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外贸
搜索文档
人民银行:加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提振消费等重点方向
北京商报· 2025-11-11 18:0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核心观点为下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利率调控与传导机制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1] - 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 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1] -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1]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1]
支持超2200个项目,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搜狐财经· 2025-10-30 18:36
项目概况与规模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在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9日的一个月内投放完毕 [1] - 工具由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筹集投放 资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1] - 三大基金公司分配额度分别为:国开行2500亿元、农发行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1000亿元 [1] - 工具合计支持项目超过2200个 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约7.08万亿元 [3] 资金投向地域 - 资金投向重点聚焦广东、浙江、河南、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 [1] - 国开行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金额1949.5亿元 占其总投放额的78% [1] - 进出口银行对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2] - 农发行累计支持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 [3] 资金投向领域 - 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是重点支持方向 [1] - 国开行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 投放980.2亿元 占比39.2% [1] - 进出口银行着力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 推动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超四成 [2] - 农发行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关键领域 [3] 民间投资撬动 - 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 投放685.9亿元 占比27.4% [1] - 进出口银行推动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 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2] - 农发行支持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 [3] 政策背景与宏观影响 - 工具设立源于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 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3]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预计 5000亿元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24.9万亿元的24.4% [4] - 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 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4]
中美就多项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近10只A股本月筹划赴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27 07:24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美经贸磋商就妥善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2] - 美国9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3%,整体CPI同比上升3.0% [3] - 交易员几乎完全消化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的情景,并预计未来12个月累计降息幅度为120个基点 [3] - 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提出,下一步金融工作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6] 国际贸易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因加拿大发布“伪造”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讲话视频,美方将额外对加征收10%的关税 [4] 资本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创历史收盘新高,道琼斯指数涨1.01%至47,207.12点,标普500指数涨0.79%至6,791.69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15%至23,204.87点 [8][9] - 大型科技股普涨,英伟达涨2.25%,微软涨0.59%,苹果涨1.25%,谷歌涨2.70%,亚马逊涨1.41% [9] - 港股三大指数走高,恒生指数涨0.74%至26,160.15点,恒生国企指数涨0.68%至9,363.94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82%至6,059.89点 [10] - 南向资金净买入约34.14亿港元,全天成交约1,126.62亿港元,相当于恒指当日成交额的49.72% [12] 公司业绩与动态 -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 [12] - 中信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 [12] - 广汽集团前三季度营收约662.72亿元,同比减少10.49%,净亏损约43.12亿元 [12] - 重庆银行前9月营收114.58亿元,同比增加10.69%,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加10.19% [13] - 长城汽车前9月营业总收入1,535.82亿元,同比增长7.96%,归母净利润86.35亿元,同比减少16.97% [14] - 中国海外发展前9月合同销售1,705亿元,总收入1,030亿元,经营利润131.5亿元 [15] - 金风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481.47亿元,同比增长34.34%,净利润约25.84亿元,同比增长44.21% [15] - 赤峰黄金前9月营业收入86.44亿元,同比增长38.91%,净利润20.58亿元,同比增长86.21% [15] - 金蝶国际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约18% [15] 行业趋势与市场活动 - 10月迄今有近十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包括四方精创、汉得信息、道通科技等 [7] - 四方精创公告拟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7] - 半导体、科网、锂电池、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煤炭、电力等防御板块出现调整 [11]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9.16万亿元 同比增长7.8%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1:29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强劲,成为稳定外贸的主力军、开拓市场的排头兵和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1][2]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1] - 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5.9% [1] - 连续22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1] - 拉动中国外贸整体增长4.3个百分点 [1] - 占外贸总值比重达57%,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1] 市场开拓表现 - 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1] - 对东盟出口增长14%,对非洲出口增长27.3%,对中亚出口增长11.8% [1] - 对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增速超过整体水平 [1] - 成功开拓新西兰新鲜蜜柚、洪都拉斯小笼包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 [1] 技术创新表现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5.3% [2] - 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值54.2%,提升1.6个百分点 [2] - 高端机床出口占比接近80%,锂电池出口占比超过70%,医疗器械出口占比接近60% [2] - 产品覆盖超级巨轮、掌上终端、工业设备和具身智能等领域 [2]
晨会纪要:对近期重要经济金融新闻、行业事件、公司公告等进行点评-20251009
湘财证券· 2025-10-09 08:47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透露出稳健务实与精准调整的政策取向 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 更侧重于让已有政策产生实效 并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关键领域 [3][4] - 预计银行资产端利率压力缓解 随着存款成本下行与息差降幅收窄 银行业绩增长有望保持相对稳健 [4][5] - 银行股经历市场调整后 股息率已经明显回升 高股息将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 看好银行股绝对收益投资价值 [5] 货币政策分析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但对困难的描述更聚焦于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物价低位运行 [3] - 央行在当前阶段更加关注前期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等能否顺畅地传导至实体经济 后续工作重点是疏通传导机制 确保资金能真正有效运用 [3] - 增量政策出台将更加灵活 视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进一步金融支持 [3]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小微企业"和"稳定外贸" 在关税政策依然面临不确定性、外贸领域风险加大的情况下 央行进行精准施策 [3] - 房地产市场政策进入巩固和观察期 重心转向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和存量资源盘活 "保交楼"进展迅速 存量风险已经明显改善 [4] - 当前信贷需求相对较弱 大型银行将继续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4] 银行业影响与展望 - 会议强调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大型银行经过前期注资补充资本 资本实力明显增强 有利于下一阶段提高信贷支持能力 [4] -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预计仍将以内生增长为主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有大行稳健高股息配置价值 以及经济改善预期下股份行和区域行估值修复机会 [5] - 推荐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等 [5]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5]
