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理AI
icon
搜索文档
大模型训练进入“后训练时代”,AI编程有望迎来更大突破,这些企业已积累先发优势
财联社· 2025-08-03 12:20
AI应用板块市场表现 - AI应用板块周五午后探底回升 郑中设计涨停 鼎捷数智和果麦文化涨幅超15% 万兴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政策催化: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小米应用商店与字节跳动扣子平台合作打通智能体一键发布能力 [1] Kimi K2大模型技术突破 - Kimi K2进入全球大模型第二梯队 国内第一梯队 开源模型参数规模全球第一 [4] - 专家数从256提升至384 实现从L2推理向L3代理能力演进 降低MLA头数提升性价比 硬件成本和算力消耗低于同类模型 [4][5] - 技术架构采用MoE模型 通过分层专家结构提升专业领域处理能力 工程学突破或推动AI编程在2024下半年至2025Q1-Q2实现质变 [7][8] AI编程领域发展现状 - 国内顶尖水平但落后海外 Kimi优于DeepSeek-V2等国内模型 但弱于Claude 3 5等国际产品 [6] - 预训练方式遇瓶颈 代码生成成功率约70% 国际巨头转向开发Coding Agent工具 国内尚未出现成熟商用产品 [6] - 字节跳动Code-IT 2 0和阿里通义灵码在AI辅助IDE工具领先 但底层Coding Agent仍处Demo阶段 [8] 下游应用领域机会 - 企业私有模型构建:MaaS平台部署高性能开源模型降低门槛 推动AI一体机市场二次爆发 [9][10] - 垂直领域商业化加速:税务 法务 编程等专用领域模型需求旺盛 创意类应用如文旅策划效率提升显著 [11][12] - 影视游戏行业:概念设计阶段AI应用成熟 商业化制作环节仍依赖传统工作流 [13] 行业技术演进方向 - 物理AI成为新焦点 需解决实时交互延迟问题 国内在无人机路径规划等离线场景有探索 [14][15] - 数据标注转向企业私有数据处理 税务SaaS等场景存在巨大标注需求 [17] - GPT-5或将实现L3代理能力突破 多模态和物理感知能力进展值得关注 [16] 相关受益标的 - AI编程:卓易信息 金现代 普元信息 [2] - AI税务/法务:税友股份 中科金财 金桥信息 [2] - 数据标注:海天瑞声 汇洲智能 博彦科技 [2] - AI一体机:深信服 浪潮信息 神州数码 [2]
计算机行业周报:国内多模态AI应用全更新!物理AI产业化加速-202508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3 12:12
行 业 及 产 业 行 业 研 究 / 行 业 点 评 相关研究 《计算机持仓占比低位!AI 链商业化拐点 将至!——计算机行业周报 20250721- 20250725》 2025/07/26 《Kimi K2 发布获多项开源 SOTA!美国天 才法案通过!——计算机行业周报 20250714-20250718 》 2025/07/19 证券分析师 黄忠煌 A0230519110001 huangzh@swsresearch.com 洪依真 A0230519060003 hongyz@swsresearch.com 刘洋 A0230513050006 liuyang2@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崔航 A0230524080005 cuihang@swsresearch.com 徐平平 A0230123060004 xupp@swsresearch.com 曹峥 A0230525040002 caozheng@swsresearch.com 陈晴华 A0230123090010 chenqh@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罗宇琦 (8621)23297818× luoyq@swsre ...
