矩阵覆盖大众市场(安踏、狼爪)、时尚(FILA)及户外高端(始祖鸟等) [8][10] - 与韩国Musinsa合作拓展潮流产品线 [10] 加拿大鹅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6财年Q1营收同比增22.4%至1.08亿加元(约5.61亿元) 为近九季最大增幅 [11] - 2024财年起大中华区销售额4.22亿加元(约22亿元)成第一大市场 [11] - 2025财年Q4大中华区销售额增7.9%至1.39亿加元(约7.2亿元) [11] - 14亿美元估值对应PE约30倍 与安踏收购亚玛芬时估值水平相近 [11] 品牌转型与产品策略 - 任命Haider Ackermann为创意总监 推动四季化策略 [12] - 产品线扩展至毛衣、鞋履、太阳镜等领域 [14] - Emerson短袖T恤成最畅销产品 缓解季节性营收波动 [14] - 在万元级羽绒服赛道与Moncler竞争 但后者联名策略更激进 [16] 外资品牌在华困境与中资崛起 - 耐克2025财年大中华区营收65亿美元 阿迪达斯2024年35亿欧元 安踏(不含亚玛芬)708亿元 [16] - 安踏收入规模已接近耐克与阿迪达斯在华总和 [17] - 2025上半年中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零售额增3.1% 2024年全年仅0.3% [17] - 迪卡侬、星巴克、宜家等外资品牌寻求出售中国业务股权或资产 [16] 并购整合挑战与出海新阶段 - 安踏通过DTC模式整合超1万家门店 复朗集团仅几百家直营店 [24] - 复兴集团与山东如意收购品牌表现平平 复朗2025上半年亏损扩大 山东如意亏损额增105% [23] - 安踏海外门店仅249家 占总门店数不足2% 但正推进美国开店计划 [24] - 头部中资品牌战略转向主品牌出海 而非继续收购聚焦中国市场的资产 [24]
营收跌出前五,贝泰妮怎么连巨子生物都干不过了?
36氪· 2025-09-05 20:01
行业格局变化 - 珀莱雅以53.62亿元营收位居国货美妆第一 上美股份以41.08亿元位列第二[2] - 巨子生物以31.03亿元营收跃居行业第三 贝泰妮以23.72亿元跌至第六[2][3] - 前十企业中贝泰妮是少有的负增长企业 营收同比下滑15.43%[3] 财务表现对比 - 巨子生物营收31.03亿元同比增长22.55% 贝泰妮营收23.72亿元同比下降15.43%[3] - 巨子生物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 贝泰妮净利润2.47亿元同比腰斩[4] - 巨子生物净利率达37.9% 贝泰妮净利率仅10.4%[8] 品牌矩阵差异 - 巨子生物形成双品牌驱动 可复美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 可丽金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6.9%[4] - 贝泰妮仍依赖单品牌 薇诺娜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23% 占比超八成[4] - 新品牌薇诺娜宝贝收入1.1亿元 瑷科缦收入0.51亿元 规模仍较小[4] 价格策略影响 - 贝泰妮护肤品均价降至39.01元 较2023年同期49.96元下跌近11元[5] - 彩妆均价从54元降至37.77元 医疗器械均价从106.61元降至95.88元[5] - 降价策略与营收负增长存在关联[6] 费用结构分析 - 贝泰妮销售费用率54.2% 同比增加8.6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近七成[8] - 巨子生物销售费用率34.0% 三项费用合计不到营收40%[8] - 贝泰妮扣非净利润仅1.82亿元 超过25%利润来自非主营来源[8] 渠道表现对比 - 贝泰妮线上收入占比73.9% 阿里系收入7.69亿元同比下降10.5%[13] - 巨子生物线上直销收入18.16亿元占比58.4% 线下直销同比增长超七成[13] - 巨子生物经销商渠道覆盖1700家公立医院和13万家药店[13] 发展路径相似性 - 两家公司均从专业医学背景切入 巨子生物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贝泰妮从植物功效成分出发[12] - 早期都通过医院药房等专业渠道建立信任 后同步抓住电商红利[12][13] - 科研背书成为核心差异化优势[12]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共识转向多品牌矩阵策略 珀莱雅形成护肤+彩妆+洗护多品类矩阵[15] - 巨子生物通过可复美和可丽金实现技术底座上的功效分工[15] - 贝泰妮需成功孵化第二品牌才能改善费用率和盈利结构[16]
贝泰妮(300957):25H1营收及利润表现承压,静待经营拐点
华源证券· 2025-09-01 19:30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25H1营收及利润表现承压 静待经营拐点[5] - 公司为敏感肌护肤优质国货龙头 产品竞争壁垒较高 消费者粘性强[7] - 随着公司持续扩展品牌矩阵、优化产品组合及全渠道深化布局 中长期公司业绩乐观可期[7] 财务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3.72亿元 同比减少15.43%[7] - 25H1利润总额达到2.97亿元 同比减少44.47%[7]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49.01%[7] - 25H1归母净利率同比-6.85pct至10.40%[7]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7.7/8.8亿元 同比变动分别为+19%/+28%/+15%[7] 业务分析 - 以薇诺娜为核心、多品牌协同发展打造品牌矩阵[7] - 25H1护肤品/彩妆分别贡献营收20.01/2.39亿元 分别同比变动-11.97%/-7.09%[7] - 