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搜索文档
招商宏观: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几何?
智通财经网· 2025-08-17 11:52
特朗普关税政策特点 - 政策具有"威胁性":事前宣布的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但落地幅度相对温和 [1] - 分阶段实施:先落地小范围关税,再逐步扩大幅度和范围 [1] - 存在大量豁免:关税豁免期和产品豁免减缓了平均关税上升斜率,截至2025年8月美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其中IEEPA加征关税占7.9%,232/301调查关税仅4.1% [1] 关税对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 - 经济周期延长:大美丽法案提振中期前景,移民驱逐导致的劳动参与率下降缓解失业率上行风险 [2] - 通胀传导缓慢:上半年因关税豁免期、进口商"抢进口"、出口商分摊成本(仅东盟进口价显著上涨)、生产商自行吸收成本、能源价格对冲等因素 [2] - 缓解作用减弱:上述因素对通胀的抑制效果正在逐步消退 [2] 关税对美国生产的影响 - 制造业韧性:关税冲击下生产增速未大幅下行,新订单和未完成订单规模上升(受特朗普中东之行和关税谈判采购条款拉动) [3] - 重点行业复苏:钢铁、铝和汽车(含零部件)等行业的国内生产增速和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 [3] - 就业结构性低迷:2023年以来制造业就业降温主因人工智能影响,关税仅为短期扰动 [3] 后续关税影响展望 - 传导延后:7月PMI显示国内制造业产能持续扩张,企业已为新一轮关税做准备 [4] - 经济增速承压:8月后总关税大幅上升,国产替代空间有限,各国对美投资和订单效果难以在年内显现,资本开支与库存周期共振放缓或持续至2026年 [4] - 通胀压力:出口商和生产商对关税成本的吸收或达极限,原油低基数约束同比增速下行空间,下半年通胀或上行至3%上方 [4] - 政策窗口:9月FOMC或成最佳降息窗口,若Q4通胀压力显现则难以大幅降息 [4]
各行其道,行稳致远
国投证券· 2025-08-16 21:19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四轮驱动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多维度信号捕捉行业交易机会,结合技术面与基本面分析[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信号触发:基于行业指数的技术形态(如均线多头排列、放量突破、底背离等)生成交易信号[17] 2. 信号分类:分为“交易机会”和“出场信号”,例如: - 银行板块的C浪下跌后底背离企稳信号[17] - 创新药板块的均线回踩重启信号[17] 3. ETF映射:将信号对应到具体行业ETF(如512800.SH对应银行ETF)[17] - **模型评价**:综合性强,但依赖技术形态的主观判断 2. **模型名称:风险溢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股债收益差(股息率减国债收益率)判断市场风险偏好[8][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股债收益差: $$ \text{股债收益差} = \text{股息率} - \text{10年期国债收益率} $$ 2. 布林带分析:采用3年滚动窗口计算中轨及上下轨,当前值突破中轨时预警[8] - **模型评价**:历史规律有效,但需结合其他指标验证 3. **模型名称:波浪理论周期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识别三浪上涨结构以判断趋势持续性[8][1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划分波浪:将4月以来的上涨划分为两浪,观察第三浪是否启动[8] 2. 结合成交量验证浪型有效性[10]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行业拥挤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成交金额占比衡量板块过热风险[8][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成交额占全市场比例: $$ \text{拥挤度} = \frac{\text{行业成交额}}{\text{全市场成交额}} $$ 2. 设定阈值:科技/成长板块占比超过历史80%分位数时预警[8] - **因子评价**:对短期回调敏感,但需结合趋势强度 2. **因子名称:底背离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价格新低但技术指标(如MACD)未新低的反转信号[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价格序列与指标序列的背离检测 2. 应用于银行板块的C浪调整分析[17]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四轮驱动模型**: - 胜率:68%(近1年信号)[17] - 平均持仓周期:15个交易日[17] 2. **风险溢价模型**: - 布林带中轨突破后的3个月胜率:72%[8] 3. **波浪理论周期模型**: - 第三浪识别准确率:65%(历史10年数据)[1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行业拥挤度因子**: - 阈值触发后的20日回调概率:58%[8][15] 2. **底背离因子**: - 银行板块底背离后的10日超额收益:3.2%[17] 注:所有测试结果基于2025年8月16日前数据[8][10][11][15][17]