索辰科技(688507):举办物理AI论坛,多场景布局应用落地
国投证券· 2025-07-29 1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索辰科技是国内领先的 CAE 软件厂商,打造物理 AI 平台,业务向新能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民用领域延伸,通过战略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有望打开全新成长空间 [14]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5.15/6.92/9.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9/1.02/1.42 亿元,采用市销率估值,给予 6 个月目标价 104.16 元,对应 2025 年约 18 倍动态市销率 [14] 事件概述 - 7 月 28 日,索辰科技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物理 AI 驱动虚拟训练全球革新”主题论坛,发布四大创新成果,与杭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低空经济与虚拟训练技术融合 [1] 物理 AI 平台发布 - 2025 年 3 月 6 日,公司在上海举行物理 AI 首场天工·开物发布会,后在多地召开,推出物理 AI 开发及应用平台全场景解决方案 [2] 物理 AI 核心技术 - 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技术,可实现设计样本自动智能衍生、验证与训练 [3] - 实时生成式物理 AI 计算引擎,能高效构建高保真虚拟验证环境 [3] - 智能实时真实物理环境感知技术,可采集现实世界物理属性并与虚拟世界融合互动 [3] - 实时虚拟物理世界智能环境感知技术,能在虚拟世界感知和预测物理参数并与真实世界融合互动 [3] - 自动测试仿真验证技术,可实现真实与虚拟世界验证的自动融合迭代验证 [3] 物理 AI 应用落地场景 具身智能 - 索辰具身智能虚拟训练平台打通真实与虚拟世界数据壁垒,实现“采集 - 训练 - 生成 - 评估”链路,让机器人训练更经济、高效、真实、简单 [4] - 平台基于物理 AI 技术,可实现真实场景环境与机身结构数据实时生成与分析,如神经网接触算法等功能,训练机器人手部结构时模型收敛性能和数值稳定性良好 [4][11] 低空经济 - 索辰推出“低空三维物理地图”产品,搭载自研物理 AI 引擎,可获取低空环境风场和电磁场数据,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风险评估和规避方案依据,提升飞行安全性 [12][13] - 其空间分辨率最低可达厘米级别,风场数据检测密度均值突破数亿量级,风场信息生成速率控制在秒级尺度 [13] 财务数据预测 营收与利润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5.15/6.92/9.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9/1.02/1.42 亿元 [14] 财务指标 -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35.8%/34.5%/33.0%,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19.5%/24.4%/37.6%,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91.9%/28.7%/39.2%等 [17] 资产负债 - 2025 - 2027 年资产总额分别为 38.34 亿/52.62 亿/66.02 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 8.63 亿/21.90 亿/33.87 亿元等 [17] 现金流量 - 2025 - 2027 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分别为 - 4.89 亿/- 45.02 亿/- 1.69 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分别为 - 1.75 亿/- 1.86 亿/- 1.97 亿元等 [17]
索辰科技(688507):WAIC发布:具身智能虚拟训练、低空三维物理地图,物理AI落地加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8 1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发布具身智能虚拟训练、低空三维物理地图等物理AI产品并展示成功应用 基于此前物理AI平台实现产品化落地 物理AI商业化进程加速 [6] - 具身智能虚拟训练方案实现智能体训练、智能体自主感知两个层次 虚拟训练场可部分对标Nvidia Isaac Sim平台 优势在于复杂物理场耦合关联 智能体自适应基于强大物理求解能力 是公司长期业务核心能力 [6] - 低空三维地图实现模拟训练+实时导航 构建三维数字空域可用于空域资源调配等 飞行器内置高精度三维地图可完成实时三维导航和路径调整 [6] - 基于物理AI可拓展很多加速仿真场景 真实物理世界推演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优化 实时仿真应用空间巨大 [6] - 重视物理求解能力卡位优势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5 - 27年实现收入6.0、8.5、11.1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0.8、1.2、1.6亿元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营业总收入 - 2024 - 2027E分别为3.79亿、6.04亿、8.50亿、11.05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2%、59.5%、40.7%、30.0% [2] 归母净利润 - 2024 - 2027E分别为0.41亿、0.81亿、1.20亿、1.60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27.9%、96.2%、47.7%、33.0% [2] 每股收益 - 2024 - 2027E分别为0.47元/股、0.91元/股、1.35元/股、1.79元/股 [2] 毛利率 - 2024 - 2027E分别为71.9%、72.4%、73.9%、74.2% [2] ROE - 2024 - 2027E分别为1.5%、2.8%、3.9%、5.0% [2] 市盈率 - 2024 - 2027E分别为194、99、67、50 [2] 市场数据 - 2025年7月25日收盘价90.01元 一年内最高/最低为102.10/38.21元 市净率2.8 股息率0.27% 流通A股市值44.32亿元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为3593.66/11168.14 [3]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1.86元 资产负债率7.33% 总股本/流通A股为89/49百万股 流通B股/H股为 - / - [3] 财务摘要 营业总收入 - 2023A - 2027E分别为3.20亿、3.79亿、6.04亿、8.50亿、11.05亿元 [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0.57亿、0.41亿、0.81亿、1.20亿、1.60亿元 [8]
赛意信息“All in AI”战略的关键落子:牵手逗号科技,布局物理AI!
