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
icon
搜索文档
扬杰科技:SiC MOS已构建完整产品矩阵,向多个客户送样并得到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21:12
碳化硅产品布局 - 公司有研发、制造、销售SiC及相关产品,具体产品型号和进展可参考公司官网及定期报告 [2] - 公司已构建完整的SiC MOS产品矩阵,并向多个客户送样并获得认可 [2] - 未来SiC MOS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2] 新能源领域发展 - 公司重视SiC MOS技术研发,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 [2] - 产品已获得客户认可,显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批量供应日本市场,天岳先进(688234.SH)全球化布局继续开疆拓土
新浪财经· 2025-07-30 20:21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公司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1] -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达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47.53% [1] - 公司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份额达22.80%,位居全球第二 [1] - 中国衬底材料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正在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1] - 公司有海外建设工厂的规划 [5] 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308项,境外发明专利14项,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2] - 公司荣获日本"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2] - 公司已实现8英寸导电型衬底批量供应并率先实现海外销售 [2] - 2024年11月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 [2] - 公司成功交付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向更高电压领域迈进 [3] - 公司是率先使用液相法生产P型碳化硅衬底的企业之一 [3] 产能布局 - 公司构建了山东济南和上海临港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40万片 [4] - 上海临港工厂具备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生产能力 [4] - 8英寸衬底已实现批量销售,未来产能将持续提升 [4] 下游应用与市场前景 - 碳化硅下游需求80%来自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普及将提升渗透率 [6] - 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汽车电子厂商有长期战略合作 [6] - 预计203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2.9万亿日元(1500亿RMB),比2024年扩大7.4倍 [6] - 公司积极布局AR眼镜领域,与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碳化硅光波导镜片 [7] - 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超6000万副 [7]
新股前瞻|天域半导体“二次递表”:行业高速发展,半导体“独角兽”投资价值如何?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09:54
被华为哈勃、比亚迪等有名产业资本押注的"半导体独角兽"——天域半导体开启了二次赴港的旅程。 7月22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一下简称"天域半导体")向港交所主板递 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此前,该公司曾于2024年12月23日向港交所递表。 作为大湾区罕见的半导体独角兽,天域半导体的投资人阵容背后有不少"大佬"的身影浮现。其中,包含 了产业资本(华为旗下的哈勃科技、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海尔资本等),财务投资机构(复 朴投资、踊跃成长、立湾投资、春阳久泰、氢毅昕阳、中广源、缙云天域、招商资本等),以及政府背 景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广东粤科投、南昌产业投资集团等。 此次赴港上市,天域半导体计划将IPO募资金额用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扩张公司的整体产能,从而提升公 司的市场份额及产品竞争力;用于未来五年内用于提升公司的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及 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更迅速地回应市场需求;用于用于战略投资及/或收购,以扩大客户群、丰 富公司的产品组合及补充公司的技术,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策略。 那么,作为一家颇具资本青睐的半导体独角兽,天域 ...