护肤品/彩妆毛利率分别同比+4.22pct/+1.75pct至76.93%/64.36%[7] - "薇诺娜(Winona)"品牌在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赛道市场排名连续多年稳居第一[7] - 公司拥有"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贝芙汀"、"姬芮"、"泊美"及"初普"等自有品牌[7] - 渠道模式以线下渠道为基础叠加以线上渠道为主导[7] - 25H1线上/OMO/线下渠道分别贡献营收17.43/1.91/4.24亿元 分别同比变动-5.89%/-10.48%/-41.58%[7] 盈利能力 - 25H1公司毛利率同比+3.42pct至76.01%[7] - 25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8.63pct/+1.86pct/+0.83pct至54.17%/8.11%/4.91%[7]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73.45%/73.65%/73.74%[8]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9.48%/10.73%/10.75%[8]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4/26/23倍[7]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33.51/26.18/22.72倍[6] - 预计2025-2027年市销率(P/S)分别为3.19/2.82/2.45倍[8] - 预计2025-2027年市净率(P/B)分别为3.12/2.91/2.70倍[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75/71.00/81.65亿元[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40%/13.14%/15.00%[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8/7.65/8.82亿元[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86%/27.98%/15.22%[6]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9.32%/11.11%/11.87%[6]
三只松鼠(300783):2025年中报点评:Q2淡季收入较快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国元证券· 2025-08-31 18:3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对应8月28日PE 38/27/21倍(市值107亿元)[5]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总营收54.78亿元(同比+7.94%)归母净利1.38亿元(同比-52.22%)扣非归母净利0.51亿元(同比-77.75%)[1] - 25Q2总营收17.54亿元(同比+22.77%)归母净利-1.01亿元(去年同期-0.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12亿元(去年同期-0.35亿元)[1] - 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5/3.93/5.18亿元 增速-30.20%/38.06%/31.72%[5] 渠道表现 - 线上抖音系电商收入14.78亿元(同比+20.75%)天猫系收入8.82亿元(同比-18.56%)京东系收入8.08亿元(同比+1.89%)[3] - 线下分销业务收入9.38亿元(同比+40.21%)占总营收17.12%[3] - 线下门店收入1.87亿元(同比-18.70%)其中国民零食店收入1.76亿元(同比+0.57%)[3] 品牌矩阵发展 - 主品牌三只松鼠收入49.78亿元(同比+6.14%)小鹿蓝蓝品牌收入4.37亿元(同比+13.51%)其他品牌收入0.63亿元[3] - 形成三只松鼠+小鹿蓝蓝(儿童高端健康零食)+超大腕(方便速食)+蜻蜓教练(健康轻食)+东方颜究生(中式滋补)的多品牌矩阵[3]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25.08%(同比-0.77pct)归母净利率2.53%(同比-3.18pct)[4] - 25Q2毛利率21.57%(同比-0.33pct)归母净利率-5.73%(同比-4.43pct)[4] - 期间费用率合计+3.65pct 销售费用率20.43%(同比+2.81pct)管理费用率2.85%(同比+0.90pct)[4] 运营进展 - 经销商数量2140家 较年初净增长269家[3] - 国民零食店新开144家至353家 原店型关闭19家至97家[3] - 二季度通过"D+N"全渠道体系实现营收增长超20% 线下分销渠道销售翻倍增长[2]
新宝股份(002705):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Q2收入略有承压,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光大证券· 2025-08-29 18:5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16.80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2/11/10倍 [3][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小家电ODM龙头企业 通过打造品牌矩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 2025年H1整体经营保持稳健 外销业务平稳增长 内销自主品牌略有下滑 [2] - 公司重视经营质量 通过降本增效措施使净利率水平稳中有升 [2] - 