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中集拿下超1.6亿美元大单 签订2+2艘全球最大氨燃料动力运输船建造合同
深圳商报· 2025-08-01 02:11
合同签署与技术突破 - 中集安瑞科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两艘船合同总金额超1 6亿美元 [2] - 该船型为全球最大中型气体运输船 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新突破 [2] - 新船为全球首款采用氨燃料动力且容积超51000立方米的中型气体运输船 预计2028年交付 [2][3] 技术创新与行业领先 - 新船首次同步配置氨燃料主发动机与发电机组 较传统设计显著提升能效 [3] - 通过该项目 公司将全面掌握氨燃料动力系统的船舶匹配、安全控制、供气设计及调试流程 [3] - 技术积累为后续氨燃料加注船、氨动力大型气体运输船及配套设备研发奠定基础 巩固公司在绿色航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3]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氨能协会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3月全球已订造130艘氨燃料船舶 另有225艘氨燃料预留船 [3] - 氨燃料正迈向大规模应用 凸显其作为航运脱碳关键路径的地位 [3] 战略布局与行业认可 - 此次订单彰显公司在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国际船东高度认可 [3] -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公司布局国际航运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战略的重要基石 [3] - 公司已构建绿色甲醇生产、港口加注等核心能力 持续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 [3]
靖江民企书写全球市场新“船”奇
新华日报· 2025-07-28 06:35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交付首艘LNG双燃料动力苏伊士型油船"PATHWAY"号,拓展绿色船舶产品谱系 [1] - 公司自1998年以来累计交付第500艘万吨船,总载重吨超5500万,平均每20天交付一艘10万吨级海船 [1] - 2024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60.68亿元,新签订单量463万修正总吨位居全球榜首,占据7%市场份额 [1] - 2024年交付船舶34艘计427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位列全国前三 [1] 产能与技术突破 - 6月底两艘超大型油船"新时代拓展15""新时代拓展13"以编队形式出江试航,刷新长江靖江段新造船舶试航纪录 [1] - 公司拥有50万吨级、30万吨级、1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是国内首家实现LNG燃料舱研发制造与实船运用一体化的民营船企 [2] - 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建设,持续开发低碳零碳燃料船型及新技术研究 [2] 历史沿革与战略转型 - 公司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94年濒临破产时转型建造万吨级以上高附加值船舶 [2] - 1996年承接两艘1.2万吨散货船订单,1998年成功交付首艘万吨级运木散货船"虹春"号 [2] - 2024年计划完成全年交船30艘目标,持续关注绿色航运和数字化转型趋势 [2] 行业地位与前景 - 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指出新时代造船以黑马之姿跃居2024年全球船厂新接订单量榜首 [3] - 航运需求回升催生船舶行业复苏与竞争加剧,中国造船业呈现强势崛起态势 [3] - 江苏船企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巩固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3]
构建全球领先低碳船队,中远海运集运这样干!
搜狐财经· 2025-07-23 21:07
秦江平在发言中指出,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净零"目标日趋明确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重塑全球航运业竞争格局的主轴线。 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中远海运集运绿色船队转型路径全解析 7月15日,在"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首次贯通暨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仪式"上,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发表主题致辞,系统阐述 了中远海运集运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目标、实践成果与未来布局。 这场以"中远海运洋浦"轮为对象的绿色燃料加注活动,不仅象征着中国自主绿色燃料实现"从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闭环,更清晰展示了中远海运集运如何 从船队结构、燃料体系、客户服务到产业协同,推进绿色航运的系统性变革。 信德海事网现梳理要点如下,以飨读者。 中远海运集运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专注于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将绿色转型提升至战略层面,确立"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的发展目 标。这一定位不仅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责任感,也彰显了其围绕"双碳"战略的前瞻性思考。 战略引领: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据信德海事网观察,该公司通过顶层设计、资源统筹和创新驱动,已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绿色发展路径:"造船-改船- ...