方寸之间,智见未来——AI智能眼镜的趋势与展望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AI智能眼镜、视光学及太阳镜、VR/AR、移动互联网、手机、运动相机、数码、汽车、传统光学等行业 - **公司**:Meta、谷歌、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小米、三星、vivo、OPPO、华为荣耀、雷鸟荧幕、ISR360、大疆、韶音、漫步者、博士、雅世、陆逊迪卡、易文、亚马逊、林德伯格、明月等 [10][11][12][19][20][27][2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前景** - 智能眼镜市场预计2025年达500万台销量,2026年可能翻倍增长,2035年智能化渗透率或达70%,市场规模可能达14亿台,硬件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美元,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美元 [1][2][9] - 全球视光学及太阳镜市场未来三到五年需求量达20亿副,智能化改造将形成10亿级市场空间 [1][9] - 电子变色眼镜若成本100元普及至10亿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18] 2.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智能眼镜是AI最好载体,在人机交互上有独特优势,能实现“看你所看、听你所听、想你所想”,成为贴身或虚拟助手 [3] - 未来有望覆盖教育、科普、健康管理、生活、工业等广泛场景,随着AI大模型发展会诞生更多新场景 [6] 3. **产品形态与功能集成** - 主要分为音频、拍摄、AR眼镜三种形态,产业链投资重点在拍摄眼镜,因其量产性、成本和功能实现有优势 [1][5] - 功能集成创新显著,可替代TWS耳机、运动相机,监测心率等,具备电子书阅读等功能,未来有望轻办公 [1][7][8] 4. **企业参与情况** - 移动互联网、手机、VR/AR等多行业巨头参与,部分已发布产品或立项调研 [10][11] - 运动相机、数码、汽车、传统光学等企业也积极布局 [12] 5. **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 发展呈逐步复杂化和多样化,2026年起带显示功能眼镜将量产商业化,推动光波导和Micro LED技术需求增加 [19] - 电子变色是重要发展方向,小米相关产品脱销,技术能提高使用场景覆盖度和安全性 [16][17] - 光波导技术目前集中在表面浮雕光栅,碳化硅是未来核心基材之一,成本预计大幅下降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智能眼镜定价与成本**:小米智能眼镜定价1999元合理,采用优质芯片和存储材料,预计2026或2027年高性能低价产品出现;电子变色智能墨镜售价2699 - 2999元,电致变墨片成本至少10 - 15美金 [3][15][16] 2. **碳化硅基材优势与挑战**:碳化硅高折射率提升显示效果和光波调制精度,但硬且脆加工难,需镀膜处理,刻蚀方式有望成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应用于AR领域良率达90%以上可降成本 [24] 3. **生产环节与潜在机会**:生产涉及计算、光学、感知交互模块组装等环节,上游设备制造领域如AA设备、光学标定和检测设备有新机会 [25] 4. **与传统产品差异及转型挑战机遇**:交付过程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不同,需针对特定需求优化;传统眼镜行业智能化转型面临定制化等挑战,机遇是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链发展 [26][27]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剖析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华为、赛力斯、江淮、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宁德时代、清陶新能源、禾赛、速腾、图达通、法雷奥、奔驰、宝马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 - **技术底座和体系化能力**:依托 ICT 领域经验,具备 IPD 研发体系、IC 供应链体系以及 IPMS 营销与销售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和奋斗者文化增强竞争力[3] - **智能驾驶 ADS4.0 架构**:核心是 Vivo 架构,云端 World Engine 模拟极端场景,训练数据密度高 1000 倍,车端 World Action Model 多模态数据融合,端到端时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4][13][14] - **电池技术**:采用 800 伏高压平台,有 5C 充电倍率及十分钟快充优势;固态电池选硫化物路线,自研硫化物电池续航 3000 公里起步,3.5 分钟充满且不燃烧;智选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最慢 