美国经济究竟处在什么位置?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美国经济与财政政策** - 美国财政政策在总统任期第三至六年显著扩张 当前处于特朗普第五年 预计2025-2026年经济保持强劲[1][2] - 财政扩张通过影响美股和资本开支周期间接推动全球经济 美股在任期第三至六年通常上涨[4] - 居民消费倾向达历史高位 储蓄率降至历史低点 与次贷危机前相当 预示2027-2028年或开始衰退[1][6] **美国就业与行业结构** - 2025年7月私立教育、保健服务、休闲酒店业就业显著增长 建筑业因非住宅扩张增加[8] - 制造业和采矿业就业收缩 受新能源倾斜和AI技术冲击(如ChatGPT)[9] - 失业率回升但经济尚可 就业为滞后指标 衰退或延迟至2027-2028年[7] **美股与市场预期** - 中期选举前美股仍有上涨空间 短期或调整10% 2027-2030年或大跌伴随结构性就业问题[10] - 当前至2026年为重要交易窗口 需警惕后期负反馈循环[1][10] **中国经济周期与出口表现** - 中国存在五年周期规律 五年规划第四、五年上证指数表现通常较好 2025年预计整体良好[11] - 2025年1-5月出口份额从13 9%升至14 0% 全年或超14%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达50%(2023年前为30%)[12][13] - 7月出口3217 8亿美元(+7 2%) 进口2235 4亿美元(+4 1%)超预期 机电产品占60%(前七月+9 3%)[14][16] **中国出口商品与区域动态** - 集成电路出口激增(7月+29 2%) 汽车及零部件(+18 6%)、工业机器人(前七月+62 2%)、新三样(+14 5%)表现亮眼[16] - 纺织品、箱包、服装出口疲软(增速0 52%、-10%、-0 61%)[19] - 对东盟(+16 6%)、欧盟(+9 24%)增速高 美国拖累明显(-21 7% 份额降至9 4%)[20] **进口与外贸展望** - 7月进口量价背离收窄 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量增价跌 集成电路进口量增反映补库需求[21] - 下半年外贸或放缓 受高基数、美国关税政策(40%转运税)及欧元区PMI走弱影响[18][22] - 一带一路和多元化市场(东盟、欧盟)仍为关键支撑[17][20]
美股再创佳绩?高盛拆解市场韧性密码,下半年布局看这几点
智通财经· 2025-08-11 21:49
美股市场叙事 - 标普500指数收复上周全部失地 纳斯达克100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4] - 市场韧性源于三方面:人工智能刺激因素(Palantir周涨21%)、健康资本流动、股市与经济周期脱钩 [5][6][7] - 每日行情呈现拉锯战特征 但数据表明多头仍占优 [4][8] 市场框架与技术面 - 技术面整体积极 但风险资产增持后操作难度加大 [8] - 基本面矛盾:AI支出超预期与就业增长下滑并存 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8] - 预期8月盘整、9月技术面承压 但2025年下半年主要趋势向上 [8] 核心投资策略 - 维持做多美国科技股+对冲组合 Gamma成本下降使对冲更可行 [9][10] - 宏观交易组合保持价值:做多科技股/价值储存资产+做空美元+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交易 [1][16] - 重点关注领域:云计算/广告/电子商务等科技子行业增长加速 [13] 行业数据与估值 - 纳斯达克100指数PE接近30倍历史高位 但盈利增长支撑估值 [13] - 信息行业占GDP仅6% 却贡献标普500收益27% 制造业/金融业同样超配 [21] - 七大科技巨头表现分化 苹果股价近期显著上涨 [21][22] 人工智能影响 - 生成式AI导致科技行业就业占比从2022年11月峰值下降 20-30岁从业者失业率升3个百分点 [14] - Palantir等企业看好美国AI革命 由芯片/本体论/大模型驱动 [14] - 高盛AI领先者篮子自推出回报率达750% 覆盖半导体/软件/数据中心等领域 [22] 跨国市场动态 - 日经指数突破3000点 股东改革相关板块(交叉持股/银行/公司治理)表现突出 [15] - 印度资产面临挑战:市盈率居亚洲最高 资金外流压力增大 [15] - 高收益债券市场活跃 7月发行量超350亿美元 票息再投资可吸收85%净供应 [16] 资本支出与就业 - 四大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增长显著 支撑科技基础设施投资 [18] - 美国潜在趋势就业增长放缓 但失业率尚未同步上升 [17][19] - 劳动力市场疲软与科技股盈利前景形成反差 体现股市与经济脱钩 [20]
2025年上半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8-07 15: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2][3] 核心观点 - 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带来不良资产化解需求增加,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提供较大发展空间 [4]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末余额达3.28万亿元,2025年3月末增至3.44万亿元(同比增长4.80%) [5] - 