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息差

搜索文档
银行首批2025中期业绩出炉:5家上市银行营收、净利双增,杭州银行预计息差降幅或收窄
新浪财经· 2025-08-04 08:53
此外,近百家非上市银行机构密集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其中,成都农商行上 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37亿元,归母净利润42.31亿元,均实现正增长。 4家上市银行净利双位数增长 杭州银行预计全年息差整体降幅好于上半年 从经营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6月,5家银行资产总额均呈正增长,同比增速均超过5%。其 中,宁波银行总资产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1.04%。 从经营效益来看,2025年1-6月,5家银行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也均呈增长趋势,还有多家 银行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宁波银行营业收入371.60亿元,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在5家 银行中位列第一;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0%;杭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归 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6%,杭州银行以16.67%获头筹。 随着A股首份2025年半年业绩报告于7月15日发布,2025年"中报季"已正式拉开序幕。 截至8月1日收盘,已有5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快报,包括杭州银行、常熟银 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以及青岛银行。 银行中期业绩预喜。上半年,上述5家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还有1家银 行营业收入、4家银 ...
6月LPR“按兵不动”符合预期 机构称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
新华财经· 2025-06-20 16:27
LPR报价情况 - 6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与上月持平 [1] - 5月LPR曾跟随政策利率同步下调10BP 6月政策利率未调整导致LPR报价保持稳定 [2] 市场预期分析 - 6月LPR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因5月政策利率下调后传导效应仍在持续 [2] - 银行间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 正逐步疏通短期至长期的利率传导关系 [2] - 东方金诚指出5月LPR下调后进入政策观察期 6月逆回购利率未调降支撑LPR稳定 [2] 机构观点 - 城商行交易员认为未来LPR下降空间存在 但需平衡稳增长、息差、汇率等多重目标 [3] - YY评级指出当前利率传导机制以7天逆回购为锚 LPR与政策利率同步性增强 [3] - 存款利率调降从国有大行向中小行扩展 短期内再降LPR将加剧银行息差压力 [3] 政策环境与替代方案 - 民生银行温彬表示国内外形势变化降低货币政策加码必要性 政策利率持稳导致LPR稳定 [2] -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出降息边际效应递减 中美利差制约LPR过快下降 [3] -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通过非LPR途径实现 如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3]
6月LPR维持不变:短期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 下半年有下调可能
贝壳财经· 2025-06-20 13:39
6月LPR维持不变 - 6月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上月持平,此前5月两品种LPR均下调10个基点 [1] - 政策利率持稳导致LPR定价基础未变,市场对本月LPR不变已有预期 [1][2] - 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主要政策利率,成为LPR定价锚,强化利率传导协同 [3] 银行息差压力制约LPR下调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低点,较上年四季度收窄9个基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降11、5、1、15个基点 [4] - 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加剧,存款成本下降幅度受限,叠加贷款利率低位运行,银行资负两端持续承压 [5][6] - 部分优质客户中长期贷款利率已低于LPR,若LPR下调可能引发定价倒挂 [6] 下半年LPR仍有下调空间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在下半年显现,央行或继续降息并带动LPR下调,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7] - 5年期以上LPR可能单独下调,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降,扭转楼市预期 [7] - 增量政策窗口可能移至8月后或四季度,需结合财政加力及非息成本压降情况 [8] 政策导向调整 - 后续政策可能从"推动融资成本下降"转向"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更关注非息成本压降和利率传导 [9]
温彬:短期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6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搜狐财经· 2025-06-20 10:27