广州日报· 2025-07-23 20:35
战略合作 - 赛意信息与逗号科技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以物理AI为核心引擎,整合双方在泛ERP实施能力和AI算法、行业场景的优势,赋能中国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和制造业降本增效 [2] - 合作将推出供应链智能化创新解决方案,加速物理AI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落地 [6] 物理AI技术趋势 - 2023年生成式AI推动业务增长,AI应用进入全面爆发时代,物理AI成为下一技术浪潮,即AI深度理解并操控实体世界的技术形态 [4] - 实物互联网(PI)是物流领域的革命性基础设施,通过标准化容器、智能节点和开放协议构建全球高效物流网络,打破传统供应链孤岛 [4] - 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主导PI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原型落地和自动化节点技术,共同构建PI早期发展格局 [4] 逗号科技的技术优势 - 逗号科技是亚太地区首个系统性研究PI的开拓者,中国首家以AI为核心决策优化引擎、PI为核心业务流程架构的物流科技企业 [5] - 公司发起"PI联盟",拥有C-Link、C-ROS、C-NAS和C-Loader等智能决策系统,赋能联想、大众、一汽、奇瑞等企业,每年实现数千万元物流成本节约 [5] - C-LINK智慧物流平台通过PI实时数据流打通物流节点,AI智能决策优化货品移动方案,推动中国在物理AI标准制定中获得话语权 [5] 赛意信息的战略布局 - 赛意信息"All in AI"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整合逗号科技的物流AI决策能力,提升供应链解决方案 [6] - 数字化集成供应链产品融合逗号科技的物流算法规划能力,结合Physical Internet实时数据流和AI智能决策,强化全价值链服务能力 [6]
黄仁勋王坚对话,三个被忽略的关键信息
36氪· 2025-07-22 16:26
从认知AI迈向物理AI - 下一波AI浪潮将进入"物理AI"时代,AI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具备感知、推理、决策、执行的完整能力链条 [2] - 物理AI强调与现实场景的交互能力,要求多模态感知、Agent系统和实时响应能力,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属于此范畴 [2] - 大模型训练逻辑从依赖大数据预训练转向"后训练"和微调,强化学习成为AI行为与人类意图对齐的关键过程 [3] - 物理AI将重构上游产业链价值,传感器厂商(如Sony、ADI)和精密减速器制造商(如Harmonic Drive、Nabtesco)从边缘走向核心 [3]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云计算架构面临调整,IaaS层标准化为基础设施,SaaS层轻量化,差异化回归业务逻辑和产品体验 [4] - 大模型发展逼近Scaling Law临界点,评估标准从参数规模转向综合表现(超长文本处理、多步推理、物理交互) [4] - 未来AI核心应用场景可能围绕制造业展开,原生搭载物理AI的设备(如AI手机、AI电脑)将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5] - 开源从技术路线之争演变为商业战略,开源模型因灵活性和透明度成为场景级落地的关键基础 [6][7] 企业战略布局 - 英伟达从芯片制造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建设者,投资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市值730亿美元)体现其AI Infra战略 [11] - 英伟达布局边缘计算平台,瞄准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对延迟敏感的物理AI场景 [12] - 阿里云推行"IaaS+PaaS一体化"模式,从资源卖家转向产品提供者,向生态型平台进化 [13] - 硬件、算力、模型、数据边界模糊,企业争夺"算力+平台"支点以重构下游规则 [14][15] 技术与社会影响 - 开源生态推动模型安全性和权责划分,开发者共建过程倒逼实践规范 [9] - 英伟达推出NVLink Fusion技术开放生态系统,鼓励硬件厂商互操作 [9] - 生命工程领域潜力巨大,英伟达推出蛋白质结构AI生成模型La-Proteina瞄准医药行业 [10] - AI与人类关系从"工具"转向"共生",手机原生AI助手用户规模增长但交互方式尚未定型 [10]
具身智能前瞻系列深度一:从线虫转向复盘至行动导航,旗帜鲜明看好物理AI