30 分钟从 30%充到 80%,5C 纯电电池包聚晶 2.0 能量密度提升超 10%[1][8][10][11] - **能耗和热管理**:通过提升电机效率等增加能耗管理能力;TMN 式热管理技术更新至 2.0 水平,部件集成和控制集成,降低故障率并优化诊断维护[1][2][11] - **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用 900 吨压铸机进行问界 M9 一体化压铸,零部件数量减少 95%,连接点数量下降 70%,全车铝合金占比达 80%,2023 年发布第二代 CTP 技术专利[12] - **激光雷达**:自研激光雷达市场份额约 20%,全球前五,推动 96 线和 192 线应用,计划 2025 年实现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应用[16]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成就与现状 - **营收增长**:2024 年汽车业务营收达 264 亿元,同比增长 12 倍[4][18] - **合作模式与产品布局**:通过智选模式抓住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机遇,与赛力斯等车企合作;鸿蒙智行与车企合作覆盖 SUV、轿车和 MPV 三大品类,布局超豪华、豪华、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场[1][5][19] - **渠道管理**:渠道分体验中心和用户中心,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鸿蒙智行建约 1000 家体验中心和 300 多家用户中心,问界引入经销商扩充渠道,其余品牌独立招商扩展用户中心[20] 华为汽车业务未来发展 - **智能化产业地位巩固**:未来 3 - 5 年打造算力、算法和数据商闭环,在颜值、科技和性价比维度推爆款智能汽车,低端市场 20 万以下新车型有显著增量,已有车型持续优化推新[6] - **赛力斯增程技术趋势**:已到超级增程 5.0 阶段,油电转化率每升 3.6 度电以上,热效率 44.8%,加入 AI 控制策略,未来纯电续航提升至 300 - 400 公里以上,大电池成主流[1][7] - **功率半导体切换**:功率半导体从传统硅基转向碳化硅是大势所趋,哈勃资本布局碳化硅全产业链实现突破[8] 华为合作车企情况 - **江淮尊界品牌**:与华为合作在超豪华市场改变格局,首款车型 S800 上市首月大定 6500 辆,核心竞品奔驰 S 级 2024 年月均销 1400 辆,宝马 7 系约 900 辆,预计年底推第二款 MPV 车型[21] - **赛力斯问界品牌**:终端交付稳定,M8 2025 年 4 月上市,6 月单月交付超 2 万台,三季度改款 M7 上市有望贡献增量,预期 2025 年利润达 96 亿[22] - **北汽蓝谷**:最早与华为合作,从极狐到享界 S9 及 2025 年增程版,首月交付超 3000 台,预计 2026 年下半年至少推三款新车型,对 2027 年盈利转正乐观[23] - **上汽集团**:2025 年秋天发布上届第一款车型切入 15 - 25 万元主流市场,合资业务今年利润有望达 100 亿[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为智能驾驶 ADS 发展分三个阶段,2021 - 2022 年全面高速 NCA 及城区 NCA 试点,2023 - 2024 年上半年全国无图城区 NCA,2024 年下半年开始城区 NCA 体验优化[15] - 华为汽车业务组织架构自 2019 年成立 CBO 后多次调整,2024 年长安与赛力斯入股标志外部合作与资本协同进入新阶段,目标是将 ST 领域优势融入智能汽车产业[17]
碳化硅半导体制造商Wolfspeed(WOLF.US)盘后暴涨!启动破产重组 拟削减约70%债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3:32
公司破产重组 - 碳化硅半导体制造商Wolfspeed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自愿申请破产保护 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末完成重组 [1] - 公司总债务在重组前为65亿美元 计划通过破产重组获得2.75亿美元新融资并削减约70%债务(约46亿美元) [1] - 主要债权人包括阿波罗全球管理和日本瑞萨电子 重组协议已获优先担保票据多数持有人及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支持 [1][2] 财务与运营状况 - 公司当前现金流约13亿美元 足以维持重组期间正常运营 不会中断客户服务或员工薪酬福利 [1] - 2024财年资本支出高达21亿美元 同期营收仅8.07亿美元 纽约新建工厂产能利用率仅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2024年下半年关闭北卡罗来纳州晶圆厂并裁员1250人(占25%) 取消德国萨尔州30亿美元晶圆厂建设计划 [4] 战略转型与市场定位 - 公司原为Cree旗下功率和射频业务部门 2021年出售LED业务后更名Wolfspeed 全面转型碳化硅半导体供应商 [2] - 2018年全球碳化硅市场占有率高达62% 专注电动车和新能源等高增长市场 [2] - 