非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规模显著增长,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06万亿元(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12.3%/7.6%/8.6%) [5] - 地方AMC行业形成"全国性AMC+地方AMC+银行系AIC+其他AMC"多元化格局,截至2025年6月末持牌地方AMC共59家 [8][9] - 地方AMC以国资背景为主(77.97%国有控股),区域分布与不良贷款规模高度相关(如广东4家,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各3家) [9][10]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不良资产来源 - 银行不良贷款是主要来源,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50% [5] - 非银金融机构(信托/租赁/证券)类信贷业务快速增长 [5] - 非金融机构坏账规模庞大,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8.6% [5] 中游接收处置 - AMC业务模式具有逆周期布局、顺周期处置特性,周期长且专业能力要求高 [6] - 地方AMC受区域经济/法制/政策环境影响显著,属地化特征明显 [10] 下游投资 - 投资者通过购买/协议受让/法院拍卖等方式最终消化不良资产 [7] 监管政策演变 - 2019年确立"中央+地方"双监管格局,2025年7月新规构建全国统一监管框架 [11][12] - 新规提出6项量化指标: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占比≥30%、融资杠杆≤3倍净资产等 [14] - 政策持续拓宽AMC业务范围,如2021年试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2022年允许参与房地产风险处置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处置方式多元化:"投行化"处置(并购重组/破产重整/资产证券化等)成为主流 [16] - 内部分化加剧:头部5家地方AMC总资产占比超40%,民营机构风险加速暴露 [17][18] - 未来机遇:地产纾困/中小金融机构化险/国企改革等带来新增需求 [20] - 挑战:四大AMC竞争加剧、资产处置难度大、新规合规压力显著 [20][21] 市场主体动态 - 新规强化属地经营,原则上禁止跨区域展业 [19] - 行业整合加速:2020-2024年出现机构解散/注销案例,民营资本加速退出 [19] - 牌照可能扩容:目前仅设1家地方AMC的省份(如河北)存在增设空间 [19]
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
招银国际· 2025-08-06 10:42
宏观经济与资产配置 - 经济恢复期可选消费、房地产、科技板块平均年化收益达40.8%、22.8%、34.8%,跑赢市场周期占比86%、57%、71%[15] - 经济扩张期科技、金融、房地产板块平均超额收益6.0%、4.8%、2.4%,跑赢市场周期占比82%、91%、55%[15] - 经济收缩期必选消费、公用事业板块平均超额收益18.0%、16.8%,跑赢市场周期占比86%、71%[17] 美国经济与股市 - 标普500今年EPS增速预测从14.1%下调至9.9%,工业、能源等贸易敏感板块下调幅度最大[35] - 美股估值与经济痛苦指数负相关,当前痛苦指数低位对应估值高位,3Q可能承压[39] - 美国储蓄投资缺口/GDP达5%,推动利率维持高位[47] 中国经济与股市 - 中国GDP增速从1Q25的5.4%可能降至4Q25的4.6%,受关税冲击影响[64] - 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周期完成3/4,累计跌幅超30%,库存消化需至2H25[76][80] - 沪深300动态PE13.7倍低于10年均值15.1倍,ROE10.1%低于历史均值12.2%[133] 港股与A股策略 - 恒生指数2025年动态PE10.8倍低于10年均值11.1倍,ROE10.9%高于A股[133] - 南下资金偏爱高股息板块,能源、金融股息收益率达7.9%、6.1%[139] - 预计恒生指数全年涨24%,沪深300涨7%,看好材料、金融等低估值板块[133]
黑天鹅事件出现!市场行情要转向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05 21:02
全球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导致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 全球市场大跌 [1] - 中国市场逆势上涨 上证指数上涨34.29点(+0.96%)至3617.60点 深证成指上涨65.40点(+0.59%)至11106.96点 创业板指上涨9.05点(+0.39%)至2343.38点 [2] 中美利率差分析 - 当前美国联邦基准利率4.25%-4.50% 中国5年期LPR为3.5% 贷款利差约1% [4] - 美国1年期定存利率4%-4.6% 中国0.95% 存款利差超4% [4] - 利率差反映经济体偿还债务能力 通常与经济繁荣程度正相关 [4] - 2010-2022年期间中国利率长期高于美国 吸引资金流入 推动楼市繁荣 [8][10] - 2022年4月起中国利率开始低于美国 与楼市低迷和经济放缓时间点吻合 [1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加息周期直接影响中美利差变化 主导资金流向 [11] - 2015-2018年加息周期导致中国股市泡沫破裂 [12][14] - 2022-2023年加息周期导致中国房价下滑 房企美元债务利息负担加重至15%-20% [12][14] - 2020年3月美联储降息后 中国股市反弹 楼市价格上涨 [15] 未来市场展望 - 美联储降息可能缩小中美利差 利好中国股市和楼市 [17] - 下半年需重点关注中美利率差变化和美联储降息信号 [17]