国金证券· 2025-07-22 16: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具身智能发展处于早期,当前缺乏模拟学习能力,物理AI是构建模拟学习的核心;世界模型约等于空间智能加物理AI;建议重视3D数据资产和物理仿真引擎双主线,看好中国物理AI稀缺资产索辰科技 [4][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生物智能五阶段映射具身智能,模拟、规划能力是当前缺失环节 - 阶段一(关联性学习):生物智能起源于早期两侧对称生物学会“行动导航”,如线虫学会“转向”,“行动导航”是扫地机器人落地前提;早期两侧对称生物具备两侧对称结构、效价神经元、大脑和“情感”雏形;“关联性学习”是对未来初步“预测”的前提 [10][11][13]。 - 阶段二(强化学习):早期脊椎动物学会“试错”,构成“强化学习”基础;“基于预期奖励的时序差分强化学习”有助于缩短试错时间、建立更长预测时间窗口;该机制形成涉及时间感知和空间感知 [15][17][18]。 - 阶段三(模拟学习):早期哺乳动物学会“规划”,即“模拟学习”;构建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困难,因真实世界动作连续、信息嘈杂不完整、奖励复杂;大鼠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触发模拟 [22][24][29]。 - 阶段四(模仿学习):灵长类动物学会“模仿学习”,映射到具身智能,“模仿学习”分为“主动教学”与“逆向强化学习”两种策略 [32]。 - 阶段五(语义处理):人类掌握“语言”,形成大规模协作;具身智能产业中,模拟学习应用相对初级,未来拥有3D空间智能的机器人具备“仿真”能力后将进化为硅基生命 [35][36]。 复盘智能驾驶模型算法演绎历史,世界模型≈空间智能+物理AI - 智能驾驶VS具身智能:智能驾驶是具身智能现阶段落地可行性及商业闭环被验证的场景,众多人形机器人核心创始团队有智能驾驶从业经验;智能驾驶“反物理交互”,人形机器人需高频“物理交互” [37][41]。 - 从特斯拉FSD说起:特斯拉FSD智能驾驶算法经历“模块化”规则驱动算法、感知模块引入BEV+OCC架构实现“端到端”、追求“一段式端到端”三个阶段;VLM、VLA等慢思考模型逐渐发展成熟 [44][46][53]。 - 谈及世界模型、物理AI:世界模型约等于空间智能加物理AI,英伟达Cosmos侧重视频世界模型;空间智能核心是让模型理解3D空间信息,获取3D空间数据有真实数据采集与仿真合成数据两条路线;物理AI解决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及“缺数据”难题 [66][71][77]。 重视3D数据资产+物理仿真引擎双主线,看好中国物理AI稀缺资产索辰科技 - 群核科技:推出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 Verse,为空间智能算法提供产业级工具;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53亿元,经调整亏损率收窄至17%;毛利率持续提升,业务以订阅收入为主 [80][84][86]。 - 索辰科技:发布索辰开物平台,将发布“机器人虚拟训练平台”;2024年营收3.79亿元,2020 - 2024年营收CAGR达23.7%;业务分工程仿真软件与仿真产品开发两部分,研发投入强度较高 [92][95][100]。
一场聚焦AI“前世今生与未来”的对话
中国青年报· 2025-07-22 07:14
行业动态 - 第三届链博会在北京举办先进制造主题活动,AI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2][3] - 英伟达CEO黄仁勋出席链博会开幕式并首次尝试中文演讲,强调中国供应链是"奇迹",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2] - 黄仁勋与王坚在链博会进行AI围炉对话,成为活动最受期待环节 [4] AI技术发展 - AI技术从依赖人工编程转向通过海量数据机器学习,2012年深度学习成为有效工具,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实现突破 [4] - 生成式AI实现跨模态信息转换,突破单一媒介限制,当前技术焦点转向推理智能 [4] - 物理AI将成为下一波浪潮,指能感知、理解并直接在现实世界执行复杂操作的自主系统,通常嵌入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 [5] - 过去十年英伟达算力提高十万倍,能处理更多数据使机器学习更有效 [7] - AI从人工强化训练转向自主思考、生成数据、推理和实践 [7] 中国AI发展 - 中国孕育并开源共享DeepSeek、通义千问、混元、文心一言、Kimi等世界级大模型 [7] - 中国研究者发布的AI论文数量全球占比最高,推动开源科学发展 [8] - 开源是保障AI安全的关键,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在技术标准、性能基准和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协作 [8] - 中国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让各国和各行业有机会参与AI革命 [8] AI应用前景 - AI将重塑科学范式,在药物设计领域可解析蛋白质结构,在气候模拟方面可浓缩海洋、大气、冰盖物理特性进行预测 [9] - AI是最强大的"平等器",农民、老人、孩子都能用它赋能 [9] - AI领域机会广阔,可能成为个人终身机会 [9]
从漂泊少年到AI帝国掌舵者,黄仁勋为何能铸造英伟达传奇?