与通用汽车、特斯拉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更名后股价达历史峰值141.97美元 市值突破17亿美元 [3] 扩张计划与行业背景 - 2019年投资1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碳化硅晶圆厂(纽约) 规划产能扩大10倍 2023年计划在德国建厂并获7.5亿美元芯片法案资助 [3] - 碳化硅因高效耐高温特性成为电动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材料 特斯拉Model 3首次大规模采用碳化硅MOSFET推动需求爆发 [2] - 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资金延迟加剧危机 特朗普政府拟重新审查法案 公司可能无法按时获得原定"救急"补贴 [4] 管理层与未来规划 - 原CEO被解雇 现任CEO表示将专注于200mm碳化硅晶圆制造 [2][4] - 公司称破产重组有助于执行长期增长战略并加速实现盈利 [1]
士兰微(600460):全球份额稳步提升,碳化硅上车加速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6-27 16: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功率半导体份额全球第六(占3.3%),国内第一,为成熟制程垂直一体化制造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主要业务包含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及LED板块 [1] - 2024年公司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营收112.21亿元(YoY+20.14%),扣非归母净利润2.52亿元(YoY+327.34%);1Q25公司保持稳健增长,实现营收30亿元(YoY+21.7%,QoQ -1.89%),1Q25毛利率环比回升至21.31%(YoY -0.79ct,QoQ +2.72pct),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YoY+8.96%,QoQ+29.99%) [1] - 考虑1Q25公司毛利率高于此前预期,结合行业价格降幅逐步收窄,上调毛利率,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5.24/8.03/11.39亿元(前值25 - 26年3.52/6.11亿元),对应PB 3.22/3.06/2.87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集成电路板块 - 24年营收41.05亿元(YoY+31.21%),毛利率30.70%(YoY+1.23pct) [2] - 优势产品IPM模块营收达29.11亿元(YoY+47%),在白电领域出货量超1.7亿颗,同比增长57% [2] - MEMS传感器受消费类产品价格下降影响营收2.5亿元(YoY -12%),但出货量同比增长,加速度计国内市占率保持在20% - 30%,六轴惯性传感器(IMU)已获多家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批量订单 [2] - 32位MCU电路营收同比增长约36%,配合工业与白电客户加速上量;士兰集科12英寸线车规级BCD电路芯片能力持续提升 [2] 分立器件板块 - 24年营收54.38亿元(YoY+12.53%),受产品价格与产线稼动率影响,毛利率为13.53%(YoY -9.20pct)回落 [3]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快速推进,应用于汽车和光伏的IGBT及SiC产品收入达22.61亿元,同比增超60% [3] - 基于自主V代IGBT芯片的汽车主驱模块已在国内外多家客户实现批量供货,车规IGBT单管也已实现大批量出货 [3] 碳化硅业务 - 士兰明镓6英寸SiC MOS芯片产能已达9000片/月 [3] - 基于自主研发的Ⅱ代SiC MOSFET芯片的汽车主驱模块已在4家国内车厂批量出货,累计达5万只;第Ⅳ代平面栅SiC - MOSFET技术开发已完成并送样客户评测 [3] - 士兰集宏8英寸SiC产线建设加快推进,预计25年四季度实现通线并试生产 [3] - 8英寸硅基GaN功率器件产线已通线,预计2025年二季度推出车规级和工业级产品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340|11,221|13,139|15,283|17,326| |(+/-%)|12.8%|20.1%|17.1%|16.3%|13.4%| |净利润(百万元)| - 36|220|524|803|1139| |(+/-%)| - 103.4%|714.4%|138.5%|53.1%|41.9%| |每股收益(元)| - 0.02|0.13|0.32|0.48|0.68| |EBIT Margin|6.7%|3.7%|8.6%|8.8%|9.1%| |净资产收益率(ROE)| - 0.3%|1.8%|4.2%|6.0%|8.0%| |市盈率(PE)| - 1136.9|185.1|77.6|50.7|35.7| |EV/EBITDA|33.9|31.6|24.6|21.0|18.7| |市净率(PB)|3.38|3.33|3.22|3.06|2.87|[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3 - 2027年进行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13139百万元,净利润524百万元等 [19] -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显示,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如2025E收入增长17%,净利润增长率138% [19]