LPR利率维持不变 - 2025年6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上月持平,此前双双下调10bp [1] - 政策利率持稳导致LPR报价基础未变,短期内货币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 [1] 银行净息差压力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最低点,较上年四季度收窄9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降11bp、5bp、1bp、15bp [2] - 净息差收窄制约银行内生增长能力,银行通过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和优化资产结构应对 [2] 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受限 - 2025年4月居民和企业定期存款占比分别达74.3%和74%,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约束成本下降幅度 [3] - 对公存款和同业活期存款自律红利释放完毕,进一步限制负债成本下行空间 [3] 贷款利率持续低位 - 5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同比低50bp;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同比低55bp [3] - 实体融资需求疲软导致对公久期缩短,按揭和消费贷降价促投放虽不可持续但利率仍处3-3.1%低位 [3] 增量政策窗口期 - 5月经济数据韧性较强,但出口和消费需求存在前置透支风险,下半年或需加大稳增长力度 [4] - 增量政策可能推迟至8月后或四季度,重点可能是设立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撬动1-5万亿元投资和2万亿元信贷需求 [5]
LPR降息与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解读:非对称降息呵护息差,基本面向好可期
银河证券· 2025-05-21 2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银行板块“推荐”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LPR和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如期落地,LPR降息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内需修复,存款利率下调从价格和结构两方面呵护银行息差,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可覆盖LPR降息对息差的负面影响,助力银行基本面持续向好,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红利价值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LPR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情况 - 央行宣布LPR对称下调10BP,下调后1年期、5年期LPR分别为3%、3.5%;六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下调5BP至0.05%,定期整存整取3个月、半年、1年、2年均下调15BP,3年、5年均下调25BP [4] LPR降息目的 - 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内需修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释放居民潜在有效消费需求,对冲外需承压风险,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态势 [4] 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息差的影响 - 存款利率下调幅度高于LPR降幅,符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导向,负债成本优化是银行息差企稳关键驱动因素;本次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存在期限差异,有助引导存款期限结构优化 [4] 对上市银行息差、营收和净利润的测算 - 静态测算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可提升上市银行净息差9.07BP,LPR下调降低息差5.97BP,结合近期降准50BP,综合提升上市银行息差4.96BP;测算上市银行营收提升约2.41%,归母净利润可提升约5.55%;定期存款占比较高、久期相对较长的农商行、城商行受益程度更高,息差分别可提升7.27BP、6.05BP [4] 投资建议 - 存贷款非对称降息落地,银行息差企稳有支撑,看好银行板块红利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4]
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影响几何?
中邮证券· 2025-05-21 15:25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 维持 [1] 核心观点 - 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对息差影响正向积极,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出发,国股银行同业存单定价下行有望超预期,存款利率调降或利于银行增配政府债券支持实体经济 [4] - 呵护银行息差是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测算行业拨备覆盖率下调至 150%和 120%时,对应合理息差约 1.45%和 1.16% [5] - 后续监管和商业银行可通过自律机制规范存贷款定价、控制存款平均重定价周期,使存贷两端重定价周期匹配 [6] - 建议关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以及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存款重定价幅度有望超 100BP 的银行 [7] 各部分总结 行业基本情况 - 收盘点位 4177.78,52 周最高 4227.95,52 周最低 3132.76 [1] 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对息差影响正面积极 - 5 月 20 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开始,活期、定期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下调 [14] - 静态测算 LPR 下调 10BP 和存款降息对上市银行净息差影响分别为 -6.15BP 和 +8.33BP,预计本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对息差影响正向积极 [15] - 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看,国股银行同业存单定价下行有望超预期,存款利率调降或利于银行增配政府债券支持实体经济 [19][20] 为什么要呵护银行息差,银行合理息差可能是多少 - 呵护银行息差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24] - 测算行业拨备覆盖率下调至 150%和 120%时,对应合理息差约 1.45%和 1.16% [26] 后续监管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展望 - 我国银行净息差收窄因金融让利、存贷款利率非理性竞争、结构性原因 [27] - 后续可通过自律机制规范存贷款定价、控制存款平均重定价周期,使存贷两端重定价周期匹配 [33] 投资建议 - 关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银行,其红利价值凸显 [36] - 关注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其配套信贷投放或超预期 [36] - 关注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存款重定价幅度有望超 100BP 的银行,其息差走势或超预期 [36]