重磅信号!央行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22:44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1] - 5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1]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 [3] -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元 [3]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45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60个基点 [3] 信贷与融资支持措施 - 5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2]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2] - 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5] 汇率与市场稳定机制 -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3]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2][5]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 稳定市场预期 [6] - 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 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6]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3][6] 政策方向与实施重点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强化逆周期调节 [1] -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5] -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5]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资金空转 [5] -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6]
中金公司 政治局会议联合解读
中金· 2025-08-05 1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运用财政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政策,虽美国关税政策增加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以内需为主,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企业盈利,二季度债券收益率预计下行,投资可关注内需、科技等板块[1] 各部分总结 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加快运用,2025 年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截至 4 月 25 日,进度分别为 25.6%和 25.8%,预计 5 - 6 月债券发行提速,以防范风险和解决欠款问题[1][3] - 货币政策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创新结构性工具,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为降息提供空间[1][5] - 消费领域通过金融工具加强支持,以“两新”为抓手推动消费增长[6] - 房地产聚焦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住建部计划扩大规模,提出高品质住房供给及优化收储政策[1][7] -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足财政和货币政策[10] 行业影响 - 美国关税增加中国出口不确定性,但上市公司对美出口占比 3% - 4%,整体海外收入占 10%,部分领域有关税豁免,稳增长政策落地有望支撑盈利[12][13] - 二季度债券收益率有下行空间,可能出现交易窗口期,受货币政策放松、财政供给变化等因素影响[14][16] - 内需相关板块如消费类龙头、电信板块,以及中长期科技进步和国产替代概念值得关注[15] 不同行业情况 - 家电行业 2025 年政策延续补贴,新增产品,提升空调补贴台数上限,优化参与门槛;中国家电产能和产业链优势明显,将加强海外布局[36][38] - 建筑建材行业实物工作量落地理想,3 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长 2.5%,地方化债政策改善企业现金流,推荐水泥、消费建材、建筑央企等板块[28][30][31] - 科技硬件行业受政治局会议支持科技创新等指示影响,中美关税加速国产替代,关注自主可控、消费电子、端侧 AI 硬件等方向[32][33] - 有色金属市场面临需求、供应、货币等多方面挑战与机遇,投资策略优先选黄金,再考虑工业金属和小金属[39][41] - 大宗商品市场呈风险偏好和成本支撑状态,国内需求政策对冲外部冲击,工业金属消费受外部冲击有压力,稳增长政策有托底作用[44][45] - 国内能源供应受关税反制影响有限,石油消费预计提前见顶;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谷物进口下滑,需注意巴西干旱影响[46][48]
新趋势、新特点突出!透过各地重磅“半年报”看经济增长动能足
央视网· 2025-08-04 13:24
经济总量 - 广东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4] - 江苏位列第二,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 [4] - 山东省紧随其后,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 [4] - 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分列四到十位 [4] 经济增速 - 西藏、甘肃、湖北、宁夏、江苏、河南、福建、新疆等20个省(区、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速高于5.3%的全国水平 [7] 增长动能 - 上半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 [11]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 [11] - 多地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8][11] 区域经济表现 - 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挑大梁"作用 [17] - 中西部省(区、市)表现突出,成为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4][17] - 受益于产业转移升级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高端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取得较高增长 [17]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 各地密集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聚焦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三大重点 [20] - 江苏"苏超"赛事推动文化艺术业、娱乐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3] - 浙江"浙BA"赛事加快品质型消费增长 [23] - 外贸大省推出更多精准政策为外贸企业护航,助力企业拓展非洲、中亚等市场 [23]
稳经济需在三大着力点上突破惯性思维
证券时报· 2025-08-01 07:32
经济工作总体部署 - 31个省区市将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作为下半年三大经济工作着力点 [1] - 部署体现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地方稳增长的紧迫性,但需在政策执行中突破惯性思维,避免资源分配“撒胡椒面” [1] 扩大内需政策 - 各地将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抓手,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加快“两重”项目建设 [1] - 消费券等措施短期提振数据,但缺乏长效机制效果易衰减,未能根本扭转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1] - 居民储蓄倾向高、收入预期不稳是制约消费核心因素,政策需从“补需求”转向“稳预期” [1] - 投资重点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城市更新,需警惕“为投资而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1] - 有效投资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升级,如老旧小区改造、县域冷链物流等“小而实”领域 [1] 发展新质生产力 - 多地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时间,盲目跟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如基础科研薄弱地区硬搞芯片产业园导致园区空置 [2] -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各地应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如劳动力大省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2] - 政策补贴多集中于设备采购,忽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建议重点转向构建“产学研用”生态 [2] 稳定外贸措施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多地提出稳订单、拓市场,但传统低价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2] - 外贸大省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和欧美市场壁垒双重挤压,转型关键在于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是机遇,但中小外贸企业因信息不畅或风险顾虑参与度不足 [3] - 地方政府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分析和法律咨询,并鼓励外贸与内贸联动形成“双循环”支撑 [3] 政策执行与展望 - 落实效果取决于执行精度,各地需避免“口号式”响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 [3] - 中西部省份可借力产业转移完善配套,沿海地区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 [3] - 打破政策惯性方能使三大着力点发挥乘数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