新股速递|全球市占率30%!碳化硅外延龙头瀚天天成:8英寸技术领先,华为、华润微战略入股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27 11:54
公司简介 - 瀚天天成是全球碳化硅外延行业领导者,2024年市场份额超30%,按年销售片数计为全球最大供应商 [1] - 主要产品为4/6/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并拓展至家电和轨道交通 [1] 财务状况 收入结构 - 外延片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63%升至2024年86.2%,但总营收从11.43亿元降至9.74亿元 [2][3] - 代工收入占比从35.5%降至12.4%,因国际巨头转向IDM模式及比亚迪等客户自供趋势 [5] - 8英寸产品销量从2023年285片增至2024年7466片,但收入贡献有限 [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44.7%→39.0%→34.1%),主因6英寸产品均价从2020年1.14万元/片降至2024年7300元/片 [6] - 2024年净利润1.66亿元中67.5%依赖政府补助,扣除后实际利润同比下滑26.9% [6] - 股权激励费用减少缓解利润压力(2024年1.54亿 vs 2023年2.58亿) [7] 运营与财务健康度 - 2024年现金增长269%至20.3亿元,因国资融资10亿元,流动比率达4.17优于同行 [9][10] - 存货从3.5亿元降至2.48亿元,产能利用率从93.7%降至56.1%以消化库存 [11]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1.2%,最大客户占比40.4%,集中度小幅改善 [12] 技术优势 - 全球唯一制定碳化硅外延SEMI国际标准,掌握行业定价权 [16] - 国内率先量产8英寸外延片,2024年销量7466片,技术领先天岳先进等对手 [15] - 创始人赵建辉为IEEE Fellow,拥有50+专利,技术底蕴深厚 [17] 行业前景 -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场2024-2029年CAGR达38.2%,中国增速超45% [26] - 6英寸产品当前占比95%但价格战激烈,8英寸成本低30%将成未来主流 [26] - 电动车碳化硅渗透率从25%升至40%,中国政策目标国产化率40% [26] 竞争格局 - 2024年公司市占率30%,领先天岳先进(15%)、Wolfspeed(25%) [13] - 毛利率34.1%高于天岳先进(28.5%)和天域半导体(22.3%) [19] - 华为、华润微战略入股保障下游需求,对比天岳先进依赖国资客户 [18]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6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7 09:15
核心观点 - 看好保险行业发展,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人寿(H)等公司,因其预定利率有望下调,可缓解利差损隐忧对估值的压制 [2][11][18] - 看好小米 YU7、小米 AI 眼镜两款战略 SKU 再造爆款,维持对小米集团-W 的买入评级 [3][14] - 认为当前人身险公司价值存在一定低估,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H)等公司 [17][18] - 建议关注碳化硅行业国产厂商,如天科合达、天域半导体等,国内弯道超车趋势已现 [18] - 首次覆盖上海医药并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其未来营收和利润有望增长 [22] - 看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持续国产替代,推荐普源精电,建议关注鼎阳科技等公司 [24] - 建议关注天新药业,其维生素 B1 和 B6 价格高位坚挺,新品种拓展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24][26] - 维持对健友股份的买入评级,其大品种获批上市有望拉动业绩增长 [29] - 维持对深信服的买入评级,其将以超融合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撬动中国超融合产业国产化 [33] - 维持对道通科技的买入评级,其与华为合作,第二曲线高速发展 [36] - 维持对容知日新的买入评级,其三大战略深化布局,开启巡检新模式 [38] - 维持对芯联集成的买入评级,其模拟 IC 与碳化硅业务共振,有望实现营收快速增长 [41] - 维持对天安新材的买入评级,其拓展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延伸成长曲线 [42] - 维持对潮宏基的买入评级,其密集上新有望打造爆款系列,筹划 H 股上市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44] - 维持对广电计量的买入评级,其前瞻布局新业务板块,计量检测领域持续拓展 [46]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6 月 26 日,上证指数收盘 3448 点,1 日跌 0.22%,5 日涨 3.04%,1 月涨 2.57%;深证综指收盘 2045 点,1 日跌 0.34%,5 日涨 3.45%,1 月涨 3.23% [1] - 风格指数中,大盘指数昨日跌 0.39%,1 个月涨 1.99%,6 个月跌 0.78%;中盘指数昨日跌 0.42%,1 个月涨 3.31%,6 个月跌 3.69%;小盘指数昨日跌 0.47%,1 个月涨 3.54%,6 个月涨 1.49% [1] 行业表现 - 行业涨幅方面,地面兵装Ⅱ昨日涨 3.48%,1 个月涨 27.5%,6 个月涨 45.16%;旅游及景区昨日涨 2.21%,1 个月涨 3.15%,6 个月涨 0.56%等 [1] - 行业跌幅方面,摩托车及其昨日跌 2.25%,1 个月涨 2.77%,6 个月涨 18.77%;乘用车Ⅱ昨日跌 2.1%,1 个月跌 7.29%,6 个月涨 3.58%等 [1] 公司分析 保险行业 - 可从 EV 变动口径下的投资经验偏差、实际投资收益率与 VIF 打平收益率之间的差值、新会计准则下的投资业绩表现三个角度评估人身险公司“利差损”风险 [2][8] - 2014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投资经验偏差合计分别为中国人保 212.7 亿元、新华保险 132.7 亿元等 [9] - 2017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口径和总投资收益率口径下利差均值表现各有不同 [10] - 2023 - 2024 年 A 股上市险企投资业绩整体实现正贡献,中国人寿合计 1025.8 亿元等 [11] 小米集团-W - 6 月 26 日晚,公司举办发布会,发布小米 YU7、小米 MIX Flip 2 等多款产品 [3] - 小米 YU7 定位中大型 SUV,性能表现和智能化配置强劲,续航领先 [12][13] - 小米 AI 眼镜主打“时尚 + 科技”,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出色 [13][14] 上海医药 - 是国内首家 A + H 医药上市公司,引入云南白药进行混改 [20] - 积极拥抱流通行业新业态,持续压缩费用提升经营效率,加码创新研发,完成和黄并表 [21] - 预计 2025 - 2027 年有望实现营业收入 3023/3333/3663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 10%/10%/10% [22] 电子测量仪器行业 - 预计 2025 年行业延续复苏态势,受益于高端产品放量、政策持续催化 [22] - 海外市场逐步复苏,亚太强劲领跑,全球需求正在修复 [23] 天新药业 - 2025 年 6 月 25 日,主力产品维生素 B1 价格 212.5 元/kg,维生素 B6 为 162.5 元/kg,价格略有下行但整体维持高位震荡 [24] - 2025 年上半年,维生素 B6、维生素 B1、叶酸三大产品价格同比增速分别达 43.8%、21.04%、81.59% [25] - 布局了年产 7000 吨维生素 B5 项目等在建工程,新品种上市投产后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26] 健友股份 - 2025 年 5 月底,肝素出口平均单价为 4364.8 美元/kg,环比增长 13.65%,同比增长 4.4% [27] - 原料药占比持续下降,制剂出口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2024 年制剂实现收入 30.50 亿元 [28] - 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在美获批大品种 ANDA,在研管线丰富 [29] 深信服 - 开始全面替代 Vmvare,获 Gartner 认可,成为中国 VMware 替代 HCI 代表厂商 [30] - 博通收购 Vmvare 后强推订阅模式,引发客户流失,HCI 国产替代窗口打开 [30][31] - 深信服在虚拟化性能、零习惯改造、面向未来的弹性架构方面具有优势,市场份额提升 [32] 道通科技 - 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参加华为 2025 年开发者大会,展示空地一体解决方案 [33][34] - 具有空地一体的稀缺性、解决方案持续落地等优势,连续斩获大客户,第二曲线高速发展 [34][35] 容知日新 - 合作伙伴大会圆满举行,将持续聚力三大战略,变革有望开花结果 [36] - 三大战略包括伙伴战略深化布局、服务战略积极探索、高质量客户与项目聚焦,核心下游景气度回暖 [37] - 积极拥抱 AI 技术,打造诊断领域大模型 PHMGPT,开启巡检新模式 [38] 芯联集成 - 在第十七届国际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上,凭借 