银行行业:存款利率下调呵护银行息差,存款脱媒或较为温和
东方证券· 2025-05-21 1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进入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期,对25年银行基本面产生深刻影响;财政政策力度加码,顺周期品种有望受益;广谱利率下行区间,银行净息差短期承压,但高息存款重定价和监管整治呵护25年银行息差;25年是银行资产质量夯实之年,部分资产风险预期有望改善,部分个贷品种或迎资产质量拐点 [2] - 25年5月20日降息落地,预计对银行25年净息差影响较中性;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望提振上市银行25年净息差3.1bp,国有行、农商行受益多;不同期限存款差异化降幅有助于引导新增存款期限结构优化;LPR调降或拖累25年净息差2.4bp [6] - 上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中,中小行调降频率和力度有望提升,既应对息差承压,也契合监管导向 [6] - 负债成本改善成稳息差重要支撑,全年息差降幅有望收窄;25Q1商业银行净息差1.43%,相比24年降9bp,同比降幅收窄;存贷款利率同步调降趋势明确,存款利率降幅整体高于贷款端;贷款集中重定价阶段已过,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持续作用,年内银行息差下行压力有望改善 [6] - 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存款脱媒压力或可控;年初以来存款脱媒现象不显著,1 - 4月新增居民存款累计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存款流向资管产品后可能回流银行体系 [6] 报告投资建议 -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核心指数权重方向,建议关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二是需求具备区域α且基本面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建议关注渝农商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上海银行 [2][7] 报告具体数据 - 2025年5月20日,1年期、5年期LPR报价均下调10bp,国有大行活期/1年期及以内/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5/15/15/25/25bp [6] - 25Q1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相比24年下降9bp,24年同期下降15bp [6] - 根据测算,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望提振上市银行25年净息差3.1bp,LPR调降或拖累25年净息差2.4bp [6] - 展示了国有行2015 - 2025年不同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变化情况 [8] - 展示了2024年10月以来部分银行储蓄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情况 [9] - 展示了2025年5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对上市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测算,包括对25年、26年息差影响及全部影响 [14]
存款利率下调呵护银行息差,存款脱媒或较为温和
东方证券· 2025-05-2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进入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期,宽货币先行,宽财政紧随,地方化债显著提速,对25年银行基本面产生深刻影响;财政政策力度加码,支撑社融信贷并提振经济预期,顺周期品种有望受益;广谱利率下行区间,银行净息差短期承压,但高息存款进入集中重定价周期叠加监管对高息揽存行为持续整治,对25年银行息差形成重要呵护;25年是银行资产质量夯实之年,政策托底下,房地产、城投资产风险预期有望显著改善,风险暴露和处置较为充分的部分个贷品种也有望迎来资产质量拐点[2] - 年内首轮降息落地,预计对银行25年净息差的影响较为中性;假定其他银行后续跟随调降存款利率且幅度一致,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望提振上市银行25年净息差3.1bp,国有行、农商行受益相对较多;不同期限存款的差异化降幅也有助于引导新增存款期限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呵护负债成本;此次LPR调降或拖累25年净息差2.4bp;综合来看,本轮降息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较为中性[6] - 从上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的趋势来看,中小行调降的频率和力度或有望提升;这一方面是面对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息差承压的选择,一方面也契合强化利率传导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导向[6] - 负债成本改善已经成为稳息差的重要支撑,全年来看息差降幅有望趋于收窄;25Q1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相比24年下降9bp,同比降幅收窄;伴随高息存款的到期,前期存款利率调降的效果逐步释放;出于对银行息差的呵护,存贷款利率同步调降的趋势较为明确,并且从幅度上看,本次存款利率的降幅整体高于贷款端;往后看,考虑到贷款集中重定价阶段已过,以及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的持续作用,年内银行息差下行压力有望明显改善[6] - 