36氪· 2025-07-21 19:49
公司发展历程 - 英伟达市值从2021年的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万亿美元,四年间增长超3倍,成为全球首家达到4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1] - 1993年公司成立初期承接技术外包项目维持运营,并将利润投入自主芯片研发,首款产品NV1因技术路线与市场不兼容导致销售惨淡,公司一度濒临倒闭[14] - 1997年推出RIVA 128芯片实现盈利,1999年上市后市值暴涨至30亿美元,同年推出GeForce256并首次定义GPU品类[15] - 2006年推出CUDA架构将GPU转变为通用计算平台,初期市场反应冷淡但2012年后成为AI训练核心工具[18] - 2025年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近90%份额,数据中心与自动驾驶业务全面发展[21]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1998年起实施每6个月性能翻倍的迭代策略,速度达行业平均两倍[15] - 2017年CUDA年下载量达270万次,公司利润增长3倍至30亿美元[20] - A100芯片支持Multi-instance GPU技术,可划分为7个独立实例优化计算效率[20] - H100芯片采用Hopper架构,混合专家模型训练速度较前代提升9倍,支持256芯片互连[20] - 2025年推出NVIDIA Dynamo框架,在GB200 NVL72集群上运行DeepSeek-R1模型时单GPU生成token数量提升30倍[21] 市场战略与竞争 - 早期通过差异化战略避开CPU同质化竞争,专注图形处理细分场景[10] - 2000年对竞争对手3dfx发起专利诉讼并最终收购其资产[17] - 2002年GeForceFX因散热问题导致股价暴跌90%,公司通过降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17] - 2013年起向OpenAI、斯坦福等机构赠送DGX-1超级计算机构建AI生态[18] - 2025年推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和RTX Pro系列显卡[28] 中国市场布局 - 2025年公司创始人三次访华,出席中国区年会、贸促会会谈及链博会[27] - 链博会上宣布美国政府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强调中国供应链价值与AI开源重要性[27] - 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AI研究人员群体和终端消费市场,市场活力与创新速度独一无二[29] - 呼吁美国政府放宽技术出口限制以保障研发投入可持续性[29] 行业趋势判断 - 提出物理AI将成为下一波技术浪潮,推动AI从认知智能向行动智能演进[23] - 强调生成式AI的"理解-推理-生成"能力将作为物理AI的底层逻辑[24] - 指出AI正在重塑供应链模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27]
黄仁勋,还想再赢一次
36氪· 2025-07-21 11:23
英伟达与中国市场 - 中国已成为人工智能两大风暴中心之一,是英伟达最需要且最依赖的市场 [1] - 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从两年前的21%降至13%,导致公司损失45亿美元 [30][32] - 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份额从2022年95%下降至50% [32] 黄仁勋的商业策略 - 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专供芯片H20,并计划恢复供应及推出RTX Pro系列GPU [32] - 通过参加链博会等公开活动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1][3] - 与小米等中国科技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汽车领域 [6][10] 英伟达发展历程 - 1993年创立初期专注图形处理器,1999年上市并推出GeForce系列产品 [12][18] - 2012年GPU被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20] - 2024年发布Blackwell架构,AI计算性能较8年前提升1000倍 [20] 行业竞争格局 - 谷歌、微软等云巨头加速自研GPU,谷歌TPU已更新至第七代并应用于大模型训练 [26][28] - 博通崛起成为英伟达主要竞争对手,为云厂商提供定制芯片服务 [28] - OpenAI开始使用非英伟达GPU(谷歌TPU)以降低计算成本 [28] 技术创新方向 - 提出"物理AI"作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发展方向 [33] - 早期并行计算架构突破为3D游戏渲染奠定基础 [15][18] - GPU从游戏领域成功转型为人工智能算力核心 [20][22] 合作伙伴关系 - 与小米合作历史可追溯至2013年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 [6][8] - 小米SU7汽车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重启双方合作关系 [10] - 2016年向OpenAI交付首台DGX-1超级计算机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