1500V SiC MOS 灌胶模组系列产品获“2025 年度创新技术”大奖 [39] - 2024 年实现碳化硅业务收入 10.16 亿元,同比增长超 100%,产能利用率饱满 [40] - 是国内稀缺的一站式特色工艺平台,三条成长曲线递进 [40] 天安新材 - 积极拓展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延伸成长曲线,持续推进泛家居业务发展,收购相关公司扩展产业生态圈 [41] - 长期战略规划稳中求变,并购鹰牌陶瓷后底部反转,中短期看好市场化改革驱动利润率提升 [41] 潮宏基 - 近期密集上新故宫、花丝、线条小狗 IP 串珠系列,有望打造爆款系列 [44] - 公告筹划 H 股上市,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以东南亚为切入口拓展海外市场 [44] 广电计量 - 与中科院空天院计量检测中心和维新宇航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布局战略新兴板块 [43] - 2023 年以来公司管理层换届,并推出股权激励,经营业绩拐点已现 [44]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6/5.06/5.92 亿元 [46]
高测股份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高测股份 - 行业:光伏、半导体、碳化硅、磁材、人形机器人、石材切割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业绩 - 二季度业绩相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三季度和四季度预计继续上升 [4] - 光伏设备业务今年预计亏损,因去年和今年新签订单受影响,装备收入规模大幅收缩,但研发投入强度不变;在手订单约 2 - 3 亿元 [4][17] - 金刚线业务今年出货量和市占率预计比去年明显增长,一季度实现盈亏平衡并微利,二季度盈利情况持续改善;预计今年出货量约 7,000 万公里,一季度已出货 1,500 多万公里 [2][4][19] - 切片代工业务目前仍亏损,但二季度亏损幅度明显收窄,预计三、四季度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全年盈亏平衡有压力但有机会 [4] - 创新业务预计今年稳定增长,收入规模预计超过去年的 2.44 亿元;长期来看,半导体和碳化硅是主要发力点 [2][5] 各业务具体情况 - **光伏设备业务**:去年收入约 20 亿元并盈利,今年因订单急剧收缩预计亏损 [17] - **金刚线业务**:碳丝市场价格约 11 元/公里,钨丝约 22 元/公里;二季度毛利率有所改善,但仍处低水平,长期目标为 20% - 25% [3][20][22] - **切片业务**:二季度开工率从一季度约 60%提升至接近 80%,带动成本下降和减亏幅度显著增加;全年盈亏平衡有压力但有机会 [25] - **创新业务**:碳化硅衬底和磁性材料是主要贡献,传统硅基半导体需求较弱;磁材去年在 2.5 亿收入中占比接近一半,今年预计达到 3 亿元左右 [4][26][28] - **新材料业务**:已推出乌斯特神样品,包括超高分子、钨丝和碳丝三种材质,其中钨丝性能优越;有近 10 家客户正在试用,但尚未进入成本和价格评估阶段 [2][12][13] 研发进展 - **人形机器人丝杠磨床设备**:处于前期研发阶段,预计年底或春节前后推出样机;利用光伏和半导体领域积累的技术进行国产替代,内螺纹磨削技术是主要难点 [2][6][9] - **半导体设备**:推行 8 寸和 12 寸金刚线切片机,12 寸真空切片机 7 月在易思伟试用;去年推出的倒角机在半导体蓝宝石和碳化硅领域获好评 [30] 行业情况 - **光伏行业**:处于产能出清阶段,开工率较低,价格处于非理性阶段,行业承压能力较大;拐点难以预测,快速出清困难,价格难以上涨,需要较长时间实现产能优化 [4][33] - **磁材行业**:下游资本开支强度较高,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快充领域,设备销售情况良好,利润表现优于光伏行业 [34] 公司策略 - 推动转债转股,考虑通过业绩、战略、市值管理、回购等措施 [4][32] - 对原有设备进行替代和升级,部分旧设备将被新技术取代,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米机器人项目深入推进,但尚未官宣具体时间 [15] - 公司目前专注于健身领域布局,同时在磨床方面重点投入,未来可能扩展至其他契合领域 [16] - 福斯材料在光伏产业渗透率一季度约 50%,截至五月接近 70%,公司自身出货比例更高,一季度达 70%以上,五月超 80% [21] - 石材切割设备包括厚片机、薄片机以及磁性金刚线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材料制造,下游客户有金利源资本等 [29] - 倒角机用于晶圆拉棒后的表面处理,去年下半年销售接近 7 台,主要客户有天通蓝宝石等 [31] - 去年 11 月推出金刚线切割石材产品,签订不到 10 台订单,今年已签订二三十台订单 [37] - 创新业务一直以来在公司整体占比约 5%左右,今年预计有所提高,但不超过 1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