考虑到外销景气趋缓与内销承压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1/13亿元(较前次下调11%/13%)新增2027年预测13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1%)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23%)扣非归母利润5.3亿元(同比+8%) [1] - 2025年Q2营收40亿元(同比-7%)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10%)扣非归母利润2.9亿元(同比+3%) [1] - 分区域看:国外营收61亿元(同比+2%)国内营收17亿元(同比-4%) [2] - 分业务看:厨房电器营收53亿元(同比-1%)家居电器营收15亿元(同比+13%)增长主要来自海外代工业务拓展 [2] - 2025年H1毛利率22.1%(同比+0.3pct)Q2毛利率21.8%(同比+0.1pct) [2] -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健:销售费用率3.9%(同比+0.2pct)管理费用率5.2%(同比-0.2pct)研发费用率3.4%(同比-0.3pct)财务费用率-0.2%(同比+0.5pct) [2] - 2025年H1归母净利率7.0%(同比+1.2pct)Q2归母净利率7.5%(同比+1.1pct)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7亿元(去年同期0.5亿元) [2] - 运营效率指标:存货周转天数63天(去年同期57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8天(去年同期45天)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6.82/188.83/201.92亿元 同比增长5.12%/6.79%/6.93%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12.51/13.43亿元 同比增长8.38%/9.63%/7.36% [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1/1.54/1.65元 [4] - 盈利能力指标:毛利率预计维持在21%左右 ROE(摊薄)预计从12.63%逐步降至12.34% [19]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136.40亿元 对应总股本8.12亿股 [5] - 历史股价区间11.58-17.45元 近3个月换手率79.19% [5] - 相对收益表现:近1月绝对收益12.53% 相对收益4.60% 近1年绝对收益37.65% 相对收益1.83% [8]
安踏体育(02020.HK):品牌矩阵拉动 2025上半年收入与核心利润均双位数增长
格隆汇· 2025-08-29 11:0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亿元 [1]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经营溢利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达109.3亿元 净现金为315.4亿元 [1]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37分 派息率达50.2% 已回购注销近20亿港元股份 [1] 品牌业务 - 安踏品牌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 经营溢利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23.3% [2]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8.6% 经营溢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 [2] - 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 经营溢利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2] - 完成对JACK WOLFSKIN的收购 与MUSINSA成立投资合资公司 [2] 运营状况 - 平均存货周转日数增加22天至136天 应收及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保持稳定 [1] - 安踏品牌推进精细化运营和全球化战略 FILA品牌强化专业运动品类投入 [2] - DESCENTE和KOLON SPORT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 业绩展望 - 管理层指引2025年安踏品牌流水增长中单位数 FILA品牌增长中单位数 其他品牌增长超过40% [2] - Amer Sports联营公司利润贡献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2]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34.8亿元/154.6亿元/173.6亿元 [3]