LNG 动力船狂潮:15.3 亿订单掀起航运业赌局,全球贸易链路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53
航运业环保转型 - 阳明海运投资15.3亿美元订购7艘15000TEU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减排效果比传统燃油船提升近20% [1] -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分别投入15780TEU和16000TEU级新船,应对IMO的EEXI、CII、EU ETS等环保法规 [1] - LNG动力船的普及将导致舱位成本中新增"绿色溢价",绑定高环保标准船队的货主可能在欧盟碳关税市场获得优势 [1] 全球运力网络重构 - 地中海航运将2.4万TEU巨轮从亚欧线转向非洲航线,因当地港口基建升级和货量激增,直航使中国至西非时效缩短3-5天 [2] - 南美东岸航线引入11000TEU大船,中小货代的拼箱成本结构被重塑 [2] - 阳明2028年到位的12艘新船将稳定中美、中欧航线运力,马士基新船布局强化青岛等北方港口枢纽地位 [2] 燃料供应链变革 - LNG动力船批量入列推动港口加注设施建设,新加坡港因加注效率领先成为新枢纽 [2] - 港口LNG基础设施进度将影响外贸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 [2] 共勤外贸服务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提供国际物流、货运代理、单证财税等综合服务,拥有国内外物流网络和数字化能力 [4][8] - 全国21家分公司,全球280家合作代理,300名员工,服务5000家客户,年营收12亿元 [6][10] - 目标是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和网络建设,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盈利且信誉良好的综合服务商 [5][9]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绿色航运驱动绿氢消纳破局,开启绿醇千万吨级机遇窗口
国金证券· 2025-07-16 21: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色航运打开绿氢消纳需求,绿醇需求高增带动绿氢消纳,供不应求窗口期带来投资机遇,关注绿醇运营商和绿氢设备商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绿氢消纳是关键,绿色航运打开需求 1.1 绿氢项目备案高企,下游消纳场景成焦点 - 截至2025年6月,绿氢项目备案对应产能760万吨,但开工率仅24%,对应约180万吨产能,落地完工项目仅10万吨出头 [10] - 目前氢气供需基本平衡,99%为传统制氢方式,新增绿氢产能需新场景应用 [14] - 行业商业化关键在于形成可持续盈利商业模式,找到能接受绿氢及其衍生产品价格的下游场景是产业爆发关键点 [16] 1.2 IMO出台航运减排新规,航运进入绿色化时代 - 全球航运领域环保法规接连出台,如IMO、EU - ETS、FuelEU Maritime、中国《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等 [23][25][26] - 2025年4月,IMO通过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预计2027年生效,适用于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 [28] - 法案转向直接管理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及经济成本,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结合的监管格局,绿醇等氢基能源是中长期最符合要求的燃料 [31][35] 二、绿色航运带动甲醇船需求快速增长,碳税下经济性价差显著缩窄 2.1 甲醇船订单旺盛,预计最快年底迎来批量需求 - 绿色燃料比化石燃料贵3 - 4倍,海外高额碳税使其填补绿色溢价更轻松,国内外航运公司将甲醇作为未来船用燃料优选 [39] - 2023年约有539艘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按吨位计占比45%,甲醇双燃料船订单125艘,占比23% [42] - 船舶制造周期长,从2025年底起甲醇船舶需求将逐步规模化起量 [3][45] 2.2 甲醇燃料价格是船舶运营具备经济性的关键,绿氢成本需进一步下行 - 甲醇船与传统油船最大不同在于发动机和燃料,发动机占造船成本约10%,燃料成本占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约14% [48] - 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成本预计为250 - 350欧元/kW,甲醇加注基础设施部分已建设到位,安装和改装成本适中 [57][59] - 当欧盟碳配额价格100欧元/吨、绿醇单价降至4500元/吨时,绿醇与传统燃料成本基本持平,长期看绿电制甲醇更具经济性 [60][71] 三、绿醇需求高增并同步带动绿氢消纳,供不应求窗口期迎机遇 3.1 2030年绿醇需求看向千万吨,带动绿氢消纳并加速绿氢项目落地进度 - 中长期2030年全球绿色甲醇需求量将超4000万吨,中国船舶绿色甲醇燃料占比需超15%,存在至少500万吨市场缺口 [78] - 短期约300艘绿色甲醇燃料船舶投运,将带动绿色甲醇需求约680万吨,对应带动绿氢消纳75 - 130万吨,消纳42% - 72%绿氢产能 [4][81] - 为匹配甲醇船运营周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存量绿氢氨醇项目将加速动工,带动上游制氢设备需求爆发 [82] 3.2 绿醇存在供不应求窗口期,重点跟踪项目落地与船东合作方 - 全球绿色甲醇生产项目增加,预计2027年每年可生产近900万吨甲醇 [84] - 中国绿色甲醇产业爆发式增长,但仍处早期培育阶段,大部分产能尚处签约备案阶段,项目落地存在时间差 [86] - 绿醇产业化需突破技术落地、加注网络和认证壁垒,当前落地产能仅20余万吨,而运营船舶需求约93万吨,存在供不应求窗口期 [91][93] 四、投资建议 - 绿醇消纳方面,关注率先落地绿醇项目且与船东合作的绿醇运营商,如吉电股份、中集安瑞科、中国天楹、金风科技 [107] - 上游制氢方面,推荐已具备项目经验的设备企业,如华电科工、华光环能、石化机械 [107]