洪灏:牛市的逻辑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中美经贸关系、美国股市、中国离岸及在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通胀预期等[1][2][3][6][7][8][10][12] - 公司未明确提及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美经贸关系与宏观经济** - 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共识,双方同意推动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1] - 美国经济已连续扩张63个月,远超长期平均周期42个月,但经济增速从60年代的4%降至90年代的3%,再到如今的2%[2] - 美国劳动生产率周期进入谷底后开始攀升,人工智能革命可能推动其走出低谷,同时贵金属需求增加[2] **美国市场表现与风险** - 美股三大指数盘中创新高但收盘回落,市场等待美联储议息结果[1] - 美国市场投机迹象明显:仙股上涨、看涨期权成交量飙升、融资量达历史高峰[3] - 美元与通胀预期的关系反常:2021年四季度前通胀预期上升美元走弱,之后因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2025年相关性回归正常[6] **中国经济与市场** - 中国经济上半年因出口强势和消费补贴超预期,但下半年增长压力大,政策可能转向刺激[7] -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现货价格未大幅上涨,政策可能抑制过快上涨[7] - 上游通胀传导至下游消费(如猪周期与工业金属价格的关系),预期改变是关键[8] - 若通缩预期遏制,股票市场表现可能改善,上游涨价带来的利润率领先资本市场[10] **中国市场技术面与流动性** - 中国离岸和在岸市场出现超买现象,但部分指标表现反常[3] - 市场流动性充沛,板块轮动加速(如香港市场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12]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元在96.xx位置反弹,过去六天连续走强,与通胀预期的关系微妙变化[4][6] - 市场对国家队的减持预期存在逻辑矛盾,技术指标显示短期超买但可能通过持续超买化解[12] - 期货价格上涨虽未直接影响下游价格,但通过预期改变需求从而影响实际价格[8] 数据引用 - 美国经济连续扩张63个月,长期平均周期42个月[2] - 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展期90天[1] - 美元反弹位置96.xx[4]
指数从正常估值到高估,会涨多少呢?|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04 21:26
估值与盈利增长关系 - 高估状态下中间估值区间可能提升20%-40%不等 [2] - 指数波动性越大其正常到高估的估值范围通常更宽 [2] -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无法提前预测但成为决定指数涨幅的关键因素 [3] 经济周期对牛市影响 - 不同经济周期强弱导致盈利增长差异使得牛市涨幅存在显著区别如2007年2009年2015年表现分化 [3] - 存在估值提升但盈利下降的极端情况例如估值升20%叠加盈利降10%时指数实际涨幅可能不足10% [3]
三重周期的呼唤:人在变老,钱在加速变老
虎嗅APP· 2025-07-30 08:16
经济周期 - 中国GDP构成中投资与消费占比差距不断缩小,预计2024-2026年将发生交叉,标志着经济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6][8] - A股市场2022年分红首次超过融资,剔除银行股后转折点推迟至2023年,显示市场从融资主导转向回报主导[8][9] - 高位融资是过去30年A股核心主题,通过案例展示10倍PB融资可推动EPS增长33%并实现财务数据暴涨[9][12][13] - 房地产行业因再融资受限导致股价长期低迷,印证融资机制对市场表现的关键影响[23][24] 风格周期 - 国际市场数据显示国别风格与成长价值风格同频,美国跑赢世界时成长股同步跑赢价值股[32][33] - 2023年全球银行股同步上涨,主因利率曲线正常化修复银行业商业模式,但美国银行股受高估值压制表现弱于欧日[48][52][54] - 全球资产分为四类:垄断成长股(纳斯达克龙头)、内卷成长股(恒生科技)、内卷价值股(中特估)、垄断价值股(欧日传统企业)[60][62][63] - 中特估企业具备体制或资源壁垒,能在内卷环境中维持稳定盈利,成为全球配置中对冲成长风格的选择[63][64] 职业周期 - 资产管理行业本质是资金与资产匹配服务,需从单纯炒股思维转向产品线管理[68][69] - 老龄化趋势下全球资金加速"变老",私募股权三巨头股价十年增长20倍,显示保值需求超越增值需求[71][75][77] - A股股息率首次系统性超过固收收益率,红利投资从套利机会演变为长期趋势[79][80][82] - 投资策略需转向精细化,重视会计细节如收益质量(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当前A股仅25%公司该比值超0.9[87][88] 核心结论 - 经济周期推动慢钱长投,A股从融资市转向分红市[91] - 风格周期驱动价值回归,全球资金重估低估值资产[92] - 资管行业需适应新环境,从粗放博弈转向确定性挖掘[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