安踏体育(02020):品牌矩阵拉动,2025上半年收入与核心利润均双位数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8 15:5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合理估值上调至119-124港元(原为113-118港元) 对应2025年市盈率23-24倍 [3][4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归母净利润(剔除Amer Sports上市利得)同比增长14.5%至70.3亿元 [1][7]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但经营溢利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 主要受益于费用管控和政府补贴 [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达109.3亿元 净现金为315.4亿元 财务状况稳健 [1][22]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37港仙 派息率50.2% 2025年6月底前回购注销近20亿港元股份 [1][22] 分品牌业绩 - 安踏品牌收入169.5亿元(+5.4%) 经营溢利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23.3% 受益于精细化运营 [2][8][23]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8.6%) 经营溢利率27.7%(-0.9pct) 因战略性投入产品功能与质量 [2][8][29] - 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61.1%) 经营溢利率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8][30] - Amer Sports联营公司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贡献利润4.3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0.19亿元) [8] 战略布局与运营 - 完成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2025年5月) 完善户外品牌矩阵从高端延伸至大众市场 [2][30] - 与韩国MUSINSA集团成立投资合资公司 探索运动与时尚、新零售融合 [2] - 安踏品牌推进全球化战略 计划下半年在北美开设首家零售门店 借助代言人凯里·欧文提升国际影响力 [23] - 存货周转日数增加22天至136天(受收购影响) 但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保持稳定 [1][2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 上调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73.6亿元(原170.0亿元) [3][4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8/154.6/173.6亿元 可比口径利润增长13.0%/14.6%/12.3% [3][40] - 2025-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4.1%/12.8%/13.7% 每股收益分别为4.80/5.50/6.18元 [4][41] 管理层指引 - 2025年全年指引:安踏品牌流水中单位数增长 FILA品牌中单位数增长 其他品牌增长超40% [3][39] - Amer Sports联营公司预计2025年净利润贡献12亿元人民币 [39]
珀莱雅: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1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95.34% [2] - 基本每股收益2.02元/股,同比增长13.48% [2] 主营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收入53.56亿元,同比增长7.24% [3] - 线上渠道收入51.09亿元,同比增长9.17%,占比95.39% [3] - 线下渠道收入2.47亿元,同比下降21.49%,占比4.61% [3] - 珀莱雅品牌收入39.79亿元,占比74.27% [3] - 彩棠品牌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占比13.17% [3] - Off&Relax品牌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02.52%,占比5.22% [3] 渠道结构 - 直营渠道收入39.05亿元,同比增长4.87%,占比72.90% [3] - 分销渠道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25.91%,占比22.49% [3] - 日化渠道收入1.70亿元,同比下降23.54%,占比3.18% [3] 产品品类表现 - 护肤类(含洁肤)收入42.00亿元,占比78.40% [3] - 美容彩妆类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25.79%,占比15.63% [3] - 洗护类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31.25%,占比5.97% [3] 研发创新 - 新申请专利35项,新获得专利15项 [15]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专利240项 [15] -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包括《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 [18] - 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保持研发合作 [3] 品牌发展策略 - 珀莱雅品牌聚焦"科技护肤"定位,推出双抗系列美白特证版等新品 [4] - 彩棠品牌坚持"中国妆,原生美"理念,推出双生气垫等新品 [10] - Off&Relax品牌深化"亚洲头皮健康养护专家"形象,推出净屑系列等新品 [12] - 悦芙媞品牌定位"年轻肌功效专研",推出修红精华2.0等产品 [15] 营销活动 - 珀莱雅品牌签约刘亦菲为防晒全球代言人,三八节活动曝光量3.5亿+ [6] - 彩棠品牌举办西湖畔新品发布会,创始人唐毅携化妆师团队打造新中式妆容大秀 [11] - Off&Relax品牌签约张凌赫为品牌代言人,TVC播放量超6000万 [13] 生产与供应链 - 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19] - 湖州生产基地实施能源节约技改方案 [19] - 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19] 组织与人才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王莉离职 [23] - 引进具有国际化视角的优秀人才 [20] - 持续推进管培生项目,保持团队年轻化 [20] 利润分配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8.00元现金红利(含税) [1] - 以2025年6月30日总股本3.96亿股为基准,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15亿元 [1]
左手锐步右手MUSINSA?安踏多品牌布局为何“绯闻”不停
36氪· 2025-08-13 19:19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 -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被广泛报道,但安踏方面回应"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未否认也未承认 [1][4] - 锐步母公司ABG集团明确否认出售传闻,声明目前或未来均无剥离计划,并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球零售额100亿美元 [4] - 锐步被ABG收购时交易金额达25亿美元,当时安踏集团年营收493.3亿元,李宁营收225.7亿元 [2] 安踏与MUSINSA的合作模式 - 安踏与韩国时尚电商MUSINSA以合资公司形式合作,MUSINSA持股60%并掌握经营权,安踏持股40% [7] - 合作架构显示安踏缺乏经营话语权,目前处于投资阶段,尚未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7] 安踏多品牌战略布局逻辑 - 2009年收购FILA弥补高端品牌与时尚板块空白,现已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8] - 2016-2017年与迪桑特、可隆成立合资公司,填补专业运动与户外运动市场空白 [8] - 2023年收购狼爪品牌,完善高端专业户外装备产品线,与偏向户外生活的可隆形成差异化布局 [8] - 收购战略旨在弥补区域权益限制(仅获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权益)和防范合作变数风险 [8] 潜在收购标的的战略价值 - 锐步在健身、女子篮球和高尔夫领域的产品优势可弥补安踏产品线空白 [10] - 锐步可帮助安踏构建高端产品线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 [10] - MUSINSA的设计能力可弥补本土运动品牌美学短板,可能通过联名合作拓展女性运动市场 [11] - MUSINSA作为时尚电商独角兽,其设计优势可与安踏在体育领域形成协同 [11] 全球化扩张战略考量 - 通过收购获取市场渠道、完善产品线并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快速切入新兴领域的方式 [12] - 需避免品牌同质化导致的内部资源竞争和管理压力,参考李宁、特步及阿迪达斯收购锐步未达预期的案例 [14] - 应转向战略协同型收购而非规模扩张,重点补充健身、女性运动等细分赛道,长期需提升自有品牌技术壁垒与全球化运营能力 [14]
锦江酒店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 业务多元布局
全景网· 2025-08-12 20:24
核心观点 - 公司依托国资优势推进全球化战略 通过H股上市加速海外布局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30.8% 品牌出海计划覆盖东南亚六国 境外酒店RevPAR恢复至2019年112.27% [1][2][3] - 公司通过收购卢浮集团、铂涛集团等构建全品类品牌矩阵 高端品牌注入完善市场布局 旗下锦江都城酒店覆盖中国超100个城市 [4][5] 全球化战略 - 董事会决议发行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加强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 [2] - 海外酒店业务收入42.56亿元 占酒店业务总收入30.8% 募集资金将用于拓展海外业务及偿还贷款 [2] - 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推进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六国 老挝首店已于2025年5月签约 [3] - 境外有限服务酒店RevPAR达2019年度112.27% 同比增长0.35% 业务覆盖55个国家或地区 [3] 业务与品牌 - 2024年总营业收入140.63亿元 酒店业务收入138.21亿元 含食品及餐饮业务 [2] - 通过收购法国卢浮集团(2015年)、铂涛集团(2016年)及维也纳集团(2016年)加速国际化 [4] - 2023年收购锦江国际酒管公司 注入J酒店、岩花园等高端品牌 [4] - 品牌覆盖高端至经济型全品类 锦江都城酒店开业228家 遍布中国超100个城市 [4] 战略布局 - 品牌出海计划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 积极推进东南亚项目落地 [3] - 全球化举措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