交通运输部:发展内河水运平台经济,建设通港达园短支航道
第一财经· 2025-07-16 11:22
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交通运输部将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印发行动方案,推动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 [1][6] - 行动方案将从提升航道网络通达水平、提升港口枢纽功能、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绿色智慧转型发展、持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 [6] 内河航运发展政策体系 - 国家构建起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 [5] - 第一个"1"是《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第二个"1"是《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5] - 到2030年,航道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到85% [6] 内河航运发展创新举措 - 有序发展具有船货匹配、物流查询、运输组织功能的内河水运网络货运平台,减少船舶空驶和等货时间 [1] - 推动建设通港达园短支航道,打通水运"最后一公里" [2] - 探索机动船与驳船组合运输模式,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2] 内河航运绿色转型 - 逐步提高新建内河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 [5] - 针对中小型船舶、中短距离运输场景,加快电池动力技术应用 [5] - 针对内河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推动LNG、甲醇动力等技术应用 [5] - 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鼓励港口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 [5] 内河航运数字化发展 - 研究制定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评价标准 [6] - 推进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应用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等技术 [6]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划定适宜航段开发智能航运航线 [6] 内河航运现状 - 我国内河通航总里程、内河货运量稳居世界第一 [2] - 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串联起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 [2] - 目前存在航道堵点卡点、港口枢纽辐射能力不强、运输组织化水平不高等短板 [3]
闽帆破浪 福建打造绿色智航新蓝图
绿色港口建设 - 福建已有7家码头公司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荣膺"亚太绿色港口"称号 [2] - 厦门港电动化设备比例超过55%,"厦港拖30"号新能源拖轮每年可节约200多吨燃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吨 [2] - 全省327个非油品化工码头泊位中,码头岸电设施覆盖率达69% [2] 绿色船舶产业 - 福建省落地电动船舶示范项目10型80艘,电动船舶核心技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3] - 今年前4个月福建省船舶出口52.7亿元,同比增长17.1%,对东盟出口20.6亿元(同比增长245.2%),占出口总值39% [3] - 福建制造的电动船舶实现"江、河、湖、海"全场景示范应用,产品已在国内外超千艘船舶使用 [3] 航海科技创新 - 福建中科芯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荧光陶瓷LED照明技术,2025年1月获国家专利授权 [4] - 中铝瑞闽研发"5系船用铝合金",适用于上千吨全铝海洋研究船和远洋商船 [4] - 福州金控为近万艘渔船提供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实现大中型渔船连接亚太6D通信卫星 [4] 深海装备制造 - "探索二号"科考船是全球最大作业水深载人深潜器支持保障母船,曾保障"奋斗者"号完成10909米深潜 [5] - 马尾造船交付全球首艘载货量突破4.5万吨的海洋工程船"WINDPIPER",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可在2500米深海作业 [5][6] 政策与产业支持 - 2025年福建公布5个重点船舶项目,包括中船漳州海上风电产业园、福安市安全节能环保船舶开发制造 [7] - 福州海关实施"到港即办"措施,优化船舶出口通关和查验方案 [7] 国际合作平台 - 2024东亚海大会与厦门国际海洋周联合举办,强化政府间和跨部门合作 [8] -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展示福建绿色航海装备创新成果,配套活动聚焦产业链对接和项目合作 [8]