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存款脱媒压力或较为可控;年初以来,尽管高息存款集中到期,但综合银行存款和理财余额变化来看,存款脱媒现象并不显著,1 - 4月新增居民存款累计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回顾此前几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从持续性以及幅度上看,对存款增长的影响可能在边际减弱;存款流向资管产品后,也有可能以非银存款或同业存单的形式回流银行体系[6]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高股息、核心指数权重方向,建议关注农业银行(601288,未评级)、工商银行(601398,未评级)、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需求具备区域α且基本面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建议关注渝农商行(601077,买入)、重庆银行(601963,未评级)、江苏银行(600919,买入)、青岛银行(002948,未评级)、上海银行(601229,未评级)[2][7] 数据图表 - 展示国有行2015/10/24 - 2025/5/20各类型存款利率变化情况[8] - 展示2024年10月以来部分银行储蓄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情况[9] - 展示商业银行、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情况[10][11] - 展示1年期、3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与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规模关系[13] - 展示2025年5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对上市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测算,包括对25年、26年息差影响及全部影响[14]
存贷双降激活市场:房贷月供减负 息差压力有所缓解
中国证券报· 2025-05-21 05:47
房贷利率下调 - 北京、上海等地房贷利率同步下调10个基点,北京首套房商贷利率降至3.05%,二套房五环内利率3.45%、五环外3.25% [1] - 广州招商银行首套房商贷利率为3.0%(LPR-60BP),上海兴业银行首套房利率降至3.05%、二套房3.45% [2] - 30年期百万元房贷月供减少54元,累计节省近2万元(还款总额从154.71万降至152.75万) [1][2] - 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至3.5%,1年期LPR同步下调至3.0% [2] 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 - 5月8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地已落实新政并明确存量房贷调整政策 [3] 政策影响分析 - 房贷利率下调可降低购房成本,促进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巩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平稳态势 [3] - 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万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一季度新增2200亿元) [3] 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至0.05%,定期存款利率降幅15-25BP(三年/五年期降25BP至1.25%/1.30%) [4] - 邮储银行六个月/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0.86%/0.98%,其他期限与五大行一致 [4] 银行息差影响 - 存款利率平均降幅大于LPR降幅,中金测算LPR与存款利率下调合计提升银行息差7BP [4][5]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3%(2023年四季度为1.52%) [4][5] - 政策将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重点关注非息成本压降 [5]
存贷款同日非对称降息,银行息差短期稳住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20 21:03
存贷款利率调整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行10BP至3%和3.5% [1][2] - 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5BP~25BP 其中3年期和5年期品种均下调25BP [1][2] - 存款利率与LPR同步非对称下行 存款利率平均降幅约16BP 大于LPR降幅 [3][5] - 这是自2022年9月以来大行第七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也是去年10月后时隔7个月再次下调 [2] 对银行业影响 - 静态测算显示本次调整预计提升银行息差7BP 对营收和利润影响分别在3%和6%左右 [5] - 综合降息、存款利率下调、降准等因素 预计对2025年息差影响为2.9BP 对2026年为-1.4BP [5] -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3% 明显低于1.8%的监管合意水平 [3] - 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带来存款流失风险 导致银行通过利率更高的同业负债揽储 [6] 银行应对措施 - 存款挂牌利率下行空间已大大收窄 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 活期降至0.05% [7] - 银行开始调整存款结构 如不再对5年期定存利率上浮 提高3年期定存起存门槛 [8] - 部分银行收窄存款执行利率上浮幅度 如工行3年期定存最高上浮幅度从40BP降至30BP [7] - 资产端方面 广州等地逆势上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从LPR-60BP调整为LPR-50BP [8]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调整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新表述一致 [4] - 旨在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的关系 [4] - 机构认为调整有助于为企业和居民减负 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2] - 股份行多数将在近期跟进调整存款利率 部分可能延期一周 [6][7]