特种运输高效服务中国产业链出海——访中远海运特种运输南美公司总经理单国洋
新华财经· 2025-07-14 21:12
中远海运特运南美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圆满完成"南海八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卸载作业,标志中巴海洋工程合作迈上新台阶 [1] - "祥安口"轮是中国首艘配备智能系统的半潜船,最大下潜深度26米,承担全球高端运输任务 [1] - 公司深耕"一带一路"海运网络,巴西市场成为全球特种运输板块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往返巴西货运量超800万吨/年,占南美业务总量60%以上 [1] 特种运输业务布局 - 主要出口货物包括工程机械、风电设备、新能源整车、建厂装备,为中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2] - 2023年起开通太仓至维多利亚新能源车直航服务,服务比亚迪、长城等品牌,2025年新增上汽、广汽、江淮等客户 [3] - 推进"珠海—玛瑙斯"定制航线开发,航程压缩至7-10天,利用吃水浅优势解决亚马孙河枯水期运输瓶颈 [3] 回程货运与绿色航运 - 回程主要运输纸浆、花岗岩和矿产资源,5年内巴西至中国纸浆运输量从30万吨增至500万吨,增长超15倍 [3] - 与桑托斯、维多利亚等港口洽谈岸电接入,探索船岸接电等绿色航运解决方案 [4] 区域市场拓展 - 在巴西圣保罗、桑托斯、维多利亚设办公室,并拓展秘鲁、乌拉圭、阿根廷、智利等市场,"打包"对接中资项目物流需求 [4] - 公司定位为"中国制造通向世界的坚实路径",未来将发挥技术、船队与服务优势助力中国产业链融入拉美市场 [4]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圆满收官
海南日报· 2025-07-13 07:22
行业活动与论坛 -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在琼海市举行 为期三天 吸引全球航运界人士参与交流合作 [1] - 活动期间举办18项高规格论坛及研讨 130多位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绿色航运 新能源船舶 船舶温室气体低(零)碳排放等议题 [1] - 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发起博鳌倡议 号召行业推动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助力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 [1] 技术创新与展示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亮相琼海市龙湾港 具备自主航行和自动靠泊功能 成为科普热点 [2] - 中国航海博物馆博鳌数字馆开馆 通过数字化与实物结合展示中国航海技术从郑和宝船到2025年智能巨轮的演变 [2] 文化传播与项目合作 - 郑和研究会与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和礼"文化项目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面向东盟国家推广中国航海文化 [2] - 海口 儋州 琼海等沿海城市举办专场推介会 差异化展示城市优势 签约多项投资合作协议 推动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发展 [2] 历史传承与行业变迁 - 琼海老船长黄家礼家族传承400余年渔业经验 编纂《驶船更流簿》抄本 反映传统航海导航技术 [1] - 现代AI技术与传统更路簿形成对比 体现我国航海技术从木帆船到智能船舶的巨大进步 [1][2]
改单!国航远洋新建散货船改为甲醇双燃料
搜狐财经· 2025-07-12 20:32
船舶订单变更 - 公司将芜湖造船厂2艘89000载重吨级散货船订单更改为甲醇双燃料船,每艘船增加的加账费用不超过630万美元 [3] - 两艘船(船体号W23143、W23144)的预留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改为"甲醇双燃料系统实装" [3] - 两家子公司分别签署补充协议,每家公司加账费用等合计623.22万美元,共计1246.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943.58万元) [3] 原订单情况 - 子公司国电香港公司在2023年12月与芜湖造船厂签订了4+6艘89000载重吨散货船建造合同,每艘船合同价格为3648万美元 [4] - 前4艘备选船舶订单分别在2023年5月和8月确认生效,最后2艘备选订单在2023年11月确认生效 [4] 船舶技术参数 - 船舶全长229.00米,型宽36.00米,型深20.90米,载重吨88700吨 [6] - 采用双燃料主机驱动,配备单螺旋桨推进系统,单壳设计结合艉部优化布局 [6] - 创新甲醇舱设计置于甲板之下,配备先进的船舶智能化系统 [6] 环保与能效 - 碳排放水平达到国际公认的3级标准 [6] - 配置可使用生物柴油的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可直接实现船舶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7] - 通过线型优化、轻量化设计等措施,实现对比同类型船约2%投钢量优化 [7] - 螺旋桨与节能装置一体化设计提升船舶能效水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